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8个古文翻译

作者&投稿:盖陆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求古文翻译!~

判断句
  所谓判断句,就是以名词、代词或名词性短语为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的句式。其常见的形式有以下几种:
  1.“……者,……也”“……,……也”“……,……者也”“……者,……”“……者,……者也”“……,……”等形式。如陈胜者,阳城人也。
2.采用副词“乃”“即”“则”“皆”“是”“诚”“为”等表示判断。如:“此乃臣效命之秋也。”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被动句
  1.“见”“……见……于”“于”表被动。如:“吾常见笑于大方之家。”
  2.“为”“为……所”表被动。如:“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倒装句
  文言中的倒装句,是相对于现代汉语的句序而言的,基于此,我们将文言倒装句式分为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主谓倒装等。
  1.宾语前置
  所谓宾语前置,就是通常作宾语的成分,置于谓语动词的前面,以示强调。如:“洎不之信”中的“之”就是前置的宾语。宾语前置通常分为四种情况。
  (1)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如:“大王来何操?”
  (2)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如:“古之人不余欺也。”
  (3)借助“之”“是”将宾语提前。如:“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孜孜焉唯进修是急,未之多见也。”
  (4)介宾短语中宾语前置。如:“不然,籍何以至此?”
  2.定语后置
  通常定语应该放置于中心词的前面,但文言语句中却有很多句子将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其中的“利”“强”都是后置定语。文言中的定语后置有以下几种情况。
  (1)用“之”使定语后置。如:“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2)用“者”的后置。如:“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3.状语后置
  文言文中,介词结构作状语往往都会置于句后作补语。如:“贫者语于富者曰”“于富者”就是置于句后作补语的介词短语。
  4.主谓倒装
  这种情况很少,往往是为了表示强烈的感叹。如:“甚矣,汝之不惠。”“美哉,我少年中国。”
  
省略句
  文言文中,普遍存在着省略成分的情况,对省略成分的把握,有助于完整理解句子的意思。文言文中的省略句通常有:
  1.省略主语。
  (1)承前省。如:“永州之野产异蛇,(异蛇)黑质而白章。”
  (2)承后省。如:“沛公谓张良曰:‘(公)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3)自述省。如:“(予)爱是溪,(予)得其尤绝者家焉。”
  (4)对话省。如:“(孟子)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王)曰:‘不若与人。’”
  2.省略谓语。如:“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3.省略宾语。如:“可烧而走(之)也。”
  4.省略介词宾语。如:“公阅毕,即解貂覆生,为(之)掩户。”
  5.省略介词“于”。如:“今以钟磬置(于)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焉。”

1.无道人之短
【原文】

无道人之短,无说己之长。施人慎勿念,受施慎勿忘。世誉不足慕,唯仁为纪纲。隐心而后动,谤议庸何伤?无使名过实,守愚圣所臧。在涅贵不缁,暧暧内含光。柔弱生之徒,老氏诫刚强。行行鄙夫志,悠悠故难量。慎言节饮食,知足胜不祥。行之苟有恒,久久自芬芳。

【译文】

不要津津乐道于人家的短处,不要夸耀自己的长处。施恩于人不要再想,接受别人的恩惠千万不要忘记。世人的赞誉不值得羡慕,只要把仁爱作为自己的行动准则就行了。审度自己的心是否合乎仁而后行动,别人的诽谤议论对自己又有何妨害?不要使自己的名声超过实际,守之以愚是圣人所赞赏的。洁白的品质,即使遇到黑色的浸染也不改变颜色,才是宝贵的。表面上暗淡无光,而内在的东西蕴含着光芒。老子曾经告诫过:柔弱是有生命力的表现,而刚强和死亡接近。庸鄙的人有刚强之志,时间久远,他的祸更重。君子要慎言,节饮食,知足不辱,故能去除不祥。如果持久地实行它,久而久之,自会芳香四溢。

2.以学自损,不如无学
【原文】:
夫学者,所以求益耳。见人读数十卷书便自高大,凌忽长者,轻慢同列。人疾之如仇敌,恶之如鸱枭。如此以学自损,不如无学也。

【译文】:
学习是为了求得长进。我却看见有的人读了几十卷书,就自高自大起来,冒犯长者,轻慢同辈。大家仇视他像对仇敌一般,厌恶他像对鸱枭那样。像这样用学习来损害自己,还不如不要学习。

3.任末负笈从师
【原文】
任末年十四,负笈从师,不惧险阻。每言:人若不学,则何以成?或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削荆为笔,刻树汁为墨;夜则映星而读,暗则缚麻蒿以自照。观书有会意处,题其衣裳,以及其事。门徒悦其勤学,常以净衣易之。临终诫曰:“夫人好学,虽死犹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
【译文】
任末,他14岁时就背着书箱拜了很多老师,不怕艰难险阻。他常说人如果不好好学习,将来凭什么去完成一番事业。他贫穷无家,有时没有宿处,只在树下搭一个草棚,把荆棘削成笔,用树汁当墨水。夜晚在月光下看书,没有月亮的日子就点燃枯草杂木照明。平日里每当读书有体会时,便把心得写在衣服上。跟他学习的人都佩服他能刻苦勤学,为了要研读他写的心得体会,他们经常轮流用干净的衣服跟他交换。不是古代圣贤的著作他是不看的。临死时告诫后人说:“一个人如果终身好学习,即使死了还像活着一样;要是不学习,即使活着也只能算行尸走肉罢了。”

4.王生好学而不得法
【原文】

王生好学而不得法。其友李生问这曰:“或谓君不善学,信乎?”王生不说,曰:“凡师这所言,吾悉能志之,是不亦善学乎?”李生说之曰:“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盖学贵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心谓之善学也?”王生益愠,不应而还走。居五日,李生故寻王生,告之曰:“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者所应有邪?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盍改之乎?不然,迨年事蹉跎,虽欲改励,恐不及矣!”王生惊觉,射曰:“余不敏,今日始知君言之善。请铭之坐右,以昭炯戒。”

【译文】

王生爱好学习而不得法。他的朋友李生问他说:“有人说你不善于学习,是真的吗?”王生不高兴,说:“凡是老师所讲的,我都能记住它,这不也是善于学习吗?”李生劝他说:“孔子说过‘学习,但是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学习贵在善于思考,你只是记住老师讲的知识,但不去思考,最终一定不会有什么成就,根据什么说你善于学习呢?”王生更恼恨,不理睬李生,转身就跑。过了五天,李生特地找到王生,告诉他说:“那些善于学习的人不把向地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当成耻辱,选择最好的人,跟随他,希望听到真理啊!我的话还没说完,你就变了脸色离支,几乎要拒绝人千里之外,哪里是善于学习的人所应该具有的(态度)呢?学习的人最大的忌讳,没有超过自己满足,你为什么不改正呢?如不改正,等年纪大了,贻误了岁月,即使想改过自勉,恐怕也来不及了!”王生听完他的话,感到震惊,醒悟过来,道歉说:“我真不聪明,今天才知道你说得对。我把你的话当作座右铭,用来展示明显的警戒。”

5.晏子忠上而惠下
【原文】
景公问太卜曰:“汝之道何能?”对曰:“臣能动地。”公召晏子而告之,曰:“寡人问太卜曰:‘汝之道何能?’对曰:‘能动地。’地可动乎?”晏子默然不对,出,见太卜曰:“昔吾见钩星在四心之间,地其动乎?”太卜曰:“然。”晏子曰:“吾言之,恐子之死也;默然不对,恐君之惶也。子言,君臣俱得焉。忠于君者,岂必伤人哉!”晏子出,太卜走入见公,曰:“臣非能动地,地固将动也。”陈子阳闻之,曰:“晏子默而不对者,不欲太卜之死也;往见太卜者,恐君之惶也。晏子,仁人也。可谓忠上而惠下也。”

【译文】
景公问太卜说:“你的道能做什么啊?”回答说:“我能动地。”景公召来晏子,告诉了他这件事,说:“寡人问太卜说:‘你的道能做什么?’他回答说:‘能动地。’地可以动吗?”晏子沉默没有回答,出来,见到太卜说:“从前我见到钩星在四心之间,地动了吗??”太卜说:“对。”晏子说:“如果我这样说了,恐怕你将死了;沉默不说,恐怕君主胡乱猜疑。你去说,君臣都好啊。忠心于君主的人,难道就必须伤害别人吗!”晏子走了,太卜走进去见景公,说:“不是我能动地,而是地本来就要动啊。”陈子阳听说这件事,说:“晏子沉默不回答的原因,是不想太卜死啊;去见太卜的原因,是怕君主胡乱猜疑啊。晏子是仁义的人啊。可以说是忠心于君上也对手下的人有好处啊。“

6.蒋琬之事
【原文】
东曹掾杨戏素性简略,琬与言论,时不应答。或欲构戏于琬曰:“公与戏语,而不见应,戏之慢上,不亦甚乎!”琬曰:“人心不同,各如其面;面从后言,古人之所诫也。戏欲赞我是耶,则非其本心;欲反我言,则显我之非,是以默然,是戏之快也。”又督农场杨敏曾毁琬曰:“作事愦愦,诚非及前人。”或以白琬,主者请推治敏,琬曰:“吾实不如前人,无可推也。”主者重据听不推,则乞问其愦愦之状。琬曰:“苟且不如,则事不当理,则愦愦矣。复何问耶?”后敏坐事系狱,众人犹惧其必死,琬心无适莫,得非重罪。其好恶存道,皆此类也。
【译文】
东曹掾是犍为的杨戏,平常为人坦率不拘礼节,蒋琬和他谈话,有时不回答,有人跟蒋琬说:“你跟杨戏说话而他不理睬,他太傲慢了。”蒋琬说:“人们的思想不同,就好像人们的面孔不同一样。‘不要当面顺从,背后又说相反的话’,这是古人所提出的告诫。杨戏想要赞许我的看法对吧,又不是他的本心;想要反对我吧,又宣扬了我的错误,所以他就沉默不语了,这正是杨戏快性的地方呀!”督农杨敏曾经毁谤蒋琬说:“办事糊涂,实在不如以前的人。”有人把这话告诉给蒋琬,主管法纪的人请求对杨敏追究治罪。蒋琬说:“我实在不如以前人,没有什么可追究的。”主管法纪的人就问其糊涂的表现,蒋琬说:“假使不如古人,那么政事就办理不好,政事办理不好,那自然就糊涂了。”后来杨敏因为犯法坐了牢,大家都担心他一定活不了,而因为蒋琬心里没有什么偏见,杨敏才得以免判重罪。他判断是非公道,都是这样的呀!

7.魏明帝容谏
【原文】
魏明帝时,少府杨阜上疏,欲省宫人诸不见幸者,乃召御府吏问后宫人数。吏守旧令,对曰:"禁密,不得宣露。"阜怒,仗吏一百,数之曰:"国家不与九卿为密,反与小吏为密乎?"帝愈严惮之。房玄龄、高士廉问少府少监窦德素北门近有何营造,德素以闻。太宗大怒,谓玄龄等曰:"君但知南牙耳,北门小小营造,何预君事耶?"玄龄等拜谢。夫太宗之与明帝,不待比拟,观所以责玄龄之语,与夫严惮杨阜之事,不迨远矣;贤君一话一言,为后世法。惜哉!《魏史》以谓"群臣直谏之言,帝虽不能尽用,然皆优容之,虽非谊主,亦可谓有君人之量矣。"
【译文】
魏明帝曹睿在位的时候,官职为少府的扬阜上奏,想要把后宫中一直未被皇帝临幸过的宫女遣送回家,以开源节流。于是找来御府办事人员问后宫有多少人。那个小官员因为固守律令,所以对他说:“这是绝密的,不能泄露出去。”扬阜十分生气,把那个小官责打了一百杖,教训他说:“朝廷对我们这些重要大臣还没这样保密那样保密的,到你这倒成秘密了?”皇帝听闻后对扬阜更家忌惮了。而唐朝的时候,房玄龄、高士廉问少府少监 窦德素,最近北门开展了什么工程。窦德素把此事告诉了唐太宗,太宗大怒,跟房玄龄他们说:“你们管好自己的事就行了,北门那么点大的事,关你们什么事?”于是房玄龄等人拜谢后退下。
魏明帝和唐太宗自然不能比,但是看他们一个责骂房玄龄等人的言语,一个忌惮扬阜的事,也差不太多。所以圣贤君主的一句话,就会为后世所效仿。可惜啊!
〈魏史〉里写道:臣下的忠直劝戒,皇帝虽然不能都采纳,但是毕竟也应该容忍。这样的话,虽然不是圣君,但至少也可以拥有作为一个皇帝的气量了。

8.李牧居雁门
【原文】
李牧者,赵之北边良将也。常居代雁门,备匈奴。以便宜置吏,市租皆输入莫府,为士卒费。日击数牛飨士,习射骑,谨烽火,多间谍,厚遇战士。为约曰:“匈奴即入盗,急入收保,有敢捕虏者斩。”匈奴每入,烽火谨,辄入收保,不敢战。如是数岁,亦不亡失。然匈奴以李牧为怯,虽赵边兵亦以为吾将怯。赵王让李牧,李牧如故。赵王怒,召之,使他人代将。岁余,匈奴每来,出战。出战,数不利,失亡多,边不得田畜。复请李牧。牧杜门不出,固称疾。赵王乃复强起使将兵。牧曰:“王必用臣,臣如前,乃敢奉令。”王许之。李牧至,如故约。匈奴数岁无所得。终以为怯。边士日得赏赐而不用,皆愿一战。于是乃具选车得千三百乘,选骑得万三千匹,百金之士五万人,彀者①十万人,悉勒习战。大纵畜牧,人民满野。匈奴小入,佯北不胜,以数千人委之。单于闻之,大率众来入。李牧多为奇陈,张左右翼击之,大破杀匈奴十余万骑。灭襜褴②,破东胡③,降林胡④,单于奔走。其后十余岁,匈奴不敢近赵边城。
【译文】
赵国大将李牧,常年居守在雁门(今山西右王南),防备匈
奴进犯.他设置官吏以方便为原则,将收来的租税都送入幕府,作为官兵的
费用.每天杀好几头牛慰劳士兵.练习骑马射箭,各处多设烽火,多派间谍.
尔后又和将士约法说:"如果匈奴前来侵犯,要立即收兵回城防御,谁胆敢
捕捉敌人,立即问斩."匈奴每次来犯,他都立即收兵防守,不与敌交战.
这样几年,没有什么遗漏和损失.然而匈奴却以为李牧是胆怯,就是赵国边
关的士兵也以为自己的将领是胆怯.赵王将这些情况告诉了李牧,李牧依然
如故.赵王就将李牧召回,派人代李牧为将领.一年多时间里,匈奴每次来
犯时,都出兵交战,多数失利,伤亡很多,边疆的百姓不能种田畜牧.于是
重新请李牧出任将领,李牧声称有病,闭门不出.赵王便再一次强请李牧出
来带兵.李牧说:"如果任用我,必须允许我用以前那样的办法,我才敢奉
命."赵王答应了他,李牧前往边关.到了边关后,仍然照以前的方法去做.
匈奴进犯一无所得,到头来还以为赵兵胆怯.边关的兵士每天都得到赏赐,
却不愿享用,都宁愿出战.于是就广选战车,得到1300乘;挑选战马,得到
1.3万匹;挑选坚锐士兵5万人,弓箭手10万人;指挥他们练习进攻,又大
肆放牧牲畜,老百姓满山遍野.匈奴来时,假败不胜,将几千人让他掳去.
匈奴单于听说后,率大军来犯,李牧广设奇阵,用左右两翼攻击,终于大败
匈奴,杀死匈奴10多万骑兵,匈奴单于也逃走了.以后10多年,匈奴再也
不敢侵略赵国的边境了.

无道人之短,无说己之长。
施人慎勿念,受施慎勿忘。
世誉不足慕,唯仁为纪纲。
隐心而后动,谤议庸何伤?
无使名过实,守愚圣所臧。
在涅贵不缁,暧暧内含光。
柔弱生之徒,老氏诫刚强。
行行鄙夫志 ,悠悠故难量。
慎言节饮食,知足胜不祥。
行之苟有恒,久久自芬芳。

【译文】
不要津津乐道于人家的短处,不要夸耀自己的长处。施恩于人不要再想,接受别人的恩惠千万不要忘记。世人的赞誉不值得羡慕,只要把仁爱作为自己的行动准则就行了。审度自己的心是否合乎仁而后行动,别人的诽谤议论对自己又有何妨害?不要使自己的名声超过实际,守之以愚是圣人所赞赏的。洁白的品质,即使遇到黑色的浸染也不改变颜色,才是宝贵的。表面上暗淡无光,而内在的东西蕴含着光芒。老子曾经告诫过:柔弱是有生命力的表现,而刚强和死亡接近。庸鄙的人有刚强之志,时间久远,他的祸更重。君子要慎言,节饮食,知足不辱,故能去除不祥。如果持久地实行它(上面提到的),久而久之,自会芳香四溢。

见人读数十卷书,便自高大,凌忽长者,轻慢同列;人疾之如雠敌,恶之如鸱枭,如此以学自损,不如无学也。
【语译】: 说到学习这件事,本来是用以求取知识的。常见世人才读数十卷书,便高傲自大起来,凌犯忽略尊长,对同辈轻视傲慢;以至一般人对他的疾恨,就像仇敌,厌恶的有如鸱枭。像这样用求知来自我贬损,还不如不学的好。

任末①年十四,负笈②从师,不惧险阻。每言:人若不学,则何以成?或③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④,削荆⑤为笔,刻树汁为墨。夜则映星月而读,暗则缚麻蒿⑥自照。观书有会意处,题其衣裳,以记其事。门徒悦⑦其勤学,常以净衣易⑧之。临终诫曰:“夫人好学,虽死犹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
〔注〕①任末:人名。②笈:书箱。③或:有时。④庵:茅草小屋。⑤荆:灌木名。⑥麻蒿:植物名,点燃后可照明。⑦悦:敬佩。⑧易:交换。

译文
任末,他14岁时就背着书箱拜了很多老师,不怕艰难险阻。他常说人如果不好好学习,将来凭什么去完成一番事业。他贫穷无家,有时没有宿处,只在树下搭一个草棚,把荆棘削成笔,用树汁当墨水。夜晚在月光下看书,没有月亮的日子就点燃枯草杂木照明。平日里每当读书有体会时,便把心得写在衣服上。跟他学习的人都佩服他能刻苦勤学,为了要研读他写的心得体会,他们经常轮流用干净的衣服跟他交换。不是古代圣贤的著作他是不看的。临死时告诫后人说:“一个人如果终身好学习,即使死了还像活着一样;要是不学习,即使活着也只能算行尸走肉罢了。”

原文】

王生好学而不得法。其友李生问这曰:“或谓君不善学,信乎?”王生不说,曰:“凡师这所言,吾悉能志之,是不亦善学乎?”李生说之曰:“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盖学贵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心谓之善学也?”王生益愠,不应而还走。居五日,李生故寻王生,告之曰:“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者所应有邪?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盍改之乎?不然,迨年事蹉跎,虽欲改励,恐不及矣!”王生惊觉,射曰:“余不敏,今日始知君言之善。请铭之坐右,以昭炯戒。”

【译文】

王生爱好学习而不得法。他的朋友李生问他说:“有人说你不善于学习,是真的吗?”王生不高兴,说:“凡是老师所讲的,我都能记住它,这不也是善于学习吗?”李生劝他说:“孔子说过‘学习,但是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学习贵在善于思考,你只是记住老师讲的知识,但不去思考,最终一定不会有什么成就,根据什么说你善于学习呢?”王生更恼恨,不理睬李生,转身就跑。过了五天,李生特地找到王生,告诉他说:“那些善于学习的人不把向地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当成耻辱,选择最好的人,跟随他,希望听到真理啊!我的话还没说完,你就变了脸色离支,几乎要拒绝人千里之外,哪里是善于学习的人所应该具有的(态度)呢?学习的人最大的忌讳,没有超过自己满足,你为什么不改正呢?如不改正,等年纪大了,贻误了岁月,即使想改过自勉,恐怕也来不及了!”王生听完他的话,感到震惊,醒悟过来,道歉说:“我真不聪明,今天才知道你说得对。我把你的话当作座右铭,用来展示明显的警戒。”

原文
景公问太卜曰:“汝之道何能?”对曰:“臣能动地。”公召晏子而告之,曰:“寡人问太卜曰:‘汝之道何能?’对曰:‘能动地。’地可动乎?”晏子默然不对,出,见太卜曰:“昔吾见钩星在四心之间,地其动乎?”太卜曰:“然。”晏子曰:“吾言之,恐子之死也;默然不对,恐君之惶也。子言,君臣俱得焉。忠于君者,岂必伤人哉!”晏子出,太卜走入见公,曰:“臣非能动地,地固将动也。”陈子阳闻之,曰:“晏子默而不对者,不欲太卜之死也;往见太卜者,恐君之惶也。晏子,仁人也。可谓忠上而惠下也。”

译文
景公问太卜说:“你的道能做什么啊?”回答说:“我能动地。”景公召来晏子,告诉了他这件事,说:“寡人问太卜说:‘你的道能做什么?’他回答说:‘能动地。’地可以动吗?”晏子沉默没有回答,出来,见到太卜说:“从前我见到钩星在四心之间,地动了吗??”太卜说:“对。”晏子说:“如果我这样说了,恐怕你将死了;沉默不说,恐怕君主胡乱猜疑。你去说,君臣都好啊。忠心于君主的人,难道就必须伤害别人吗!”晏子走了,太卜走进去见景公,说:“不是我能动地,而是地本来就要动啊。”陈子阳听说这件事,说:“晏子沉默不回答的原因,是不想太卜死啊;去见太卜的原因,是怕君主胡乱猜疑啊。晏子是仁义的人啊。可以说是忠心于君上也对手下的人有好处啊。“

东曹掾杨戏素性简略,琬与言论,时不应答。或欲构戏于琬曰:“公与戏语,而不见应,戏之慢上,不亦甚乎!”琬曰:“人心不同,各如其面;面从后言,古人之所诫也。戏欲赞我是耶,则非其本心;欲反我言,则显我之非,是以默然,是戏之快也。”又督农场杨敏曾毁琬曰:“作事愦愦,诚非及前人。”或以白琬,主者请推治敏,琬曰:“吾实不如前人,无可推也。”主者重据听不推,则乞问其愦愦之状。琬曰:“苟且不如,则事不当理,则愦愦矣。复何问耶?”后敏坐事系狱,众人犹惧其必死,琬心无适莫,得非重罪。其好恶存道,皆此类也。

翻译:东曹掾是犍为的杨戏,平常为人坦率不拘礼节,蒋琬和他谈话,有时不回答,有人跟蒋琬说:“你跟杨戏说话而他不理睬,他太傲慢了。”蒋琬说:“人们的思想不同,就好像人们的面孔不同一样。‘不要当面顺从,背后又说相反的话’,这是古人所提出的告诫。杨戏想要赞许我的看法对吧,又不是他的本心;想要反对我吧,又宣扬了我的错误,所以他就沉默不语了,这正是杨戏快性的地方呀!”督农杨敏曾经毁谤蒋琬说:“办事糊涂,实在不如以前的人。”有人把这话告诉给蒋琬,主管法纪的人请求对杨敏追究治罪。蒋琬说:“我实在不如以前人,没有什么可追究的。”主管法纪的人就问其糊涂的表现,蒋琬说:“假使不如古人,那么政事就办理不好,政事办理不好,那自然就糊涂了。”后来杨敏因为犯法坐了牢,大家都担心他一定活不了,而因为蒋琬心里没有什么偏见,杨敏才得以免判重罪。他判断是非公道,都是这样的呀!

魏明帝时,少府杨阜上疏,欲省宫人诸不见幸者,乃召御府吏问后宫人数。吏守旧令,对曰:"禁密,不得宣露。"阜怒,仗吏一百,数之曰:"国家不与九卿为密,反与小吏为密乎?"帝愈严惮之。房玄龄、高士廉问少府少监窦德素北门近有何营造,德素以闻。太宗大怒,谓玄龄等曰:"君但知南牙耳,北门小小营造,何预君事耶?"玄龄等拜谢。夫太宗之与明帝,不待比拟,观所以责玄龄之语,与夫严惮杨阜之事,不迨远矣;贤君一话一言,为后世法。惜哉!《魏史》以谓"群臣直谏之言,帝虽不能尽用,然皆优容之,虽非谊主,亦可谓有君人之量矣。"

翻译:魏明帝曹睿在位的时候,官职为少府的扬阜上奏,想要把后宫中一直未被皇帝临幸过的宫女遣送回家,以开源节流。于是找来御府办事人员问后宫有多少人。那个小官员因为固守律令,所以对他说:“这是绝密的,不能泄露出去。”扬阜十分生气,把那个小官责打了一百杖,教训他说:“朝廷对我们这些重要大臣还没这样保密那样保密的,到你这倒成秘密了?”皇帝听闻后对扬阜更家忌惮了。而唐朝的时候,房玄龄、高士廉问少府少监 窦德素,最近北门开展了什么工程。窦德素把此事告诉了唐太宗,太宗大怒,跟房玄龄他们说:“你们管好自己的事就行了,北门那么点大的事,关你们什么事?”于是房玄龄等人拜谢后退下。
魏明帝和唐太宗自然不能比,但是看他们一个责骂房玄龄等人的言语,一个忌惮扬阜的事,也差不太多。所以圣贤君主的一句话,就会为后世所效仿。可惜啊!
〈魏史〉里写道:臣下的忠直劝戒,皇帝虽然不能都采纳,但是毕竟也应该容忍。这样的话,虽然不是圣君,但至少也可以拥有作为一个皇帝的气量了。

李牧者,赵之北边良将也。常居代雁门,备匈奴。以便宜置吏,市租皆输入莫府,为士卒费。日击数牛飨士,习射骑,谨烽火,多间谍,厚遇战士。为约曰:“匈奴即入盗,急入收保,有敢捕虏者斩。”匈奴每入,烽火谨,辄入收保,不敢战。如是数岁,亦不亡失。然匈奴以李牧为怯,虽赵边兵亦以为吾将怯。赵王让李牧,李牧如故。赵王怒,召之,使他人代将。岁余,匈奴每来,出战。出战,数不利,失亡多,边不得田畜。复请李牧。牧杜门不出,固称疾。赵王乃复强起使将兵。牧曰:“王必用臣,臣如前,乃敢奉令。”王许之。李牧至,如故约。匈奴数岁无所得。终以为怯。边士日得赏赐而不用,皆愿一战。于是乃具选车得千三百乘,选骑得万三千匹,百金之士五万人,彀者①十万人,悉勒习战。大纵畜牧,人民满野。匈奴小入,佯北不胜,以数千人委之。单于闻之,大率众来入。李牧多为奇陈,张左右翼击之,大破杀匈奴十余万骑。灭襜褴②,破东胡③,降林胡④,单于奔走。其后十余岁,匈奴不敢近赵边城。

翻译:赵国大将李牧,常年居守在雁门(今山西右王南),防备匈
奴进犯.他设置官吏以方便为原则,将收来的租税都送入幕府,作为官兵的
费用.每天杀好几头牛慰劳士兵.练习骑马射箭,各处多设烽火,多派间谍.
尔后又和将士约法说:"如果匈奴前来侵犯,要立即收兵回城防御,谁胆敢
捕捉敌人,立即问斩."匈奴每次来犯,他都立即收兵防守,不与敌交战.
这样几年,没有什么遗漏和损失.然而匈奴却以为李牧是胆怯,就是赵国边
关的士兵也以为自己的将领是胆怯.赵王将这些情况告诉了李牧,李牧依然
如故.赵王就将李牧召回,派人代李牧为将领.一年多时间里,匈奴每次来
犯时,都出兵交战,多数失利,伤亡很多,边疆的百姓不能种田畜牧.于是
重新请李牧出任将领,李牧声称有病,闭门不出.赵王便再一次强请李牧出
来带兵.李牧说:"如果任用我,必须允许我用以前那样的办法,我才敢奉
命."赵王答应了他,李牧前往边关.到了边关后,仍然照以前的方法去做.
匈奴进犯一无所得,到头来还以为赵兵胆怯.边关的兵士每天都得到赏赐,
却不愿享用,都宁愿出战.于是就广选战车,得到1300乘;挑选战马,得到
1.3万匹;挑选坚锐士兵5万人,弓箭手10万人;指挥他们练习进攻,又大
肆放牧牲畜,老百姓满山遍野.匈奴来时,假败不胜,将几千人让他掳去.
匈奴单于听说后,率大军来犯,李牧广设奇阵,用左右两翼攻击,终于大败
匈奴,杀死匈奴10多万骑兵,匈奴单于也逃走了.以后10多年,匈奴再也
不敢侵略赵国的边境了.

这么多?哎!

这么多啊


古文翻译
1.亲戚既殁,虽欲孝,谁为孝。亲人已经去世,即使想要行孝道,向谁行孝道?2.弥子之妻与子路之妻,兄弟也 弥子的妻子跟子路的妻子是姊妹。

古文翻译8. 风怪
家族中的叔叔楘庵说:景城的南边,经常看到太阳快要升起来的时候,有一个东西,驾驭着旋风向东飞驰。看不见他的身子,只看到昂起的头有一丈多,长长的鬃毛蓬乱的散开,不知道是什么妖怪。有人说:“冯道坟墓前的石马,时间成了成妖了。”考证冯道曾经住过的地方,现在叫相国庄。他妻子的老家,现在叫...

古文翻译,,
【《阅微草堂笔记》译文】北村有个名叫郑苏仙的人,一次做梦的时候进了冥王府,看见阎王爷正在登记刚抓到冥府的人。这时邻村的一位老妇人来到大殿之上,阎王马上笑容满面迎上前去,拱手相让,并奉上好茶,然后命令阎府的差役马上送老妇人转生到一户好人家去。郑苏仙感到大惑不解,便偷偷问冥府的差役:...

管子有关评玉的九德,古文翻译
一、翻译:1、夫玉之所贵者,九德出焉。(玉所以贵重,是因为它表现出九种品德)2、夫玉温润以泽,仁也。(玉石表面 温暖滑润又有光泽,这代表了仁爱的品质)3、邻以理者,知也。(清澈而有纹理, 代表着知识博学的品质)4、坚而不蹙,义也。(坚硬不屈, 坚硬而不褶皱 是为义的品质)5、廉而不...

文言文《师旷问学》的翻译是什么?
《师旷问学》翻译:晋平公问宫中的乐师师旷,说:“我已经七十岁了,想要学习,但是恐怕已经晚了。”乐师师旷(回答)说:“为什么不点燃火把呢?”平公说:“哪有做臣子的和君主开玩笑的呢?”乐师师旷说:“我是一个双目失明的人,怎敢戏弄君主呢?我曾听说:少年的时候喜欢学习,就像初升的太阳的...

鲤鱼跳龙门 古文翻译
一、译文 龙门在河东的界内。大禹凿平龙门山,又开辟龙门,有一里多长,黄河从中间流下去,两岸不能通车马。每到晚春时,就有黄色鲤鱼逆流而上,过了龙门的就变成龙。又有一次林登说,龙门之下,每年的晚春有黄色鲤鱼,从大海及各条大河争着来到龙门。一年之中,登上龙门的鲤鱼,不超过七十二条。刚一...

翻译文言文此其妄矣
1. 翻译文言文《归田录》 太祖(宋太祖)时,郭进为西山巡检,有告(诬告,告发)其(指郭进)阴通(私通,暗地里)河东刘继元,将(将要)有异志(异心,指谋反)者(。。的人,指告发者),太祖大怒,以(以。。为由)其(指告发者)诬害(诬陷,陷害)忠臣(指郭进),命缚(绑)其人(指告发者)予(交给)进,使(让)自处置(...

文言文求翻译
宋绍兴八年(1138)登进士第。初授南安县主簿、邵武司法。又调泉州观察推官。以廉勤称,赈济灾民,为民称颂。宋淳熙元年(1174)拜参知政事,叶衡罢相,茂良以首参代行宰相职。因其主抗金,对劾奸赈灾尤力。与蔡襄、陈俊卿、方信孺称为“莆田四贤”。】怒,欲坐以罪,谔为书白茂良,陈氏获免,...

翻译这个文言文
翻译这个文言文  我来答 17个回答 #热议# 国际油价为何突然跌破100美元大关? 文化传承的源与流 推荐于2018-02-14 · TA获得超过10.2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1.2万 采纳率:92% 帮助的人:1616万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关注 展开全部 【原句】1、蒙晓之曰:“君辈皆侯伯,无庸...

白龙鱼服文言文翻译
1. 《白龙鱼服》 古文翻译 春秋时期,吴国大王想要跟老百姓一起饮酒,伍员就劝他 说:“不行,过去天上的白龙下到清冷之渊里面,变化成了一条鱼时,被一个叫豫且的渔夫射中眼睛了,白龙回去就跟天帝告状了。 天帝就问白龙:“当时你是以怎样的形象出现的阿?”白龙回答说:“我下到清冷之渊里面以后就变成一条鱼了...

越西县18211066790: 求下列古文翻译1.沛公军霸上.2.范增数目项王.3.沛公已去,间至军中.4.常以身翼蔽沛公.5.沛公今事有急,忘去不义.6此亡秦之续耳.7.项伯杀人,臣... -
秦秆荆肤:[答案] 1、沛公(刘邦)的军队驻扎在霸上. 2、范增多次使眼色给项羽. 3、刘邦已经走了,(估计)抄小道(已经)回到军中. 4、并常常用自己的身体,掩护刘邦. 5、沛公现在有急难,(我)逃跑离开是不讲道义的,(我...

越西县18211066790: 求古文解释翻译下列句子.麻烦各高手去 1欲呼张良与俱去(离开) 2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过去的) 3为汉家除残去秽(除去,除掉) 4沛公军... -
秦秆荆肤:[答案] 去 1欲呼张良与俱去(离开)——想要叫着张良与自己一起离开 2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过去的)——我自从去年离开京城,被贬后又生病在浔阳城 3为汉家除残去秽(除去,除掉)——为汉朝清除败坏的人 4沛公军在霸上,相去四十里...

越西县18211066790: ·求庄子古文及翻译 -
秦秆荆肤: 【原文】 庄子妻死,惠子吊之,庄子则方箕踞鼓盆而歌(1).惠子曰:“与人居(2),长子老身(3),死不哭亦足矣,又鼓盆而歌,不亦甚乎!” 庄子曰:“不然.是其始死也,我独何能无概然(4)!察其始而本无生,非徒无生也而本无...

越西县18211066790: 求文言文翻译 -
秦秆荆肤: 夫积爱成福,积怨成祸.若痈疽之必溃也,所浼者多矣.释义:积累仁爱则带来福祉,积聚怨恨则酿成祸患.这就如同痈疽必然要溃烂,并污染很多地方一样.若:如,像;溃:溃烂;浼:污染.‍

越西县18211066790: 5篇超超短的古文及翻译急求啊
秦秆荆肤: 一、鲁人徙越 鲁人身善织履,妻善织缟,而欲徒于越.或谓之曰:“子必穷矣.”鲁... 翻译: 履为履之也,而越人跣行;缟为冠之也,而越人被发. 3.这篇短文告诉我们...

越西县18211066790: 求古文翻译 -
秦秆荆肤: 宋王与齐仇也,筑武宫.讴(读音ou一声,歌唱)癸倡(通'唱'),行者止观,筑者不倦,王闻,召而赐之. 对曰:“臣师射稽之讴又贤于癸.” 王召射稽使之讴,行者不止,筑者知倦.王曰:“行者不止,筑者知倦,其讴不胜如癸美,何...

越西县18211066790: 八年级语文(上)全部古文的翻译!急求八年级语文(上)全部古文的翻
秦秆荆肤: 核舟记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越西县18211066790: 急求文言文翻译 -
秦秆荆肤: 8.灵壁张氏园亭记 离开京师向东行,河水里卷着浊泥,道路上飞起黄尘,高坡田野苍莽暗淡,使行路的人感到疲倦.走了八百里,才来到汴水之北灵壁张氏家的园林.从外面就可以看到茂密的修竹,粗大荫郁的乔木,园中借汴水的支流,建成池...

越西县18211066790: 求古文的翻译六一居士云:“风霜冰雪,刻露清秀.”以山色言之,四时之变化亦多矣,而惟经风霜冰雪之余,则别有一种胜韵,澹澹漠漠,超于艳冶浓丽之外... -
秦秆荆肤:[答案] 1)虽然隐居在束(国家)地(方),但现在又回到了我们的朝堂上,(他)有抱负的行为,是能运行通过(坚持到底). 2)听的清关国家大事,(皇帝)与(他们)到内殿(即,政府在王宫),(他们)告诉争论的历史书籍讨论制定政府事件,有...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