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有论语翻译,指点指点!

作者&投稿:梁朗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谁有论语翻译,指点指点~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翻译:孔子说:“学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否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否诚实呢?老师传授给我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
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翻译: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学习,三十岁立足于社会,四十掌握了知识而不致迷惑,五十岁了解并顺应了自然规律,六十岁听到别人说话就能明辨是非真假,七十岁可以随心所欲,又不超出规矩”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翻译: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后,能有新体会,新发现,这样的人是可以当老师的."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翻译: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适从;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有害
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翻译:孔子说∶“颜回的品德多么高尚啊,!吃的是一小筐饭, 喝的是一瓢水,住在穷陋的小房中,别人都受不了这种贫苦,颜回却仍然不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德多么高尚啊!”
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翻译:孔子说:“对于学习,知道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趣的人.”
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翻译:孔子说:“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翻译:孔子说:多个人走在一起,其中必定会有我的老师.拿他们的优点来自己学习,拿他们的缺点来自己改过.
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翻译:孔子站在河岸上说,过去的就像这流水,白天和夜晚都在流
1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 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翻译:军队可以被夺 去主帅,男子汉 却不可被夺去志气.
12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翻译:子夏说:“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悦,不亦君子乎?”
1.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实习(温习)它,不也高兴吗 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到这里)来,不也快乐吗 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
2.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
2.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 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呢 老师传授的学业是不是复习过呢 "
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后,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凭借这一点就可以当老师了."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适从;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有害.
5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5.孔子说:"由,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
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6.孔子说:"看见贤明的人,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明的人要反省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7.孔子说:"几个人同行(在一起),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看到自己有他们那些短处就要改正."
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 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
8.曾子说:"士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路程又很遥远.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 到死为止,(路)不也(走得)很遥远吗 "
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9.孔子说:"(碰上)寒冷的冬天,这以后(才)知道松柏树是最后落叶的."
1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0.子贡问道:"有没有一句可以终身奉行的话 "孔子说:"那大概是'恕(道)'吧!自己所讨厌的事情,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

  1、简介孔子和《论语》

  (1)2.孔子(前551—前479),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的创始者。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先世是宋国贵族。少“贫且贱”,及长,做过“委吏”(司会计)和“乘田”(管畜牧)等事。学无常师,相传曾问礼于老聃,学乐于苌弘,学琴于师襄。聚徒讲学,从事政治活动。年五十,由鲁国中都宰升任司寇。后又周游宋、卫、陈、蔡、齐、楚等国,前后达 13年。自称:“如有用我者,吾其为东周乎?”终不见用。68岁时返鲁。晚年致力教育。整理《诗》《书》等古代文献,并把鲁史官所记《春秋》加以删修,成为我国第一部编年体的历史著作。相传先后有弟子三千人,其中著名的有70余人。其学以仁为核心,认为“仁”即“爱人”。……在认识论和思想教育方面,承认“生而知之”“惟上智与下愚不移”,但强调“学而时习之”,提倡“不知为不知”的求实态度。注重“学”与“思”的结合,提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和“温故而知新”等命题。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并有“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精神。但鄙视“学稼”“学圃”。……政治上提出“正名”的主张,认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都应实副其“名”;在维护贵族统治的基础上提倡德治和教化,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并提出“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的论点。自汉以后,孔子学说成为两千余年传统文化的主流,影响极大。封建统治者一直把他奉为圣人。现存《论语》一书,记有孔子的谈话以及孔子与门人的问答,是研究孔子学说的主要资料。

  (2)《论语》主要是记录孔子言行的一部书,是有关儒家思想的最重要的著作。从宋朝以来,它和《大学》《中庸》《孟子》合称“四书”,成为封建时代读书人的必读书。《论语》包括《学而》《为政》《八佾》《里仁》等20篇。一篇包括若干章,一章记一件事或者几句话。文字都很简短,但是精练质朴,含义很深。内容涉及的方面很广,哲学、政治、教育、文学以及立身处世的道理,几乎无所不谈。这里面包含着孔子渊博的知识和丰富的生活经验。其中有些言论,可以看作格言,足供后人借鉴。《论语》的作者不详,从记录的称呼和口气上看,大概是孔门弟子和再传弟子根据自己的记忆或耳闻的传说写下来的。宋代朱熹《论语集注》,是比较通行的读本。今人杨伯峻《论语译注》,最便于阅读。

  2、朗读八则语录

  这八则语录主要讲的是学习的方法和态度,其中有些词语已经成为成语。牢记在心,你将终身受益。

  3、语录之一

  【原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翻译】孔子说:“学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温习它们,不也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来(一起探讨问题),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有道德修养的人吗?”

  【字词】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特指有学问的男人,相当于“先生”,这里指孔子。《论语》中凡“子曰”中的“子”,都是指孔子。学:学习,学到了知识。而:连词,表示顺承关系,可不译。时:按时。习:温习。之:指学到的知识。亦:也。说:通“悦”,愉快,高兴。乎: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吗”。朋:古代“朋”和“友”有区别,“同师曰朋,同志曰友”,这里泛指朋友,可以译成“志同道合的人”。知:知道,了解。而:转折连词,相当于“却”。愠:恼恨,怨恨。君子:指有地位的人,或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分析】第一则讲了学习的方法和态度。“时习”是学习方法。只有按时温习所学的知识,才能掌握所学的知识。“有朋”句讲学习的乐趣,讲学习的态度。与朋友一起探讨问题,才能集思广益;与朋友探讨问题,其中也有无限的乐趣。乐学是搞好学习的条件之一。“人不知”句,是讲学习态度。意思是说学习是为了提高自己的才能,不是为了夸耀,当别人不了解自己的才德时,不应怨恨,这才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应有的态度。这句话对学习者的个人道德修养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4、语录之二

  【原文】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翻译】孔子说:“复习旧的知识时,又领悟到新的东西,可以凭(这一点)做老师了。”

  【字词】而:顺接连词。可:可以。以:凭借,“以”后省略宾语“之”。为师:做老师。矣:表示陈述语气,可译成“了”。

  【分析】第二则讲的是学习方法,强调“温故”不仅要巩固旧知识,还要能“知新”,能有新的理解或发现。“可以为师矣”是孔子对能做到这一点的人的肯定和高度评价,表现了孔子对学习中的“温故”的一种极为深刻的见解。

  5、语录之三

  【原文】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翻译】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认真学习,就会弄得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字词】学:第一个“学”是死读书,死记硬背的意思;第二个“学”指认真学习。思:第一个“思”是指思考,动脑筋;第二个“思”是指空想。而:两个“而”都是转折连词,相当于“却”“可是”。则:两个“则”都是连词,相当于“就”。

  【分析】第三则也是讲学习方法,以精练对称的语言,指出了“学”与“思”的辩证关系。“学”是“思”的基础,“思”又能使“学”不断深化和扩大。只有把二者结合起来,学习才能取得很好的效果。

  6、语录之四

  【原文】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翻译】孔子说:“仲由!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正确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真知啊。”(历代学者对“是知也”的“知”有多种解释,一种从“知”理解,解释为“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道理;另一种从“智”理解,认为“知”通“智”,解释为明智、聪明。如杨伯峻在《论语译注》中译为“这就是聪明智慧”,因之读‘知’为‘智’。他又说:“如果‘知’如字读,便该这样解释:这就是对待知或不知的正确态度。”一般学者倾向于“知”这种理解。)

  【字词】由:姓仲,名由,字子路,亦字季路,孔子的弟子。诲:教,教导。女:同“汝”,你。知:第一个和第六个“知”指对待知与不知的正确态度。之:第一个“之”代孔子的训言,后两个“之”代事物。为:就是。是:这。

  【分析】第四则讲的是学习态度,说明探求学问或了解事物,应采取极其诚实的态度,懂得就是懂得,不懂就是不懂,切切不可不懂装懂。孔子这段话是对弟子子路讲的,一开始采用呼告、感叹的句式,以求听者的注意和重视,也说明了孔子对这一学习态度的极端重视。

  7、朗读前四则语录

  布置作业

  朗读并背诵前四则语录,做到会解释。

  第二课时(17-4-70)

  教学内容及其过程

  1、检查《论语八则》的记忆情况

  2、语录之五

  【原文】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翻译】子贡问道:“孔文子凭什么被赐给‘文’的谥号呢?” 孔子说:“他聪敏而又努力学习,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羞耻,因此赐给他‘文’的谥号。”

  【字词】子贡:孔子的弟子,卫国人,姓端木,名赐,字子贡。孔文子:卫国的大夫孔圉,字仲叔,谥号叫“文”。古代贵族死后,据其生平事迹评定的称号叫“谥”,或“谥号”。臣下的谥号由朝廷赐予。按古谥法,勤学好问的人可得到“文”的谥号。何以。即以何,凭什么。谓之:称他为。谓,称为。之,他,指孔文子。也:这里表示疑问语气,相当于“呢”。而:顺接连词。敏:聪敏。耻: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耻”。下问:向地位或学识不如自己的人请教。问,询问,这里指向人请教。也:这里表示陈述语气,可不译。

  【分析】第五则讲的是学习态度。“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成为学习方面著名的格言。据《史记》记载,孔子到卫国时,卫国大夫孔圉曾经就用兵作战的问题请教过孔子,孔子没有回答他,可见孔子对他并无好感。因此孔子的弟子子贡对孔圉死后被赐予“文”的谥号感到不解,向孔子请教。孔子不以个人的好恶来评价一个人,他实事求是地肯定了孔圉的“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并借此教育弟子要勤学好问。

  3、语录之六

  【原文】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翻译】孔子说:“默默地记在心里,学习从不满足,教导别人从不厌倦,这些事情我做到了哪些呢?”

  【字词】默:静默,不说话。而:第一个“而”连接修饰语“默”和中心语“识”,可译成“地”;第二个“而”是顺接连词。识:记住。厌,满足。何有:即“有何”。有什么。哉:表示感叹的语气助词,相当于“呢”。“何有于我哉”,在我这里有什么呢?意思是这三件事我都没有。

  【分析】第六则,第一句讲学习方法,第二句讲学习的正确态度,第三句讲教育人的正确态度。这三方面,孔子一生都是这样做的,但他却说“何有于我哉!”,从这里可以看出孔子的谦逊态度。

  4、语录之七

  【原文】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翻译】孔子说:“三个人一同走路,必定有我能取法的人在里面;我选取他们的优点来学习,他们的缺点,如果自己也有,就改正。”

  【字词】师:老师,这里指值得取法、学习的人。焉:这里相当于“于之”,在里面。择:选择。其:他们的,指上文“三人”的。从:跟从,遵循,这里的意思是学习。而:顺接连词,相当于“就”。

  【分析】第七则是讲学习态度的,反映了孔子“不耻下问”,善于向一切人学习,不仅学习他人的优点,同时注意把他人的缺点作为自己的借鉴,以改正自己的缺点。

  5、语录之八

  【原文】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翻译】孔子说:“(教导学生)不到(他)想弄明白却不能时,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说出来却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举出一个方角却不能由此类推出其他三个方角,就不再教他了。”

  【字词】愤:这里是心里想弄明白却不能的意思。启:启发、开导的意思。悱:口中想说却不能恰当地表达出来的样子。发:启发。举:提出,举出。隅:方角。方的物体有四个角。反:类推。则:就。复:答复。

  【分析】第八则讲的是教的方法,先让学生思考、表达,再给以适当的启发。学生不能举一反三,再教他就没有作用。这里强调了学生用心思考主动学习的重要性,否则,教者讲得再多也不会有什么效果。

  6、研讨探究——语录体散文的特点

  《论语》记录孔子的言行多用语录体,以课文所选的八则来看,只有第五则用对话体,其余七则均为语录体。从文章体式来说,《论语》是我国古代语录体散文的典范。它的主要特点是:

  A、观点鲜明,思想内容深刻。作为语录体散文,《论语》所记录的孔子的言论,主张什么,反对什么,观点很鲜明,但它只提论点,不提论据,不像《孟子》那样援例取譬,纵横议论,而是三言两语就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而且立意很深刻。如第三则谈“学”和“思”的关系,两句话,表明孔子主张“学”和“思”相结合,反对把二者割裂开来。这一则不仅说明一种正确的学习方法,而且充满了辩证思想。

  B、篇幅简短,语言精练。《论语》中记录孔子的话,大多很短。课文中所选的八则,第三则只有12个字,第一则稍长,也只有3O个字。字数虽少,但表达的意思却很清楚、完整,这是因为语言非常精练、准确。用概括力很强的格言式的语句,表达了精辟的认识和深刻的哲理。其中有很多语句已成为成语。一直流传,很多成语至今仍很有生命力,对我们仍有很大的启迪作用,熟读成诵,牢记在心,将使我们终身受益。

《论语》全文翻译 http://wenku.baidu.com/view/5bba1ffc700abb68a982fbbd.html

上网查!


请问“指点”与“指指点点”的差别
一、表达意思不同 1、指点:以手指或其他物点示;评说;指责;指示,点拨。2、指指点点:指的是在别人背后议论人或者挑别人的毛病、说坏话。二、词性不同 1、指点:中性词,无褒无贬。2、指指点点:贬义词。

谁有论语翻译,指点指点!
【翻译】孔子说:“学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温习它们,不也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来(一起探讨问题),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有道德修养的人吗?” 【字词】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特指有学问的男人,相当于“先生”,这里指孔子。《论语》中凡“子曰”中的“子”,都是指孔子。...

《论语》翻译及原文
论语原文及翻译如下:一、原文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

论语全文翻译,谢谢
(9)君子:《论语》书中的君子,有时指有德者,有时指有位者。此处指孔子理想中具有高尚人格的人。 【译文】 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原文】 1-2有子⑴)曰:“其为人也孝...

论语全文翻译
【译文】季文子每做一件事都要考虑多次,孔子听到了,说:“考虑两次也就行了。”注:季文子,鲁国的大夫。三思:三指多次,思指思考。季文子这个人为人谨慎,做事之前总要经过多次的思考、权衡后再行动。孔子听说了以后就说:“再,斯可矣。”“再”就是指两次,孔子说,他只要思考两次就可以了。...

论语名句及翻译
译文:原指以仁为任,无所谦让。后指遇到应该做的事就积极主动去做,不推让。 22、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文:学习而又时常的复习,难道不是一件愉快的事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

语文好的论语求翻译!求准确翻译
【原文】《论语·里仁》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译文】孔子说:“君子看重的是道义,小人看重的是利益。”【评析】君子与小人价值指向不同,道德高尚者只需晓以大义,而品质低劣者只能动之以利害。君子于事必辨其是非,小人于事必计其利害。三、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

《论语》乡党篇原文及翻译
升车,必正立,执绥。车中不内顾,不疾言,不亲指。孔子上车时,一定站立端正,拉住扶手的带子登车。在车中,不向里面环顾,不快速说话,不用手指指画画。色斯举矣,翔而后集。曰:“山梁雌雉,时哉时哉!”子路共之,三嗅而作。(孔子在山谷中行走,看见几只野鸡。)孔子神色一动,野鸡飞着盘旋了...

《论语》十二章 的翻译
《论语》十二章的翻译如下: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翻译为: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时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是有才德的人吗?”。2、曾...

论语十则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重点字词解释: (1)子:先生,指孔子。中国古代对于有地位、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有时也泛称男子。《论语》书中“子曰”的子,都是指孔子而言。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邑(现在山东曲 阜)人。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 (2)学:孔子在这里所讲的“学”,主要是指学...

五家渠市15336311280: 论语五十则短一点带翻译 -
蔚程依倍: 论语精选五十则 附译文 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 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译文 : 孔子说 : “不断学习和复习 , 不是非常愉快的事吗! 有朋友从远方来访,不是非常乐...

五家渠市15336311280: 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
蔚程依倍: 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 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翻译:孔子说:“学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快乐吗?...

五家渠市15336311280: 谁有比较权威的《论语》译文,或者知道哪本论语译本不错,推荐一下.
蔚程依倍: 朱熹 四书章句集注中的论语部分是历史上影响最大的,当今中文系学生捧为最权威的是何晏之《十三经注疏》中的《论语注疏》.杨伯峻的《论语译注》是翻译到位 通俗易懂的.专业研究论语的话,建议去看程树德的《论语集释》

五家渠市15336311280: 《论语》五则的翻译 -
蔚程依倍: 《论语》五则翻译: 孔子说:“仲由啊,让我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样的人才是聪明的.” 原文: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十则原为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本中的一课,选自《论语译注》.《论语》记载了孔子及其一部分弟子言行的语录体文集,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扩展资料: 孔子说这段话意思是言行要谨慎,不要夸大自己的知识和本领,要实事求是.要有诚实、谦虚的态度,不要不懂装懂. 一则,就是《论语》中的一章,其中第一,二则见于《学而》篇,第三、四、五则见于《为政》篇,其内容都与学习和为人处事有关,是孔子教育思想中最有价值的部分.其中一共有20卷.

五家渠市15336311280: 谁有《论语》的全文翻译? -
蔚程依倍: 学而第一 『⒈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翻译) 孔子说把学到的东西放到实践中去检验,不也是很愉快的事吗?有朋友自远方来,不是很快乐的事吗? 别人不了解自己...

五家渠市15336311280: 急求大学语文里先秦诸子语录(1)论语译文大侠们 有谁有大学语文里先秦诸子语录一里论语八则的译文 -
蔚程依倍:[答案] 论语八则译文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 孔子说,光...

五家渠市15336311280: 有谁知道《论语》十二章 翻译 -
蔚程依倍:[答案]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翻译:孔子说:“学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道...

五家渠市15336311280: 《论语》的译文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知,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把以上的几句话翻译. -
蔚程依倍:[答案]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知,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大意是:有子说:“礼的作用,以和谐为贵;对于前代的君王的准则来说,这就是美好的存在.大小事情都要遵循它,有的地方行不通...

五家渠市15336311280: 《论语》八则翻译 . -
蔚程依倍:[答案] 论语八则原文及翻译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翻译:孔子说:“学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温习它们,不也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一起探讨问题),不也快乐吗?...

五家渠市15336311280: 《论语》20则和翻译!急需!!!!~ -
蔚程依倍: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