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竹刻详细资料大全

作者&投稿:赤饼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金陵竹刻是中国传统竹雕艺术的重要艺术流派之一,与嘉定派并驾齐驱,成为中国竹雕艺术的双璧。

金陵竹雕以浅刻、简刻风格著称于世,这种技法雕镂不深而层次不减,表面略加刮磨,廖廖数笔却意境深远。同时,金陵竹雕对圆雕运用颇为讲究,材质选择甚严,雕刻时善于因形取势,不多做人工修饰而古朴淡雅。金陵派擅长竹刻书法,使中国传统竹刻平添了浓郁的人文气息,金陵竹刻在历史上技艺精湛,名家辈出,在中国工艺美术史上独树一帜。

基本介绍

  • 中文名 :金陵竹刻
  • 类别 :中国传统竹雕艺术
  • 风格 :浅刻、简刻
  • 时间 :明代中期
简介,金陵竹刻,创始人物,

简介

明代中期,与嘉定竹刻同时崛起的还有金陵(今南京)竹刻。嘉定竹刻以深刻见长,金陵竹刻则以浅刻和略刻取胜。金陵竹刻则以浅刻和略刻取胜。金陵竹刻的代表人物主要有:李耀,字文甫。据史载:“其善雕扇骨,所镌花草皆玲珑有致,亦能刻牙章,为文征明长子三桥捉刀。”濮澄,字仲谦,生于万历十年(1585年)。他的竹刻,善于根据竹的形态,随形施刻,利用竹的盘根错节,以不事刀斧为奇,经手略刮磨,勾勒数刀,便与凡异。

金陵竹刻

竹刻艺术在明末的兴盛还与当时的社会审美风气有一定关系。明代中后期,社会风尚一反明初的“非世家不架高堂,衣饰器皿不敢奢侈”的“简朴”风尚,社会生活逐渐奢靡,缙绅士大夫“导奢导淫”,绣户雕栋,花石园林,原本古雅简朴的竹器,也开始精雕细琢,成为他们爱不释手的案头文玩。流风所及,普通市民也莫不“群相蹈之”。这在客观上推动了竹刻艺术的发展。 明清时期,竹雕艺术尤以朱鹤所创的嘉定派和濮仲谦所创的金陵派最为突出,两派并驾齐驱,成为中国竹刻艺术史的双璧。 嘉定竹派为明嘉靖、隆庆(1522-1572)年间朱鹤所创,他擅长诗文书画,艺术造诣极深;通古篆,得缪篆不传之密,所以在其竹雕设计、制作中,常以笔法融于刀法之中,所制笔筒、香筒、臂搁、佛像等,或朴茂质拙,或精妙细致,多以“洼隆浅深”,刻五六层的镂空深刻透雕并行制作而成。在他看来,竹刻如不透雕、深雕,就不成其为雕刻。与精雕细镂、刻意求工的嘉定竹派迥然不同,金陵竹派则以浅刻、简刻风格著称于世,这种技法雕镂不深而层次不减,表面略加刮磨,寥寥数笔却意境深远。同时,金陵竹派对圆雕运用颇为讲究,材质选择甚严,雕刻时善于因形取势,不多作人工修饰而古朴淡雅。金陵派擅长竹刻书法,使中国的传统竹刻平添了浓郁的文人气息。这都是金陵竹派的艺术魅力所在,为其主要特征的具体表现。

创始人物

然而,金陵竹派自濮澄创立后,得其亲授或直接受其影响者较少。濮氏之后,仅潘西风、方絜成就最为卓著,名声显赫,被后人视为金陵派竹刻艺术承传的两大支柱。他们以用刀很浅的浮雕技法为主,随形施刻,自然成器,格调高雅。 金陵竹派创始人濮澄(1582-?年),字仲谦,金陵人,主要活动于万历、崇祯年间。他刻竹以浅刻为主,线面结合,与嘉定派竹刻“高、深、透”的风格迥异,刻出的景物颇具中国画的笔情墨趣。他擅长竹根雕,往往能熟练根据竹材的自然形态,以简洁的刀法,略施雕凿,随形施刻,自然成器,匠心独运,以自然天趣见胜。明末张岱(1597-1679年)《陶庵梦忆》卷一专门有濮仲谦雕刻的记载:“南京濮仲谦,古貌古心,鬻鬻若无能者,然其技艺之巧,夺天工焉。其竹器,一帚、一刷,竹寸耳,勾勒数刀,价以两计。然其所以自喜者,又必用竹之盘根错节,以不事刀斧为奇,则是经其手略刮磨之,而遂得重价,真不可解也。仲谦名噪甚,得其一款,物辄腾贵。三山街润泽于仲谦之手者数十人焉,而仲谦赤贫自如也。于友人座间见有佳竹、佳犀,辄自为之。意偶不属,虽势劫之、利啖之,终不可得。”清初学者宋荔裳在《竹罂草堂歌》中赞誉濮仲谦“大璞不斫”、“轮囷盘屈”、“匠心奇创”,也说仲谦能略施刀凿以见自然之趣。刘銮《五石瓠》称之为“水磨器”。他用这种技法刻制扇股、酒杯、笔筒、臂搁之类器物,古雅可爱,妙绝一时,受世人喜爱。 一般而言,金陵竹派擅长的毛雕、浅刻属竹面雕刻的阴文类刻法。毛雕最浅,刻痕细如毫发,大多一笔以一刀刻成,刻痕带有毛刺,一般不宜深刻的器物和细部都用此法。浅刻,刻痕很浅,往往需要在高光下才能看清刀痕的一种刻法,为凹刻之最浅者,大都用于臂搁及扇骨。其刀痕不仅有线,而且有面,能刻出书画的笔情墨趣。广义的浅刻也包括阳文类中极浅的浮雕,濮仲谦的浅刻就是如此,以画面和谐丰富,刀法简约圆熟著称。濮仲谦真迹,传世极罕,大抵雕工繁琐而题材庸俗者,多为后人伪刻。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有一件濮仲谦竹根雕松树形小壶,形状奇特,壶身、壶盖和壶底雕成一株苍劲的古松;壶把、壶嘴作两根盘屈的松枝;周身枝繁叶茂,犹如一片树荫,其构思新颖,刀法简练,风格浑朴。而王世襄先生旧藏雪景寒林图臂搁,则为濮仲谦竹刻的典型作品,近景山石坡陀,古木枒槎间茅舍三间;远景山峰耸立,山石以阴文披麻解索皴为之,极简约概括。其布局刀法,于简率中见朴拙之致,耐人寻味。左有程嘉燧(1565-1643年)崇祯十二年题诗。 当然,明末金陵竹派的崛起绝不是一蹴而就的,它的产生还与正德、嘉靖年间的金陵竹刻家李耀有一定的关联。李耀,名昭,字文甫,技艺精湛,对濮仲谦竹刻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从某种意义上说,李耀称得上是金陵竹派的先驱。他擅长象牙印章,以刀代笔绘山水、花鸟,风格简洁明快。明代篆刻大师文彭所作牙章,多出其手。又工扇骨雕刻,所镌花草,皆玲珑有致,声名远播,至清代还有“旧京扇,贵李昭”之说。濮澄刻扇,其实就步李耀后尘。 金陵竹派的艺术特色可以“简朴高雅” 四字概括。 所谓“简朴”,竹材价廉易得,刻成后不须敷色,不须涂油,不须髹漆,刻出即成;甚至取天然形态稍事刮磨成器,以见拙朴简单之趣,归纳地说竹刻材料和处理手法的朴素、简洁。所谓“高”,指竹刻的艺术价值高。正因为竹材价廉易得,故刻者必须殚精竭智,创造多种技法,博采各种题材,度形制器,状态写神,发挥竹材特点,与其他雕刻工艺试比高低、一争短长,所以,从一定意义上讲亦指刻制技艺的高超。所谓“雅”,指的是竹刻艺术品最富书卷气,竹刻工艺由工匠刻制走向文人创作,于是,竹刻追求的情趣有了质的变化——工匠气日益减弱,书卷气逐渐增加,竹刻逐渐成为文人士大夫的案头清供和掌中珍玩。 事实上,竹刻艺术在清代中期发生了一个显著的变化,即出现了一大批造诣极高的竹刻艺术家,其区别于一般工匠之处在于,他们不仅对雕刻技法能运用自如,而且自己本身就是文学修养很高的艺术家,常常亲自参与竹刻制作,对作品的造型和纹饰进行设计,汲取书画艺术的营养,使作品脱去了一般工匠的俗气,更具典雅的文人气质;并由此改变了人们以往视竹木一类雕刻工艺为“奇技淫巧”的观念,把玩名家竹刻逐渐成为一种风雅之事。 乾隆时潘西凤(1736-1795)就是一位典型的文人竹刻家。他成就颇高,将金陵竹派进一步发扬光大。潘西凤是浙江新昌人。视竹如命,酷爱刻竹,十分重视雕刻技法的运用、纹饰题材的选择和造型构图的创新,故有人赞诗云:“老桐与竹结知音,苦竹雕镂若费心。”其竹雕师承濮澄,以浅刻为主,擅长利用竹材天然畸形、卷曲、蚀痕略加雕琢为器而神形兼备,刀法简练精到,绝无率略之处,被郑板桥(1693-1765年)赞之为“濮阳仲谦以后一人”。潘西凤仕途困顿,曾为年羹尧(1679-1726年)幕僚,多所匡助,后有献不纳,即衣而归,以鬻艺为生,曾精选佳竹,摹刻王羲之“十七帖”,尽得其神韵,精妙绝伦,后经书法家翁方纲鉴赏题跋,遂身价倍增,嘉庆间被纳入内府,变为皇家珍宝。所制畸形卷竹臂搁,虫蚀斑痕,宛然在目,似未经人手,而别具天然之趣。铭文款识,著字无多,隽永有味,可见潘西凤刻竹亦有“大璞不斫”的天工之妙。 潘西凤的传世之作不多,以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藏竹根雕梅花笔筒最具代表性,造型上粗下细,底部特意安置一随形紫檀木座,以求平稳。笔筒竹材在截取掉原有的须根后,显露出累累疤痕,高低错落,大小不一,形象奇特;这些痕疤经打磨后,在其顶端浅刻雕琢出各式梅花花瓣,形态逼真,匠心独运,朴拙之中透出灵秀之气。其上隶书刻款:“虚其心,坚其节,供我文房,与共朝夕。老桐。”一语双关,更使笔筒频添了几分文人气息。 正如赵汝珍《古玩指南》所言“竹刻者,刻竹也。其作品与书画同,不过以刀代笔,以竹为纸耳。书画之难人所共知,今乃易以刀、竹,其难当更逾书画也。”清代后期,竹人日以视于竹上摹拟书画为能事,竞相效仿,渐成风气,由此盛行于往昔的嘉定竹派之圆雕、高浮雕、透雕技法日趋式微,几成绝响。而与此同时,惯用浅刻的金陵竹派则有起死回生之势,一度重新流行,但也毕竟是强弩之末。道光以后,金陵竹派逐渐销声匿迹,几近失传。当时,金陵竹派传人多以濮仲谦浅刻的“大璞不斫”为旨归,刀法崇尚简率拙朴,以自然天趣和再现书画笔情墨趣为最高追求。他们认为精雕细琢,易露匠气,匠人作品,工巧有余,而天趣不足。在题材上,除画本、小像外,多名家书画,蔬果小品,或自题自刻,尤喜摹刻金石文字,亦体现了文人的偏好。品种以扇骨、臂搁、笔筒、竹杖为主——这些品类也正是文人所喜爱和常用的。 嘉庆、道光年间(1796—1850年),寓居浙江黄岩的安徽歙县人方絜成为金陵竹派的主要支柱。他秉承濮澄遗风,刻竹成果也粲然可观,成为金陵竹派后期的代表人物。方絜,工诗文、善书画、精铁笔,尤擅刻竹,人称“方竹”,阴阳凹凸、勾勒皴擦,心手相得,皆合金陵竹派法度。尤以竹臂搁和竹内黄上用阳文浅浮雕法雕刻人物或肖像最为突出,面部用陷地浅浮雕,其余部分用阴刻,两者配合恰到好处,形神兼备,栩栩如生,人称“绝艺”,论者称其刻法为“陷地浅刻”。当时不少名人都请方絜刻过小像。《前尘梦影录》记载,方絜“为释六舟达受(1791-1858)作庐山行脚图像于臂搁,须眉毕现,而为阮元作八十小像更佳。”方絜所刻山水、花卉、人物和肖像,皆以自己的画作为蓝本,极富个性。他运刀如用笔,善于将笔法之变化,融入刀法之中,显露中国书法所特有的韵味,赢得世人好评。李兰九《西云诗钞》云:“方子诗画兼能事,精于镌刻本余技。岂知翻样出汗青,复擅传神到刻翠”,赞叹之辞溢于言表。上海博物馆藏苏武像臂搁为方絜的代表作,苏武持旌节端坐于地,仪态严肃,衣纹简练,刻法以竹表为地,下刀不深,风格秀雅。 纵观金陵竹派数百年的发展历史中,它从早期的质拙浑朴,发展为中期的典雅多姿,再嬗变为晚期的平浅单一,虽时有变化,但总体风格保持大体一致,在以雕刻再现书画的艺术趋向中,以浅刻、简刻独领 *** ,以竹刻之意趣求笔墨之情韵,达到了竹刻与书画艺术的完美结合。但应该指出的是,也正是以雕刻再现书画艺术,造成了竹刻为书画所囿,此也是清代后期金陵竹派趋向单调浅显的症结所在。正如金西厓先生在《竹刻艺术》一书中感叹:“竹刻与书画,尽多相通之处,但雕刻终究是雕刻。雕刻为立体艺术,书画为平面艺术,岂可尽废立体艺术,而代之以平面艺术?故竹刻中书画之意趣若愈多,雕刻之意趣必愈少,竹刻岂能为书画之附庸哉!”这应该是一个值得深思的课题。




金陵竹刻详细资料大全
所谓“雅”,指的是竹刻艺术品最富书卷气,竹刻工艺由工匠刻制走向文人创作,于是,竹刻追求的情趣有了质的变化——工匠气日益减弱,书卷气逐渐增加,竹刻逐渐成为文人士大夫的案头清供和掌中珍玩。 事实上,竹刻艺术在清代中期发生了一个显著的变化,即出现了一大批造诣极高的竹刻艺术家,其区别于一般工匠之处在于,他们不...

金陵竹刻简介
金陵竹刻的代表性人物之一是李耀,字文甫。据史书记载,李耀擅长雕琢扇骨,他雕刻的花草形象生动,精巧别致。他甚至能刻制牙章,曾为文徵明长子三桥执笔,技艺超群。另一位杰出的金陵竹刻大师是濮澄,字仲谦,出生于万历十年(1585年)。濮澄的竹刻艺术独具匠心,他善于根据竹材的天然形态进行创作,随形...

金陵竹刻的简介
金陵竹刻的代表人物主要有:李耀,字文甫。据史载:“其善雕扇骨,所镌花草皆玲珑有致,亦能刻牙章,为文徵明长子三桥捉刀。”濮澄,字仲谦,生于万历十年(1585年)。他的竹刻,善于根据竹的形态,随形施刻,利用竹的盘根错节,以不事刀斧为奇,经手略刮磨,勾勒数刀,便与凡异。

金陵竹刻金陵竹刻
金陵竹派的代表人物濮仲谦,擅长浅刻,作品如南京濮仲谦的竹根雕,以天然形态和简洁刀法表现出中国画的韵味。他的技艺高超,竹器价值倍增,被誉为“水磨器”。竹刻艺术在金陵派中以毛雕和浅刻为主,毛雕线条细如毫发,浅刻则需微光下才能见刀痕,常用于臂搁和扇骨,能展现书画的韵味。金陵派的崛起与...

金陵竹刻的介绍
金陵竹刻是中国传统竹雕艺术的重要艺术流派之一,与嘉定派并驾齐驱,成为中国竹雕艺术的双璧。金陵竹雕以浅刻、简刻风格著称于世,这种技法雕镂不深而层次不减,表面略加刮磨,廖廖数笔却意境深远。同时,金陵竹雕对圆雕运用颇为讲究,材质选择甚严,雕刻时善于因形取势,不多作人工修饰而古朴淡雅。金...

金陵竹刻艺术博物馆金陵竹刻艺术博物馆简介
经营范围包括金陵竹刻、竹编、木雕、折扇、陶艺和花灯等,与江苏省民间文艺家协会等单位保持紧密合作,举办大型文化艺术展览,构建艺术交流平台。坐落在南京玄武区富贵山4号的金陵竹刻艺术博物馆,由谷子文化艺术发展有限公司投资,馆内约有400平方米的对外开放空间,收藏并展示百多件金陵竹刻艺术作品,同时...

南京有哪些工艺品 南京特产
南京的传统工艺品有金陵竹刻、南京云锦、金陵金箔、金陵折扇、南京绒花、南京剪纸、南京仿古牙雕、南京木雕、雕花天鹅绒。1、金陵折扇 金陵折扇是江苏南京的传统手工艺品,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早在宋代的时候就已经非常出名了,明朝的时候,明成祖朱棣还专门名人在宫廷里面制造折扇。金陵折扇的制作工艺十分...

南京有哪些工艺品
南京的传统工艺品种类繁多,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金陵竹刻、南京云锦、金陵金箔、金陵折扇、南京绒花、南京剪纸、南京仿古牙雕、南京木雕和雕花天鹅绒。1. 金陵折扇 金陵折扇是江苏南京的传统手工艺品,历史悠久,起源于宋代,至明朝时,明成祖朱棣甚至专门指派人员在宫廷内制造折扇。金陵折扇的制作工艺复杂,...

金陵竹刻艺术博物馆的发展历史
始于明代的金陵竹刻艺术,是中国竹刻艺术中独树一帜的著名流派,以浅刻、简刻为主要特征,经历代高手前承后继,技艺不断精进,特点愈趋鲜明,享有“大璞不斫”,“寸竹寸金”之美誉。金陵竹刻艺术已列入“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政府着力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嘉定时期竹刻是什么样的?
嘉定时期竹刻技法精,声名盛,秦一爵、沈汉川、沈禹川、沈兼,都是师法朱三松而成为竹刻名家的。与朱氏祖孙所创嘉定派同时代的著名竹刻艺人,还有南京的李耀和濮仲谦所创的金陵派。当时,南京的制扇业很发达,通济门外和三山街、绸缎廊一带,有很多折扇作坊、店肆,折扇扇骨常以老棕竹、湘妃竹、樱桃...

建宁县18793377247: 南京的特产,可以带走的 -
检耍固邦: 南京的特产有雨花茶、金陵烤鸭、金陵竹刻、高淳陶瓷、南京绒花等. 1、雨花茶 南京雨花茶属绿茶类,是南京的特产,是20世纪50年代末引种创制的茶中珍品,曾获中国食品博览会银奖,是中国经典名茶,中国十大名茶之一. 2、金陵烤鸭 ...

建宁县18793377247: 金陵派竹雕有何特点?
检耍固邦: 金陵派竹雕的创始人是濮澄.濮澄,字仲谦,他刻竹通常是以浅浮雕为主,时而也刻制一些高浮雕作品.他最喜欢的还是用盘根错节的竹根,根据竹材的自然形状和特征,用简洁的刀法,略施雕凿,随形施刻,自然成器.由于对雕刻技法的欣赏角度不同,他最喜欢的是以用刀很浅的浮雕技法为主,有人称之为“水磨器”.由于在制作风格上与嘉定朱氏“高、深、透”的风格不同,又因他住在金陵,因而就按竹刻风格将竹刻分成两派,即金陵派和嘉定派.除濮澄外,还有方洁,浙江黄岩人.他工诗善书画,最擅长刻竹,人称“方竹”,也是金陵派竹雕名家.

建宁县18793377247: 嘉定竹刻的诞生时间,所在区域和艺术特色 -
检耍固邦: 历史: 嘉定竹刻创始于明朝隆庆、万历年间(公元1567-1619年),已有400多年的历史.当时 江南竹刻工艺的发展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两大派:一是“金陵派”,二是“嘉定派”,以“嘉 定派”更为繁荣.清代时,嘉定县城已成为竹刻工艺的中心.嘉定派的创始人朱松邻原是 一位善于诗文书画的人,他在制作中能以笔法运刀法,勇于创新,为他人所不及. 他的儿 子朱小松、孙子朱三松都继承此业.朱小松刻制“古仙佛”,世人评价很高.朱三松把父 祖辈的传统技艺又推进一步,所刻制的人物、山水、草虫、禽鸟,刀法精湛,无不精妙绝 伦,具有新鲜灵动之感.后来,嘉定竹刻名家辈出,如明代的秦一爵、沈大生、侯崤曾, 清代的封颖谷、时大经、张学海,等等.

建宁县18793377247: 明代竹刻“金陵派”有哪几位重要代表人物 -
检耍固邦: 清人金元钰之所以推濮仲谦为金陵派者,其用意正是王世襄先生所言:不过是有意制造一个对立面来抬高他本乡的嘉定派而已.故而金氏会说出濮派浅率不耐寻味,远不如朱之言亦不足为怪矣. 李耀,字文甫,金陵人,《竹个丛钞》称其善雕扇...

建宁县18793377247: 比较有名气的竹雕产地? -
检耍固邦: 竹雕工艺品: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用竹和最善用竹的民族之一.竹子的结实竿挺,虚中洁外,外表油润,色泽近琥珀,且具有浑厚坚韧的特性,被人们认为是祥瑞之物.明以前,传世的竹刻器物和知名刻工甚少,明中叶以后至清代,竹刻名家辈...

建宁县18793377247: 南京有什么特产可以带走的 -
检耍固邦: 南京的工艺品种类繁多,最为著名的有:南京云锦、金陵金箔、雕花天鹅绒、南京仿古牙雕、金陵折扇、南京木雕、南京剪纸、金陵竹刻等.

建宁县18793377247: 苏州竹刻艺术的形成过程是怎么样的? -
检耍固邦: 清以后,南京的竹刻及制扇艺人逐渐南移,来苏者更多,苏州本地制扇骨作坊由陆墓发展到城里的桃花坞地区.融书画雕刻为一体的苏扇被誉为“吴门雅扇”的同时,苏州的竹刻工艺更发展壮大了.在嘉定、金陵两地的竹刻工艺渐渐衰弱时,苏州的竹刻艺人却开始集中在虎丘、山塘一带,以此谋生,竹刻名家层出不穷.在金陵和嘉定两派风格的长期影响下,再结合自身地域文化(包括“吴门画派”)的特色而逐渐形成了以浅刻法为主的吴门派竹刻风格.

建宁县18793377247: 柳崖山人,是一位竹雕艺术家的号,请问有谁了解这位艺术家么,清代还是明代,我也不太清楚,谢谢 -
检耍固邦: 细刻:又名毛雕,以刻线条为主,大多一笔以一刀刻成,刻痕带有毛刺. 自明代正德、嘉靖之后,竹刻艺术发展十分迅速,几乎每个时期都有一些杰出的艺术家涌现出来.当时,大部分竹刻高士都集中在江苏嘉定和金陵一带,一些士人便将这些...

建宁县18793377247: 求极限 lim x趋近于0 xsin(1/x)完整的过程和结果 -
检耍固邦:[答案] 因为lim(x->0)x=0 而|sin1/x|≤1 即sin1/x是有界函数 所以 由无穷小与有界函数的乘积是无穷小这个性质,得 原式=0

建宁县18793377247: C+H2SO4浓,这个的全式,书写表达出单双线桥谁到谁,失得,等等 -
检耍固邦:[答案] C+2H2SO4(浓)=CO2(气体符号)+2SO2(气体符号)+2H2O(条件是加热) C的化合价由0价变为+4价(碳失去4个电子) S的化合价由+6价变为+4价 (硫得2个电子)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