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对战争做了哪些儒家论述?

作者&投稿:氐梅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孟子对儒家思想发展做出了哪些主要贡献?~

1、仁政,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德治思想,发展为仁政学说,以缓和阶级矛盾。2、民本思想,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3、道德规范。 他把道德规范概括为仁、义、礼、智。4、性善论。他强调“性本善”。

  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是孟子,孟子对战争的看法是:反对战争,主张仁政,提出“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此外孟子根据战国时期的经验,总结各国治乱兴亡的规律,提出了一个富有民主性精华的著名命题:“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认为如何对待人民这一问题,对于国家的治乱兴亡,具有极端的重要性。孟子十分重视民心的向背,通过大量历史事例反复阐述这是关乎得天下与失天下的关键问题。
  孟子的影响:
  孟子约在齐威王时到过齐国。同时又到过魏国,曾先后见过魏惠王及魏襄王。在齐宣王时又到齐国。他还去过滕、薛、宋、邹、梁等国。《史记》说孟子时,秦、齐诸国用商鞅、田忌等人,以富国强兵和攻伐为事,而孟子所述乃“唐虞三代之德”,被认为“迂远而阔于事情”而不受重用,故孟子与其门徒万章等人著书立说。但据《孟子》所记,孟子到魏,受到魏惠王的礼遇,并向孟子请教治国之道。孟子在齐,宣王任之为上卿,“后车数十乘,从者数百人,以传食于诸侯。”则齐必能采用其部分学说和主张。
  《汉书·楚元王传赞》说:“自孔子殁,缀文之士众矣。唯孟轲……博物洽闻,通达古今,其言有补于世。”但孟子的地位在宋代以前并不很高,甚至有一首讽刺孟子的打油诗:“邻家焉有许多鸡?乞丐何曾有二妻?当时尚有周天子,何事纷纷说魏齐?”。其实际地位更在“五经”之上。元朝至顺元年(1330年),孟子被加封为“亚圣公”,以后就称为“亚圣”,地位仅次于孔子。明朝朱元璋辑有《孟子节文》,删掉《孟子》里的章句,如“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等。朱元璋曾说“使此老在今日宁得免耶!”并诏告天下说孟子的不少言论“非臣子所宜言”。下令将孟子逐出文庙。次日钱唐上疏力争劝阻,加之天文官也上奏文星暗淡无光,于是朱元璋又下一道谕旨:“孟子辩异端,辟邪说,发明孔子之道,配享如故”,又恢复了孟子在文庙中的待遇.越南学者张汉超在文章中说:“为士大夫者,非尧舜之道不陈前,非孔孟之道不著述。”
  孟子的主要思想就是:仁、义、善。孟子的经历和孔子差不多,都是周游列国,去宣传自己的思想,但是因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这条建议不被大部分的君王所接受,这样的状况保持了很长的一段时间。虽然是这样,但是这样的理念毕竟是有利于国家的发展,好的建议终究会被采纳。而也就是这样,我们国家的发展和建设就是围绕着这条观点。大家都能感受到,国家对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和利益还是很看重的。与此同时,孟子把气节也十分看重,“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对于这种嗟来之食,孟子应该是不屑一顾的。

  孟子(约公元前372年—约公元前289年),名轲,或字子舆,华夏族(汉族),邹(今山东邹城市)人。
  他是孔子之孙孔伋的再传弟子。相传他是鲁国姬姓贵族公子庆父的后裔,父名激,母仉(zhǎng)氏。
  孟子是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代表作有《鱼我所欲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王顾左右而言他》已编入初中语文教科书中,《寡人之于国也》编入高中语文教科书中。
  政治上,孟子主张法先王、行仁政;学说上,他推崇孔子,反对杨朱、墨翟。 他主张仁政,提出“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游历于齐、宋、滕、魏、鲁等诸国,效法孔子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前后历时二十多年。但孟子的仁政学说被认为是“迂远而阔于事情”,而没有得到实行。最后他退居讲学,和他的学生一起,“序《诗》《书》,述仲尼(即孔子)之意,作《孟子》七篇”。
  孟子“善养吾浩然之气“。浩然正气者,谓君子之气也。今世或谓之气功,误亦。浩然正气者,以德充实,无德则虚。古以无形为气,故谓之气。
  后世追封孟子为“亚圣公”,尊称为“亚圣”,受儒教祭祀。其弟子及再传弟子将孟子的言行记录成《孟子》一书,属语录体散文集,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共同编写完成。

对于春秋以来的长期兼并战争,孟子做出一句有名的论断;孟子曰:“春秋无义战。彼善于此,则有之矣。征者,上伐下也,敌国不相征也。”

(《尽心下》第二章)(孟子说:“春秋时期没有正义战争。那一个国君比这一个国君好一些,这情况是有的。征的意思,是天子讨伐诸侯,对等的诸侯国是不能互相征讨的。”)“春秋无义战”,是孟子对诸侯兼并战争的简明概括,揭示了二百多年诸侯战争的非正义性质。接下来是说,诸侯发动战争都以“讨伐”为名,历举被征讨的国君的罪错而后出兵,孟子说某位国君或者比这位国君好一些,这有可能,但应该是“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只有天子才有权讨伐诸侯国,诸侯间的兼并战争是不合礼制和仁义的。所以他又说;孟子曰:“五霸者,三王之罪人也;今之诸侯,五霸之罪人也;今之大夫,今之诸侯之罪人也。……”

(《告子下》第七章)(孟子说:“五霸,是三王的罪人;今天的诸侯,是五霸的罪人;现在诸侯的大夫,又是现在诸侯的罪人。……”)这段话下面有较长的解释,大意是说,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宋襄公(或吴王阖闾)先后是春秋时期的霸主,他们违背了三王(夏禹、商汤、周文王)的原则去讨伐其他诸侯国,用战争树立自己的霸权,所以是三王的罪人。这五霸毕竟还维持周王的存在,如齐桓公以“尊王攘夷”为号召,会盟诸侯,谋求在他霸权下的天下稳定;现在的诸侯,灭亡了周王朝,各自称王,互相攻伐,自立法度,扩军备战,以致战争更加频繁、更加激烈,所以他们又是“五霸的罪人”。各诸侯国的大夫逢迎上意支持攻伐他国的战争,也有的弑君篡权发动叛乱战争,所以他们又是现在诸侯的罪人。孟子这段话的中心论点,用一句来概括:春秋以来至战国时期,所有发动不正义战争的人都是罪人。他甚至申斥梁惠王;孟子曰:“不仁哉,梁惠王也!仁者以其所爱及其所不爱,不仁者以其所不爱及其所爱。”……“梁惠王以土地之故,糜烂其民而战之。大败,将复之,恐不能胜,故驱其所爱子弟以殉之,是之谓以其所不爱及其所爱也。”

(《尽心下》第一章)(孟子说:“梁惠王真不仁啊!仁人爱他的亲人并把爱推及不亲的人,不仁的人祸害不亲的人并祸及亲人。”……“梁惠王为了争夺土地,使百姓在战场上尸骨糜烂。打仗大败,准备再战,恐怕不能战胜,又驱使心爱的子弟去战死,所以说他把对百姓的祸害也加给自己的亲人。”)这一章以齐国为例。齐魏战役,魏大败,太子被俘;再进行秦魏之战,又败,割地十七县;再与楚国交战,再败。孟子虽然被梁惠王待为上宾,供给优厚,他还是要批评。他以孔子“亲亲而仁民”的思想为依据,说明仁人要亲爱自己的亲人,推己及人,也要亲爱一般的百姓,而战争是驱使百姓去送死,而且让自己的亲人也送死,这既不“仁民”,也不“亲亲”,梁惠王是最不仁的人。我们回顾几千年的战争史,哪些战败者的亲属有好结果呢?发动战争确实害人也害己。他又说;君不行仁政而富之,皆弃于孔子者也,况于为之强战?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此所谓率土地而食人肉,罪不容于死。故善战者服上刑,连诸侯者次之,辟草莱、任土地者再次之。

(《离娄上》第十四章)(君主不行仁政而聚敛财富,都是孔子所唾弃的,何况致力于发动战争呢?为争夺土地而战,杀人遍野;为争夺城池而战,杀人满城,这就是为土地而吃人肉,死不足以赎他的罪恶。所以,好战的人应该受最重的刑罚,游说诸侯进行战争的人应受的刑罚次一等,私自垦荒占地的人再次一等。)“好战者服上刑”,是孟子反对非正义战争的名言,因为他们为了强占领土而杀人盈野盈城,是最残暴的食人者。孟子说的“连诸侯者”指的是战国时期的一类士人,称作纵横家,他们或倡言“合纵”六国以抗秦,如苏秦;或倡言“连横”,分化六国,如张仪。他们游说诸侯作战略献策,孟子认为这类人也是战争罪犯。至于个人私自开荒占一点土地,比上两种人的罪当然是轻的了。孟子认为在各种罪刑之中,战争罪犯应得的罪行应该是最重的。两千年来,这已是全人类的共识,严肃审判战争罪犯,已经定为国际公法,对发动不义战争的战犯的反人类罪行,应予以严惩。




墨子对战争的态度
大不攻小也,强不侮弱也,众不贼寡也,诈不欺愚也,贵不做贱也,富不骄贫也,壮不夺者也 七步准则 都是弱肉强食的侵略战争范例 因此应该侧重于反对侵略战争 我也是首师大的 那各只是中学历史教学的范围 中学的历史教学不属于学术··而更侧重于全民教育··不用过分认真···...

谁教会了朱棣战斗的能力?
他不仅亲自在雅士登上王位,还亲自五次入侵大漠,最后死在征途中。朱棣他对战争的痴迷和对军旅生涯的热爱在明朝的皇帝中是独一无二的,他的经历更像是一个罗马帝国的将军皇帝,而不是传统意义上坐在宫廷里的中国皇帝。朱棣做了四年守护一个地方的附庸国王后登上了王位。之后又南下安南,北上大漠,...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儒子百家
关于对诸子百家的派别归类,司马谈列举了六家,“乃论六家之要指曰:易大传:‘天下一致而百虑,同归而殊途。“夫阴阳、儒、墨、名、法、道德,此务为治者也”(《史记·太史公自序》)。《汉书·艺文志》中的刘歆《七略》的诸子略分为十家:儒、道、阴阳、法、名、墨、纵横、杂、农、小说。

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有哪些
道家在战国时期的代表人物是庄周。庄周是宋人,出身于没落贵族家庭,曾做过宋国漆园吏的小官。后来厌恶官职,“终身不仕”。《庄子》一书,是由他和门人编成的。 又名《逍遥游》是与《道德经》齐名的道家经典。庄子的思想是以老子为学说为基础而发展的。《庄子》一书更像是以故事的形式对道家学说...

比较先秦儒、法两家法律思想,并阐述其可供借鉴的内容?
法家中有三个学派:慎到重“势”、申不害重“术”,商鞅重“法”,这些学派思想由韩国人韩非子集以大成,构成法家思想的终极核心。 法家这种学说乃一种纯功利主义的思想体系,内容核心主要是针对君主如何加强统治。在战国时代那种“捐礼让而贵战争,弃仁义而用诈谲,苟以取强而已矣”的殊死竞争的情况下,法家这种思想在...

列举我国春秋战国时期,关注民生和战争的历史人物及思想主张
兵家是中国古代对战略家与军事家的通称,又特指先秦对战略与战争研究的派别。兵家的重要著作有《孙子兵法》、《吴子》、《孙膑兵法》、《司马法》、《六韬》、《三略》和《尉缭子》等。 兵家集大成者是孙武的《孙子兵法》。中国自古以来兵家一直是受到重视的。 兵书在中国的发展源远流长,兵书产生於西周,成熟於春...

儒家,墨家,道家,法家,兵家的优势劣势
如极力夸大法律的作用,强调用重刑来治理国家,“以刑去刑”,而且是对轻罪实行重罚,迷信法律的作用。他们认为人的本性都是追求利益的,没有什么道德的标准可言,所以,就要用利益、荣誉来诱导人民去做。比如战争,如果立下战功就给予很高的赏赐,包括官职,这样来激励士兵与将领奋勇作战。这也许是秦国军队战斗力强大的...

什么叫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
韩非子坚持“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其实也就是在变相的推广自己的文学思想。“儒”是孔子的核心价值观,韩非子这样其实也就是在公然与儒家代表人孔子持对立态度。在春秋战国时期,战争频发,却出现了百家争鸣这样的局面。这就是因为战争打破了,贵族对文化的垄断,多方面的...

孙子兵法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孙子兵法》的核心在于挑战规则,出奇制胜,规则就是没有规则,讲究谋略。《孙子兵法》表明从宏观上我们需要在出兵前对敌我双方决定胜负的政治、军事、兵力等条件进行比较、分析和研究,估算出战事的发展进程以及胜负的可能性,再制订作战计划,这是战前用兵的要领。而孙子兵法的伦理思想具有明显的齐文化...

为什么韩非子说“儒以文乱法,侠以武乱纪”?
三、在韩非子看来,这是破坏了社会秩序,扰乱了法纪韩非子是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崇尚法治。所以他觉得任何事情都应该交给法律制裁,不能自己决定,不管你是否出于正义,你写文章表达不满,你靠武力反抗都是不对的,是扰乱了社会秩序的行为。那都不是最好的解决办法,所以韩非子留下了"儒以文乱法,...

会东县17294539674: 孟子对战争的态度是什么 -
景侧佳苏: 孟子对战争的态度:故善战者,服上刑;连诸侯者,次之;辟草莱任土地者,次之.对爱战分子,处以最重的刑罚;对游说挑起事端的人,处以第二等刑罚;为增加赋税,过度开垦、用尽地力的人,处以...

会东县17294539674: 在对战争的看法上,墨子和孟子的主张是什么呢 -
景侧佳苏: 孟子是儒家的代表人物,主张民贵君轻,墨子是墨家代表,主张兼爱,非攻,尚贤等,相同点是都主张和平,不希望有战争(儒家的仁墨家的兼爱,非攻体现)不同点儒家提倡等级制度,而墨家只是尚贤,并不像儒家那么积极入世

会东县17294539674: 儒家代表孟子面对战国纷争的局面,以战为例,提出了①“ , ”的“仁政”论断,成为千
景侧佳苏: 1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2、三分天下 3、生子当如孙仲谋

会东县17294539674: 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孟子提出了“春秋无义战”的观点.谈谈你的认识. -
景侧佳苏: 我的先秦史笔记找不到了,当年教授可是花了大把时间精力来和我们讨论这个问题,郁闷,只好给您找了点资料,希望有帮助. “春秋无义战”,这既表达了孟子的历史观,也是其政治观的体现.因为,儒家认为,“礼乐征伐自天子出”,这才...

会东县17294539674: 孟子以什么阐述了战争中各条件因素之间的地位和作用 -
景侧佳苏: 孟子认为“人和”是战争中起重要作用的因素

会东县17294539674: 战国时期,儒家学派代表孟子提出“春秋无义战”观点,通过讨论谈谈你的认识. -
景侧佳苏: 在儒家看来所谓的义战应该是指勤王,王应该是周王,但当时的战争很多是诸侯之间的纷争.所以在儒家看来并无多少义的成分可言呀!如果要写论文的话,从这个角度入手比较好,即分析儒家如何去评价义,以及如何去判断义的行为.

会东县17294539674: 仁者无敌反映了儒家什么思想?孟子提出的强国措施有? -
景侧佳苏: 以“仁义”为本,主张“行仁政而王天下”,即要实行“以民为本的王道仁政”.“仁者无敌,保民而王”,“民 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节用爱人” 提出了“强本节用、人定胜天”的进步思想 孟子的战争理论始终都是一种强国理论,更是一种努力向孔子“大同”理想不断进发的政治理论.孟子最根本的措施是要把战争的可能性消除在未萌之际,也就是从培养人之所以为人的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做起,杜绝社会的不公正、不公平以及

会东县17294539674: 针对春秋战国时期连绵不断的战争,墨子和孟子分别提出什么主张? -
景侧佳苏: 墨子非攻 孟子得道

会东县17294539674: 孟子两章第一章论述的是不是军事问题?如果是那么论述的作战目的是什么?孟子是否主 -
景侧佳苏: 本文开头就提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一观点,指明“人和”是克敌制胜的首要条件.而天时地利则是次要的方面...“人和”,具体表现为下文所说的“多助”和“天下顺之”,即人民的支持和拥护,这反映了孟子“民贵君轻”的...

会东县17294539674: 为什么孟子说春秋无义战? -
景侧佳苏: 表孟子是主张民本思想的,他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问题严重,连年的战争,民不聊生,给生产力造成极大破坏.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