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有孔子的鲁国,为什么没有成为战国七雄?

作者&投稿:延哲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鲁国成不成为战国七雄,和孔子可没什么关系,人家孔子可是春秋时期的人物。而且孔子一不是名臣,二不是名将,在鲁国政治成就有限,也无法给鲁国带来什么基础,使其能在日后的战国时期搞事情。


当然,有人会说孔子是儒家创始人,大思想家,为何要说他无用呢?

孔子确实是大思想家,说他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也不为过。但是,孔子的影响力更多的是在汉武帝独尊儒术,罢黜百家的时候才展现出来。而在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只不过是诸子百家之一,虽然影响力也很大,但是其不能左右国家政局。在那个诸侯争霸的时代,兵家、法家、纵横家这些能使国家变强,或者帮助国家赚取更多利益的学派,其实才更有市场,或者说更实用。

总而言之,不管是孔子,还是他所创立的儒家学派,在春秋战国时期,并不是太受统治者喜欢,也就谈不上强国了。


当然,孔子在鲁国做官期间,确实是有一些政绩。他曾官至鲁国大司寇,行使相权,期间削弱三桓,巩固内政,颇有成效,但是,好景不长,孔子后面遭到了弃用,这才开始了周游列国。所以孔子对于鲁国,没多大作用。当然,就算孔子不走,在鲁国顺利改革,他也无法让鲁国变得很强大。

因为鲁国之所以弱,其根源不在孔子,在于其制度。

鲁国的历史其实很辉煌的,其乃是当周武王分封给弟弟周公旦的诸侯国,其爵位等级乃是公国,再加上乃是大名鼎鼎的周公封国,所以其在诸侯中地位极高。


在西周初期,鲁国几乎就是诸侯国中执牛耳者,不仅封地大、人口多,平日里得到周天子的财物封赏也是最多的。当然,这也得益于鲁国自己争气,原本分封时鲁国的疆域并不大,“封土不过百里”,但由于当时鲁国地处东方边疆,周边是东夷各国,鲁国本身就是作为周王室的巩固存在,担负着开疆拓土的重任。那时的鲁国打遍东方无敌手,疆域扩展至“方百里者五”

所以在西周时期,鲁国一直都是周室强藩,以宗邦的身份帮助周王室震慑并管理东方,像什么齐国、曹国、滕国以及东方臣服周朝的诸夷,都要时常前往曲阜朝觐鲁君。

但是到了春秋时期,周王室地位衰落,礼乐崩坏,鲁国的先天优势没有了。当然,此时鲁国依然还是春秋大国,在春秋早期,虽然实力不如邻居齐国,但也不算弱。周边小弟一大堆,甚至一度与齐国争夺东方的霸主。


只不过,相比于齐国,春秋时期的鲁国进入到了一个不断败家的过程。

鲁桓公时期,由于后事安排得不好,导致三个没当上国君的儿子所代表的卿家与国君代表的公室开启了一个近三百年的争权期。

这里的卿家即孔子一直想要削弱的三桓,他们是鲁桓公三个没当上国君的儿子的后代。

三桓的势力很大,鼎盛时期,鲁国三军分别为三桓三家所把持,而国民更是三桓占其七,公家占其五。

换句话讲,鲁国的一大半的封地国民,都是三桓的私产,这也使得鲁国开始民不知君、只知三桓。


期间鲁国历代国君为了拿回本属于自己的权益,没少和三桓发生冲突,但基本结果都是以三桓胜利而告终。凡是反抗三桓的,基本上都是流亡国外的下场。直到战国中期,鲁国公室才乘着三桓内部出现分裂的机会,收回了权力。

但是数百年的内耗,已经让鲁国彻底沦为二流国家,无法与战国七雄这样的一流强国争雄。当时鲁国的甚至比三桓主政时期的鲁国还要弱上不少。毕竟三桓之乱只是对内,对外征伐时,三桓还是鲁国自家人。

而在解决三桓之乱时,鲁国也开始了分裂,比如三桓最强的季氏带着自己的封邑费、卞等城,直接独立成为了费国。

当然,有人会说,亡羊补牢,为时未晚,秦国当初不也是被人家压着打嘛,结果商鞅变法后,不就逆袭了吗?


但是鲁国不一样,首先它的地理位置,一直被齐国这样的大国给盯着,时不时的敲打一下。如果鲁国是像魏国那样,在战国初期就开始变法强国,或许还有一定机会。但是三桓之乱结束时,已经战国中期了,周边地盘已经被瓜分得差不多了,而且他们也都率先改革完成,此时的鲁国,就算变法也打不过,因为没法扩张了。

而且最为关键的一点是,鲁国它不会变法。因为鲁国之所以在兼并灭国如家常便饭的战国时期能存在,很大程度上不是因为鲁国的国力,而是因为鲁国的制度。鲁国作为仅存的周王室宗邦,一直坚持周礼。曲阜在东方,乃是和洛邑几乎对等的存在,甚至于比周洛邑的名声更好。大家因为还顾及一点周王室的名声,所以也就没有灭掉鲁国,更多的是有事没事儿抢劫一下。


如果鲁国变法强国,不可避免的要摒弃周礼,成为和战国七雄一种性质的国家。那么它的正统性也就没了,人家灭你完全没有心理负担。换句话讲,鲁国之所以存在,乃是因为周王室还在。

而随着秦国灭掉周国,鲁国也没有了存在的必要了。公元前256年,鲁国为楚考烈王所灭。因为当时楚国在和秦国争霸,秦国灭掉了周王室,楚国便灭掉了鲁国,算是回应。

这也侧面说明了鲁国在当时天下人心中的定位。



孔子在鲁国不受待见,被赶了出去,才周游列国的,而且孔子倡导的是礼仪,对国家强大并没有什么帮助。

因为那个时候的孔子不被人认可。在当时只有崇尚武力和军事通过法律才能治好本国。

因为孔教宣传的是仁,对富国强兵没有多大关系。

因为孔子的思想在鲁国并不受待见,并且鲁国国力非常弱,最后被齐国吞灭了,所以没有成为战国七雄。


孔子家族为何迁徙到了鲁国?只怪她太美!
孔子出生在鲁国昌平乡陬邑,其父叔梁纥能文能武,当时在鲁国也是远近闻名,与狄虒弥、秦堇父合称为“鲁国三虎将”。但今日不讲其父,只谈谈 其家族为何迁徙到了鲁国。我特地做了一张关系图,为您理清头绪。 原来, 孔子家族与宋国的几次内乱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既如此,本文试着为诸位抽丝剥茧...

关于孔子思想为何不被它国采用,却在鲁国成功
孔子的思想其实与宋襄公的仁义大旗有一点距离 孔子在鲁国为官曾一度推行礼乐治国 例如丧礼如婚礼祭祀等等 孔子推行一切有关礼仪的事认为古人之所以和平之所以不争皆因人人懂礼 尊重别人才是真正的和平奉行礼仪就是安定 但事实上后来并未被鲁国接受后来灰心周游列国也是到处碰壁 春秋末期礼乐崩坏之始各国国君自...

为什么鲁国诞生了大思想家孔子却不能用?
孔子见状就没有继续为鲁国为政。也能看出孔子对君臣关系的重视,以及孔子对忠这个概念的理解,不是后世的愚忠,而是一种讲求相互尽心尽力的态度。孔子这段高开低走的政治经历,说明了孔子的政治理想终究不能在礼崩乐坏,外敌虎视眈眈的情况下实现。所以总得来说,孔子的政治生涯是不尽如人意的,不过在...

为什么鲁国诞生了大思想家孔子却不能用呢?
对鲁国的国事也没有向以前那么关心了。3、孔子对于国家的兴旺与衰败看得还是比较透彻的,当时的鲁国国君“不行仁政,不以礼乐化民”此等行为,怎么能让鲁国长治久安呢?自东周以来,战争蜂起,经历了上百年的时间。他想用自己的仁德,来让诸侯化干戈为玉帛,拯救华夏民族于危难,恢复一统。然而此时的...

孔子周游列国是为了宣传他的思想吗?为什么?
此外,还有一部分原因是孔子为了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得罪了权贵。所以一度被排挤,曾有传闻说,春秋时期鲁国有郊祭的传统,祭祀之后,国君会把这些肉品分发给大夫们,可是却没有给孔子,君主这么做就是在表明自己不准备重用孔子的心意,所以,孔子决定出游列国,推行自己的政治思想。二、孔子出游列国只是为...

孔子周游列国为何先奔卫?
鲁国的君王是周公的后代,卫国的君王是康叔的后代。众所周知,康叔和周公都是周文王的儿子。卫国的经济、政治并不比鲁国查。另外,在卫国,孔子还有一个挚友蘧伯玉,他为人正直有才能,辅佐过三代君王。孔子之前来卫国,也曾寄住在他家里。孔子想着去卫国的话,还能与自己的好友叙叙旧,也不失为一件...

孔子的祖先为何会从商朝逃到鲁国?
孔子,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公元前551年至公元前479年活跃,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誉为"万世师表"。他出生于鲁国陬邑昌平乡,后因家庭变故,其父叔梁纥与颜氏结婚,孔子因此得名。孔子的家族背景复杂,他的祖先曾是殷商后裔,历经周朝分封,至孔子六世祖孔父嘉后,以孔为姓。孔子虽未在政治上大...

鲁国被齐楚夹在中间,为何还能活到战国末期?
这不禁让人有些好奇,是什么让鲁国能够坚持到战国后期才灭亡的呢?一、周室宗邦,诸侯望国 提起鲁国,不由得人想起我国最伟大的教育家之一,不仅在世时就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更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圣人万世师表的孔子了。这位至圣的家乡便是鲁国,这个国家有着丰富的底蕴,强大的背景:周之最亲...

为什么鲁国诞生了大思想家孔子却不能用呢?
我知道鲁国不重视孔子的理由。其实结论很明显。孔子的学说继承了古代先贤和西周的遗风,强调礼,在政治上强调国家和国家的正统性。因此,在春秋动荡的年代,孔子有治理国家的能力,但是强调政治正统性的政治理论却不受各个政治力量的欢迎。有孔子的鲁国是周代姬姓贵族的封地,开国国国的君主是武王的弟弟周公...

历史上齐国比鲁国存在时间长,为何现在的山东却简称为鲁而不是齐?_百度...
第三种说法:与第一种有点重合,那就是因为鲁国的文化影响力,不单是因为鲁国是周礼的保存者和实施者,而是因为孔子的故地就是在鲁地,而孔子的儒家文化影响了中华民族几千年,这种礼仪与文化可以说是全国之首,所以鲁国更能代表山东形象面向世人。个人认为这一说法是最靠谱的。第四种说法:因为当时其...

岳西县18836679935: 孔子曾经治理鲁国三年百姓曾路不拾遗夜不闭户.为什么鲁国未能称霸? -
时苛韦乐: 鲁国君主在后来没有用孔夫子的治国之道,否则孔子就不会游历诸国,最后无奈的只当老师去了,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孔子是奴隶制度国家的人,由于历史局限性所以他治理鲁国不会强大,且儒家的学说是到孟子、荀子才完善的.且他的治国能力并不是一定超越管仲、百里溪等人,军事更别说了.所以鲁国不可能称霸的.

岳西县18836679935: 孔子的儒家思想不被战国时期所接受?答案具体点. -
时苛韦乐: 当时属于战乱纷争,诸侯争霸的时代.孔子的“仁”道在这弱肉强食的年代显然行不通.各君主都只关心如何能够富国、强兵和扩张势力.

岳西县18836679935: 齐国那么强,号称东帝,为什么几百年都没把鲁国给灭了 -
时苛韦乐: 山东简称"鲁"是因为春秋战国时期的鲁国在山东.在春秋战国时期山东地区有两个主要诸侯国,一个是齐国,一个是鲁国.在西周时期,周武王封齐地于姜尚,后来发展成为齐国.周成王封周公旦于鲁地,发展为鲁国.在春秋时期,齐国是春秋五霸...

岳西县18836679935: 山东的简称为什么是鲁而不是齐 -
时苛韦乐: 原因在于齐、鲁两国的文化差别. 春秋战国时期鲁国虽然不及齐国强盛,但是鲁国代表的是山东的和整个中国的礼仪和文化(儒家文化),同时鲁国的地域位置在山东中南部,比齐国所在的山东东北部位置更优越. 鲁国在文化上也更加发达,加之孔子就是鲁国人,更能代表山东的历史文化.“鲁”最终能够成为山东的简称,主要应归功于孔子.孔子曾经说过“齐一变,至于鲁;鲁一变,至于道”(《论语·雍也》).意思是:“齐国一改变,可以达到鲁国这个样子;鲁国一改变,就可以达到先王之道了.”正是因为孔子对鲁文化的极力推崇,以及植根于鲁国土地的儒家文化对中国产生的深远影响,“鲁”得以成为山东的简称.

岳西县18836679935: 被称为齐鲁大地的山东,为什么简称鲁而不是齐? -
时苛韦乐: 山东是我国华北五省之一,它简称鲁,又被称为齐鲁大地.春秋战国时期,该省份曾经产生了两个大国,它们分别是齐国和鲁国,齐鲁之国一南一北,对山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齐国作为战国七雄之一,它的实力要远强于鲁国,甚至到了战国...

岳西县18836679935: 孔子为什么被赶出鲁国? -
时苛韦乐: 鲁定公九年,五十一岁的孔子仕鲁,初为中都宰(中都为今山东汶上县),一年以后又做司空,后以大司寇.鲁定公十年,鲁定公与齐景公会于夹谷,孔子“文功武备”,取得外交上的胜利,使齐归还侵...

岳西县18836679935: 为什么孔子的政治理想没有实现,从而离开鲁国周游列国? -
时苛韦乐: 一般认为是诸侯都在打仗,打仗是获取利益最直接和有效的方式,对于仁义治国君王们就忽视了.虽然仁义治国有道理,但太遥远,君王是没这个耐心的. 个人分析一点:愚蠢的君主不会认为这种思想能获取利益,不用.聪明的君主想用,但发现一...

岳西县18836679935: 春秋时期鲁王与什么国的王结为兄弟 -
时苛韦乐: 首先鲁国的君主没有称王,只能称之为鲁公. 鲁国与卫国,为什么能成为兄弟之邦呢? 在春秋末期,由于诸侯争霸,各诸侯国长期处于战乱状态,这给人民带来极大的灾难,应征参战的战士,有家不能归,留在家里的父母,饱受饥寒,还要遭...

岳西县18836679935: 孔子是战国时期的人物吗 -
时苛韦乐: 孔子像孔丘 (前551年9月28日~前479年4月11日),字仲尼.排行老二, 汉族人,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编撰了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据有关记载,孔子出生于鲁国陬邑昌平乡(今山东省曲阜市东南的南辛镇鲁源村);孔子逝世时,享年73岁,葬于曲阜城北泗水之上,即今日孔林所在地.孔子的言行思想主要载于语录体散文集《论语》及先秦和秦汉保存下的《史记·孔子世家》.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