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批判弟子曾参的故事是怎样的?

作者&投稿:毕荀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论语中孔子批判什么样的品行?请完整摘抄三则原文来说明。~

  子贡曰:“君子亦有恶乎?”子曰:“有恶。恶称人之恶者,恶居下流而讪上者,恶勇而无礼者,恶果敢而窒者。”曰:“赐也亦有恶乎?”“恶徼以为知者,恶不孙以为勇者,恶讦以为直者。”

子曰:“乡原,德之贼也。”

找到两则,望采纳。

  一、孔子赞赏中庸: 《吕氏春秋》记载的一则故事说:鲁国有一项政策,如果有鲁人在其他诸侯国沦为奴隶 的,本国人能够将其赎回来,可以从政府领取所费的金钱。子贡有一次从外面赎回了一些人,他是富豪,不在乎那些钱,或许也觉计较那些钱有损于自己的清德,于是就推让不受。这本来可以理解为高尚的行为吧,却遭到孔子的批评。因为普通人并不像子贡那么有 钱,让他们自己掏腰包赎人,政府给钱也不要,他们会感到为难,结果只能是视而不见。鲁国一项很好的政策,却因为子贡的“高风 亮节”,在实质上遭到了破坏。而更严重的是,这还损害了鲁人的道德风俗,因为人们将逐渐习惯自己的冷漠。
  孔子对子贡的批评 ,包含了一种既简单又深刻的思考:道德的价值,在于它能够维护某种公众利益,如果脱离实际的可能去提高道德标准,将道德自身 视为目的,其结果足以破坏道德存在的基础。中国前几十年很努力地宣扬“无私”的理念,“文革”中更发展到戏剧化的程度,结果 是人人演戏,可信的道德就在这种表演中消失了。
  《论语》中有一段对话也值得一说。有位“叶公”告诉孔子:他的家乡有个做父亲的偷了别人的羊,儿子就去告发,大家都认为他很正直。孔子针锋相对地说:我们那里对正直的看法不是这样,我们认为“父为子隐,子为父隐”,正直就在其中。对孔子的这段话历来有很多争议,现代更有人严厉批评这是以亲情破坏法制。但其实孔子的意见牵涉到法律与伦理的一些根本的问题。
  在孔子看来,亲情是人类的天性,维护亲情也就是维护社会伦理的根本基础。父子之间、夫妻 之间相互告发,其带来的伦理损害要远远大于偷羊之类错误行为所带来的伦理损害。用孟德斯鸠的话来说,就是:“妻子怎能告发她 的丈夫呢?儿子怎能告发他的父亲呢?为了要对一种罪恶的行为进行报复,法律竟规定出一种更为罪恶的法律??为了保存风纪,反而 破坏人性,而人性正是风纪的泉源。”
  当然,中国古来有“大义灭亲”之说。问题是“大义”必须大到超过维护亲情的必要。所以 孔子谈论“父子相隐”的道理,取的是“攮羊”这样的例子。你不能说孔子不反对偷羊,但这和“大义”毕竟还有很远的距离。“文 革”年代官方鼓励人民相互揭发,芝麻绿豆、扯屁撒谎皆往“大义”上靠,弄到夫妻在床上关了灯都不敢放胆胡说,这时想到“父子 相隐”,会明白它的道理了吧。
  《史记.孔子世家》记孔子经过蒲地去卫国都城,当地有公叔氏发动叛乱,阻止孔子去卫,意思大概 是怕对自己有所不利。于是孔子答应和他们立下盟誓,离开蒲以后不去卫。结果才出东门,孔子就下令车子向卫驰去。子贡疑惑地问:这不是背盟了吗?孔子淡然一笑,洒脱得很:受要挟订下的盟誓,不管用的。用现代法律的概念来说,就是在不能表达本人真实意 志的情况下签订的文书不具法律效果。
  二、孔子反对颛臾:
  孔子反对攻伐颛臾的理由有三点:
  1)先王以颛臾为东蒙主,即“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
  2)颛臾是鲁国领土的一部分,即“且在邦域之中矣”.
  3)颛臾是国家的臣子,即“是社稷之臣也”.
  无论从历史情况,还是君臣关系来说,都不应该攻打颛臾
  本文运用了三种论据:
  (1)是以历史材料作论据,如“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
  (2)是以现实事件作论据,如颛臾在邦域之中,而且是社稷之臣,冉有、季路不能辅佐即是,“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3)是以名人名言作论据,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四)以对话的形式展开了驳论,破中有利.
  文章由冉有的三段话引出了孔子的三段议论.冉有的三段话引出了孔子的三段议论:
  1、先报告了季氏将有失于颛臾的事,孔子用历史和现实批驳了他们,之后明确提出了自己的观点,“颛臾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2、既而冉有推卸责任,即“夫子欲之,是二臣者皆不欲也.”孔子以史书之名言为论据,及形象的比喻,批驳了他们之后,又以反问的形式提出自己的看法,“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3、最后,冉有又提出“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孔子此时义正辞言的提出自己的主张,指出应该以修文德来治国,并尖锐地指出其实质性的问题,那就是“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这些地方都是都是破中有立.

有一次,孔子的弟子曾参与父亲曾晳一同在瓜地里劳作,曾参稍不留神,斩断了瓜苗的根。曾晳看到儿子不知爱惜物力,做事不谨慎,举起手上的大杖就向曾参的背部打去。

曾参见父亲因自己做错事而生气,心里很惭愧,也不逃避,就跪在地上受罚,可身体承受不住,便晕倒在地,不省人事,过了很久才慢慢苏醒过来。

曾参刚睁开眼睛,就想到了父亲。为让父亲安心,他欢欢喜喜地爬了起来,整理好衣冠,恭恭敬敬地走到父亲面前行礼,向父亲问道:“父亲大人,刚才孩儿犯了大错,使得父亲费了很大的力气来教育我,您的身体没有什么不舒服的地方吧?”

父亲听了儿子的问候,又见儿子似乎没有什么大碍,也就放了心。

曾参退回了房间,拿出琴开始高声弹唱起来,他希望欢乐的音乐与歌声能传到父亲耳中,让父亲更加确认自己的身体无恙,可以安心。

听到这件事的人都很敬佩曾参对父亲的孝顺,可孔子很不高兴,对门下的弟子们说:“曾参来了,不要让他进来。”弟子们有些奇怪。

曾参知道后,内心很是惶恐不安,先生如此生气,一定是自己有做得不好的地方,可仔细检点反省,却又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于是,他就请其他同学去向老师请教。

孔子对前来请教的弟子说:“舜在侍奉他的父亲瞽瞍的时候非常尽心,每当瞽瞍需要舜时,舜都能及时地侍奉在侧;但当瞽瞍要杀他的时候,却没有一次能找到他。如果是小的棍棒,能承受的就等着受罚;可如果是大的棍棒时,就应该先避开。”

“这样,瞽瞍就没有犯下为父不慈的罪过,既保全了父亲的名声,舜也极尽自己孝子的本分。而如今,曾参侍奉他的父亲,却不知爱惜自己的身体,轻弃生命直接去承受父亲的暴怒,就算死也不回避。倘若真的死了,那不是陷父亲于不义么?哪有比这更不孝的呢?”

弟子们一听,深受教育,都觉得先生说得正确,就把先生的话告诉了曾参。

曾参感叹地说:“我真是犯了大错呀!”于是就亲自前来,很诚恳地向先生拜谢并悔过。




曾参——孔门十弟子
曾参,字子舆,鲁国人,小孔子46岁。是孔子一个很有名的学生。关于曾参的评价,孔子也有说过,他说,曾参必将老师迟钝,反应比较慢。因为现在的话来说,也就是智商稍微有一点差,所以孔子在教学的时候就特别拿它来做例子。子贡是孔子学生中口才很好的,口才好的人呢,自然就很聪明,但是也很喜欢批评...

啮指痛心两知机是什么意思
啮指痛心是个典故,据说春秋时期,孔子的得意弟子曾参,世称“曾子”,以孝著称。少年时家贫,常入山打柴。一天,家里来了客人,母亲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曾参忽然觉得心疼,知道母亲在呼唤自己,便背着柴迅速返回家中,跪问缘故。母亲说:“有客人忽然到来,我咬手指盼你回来。”曾参...

孔子弟子传012|曾参子舆
曾参(shēn),字子舆,鲁国南武城人,孔子的晚期弟子之一,与其父曾点(皙)同师孔子,比孔子小46岁。《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将其排在第12位,并记载说:“孔子以为能通孝道,故授之业。作孝经。死于鲁。” 《孔子家语·七十二弟子解》将其排在第12位,并作一段较长的记载: 曾参(子舆)以孝道为志向,所以孔子因他...

曾子孝道故事
由于《孝经》将家庭与社会人伦道德紧密结合,加上统治者的积极宣扬,故《孝经》几乎成了封建时代家喻户晓的儒家经典。 对于《孝经》的作者,历来说法不一,因而也引起了一系列证伪的官司。笔者则认为《孝经》是孔子和曾子所作,我们且看两例有力的证据。西汉司马迁《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载:“曾参,南武城人,字子舆。

文言文曾参教子
刘蓉不禁感慨道:“习之中心甚矣哉!……故君子之学,贵乎慎始。” (意思是说:一个人学习时,初始阶段的习惯非常重要,君子求学,贵在慎重地对待开始阶段的习惯养成。) 6. 要《曾参教子》的原文和译文 原文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 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zhì)。” 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

孔子对曾参的评价!!???
孔子对曾参的评价是“参也鲁”。这条见载于《论语·先进篇》的评语,是孔子对曾参的唯一评语。“参也鲁”中的“鲁”并不是迟钝,而是憨拙和沉寂。孔子对曾子是非常喜欢的,他认为曾子虽然天资不高,却非常努力;曾子虽没有许多言论,但他却在自己的德行上很用功。被孔子看重的可能就是这个“鲁”...

棍棒教育杂想——从曾参被打晕说起?
古人云:“孝子不生慈父家,忠臣不生圣君之下。”慈爱的父亲不能教育孝顺的儿子,圣明的君主没有对死节的忠贞大臣。前半部分与老百姓的谚语“棍棒底下出孝子”相同。棍棒底下出孝子 曾参曾被父亲用大棒责打。曾参,字子舆,鲁国南武城(今山东平邑)人,春秋战国时期思想家、儒学家,孔子晚年得意弟子。

孔子为什么要把他的弟子曾参称为宗圣呢?
孔子在儿子孔鲤去世后,把孙子孔汲托付给年富力强的弟子曾子,曾子把孔子的孙子培养成一代述圣即子思子,后来子思子弟子的弟子又培养了亚圣孟子,这就是思孟学派,宗圣曾子是孔孟学说思孟学派的承上启下者。《论语》中,为什么尊称曾参为曾子,这说明最后编辑定稿《论语》的是曾子的后人弟子!宗圣...

谁是曾子?
曾子,名参,字子舆,春秋末年鲁国南武城(今山东嘉祥县)人。生于鲁定公五年(前505),卒于鲁悼公三十二年(前435)。是孔子儒学的正宗传人,是继孔子之后著名的教育家和思想家。曾子出身于没落贵族家庭,是夏禹的苗裔,曾国(故址今山东苍山县)的后代。鲁襄公六年(前567)莒灭曾,曾太子巫奔...

曾子是哪里人?
根据考证曾点在曾子31 岁时就已去世,其母已早逝, 如果曾参38 岁做宾师, 则必无其母,又何来其母在费织布? 以曾子的至孝, 其父母在,必不远游。齐欲聘曾子为卿时, 曾子不就, 说:“吾父母老, 食人之禄, 则忧人之事, 故吾不忍远亲而为人役。”[11](《七十二弟子解》P56) 有高官可做, 尚且不...

石狮市13749642854: 那本书记载曾子挨父亲的打以后孔子还批评他 -
锁贺华佗: 曾子耘瓜,误斩其根,曾晳怒,建大杖以击其背,曾子仆地而不知人久之.有顷乃苏,欣然而起,进于曾晳曰:「向也参得罪于大人,大人用力教参,得无疾乎?」退而就房,援琴而歌,欲令曾晳而闻之,知其体康也.孔子闻之而怒,告门弟子曰:「参来勿内.」曾参自以为无罪,使人请于孔子.子曰:「汝不闻乎?昔瞽瞍有子曰舜,舜之事瞽瞍,欲使之未尝不在于侧;索而杀之,未尝可得.小棰则待过,大杖则逃走,故瞽瞍不犯不父之罪,而舜不失烝烝之孝.今参事父,委身以待暴怒,殪而不避,既身死而陷父于不义,其不孝孰大焉?汝非天子之民也,杀天子之民,其罪奚若?」曾参闻之曰:「参罪大矣!」遂造孔子而谢过. ——《孔子家语·六本第十五》

石狮市13749642854: 孔子的弟子被他父亲用锄头打,他不跑,但是被孔子批评了,这事儿的原文 -
锁贺华佗: 《家语》云:曾皙使曾参锄瓜,而误断其本,皙怒,援大杖以击其背,手仆地,绝而复苏.孔子闻之,告门人曰:'参来勿内.'既而曾子请焉,孔子曰:'舜之事父母也,使之常在侧;欲杀之,乃不得.小箠则受,大杖则走.今参于父,委身以待暴怒,陷父于不义,不孝莫大焉.”

石狮市13749642854: 孔子讥二名是什么典故 -
锁贺华佗: 孔子讥二名是"为贤者隐"典故.最开始的时候,是起于孔子.据说孔子写《春秋》的时候,把一个的人名字由“仲孙何忌”写成了“仲孙忌”.这个人是复姓“仲孙”,何忌是他的名字,孔子把人家名字四个字漏掉了一个写成了三个字.本来嘛,这也没啥,孔先生的一个笔误而已.但是孔子毕竟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古代的文圣先师.圣人怎么可能会有错呢,所以儒家弟子们就延伸一种说法来圆这个错.为孔子圆错这个做法,在古代这就是“为贤者隐”.具体就是在《春秋》三传之一的《公羊传》里,公羊高给出的解释:这是孔子故意“讥二名”,因为“二名非礼也”.翻译过来就是:仲孙何忌的名字是两个字,不符合常规,所以孔子他老人家给修改了.

石狮市13749642854: 让孔子最失望的弟子是谁 -
锁贺华佗: 孔子虽然说在论语内对很多弟子严厉的批判 如对宰我「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朽也」 对冉求「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对子羔「贼夫人之子」 但是都是弟子肯受教,孔子才会训斥,期勉他改过 如果是素行不良的,说几句就埋怨的,孔子不会说他什麽 孔子曰:「过我门而不入我室,我不憾焉者,其惟乡原乎」 最失望的大概就是这种人吧,而这种人自然不会出现在经传之中.

石狮市13749642854: 古人因子女不讲诚信而处罚子女的故事 -
锁贺华佗: 曾子杀猪曾子,又叫曾参,春秋时期鲁国人,是孔子的弟子.曾子深受孔子的教导,不但学问高,而且为人非常诚实,从不欺骗别人,甚至是对于自己的孩子也是说到做到.有一次,曾子的妻子要上街,儿子哭闹着要跟去,妻子就哄他说:“你...

石狮市13749642854: 根据你对曾子的了解对曾子其人作出评价? -
锁贺华佗: 曾子(前505~前432)春秋末年鲁国人.名参,字子舆,被尊称为曾子.性情沉静,举止稳重,为人谨慎,待人谦恭,以孝著称.齐国欲聘之为卿,他因在家孝敬父母,辞而不就.曾提出“慎终(慎重地办理父母的丧事),追远(虐诚地追念祖...

石狮市13749642854: 孔子的励志故事 -
锁贺华佗: 孔子行礼 传说,孔子年少而好礼,有一年的秋天,乌云滚滚,寒风嗖嗖,落叶从树上纷纷飘下来,随风翻飞.这时,年少的孔丘正聚精会神的在窗下读书,由于天气太冷,他又穿着单薄的衣服,不时地搓着手.坐在一旁的母亲心痛地说:“孩子...

石狮市13749642854: 典故啮指痛心说的是孔子的弟子是什么 -
锁贺华佗: 曾参(前505年-前435年),字子舆,春秋末期鲁国南武城(今山东省嘉祥县)人,儒家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孔子的弟子,世称“曾子”,有宗圣之称.曾提出“吾日三省吾身”的修养方法,相传他著述有《大学》、《孝经》等儒家经典,后世儒家尊他为“宗圣”. [1]曾参侍奉母亲极其孝顺.曾参入山打柴,家里来了客人,母亲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曾参忽然觉得心疼,背起柴迅速返回家中,跪着问缘故.母亲说:“有客人忽然到来,我咬手指让你知道.” [3]

石狮市13749642854: 曾参是孔子的弟子.一天,曾参的妻子要出门,儿子哭着要跟去.曾妻安慰儿子说:“你别去,也别哭,妈妈回来给你杀猪吃.”她从街上回来后,发现曾... -
锁贺华佗:[答案] (1)对人守信,对事负责;善. (2)“略”

石狮市13749642854: 曾子衣敝衣以耕这个故事写出了曾子怎样的性格 -
锁贺华佗: 不贪图富贵,正直,明白事理的人.文末写孔子的赞叹,是对曾子的一种肯定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