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山独游记译文

作者&投稿:曾莺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一、译文:

我在马迹山的山寺里读书的时候,望山的北面,一座山峰险峻高耸,曾经心里想去,但没有人同行,就没有实现。直到一天振作精神一人前往,攀着葛藤而上,精神振奋。到了半山腰,没力气了累了停步了。又一会再前进,登上更高的地方,就看见溪水在草丛中纵横流淌,小路像青烟曲折交错,迷惑不能辨别路的方向。

又更向前,听到虚空中的声响振动,看看四周没有一个人,更是荒凉怪诞,我心里害怕,更是几次想要停步。但是终于不放在心上,鼓足勇气向上攀登,终于登上顶峰。

到了山顶,空旷寂寥能看见无穷远的地方,由近到远,洼地隆起之地、散布着的,聚集的,倾斜的、直立的、环绕着的、倚靠着的、怪诞的美丽的、远离我而去的、靠近我迎接着的。(这些)我平生从未领略过的风光,左右望去所有的山峰都展示出各自奇美的形态,在我的眼前一一呈现。

我于是感慨起来有了想法,天下辽远与世隔绝的地方,如果没有独立解决问题的坚定的决心,不因为疲倦而迷惑,害怕而停止,有能到达终点的吗!这次游玩,我满足了自己的愿望又十分愉悦,于是感叹自己先前因为疲倦、迷惑和惊惧,差点丧失独游北山的快意,庆幸自己没有因为这些原因而止步不前,于是动笔记下这些。

二、清·张裕钊《北山独游记 》原文:

余读书马迹乡之山寺,望其北,一峰卒然而高,尝心欲至焉,无与偕,弗果。遂一日奋然独往,攀藤葛而上,意锐甚。及山之半,足力偿上。复进,益上,则洞水纵横其间,微径如烟缕,洁屈交错出,惑不可辨识。

又益前,闻虚响振动,顾视来者无一人,益荒凉惨栗,余心动,欲止者屡矣。然终不释,鼓勇益前,遂陟其巅。至则空旷寥廓,目穷无际,自近及远,洼者隆者,布者抟者,迤者峙者,环者倚者,怪者妍者,去相背者,来相御者,吾身之所未历,一左右望而万有皆贡其状,毕效于吾前。 

吾于是慨乎其有念也。天下辽远殊绝之境,非先蔽志而独决于一往,不以倦而惑且惧而止者,有能诣其极者乎?是游也,余既得其意而快然以自愉,于是叹余向之倦而惑且惧者之几失之,而幸余之不以是而止也。乃此笔而记之。

扩展资料

一、创作背景

本文由清代散文家、书法家张裕钊创作。文学体裁上属于散文。作者在山寺读书,望北面山峰高峻,心里很向往。想去又没有人作伴,便奋然独行。开始意志坚定,及至半山,觉疲倦难行。再往前,深山寂寥,路径交错,心怯而胆寒,好几次都想往回走了。然而终于还是勇敢地攀登到山巅。

极目远眺,天风扑面,作者心中有一种历经挫折、战胜困难之后的成就感,仿佛四周群山万物都愿为他效力。于是得出这样的结论:凡要达到高远艰险的境界,必定要不畏艰险、意志坚定、坚持到底。无限风光在险峰,实际上,登攀的过程便是人们战胜自我的过程。把深刻的人生哲理寓于寻常的游山玩水之中,情感真实,催人奋进。

二、作者简介

张裕钊(1823—1894),字廉卿,湖北武昌人,桐城派后期重要作家之一。1846年(道光二十六年)举人,官至内阁中书,在南京、武昌、保定等地主持过书院。曾师事曾国藩,与黎庶昌、薛福成、吴汝纶并称“曾门四弟子”。他有较强的爱国思想,希望在不触动帝制的前提下改良政治,使国家富强起来。著有《张廉卿先生文集》等。




《北山独游记》翻译及赏析
一、译文:我在马迹山的山寺里读书的时候,望山的北面,一座山峰险峻高耸,曾经心里想去,但没有人同行,就没有实现。直到一天振作精神一人前往,攀着葛藤而上,精神振奋。到了半山腰,没力气了累了停步了。又一会再前进,登上更高的地方,就看见溪水在草丛中纵横流淌,小路像青烟曲折交错,迷惑不能...

北山独游记注释译文
我深深体会到,如果当初因为疲倦、困惑或恐惧而放弃,我将错过这北山的独特魅力。因此,我决定将这次的经历记录下来,以此提醒自己,面对困难,决不能轻易退缩。这次的独游,无疑是我人生旅程中一次宝贵的体验。

求北山独游记·(清)张裕钊的翻译
我在马迹山的山寺里读书的时候,望山的北面,一座山峰险峻高耸,曾经心里想去,但没有人同行,就没有结果了。直到一天振作精神一人前往,攀着葛藤而上,精神振奋。到了半山腰,没力气了累了停步了。又一会再前进,登上更高的地方,就看见溪水在草丛中纵横流淌,小路象清烟曲折交错,迷惑不能辨别路...

北山独游记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凡要达到高远艰险的境界,必定要不畏艰险、意志坚定、坚持到底。作者在山寺读书,望北面山峰高峻,心里很向往。想去又没有人作伴,便奋然独行。开始意志坚定,及至半山,觉疲倦难行。再往前,深山寂寥,路径交错,心怯而胆寒,好几次都想往回走了。然而终于还是勇敢地攀登到山巅。极目远眺,天风扑面,...

北山独游记作品原文
站在峰巅,我眼前豁然开朗,无边无际的景色尽收眼底。近处低洼,远处隆起,高低错落,山势各异。环绕的,倚靠的,奇形怪状的,美丽的,向后退去的,迎面而来的,一切未曾踏足的风景,都在左右两侧展现,仿佛向我献上它们的风貌(7)。这次游历,我深深感叹,那些看似辽远、险峻的地方,若非决心坚定,...

北山独游记作品赏析
这篇游记的独特之处在于它深入剖析了旅游者的心理状态。作者在山寺沉浸于书海,遥望北山峻岭,心中充满向往。尽管渴望攀登,但因无人同行,他毅然选择了独自前行。起初,他的决心坚定不移,但随着行至半山,疲惫感与艰难的山路让他犹豫。深山的寂静和交错的路径让人感到畏惧,几次几乎想要放弃。然而,他...

山石拼音
山石拼音是shān shí。山石,唐代:韩愈。山石荦确行径微,黄昏到寺蝙蝠飞。升堂坐阶新雨足,芭蕉叶大栀子肥。僧言古壁佛画好,以火来照所见稀。铺床拂席置羹饭,疏粝亦足饱我饥。夜深静卧百虫绝,清月出岭光入扉。天明独去无道路,出入高下穷烟霏。山红涧碧纷烂漫,时见松枥皆十围。当流赤足...

《游小孤山记》译文
小孤山,这两座山东西相望。小孤山属于舒州宿松县,山上有兵戍守着。所有江中的独山,如金山、焦山、落星山之类,都是名闻天下的,但从峭拔秀丽上看,都不能和小孤山相比。从几十里外看去,小孤山碧绿的山峰高高耸立着,直插云霄,已经不是别的山可以相比的了。越近(看)越秀丽,冬天,夏天,...

浪游记快文言文翻译
1、译文:山水的怡情悦目,如云烟般在眼前飘逝,只不过领略其大概,不能尽兴探寻到幽僻的妙境。我凡事都喜欢独出己见,不屑于人云亦云。所谓名胜的标准,贵在心有所得,有些名胜,并不觉得它有何妙处,有的不是名胜,却自认为妙不可言。2、我十五岁那年,父亲稼夫公住在绍兴赵县令的衙门里任幕僚。

山水游记文言文作文
1. 求有关于山水游记的文言文短文,有翻译和注释 小石潭记 原文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南澳县13023911701: 北山独游记 - 搜狗百科
旁度甲磺: 我在马迹山的山寺里读书的时候,望山的北面,一座山峰险峻高耸,曾经心里想去,但没有人同行,就没有结果了.直到一天振作精神一人前往,攀着葛藤而上,精神振奋.到了半山腰,没力气了累了停步了.又一会再前进,登上更高的地方,...

南澳县13023911701: 《清•张裕钊北山独游记阅读答案》古诗原文及翻译
旁度甲磺: 作者:北山独游记 清·张裕钊余读书马迹乡之山寺,望其北,一峰崒然高,尝心欲至焉,无与偕,弗果.遂一日奋然独往,攀藤葛而上,意锐甚;及山之半,足力倦止....

南澳县13023911701: 北山独游记 隆者,布者,挂者,怪者,妍者 各指什么 -
旁度甲磺: 洼地隆起之地、散布着的,聚集的,倾斜的、直立的、环绕着的、倚靠着的、怪诞的美丽的、远离我而去的、靠近我迎接着的,(种种景色)是我没有经历国的 全文翻译: 我在马迹山的山寺里读书的时候,望山的北面,一座山峰险峻高耸,曾...

南澳县13023911701: 王安石的《北山》翻译 -
旁度甲磺:[答案] 原文:北山输绿涨横陂,直堑回塘滟滟时.细数落花因坐久,缓寻芳草得归迟.译:北山把它的翠绿的泉水输送给山塘,于是涨满了陂堤;不管是直的堑沟,曲的塘岸,都呈现一片滟滟的波光.由于心情悠闲,一坐下来就是半天;也因为...

南澳县13023911701: 王安石《北山》的翻译
旁度甲磺: 原文: 北山输绿涨横陂,直堑回塘滟滟时. 细数落花因坐久,缓寻芳草得归迟. 译: 北山把它的翠绿的泉水输送给山塘,于是涨满了陂堤;不管是直的堑沟,曲的塘岸,...

南澳县13023911701: 王安石《北山》 -
旁度甲磺: 《北山》 [宋] 王安石 北山输绿涨横池,直堑回塘滟滟时. 细数落花因坐久,缓寻芳草得归迟.这是王安石在神宗元丰七年(1084)与苏轼相会之后所写的一首表达达闲适心情的诗作.这一年,苏轼从他被贬谪的黄州迁至汝州,途经金陵...

南澳县13023911701: 八年级文言文(宝山游记)全部译文 -
旁度甲磺: 《宝山游记》 【原文】 独夜卧人静,风涛汹汹,直逼枕簟;鱼龙舞啸,其形声时入梦寐间,意洒然快也.夏四月,荆溪周保绪自吴中来.保绪故好奇,与予善.是月既望,遂相携观月于海塘.海涛山崩,月影银碎,寥阔清寒,相对疑非人世境...

南澳县13023911701: 文言文《游雁荡山记》的翻译 -
旁度甲磺: 癸亥仲秋望前一日,入雁山,越二日而反,古迹多榛芜不可登探,而山容壁色,则前此目见者所未有也.鲍甥孔巡曰:“盍记之?”余曰:“兹山不可记也.”永、柳诸山,乃荒陬中一丘一壑;子厚谪居,幽寻以送日月,故曲尽其形容.若兹...

南澳县13023911701: 《北山》王安石 -
旁度甲磺: 北山绿色的山泉涨满山塘,笔直的沟渠和曲折回环的池塘里的水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因陶醉于春天美丽的景色,静静地细数落花久坐;因慢慢地寻找碧绿的芳草而回家晚了. 这首诗反映的幽闲意境,抒写了诗人神离尘寰、心无挂碍的超脱情怀.清??康熙时吴之振在和吕留良合选的《宋诗钞》中,说:“安石遣情世外,其悲壮即寓于闲淡之中.”这自是明眼人洞察肺腑的评论.在封建王朝,皇帝的权力高于一切,伴君如伴虎,王安石在仕途中是倍尝了其中辛酸的.诗的末句自叹并无超众之才,这当然是聊以解嘲的违心之论了.王安石学禅的契机于此可见.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