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四书五经”,有书名和作者,最好有简单的介绍。

作者&投稿:偶友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中国传统文化方面有哪些好的书籍?介绍介绍~

1、四书五经 
“四书五经”是中国的“圣经”。“四书五经”是《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四书)及《诗经》、《书经》、《礼记》、《易经》、《春秋》(五经)的总称。
这是一部被中国人读了几千年的教科书,包含了中国古代的政治理想与治国之道,是我们了解中国古代社会的一把钥匙。书里许多语言,如“当仁不让”、“名正言顺”、“巧言令色”等等,直到今天仍在使用。  
2、《老子》 
《老子》五千言,震古铄今,研究它的著作汗牛充栋。老子是中国第一个纯粹的哲学家,老子的思想成为中国人根深蒂固的一种思想倾向。道法自然、清静无为的思想,几乎对每一个有文化的中国人都有重要影响。《老子》文字简约,说理透彻,含义深邃,富有辩证精神,特别能启发人的思考。《老子》文字不是特别艰深,历代注家又多,选一种较好的版本当能有助于阅读理解。  
3、《庄子》 
《庄子》继承发扬了《老子》的思想,与《老子》一起合称“老庄”,成为道家的经典。庄子对生死的态度十分达观,“鼓盆而歌”成为庄子的典型画像。《庄子》文字上汪洋恣肆、丰瞻华美,代表了先秦散文的最高成就,对中国古代散文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书中运用了大量的寓言来说理,比如《庖丁解牛》就是著名的一篇。  
4、《韩非子》 
《韩非子》一书集先秦法家思想之大成。韩非子思想是在中国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占统治地位的思想。法家思想是中国古代政治以力服人的“霸道”的代表,与“四书五经”代表的以德服人的“王道”一起,互为表里,历代王朝的统治者或多或少都受它影响。  
5、《孙子兵法》 
《孙子兵法》不是中国第一部兵书,却是最好的一部兵书,它诞生于春秋几百年战乱的背景之下,涵盖了军事中一切重要问题,被我国历代军事家奉为圭臬。它还被译成多种外文,具有世界影响。《孙子兵法》简洁的语句中蕴藏着丰富的内容,对当代商业社会中人的行为处事亦颇多启发。

扩展资料:
中华传统文化首先应该包括思想、文字、语言,之后是六艺,也就是:礼、乐、射、御、书、数,再后是生活富足之后衍生出来的书法、音乐、武术、曲艺、棋类、节日、民俗等。传统文化是我们生活中息息相关的,融入我们生活的,我们享受它而不自知的东西。
中华传统文化应包括:古文、古诗、词语、乐曲、赋、民族音乐、民族戏剧、曲艺、国画、书法、对联、灯谜、射覆、酒令、歇后语等。
传统节日(均按农历)有:正月初一春节(农历新年)、正月十五元宵节、四月五日清明节、清明节前后的寒食节、五月五日端午节、七月七日七夕节、八月十五中秋节、腊月三十除夕以及各种民俗活动等;包括传统历法在内的中国古代自然科学以及生活在中国的各地区、各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道德经(老子)

中国传统文化方面的书籍很多,简单介绍一部分。
1.“四书五经”
“四书五经”是中国的“圣经”。“四书五经”是《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四书)及《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五经)的总称。这是一部被中国人读了几千年的教科书,包含了中国古代的政治理想与治国之道,是我们了解中国古代社会的一把钥匙。书里许多语言,如“当仁不让”、“名正言顺”、“巧言令色”等等,直到今天仍在使用。

2.《老子》
《老子》五千言,震古铄今,研究它的著作汗牛充栋。老子是中国第一个纯粹的哲学家,老子的思想成为中国人根深蒂固的一种思想倾向。道法自然、清静无为的思想,几乎对每一个有文化的中国人都有重要影响。《老子》
文字简约,说理透彻,含义深邃,富有辩证精神,特别能启发人的思考。《老子》文字不是特别艰深,历代注家又多,选一种较好的版本当能有助于阅读理解。

3.《庄子》
《庄子》继承发扬了《老子》的思想,与《老子》一起合称“老庄”,成为道家的经典。庄子对生死的态度十分达观,“鼓盆而歌”成为庄子的典型画像。《庄子》文字上汪洋恣肆、丰瞻华美,代表了先秦散文的最高成就,
对中国古代散文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书中运用了大量的寓言来说理,比如《庖丁解牛》就是著名的一篇。

4.《韩非子》
《韩非子》一书集先秦法家思想之大成。韩非子思想是在中国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占统治地位的思想。法家思想是中国古代政治以力服人的“霸道”的代表,与“四书五经”代表的以德服人的“王道”一起,互为表里,历代王朝的统治者或多或少都受它影响。

5.《孙子兵法》
《孙子兵法》不是中国第一部兵书,却是最好的一部兵书,它诞生于春秋几百年战乱的背景之下,涵盖了军事中一切重要问题,被我国历代军事家奉为圭臬。它还被译成多种外文,具有世界影响。《孙子兵法》简洁的语句中蕴藏着丰富的内容,对当代商业社会中人的行为处事亦颇多启发。

6.《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是我国第一部医书,相传是黄帝所作,代表了祖国医学最早的光辉成就。它对于病理学与治疗学的辩证思想,成为祖国医学发展的指导思想,为中医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黄帝内经》是先秦时期整理成
书的,文字较为古奥,不熟悉中医术语的读者可能会有一定困难。

7.《史记》
西汉司马迁宫刑之余发愤创作的《史记》,鲁迅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它开创了我国纪传史编纂的先河,成为历代官修正史的典范。《史记》记述了上古至当时的历史,其中“书”的部分较难懂,但却是司马
迁历史思想集中表述的部分。全书精华在于“世家”与“列传”,司马迁为我们描绘了许许多多有个性、有感情的历史人物形象,他在历史人物身上倾注了自己的情感。《史记》不仅是一部历史著作,还是一部文学著作。

8.《世说新语》
忽视《世说新语》,就忽视了传统中国人精神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魏晋风流成了一代又一代读书人的理想人格,跟他们追求美、追求自由而深情狂放是分不开的。本书故事短小精悍,文字精炼上口,思想或清新挥洒,
或沉郁勃发,读起来往往有会心之处。

9.《贞观政要》
唐太宗李世民贞观之治,被当作中国封建社会理想的清明政治的代表,本书就是记录李世民君臣谈话、活动的作品。李世民雄才大略,又得遇几位旷世英才,君明臣杰,造就了一代伟业。他们的治国思想与处事模式成了典
范,到今天仍值得我们作批判地吸收。

10.《金刚经》
《金刚经》不是中国人写的书,它是一部印度佛经,但1000多年来,它已经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因为篇幅短小,思想又有代表性,它成13了为人们念诵最多的一部经。它宣扬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思想成了中国佛教的主题之一。它篇幅的短小也许可以弥补部分文字比较生涩的难处。

11.《坛经》
《坛经》是禅宗的六祖惠能的弟子所作,又称《六祖坛经》,是表述中国佛教思想的开山之作。它更把中国传统与佛教教义结合起来,创立了纯粹的中国禅宗。以心传心而顿悟的传道得道方式深受欢迎。唐宋以降,不但影响知识分子,还及于劳动人民。《坛经》思想深邃而文字浅白,读懂字面意思并不太难。

12.《颜氏家训》
北朝颜之推著。中国古代是家族宗法社会,这种社会的理想生活是耕读传家。《颜氏家训》就是维护这种理想,实施这种理想的蓝图。它对家族家庭中几乎一切事务都提出了合乎那种理想的标准与要求。因此,一经产生便
被历代奉为金科玉律。其中虽有教条烦琐之处,却也不乏于今仍有价值的地方。

13.《资治通鉴》
我国古代编年体历史著作的代表,北宋司马光著。《资治通鉴》记述了从战国到五代的历史,为统治者作借鉴之用。本书记事条理清楚,画人风神毕肖,说理明晰透彻,是《史记》之后,文学成就最高的史学巨著。后来的
《续资治通鉴》、《清通鉴》与之形成一完整的古代编年史系统。

14.《菜根谭》
《菜根谭》是明朝洪应明编的一部书,是论述修身处世、待人接物应事的格言集,它揉合了儒家的中庸思想,道家的无为思想和佛家的出世思想,形成一种在世出世的处世方法体系。由于它讲的是人与物、人与人之间的基本关系,因此流传久远,直到现在仍有颇多启发价值。无论是成功者还是失意者,无论是商界的还是政界的,都能找到自己喜欢的语句。

15.《曾国藩家书》
曾国藩是所谓中兴名臣,又是当时的理学领袖,在戎马倥偬、公务繁忙之余写给家人子弟的书信,表现了他对于家事,用封建理学观念指导之下的家人成长的看法,在当时及以后,获得了极高的声誉。他在封建社会末期,试图重振封建道德,但其中一些基本的修身齐家处世的观念,也很有意义。毛泽东同志青年时说过:“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

  一、四书——应该说,凡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四书》。它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这四部著作的总称。据称它们分别出于早期儒家的四位代表性人物曾参、子思、孔子、孟子,所以称为《四子书》(也称《四子》),简称为《四书》。南宋光宗绍熙远年(1190年),当时著名理学家朱熹在福建漳州将《大学》、《论语》、《孟子》、《中庸》汇集到一起,作为一套经书刊刻问世。这位儒家大学者认为“先读《大学》,以定其规模;次读《论语》,以定其根本;次读《孟子》,以观其发越;次读《中庸》,以求古人之微妙处”并曾说“《四子》,《六经》之阶梯”(《朱子语类》)朱熹著《四书章句集注》,具有划时代意义。汉唐是《五经》时代,宋后是《四书》时代。

  《大学》:《大学》原本是《礼记》中一篇,在南宋前从未单独刊印。传为孔子弟子曾参(前505—前434)作。自唐代韩愈、李翱维护道统而推崇《大学》(与《中庸》),至北宋二程百般褒奖宣扬,甚至称“《大学》,孔氏之遗书而初学入德之门也”,再到南宋朱熹继承二程思想,便把《大学》从《礼记》中抽出来,与《论语》、《孟子》、《中庸》并列,到朱熹撰《四书章句集注》时,便成了《四书》之一。按朱熹和宋代另一位著名学者程颐的看法,《大学》是孔子及其门徒留下来的遗书,是儒学的人门读物。所以,朱熹把它列为"四书"之首。

  《中庸》:《中庸》原来也是《礼记》中一篇,在南宋前从未单独刊印。一般认为它出于孔子的孙子子思(前483-前402)之手,《史记·孔子世家》称“子思作《中庸》”。自唐代韩愈、李翱维护道统而推崇《中庸》(与《大学》),至北宋二程百般褒奖宣扬,甚至认为《中庸》是“孔门传收授心法”,再到南宋朱熹继承二程思想,便把《中庸》从《礼记》中抽出来,与《论语》、《孟子》、《大学》并列,到朱熹撰《四书章句集注》时,便成了《四书》之一。从《中庸》和《孟子》的基本观点来看,也大体上相同的。不过,现存的《中庸》,已经经过秦代儒者的修改,大致写定于秦统一全国后不久。所以每篇方式已不同于《大学》,不是取正义开头的两个字为题,而是撮取文章的中心内容为题了。

  《论语》:《论语》是记载孔子及其学生言行的一部书。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儒家学派创始人,中国古代最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对中国思想文化的发展有极其深远的影响。《论语》成书于春秋战国之际,是孔子的学生及其再传学生所记录整理。《论语》是记载孔子及其学生言行的一部书。《论语》涉及哲学、政治、经济,教育、文艺等诸多方面,内容非常丰富,是儒学最主要的经典。在表达上,《论语》语言精炼而形象生动,是语录体散文的典范。在编排上,《论语》没有严格的编纂体例,每一条就是一章,集章为篇,篇、章之间并无紧密联系,只是大致归类,并有重复章节出现。到汉代时,有《鲁论语》(20篇)、《齐论语》(22篇)、《古文论语》(21篇)三种《论语》版本流传。东汉末年,郑玄以《鲁论语》为底本,参考《齐论语》和《古文论语》编校成一个新的本子,并加以注释。郑玄的注本流传后,《齐论语》和《古文论语》便逐渐亡佚了。以后各代注释《论语》的版本主要有:三国时魏国何晏《论语集解》,南北朝梁代皇侃《论语义疏》,宋代邢晏《论语注疏》、朱熹《论语集注》,清代刘宝楠《论语正义》等。

  《孟子》:《孟子》是记载孟子及其学生言行的一部书。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中期邹国(今山东邹县东南人),离孔子的故乡曲阜不远。是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学说的继承者。到南宋孝宗时,朱熹编《四书》列入了《孟子》,正式把《孟子》提到了非常高的地位。元、明以后又成为科举考试的内容,更是读书人的必读书了。 《孟子》是记载孟子及其学生言行的一部书。和孔子一样,孟子也曾带领学生游历魏、齐、宋、鲁、滕、薛等国,并一度担任过齐宣王的客卿。由于他的政治主张也与孔子的一样不被重用,所以便回到家乡聚徒讲学,与学生万章等人著书立说,“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赵岐在《孟子题辞》中把《孟子》与《论语》相比,认为《孟子》是“拟圣而作”。所以,尽管《汉书·艺文志》仅仅把《孟子》放在诸子略中,视为子书,但实际上在汉代人的心目中已经把它看作辅助“经书”的“传”书了。汉文帝把《论语》、《孝经》、《 孟子》、《尔雅》各置博士,便叫“传记博士”。到五代后蜀时,后蜀主孟昶命令人楷书十一经刻石,其中包括了《孟子》,这可能是《孟子》列入“经书”的开始。到南宋孝宗时,朱熹编《四书》列入了《孟子》,正式把《孟子》提到了非常高的地位。

  二、五经——儒家本有六经,《诗经》、《尚书》、《仪礼》、《乐经》、《周易》、《春秋》。秦始皇"焚书坑儒",据说经秦火一炬,《乐经》从此失传,东汉在此基础上加上《论语》、《孝经》,共七经;唐时加上《周礼》、《礼记》、《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尔雅》,共十二经;宋时加《孟子》,后有宋刻《十三经注疏》传世。《十三经》是儒家文化的基本著作,就传统观念而言,《易》、《诗》、《书》、《礼》、《春秋》谓之"经",《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属于《春秋经》之"传",《礼记》、《孝经》、《论语》、《孟子》均为"记",《尔雅》则是汉代经师的训诂之作。后来的五经是指:《周易》、《尚书》、《诗经》、《礼记》、《左传》。

  《周易》:也称《易》、《易经》,列儒家经典之首。《周易》是占卜之书,其外层神秘,而内蕴的哲理至深至弘。作者应是筮官,经多人完成。内容广泛记录了西周社会各方面,包含史料价值、思想价值和文学价值。以前的人们对自然与人圣变幻规律的认识模式,从没有超越阴阳八卦的思维框架。相传龙马驮“河图”出现在黄河,上古圣人伏羲始作八卦;《史记》又称“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一说伏羲重卦,有说神农),并作爻辞(或谓周公);后至春秋,又有孔圣作“十翼”之说,世称“人更三圣,世历三古”(《汉书·艺文志》)。《周易》包括《经》和《传》两部分。《经》文由六十四卦卦象及相应的卦名、卦辞、爻名、爻辞等组成。《传》一共七种十篇,有《彖》上下篇,《象》上下篇,《文言》、《系辞》上下篇,《说卦》,《杂卦》和《序卦》。古人把这十篇“传”合称“十翼”,意指“传”是附属于“经”的羽翼,即用来解说“经”的内容。

  《尚书》:古时称《书》、《书经》,至汉称《尚书》。“尚”便是指“上”,“上古”,该书是古代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汇编。记载上起传说中的尧舜时代,下至东周(春秋中期),约1500多年。基本内容是古代帝王的文告和君臣谈话内容的记录,这说明作者应是史官。《史记·孔子世家》称孔子“序《书传》,上纪唐虞之际,下至秦缪,编次其事”, 相传为孔子编定。《尚书》有两种传本,一种是《今文尚书》,一种是《古文尚书》,现通行的《十三经注疏》本,是今文尚书和伪古文尚书的合编。古时称赞人"饱读诗书","诗书"便是分别指《诗经》、《尚书》。

  《诗经》:先秦称《诗》,或《诗三百》,是中国第一本诗歌总集。汇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五百多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原三百十一篇),是西周初至春秋中期的诗歌总集。“古者《诗》三千余篇,及于孔子,去其重……”(《史记·孔子世家》),据传为孔子编定。《诗》分"风"、"雅"、"颂"三部分,"风"为土风歌谣,"雅"为西周王畿的正声雅乐,"颂"为上层社会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此书广泛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各方面,被誉为古代社会的人生百科全书,对后世影响深远。喜欢诗词的朋友,相信都有读过。

  《礼记》:战国到秦汉年间儒家学者解释说明经书《仪礼》的文章选集,“《礼记》只是解《仪礼》”(《朱子语类·卷八十七》),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礼记》虽只是解说《仪礼》之书,但由于涉及面广,其影响乃超出了《周礼》、《仪礼》。《礼记》有两种传本,一种是戴德所编,有85篇,今存40篇,称《大戴礼》;另一种,也便是我们现在所见的《礼记》,是戴德其侄戴圣选编的四十九篇,称《小戴礼记》。

  《左传》:也称《左氏春秋》、《春秋古文》、《春秋左氏传》,古代编年体历史著作。《史记》称作者为春秋时左丘明,清代今文经学家认为系刘歆改编,近人又认为是战国初年人据各国史料编成(又有说是鲁国历代史管所写)。它的取材范围包括了王室档案,鲁史策书,诸侯国史等。记事基本以《春秋》鲁十二公为次序,内容包括诸侯国之间的聘问、会盟、征伐、婚丧、篡弑等,对后世史学文学都有重要影响。《左传》本不是儒家经典,但自从它立于学官,后来又附在《春秋》之后,就逐渐被儒者当成经典。

http://baike.baidu.com/view/671.htm

四书指的<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这四种著作;五经指的是<易>、<书>、<诗>、<礼>、<春秋>这五部典籍。
孔子、曾参、子思、孟子是四书的作者
摩西则是五经的作者

圣四书,贤五经,先秦诸子文章奥;规为人,距处世,华人心灵之本源;焚香静心读经典,修身齐家平天下

《礼记》 晋献文子成室 07月03日 597
《礼记》 杜蒉扬觯 07月03日 134
《礼记》 公子重耳对秦客 07月03日 144
《礼记》 有子之言似夫子 07月03日 162
《礼记》 曾子易箦 07月03日 124
《礼记》 晋献公杀世子申生 07月03日 79
[古文观止MP3] 吴许越成 07月02日 351
[古文观止MP3] 子产论政宽猛 07月02日 117
[古文观止MP3] 子革对灵王 07月02日 51
[古文观止MP3] 子产却楚逆女以兵 07月02日 47
[古文观止MP3] 子产论尹何为邑 07月02日 52
[古文观止MP3] 子产坏晋馆垣 07月02日 39
[古文观止MP3] 季札观周乐 07月02日 55
[古文观止MP3] 晏子不死君难 07月02日 68
[古文观止MP3] 子产告范宣子轻币 07月02日 39
[古文观止MP3] 祁奚请免叔向 07月02日 30
[古文观止MP3] 吕相绝秦 07月02日 57
[古文观止MP3] 驹支不屈于晋 07月02日 29
[古文观止MP3] 楚归晋知罃 07月02日 42
[古文观止MP3] 齐国佐不辱命 07月02日 43
[古文观止MP3] 王孙满对楚子 07月02日 48
[古文观止MP3] 郑子家告赵宣子 07月02日 46
[古文观止MP3] 蹇叔哭师 07月02日 85
[古文观止MP3] 烛之武退秦师 07月02日 130
[古文观止MP3] 展喜犒师 07月02日 41
[古文观止MP3] 介之推不言禄 07月02日 45
[古文观止MP3] 寺人披见文公 07月02日 42
[古文观止MP3] 子鱼论战 07月02日 106
[古文观止MP3] 阴饴甥对秦伯 07月02日 37
[古文观止MP3] 齐桓下拜受胙
[古文观止MP3] 宫之奇谏假道 07月02日 40
[古文观止MP3] 齐桓公伐楚盟屈完 07月02日 43
[古文观止MP3] 曹刿论战 07月02日 71
[古文观止MP3] 季梁谏追楚师 07月02日 27
[古文观止MP3] 臧哀伯谏纳郜鼎 07月02日 28
[古文观止MP3] 郑庄公戒饬守臣 07月02日 39
[古文观止MP3] 臧僖伯谏观鱼 07月02日 45
[古文观止MP3] 石碏谏宠州吁 07月02日 49
[古文观止MP3] 周郑交质 07月02日 38
[古文观止MP3] 郑伯克段于鄢 07月02日 128
《左传》 秦晋崤之战 06月12日 598
《左传》 子鱼论战 06月11日 80
《左传》 子产论政宽猛 06月11日 70
《左传》 烛之武退秦师 06月11日 81
《左传》 郑伯克段于鄢 06月11日 189
《左传》 晏子不死君难 06月11日 55
《左传》 吕相绝秦 06月11日 53
《左传》 驹支不屈于晋 06月11日 28
《左传》 介之推不言禄 06月11日 54
《左传》 宫之奇谏假道 06月11日 61
《左传》 曹刿论战 06月11日 95
《易经》 第一卦《乾》 06月11日 474
《易经》 第二卦 《坤》 06月11日 109
《易经》 第三卦 《屯》 06月11日 58
《易经》 第四卦 《蒙》 06月11日 52
《易经》 第五卦 《需》 06月11日 46
《易经》 第六卦 《讼》 06月11日 47
《易经》 第七卦 《师》 06月11日 50
《易经》 第八卦 《比》 06月11日 37
《易经》 第九卦 《小畜》
《易经》 第十卦 《履》 06月11日 41
《易经》 第十一卦 《泰》 06月11日 41
《易经》 第十二卦 《否》 06月11日 36
《易经》 第十三卦 《同人》 06月11日 44
《易经》 第十四卦 《大有》 06月11日 35
《易经》 第十五卦 《谦》 06月11日 46
《易经》 第十六卦 《豫》 06月11日 38
《易经》 第十七卦 《随》 06月11日 36
《易经》 第十八卦 《蛊》 06月11日 32
《易经》 第十九卦 《临》 06月11日 29
《易经》 第二十卦 《观》 06月11日 29
《易经》 第二十一卦 《噬嗑》 06月11日 32
《易经》 第二十二卦 《贲》 06月11日 29
《易经》第二十三卦 《剥》 06月11日 27
《易经》 第二十四卦 《复》 06月11日 34
《易经》 第二十五卦 《无妄》 06月11日 41
《易经》 第二十六卦 《大畜》 06月11日 36
《易经》 第二十七卦 《颐》 06月11日 27
《易经》 第二十八卦 《大过》 06月11日 26
《易经》 第二十九卦 《坎》 06月11日 29
《易经》 第三十卦 《离》 06月11日 36
《易经》 第三十一卦 《咸》 06月11日 26
《易经》 第三十二卦 《恒》 06月11日 23
《易经》 第三十三卦 06月11日 23
《易经》 第三十四卦 《大壮》 06月11日 21
《易经》 第三十五卦 《晋》 06月11日 28
《易经》 第三十六卦 《明夷》 06月11日 24
《易经》 第三十七卦 《家人》 06月11日 26
《易经》 第三十八卦 《睽》 06月11日 29
《易经》 第三十九卦 《蹇》
《易经》 第四十卦 《解》 06月11日 28
《易经》 第四十一卦 《损》 06月11日 23
《易经》 第四十二卦 《益》 06月11日 29
《易经》 第四十三卦 06月11日 23
《易经》 第四十四卦 06月11日 18
《易经》 第四十五卦 《萃》 06月11日 22
《易经》 第四十六卦 《升》 06月11日 21
《易经》 第四十七卦 《困》 06月11日 21
《易经》 第四十八卦 《井》 06月11日 29
《易经》 第四十九卦 《革》 06月11日 22
《易经》 第五十卦 《鼎》 06月11日 22
《易经》 第五十一卦 《震》 06月11日 24
《易经》 第五十二卦 《艮》 06月11日 18
《易经》第五十三卦 《渐》 06月11日 20
《易经》 第五十四卦 《归妹》 06月11日 23
《易经》 第五十五卦 《丰》 06月11日 23
《易经》 第五十六卦 《旅》 06月11日 19
《易经》 第五十七卦 《巽》 06月11日 23
《易经》 第五十八卦 《兑》 06月11日 23
《易经》 第五十九卦 《涣》 06月11日 29
《易经》 第六十卦 《节》 06月11日 22
《易经》 第六十一卦 《中孚》 06月11日 29
《易经》第六十二卦 《小过》 06月11日 23
《易经》 第六十三卦 《既济》 06月11日 23
《易经》 第六十四卦 《未济》 06月11日 21
《易经·系辞上传》 第一章 06月11日 30
《易经·系辞上传》 第二章 06月11日 23
《易经·系辞上传》 第三章 06月11日 20
《易经·系辞上传》 第四章 06月11日 21
《易经·系辞上传》 第五章
标 题 日 期 点击
《易经·系辞上传》 第六章 06月11日 23
《易经·系辞上传》 第七章 06月11日 20
《易经·系辞上传》 第八章 06月11日 17
《易经·系辞上传》 第九章 06月11日 20
《易经·系辞上传》 第十章 06月11日 20
《易经·系辞上传》 第十一章 06月11日 24
《易经·系辞上传》 第十二章 06月11日 25
《易经·系辞下传》 第一章 06月11日 30
《易经·系辞下传》第二章 06月11日 26
《易经·系辞下传》第三章 06月11日 23
《易经·系辞下传》 第五章 06月11日 24
《易经·系辞下传》第六章 06月11日 22
《易经·系辞下传》 第七章 06月11日 18
《易经》第八章 06月11日 20
《易经》 第九章 06月11日 20
《易经·说卦传》 第一章 06月11日 37
《易经·说卦传》第二章 06月11日 23
《老子·说卦传》 第三章 06月11日 25
《易经·说卦传》第四章 06月11日 28
《易经·说卦传》第五章 06月11日 23
《易经·说卦传》 第六章 06月11日 21
《易经·说卦传》 第七章 06月11日 24
《易经·说卦传》第八章 06月11日 22
《易经·说卦传》 第九章 06月11日 25
《易经·说卦传》第十章 06月11日 25
《易经·说卦传》 第十一章 06月11日 24
《易经·序卦传》 06月11日 27
《易经·杂卦传》 06月11日 30
《诗经》 国风·周南 06月11日 237
《诗经》 葛覃
标 题 日 期 点击
《诗经》 卷耳 06月11日 285
《诗经》 樛木 06月11日 55
《诗经》 螽斯 06月11日 49
《诗经》 桃夭 06月11日 184
《诗经》 兔罝 06月11日 34
《诗经》 芣苡 06月11日 75
《诗经》 汉广 06月11日 55
《诗经》 汝坟 06月11日 41
《诗经》 麟之趾 06月11日 45
《诗经》 小雅·鹿鸣之什 06月11日 95
《诗经》 四牡 06月11日 36
《诗经》 皇皇者华 06月11日 40
《诗经》 常棣 06月11日 37
《诗经》 伐木 06月11日 68
《诗经》 天保 06月11日 35
《诗经》 采薇 06月11日 135
《诗经》 出车 06月11日 30
《诗经》 杕杜 06月11日 27
《诗经》 南陔 白华 华黍 06月11日 28
《诗经》 鱼丽 06月11日 50
《诗经》 23 06月11日 43
《诗经》 大雅·文王之什 06月11日 39
《诗经》 大明 06月11日 43
《诗经》 绵 06月11日 27
《诗经》 棫朴 06月11日 24
《诗经》 旱麓 06月11日 25
《诗经》 思齐 06月11日 38
《诗经》 皇矣 06月11日 32
《诗经》 灵台 06月11日 22
《诗经》 下武
标 题 日 期 点击
《诗经》 文王有声 06月11日 18
《诗经》 周颂·清庙之什 清庙 06月11日 18
《诗经》 维天之命 06月11日 17
《诗经》 维清 06月11日 19
《诗经》 烈文 06月11日 18
《诗经》 天作 06月11日 23
《诗经》 昊天有成命 06月11日 21
《诗经》 我将 06月11日 18
《诗经》 时迈 06月10日 18
《诗经》 执竞 06月10日 19
《诗经》 思文 06月10日 26
《尚书》 完整的文本 06月10日 196
《礼记》 完整的文本 06月10日 146
《礼记》 《礼运》1 06月10日 138
《礼记》 《礼运》2 06月10日 79
《礼记》 《乐记》 06月10日 88
《礼记》 《经解》 06月10日 74
《中庸》 菁华选粹 06月10日 242
《中庸》 章句序 06月10日 118
《中庸》 上 06月10日 326
《中庸》 下 06月10日 160
《论语》 译注 06月10日 703
《孟子》 序说 06月10日 114
《孟子》 卷一 梁惠王章句上 06月10日 244
《孟子》 卷二 梁惠王章句下 06月10日 72
《孟子》 卷二 梁惠王章句下2 06月10日 65
《孟子》 卷三 公孙丑章句上 06月10日 65
《孟子》 卷四 公孙丑章句下 06月10日 70
《孟子》 卷五 滕文公章句上1 06月10日 54
《孟子》 卷五 滕文公章句上2
标 题 日 期 点击
《孟子》 卷六 滕文公章句下 06月10日 65
《孟子》 卷七 离娄章句上1 06月10日 55
《孟子》 卷八 离娄章句下 06月10日 51
《孟子》 卷八 离娄章句下2 06月10日 52
《孟子》 卷九 万章章句上 06月10日 53
《孟子》 卷十 万章章句下 06月10日 49
《孟子》 卷十一 告子章句上1 06月10日 58
《孟子》 卷十一 告子章句上2 06月10日 58
《孟子》 卷十二 告子章句下 06月10日 60
《孟子》 卷十三 尽心章句上 06月10日 51
《孟子》 卷十四 尽心章句下 06月10日 56
《论语》 学而第一 06月10日 951
《论语》 为政第二 06月10日 277
《论语》 八佾第三 06月10日 166
《论语》 里仁第四 06月10日 124
《论语》 公冶长第五 06月10日 100
《论语》 雍也第六 06月10日 108
《论语》 述而第七 06月10日 86
《论语》 泰伯第八 06月10日 86
《论语》 子罕第九 06月10日 89
《论语》 乡党第十 06月10日 77
《论语》 先进第十一 06月10日 85
《论语》 颜渊第十二 06月10日 76
《论语》 子路第十三 06月10日 85
《论语》 宪问第十四 06月10日 78
《论语》 卫灵公第十五 06月10日 76
《论语》 李氏第十六 06月10日 75
《论语》 阳货第十七1 06月10日 68
《论语》 阳货第十七2 06月10日 65
《论语》 卫子第十八
标 题 日 期 点击
《论语》 子张第十九 06月10日 76
《论语》 尧曰第二十 06月10日 97
大学(语音) 06月10日 1278
大学(动画)


四书五经指的是哪些书
四书五经指的如下:四书又称为四子书,是指《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五经是《诗经》(《诗》)、《尚书》(《书》)、《礼记》(《礼》)、《周易》(《易》)和《春秋》等五本儒家经典的合称。五经:在战国时已经以《诗》、《书》、《礼》、《乐》、《易》、《春秋》为“六经”...

四书五经都有哪些?
《尚书》,最早书名为《书》,是一部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分为《虞书》、《夏书》、《商书》、《周书》。因是儒家五经之一,又称《书经》。现在通行的《十三经注疏》本《尚书》,就是《今文尚书》和伪《古文尚书》的合编本。现存版本中真伪参半。3、礼记 《礼记》又名《小戴礼记》、《小戴...

四书五经有哪些
四书五经有《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左传》。《四书五经》是四书与五经的合称,是儒家的九部经典著作。《四书五经》它们取得“经”的地位,经过了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南宋朱熹将此四种书加以注释,合辑为《四书章句集注》,由此始立“四书”之名。“五经...

四书五经包含哪几本书?
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一、四书 1、《大学》《大学》原本是《礼记》中一篇,在南宋前从未单独刊印。传为孔子弟子曾参(前505—前434)作。自唐代韩愈、李翱维护道统而推崇《大学》(与《中庸》),至北宋二程...

四书五经都有什么,作者分别是谁?
四书指的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部作品。五经指的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五部作品。其中,《论语》《孟子》分别是孔子、孟子及其学生的言论集, 《大学》《中庸》则是《礼记》中的两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四书五经指的是哪四书哪五经
四书五经指的是《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这几本书,其中《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合称为“四书”,剩余的五本著作合称为“五经”。四书五经是我国古代封建科举制度中的必考书目,其中“四书”是儒家学派传道受业的...

四书五经包括什么,各有什么内容
四书指的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指的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五部。1、《大学》原本是《礼记》中一篇,在南宋前从未单独刊印。传为孔子弟子曾参(前505年—前434年)作。自唐代韩愈、李翱维护道统而推崇《大学》(与《中庸》),至北宋二程百般褒奖宣扬,...

四书五经指的是哪四书哪五经
“四书五经”的四书指的是《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五经指的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一、四书 1、《论语》是春秋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编成的语录文集,成书于战国前期。2、《孟子》是儒家的经典著作,战国中期孟子及其弟子...

和论语一起被并称为四书五经的经典中不包括
原题:和《论语》一起,被并称为“四书五经”的经典中,不包括:A.《大学》《中庸》B.《诗经》《尚书》C.《荀子》《庄子》D.《礼记》《易经》答案:C

中国的四书五经分别是什么,为什么被称作四书五经?
中国的四书五经是儒家经典的精髓,主要包括《论语》、《中庸》、《大学》、《孟子》和《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前者被称为四书,后者被称为五经。《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合称为四书。《大学》传说是曾子所作的,反映的是汉族的教育理论,主要流传的有两...

小河区14790092551: “四书五经”是指哪四书哪五经?分别为谁所著? -
徵点力邦:[答案] 四书五经是四书和五经的合称,是中国儒家经典的书籍.四书指的是《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而五经指的是《诗经》《书经》《礼经》《易经》《春秋经》,简称为“诗、书、礼、易、春秋”,在之前,还有一本《乐经》,合称“诗、...

小河区14790092551: 四书五经的名称及作者是? -
徵点力邦:[答案] 四书—— 大学:儒家基本经典之一.原为《礼记》中的一篇.相传为曾子作,近代许多学者认为是秦汉之际儒家作品.全面总结... 《易经》也叫做《周易》,就是周代之易, 孔子定为五经之一. (五经多为儒家学派所整理或改编,其真正的作者恐怕很难...

小河区14790092551: 四书五经的四书是指什么?五经是指什么?作者各是谁? -
徵点力邦:[答案] 四书五经四书五经是四书和五经的合称,是中国儒家的经典书籍.四书是指《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而五经是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简称为“诗、书、礼、易、春秋...

小河区14790092551: 四书五经讲的是什么?四书是指《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而五经是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简称为“... -
徵点力邦:[答案] 最佳答案 明朝后的科举的命题范围. 简单的说法,四书指的<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这四种著作;五经指的是<易>、<书>、<诗>、<礼>、<春秋>这五部典籍. 虽然这些经书在我国封建社会中是作为经典来遵奉的,但其实也有时代的不同,...

小河区14790092551: 四书五经是指哪几部书 -
徵点力邦:[答案] 四书五经 明朝后的科举的命题范围. 简单的说法,四书指的<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这四种著作;五经指的是<易>、<书>、<诗>、<礼>、<春秋>这五部典籍. 中国古代有"四书五经",几与耶教有圣经、伊教有古兰经相似.如果说今日学...

小河区14790092551: 古代说的五书四经是什么意思指的是什么?我竟然说成了五书四经.惭愧.惭愧~ -
徵点力邦:[答案] 四书五经 中国古代有"四书五经",几与耶教有圣经、伊教有古兰经相似.如果说今日学子不知"四书五经"为何物,恐怕会是件难堪的事.我们只要谈到中国传统文化,必然得提到"四书五经".《四书五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儒家...

小河区14790092551: 四书五经指的是哪四书哪五经?
徵点力邦: 四书五经中的四书指的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指的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四书五经是四书和五经的合称,...

小河区14790092551: 四书五经分别指的是什么以及出自哪个时代与作者? -
徵点力邦:[答案]四书为儒家经典,南宋学者朱熹将《礼记》中《大学》、《中庸》两篇拿出来单独成书,和《论语》、《孟子》合为四书.据称它们分别出于早期儒家的四位代表性人物曾参、子思、孔子、孟子,所以称为《四子书》(也称《四子...

小河区14790092551: 《四书》《五经》作者及内容简要介绍 -
徵点力邦:[答案] 一、四书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这四部著作的总称.据称它们分别出于早期儒家的四位代表性人物曾参、子思、孔子、孟子,所以称为《四子书》(也称《四子》),简称为《四书》.南宋光宗绍熙远年(1190年),当时著名理...

小河区14790092551: 四书五经指的是什么书?
徵点力邦: 四书有《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部作品.五经有《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五部作品.四书五经是四书、五经的合称,泛指...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