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怎么看待花不在你的心外这句话?

作者&投稿:离闹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阳明先生说“花不在你的心外”定然是对的,所以心内自有乾坤,花花草草不过是心内之物而已,因为自己念及此花,此花此时方有颜色,自己若不念,此花便与心同归于寂,但是花如何开,花又如何寂灭,并不知晓。

上面这句名言出自《传习录》。据说一次王阳明与朋友同游南镇,友人指着岩中花树问道:“天下无心外之物,如此花树在深山中自开自落,于我心亦何相关?”王阳明回答说:“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过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有一年春天,王阳明和他的朋友到山间游玩。朋友指着岩石间一朵花对王阳明说:你经常说,心外无理,心外无物。天下一切物都在你心中,受你心的控制。你看这朵花,在山间自开自落,你的心能控制它吗?难道你的心让它开,它才开的;你的心让它落,它才落的?

王阳明的回答很有味道: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花当然是自开自落的,可是能不能扰动我心,却是由我来决定的。哪怕天崩地裂、洪水滔天、电闪雷鸣、暴雨大作,只要我心中安然,便永远是在桃花源、艳阳天。

这就是佛所说的“万法唯心造”。心灵的一切问题,追到根子上,其实都只是心自己的问题。世间种种无论怎样险恶,只要我心不动,便奈何不得我分毫。

扩展资料

王阳明继承了程颢和陆九渊的心学传统,并在陆九渊的基础上进一步批判了朱熹的理学。《传习录》中的思想明显地表现了这些立场和观点。

“心即理”本来是陆九渊的命题,王阳明认为“至善是心之本体”,“心即理也,此心无私欲之蔽,即是天理,不须外面添一分。”他这样说是强调社会上的伦理规范之基础在于人心之至善。

从这个原则出发,他对《大学》的解释与朱熹迥异。朱子认为《大学》之“格物致知”是要求学子通过认识外物最终明了人心之“全体大用”。

王阳明认为“格物”之“格”是“去其心之不正,以全其本体之正”。“意之本体便是知,意之所在便是物”。“知”是人心本有的,不是认识了外物才有的。这个知是“良知”。他说:“所谓致知格物者,致吾心之良知于事事物物也。

吾心之良知即所谓天理也。致吾心良知之天理于事事物物,则事事物物皆得其理矣。致吾心之良知者,致知也;

事事物物皆得其理者,格物也;是合心与理而为一者也。”在他看来,朱子的格物穷理说恰恰是析心与理为二的。由此可见,王阳明的“心即理”的命题主要是为其修养论服务的。致良知说是对陆九渊心即理思想的发展。王阳明的心即理的思想也有一般意义上的本体论的含义

朱子主张知先行后、行重知轻。王阳明提出的“知行合一”虽然继续了朱子重行的传统,但是批判了朱子割裂知行。王阳明主张知行合一乃是由心即理立基,批评朱子也是指出他根本上是析心与理为二。他说:“外心以求理,此知行之所以二也。求理于吾心,此圣门知行合一之教。”

“知行合一”的含意是说知行是一件事的两个方面。知是心之本体的良知;良知充塞流行、发而为客观具体的行动或事物,就是行。由这个认识出发,如果知而不行那只是不知。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行本是紧密相联的,因此有知行合一之说。

在当时社会上、在理学发展中的确有知而不行的情况存在。王阳明的知行合一对时弊有纠偏的意义。但是他强调知行合一说不是仅仅针对时弊提出的,它首先是要说明“知行之本体”。知行合一说强调道德意识本来就存在于人心中,这是道德的自觉性。

它也强调道德的实践性,认为道德方面的知不是关于对象的知识,而是道德的实现。知行合一也有一般认识论方面的意义,但它首先讲的是道德修养,对于后者长期以来学术界一直没有深入研究。

王阳明的“心即理”、“致良知”、“知行合一”都是要强调道德的自觉和主宰性。他说:“知是理之灵处,就其主宰处说便谓之心,就其禀赋处说便谓之性。”人心能够知晓行为的善恶,也能自觉地去为善,这就是本心的“明觉”,这是对程颢思想的发展。《传习录》中对人心的“虚灵明觉”有很多讨论。

在《传习录》中,王阳明也讨论了程颢提出的“仁者与天地万物为一体”的境界。他指出,圣人有这个境界,因此他们看天下的人没有内外远近之分,均施之以仁爱之心。他进一步提出,天下之人的心和圣人之心是相同的,只因为有了私欲,所以反爱为仇。

在王阳明看来,仁不仅是修养要达到的境界,也是人心之本体。王阳明对仁的解释偏重在道德修养方面。程颢所谈的仁和张载的“合内外之道”一样,兼有知识论的意义。

《传习录》中记载了为王学继承人争论不休的“四句教”。

这四句话是:“无善无恶是心之体,有善有恶是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王阳明的本意是说,作为人心本体的至善是超经验界的,它不是具体的善的行为。有所为而为的善是手段,无所为而为的善才是至善。人心的至善超越世间具体的善恶。

具体的善行只是无善而至善之心的自然发用流行。王阳明说人心之无善恶是要人们不要去执着具体的善行而认识本心。王阳明的学生钱德洪说,王阳明这样说是针对那些“先有乎善者”的。王阳明本人也说过:“仁人者,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

一有谋计之心,则虽正谊明道,亦功利耳。”(《与黄诚甫》)四句教对人心本体的界说和理学开创人程颢的思想是一致的。程颢说:“圣人之常,以其情顺万物而无情。故君子之学,莫若廓然而大公,物来而顺应。”

王阳明说的无善无恶就是无心无情,没有先入之见。有了这种心,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悌。四句教显然是针对才质高的人说的,一般的学生是摸不着头脑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传习录




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什么意思;?
简单的说,就是你看到此花时,花就会进入你的意识之中。你的心就会对这朵花有感通,它就存在你的意识之中,当你未看到此花时,花就未进入你的意识之中,就对你没影响,花就没有存在你的意识之中。不是课本上讲的不存在于这个世界上。王学从来都没有否认事物的客观存在!!!对王学的所有认识都...

...来看此花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汝心之外”
白话意思就是“你还没有看这花时,你的花和你的心都死了,你来看这花这花的颜色就明白起来,就知道这花不在你的心中”上面这句话出自王阳明《传习录》.据说一次王阳明与朋友同游南镇,友人指着岩中花树问道:“天下无心外之物,如此花树在深山中自开自落,于我心亦何相关?”王阳明回答说:“你未看...

...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译文:你没有看到这朵花的时候,你和花都在世界上普通地存在着,互不影响,当你看到这朵花时,它的颜色让你一惊,而这朵花也因为你使得自己的颜色有所让人知晓。理由:当然,花开花落都是自己的事,但打扰我的心是我的事。即使天塌了,地裂了,洪水冲天,电闪雷鸣,大雨倾盆,只要我的心是安全...

王阳明:“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如何看待这句话?
“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等你去看时,波函数塌缩,月亮就在那里了。 王阳明不只是唯心而且是主观唯心的典型代表人物, 王阳明的心外无物就是主观唯心,认为没和人(心)发生联系的客观物(真实存在)是不存在的,这本身就是主观唯心论, 只能说对个体(主观)而言是不存在但不...

女朋友发说说:不属于你的花,别等他绽放了。该怎么回答?
你的女朋友发说说,不属于你的花,你就不要等他绽放了,当然你应该说不属于自己的,当然不会等,自己只会去陪伴属于自己的那朵花。

当男人问你,我送你的花还在吗?怎么去回答他?
明白你的心思,既要吊住他又要叫他付出更多,但是有一点你必须注意,不要“引火烧身”,感情不是游戏更不是套路,如果真心喜欢就不要这样做,否则最后吃亏的是自己。我要是你的话,就这样回答“花还在,但是它会干枯的,不过你放心,我会用我的真心来呵护它,叫它永远在我的心里盛开。”...

怎么看待女生不花男生钱的问题?
我觉得可能是女生觉得没有到花你钱的地步,虽然现在她是接受了你,但是不代表要花你的钱,证明她现在还是不太想要有什么金钱的纠葛,我觉得你应该尊重她的选择,这样也有利于你们关系的发展。我的一个舍友她就是刚开始的时候,她男朋友又是想要清理她的购物车又是要帮她买东西什么的,导致了她有段...

最值得花时间的是不需要你的人
“不需要”你的人,并不是真的不需要,而是他不用你操心,自己就能把事情干好。这类人有3个特征:自驱、能力强、精进。 这类人,是埋头苦干的贡献者。他们往往也是公司的储备干部,只要你能够多花些时间在他们身上,他们往往能够创造10倍、100倍的价值。 而那些需要你,总是占用你时间的人,他们缺少思考,也缺乏能力...

怎么看女友是不是只是在花你的钱?
1,如果自己真的是喜欢的人,这个时候就一定要敢于付出。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如果是真的是自己喜欢的人的话,这把时候你会情不自禁的愿意为她花钱,而且她每次花你钱买礼物的时候你也会非常开心,因此你要明白你是真的喜欢她的时候,这个金钱就已经不那么重要了,所以说你是真的喜欢她的话,你也会...

一个女的对我说花在不远处盛开 你从我心田走来 海风依旧 事事皆欢请问...
其中,“花在不远处盛开”表示美好的事物就在身边,暗示着幸福和希望。“你从我心田走来”则表达了对某人的深情和热爱,意味着这个人在自己的心中非常重要。“海风依旧”则暗示了持久的爱情,海风代表着恒久的情感和承诺。“事事皆欢”则表示所有的事情都让人感到快乐和满足,暗示着生活的美好和幸福。...

新巴尔虎左旗18244514216: 龙应台的目送的代序中,引用了“你未看此花时……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有何用意? -
向芳复方:[答案] 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你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亮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我觉得,目送这本书主要讲的就是一种亲情,涉及各种各样的告别.引用这句话主要有三个原因: 一、情感主观,所以用王阳明的这句话来阐述情...

新巴尔虎左旗18244514216: “心外无物”表达了什么思想?
向芳复方: 一次王阳明与朋友同游南镇,友人指着岩中花树问道:“天下无心外之物,如此花树在深山中自开自落,于我心亦何相关?”王阳明回答说:“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

新巴尔虎左旗18244514216: 君未看花时,花与君同寂;君来看花日,花色一时明有什么深刻意义啊? -
向芳复方: 人家约他去看花,他回答的大意就是:我看花,则花在;我不看,则花不在.王阳明和朋友看花,阳明对朋友说:汝未来看花时,此花与汝同寂,汝来看花,花与你同时明白起来,可见此花不在你心外. 王守仁(公元1472—1528年),字伯安,浙江余姚人,因被贬贵州时曾居住于阳明洞,世称阳明先生、王阳明.是我国古代有名的哲学家、教育家、政治家和军事家,“心学”创始人.

新巴尔虎左旗18244514216: “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这句话表明的观点是 -
向芳复方:[选项] A. “人伦者,天理也” B. “天下未有无理之气,亦未有无气之理” C. “先有理而后有气” D. “心即理也”“心外无物”

新巴尔虎左旗18244514216: 先生游南镇,一友指岩中花树问曰:「天下无心外之物,如此花树,在深山中自开自落,於我心亦何相关?」先生曰:「这段反映了说明哲理 -
向芳复方:[答案] 先生曰:“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这句话出自明代全才王阳明,在现在保守死板的课本里或许你会被课本告知,这是典型的唯心主义思想,不可取,是...

新巴尔虎左旗18244514216: 泰戈尔《飞鸟集》“果实啊,你离我多远呢?”“花花啊,我藏在你心里呢.”这句话的 -
向芳复方: 第一个回答者答得完全不对啊!其实主要宣传爱情、友情的似远似近,有时它们会经历考验,但是心中有彼此,不知不觉已经刻骨铭心了 写出了爱情、友谊的纯真可贵,表达了诗人梵我合一的宗教思想 希望能帮到你,有需要可以追问~

新巴尔虎左旗18244514216: 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什么意思? -
向芳复方: 其实,我想说明下自己的一些看法,在此之前的哲学家并没有把哲学分成这两大部分,解释的很多,如果你不介意的话,不要否定,哲学原来并不存在与书本中,你会发现,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这两个概念只是马克思先生的观点,并不能达到哲学家所要表达的高度,冯友兰先生曾经在他的著作《中国哲学史》的开篇表达了这么一个观点,书本上的哲学只是科学,试着怎么去接受它,不要排斥,所以,再看到这么玄的句子时很多人都给你解释了

新巴尔虎左旗18244514216: 谁能帮我用哲学的观点解释下面这句话啊“墙角的花,你孤芳自赏时,天地便小了”? -
向芳复方: 应该是哲学唯心主义的,你用自己的心去看待,眼前是墙角也只有墙角的花,你的心,看到的只有墙角的花,所以被墙角的花充满了内心,相比而言天地你没有看见,在你心里就相对的模糊了.

新巴尔虎左旗18244514216: 这句话有什么意思?? -
向芳复方: 王尔德曾说:"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是一个西方人对禅意的的理解.花作为一个纯粹的实体,本身无任何含义,这就是它的空之所在,所以他能被人赋予一个世界的含义;同理,树因其空而见菩提.空才能容纳物件;我看,宇宙亦因其...

新巴尔虎左旗18244514216: 王阳明这个解释你怎么看?据说一次王阳明与朋友同游南镇,友人指着岩
向芳复方: 虚云和尚: 捉月空中挂.移花石上栽.清净本然者.何必强安排.天地一指.万物一马.其间不能容发.那一处不是山僧鼻孔.尽十方世界.地轮.水轮.火轮.风轮.海山林薮.明暗色空.如天帝网.印现重重.尘尘刹刹.明杲杲.露堂堂.那一处不是山僧眼睛.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