【论语集解56】射以观德

作者&投稿:殷勤荆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论语·八佾】3·16子曰:“射不主皮,为力不同科,古之道也。”

【大意】孔子说:“射箭比赛,主要不是看能否射穿靶子,因为人的力量不同,这是古时候的规矩。”

《仪礼·乡射礼》云:“礼射不主皮。主皮之射者,胜者又射,不胜者降。”古代有两种射箭比赛:主皮之射和不主皮之射。“主皮”,意指重在射中靶心。“主皮”名起于大射。大射是天子、诸侯为即将进行的祭祀、朝觐、盟会等选定人员而举行的射箭比赛。古时用布做的箭靶叫侯,大射的侯,用熊虎豹的皮贴在靶心上,又称“皮侯”,射中兽皮的靶心,就叫“主皮”。除大射外,其他射箭比赛的箭靶都不是兽皮制的。

主皮之射见于《礼记·乐记》“散军而郊射,而贯革之射息也。”周武王灭殷后,解散军队,在郊外学宫举行的射礼,停止了那种射穿甲革的射箭比赛。“贯革之射”就是主皮之射,称为“军射”。古时军射,在军中悬挂甲铠而射,不设靶心,以射穿多重为上。楚国有个神射手叫养由基,能射穿七重甲铠。又据《周礼·夏官·司弓矢》记:“王弓、弧弓以授甲革、椹质者”,王弓、弧弓是弓中最强者,甲革,干盾也。椹质,砧木的箭靶。干盾、砧质、铠甲都是主皮之射的箭靶,材质坚硬厚实,需猛力方能穿透。主皮之射比的是力量。

不主皮之射,也就是孔子本章所讲的礼射。礼射的箭靶就是布做的“侯”。社会等级不同,侯的款式也不同。“天子熊侯,白质;诸侯麋侯,赤质;大夫布侯,画以虎豹;士布侯,画以鹿豕。凡画者,丹质。”(《仪礼·乡射礼》)天子的侯侧面用熊皮装饰,靶心涂成白色。诸侯的侯用麋皮装饰,靶心涂成赤色。大夫和士的侯没有兽皮装饰,在布上画兽,大夫画虎豹,士画鹿猪,靶心都涂成浅红色。礼射的靶用布,布易于穿透,体现不尚力的精神。

射不主皮,意指礼射并不完全以命中率来决定胜负。举乡射礼来说明之。乡射比赛分为三轮:第一轮是三耦射。挑选六名射手,分成两组,上射三人,下射三人。每组各选一名射手两两配对成一耦,共三耦。一耦一耦登堂比射,每人射四箭,一耦比完再上下一耦比。第一轮比赛,不计分、不奏乐,观射手的上堂下堂周旋揖让是否合乎礼仪。第二轮主皮射。此轮宾客主人大夫皆登堂比射,加入相应的组,各自配对成耦。但主人只能与宾配耦,且宾为上射,主人为下射。大夫只能选下射位,以示谦逊。这一轮司射发令“不贯不释”,未射穿箭靶的不计数。释,是指往地上扔算筹,是古人的计分方式。每中一箭,扔一筹,上射中扔左边,下射中扔右边。此轮比赛结束,统计左右两边算筹数决出两组胜负。然后一耦耦依次登堂,输者领受罚酒。第三轮是鼓乐射。由前一轮参赛人员参加。司射发令“不鼓不释”,不按鼓乐节奏射箭的不计数。此轮比的是射箭的动作是否与鼓乐合拍。合上的往地上投一筹,合不上的即使射中也不投筹。最后仍是按地上左右两边算筹数量计算每组得分,输者罚酒。汉郑康成注曰:“不主皮者,贵其容体比于礼,其节比于乐,不待中为隽。”礼射比的是射手对礼乐制度的娴熟程度,而不单纯以射中来论英雄。《周礼·地官·乡大夫》云:“退而乡射之礼五物询众庶:一曰和,一曰容,三曰主皮,四曰和容,五曰兴舞。”在周朝,乡里每隔三年就要举行一次乡射来挑选贤士。乡大夫以五个标准来询问众人的意见:一是和,看射箭时比赛者是否做到了内心沉着、身体挺直、身心和谐。二是容:看仪容动作是否符合礼的要求。三是主皮:看射箭的命中率如何。三是和容,又曰和颂,看射箭节奏是否与音乐合拍,五是兴舞:看手持弓矢起舞的舞姿如何。乡射礼的第一轮比赛,就是观看射手的“和”与“容”,第二轮“不贯不释”为观“主皮”,第三轮“不鼓不释”为观“和容”和“兴舞”。《礼记·射义》云:“故射者,进退周还必中礼。内志正,外体直,然后持弓矢审固,持弓矢审固,然后可以言中。此可以观德行矣。”射箭的人,他的进退转身都要符合礼节的规定。内心端正,外表挺直,然后手持弓箭就能稳定牢固,手持弓箭稳定牢固,然后才可以谈得上射中。所以,观看一个人射箭就能看出其内在的德行。由此可见,射礼的考量标准都是围绕“观德”而制定的,人们在竞技比赛中注重的是表现礼让、礼敬之心,而不是争强好胜,表现勇力。尚德不尚力,是古代的规矩。

“为力不同科”。科,等级。人的气力先天就有大小差别,古时圣人分派劳役,视人力强弱分为上中下三个等级,力量小的干轻活,力量大的干重活。人各适其职、各得其所、各居其安,这是圣人之爱。射箭之所以不比穿透程度,也是因为人力大小有别,穿透深的只是证明力量大,穿不透的输在先天。在力量不等的前提下,比拼力量,这是不公平的。不公平,比赛就失去了意义。古人习六艺,除了掌握一门生存技能外,更为注重的是以艺养德。所谓“志于道、依于仁、据于德、游于艺”是也。比德不比力,是君子之争。

射不主皮,力不同科,都是“古之道”。而到了周朝末年,礼崩乐坏。劳役不再分科,一概使之,贫富兼并,弱肉强食。各国诸侯崇尚武力,以贯革、主皮之武射取士,揖让、礼敬之古风荡然无存。孔子于是发出这样的感叹。盖不仁则尚力,尚力则无礼,礼乐之比已废于战争,孝弟之心不达于道路。圣人思古之道,伤今之俗也。


华夏和中华的区别?
一起构成华夏族对太阳的敬祀,是对宇宙太阳神的崇拜与敬畏。华夏族最早就是崇拜太阳的民族,甚至建立了最早的古城,夏朝都城,阳城。华夏族,早期就是崇拜太阳的民族!华,又指阳光,泛指日月光华。后世,华,因神树而指草木,“草木,为华”,泛指植物,又指植物精华。再后,又以“华”通“...

中国还有什么名字?
五是指诸夏族居住的地区,如《论语集解》:“诸夏,中国也”。六是指华夏或汉族建立的国家,《史记》、《汉书》经常出现这样的称谓。所以自汉代开始,人们常常把汉族建立的中原王朝称为“中国”。正因为如此,当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后,便以“中国”自居,如鲜卑人建立的北魏自称“中国”,将南朝叫作“岛夷”;而同时汉族...

中国的别称
五是指诸夏族居住的地区,如《论语集解》:“诸夏,中国也”。六是指华夏或汉族建立的国家,《史记》、《汉书》经常出现这样的称谓。所以自汉代开始,人们常常把汉族建立的中原王朝称为“中国”。正因为如此,当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后,便以“中国”自居,如鲜卑人建立的北魏自称“中国”,将南朝叫作“岛夷”;而同时汉族...

中国有多少个别称?
五是指诸夏族居住的地区,如《论语集解》:“诸夏,中国也”。六是指华夏或汉族建立的国家,《史记》、《汉书》经常出现这样的称谓。所以自汉代开始,人们常常把汉族建立的中原王朝称为“中国”。正因为如此,当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后,便以“中国”自居,如鲜卑人建立的北魏自称“中国”,将南朝叫作“岛夷”;而同时汉族...

中国从什么时候开始叫“中国”的
指京师,如《诗经·民劳》注:“中国,京师也。”;“惠此中国,以绥四方。”指汉民族所能够直接统治的地区,如《史记·武帝本纪》:“天下名山八,而三在蛮夷,五在中国”,又如《论语集解》:“诸夏,中国也。”指地理上的中原地区,如《三国志》:“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

中国从什么时候开始叫“中国”的
什么是中国?如果我们今天的中国的话,大家不会有什么疑问,中国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简称,它是一个国家的政治或者地域的概念,但是历史上面可不是这样。中国最早这个词儿,我们现在发现是在出土的一件铜器上面,叫做“何尊”,上面有中国这两个字,时间大概在西周的初年,一般地说,也就是大家认为公元...

中国还有什么别称?
五是指诸夏族居住的地区,如《论语集解》:“诸夏,中国也”。六是指华夏或汉族建立的国家,《史记》、《汉书》经常出现这样的称谓。所以自汉代开始,人们常常把汉族建立的中原王朝称为“中国”。正因为如此,当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后,便以“中国”自居,如鲜卑人建立的北魏自称“中国”,将南朝叫作“岛夷”;而同时汉族...

中国的别称有哪些?
五是指诸夏族居住的地区,如《论语集解》:“诸夏,中国也”。六是指华夏或汉族建立的国家,《史记》、《汉书》经常出现这样的称谓。所以自汉代开始,人们常常把汉族建立的中原王朝称为“中国”。正因为如此,当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后,便以“中国”自居,如鲜卑人建立的北魏自称“中国”,将南朝叫作“岛夷”;而同时汉族...

何为“四书五经”,有书名和作者,最好有简单的介绍。
东汉末年,郑玄以《鲁论语》为底本,参考《齐论语》和《古文论语》编校成一个新的本子,并加以注释。郑玄的注本流传后,《齐论语》和《古文论语》便逐渐亡佚了。以后各代注释《论语》的版本主要有:三国时魏国何晏《论语集解》,南北朝梁代皇侃《论语义疏》,宋代邢晏《论语注疏》、朱熹《论语集注》,清代刘宝楠《...

中国的国名是谁取的
而没有国名。他们所说的"中国",是指地域、文化上的概念。真正以"中国"做为正式国名简称,是从一场近代十分有名的革命——辛亥革命以后,建立的中华民国开始的。从这时起,"中国"才成为具有国家意义的正式名称。今天,"中国"已是中华民族各族人民共同组成的国家了,全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化隆回族自治县17386071297: 观德亭位于济州岛哪里?
饶古利胆: 观德亭是济州现存历史最悠久的建筑物之一,位于市中心.观德亭的名字来源于中国宋代大儒朱熹《论语集注》中的“射以观德”一句,意思是说,看人射箭就能知道一个人的德行如何.亭子兴建于1448年朝鲜世宗时代,济州牧使辛淑晴为提倡尚武精神建了此亭,作为练兵场,后来济州牧使经常在这儿召集居民议论公事.观德亭是无窗户墙壁、四周开放的亭子型建筑物.在亭子的横梁上画着《十长生》《赤壁大捷》等精美的壁画,而其前方立着的石像则是象征济州的多尔哈鲁邦的原型.

化隆回族自治县17386071297: 你知道FASFHLNCSLDIH吗 -
饶古利胆: 〔第一章〕《系辞上传》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动静有常,刚柔断矣.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是故刚柔相摩,八卦相荡.鼓之以雷霆,润之以风雨;日月运行,一寒一暑.乾道...

化隆回族自治县17386071297: 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断句.君子之于射也,内 志 正 外 体 直 弓 矢 审 固 而 后 可 以 言 中 故 古 者 射 以 观 德 德 也 者 得 之 于 其 心 也.——(明)王... -
饶古利胆:[答案] 内志正/外体直/持弓矢审固/而后可以言中/故古者射以观德/德也者/得之于其心也

化隆回族自治县17386071297: 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加曲线的部分断句(3分)君子之于射也, 内志正外体直持弓矢审固而后可以言中 -
饶古利胆: 内志正/外体直/持弓矢审目/而后可以言中/故古者射以观德/德也者/得之于其心也 略

化隆回族自治县17386071297: 论语 注解 -
饶古利胆: 本人所要说的是,你所要的《集解》式答案,虽不是一人所述,但却都是一个调子,犹如今人的所谓“转录”一样,所以,也就都是错误的了.试问:什么样的聪明才是上等聪明?什么样的聪明才是下等聪明?即使一个人有着会造原子弹那样的...

化隆回族自治县17386071297: 有人了解论语吗?这里有四则论语大家帮忙翻译一下! -
饶古利胆: 子贡问如何修炼仁德.孔子说:“工匠要把事做好,必须先把工具磨锋利.住在这个国家,就要事奉那个国家大夫中有贤德的人,与那个国家中有仁德的士人交朋友.”孔子说:“有志之士、有仁德的人,不会为了保住自己的生命以致损害了仁,只会献出自己的生命来完成仁.”孔子说:“君子吃不讲究奢华,居住不讲究舒适,勤奋做事而谨慎言语,向有道之人学习求教,来规范自己的行为,这可以说是好学了.”子贡问孔子说:“乡亲们都喜好它,怎么样呢?”孔子回答说:“不可以.”子贡又问:“乡亲们都讨厌它,怎么样呢?”孔子回答说:“不可以.这两种情况都不如乡亲们里品德好的人喜好它,品德不好的人讨厌它.”

化隆回族自治县17386071297: 共有 - 《论语》共有多少篇?
饶古利胆: 一共20篇: ● 学而篇第一 ● 为政篇第二 ● 八佾篇第三 ● 里仁篇第四 ● 公冶长篇第五 ... 子曰:“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主 4 子曰:“里仁为美....

化隆回族自治县17386071297: 论语中的“攻乎异端,斯害也已.” -
饶古利胆: 一直很困绕我的就是历代的解释有两派:一是这个“端”是“道”,异端就是与孔子之道相违背的“道”,朱熹说如杨墨二派;一是这个“端”是事物的性能的两个方面,如刚与柔.哪种解释,更近于孔子的本意呢?我看还要仔细的分析一下. ...

化隆回族自治县17386071297: 中国古代把十岁、二十岁、三十岁一直到一百岁称为什么? -
饶古利胆: 以下是古代各年龄段的称谓: 1. 赤子:初生的婴儿.孔颖达疏:“子生赤色,故言赤子. 2. 襁褓:亦作“襁保”、“强葆”,本意是指包裹婴儿的被子和带子.如《后汉书桓郁传》:“昔成王幼小,越在襁保.”后借指未满周岁的婴儿. 3. 孩...

化隆回族自治县17386071297: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知是什么意思 -
饶古利胆: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是一个汉语词汇,系蜀汉先主刘备所言,出自《三国志·蜀书·先主传》.意思是不要因为是件较小的坏事就去干,不要因为是件较小的善事就毫不关心. 典故: 这是刘备去世前给其子刘禅的遗诏中的话,原句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目的是劝勉他要进德修业,有所作为.不要因为好事小而不做,更不能因为坏事小而去做.小善积多了就成为利天下的大善,而小恶积多了则"足以乱国家". 三国刘备文曰:"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这句话讲的是做人的道理,只要是善,即使是小善也要做;只要是"恶",即使是小恶也不能做.这句话值得让世人知道并铭记在心.后世人传以"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