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舟求剑》课Ļ

作者&投稿:缑飞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小学语文课文 刻舟求剑 原文~

【汉语文字】刻舟求剑 【汉语读音】kè zhōu qiú jiàn 【词语解释】比喻不懂事物已发展变化而仍静止地看问题。 【典故出处】战国·吕不韦《吕氏春秋·察今》(又名《吕览》):“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词语示例】似你这样寻根究底,便是~,胶柱鼓瑟了!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百二十回 【近义词】守株待兔、墨守成规、郑人买履、表水涉澭、引婴投江、缘木求鱼 【反义词】看风使舵、见机行事 【语 法】连动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 【词 性】贬义词 【成 就】被选入小学冀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九课《寓言二则》、小学S版三年级下册第十一课《寓言两则》、上教六年级下册第二十八课《吕氏春秋》两则(二)
[编辑本段]文章概况
原文及译文
【原文】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jù)锲(qì)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译 文】 有一个渡江的楚国人,他的剑从船上掉进了水里。他急忙用刀在船沿上刻了一个记号,说:“这里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船停止以后,这个人顺着船沿上刻的记号下水去找剑。船已经向前行驶了很远,而剑不会随船前进,像这样去找剑,不也是太糊涂了吗?
注 释
1.涉--本指徒步过河,此指渡。 2.自--从。 3.遽--急忙,立刻,匆忙。 4.锲--用刀刻。 5.是--指代这里。 6.不亦惑乎--不是很糊涂吗?惑,迷惑,糊涂。“不亦......乎”是一种委婉的反问句式。 7.坠--掉落。 8.若--像。 9.是吾剑之所从坠--这里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10.楚--周代国名,都城在今湖北江陵县北。 11.求--寻找,探求。 12.之--代词,代“剑”。 13.其剑自舟坠于水,其:他的。 14.遽契其舟,其:这。 15.从其所契者,其:他。 16.是吾剑之所从坠,之:主谓间,第三人称,它(们)。 17.止:动词,停止。 18.行:向前行。 19.亦:也。
作 者
吕不韦的门客,战国末年著名商人、政治家、思想家、目录学家和经学家,卫国濮阳(今河南濮阳西南)人。吕不韦是阳翟(今河南省禹州市)的大商人,他往来各地,以低价买进,高价卖出,所以积累起千金的家产。他以“奇货可居”闻名于世,曾辅佐秦始皇登上帝位,任秦朝相国,并组织门客编写了著名的《吕氏春秋》,也是杂家思想的代表人物。本文选自《吕氏春秋·察今》
[编辑本段]典故寓意
刻舟求剑是一个寓言故事演化而成的成语,比喻死守教条,比喻拘泥成法,固执不知变通的意思。成语词典中注音为( kè zhōu qiú jiàn ),出自战国·吕不韦《吕氏春秋·察今》:“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人们想问题、办事情,都应当考虑到这种变化,适合于这种变化的需要。办事刻板,拘泥而不知变通是不行的。 这是一个寓言故事,讽刺了片面、静止,不知变通、墨守成规的人。 刻舟求剑是一个贬义词,并列式短语,为“刻舟”和“求剑”两个动宾短语构成的并列短语,在句子中可以作谓语、定语或者状语。
刻舟求剑:比喻不懂事物已发展变化而仍静止地看问题。典出《吕氏春秋·察今》记述的一则寓言,说的是楚国有人坐船渡河时,不慎把剑掉入江中,他在舟上刻下记号,说:“这是我把剑掉下的地方。”当舟停驶时,他才沿着记号跳入河中找剑,遍寻不获。该寓言劝勉为政者要明白世事在变,若不知改革,就无法治国,后引伸成不懂变通、墨守成规之意

【汉语文字】刻舟求剑 【汉语读音】kè zhōu qiú jiàn 【词语解释】比喻不懂事物已发展变化而仍静止地看问题。 【典故出处】战国·吕不韦《吕氏春秋·察今》(又名《吕览》):“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词语示例】似你这样寻根究底,便是~,胶柱鼓瑟了!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百二十回 【近义词】守株待兔、墨守成规、郑人买履、表水涉澭、引婴投江、缘木求鱼 【反义词】看风使舵、见机行事 【语 法】连动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 【词 性】贬义词 【成 就】被选入小学冀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九课《寓言二则》、小学S版三年级下册第十一课《寓言两则》、上教六年级下册第二十八课《吕氏春秋》两则(二)
[编辑本段]文章概况
原文及译文
【原文】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jù)锲(qì)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译 文】 有一个渡江的楚国人,他的剑从船上掉进了水里。他急忙用刀在船沿上刻了一个记号,说:“这里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船停止以后,这个人顺着船沿上刻的记号下水去找剑。船已经向前行驶了很远,而剑不会随船前进,像这样去找剑,不也是太糊涂了吗?
注 释
1.涉--本指徒步过河,此指渡。 2.自--从。 3.遽--急忙,立刻,匆忙。 4.锲--用刀刻。 5.是--指代这里。 6.不亦惑乎--不是很糊涂吗?惑,迷惑,糊涂。“不亦......乎”是一种委婉的反问句式。 7.坠--掉落。 8.若--像。 9.是吾剑之所从坠--这里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10.楚--周代国名,都城在今湖北江陵县北。 11.求--寻找,探求。 12.之--代词,代“剑”。 13.其剑自舟坠于水,其:他的。 14.遽契其舟,其:这。 15.从其所契者,其:他。 16.是吾剑之所从坠,之:主谓间,第三人称,它(们)。 17.止:动词,停止。 18.行:向前行。 19.亦:也。
作 者
吕不韦的门客,战国末年著名商人、政治家、思想家、目录学家和经学家,卫国濮阳(今河南濮阳西南)人。吕不韦是阳翟(今河南省禹州市)的大商人,他往来各地,以低价买进,高价卖出,所以积累起千金的家产。他以“奇货可居”闻名于世,曾辅佐秦始皇登上帝位,任秦朝相国,并组织门客编写了著名的《吕氏春秋》,也是杂家思想的代表人物。本文选自《吕氏春秋·察今》
[编辑本段]典故寓意
刻舟求剑是一个寓言故事演化而成的成语,比喻死守教条,比喻拘泥成法,固执不知变通的意思。成语词典中注音为( kè zhōu qiú jiàn ),出自战国·吕不韦《吕氏春秋·察今》:“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人们想问题、办事情,都应当考虑到这种变化,适合于这种变化的需要。办事刻板,拘泥而不知变通是不行的。 这是一个寓言故事,讽刺了片面、静止,不知变通、墨守成规的人。 刻舟求剑是一个贬义词,并列式短语,为“刻舟”和“求剑”两个动宾短语构成的并列短语,在句子中可以作谓语、定语或者状语。

8 刻舟求剑
 从前,有个人坐船过江。他一不小心,把带在身上的宝剑掉下江里去了。
    那个人一点也不着急,拿出小刀,在船舷上刻了一个记号。
    有人催他:“还不赶快捞,在船舷上刻记号有什么用!”
    那个人不慌不忙,指了指刻的记号说:“不用着急,宝剑是从这里掉下去的。等船靠了岸,我就从这里跳下去,准能把宝剑捞上来。” 我也在找这篇课文,准备试讲呢,刚找到,复制给你了。


四年级寓言故事《刻舟求剑》课文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jù)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译文:楚国有个渡江的人,他的剑从船里掉到水中,他立即在船边上刻了个记号,说:“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刻舟求剑是几年级学的课文
刻舟求剑出自战国·吕不韦《吕氏春秋·察今》,作为小学二年级课文。此文是一则寓言故事,这个故事描写楚人的举动充满了荒诞和可笑,他的行为完全违背常理。他错误地认为,剑会像船一样随着水流移动,而事实上,剑是静止的,只有船在移动,揭示了其对于事物变化的无知和固执。全文阐明这样一个道理:在...

小学常考文言文刻舟求剑
刻舟求剑 ( kè zhōu qiú jiàn ) 解释 死守教条,比喻拘泥成法,固执不知变通。 出处 战国·吕不韦《吕氏春秋·察今》:“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用法 连动式;作谓语、定语、状语...

读了《刻舟求剑》这篇课文,告诉了我们什么样的道理?
《刻舟求剑》这篇课文,告诉了我们: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人们想问题、办事情,都应当考虑到这种变化,适合于这种变化的需要。办事刻板、拘泥而不知变通是不行的。 希望帮助到你,若有疑问,可以追问~~~祝你学习进步,更上一层楼!(*^__^*) 本回答由提问者推荐 举报| 评论 95 25 雪若仙子 ...

《刻舟求剑》优质说课稿
本课是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第八册第六单元的23课《寓言二则》中的一篇,《刻舟求剑》出自《吕氏春秋 察今》。是战国末期秦国的相国吕不韦的门客编写。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课文只有52个字,虽文字浅显但情节完整、叙事生动、语言明白如话,有很强的艺术魅力。

Y刻舟求剑是小学几年级第几单元第几课文
刻舟求剑是一篇寓言,在小学四年级,第五单元

求《刻舟求剑》的小学课本原文
从前,有个人坐船过江。他一不小心,把带在身上的宝剑掉下江里去了。 那个人一点也不着急,拿出小刀,在船舷上刻了一个记号。 有人催他:“还不赶快捞,在船舷上刻记号有什么用!” 那个人不慌不忙,指了指刻的记号说:“不用着急,宝剑是从这里掉下去的。等船靠了岸,我就从这里跳...

经典寓言故事:刻舟求剑
《刻舟求剑》说课稿 一、说教材 教材简析: 《刻舟求剑》是小语第四册第三单元的第二篇讲读课文。讲的是一个坐船过江的人不小心把宝剑掉进江中,他在船舷上刻记号,准备等船靠岸后,从刻着记号的地方跳下去捞宝剑。这个成语故事讽刺了那种办事愚蠢、不知事物会变化的'人。 本课与讲读课文《称象》、阅读课...

刻舟求剑文言文详解
1. 刻舟求剑(文言文)全部解释 【原文】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jù)契(qì)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译文 【译文】 有一个渡江的楚国人,他的剑从船上掉进了水里。 他急忙用刀在船沿上刻了一个记号,说:...

文言文《刻舟求剑》的意思?
刻舟求剑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注释 涉——跋涉,就是渡过江河的意思。遽——音句,急遽,立刻,表示时间很紧迫。契——音气,动词,用刀子雕刻。惑——音或,迷惑...

定西市18641038808: 小学语文课文 刻舟求剑 原文 -
常彩珠珀: 刻舟求剑 出处:《吕氏春秋·察今》 原文: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译文: 有个楚国人乘船渡江,一不小心,把佩带...

定西市18641038808: 读了《刻舟求剑》这篇课文,告诉了我们什么样的道理? -
常彩珠珀:[答案] 《刻舟求剑》这篇课文,告诉了我们: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人们想问题、办事情,都应当考虑到这种变化,适合于这种变化的需要.办事刻板、拘泥而不知变通是不行的.

定西市18641038808: 刻舟求剑郑人买履这两篇课文的意思. -
常彩珠珀:[答案]《郑人买履》 有个郑国人,想去买鞋子,事先量了自己的脚,把量好的尺寸放在自己的座位上.到了前往集市的时候,却忘... 他回答说:“我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刻舟求剑》 有个楚国人渡江,他的剑从船中掉到水里,急忙在船...

定西市18641038808: 刻舟求剑是什么故事?? -
常彩珠珀: 《刻舟求剑》故事梗概:有个楚国人,坐船渡河时不慎把剑掉入河中,他在船上用刀刻下记号,说:“这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当船停下时,他沿着记号跳入河中找剑,遍寻不获. 《刻舟求剑》是《吕氏春秋·察今》记述的一则寓言,劝勉为政者要明白世事在变,若不知改革,就无法治国,后指不会灵活变通之意.

定西市18641038808: 急需小学二年级刻舟求剑课文 -
常彩珠珀:[答案] 刻舟求剑:比喻不懂事物已发展变化而仍静止地看问题.典出《吕氏春秋·察今》记述的一则寓言,说的是楚国有人坐船渡河时,不慎把剑掉入江中,他在舟上刻下记号,说:“这是我把剑掉下的地方.”当舟停驶时,他才沿着记号跳...

定西市18641038808: 刻舟求剑(文言文)全部解释
常彩珠珀: 【原文】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jù)锲(qiè)其舟,曰:“是吾剑之所 刻舟求剑 漫画从坠.”舟止,从其所锲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

定西市18641038808: 刻舟求剑的原文\翻译与问题和答案
常彩珠珀: 刻舟求剑 [原文]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出...

定西市18641038808: 7年纪上学期课文刻舟求剑的意思?
常彩珠珀: [编辑本段]【原文】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jù)契(qì)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