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老子》——2、“人际”交往中的“礼”与“仪”

作者&投稿:辟变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人际”交往中的“礼”与“仪”

——人际交往中的“道生一”

礼:礼节,仪:仪式。人际,怎么定义?请问:子、女(单人)与母、父之间,算不算“人际”——当然算。不但算,而且是。子、女与母之间的二人世界,是最基本的人际关系。(有句话说“一个好的女人,旺三代:自己、上代、下代。”就是这个意思。)

1、先称呼,(稍停顿)再说话。(先引起对方注意,确认对方知道、并同意“听你说”时,再说)。

2、长辈叫,听到了,要先吱声(表明:“我,已经听到”),并尽可能迅即到长辈面前(听候吩咐)。

3、双手,递物、接物。

4、 “出必面,返必告。”——《弟子规》

5、自理:孩子能做的事,尽可能,要让他,自己做。让孩子动与作,就是让他动脑筋、成长。不让孩子做(事),就等于变相剥夺了动脑筋(思考)、成长的权力。6岁前,生活能自理;6~9岁,学习能自理,——这就是一个后续能比较顺利成长的孩子,一个能够“独立生存”的国民、“地球村村民”。

6、自主:孩子的事,要尽可能,让孩子“自己拿主意”。

7、自律:自我约束(不能做)、自我克制(忍住)、自我规劝(自己说服自己)。《老子》的“少私寡欲”,儒家的“慎独”,佛家的“八戒”……在此点上,具有“不约而同”的一致性。古今的一切贪、腐,均在于缺乏自律(不能腐、做人底线)与他律“不敢腐”。

8、两观、三观与五观

中国的成年人,好说三观:即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事实上,人,从生到死,形影不离的还有两观——得失观(《德道经》第一章论德,31不积,5章中和·损益观,7章立戒),生死观(《德道经》77章尽己,13章生死)

三观,对普通老百姓来说,显得“大而空”。而明生死(观):你为什么而活着、为什么要活着,如何认识“死”;定得失(观):什么可以“得”,什么不可以“得”(很多时候,“得”时已失,“失”反而是得)——是每一个人,从小到大,到老,时时刻刻都需做出或面对的选择问题。  <道历47170209(日)5:19~>基于此,在下认为,得失观是价值观的核心,生死观是人生观的核心。即两观(得失观、生死观)是本,先形成;三观(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是末,在两观之后,才能形成。<~5:35>

二、(20190816(五)11:41~)心态与礼仪:心态是礼仪的基础。对于中华民族来说,从人苗抓起,更为重要。人苗期:一、0~3岁,二、4~6岁,三、7~9岁。中国有句古话:三岁看大,七岁看老。我刚参加工作时,认为这是迷信;现在56岁,感觉这是中华民族的察人智慧与生活积累。

9、感恩心态。感恩与孝不同。孝,主要指向父母(含祖辈)。感恩,指对一切人,含父母。并且感恩心态的形成,都是从父母熏陶、教导开始的。

10、平等心态。

11、惜在心态。惜:珍惜;在:现在、当下、时期、时代。惜时——不易,惜在——更难。

三、<道历47170209(日)5:43~>“接物待人”——扔,递,接,送,放

扔:小时候(大约10岁左右),妈让我帮助拿一样东西,我拿到后,离妈还有几步远,就“扔”了过去,马上被母亲责备,并被告知“什么急事儿忙着你了?”要用双手递与接。<~5:56>


老子的名言警句
——老子《道德经》 14、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老子《道德经》 15、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老子《老子·俭欲第四十六》 16、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老子《道德...

《老子》
《老子》(道德经)八十一章 1.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2.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老子的资料
老子思想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其思想核心是朴素的辩证法。在政治上,老子主张无为而治、不言之教。在权术上,老子讲究物极必反之理。在修身方面,老子是道家性命双修的始祖,讲究虚心实腹、不与人争的修持。老子传世作品《道德经》(又称《老子》),是全球文字出版发行量最大的著作之一。

《老子·上篇》的内容是什么?还有下篇的内容.
2019-06-11 《老子》讲述的是什么内容? 5 2020-02-14 浣溪沙这首词的上篇和下篇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2013-06-06 道德经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 2017-04-09 《道德经》的内容是什么? 1 2017-12-02 老子的《道德经》原文内容是什么? 4 2020-01-17 《老子》一书主要讲述的是什么内容? 1 ...

寿字的繁体字怎么写?
寿西)[shòu xī]:复姓。4.克寿(克寿)[kè shòu]:谓能长寿。5.寿安(寿安)[shòu ān]:长寿而安泰。“寿”字出自:1.寿命也。——《韩非子·显学》2.观其形骨,必不寿,不可与婚。——《世说新语·贤媛》3.死而不亡者 寿。——《老子》4.则无遗寿耈。——《书·召诰》...

老子的名言警句
2022-06-25 · TA获得超过187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122 采纳率:87% 帮助的人:74.8万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关注 展开全部 老子的名言警句 篇1 1、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道德经》第六十六章 2、慎终如始,则无败事。——老子 3、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道德经...

勤劳与智慧的励志名言
6、天才绝不应鄙视勤奋。——小普林尼 7、勤奋者废寝忘食,懒惰人总没有时间 智慧源于勤奋,伟大出自平凡。——民谚 8、我在科学方面所作出的任何成绩,都只是由于长期思索、忍耐和勤奋而获得的。——达尔文 9、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道德经...

老子: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则笑之,不笑不足...
若存若亡:似乎是学到了,又似乎是没学到 “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普通人是抱着嘲笑的态度学“道”,他们自以为是,以为自己的水平已经很高了,根本就不相信。出自春秋战国时期老子的《道德经》。原文: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

陶渊明简介
私谥“靖节” ,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末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 ”,有《陶渊明集》。

关于学习名言警句
(老子)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 前车之覆,后车之鉴。(汉书)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战国策》)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辛弃疾)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李白)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眉山市18010941771: 求一些道家的思想,道理,例如人际交往,为人处世 -
矣奇佳诺: 道家道:世间各法大道如一.自然,顺利自然,就是随缘.这种观点是消极的,大多已不适应这个社会.我挺喜好墨子的非攻、兼爱.把世间万物看做你家的小狗、小猫.以大姿态、大胸襟俯视苍生,没用什么不可忘记的.当然你喜爱怎样做人我不知晓,只忠告你,以及在乎你身边的人不应做奸犯科.就是做人的最大成功了…

眉山市18010941771: 老子说 轻言必寡信 这句话对你的人际交往有什么启示 -
矣奇佳诺: 轻言就是信口开河,当然就会失信于他人,因此在人际交往中应学会少说,多做.

眉山市18010941771: 怎样处理好人际关系? -
矣奇佳诺: 1、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 与有嫉妒心的人相处时,最好不要特意采取一些方式方法来对付有嫉妒心的人.因嫉妒心理本身就是多疑的、爱猜忌的.所以,倒不如将有嫉妒心的人当作普通人来看待,俗话说,见怪不怪,其怪自败.与其说费尽...

眉山市18010941771: 《老子》中的思想为你日常的学习、生活、工作带来哪些有益的启示? -
矣奇佳诺: 1、没有厚德,仅靠其他手段求得的福,就会像插在花瓶中的花,因为缺乏生长的土壤,马上就会枯萎;舍弃自己的轻佻浮夸和自以为是,回归朴实敦厚. 2、不看见最后的胜利,不见证最后的奇迹,就不要粗心大意,越是最后的关头,越要拼...

眉山市18010941771: 怎样可以保持平静的心态
矣奇佳诺: 1、不要对自己提出不切实际的奋斗目标,应把规划定在自己的能力范围之内; 2、对他人的期望不要太高,避免失望感; 3、排解愤怒情绪,以免失态和后悔; 4、作必要的妥协和让步,以免小题大做; 5、离开刺激源,避免刺激加剧; 6、找知心朋友,倾诉心声,以减轻心理压抑; 7、为他人做好事,善事,以免孤独; 8、一段时间只集中精力干一件事,以免过多事务给自己造成精神压力; 9、不要处处与人竞争,以免精神过度紧张; 10、扩大人际交往,避免孤陋寡闻; 11、自娱自乐、以避免烦恼郁积.

眉山市18010941771: 如何才能处理好人际关系? -
矣奇佳诺: 人际交往有:五项原则、七个技巧、及26条处事小节 (1) 平等的原则:社会主义社会人际交往,首先要坚持平等的原则,无论是公务还是私交,都没有高低贵贱之分,要以朋友的身份进行交往,才能深交.切忌因工作时间 短,经验不足,经...

眉山市18010941771: 老子《道德经》里,说“夫唯弗居,是以不去”,如此处理人际关系难道正确?
矣奇佳诺: 夫唯弗居,是以不去,老子的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正是由于从不占有,所以才永远不会消失. 不是你说的那个意思吧?

眉山市18010941771: 《老子》二章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 -
矣奇佳诺:[答案] 一、美与丑、善与恶是矛盾的两面,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美、善之所以为美、善,是因为有丑、恶的存在.当你认识到美、善之时,心中已经有了衡量美丑、善恶的标准,便已经失去了公正公允,所以“圣人处无为之事”.二...

眉山市18010941771: 如何为人处事做人应该圆滑还是秉持自己的性格
矣奇佳诺: 1、做人应该诚实守信.其实每个人都不是??子,人人都会对感觉太精明的人绕着走,其结果往往是智明反被智明误. 2、建议你读读老子的《道德经》,会对你构建自己的为人处事原则有极大的帮助,也有助于你选择和评价适合的朋友. 老子《道德经》下载地址:

眉山市18010941771: 《老子》第二章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翻译!中文翻译 -
矣奇佳诺:[答案] 二章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