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史记·刺客列传》中的几个刺客呢?

作者&投稿:烛磊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一、我们从刺客的专业角度来看这五个人。

第一看成功率。

在《史记》这五位刺客里面,曹沫在会盟的坛上劫持了齐桓公,逼迫齐桓公退回了侵占鲁国的土地。专诸刺杀了吴王僚,使得公子光政变成功。聂政在光天化日之下冲入韩国相府,刺杀了韩国的相国侠累。这三人都取得了成功。

而豫让刺杀赵襄子,两次被抓,最后被迫自杀。荆轲刺杀秦王,没能成功,被碎尸万段。这两人都失败了。

我们可以看到,聂政是成功的三个人中的一个。

曹沫劫持齐桓公

第二看行刺的难度。

刺客最难的一关是什么呢?就是接近目标。很多刺客就是在这个环节上遭到失败。如果能够接近目标,就算是个普通人都可能得志,何况是刺客。就如同毛遂对楚王说的那样:“王之所以叱遂者,以楚国之众也。今十步之内,王不得恃楚国之众也,王之命县於遂手。”当是时,楚王也不得不听命于毛遂。

而在《史记》这五个人中,曹沫、专诸和荆轲都以堂而皇之的手段直到目标之侧。而剩下的豫让是不屑以阴谋手段达到目的。他不听从他人的指点,不愿意以假意向赵襄子效忠的机会接近赵襄子,然后刺杀赵襄子。因此豫让最后折戟在了接近赵襄子的过程中。而聂政更是没有如何接近韩相侠累的机会,他采取了最直接的办法,直接冲入相府,就在大庭广众之下,警卫森严之中,刺杀了侠累。这个难度是在这五个人之中是最高的。

聂政刺侠累

第三,看个人的刺客技艺。

在五人之中,豫让是个书生,没有什么武艺。而曹沫本人是将军,有勇力,但并非是什么专业的刺客,技艺也可不计。

荆轲在史书中明确的写明,此人的剑术平平。在《史记》中记载:


荆轲尝游过榆次,与盖聂论剑,盖聂怒而目之。荆轲出,人或言复召荆卿。盖聂曰:“曩者吾与论剑有不称者,吾目之;试往,是宜去,不敢留。”使使往之主人,荆卿则已驾而去榆次矣。使者还报,盖聂曰:“固去也,吾曩者目摄之!”

荆轲游於邯郸,鲁句践与荆轲博,争道,鲁句践怒而叱之,荆轲嘿而逃去,遂不复会。


荆轲虽然从小就喜好读书击剑,但是他的水平比起真正的刺客标准,还要差得很远。与当时的剑术大师盖聂、鲁句践都不能相提并论。以至于对方的一怒之威都承受不住。他最终任务失败也于此有关。

在荆轲和秦王单独面对,荆轲手持匕首,秦王手无寸铁,在这个时候荆轲居然制服不了秦王。可见技艺之低。难怪后来,鲁句践得知荆轲刺秦王失败后,感叹道,“嗟乎,惜哉其不讲於刺剑之术也!”

专诸刺杀吴王僚

剩下的专诸和聂政两位对目标都是一击必杀。两人如果从技艺上来说,可谓不相上下。专诸在群敌环伺之中,持鱼肠剑,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吴王僚一举击杀。可谓集稳准狠于一身。

而聂政面对侠累的众多护卫,持剑直入,所向披靡。在众目睽睽之下把侠累击杀,并且杀死侠累几十名护卫。从这里就能够看出聂政的武艺出众。所以说,如果从技艺上来说,聂政和专诸可以说是平分秋色,并列五人之首。

二、我们从个人品德方面来评判五个人的高下。

首先是孝。我看这五个人,对聂政的孝心最为感动。虽然是市井之人,但以孝道为先。身怀绝技,但是为了奉养老母,心甘情愿的在底层做一名屠夫。面对严仲子的重金诱惑,不为所动,只单单一句“老母在,政身未敢以许人也。”足以愧杀那些不孝之人。如此之人,在那个乱世,实属难得。

荆轲刺秦王

第二是义。这五人的所作所为,都是以义为先,被对方的诚意打动。但从五人的所处的环境来看,我认为还是聂政要高出一筹。

曹沫本是鲁国将军,三战三败,鲁庄公依然让他做将军。为了夺回失去的土地,曹沫才铤而走险。专诸是吴国的公子光豢养的死士,为主尽忠,子孙得到封赏。而豫让,智伯以国士待他,他也以国士报之。荆轲,燕太子丹对之,“於是尊荆卿为上卿,舍上舍。太子日造门下,供太牢具,异物间进,车骑美女恣荆轲所欲,以顺适其意。”

这四人,虽然都有舍生取义之举。但是,他们都是得到了主公的利益。所谓食君之禄,忠君之事,无可厚非。

而聂政与这四人不同。聂政当时是隐居在市井的屠夫,严仲子得知他的本领,想与他结交。在与聂政相识后,严仲子以黄金百溢为聂政母亲的寿礼。聂政推辞了厚礼。在得知严仲子的用意后,聂政以母在的理由拒绝了严仲子的要求。在母亲去世后,聂政因严仲子的厚谊,以一句“士为知己者死”就去为严仲子杀了仇人。从始至终没有拿过严仲子一分一毫的好处,这种义气,要远胜于其他四位。

第三是勇。五人都是刺客,都可谓是勇士。在这一点上,五人不分伯仲。可聂政一个人单枪匹马直冲入戒备森严的相府,直接杀了韩国的相国。这种勇气实在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如同后人所说,“虽千百人而我往矣。”古往今来,有几人能够做到这个样子。聂政之勇,冠于五人之首。

豫让刺赵襄子

第四是智。在这五个人之中,属豫让的智能最低。一个书生,去干他力所不能及的刺杀的工作,想出来的办法都是不可能成功的办法。豫让的行刺,象征意义要大于实际意义,失败是必然的。

而曹沫抓住齐桓公称霸的心理,孤注一掷,在盟坛之上劫持了齐桓公。当众威胁齐桓公,退还鲁国是失地。为了树立盟主的威信,齐桓公不敢失信,使得曹沫侥幸成功。这种做法也不是能够保证百分百成功,如果齐桓公不听管仲的话反悔,曹沫的所作所为只会得到相反的结果。

专诸则是公子光的刺杀工具,他根本不必操心计划的制订,只是到时执行好自己的任务就行了。

还有一个荆轲。荆轲刺秦王是最鲁莽无能的举动。出于对太子丹的感激之情,荆轲对太子丹的计划盲目赞同,看不到其中的危害。刺杀一个秦王是否能推迟燕国灭亡,本身就很可疑。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秦国的报复会来得更快更早。在大势上,荆轲不能辅佐太子丹,使得燕国陷入更大的危机。

荆轲刺秦王

在决定刺杀后,在刺杀的计划上,荆轲也可谓拙劣。为了接近秦王,荆轲提出要以樊於期将军首级与燕督亢之地图,奉献秦王。其实有贿赂和督亢地图就足以成事,白白搭进去一个樊於期。

在时间上,既然已经决定了刺杀的计划,荆轲依然优哉游哉的享乐,不做一点准备。直到敌人大兵压境,才决定动身。在动身前,依然还在等待所谓的帮手。在太子丹催促的时候,才一气而行。既然已经浪费了那么长的时间,如果真的有帮手,为什么不能多等几天?也不至于事到临头秦舞阳害怕而误了大事。

荆轲自身的能力又有限,剑术不精。到了关键时候,不能毕功于一刻。最终功败垂成。从整个荆轲的刺杀过程,我们可以看出,荆轲的计划可谓漏洞百出,此人的智力堪忧。

而聂政,在决定为严仲子去死,去找严仲子问仇家的时候,就做好了一切的打算。首先老母亲已死,姐姐已经出嫁,没有了后顾之忧。然后问严仲子仇家的姓名,知道对方是韩国的相国侠累,便立刻决定去韩国为严仲子复仇。为了防止走漏消息,聂政一是推辞了严仲子多派帮手的建议,二是没有片刻犹豫,马上出发。果然杀了侠累一个措手不及,刺杀其于白昼广众之中。

而聂政为了不连累已经出嫁的姐姐聂荣,临死之时,聂政“因自皮面决眼,自屠出肠,遂以死。”为了保护家人,聂政也是用尽了办法。如果不是他那刚烈的姐姐聂荣,不愿意让自己的弟弟无声无息的死去,亲自去认尸,天下没有谁会知道刺客就是聂政。聂政做事滴水不漏,可谓五人中的智者了。

聂政

三、《史记刺客列传》中,当以聂政为第一。

我们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在《刺客列传》中列出的这五位刺客中,无论是刺客的专业能力和个人的道德品质,聂政都名列前茅。聂政在这些刺客中,排名第一是当之无愧的。

在春秋战国那个年代,刺客这种现象是普遍存在的。秦国在统一天下的时候,就制订过一个政策。为六国执政之人,以重金收买,不被收买的,派刺客杀之。这就造成了秦国灭六国的优势。

因此,在那个乱世之中,人是生命是短暂脆弱的。在这种情况下,有庸庸碌碌的苟活的,也有趁乱世而崛起的。在芸芸众生之中,总会有人用不同的方式活出自己的风采。

《刺客列传》里的这五个人就是如此。司马迁为他们列传,也是要从他们身上,折射出中国人舍生取义的精神。聂政那种“士为知己者死”的精神,会永远光照史册。

到了现今的社会,刺客这种行为已经消失了。但是,中国古代的忠孝礼智信义的优良文化传统,依然流传到了现在。这种精神,依然是中国人的伟大的精神财富,照耀我们继续前行。




如何评价《史记·刺客列传》中的几个刺客呢?
我们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在《刺客列传》中列出的这五位刺客中,无论是刺客的专业能力和个人的道德品质,聂政都名列前茅。聂政在这些刺客中,排名第一是当之无愧的。 在春秋战国那个年代,刺客这种现象是普遍存在的。秦国在统一天下的时候,就制订过一个政策。为六国执政之人,以重金收买,不被收买的,派刺客杀之。这...

刺客列传史记人物评价
关于《史记·刺客列传》的人物评价,司马迁是这么说的:世间提到荆轲,都说燕太子丹的命令,就像“让下雨时种出小米,让马长出犄角”来这么荒谬。又说荆轲刺伤秦王,都说是无用之功。起初公孙弘、董仲舒和夏无且交游,知道此事的详情,向我道出实情。自曹沫到荆轲五人,无论是否能取义,他们的意图很...

如何赏析史记刺客列传
太史公在本传的赞语中说:“此其义或成或不成,然其立意较然,不欺其志,名垂后世,岂妄也哉!”这也就是太史公对本传传旨的一种集中概括了。当然,如果我们站在今天的立脚点重新审视和关照这五位刺客或劫持者的行迹以及他们行刺或行劫的具体目的,我们完全可以得出一种新的认识,作出一种新的评价,...

如何评价《史记·刺客列传》中的几个刺客?
如何评价《史记·刺客列传》中的几个刺客?西汉太史公司马迁所著《史记》中有《刺客列传》,记载了曹沫、专诸、豫让、聂政、荆轲五位刺客,舍身取义完成刺杀及相关任务的故事。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各国之间的争霸与兼并斗争。五人中曹沫的事迹相对“平淡”,结局也最好。因是历史上第一位凭一已...

司马迁写《刺客列传》的行为,为何会被称为是一种文化复仇?
中国人写书,目的十分的简单:干预现实,批评现实。而作为史学著作,司马迁的《史记》不仅记载了王侯将相的丰功伟绩,同时他还为一些在历史大潮中,可以算得上是"微不足道"的小人物做传,其中最典型的代表之一就是《史记.刺客列传》。可是,为何司马迁会给刺客单独列传呢?刺客的事迹介绍 一个人著书立...

怎么认识《史记》中刺客列传中战国时期刺客的精神世界
《史记 刺客列传》主要阐述的是一种扶弱拯危、不畏强暴、为达到行刺或行劫的目的而置生死于度外的刚烈精神。而这种精神的实质则是“士为知己者死”。所以太史公在本传的赞语中说:“此其义或成或不成,然其立意较然,不欺其志,名垂后世,岂妄也哉!”这也就是太史公对本传传旨的一种集中概括...

史记人物形象分析
《史记刺客列传》中的五个刺客,不仅勇猛,而且机智有谋略。曹沫趁着诸侯会盟时劫齐桓公,抓准了时机,让齐桓公无法反悔自己许下的承诺;专诸在刺杀王僚之前曾经进行过一段详细的分析,“王僚可杀也!母老子弱,而两弟将兵伐楚,楚绝其后。方今吴外困于楚,而内空无骨鲠之臣,是无如我何。”专诸能根据当下情况条理...

简要分析司马迁《史记·刺客列传》是如何运用多种手法塑造荆轲着一人...
本文揭示了弱小燕国和强大秦国之间的尖锐矛盾和激烈斗争,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战国时期秦燕之间的兼并与反兼并的斗争《史记·刺客列传第二十六》在卷一百三十《太史公自序》中,只谈到“曹子匕首,鲁获其田,齐明其信;豫让不为二心”,专诸、聂政、荆轲之事不及一语。显然,这不是此传的全部传旨。细味全...

《史记》中“游侠列传”与“刺客列传”的价值
谈论《游侠列传》和《刺客列传》的价值,无非文学、史学、文化三个方面。一、文学价值:1、《游侠列传》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创作的一篇文言文,收录于《史记》中。此文不但善于叙事,且叙事与议论相结合,行文中“咨嗟慷慨,感叹宛转”(《史记评林》引董份语),处处倾泻“愤激”“不平之气”。2、《...

读司马迁《史记·刺客列传》,你对荆轲刺这一行动作何评价
正面:荆轲为报知遇之恩,深入虎穴,进行大无畏的刺杀,勇气可嘉 反面:荆轲不自量力,且刺杀时技巧明显不足,事实上,荆轲的举动间接地损害了燕国的利益,加快了燕国的灭亡。

霍林郭勒市19496513996: 四大刺客的介绍 -
谢中泰方: 《史记·刺客列传》里记载着好多刺客侠士的事迹,其中有四位特别突出,常被人称为“四大刺客”.他们的信条都是“士为知己者死”.他们以视死如归的气魄和撼动山河的壮举,在历史上留下了自己的侠义之名,使自己的英名万古流芳.

霍林郭勒市19496513996: 如何赏析史记刺客列传 -
谢中泰方: 太史公在本传的赞语中说:“此其义或成或不成,然其立意较然,不欺其志,名垂后世,岂妄也哉!”这也就是太史公对本传传旨的一种集中概括了.当然,如果我们站在今天的立脚点重新审视和关照这五位刺客或劫持者的行迹以及他们行刺或...

霍林郭勒市19496513996: 史记刺客列传800字读后感要荆轲刺秦为主体,其于点到即可.题目是《XXXXX - -读《史记--刺客列转》有感 -
谢中泰方:[答案] 一句“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贯穿了整篇《刺客列传》.从春秋至战国末期,太史公司马迁共为我们五个这样的刺客:曹沫、专诸、豫让、聂政、以及最具有名气的荆轲.他们之中有的成功了,有的失败了;有的活了下来,有的被就地正法...

霍林郭勒市19496513996: 史记刺客列传中五位传主的共同特征是什么?请列举三条 -
谢中泰方: 刺客列传》全文五千多字,共写了曹沫、专诸、豫让、聂政、荆轲五个人,而其中单是荆轲一个人就用了三千多字,可见荆轲是司马迁这篇作品要表现的核心人物.节选部分主要记叙了“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叙述了这一事件的前因后果,从准...

霍林郭勒市19496513996: 刺客列传人物分析
谢中泰方: 燕太子丹是一个懦弱 优柔寡断的人 秦武阳、燕太子丹都是用来衬托荆轲的 正是你所说的众星拱月的手法 因为他们都是懦弱无能 优柔寡断切胆小的 刺秦时荆轲表现出的镇定自若和勇敢都是通过他们的无能体现出来的 《荆轲刺秦王》中主要运用的就是这种衬托的方法 刻画了一位刺客形象 他的形象是光辉的 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 对刺客的轻视 司马迁对荆轲是敬佩 肯定的态度 尤其是对秦武阳的描写 完全是为了衬托荆轲的勇敢和镇定 秦武阳是精挑细选出来的猛士 可是见到秦王后呢 确实哆嗦的不成体统 差点暴露了他们的行为 多亏荆轲的自信与镇定 才化解了

霍林郭勒市19496513996: 刺客列传中如何评价荆轲刺秦 -
谢中泰方: 自曹沫至荆轲五人,此其义或成或不成,然其立意较然,不欺其志,名垂后世,岂妄也哉!他们举大义或者成功,或者失败,但他们的用意是显而易见的,不损志向,名垂后世,(这种行为)难道是荒谬的!

霍林郭勒市19496513996: 《史记刺客列传》中有哪些人? -
谢中泰方: 《刺客列传》全文五千多字,共写了曹沫、专诸、豫让、聂政、荆轲五个人,而其中单是荆轲一个人就用了三千多字,可见荆轲是司马迁这篇作品要表现的核心人物.节选部分主要记叙了“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叙述了这一事件的前因后果,从准备、实施、到最后失败,事件过程完整.情节围绕一个“刺”字展开,波澜起伏,惊心动魄,人物的性格也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得到了生动的表现.

霍林郭勒市19496513996: 刺客列传中豫让形象分析 -
谢中泰方: 首先,豫让是一个忠诚的人.智伯被赵襄子时灭后,他潜逃到山中,决心替智伯报仇而献出生命,用以报答智伯.于是更名改姓,伪装成受过刑的人,进入赵襄子宫中修整厕所,身上藏着匕首,想要用它刺杀赵襄子.此事败露后,豫让又把漆涂在身上,使肌肤肿烂,像得了癞疮,吞炭使声音变得嘶哑,使自己的形体相貌不可辨认,沿街讨饭. 其次,豫让是一个执着的人.为了给智伯报仇雪恨,豫让潜藏在桥下.襄子问他:“智伯已经死了,您为什么单单如此急切地为他报仇呢?”豫让说:“我侍奉范氏、中行氏,他们都把我当作一般人看待,所以我像一般人那样报答他们.至于智伯,他把我当作国土看待,所以我就像国土那样报答他.”刺杀襄子不成,以剑刺赵襄子的衣服后自杀.

霍林郭勒市19496513996: 以《刺客列传》为例 谈谈史记的人物形象塑造 -
谢中泰方: 1.运用选择突现历史人物的典型性.选择有两个方面.首先是选择入传人物,其次是选择人传人物的事迹.这两个方面,司马迁均有不同凡响的创作.首先是入传人物的选择.《史记》叙述从黄帝至汉武帝上下近三千年间的历史,各色人...

霍林郭勒市19496513996: 读司马迁《史记·刺客列传》,你对荆轲刺这一行动作何评价
谢中泰方: 正面:荆轲为报知遇之恩,深入虎穴,进行大无畏的刺杀,勇气可嘉 反面:荆轲不自量力,且刺杀时技巧明显不足,事实上,荆轲的举动间接地损害了燕国的利益,加快了燕国的灭亡.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