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的地方有哪些制度

作者&投稿:豆卢促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汉朝的政治制度有那些?~

1、选举制度:察举制,以地方推荐为主,考试为辅,考试与推荐相辅而行。推荐过后是还要经过考试复核;复核合格后才能量才录用。无论是特举贤良方正,还是岁举孝廉、茂才,均须经过中央覆试。
2、官制:三公九卿,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称三公,丞相管行政,是文官首长;太尉管军事,是武官首长;御史大夫掌监察,辅助丞相掌管政治事物。

3、用人制度:选士制度,为纠正察举荐人之滥,开始注重考试,而且考试成份日益增加。在推荐基础上加强考试,这是汉代察举制发展的新趋势。荐举为主,考试为辅,是两汉察举制的基本特点。
4、征兵制度:男子二十三岁起至五十六岁之间,服役两年。一年保卫京师,名为正卒;另一年戍守边郡,叫做戍卒。正卒分为两支,一支为南军,守卫宫城,另一支为北军。
5、土地所有制:土地私有,并可自由买卖。土地所有者须向国家耕地税,耕地税率为亩产的十五分之一或三十分之一。人口税分为算赋和口赋。算赋是丁税,十五至五十六岁的男女每年每人纳一百二十钱。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汉朝

汉朝制度,即大汉王朝(主要指西汉)的治国思想及指导理论。主要分为西汉初期、中期、晚期三个阶段。
1、西汉初期以“无为而治”的黄老学说治国。
西汉开国皇帝刘邦深受秦朝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重刑轻儒,看不起儒生。陆贾在他面前谈论《诗》、《书》,他张口就骂:“乃公居马上得之,安事《诗》、《书》!”陆贾回答得也很干脆:“马上得之,宁可以马上治乎?”他又给刘邦讲了一通打天下与治天下不同、治天下必须以仁义道德为先的道理。刘邦似有所感悟,让陆贾把他想说的话全部写出来,刘邦赐其书名为《新语》。刘邦62岁那年,回到故乡沛县,置酒大宴父老。在返回京城的路上,他特地绕道去了曲阜,以隆重的太牢之礼祭祀孔子,开中国历史上皇帝祭孔之先河。此番不辞劳苦祭祀孔子的举动,看来是陆贾的《新语》对他发生了作用无疑。
刘邦死后,继位的汉惠帝面对社会经济残破的现实,为了巩固汉朝统治,决定采取休养生息的政策,于是,主张“清静无为”的黄老之学很受统治者欢迎,大行其道。惠帝二年,汉相萧何卒,习“黄老之学”的曹参代为汉相,“清静极言合道,然百姓离秦之酷后,参与休息无为,故天下俱称其美矣”。此后,终高后、文、景之世,汉朝在政治上执行的都是黄老无为之治。 2、世宗孝武皇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到汉武帝刘彻君临天下时,社会经济已呈现出一片繁荣的景象,统治者已有条件大有作为,于是黄老无为思想的历史使命也宣布结束,统治政策再次面临调整。同时由于长期执行黄老无为思想,也给社会造成若干弊端:纵容诸侯王骄横不法,听任豪强地主兼并不轨,忍受匈奴人不时入侵等等。这种时局迫使具有“雄才大略”的汉武帝改弦更张,改变政策。
元光元年(前134年),汉武帝接受董仲舒建议,开始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到了世宗孝武皇帝刘彻时,则采纳董仲舒的建议,开始重用儒术,武帝时期兼用儒、法、道、阴阳、纵横等各家人才,汉朝从此开始了“霸王道杂之”的治国历史, “ 霸道”,即法家思想;“王道”,即是儒家思想。霸王道杂之,是将法家、儒家思想兼而并用,或“外儒内法”。武帝刘彻时期对儒家的采用,使得儒家思想得到重视,尤其是汉元帝以后(晚期阶段),霸王道杂之的汉家制度废弃,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二千多年的主流思想。
3、中宗汉宣帝继续武帝的治国政策,实施“霸王道杂之”的政治方针。 《汉书·元帝纪》载:宣帝的太子刘奭(汉元帝)“柔仁好儒,见宣帝所用多文法吏,以刑名绳下,大臣杨恽、盖宽饶等坐刺讥辞语为罪而诛,尝侍燕从容言:‘陛下持刑太深,宜用儒生’。宣帝作色曰:‘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且俗儒不达时宜,好是古非今,使人眩于名实,不知所守,何足委任!’乃叹曰:‘乱我家者,太子也!’”。《汉书》这段记载,为我们了解汉代后期治国方针的演变提供了很好的材料。
编辑本段“汉家制度”的历史影响与现实意义
唐人封德彝认为,“霸王道杂之”的“汉家制度”并没有给汉朝社会带来长治久安。《旧唐书•魏征传》:“帝尝叹曰:‘今大乱之后,其难治乎?’……封建彝对曰:‘三代之后,浇诡日滋。秦任法律,汉杂霸道,皆欲治不能,非能治不欲。征书生,好虚论,徒乱国家,不可听。’”这种观点显然是妄下断言、不符合历史实际。考之汉史,从汉惠帝至景帝,德、刑基本适中;汉武帝元光五年(前130年)至征和四年(前89年)间,德、刑失衡;征和四年,汉武帝颁布《轮台诏》,德、刑又趋适中;昭、宣两朝,德、刑也较为适中,从而出现了“昭宣中兴”的局面。由此观之,从汉武帝时开始确立的“霸王道杂之”的“汉家制度”可以说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治国方式,而且始终为后世所称颂和遵循。自汉以后,中国古代各皇朝的统治者都不同程度地借鉴“汉家制度”的经验教训,以强化其统治。
如唐太宗谓群臣曰:“朕虽以武功定天下,终当以文德绥海内。文武之道,各随其时。”宋太宗谓宰相曰:“治国之道,在乎宽猛得中,宽则政令不成,猛则民无所措手足,有天下者,可不慎之哉!”明太祖则主张“为天下者,文武相资,庶无偏颇。”清世宗雍正也说过:“自古为政者,皆当宽严相济。所谓相济者,非方欲宽而杂之以严,方欲严而杂之以宽也。惟观乎其时,审乎其事,当宽则宽,当严则严而已。”以上诸帝所谓“文武之道”、“宽猛得中”、“文武相资”、“宽严相济”,讲的都是王霸之道。可见,“霸王道杂之”的“汉家制度”已成为历代统治者治国的主要方式。

主词条: 三公九卿制、汉朝官制、察举制、刺史制度
汉朝官制实行三公九卿制,宰丞相具有较大的权利。丞
相太尉御史大夫称三公,丞相管行政,是文官首长[117];太尉管军事,是武官首长[117];御史大夫掌监察,辅助丞相掌管政治事物[117]。而在汉朝,还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即必须做御史大夫后才能做丞相。而在御史大夫之下,还设有御史中丞,掌管宫内事务[117]。九卿则是太常(掌祭祀鬼神)、光禄勋(掌门房)、卫尉(掌卫兵)、太仆(掌车马)、廷尉(掌法律)、大鸿胪(掌礼宾)、宗正(掌皇帝族谱)、大司农(掌全国经济)、少府(掌皇室财政)[117]。汉武帝时期,为了巩固皇权,皇权开始大幅膨胀,尚书令的地位大幅抬升[118]。汉武帝将身边重臣如严安、主父偃、朱买臣等为郎加以侍中,与尚书令共议。军国大事,组成中朝(又称内朝)。原以丞相为首的三公九卿组成外朝

汉朝的选举制度是察举制,以地方推荐为主,考试为辅,考试与推荐相辅而行。推荐过后是还要经过考试复核;复核合格后才能量才录用。无论是特举贤良方正,还是岁举孝廉、茂才(西汉时称秀才,东汉避光武帝名讳改为茂才),均须经过中央覆试。武帝时期设置太学,是中国古代第一所公办学校,专门培养才学之士 。[119]
东汉时期,为纠正察举荐人之滥,开始注重考试,形成察举与考试相结合的选士制度,而且考试成份日益增加。在推荐基础上加强考试,这是汉代察举制发展的新趋势。荐举为主,考试为辅,是两汉察举制的基本特点,也就是说你举荐个人,还要看看他有什么本事。汉朝早期实行征兵制度,男子二十三岁起至五十六岁之间,服役两年。一年保卫京师,名为正卒;另一年戍守边郡,叫做戍卒。正卒分为两支,一支为南军,守卫宫城,另一支为北军,保卫首都其他地区。汉承秦制
中央三公九卿制

三公
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九卿
奉常、郎中令、卫尉、太仆、廷尉、典客、宗正、治粟内史、少府

地方实行郡、县制。东汉末年,是为州、郡、县、三级行政制度。


中国每个朝代具体的每个制度及具体内容
中国历史朝代实行的制度依次是什么 ?夏商周:分封制,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秦:中央是三公九卿制,地方行使郡县制。汉:继承秦制,皇帝之下设三公九卿,在地方上则实行“郡国并行制”;内外朝制度,郡国并行制。隋:三省六部制。唐:沿用隋制而有所改进 北宋:在中央,设中书门下(宰相)、参知政事...

汉朝时期的地方制度?
郡是汉代地方的高级行政单位,推行的是行政、军事、司法合一的统治体制。在汉朝,全国被划分为多个郡,每个郡下设若干个县,这些县又下设乡镇。在汉朝的郡县制度下,郡的最高行政长官为郡守,其属有丞、尉、监等。总的来说,汉朝的地方制度是基于秦朝的郡县制,并在其基础上进行了一定的发展和变化。

唐朝,明朝。清朝,分别在地方上实行了什么政治制度?
清朝增设军机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发展到顶峰;大兴文字狱。:明太祖为加强皇权,授权锦衣卫负责缉捕、刑狱之事,监视、侦查官民的不法行为。锦衣卫直接由皇帝指挥,不受政府司法部门管辖。明成祖和明宪宗又设东厂、西厂特务机构,由宦官统领,皇帝直接控制。八旗制度按军事组织形式把女真人编制起来,在贵族...

从秦朝开始到清朝的这段时间,各朝中央和地方分别实行什么制度?
历史老师告诉你 影响较大的有 秦朝,中央三公九卿,地方郡县制。汉朝,中央基本继承秦制三公九卿,地方郡国并行制。隋朝,中央三省六部制,地方(州)郡县。唐朝,中央三省六部制,地方(州、道)郡县。宋朝沿用前朝制度,只不过设置一系列冗官分权。元朝,地方推行行省制。明朝,最大的变化就是废除丞相制度...

...地方行政制度,选官制和监察制度分别是什么?
1、中央官制:明朝是内阁制,皇帝利用太监制衡内阁,清朝是军机处,皇帝独断专行。2、地方官制:地方明朝是三司,按察使布政使、都司,清朝主要是总督巡抚。3、选官:明清都是八股取士,但清朝还有满族内部的选人制度,4、监察:明朝靠御史,督察院,清朝有密折制度,除此以外,清朝督抚也有监察权。体制...

请问元朝的地方行政制度是什么?
一、元朝的地方行政制度是行省制。行省制的特点是:1、行省具有双重性,既是朝廷的派出机构,又是地方的最高行政机构。这有利于加强中央与地方的联系,巩固了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融合。2、行省制度既使权力集中于中央,又给地方留出了部分权力,达到中央与地方势力的平衡。3、行省的领导体制是一署多员与...

...设置比较早的有分封制,郡县制以外还有哪些制度呢?(要非常多的详细的...
中国古代地方政治制度 中国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历代政权的地方行政区划、地方政权机构及其职官设置等制度。中国古代地方政治制度的沿革演变,可分为分封、郡县、州郡、道路、行省五个时期。其制度既相互继承,又各有发展。分封制指夏、商、西周三个奴隶制王朝实行的地方政治制度。史载夏王朝为当时各部落的盟主...

...每个朝代地方制度不同,汉朝治理地方制度是什么?
五代十国的乱世之中,地方政府主要都是武将。宋太祖本身也是武将,黄袍加身称为皇帝。他对武将反叛有天然的警惕,整个宋朝也都是重文轻武的思想。在这种指导思想下,宋朝的地方长官当然也都是文官。而且这些长官调动频繁,防止长期盘踞在一个地方,滋生势力。朝实行行省制度,这个制度和郡县制的不同点在于...

元朝在地方管理上实行了什么制度?
实行行省制度。元朝废除尚书省和门下省,保留中书省与枢密院、御史台分掌政、军、监察三权,地方实行行省制度,开中国行省制度之先河。元朝地方最高行政机构,并为一级政区名称。简称行省,或只称省。元置中书省总理全国政务,也称都省;因大元幅员辽阔,除腹里地区直隶于中书省、西藏地区由宣政院管辖外...

宋朝的地方行政制度是什么?
宋朝最初是州、县两级地方官制,宋太宗以后发展为路、州、县三级制度。 宋代最低一级的地方行政机构是县,设县令为其长官。由于常常派京官带本官的职衔去掌管一县之事,称知某县事,简称知县。还有县尉,负责一县的治安。县之上为州,州的长官是朝廷委派文职京官前来“知某州事”的,所以又简称...

湾里区18824297534: 汉朝时中央和地方分别实行什么制度 -
晨胞和络:[答案] 汉朝政治制度 中央——三公九卿制 宰相权利较大.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称三公,丞相管行政,是文官首长;太尉管军事,是武官首长;御史大夫掌监察,辅助丞相掌管政治事物.而在汉朝,还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即必须做御史大夫后才能做丞相.而在御...

湾里区18824297534: 汉朝在地方实行什么政治制度 -
晨胞和络:[答案] 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 汉武帝时期实行 推恩令

湾里区18824297534: 汉朝的地方制度是什么? 到底是郡县制还是十三州部?急,谢谢各位了 -
晨胞和络: 主要是郡县制,到东汉晚期十三州刺史(牧)才开始管行政和军事,之前只是起到监察作用.

湾里区18824297534: 汉朝的地方制度是什么?到底是郡县制还是十三州部?急, -
晨胞和络:[答案] 主要是郡县制,到东汉晚期十三州刺史(牧)才开始管行政和军事,之前只是起到监察作用.

湾里区18824297534: 汉代初期中央和地方的政治制度 -
晨胞和络:[答案] 中央是内外朝制 地方是 郡国并行

湾里区18824297534: 汉朝的地方政治制度是什么 -
晨胞和络: 初期是郡国并行制.之后经历了八王之乱,汉武帝开始削藩,行推恩令,最终藩国消失,一律实行郡县制. 望采纳.

湾里区18824297534: 西汉政府在地方上实行了什么制度 -
晨胞和络:[答案] 郡国和郡县并存的制度 直到汉武帝实行推恩令,逐渐削弱郡国.

湾里区18824297534: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汉代初期中央和地方的政治制度 -
晨胞和络:[答案] 汉朝初期在中央丞相负责制度,地方是郡县制与诸侯国并行.到了武帝时期为了削弱丞相的权力,在中央设立内外朝制度,在地方为了削弱诸侯王的实力,采纳主父偃的推恩令.

湾里区18824297534: 2)西汉初年地方管理实行了什么制度?纯在什么弊端?后来采取了什么措施加强对地方的管理? -
晨胞和络:[答案] 你好,希望我的回复对您有帮助:制度: 西汉初年,地方上是分封制和郡县制并行,西汉初年的疆土,2/3是分封的,剩下的1/3依旧汉承秦制实行郡县制.弊端:首先是分封制:汉代所封的诸侯一部分是楚汉之争中...

湾里区18824297534: 汉朝中外朝制度的内容是什么RT -
晨胞和络:[答案] 中外朝:丞相、三公九卿为代表的外朝官和尚书、郎等皇帝侍从官即内朝官共同执政的现象 郡国并行:汉代地方政权,既有郡县制又有名义上的分封制.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