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去来兮辞最后一段表现啦作者的什么思想感情

作者&投稿:僪绿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归去来兮辞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归去来兮辞》是陶渊明的一篇辞赋,表达了他对于官场的厌恶。
我们来看一下它的序文: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靡途。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于时风波未静,心惮远役,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乙已岁十一月也。
翻译:我家贫穷,种田不能够自给。孩子很多,米缸里没有存粮,维持生活所需的一切,没有办法解决。亲友大都劝我去做官,我心里也有这个念头,可是求官缺少门路。正赶上有奉使外出的官吏,地方大吏以爱惜人才为美德,叔父也因为我家境贫苦(替我设法),我就被委任到小县做官。那时社会上动荡不安,心里惧怕到远地当官。彭泽县离家一百里,公田收获的粮食,足够造酒饮用,所以就请求去那里。等到过了一些日子,便产生了留恋故园的怀乡感情。那是为什么?本性任其自然,这是勉强不得的;饥寒虽然来得急迫,但是违背本意去做官,身心都感痛苦。过去为官做事,都是为了吃饭而役使自己。于是惆怅感慨,深深有愧于平生的志愿。只再等上一年,便收拾行装连夜离去。不久,嫁到程家的妹妹在武昌去世,去吊丧的心情像骏马奔驰一样急迫,自己请求免去官职。自立秋第二个月到冬天,在职共80多天。因辞官而顺遂了心愿,写了一篇文章,题目叫《归去来兮》。这时候正是乙已年(晋安帝义熙元年)十一月。
这篇辞赋,不仅是陶渊明一生转折点的标志,亦是中国文学史上表现归隐意识的创作之高峰。全文描述了作者在回乡路上和到家后的情形,并设想日后的隐居生活,从而表达了作者对当时官场的厌恶和对农村生活的向往;另一方面,也流露出诗人的一种“乐天知命"的消极思想。

东晋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中间部分作者极力描写归田的生活乐趣,大致分为四个方面:初进家门,居室之乐,庭园之乐,户外之乐。表现出隐逸生活的无尽乐趣及作者的孤傲坚贞之志。
1、在第2段写到初见家门之时,“载欣载奔(译文:心中欣喜,奔跑过去)”,一派狂喜之态。
2、家人等候迎接作者的归来,尔后举家欢庆,其乐融融。从“引壶觞以自酌(译文:我端起酒壶酒杯自斟自饮)”到“审容膝之易安(译文:觉得住在简陋的小屋里也非常舒服)”几句,写饮酒自娱之乐与傲然自得之情。
3、随后作者将笔锋从写居室转到了写庭园,甚至到高处、远处等目光所及之处,精心选取了园日涉、策杖流憩、抚孤松、出岫之云、知还之鸟等几个画面。
再加上前面的引觞自酌、倚窗寄傲等生活场景,创造出一个安乐闲适的意境,表面写景,实则抒怀。
4、第3段中作者听亲人说知心话,以琴书为伴,乐以忘忧。接着在农事闲暇之余乘兴出游,从出游方式到途中所见之景,作者都娓娓道来,春意盎然,诗意盎然,趣意也盎然。
作者触景抒怀,万物的生机勃勃和欣欣向荣却让他感叹人生的短暂和倏忽即逝,也流露出及时行乐之意,但总的感情基调仍是明快愉悦和乐观的。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东晋安帝义熙元年(405),陶渊明弃官归田,作《归去来兮辞》。陶渊明从29岁起开始出仕,任官十三年,一直厌恶官场,向往田园。
他在义熙元年41岁时,最后一次出仕,做了八十多天的彭泽令即辞官回家。以后再也没有出来做官。据《宋书·陶潜传》和萧统《陶渊明传》云,陶渊明归隐是出于对腐朽现实的不满。
当时郡里一位督邮来彭泽巡视,官员要他束带迎接以示敬意。他气愤地说:“我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挂冠去职,并赋《归去来兮辞》,以明心志。
陶渊明从晋孝武帝太元十八年(393)起为州祭酒,到义熙元年作彭泽令,十三年中,他曾经几次出仕,几次归隐。陶渊明有过政治抱负,但是当时的政治社会已极为黑暗。
晋安帝元兴二年(403),军阀桓玄篡晋,自称楚帝。元兴三年(404),另一个军阀刘裕起兵讨桓,打进东晋都城建康(今江苏南京)。
至义熙元年(405),刘裕完全操纵了东晋王朝的军政大权。这时距桓玄篡晋,不过十五年。伴随着这些篡夺而来的,是数不清的屠杀异己和不义战争。
陶渊明天性酷爱自由,而当时官场风气又极为腐败,谄上骄下,胡作非为,廉耻扫地。一个正直的士人,在当时的政治社会中决无立足之地,更谈不上实现理想抱负。
陶渊明经过十三年的曲折,终于彻底认清了这一点。陶渊明品格与政治社会之间的根本对立,注定了他最终的抉择——归隐。
作者介绍:
陶渊明曾祖或为陶侃(尚存争议,但二者的亲缘关系是肯定的)。外祖父孟嘉,晋代名士,娶陶侃第十女。祖父做过太守(祖父名字有二说,或名岱或名茂)。
父亲是个“寄迹风云,寘兹愠喜”的人,具体事迹已不可考。有一庶妹,小渊明三岁,后嫁给程姓人家,故陶诗文提及她时称程氏妹。
就其父尚有一妾看来,渊明最初的家境不算太坏。八岁时渊明父去世,家境逐渐没落。二十岁时,渊明开始了他的游宦生涯,以谋生路。
义熙元年(公元405年)八月,渊明最后一次出仕,为彭泽令。十一月,程氏妹卒于武昌,渊明作《归去来兮辞》,解印辞官,正式开始了他的归隐生活,直至生命结束。
此时的渊明,政治态度入于明确的时期,思想上也入于成熟的时期。不同于之前的躬耕生活,这时的他是有意识的了:他这样做,而且也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做。
他以往的田园生活似乎是中小地主,此时却是劳力出的更多,也就是更接近于一般农民的生活。期间他创作了许多反映田园生活的诗文。
义熙四年(公元408年)六月中,渊明家中火灾,宅院尽毁,被迫迁居。义熙十一年(公元415年),朝廷诏征他为著作佐郎,渊明称病没有应征。
义熙十四年(公元418年),王弘为江州刺史,约于此年或稍后一二年结交渊明,二人之间有轶事量革履、白衣送酒。
元嘉元年(公元424年),颜延之为始安太守,与渊明结交,有轶事颜公付酒钱。元嘉四年(公元427年),檀道济听闻渊明之名,去看望他。
赠以粱肉,并劝他出仕渊明却拒绝了他,所赠粱肉也没有收下。同年,渊明卒于浔阳。他去世以后,友人私谥为“靖节”,后世称“陶靖节”。

归去来兮辞最后一段抒发对宇宙和人生的感想,可以看作是一篇隐居心理的自白。

“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是说寄身天地之间,不过短暂的一瞬,为什么不随自己的心意决定行止呢?而他所向往的是:“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

作者用尾篇以寄寓自己的志趣。最后以“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收束全文,表示随顺死生变化,一切听其自然,乐天知命而尽其余年。

这是都表达了作者的处世哲学和人生结论。虽不免消极,但确乎发自内心,且包含着从庸俗险恶的官场引身而退的痛苦反省,带有过来人正反两面的深刻体验。因而不同于那种高谈玄理,自命清高的假隐士。

扩展资料:

《归去来兮辞》创作背景:

东晋安帝义熙元年,陶渊明弃官归田,作《归去来兮辞》。陶渊明从29岁起开始出仕,任官十三年,一直厌恶官场,向往田园。

陶渊明于义熙元年41岁时,最后一次出仕,做了八十多天的彭泽令即辞官回家。以后再也没有出来做官。

陶渊明归隐是出于对腐朽现实的不满。当时郡里一位督邮来彭泽巡视,官员要他束带迎接以示敬意。他气愤地说:“我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挂冠去职,并赋《归去来兮辞》,以明心志。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归去来兮辞



归去来兮辞最后一段抒发对宇宙和人生的感想,可以看作是一篇隐居心理的自白。

“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是说寄身天地之间,不过短暂的一瞬,为什么不随自己的心意决定行止呢?而他所向往的是:“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

作者用尾篇以寄寓自己的志趣。最后以“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收束全文,表示随顺死生变化,一切听其自然,乐天知命而尽其余年。

这是都表达了作者的处世哲学和人生结论。虽不免消极,但确乎发自内心,且包含着从庸俗险恶的官场引身而退的痛苦反省,带有过来人正反两面的深刻体验。因而不同于那种高谈玄理,自命清高的假隐士。



在这句话中,应当表达了一种顺应自然、不复强求的思想,可以说是陶渊明的隐逸思想吧。说它是乐观,以我们的惯常思维来看,绝然不是,因为它是种避世隐遁的思想,通常的话,又叫消极,是不大提倡的。
可是,隐逸思想在古代中国的文人中是相当盛行的,成了他们思想中不过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而且并不是很多人都想出仕的,他们在隐逸中自得其乐,甚至从中寻找到了一种天人合一的真义,发掘人生的某些哲理。可以说是悲观的情绪吗?是消极的情绪吗?
所以说,这句话,从一个积极入世、努力体现个人的社会价值的人来看,是消极的,是悲观的;但如果能真由其本人来看,这个说法就未免太过于主观了,纯粹以己度人,失之毫厘,谬之千里。

你好,
是不好的,
这个是感情。


归去来兮辞最后一段表现啦作者的什么思想感情
归去来兮辞最后一段抒发对宇宙和人生的感想,可以看作是一篇隐居心理的自白。“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是说寄身天地之间,不过短暂的一瞬,为什么不随自己的心意决定行止呢?而他所向往的是:“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作者用尾篇以寄寓...

归去来兮辞最后一段的内容
东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最后一段原文为: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译文:算了吧!活在世上还能有多久,为什么不放下心来任其自然地...

归去来兮辞 各部分表达了怎样思想感情
可分三层:第一层写归途和初抵家时的情况,含三节:前一节写乘舟返家途中既轻松又渴望抵家的心情;中间一节写望见家门时欣喜若狂的心情,这跟在官时“惆怅而独悲”的心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后一节写家中景况,有松,有菊,有幼儿,有居室,有酒,有樽,差足自慰。 第二层写回家后的日常生活,也含三节:前一节写...

求归去来兮辞最后一段赏析
已矣乎〔已矣乎:犹言算了吧。〕!寓形宇内复几时〔寓形宇内:寄身于天地之间。〕?曷不委心任去留〔曷(he)不:何不。委心:随自己的心意。去留:指生死。〕?胡为乎遑遑欲何之〔遑遑:心神不定的样子。何之:到哪里去。〕?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帝乡:天帝之乡。指仙境。〕。怀...

归去来兮辞最后一段写散文
算了吧!寄身于天地间还有多少时日!何不放下心来听凭生死?为什么还要遑遑不安想去哪里?企求富贵不是我的心愿,寻觅仙境不可期冀.只盼好天气我独自外出,或者将手杖插在田边去除草培苗.登上东边的高岗放声长啸,面对清清的流水吟诵诗篇.姑且随着大自然的变化走向生命的尽头,乐天安命还有什么值得怀疑!

归去来兮辞段落划分有问题
第一段,申述“归去来兮”的缘由。开头一句,开门见山地喊出久郁心中之志。--“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俨然抒发一口闷气,顿觉自在坦荡、轻松畅快。最后的反问,表明其志已决,不容持疑、犹豫。接下来,说明归隐的原因。“心为形役”,为衣食所迫而出来做官,既如此,那就没有什么惆怅悲伤...

必修五《归去来兮辞》知识点梳理
陶渊明41岁时(405年),最后一次出仕,做了85天的彭泽令。据《宋书.陶潜传》和萧统《陶渊明传》云,陶渊明归隐是出于对腐朽现实的不满。当时郡里一位督邮来彭泽巡视,官员要他束带迎接以示敬意。他气愤地说:“我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挂冠去职,并赋《归去来兮辞》,以明心志。 二、《归去来兮辞》字...

归去来兮辞原文及翻译(归去来兮辞原文及翻译注释)
前一“生”字为动词,后一“生”字为名词。资:凭借。6、术:这里指经营生计的本领。7、长吏:较高职位的县吏。指小官。8、脱然:轻快的样子。有怀:有所思念。9、靡途:没有门路。10、会:适逢。四方:意为到各处去。《归去来兮辞》的原文及翻译《归去来兮辞》这篇文章作于作者辞官之初,叙述了他辞官归隐后...

归去来兮辞 各部分表达了怎样思想感情
这两层点明了全文主旨,表达了诗人鄙弃官场、向往田园的感情。 第二部分(第2、3段)写作者回到田园后的愉快生活。可分三层:第一层写归途和初抵家时的情况,含三节:前一节写乘舟返家途中既轻松又渴望抵家的心情;中间一节写望见家门时欣喜若狂的心情,这跟在官时“惆怅而独悲”的心情形成...

归去来兮辞四段分别讲了什么
1、归去来兮辞的序言部分交代了作者写这篇词的原因。2、第一段表示要辞官归隐的决心。3、第二三段写作者回到田园后的安乐闲适 自由自在的意境 。4、第四段抒发了诗人洁身自好、孤芳自赏的情怀。5、陶渊明,东晋诗人、辞赋家、散文家。一名潜,字元亮,私谥靖节,浔阳柴桑人,作品通过描写具体的景物...

嘉峪关市15189491174: 作者在归去来兮最后一段用哪三句表达了希望过随心所欲,自由自在的生活的愿望 -
时凤硝酸: 作者在《归去来兮辞》最后一段中用“_!_,_”三句表达了希望过随心所欲、自由的生活的愿望.

嘉峪关市15189491174: 归去来兮辞最后两句的赏析评论!! -
时凤硝酸: 在这句话中,应当表达了一种顺应自然、不复强求的思想,可以说是陶渊明的隐逸思想吧.说它是乐观,以我们的惯常思维来看,绝然不是,因为它是种避世隐遁的思想,通常的话,又叫消极,是不大提倡的. 可是,隐逸思想在古代中国的文人中是相当盛行的,成了他们思想中不过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而且并不是很多人都想出仕的,他们在隐逸中自得其乐,甚至从中寻找到了一种天人合一的真义,发掘人生的某些哲理.可以说是悲观的情绪吗?是消极的情绪吗? 所以说,这句话,从一个积极入世、努力体现个人的社会价值的人来看,是消极的,是悲观的;但如果能真由其本人来看,这个说法就未免太过于主观了,纯粹以己度人,失之毫厘,谬之千里.

嘉峪关市15189491174: 分析下《归去来兮辞》中陶渊明最后体现乐中的苦?? -
时凤硝酸: 诗的结尾,抒发了对宇宙和人生的感想,是作者乐于隐居心理的剖白.诗歌紧承上文"感吾生之行休"写道:"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的为乎遑遑乎欲何之?"委婉自问,引领下文的自答."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两...

嘉峪关市15189491174: 归去来兮辞最后一段的内容 -
时凤硝酸: 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 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归去来兮辞》是晋宋之际文学家陶渊明创作的抒情小赋,也是一篇脱离仕途回归田园的宣言.这篇文章作于作者辞官之初,叙述了他辞官归隐后的生活情趣和内心感受,表现了作者对官场的认识以及对人生的思索,表达了他洁身自好、不同流合污的精神情操.作品通过描写具体的景物和活动,创造出一种宁静恬适、乐天自然的意境,寄托了他的生活理想.其在文体上属于辞赋,但语言浅显,辞意畅达,匠心独运而又通脱自然,感情真挚,意境深远,有很强的感染力.其结构安排严谨周密.散体序文重在叙述,韵文辞赋则全力抒情,二者各司其职,成"双美"之势.欧阳修说:"晋无文章,惟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一篇而已."

嘉峪关市15189491174: 《归去来兮辞》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
时凤硝酸: 这篇文章作于作者辞官之初,叙述了他辞官归隐后的生活情趣和内心感受,表现了作者对官场的认识以及对人生的思索,表达了他洁身自好、不同流合污的精神情操.

嘉峪关市15189491174: 归去来兮辞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时凤硝酸: 作者辞官归田的原因,深刻体会诗人鄙弃官场,热爱田园的无限欣喜之情,以及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与内心深处悲凉无奈........我不知道对你有没有用.

嘉峪关市15189491174: 归去来兮辞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时凤硝酸: 本文叙述了他辞官归隐后的生活情趣和内心感受,表达了作者洁身自好、不同流合污的精神情操,通过描写具体的景物和活动,创造出一种宁静恬适、乐天自然的意境,寄托了他的生活理想.

嘉峪关市15189491174: 归去来兮辞每段大意 -
时凤硝酸: 归去来兮辞的序言部分交代了作者写这篇词的原因 第一段表示要辞官归隐的决心 第二三段写作者回到田园后的安乐闲适 自由自在的意境 第四段抒发了诗人洁身自好、孤芳自赏的情怀.

嘉峪关市15189491174: 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想告诉我们什么? -
时凤硝酸: 个人看法:陶渊明曾经三仕三隐,但在归去来兮中又口口声声说他自己不想做官,把做官当做了误入尘网中.归去才是真的生活.但是从陶渊明的三仕三隐来看,既然他厌恶官场又哪来的三仕呢?可见归隐他是在为自己的私欲找的借口.

嘉峪关市15189491174: 归去来兮辞请分析文章从哪几个方面写了弃官归隐之乐 -
时凤硝酸: 《归去来兮辞》从三方面写了弃官归隐之乐: 1、归隐后的园中之乐,“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携幼入室,见得妻子理家抚幼,能干贤淑.那有酒盈樽,分明是妻子之一片温情.日日园中散步,其乐无穷. 2、归后有田...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