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老师如何读懂教材

作者&投稿:仲房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教师如何读懂教材~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小学特级教师 钱守旺教材是教师教学的主要资源,是精选出来供学生学习的材料,是教与学的重要依据。教师首先是一个“课程工作者”,然后才是一个“教学工作者”。为了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教师必须首先通过研究和分析、理解和掌握新教材的编写意图。一是要研读手头教材,理解编者意图;二是要研读不同版本的教材,通过不同版本教材的比较研究,弄清现在的课标教材与原来的义务教育教材有哪些变化;几个不同版本的课标教材在同一个内容的教材呈现方式上有什么不同。通过研读,弄清各种版本课标教材的编排特点,博采众家之长。弗赖登塔尔曾经这样描述数学的表达形式:没有一种数学思想,以它被发现时的那个样子公开发表出来。一个问题被解决后,相应地发展为一种形式化技巧,结果把求解过程丢在一边,使得火热的发明变成冰冷的美丽,因此他说:“教材是教学法的颠倒”。 教材所呈现的是形式化的、冰冷的结果,教学如果从这些“冰冷”的形式开始,学生就不可能经历“火热”的数学思考过程。读懂教材,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教师对教材的二度开发。这就涉及到教材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问题。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新一轮课程改革提出的新目标,其目的是要改变学校课程过于注重书本知识传授的倾向,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适应不同地区不同学生发展的需要。那么,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应如何开发和利用教学资源呢?一、有效地挖掘和用好教材资源 新教材与以往的教材相比,从材料的选择到呈现方式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实验教材不仅考虑了数学自身的特点,还遵循了学生学习数学的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为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知识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与发展。教师用书也减少了以往对教材的详细分析,取而代之的是对教师教学的一些建议。从编者的意图来看,主要是想给广大教师提供更为广阔的创造空间,为教师的创造性教学提供机会。但这样一来,也无形中增加了一些缺乏经验的教师“吃透”教材的难度。教材是教学的重要资源,教师要有意识地挖掘其它资源,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地选择和安排教学内容,但要注意教学内容安排的科学性,系统性和逻辑性。教师要忠实教材、激活教材、调适教材、创生教材。对于一节课的教材内容来讲,我觉得教师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到心中有数:1、深刻理解编者意图。教材是教学活动的基本素材,只有深刻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深入钻研教材,才能多角度分析教材,挖掘教材的隐性内容,从而使教材变为学材,使教师教有新意,学生学有新意。2、合理地确定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所谓教学内容的广度。是指知识的范围或知识的量,从信息论的角度说就是一节课传输给学生的信息量。一节课的信息量过大,知识点过多,学生难以接受,而一节课的信息量过小,知识点过少,则浪费时间,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例如,在教学人教版课标教材三年级下册"等量代换"一课时,我就对教材内容进行了合理的扩充,将书中一个例题和几个孤零零的习题进行了巧妙组织,形成了""首战成功"我能行""题目大变脸""挑战自我"四个教学情境,把学生的思维一步步引向深入,学生在一个又一个富有挑战性的问题中,思维活跃,个性张扬,自信心不断增强。 3、明确教学的重点、难点和关键。当一节课的教学内容有几个知识点时,往往需要明确哪些是重点,哪些是难点,以免在教学时抓不住主要的内容,而在次要的或者学生容易接受的内容上多花时间,或者面面俱到平均使用力量,影响重点、难点的理解和掌握,而达不到预定的教学效果。教材中有些内容对掌握某一部分知识或解决某一类问题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这些内容就是教材的关键。作为教材的关键,它在攻克难点、突出重点过程中往往具有突破口的功能。一旦处理好教材的关键,与其相关的教学内容就可以迎刃而解。 4、合理安排教学的顺序。关于小学数学的教学顺序,一般在教材中已经有所安排。但是教材中设计的教学顺序是最基本的,不可能太细。教学的往往还要根据教材的内在联系和学生的具体情况做更细致的安排。例如,在教学在 “找规律”一课时,我根据教材进行了大胆的加工处理,设计了一系列活动:一是“猜一猜”,根据已有排列发现规律,猜出接下来的图形或物体应是什么样的;二是“说一说”,针对同一个排列能从不同的角度说出不同的规律(如形状、数量、颜色、长短、大小等);三是“摆一摆”,自选材料摆出某种有规律的排列;四是“演一演”,用声音、动作、图画、节奏等学生喜欢的方式来表现某种规律;五是“找一找”,找出生活中有规律的现象。这样的设计,不但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5、深入挖掘教材中隐含的教育资源。教学时,教师应利用教材提供的丰富鲜活的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探究欲望,对于课本中的例题和习题,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进行适当的加工处理,使之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服务。对于那些对培养学生的态度、情感与价值观有明显作用的素材,要注意用足、用够,使其在教学中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现在的课标教材,在很多地方都蕴含了丰富的思想方法,如化归思想、转化思想、集合思想、类比思想、极限思想、数形结合思想……但这些思想并没有明确地写在教材上。如果说知识是写在教材上的一条明线,那么思想就是隐含其中的一条暗线,明线容易理解,暗线不易看明。教师在备课时只有领悟并掌握思想方法,才能从整体上、本质上理解教材,只有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思想,才能科学地、灵活地设计教学流程,才能使学生的思维品质得以提高。所以这里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教师在开发和利用教学资源时,要注意从学生实际出发,从具体的教学情境出发,从现有的教学资源出发,开发教学资源不要冷落了课本,开发教学资源不要只图热闹。对教材的处理,要坚持尊重、用好、创新的基本原则。二、创造性地开发和利用其它教学资源鲜明的课程意识拒斥“圣经”式的教材观,要求教师确立课程资源意识,认识到教材仅仅是课程实施的一种文本性资源,而且教材是可以超越、可以选择、可以变更的。教材仅仅是课程的一种重要载体,但不是课程的全部。任何课程实施,都需要利用和开发大量的课程资源。1、身边素材的及时引入。(1)选择学生现实生活中的事件或现象作为教学的资源。数学来源于生活,因此现实生活中许多事件或现象都和一定的数学知识联系着,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素材,不仅能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而且还能激起学生自主探究的愿望。例如,有的老师在教学“万以内数的读法”一课时,在上课的前一天,布置调查作业,请学生搜集日常生活中他们见过的万以内的数。结果第二天汇报时,学生从报纸、杂志、超市广告单等材料中发现了许多万以内的数。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分类读数,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2)选择有意义的热点问题作为教学的资源。热点问题是全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它与每个社会成员的利益息息相关,同样对学生也至关重要,更是学生渴望了解和知道的。例如,现在提倡建设“节约型社会”,在教学大数的认识时,就可以把一些因为浪费造成的惊人的数据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在读数的过程中心灵受到触动。(3)选择振奋人心、激动不已的场面作为教学的资源。振奋人心的场面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教育意义,适当的引入,往往可以达到“一箭双雕”的效果。如,刘翔夺冠就是教学“秒的认识”一课的极好素材。我在教学时是这样进行的:(4)选择学生自身的生长发育过程作为教学的资源。少年儿童对自身的生长发育充满了好奇,从人体的奇妙变化的话题入手,极容易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如,一位教师在教学几分之一时,从“胎儿图”、少年图、成年图中头与身体的比例,逐步认识二分之一、四分之一、八分之一,经历分数的形成过程,使学生在认识几分之一的同时,也了解了自己的身体。2、课堂生成资源的及时捕捉。学生是活生生的学习的主人,在课堂上学生会提出哪些问题,会怎样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很多情况下老师是无法预料的。学生提出的问题、学习中出现的错误、不同的观点都是教师可以利用的教学资源。教师对课堂中的生成性教学资源加以过滤、把持与整合,充分合理地利用,有时可以产生“锦上添花”的教学效果。例如,在教学人教版课标教材三年级上册“数学广角”一课时,教师出示了这样一道题目:2004年亚洲杯A组有4个球队参赛,每两个球队都要比赛一场,一共要比赛多少场?结果学生出现了三种答案:有说一共要比赛6场的;有说一共要比赛12场的;有说一共要比赛3场的。针对这种情况,我及时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辩论,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学生各抒己见,最后还是同意一共要比赛6场的同学说服了大家,形成了全班统一的结论。3、社区、家庭资源的合理利用。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社区、家庭中有大量的与数学教学相关的课程资源,如果我们在教学时能够合理利用,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大有好处。由于新教材内容大多与生活、生产结合十分紧密,就要求教师走出课堂和学校,走向社会,走向社区,掌握翔实的材料,确凿的数据。例如,在教学利息一课时,教师课前可以布置学生向家长或到附近的银行了解有关利息的知识,课上进行汇报。在上课汇报时,学生从课外获得的信息,要远远大于教材中所介绍的知识。4、媒体、网络资源的合理开发。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电视、广播、报刊杂志、计算机已经入普通百姓家,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知识面也越来越广。现实社会是一个网络化时代、信息化社会,教师可以到网上收集一些与教学相关的题材,来充实、丰富课本内容,这是活用教材的新路子。例如,在教学“路程、时间、速度”一课时,教师播放从电视节目“动物世界”中截取的“猎豹追捕羚羊”片段,在猎豹即将追上羚羊时,画面静止。教师提问:你们猜,猎豹能抓住羚羊吗?(学生猜测可能发生的情况。)生1:我认为猎豹会抓住羚羊,因为猎豹跑得快些。生2:我认为猎豹抓不到羚羊,因为它体力不如羚羊好。师进一步追问:那什么情况下猎豹会抓住羚羊呢?生:当猎豹比羚羊跑得快的时候就能抓住羚羊,它跑得比羚羊慢的时候抓不到羚羊。教师很自然地说明:这里的快和慢,就是我们数学上所说的速度。从而自然导入新课。学生喜欢的动物世界,紧紧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5、其他学科资源的有机整合。数学课程资源的开发要注意整合其他学科资源,其表现为:第一、从其他学科中挖掘可以利用的资源来创设情境。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掌握数学知识。例如,在教学《等量代换》一课时,我就利用了学生在语文课上学到的《曹冲称象》的故事。一上课,老师先出示曹冲称象的图片,问:“看到这幅图片,同学们是不是想起了一个著名的历史故事?”学生几乎异口同声地说:“曹冲称象!”。“还记得曹冲是怎样称象的吗?”教师结合课件的演示,让学生回忆曹冲称象的过程:把大象赶到一艘大船上,看船身下沉多少,就沿着水面在船舷上画一条线,再把大象赶上岸,往船上装石头,装到船下沉到画线的地方为止,然后称一称船上的石头,石头有多重,就知道大象有多重了。教师说明:如果我们从数学的角度看,在这里曹冲运用了一种重要的数学思考方法——等量代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如何用“等量代换”的方法解决问题。第二、从数学角度去研究人口、资源、环境等问题。例如,在教学《比的意义》一课时,我就利用了我国男女比例失调的数据,很自然地引入了新课。总之,如何读懂教材是一线教师必须面对的事情,也是伴随其职业生涯的一件事情。从这一意义上来说,读懂教材与其说是一种教学实践,不如说是一种教育的理念。只有当“读懂教材”成为一种理念的时候,我们的教育才能从重视“结果”的教育过渡到重视“过程”的教育,我们的教育才能从“知识”的教育走向“智慧”的教育,我们才能做到教学生一天为孩子一生,让每节课都成为有后劲的课。 作者简介:钱守旺,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学历,中学高级教师,北京市数学特级教师,全国优秀教师,国家级骨干教师,中国教育学会小学数学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北师大版小学数学课标教材编写组成员,现任中国人民大学附属小学副校长。他教学基本功扎实,课堂教学有特色,教研成果丰硕。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稳中求活,活中求实,实中求新,和谐自然"的教学风格。

。新课程倡导的教材观是“用教材教”,笔者发现在实际教学中有的老师美其名曰“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出现了一些偏离教材本意的,人为、随意、不恰当的改动教材的现象,把教材中很好的内容处理得支离破碎,甚至违背了知识的内容架构,课堂偏离了教学目标。其后果是新课改的理念得不到实施,教学的重点、难点得不到突破,教学目标得不到落实,教学效率低下。因此,教师读懂教材,是灵活运用教材的前提,是全面提高教学效率的保障。读懂教材对推动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对深化数学教学的改革,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等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我认为,读懂教材要从读懂教材的情境图、读懂教材的内容结构、读懂教材的目标要求、读懂教材的习题、读懂教材的“留白”入手,下面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体会。一、读懂教材的情境图。 情境图作为新增加的一个内容,是新教材的一大亮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在编排及呈现形式上改变过去的做法,在小学阶段为满足小学生年龄特点的需要,教材多采取卡通、漫画、图片、表格伴有简短文字等形式出现,丰富多彩的图形是空间与图形部分的重要学习素材,深受学生们喜爱。呈现形式上尽量做到四结合,即图片与启发性的问题相结合,图形与必要文字相结合,计算与推理相结合,数与形相结合,充分发挥图形直观的作用,使教材图文并茂,富有启发性。要读懂情境图,首先必须读懂教材为什么这样呈现,是怎样反映本单元要学习的基本内容的。其次,这个情境图给了我们那些信息,这些信息在本单元教学中起什么作用。第三,要读懂“情境图”所呈现的图形、图片、场景或情境中渗透了哪些思想品德教育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充分发挥教材作为学生成长载体的功能。 如新世纪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观察物体——看一看(一)” 教材是选用讲台作情景,采用连线的方式来学习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我想意图有三:一是学生对讲台极为熟悉且大小适合观察;二是讲台上放置的粉笔盒对观察结果起参照辨析作用;三是使学生认识到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其看到的图形是不一样的。而教材下面的观察长方体最多看到几个面,才使学生认识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为三视图的学习打下基础。有的老师没有理解教材这样安排的目的,在教学中把讲台换成长方体,把不同方位观察和面的学习并合在一起,这样处理看起来与原教材没有多大出入,却使情景的典型性、结构性丧失,学习起点被抬高,不符合学生的认知结构。 再如教学二年级上册“数一数”时,教材选用“数熊猫”情境的目的是:重点学习用“几个几”方法的数,即掌握横着数和竖着数的策略;当数量多时感受用加法算式计算的麻烦;产生学习乘法的需求。如果教师没有认识到这一点,只沉浸在数的方法的多样中,没有及时地抽取出横着数、竖着数这一数的策略,也没有有意识的用“几个几”表达数的结果,黑板上的加法算式也很少,以至学生数了一节课,也不知道干吗用。正是由于对情境图理解的不深,导致课堂教学的不到位,致使教学目标得不到落实的现象,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 “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这句耳熟能详的话,使很多投身课改的老师由以前的以本为本到现在的冷落课本。在公开课上,很少有老师再用教材上的情境,大家都在忙着创设新的情境。试想一下:是不是你换的情境比教材的情境更能体现数学的本质?教材的情境是有着丰富理论和实践的专家编写出来的,是经过从理论到实践的多重思考与验证的,其中饱含不少值得我们下功夫去挖掘的的理论精髓。所以,换情境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读懂教材的情境图,探寻情境背后的数学方法、数学思想,抓住教材想要实现的教学本质。在这个前提下,如果发现教材的情境确实离学生的实际生活较远,再去灵活处理教材,创设更适合学生学习的情境。二、读懂教材的内容和结构。 教材有许多关键的点,能向四面八方散发出无数条线,其中蕴涵着教师教学的巨大空间和学生学习的无尽潜能。作为教师,我们不仅要能读出教材中的这些点,而且能读出由此引出的线,真正弄清教材的内容和结构体系,发掘每一份宝贵的资源,让学生充满想象与创造,让课堂充满灵性与活力。 教材的编排大都是按照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原则进行的,即各册教材各单元教材之间有较为严密的知识体系和承接关系(包括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生活经验的积累)。教师课前要充分地研读教材,梳理教材内容,理清知识内在的逻辑联系。既要着眼于本课时的教学,更要放眼于整个单元,甚至整册书,树立“大单元”的思想。从内容的编排看,一是全新知识,二是后继性知识。因此了解本节内容的地位和作用对教学很重要,也是教学设计的一个重要前提。首先要了解本节知识内容与前面所学知识内容有没有联系。也就是说,是不是全新知识或后继性知识,如果是全新知识,作为老师就要想一下这些知识与我们平时的生活有没有联系,它是怎样联系的,学生已经了解了多少,是怎样了解的。如果是后继性知识,我们就要了解它是在前面学习了哪些内容的前提下再学习的,它新在什么地方,新的知识点我们怎样引导。如五年级下册“百分数的意义”教学,百分数是一种新的数吗?它和分数有什么联系和区别?教师都要重点引导。其次要了解本节知识内容与后面要学的知识内容有什么联系。前面讲了数学教材的编排遵循了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原则,因此很多内容首先在低年级出现让学生感知,然后在中高年级再具体的学。如三年级的“比赛场次”和六年级的“比赛场次”在内容结构上有什么不同,教材的呈现方式有什么不同?仔细阅读和分析教材,不难发现教材根据学生特点,三年级的“比赛场次”通过用列举、图表、连线等直观方法重在引导学生建立几何模型,而六年级重在归纳、抽象出代数模型,我们只有了解了它们的联系,教学是才不会任意降低或拔高教学目标。 由此看来,把握教材的内容和结构体系要做到“瞻前顾后”,“瞻前”是指处理某一教材时,除了要着眼于该部分的教材,还要回过头来看看前面的教材,理解已教过的内容,达到解释前疑、深化知识的目的。所谓“顾后”,就是在处理某一部分教材时,不仅要着眼于该部分的知识,还要放眼于教材后面的乃至初中教材中的内容,以便为现学内容找到迁移的落脚点、巩固的深化点,为后面内容的学习扫清障碍、埋下伏笔。例如五年级的老师起码要了解本班学生在三四年级已获得哪些知识点,了解以后六年级还要学到哪些知识点。尤其是在教材不断变化的今天,教师更应该通读学生使用过的教材,分析实验教材和老教材在编排上有何不同,教材为什么要改动,学生理解的难易度等,这样才能把握好处理教材的“度”,才能科学地把文本处理成课堂教学的各个细节及其整体。三、读懂教学目标和要求。 教学目标实际上就是学生在学习中的一个“度”,也就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对所学内容是知道、理解还是掌握,这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通过某一内容的学习,学生是否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是否给学生留有思考的空间,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否得到了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是否得到培养等。 1、读懂《课标》对每个学段教学内容的要求。比如“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这一内容,它的学段目标是:知识与技能方面,掌握必要的运算(包括估算)技能;数学思考方面,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收集有用的信息,进行归纳、类比与猜测,发展初步的合情推理能力;解决问题方面,能从现实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能借助计算器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情感与态度方面,在他人的鼓励与引导下,能积极地克服数学活动中遇到的困难,有克服困难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认识到许多实际问题可以借助数学方法来解决,并可以借助数学语言来表述和交流。 2、读懂本册教学目标对教学内容的要求。仍以“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这一内容为例,它对本册教学中对教学内容的要求是:会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会进行相应的乘法估算和验算;会口算两位数乘一位数(积在100以内)和几百几十乘一位数;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3、读懂本单元教学目标对教学内容的要求。比如教学二年级上册“分糖果”,这一单元是“分一分与除法”,在认识除法意义前安排三次分一分的活动,“分糖果”是这个单元的第三课时。教材安排这个内容的真正意图是什么?这节课到底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怎样实施?在深入理解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了本课中的“分20块糖果”和“分50根小棒”这两个活动之间的关系,不仅仅是数量上由少到多,更是层层递进,在分法上有所借鉴,有所简化,这样分法会更加合理,从而更好地优化策略。在学生积累了一定的平均分的经验的基础上,下节课抽象出除法算式,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也就水到渠成了。 4、读懂每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可能有几个知识点,需要明确哪些是重点,哪些是难点,以免在教学时抓不住主要的内容,而在次要的或者学生容易接受的内容上多花时间,或者面面俱到平均使用力量,影响重点、难点的理解和掌握,而达不到预定的教学效果。 一般地说,数学的基本概念、法则、公式、性质都是教学的重点。确定教材的重点,要以教材本身为依据,研究所教的内容在整个知识系统中的地位和价值。例如,一年级教学5的认识,由于学生入学前一般都能按实物点数,就不宜在主题画上用过多的时间练习数数,而应把5的组成和写数字5作为教学的重点。教材中有些内容对掌握某一部分知识或解决某一类问题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这些内容就是教材的关键,其实也就是难点。一旦处理好教材的关键,与其相关的教学内容就可以迎刃而解。例如,教学用两位数除,关键是使学生掌握用两位数除两、三位数商一位数的试商方法,至于多位数的可依此类推。又例如,教学长方体的表面积,关键在于通过动手操作、直观演示使学生弄清一个长方体有哪三组相对的面,相对的面有怎样的关系以及如何根据长方体的长、宽、高确定每组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这是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问题,教师抓住了这个关键,定会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四、读懂教材中的习题。 新教材的习题改变了以往教材的以题论题的弊端,把枯燥的数学学习融入了具体的生活情景,极具时代气息,把方法的探究与问题的解决有机结合起来。从练习内容安排的形式看:有试一试、做一做、练习、带问号的拓展性题目、实践活动题目。 试一试和做一做属于基本练习,它是连接例题与练习题之间的桥梁,它与练习题既适当分工,又互相联系与配合。试一试中的题目多为新课例题的再现题,因此课前应让学生带着明确具体的问题去阅读教材,独立地运用旧知去感知新知,探索新知,尝试完成试一试。做一做提供了及时反馈的材料,学生做完做一做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自查自改后互查互改,教师巡视,了解试做情况,搜集反馈信息,并及时矫正。对于问号的思考题目,教师要认清教材安排问号题的作用,采用分层次教学,分解成多个难度层次,或先作一些铺垫引导解题方法,再结合单元知识的运用逐步提高难度进行教学,这样满足班级学生不同的认知程度和思维水平,保证每一个学生都能深入思考,达到变问号题为巩固练习题的教学效果。新教材中还有实践活动题,例如让学生用七巧板自己搭各种形状的图形,利用图形的旋转和平移、对称设计各种各样的图形……例如有的综合实践活动课,本是学习数学、探究数学很好的题材,教师却轻描淡写,一带而过。有的习题需要学生到校外进行调查与实践,需要学生与家长合作学习,本是好的学以致用的好机会,教师却轻易放过,极大地弱化了习题的功能。五、读懂教材的“留白”。 新教材在许多知识点的教学时,一改以往教材知识讲得过满、法则写得过全、探究空间过小等编写策略,在教材的关键处,都设计了呼之欲出却欲言又止、仅用一句话提醒暗示的“空白”。如智慧老人带有启发性语言的话语,“你还能想出更好的方法吗?”,小精灵吐出了一个泡泡,“你发现了什么?”,或者教材中的省略号等等。教材中的留白,使教材不再是封闭的结构,它虽然有明确的导向,但没有唯一的答案,它使师生在互动中去探寻各种可能的意义和答案,也为教师和教学留下了很大的创造空间。 新教材中的 “留白”, 以教材中的“实体”部分为基础,极具教学活力和教育价值,给学生留下思考的余地,同时也给教师留下了创造性使用教材的空间。类型涉及到计算法则、图形特点、规律探索、发散思维的引导等方面。对教材出现的“留白”,教师应根据学生对知识的具体理解程度决定教学补空的内容及形式,一些简单地、浅显易懂的知识,如教学乘法口诀时教材留出的“留白”,完全放手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悟把口诀补充完整;对于图形特点的发现,可以通过给学生提供充分动手的机会,在小组合作与交流的基础上,以研究报告的形式进行补充说明。如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就可以采用这种“补白”方式;对于新教材中的“探索规律”这些内容比较复杂的探索性知识点的“补白”,应该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和探索,然后引导学生对比、归纳,帮助学生形成知识的体系,完成确定性的结论“补白”。教师要经常思考在自己的教学设计中,在可能生成的教学资源中,学生可能会补出什么样的白,学生补出的白,我们为师者该如何更好利用与处理呢?读懂教材中的“留白”,使用教材时才会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才能照顾到学生的差异,多让学生探索、自己总结,在独立思考和集体讨论的背景下形成规范统一的认识,确定为最后补空的结论,而并非只是教师讲、学生听。“留白” 给数学课本增加了“营养”,使学生不唯书、不唯师,使个性化的学习得到了展现。 其实读教材的目的就是把教材“死”的结果变为学生灵活的学习过程,让学生参与到数学活动中去,把静态的,不会说话的教材结果变为动态的学习过程。孙晓天教授曾语重心长的告诫我们:“当你看不懂教材或认为教材不当时,请先不要改,多问几个为什么?如教材为什么选用这个素材?为什么这样呈现?为什么这样探究等等,弄明白了再考虑改的问题”。 按照新课程理念编制的教材,是一种开放的、期待着教师去进一步开发、完善和创造的教材。课一节一节上,书一本一本读,知识一点点积累,道理一点点明白,要想达到“用教材”的理想境界,首先从“读懂教材”开始吧!

。新课程倡导的教材观是“用教材教”,笔者发现在实际教学中有的老师美其名曰“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出现了一些偏离教材本意的,人为、随意、不恰当的改动教材的现象,把教材中很好的内容处理得支离破碎,甚至违背了知识的内容架构,课堂偏离了教学目标。其后果是新课改的理念得不到实施,教学的重点、难点得不到突破,教学目标得不到落实,教学效率低下。因此,教师读懂教材,是灵活运用教材的前提,是全面提高教学效率的保障。读懂教材对推动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对深化数学教学的改革,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等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我认为,读懂教材要从读懂教材的情境图、读懂教材的内容结构、读懂教材的目标要求、读懂教材的习题、读懂教材的“留白”入手,下面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体会。一、读懂教材的情境图。 情境图作为新增加的一个内容,是新教材的一大亮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在编排及呈现形式上改变过去的做法,在小学阶段为满足小学生年龄特点的需要,教材多采取卡通、漫画、图片、表格伴有简短文字等形式出现,丰富多彩的图形是空间与图形部分的重要学习素材,深受学生们喜爱。呈现形式上尽量做到四结合,即图片与启发性的问题相结合,图形与必要文字相结合,计算与推理相结合,数与形相结合,充分发挥图形直观的作用,使教材图文并茂,富有启发性。要读懂情境图,首先必须读懂教材为什么这样呈现,是怎样反映本单元要学习的基本内容的。其次,这个情境图给了我们那些信息,这些信息在本单元教学中起什么作用。第三,要读懂“情境图”所呈现的图形、图片、场景或情境中渗透了哪些思想品德教育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充分发挥教材作为学生成长载体的功能。 如新世纪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观察物体——看一看(一)” 教材是选用讲台作情景,采用连线的方式来学习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我想意图有三:一是学生对讲台极为熟悉且大小适合观察;二是讲台上放置的粉笔盒对观察结果起参照辨析作用;三是使学生认识到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其看到的图形是不一样的。而教材下面的观察长方体最多看到几个面,才使学生认识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为三视图的学习打下基础。有的老师没有理解教材这样安排的目的,在教学中把讲台换成长方体,把不同方位观察和面的学习并合在一起,这样处理看起来与原教材没有多大出入,却使情景的典型性、结构性丧失,学习起点被抬高,不符合学生的认知结构。 再如教学二年级上册“数一数”时,教材选用“数熊猫”情境的目的是:重点学习用“几个几”方法的数,即掌握横着数和竖着数的策略;当数量多时感受用加法算式计算的麻烦;产生学习乘法的需求。如果教师没有认识到这一点,只沉浸在数的方法的多样中,没有及时地抽取出横着数、竖着数这一数的策略,也没有有意识的用“几个几”表达数的结果,黑板上的加法算式也很少,以至学生数了一节课,也不知道干吗用。正是由于对情境图理解的不深,导致课堂教学的不到位,致使教学目标得不到落实的现象,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 “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这句耳熟能详的话,使很多投身课改的老师由以前的以本为本到现在的冷落课本。在公开课上,很少有老师再用教材上的情境,大家都在忙着创设新的情境。试想一下:是不是你换的情境比教材的情境更能体现数学的本质?教材的情境是有着丰富理论和实践的专家编写出来的,是经过从理论到实践的多重思考与验证的,其中饱含不少值得我们下功夫去挖掘的的理论精髓。所以,换情境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读懂教材的情境图,探寻情境背后的数学方法、数学思想,抓住教材想要实现的教学本质。在这个前提下,如果发现教材的情境确实离学生的实际生活较远,再去灵活处理教材,创设更适合学生学习的情境。二、读懂教材的内容和结构。 教材有许多关键的点,能向四面八方散发出无数条线,其中蕴涵着教师教学的巨大空间和学生学习的无尽潜能。作为教师,我们不仅要能读出教材中的这些点,而且能读出由此引出的线,真正弄清教材的内容和结构体系,发掘每一份宝贵的资源,让学生充满想象与创造,让课堂充满灵性与活力。 教材的编排大都是按照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原则进行的,即各册教材各单元教材之间有较为严密的知识体系和承接关系(包括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生活经验的积累)。教师课前要充分地研读教材,梳理教材内容,理清知识内在的逻辑联系。既要着眼于本课时的教学,更要放眼于整个单元,甚至整册书,树立“大单元”的思想。从内容的编排看,一是全新知识,二是后继性知识。因此了解本节内容的地位和作用对教学很重要,也是教学设计的一个重要前提。首先要了解本节知识内容与前面所学知识内容有没有联系。也就是说,是不是全新知识或后继性知识,如果是全新知识,作为老师就要想一下这些知识与我们平时的生活有没有联系,它是怎样联系的,学生已经了解了多少,是怎样了解的。如果是后继性知识,我们就要了解它是在前面学习了哪些内容的前提下再学习的,它新在什么地方,新的知识点我们怎样引导。如五年级下册“百分数的意义”教学,百分数是一种新的数吗?它和分数有什么联系和区别?教师都要重点引导。其次要了解本节知识内容与后面要学的知识内容有什么联系。前面讲了数学教材的编排遵循了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原则,因此很多内容首先在低年级出现让学生感知,然后在中高年级再具体的学。如三年级的“比赛场次”和六年级的“比赛场次”在内容结构上有什么不同,教材的呈现方式有什么不同?仔细阅读和分析教材,不难发现教材根据学生特点,三年级的“比赛场次”通过用列举、图表、连线等直观方法重在引导学生建立几何模型,而六年级重在归纳、抽象出代数模型,我们只有了解了它们的联系,教学是才不会任意降低或拔高教学目标。 由此看来,把握教材的内容和结构体系要做到“瞻前顾后”,“瞻前”是指处理某一教材时,除了要着眼于该部分的教材,还要回过头来看看前面的教材,理解已教过的内容,达到解释前疑、深化知识的目的。所谓“顾后”,就是在处理某一部分教材时,不仅要着眼于该部分的知识,还要放眼于教材后面的乃至初中教材中的内容,以便为现学内容找到迁移的落脚点、巩固的深化点,为后面内容的学习扫清障碍、埋下伏笔。例如五年级的老师起码要了解本班学生在三四年级已获得哪些知识点,了解以后六年级还要学到哪些知识点。尤其是在教材不断变化的今天,教师更应该通读学生使用过的教材,分析实验教材和老教材在编排上有何不同,教材为什么要改动,学生理解的难易度等,这样才能把握好处理教材的“度”,才能科学地把文本处理成课堂教学的各个细节及其整体。三、读懂教学目标和要求。 教学目标实际上就是学生在学习中的一个“度”,也就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对所学内容是知道、理解还是掌握,这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通过某一内容的学习,学生是否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是否给学生留有思考的空间,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否得到了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是否得到培养等。 1、读懂《课标》对每个学段教学内容的要求。比如“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这一内容,它的学段目标是:知识与技能方面,掌握必要的运算(包括估算)技能;数学思考方面,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收集有用的信息,进行归纳、类比与猜测,发展初步的合情推理能力;解决问题方面,能从现实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能借助计算器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情感与态度方面,在他人的鼓励与引导下,能积极地克服数学活动中遇到的困难,有克服困难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认识到许多实际问题可以借助数学方法来解决,并可以借助数学语言来表述和交流。 2、读懂本册教学目标对教学内容的要求。仍以“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这一内容为例,它对本册教学中对教学内容的要求是:会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会进行相应的乘法估算和验算;会口算两位数乘一位数(积在100以内)和几百几十乘一位数;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3、读懂本单元教学目标对教学内容的要求。比如教学二年级上册“分糖果”,这一单元是“分一分与除法”,在认识除法意义前安排三次分一分的活动,“分糖果”是这个单元的第三课时。教材安排这个内容的真正意图是什么?这节课到底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怎样实施?在深入理解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了本课中的“分20块糖果”和“分50根小棒”这两个活动之间的关系,不仅仅是数量上由少到多,更是层层递进,在分法上有所借鉴,有所简化,这样分法会更加合理,从而更好地优化策略。在学生积累了一定的平均分的经验的基础上,下节课抽象出除法算式,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也就水到渠成了。 4、读懂每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可能有几个知识点,需要明确哪些是重点,哪些是难点,以免在教学时抓不住主要的内容,而在次要的或者学生容易接受的内容上多花时间,或者面面俱到平均使用力量,影响重点、难点的理解和掌握,而达不到预定的教学效果。 一般地说,数学的基本概念、法则、公式、性质都是教学的重点。确定教材的重点,要以教材本身为依据,研究所教的内容在整个知识系统中的地位和价值。例如,一年级教学5的认识,由于学生入学前一般都能按实物点数,就不宜在主题画上用过多的时间练习数数,而应把5的组成和写数字5作为教学的重点。教材中有些内容对掌握某一部分知识或解决某一类问题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这些内容就是教材的关键,其实也就是难点。一旦处理好教材的关键,与其相关的教学内容就可以迎刃而解。例如,教学用两位数除,关键是使学生掌握用两位数除两、三位数商一位数的试商方法,至于多位数的可依此类推。又例如,教学长方体的表面积,关键在于通过动手操作、直观演示使学生弄清一个长方体有哪三组相对的面,相对的面有怎样的关系以及如何根据长方体的长、宽、高确定每组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这是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问题,教师抓住了这个关键,定会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四、读懂教材中的习题。 新教材的习题改变了以往教材的以题论题的弊端,把枯燥的数学学习融入了具体的生活情景,极具时代气息,把方法的探究与问题的解决有机结合起来。从练习内容安排的形式看:有试一试、做一做、练习、带问号的拓展性题目、实践活动题目。 试一试和做一做属于基本练习,它是连接例题与练习题之间的桥梁,它与练习题既适当分工,又互相联系与配合。试一试中的题目多为新课例题的再现题,因此课前应让学生带着明确具体的问题去阅读教材,独立地运用旧知去感知新知,探索新知,尝试完成试一试。做一做提供了及时反馈的材料,学生做完做一做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自查自改后互查互改,教师巡视,了解试做情况,搜集反馈信息,并及时矫正。对于问号的思考题目,教师要认清教材安排问号题的作用,采用分层次教学,分解成多个难度层次,或先作一些铺垫引导解题方法,再结合单元知识的运用逐步提高难度进行教学,这样满足班级学生不同的认知程度和思维水平,保证每一个学生都能深入思考,达到变问号题为巩固练习题的教学效果。新教材中还有实践活动题,例如让学生用七巧板自己搭各种形状的图形,利用图形的旋转和平移、对称设计各种各样的图形……例如有的综合实践活动课,本是学习数学、探究数学很好的题材,教师却轻描淡写,一带而过。有的习题需要学生到校外进行调查与实践,需要学生与家长合作学习,本是好的学以致用的好机会,教师却轻易放过,极大地弱化了习题的功能。五、读懂教材的“留白”。 新教材在许多知识点的教学时,一改以往教材知识讲得过满、法则写得过全、探究空间过小等编写策略,在教材的关键处,都设计了呼之欲出却欲言又止、仅用一句话提醒暗示的“空白”。如智慧老人带有启发性语言的话语,“你还能想出更好的方法吗?”,小精灵吐出了一个泡泡,“你发现了什么?”,或者教材中的省略号等等。教材中的留白,使教材不再是封闭的结构,它虽然有明确的导向,但没有唯一的答案,它使师生在互动中去探寻各种可能的意义和答案,也为教师和教学留下了很大的创造空间。 新教材中的 “留白”, 以教材中的“实体”部分为基础,极具教学活力和教育价值,给学生留下思考的余地,同时也给教师留下了创造性使用教材的空间。类型涉及到计算法则、图形特点、规律探索、发散思维的引导等方面。对教材出现的“留白”,教师应根据学生对知识的具体理解程度决定教学补空的内容及形式,一些简单地、浅显易懂的知识,如教学乘法口诀时教材留出的“留白”,完全放手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悟把口诀补充完整;对于图形特点的发现,可以通过给学生提供充分动手的机会,在小组合作与交流的基础上,以研究报告的形式进行补充说明。如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就可以采用这种“补白”方式;对于新教材中的“探索规律”这些内容比较复杂的探索性知识点的“补白”,应该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和探索,然后引导学生对比、归纳,帮助学生形成知识的体系,完成确定性的结论“补白”。教师要经常思考在自己的教学设计中,在可能生成的教学资源中,学生可能会补出什么样的白,学生补出的白,我们为师者该如何更好利用与处理呢?读懂教材中的“留白”,使用教材时才会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才能照顾到学生的差异,多让学生探索、自己总结,在独立思考和集体讨论的背景下形成规范统一的认识,确定为最后补空的结论,而并非只是教师讲、学生听。“留白” 给数学课本增加了“营养”,使学生不唯书、不唯师,使个性化的学习得到了展现。 其实读教材的目的就是把教材“死”的结果变为学生灵活的学习过程,让学生参与到数学活动中去,把静态的,不会说话的教材结果变为动态的学习过程。孙晓天教授曾语重心长的告诫我们:“当你看不懂教材或认为教材不当时,请先不要改,多问几个为什么?如教材为什么选用这个素材?为什么这样呈现?为什么这样探究等等,弄明白了再考虑改的问题”。 按照新课程理念编制的教材,是一种开放的、期待着教师去进一步开发、完善和创造的教材。课一节一节上,书一本一本读,知识一点点积累,道理一点点明白,要想达到“用教材”的理想境界,首先从“读懂教材”开始吧!


教师如何读懂教材
一是要研读手头教材,理解编者意图;二是要研读不同版本的教材,通过不同版本教材的比较研究,弄清现在的课标教材与原来的义务教育教材有哪些变化;几个不同版本的课标教材在同一个内容的教材呈现方式上有什么不同。通过研读,弄清各种版本课标教材的编排特点,博采众家之长。弗赖登塔尔曾经这样描述数学的...

如何读懂教材,学生和课堂
(3)读懂教材内容的结构;(4)读懂教材的呈现方式;(5)读懂教材的旁注、留白。专家说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并不是改变教材。北师大版的教材都是以情境来展示教学目标的。它给了老师更大的研读教材的空间。同时也给了我们很大的挑战。教材上的每幅图都有其深刻的含义和目的,做为教师。只有把它研读...

如何“读懂教材 读懂学生 读懂课堂”
(3)读懂教材内容的结构。(4)读懂教材的呈现方式。(5)读懂教材的旁注、留白。三要创造性使用教材 。教材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出发点,不是最终归宿。 教材的编写只能最大程度地适应不同地区学习的需要,具有一定的弹性本身也是教材编写的要求。因而,把教材转化为学材,理所当然要靠教师的创造。教师完全...

数学老师如何读懂教材
我认为,读懂教材要从读懂教材的情境图、读懂教材的内容结构、读懂教材的目标要求、读懂教材的习题、读懂教材的“留白”入手,下面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体会。一、读懂教材的情境图。 情境图作为新增加的一个内容,是新教材的一大亮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在编排及呈现形式上改变过去的做法,在小学阶段为满足小学生年龄...

怎样读懂小学数学教材
当自己能够完全说服自己,回答清楚的时候才走出了读懂的第一步。正如张丹老师说的那样:由“读”想到了歌曲《读你千遍不厌倦》带着思考去读。我觉得具体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去读懂教材:1、要读懂教学目标和要求。教学目标实际上就是学生在学习中的一个“度”,也就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对所学内容是知道、理解...

谈《教师教学用书》使用的策略一引航 读懂 读活
二、读懂教材的作用 教材由于篇幅限制,常以提纲形式呈现,因此研究教材时要将其由“薄”读“厚”,这是一个从静态知识到动态教育的过程。读懂教材,我常仔细阅读《用书》的编写意图和教学建议。以“认识比”一课为例,我通过深入阅读《教师用书》,对课程内容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三、活化教材的作用 教...

教师如何研读教材
一、研读教材 许多教师对读懂教材容易忽视(有多少教师备课之前把教材从头至尾认真通读了一遍?),但这又是“用”好教材的关键前提。 读什么,一是标题,二是内容 读标题是前提,标题是一节课或一单元内容的主题,文字虽少,但却是教学内容的最集中体现,也是一课的灵魂所在。标题中的关键字,要逐字分析。(举例:让生命...

教师如何分析理解教材
一、宏观把握,明确教材使用方向。不管拿到哪册教材,我认为我们都要先做一件事――重温新课程标准,要踏下心来对它的阶段目标进行通读,既要注意前后联系,又要重点读懂对应学段的目标,做到胸中有数,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的任务要求以及需要注意的问题。接下来,我们要对教学参考中的“教材说明”部分认真...

厚重课堂,从读懂数学教材开始
兰有秀兮菊有芳,学而思兮不能忘。10月13日下午,全国知名教师、许昌市小学数学教学教研室的张红娜老师,以《“读懂教材”的教学实践研究》为主题,引领我们进行了小学数学教材的深度学习,张老师借助《小学数学“厚重”课堂的探索与实践》这一课题作为背景话题,以框架的形式呈现给大家厚重课堂究竟是研究...

如何分析理解教材之我见
教师首先要有自己科学的定位。分析教材首先把握好年段要求。其次是把握好教材的阶段要求,最后把握好课时要求,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才不会有较大的偏差。我认为我们的语文教学,应该从面到点,再从点到面。每个单元中的课文包括练习其实细细分析都是有联系的。如我现在正在教的第二单元的三篇文章,我想...

绥德县17127354993: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解读文本”“活用教材” -
毅牵舒坦: 1、读懂文本编排意图.在教学中真正达到正确“解读文本”到“活用教材”的至深、至高的境界,才能更好地实现我们的教学目标,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使数学学习内容更贴近当地学生的生活背景,我们只有更新观念,正确到位的解读文本...

绥德县17127354993: 小学数学教师备课时如何解读教材 -
毅牵舒坦: 现行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数学》,都是以《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为依据.一方面在努力体现新的教材观,教学观和学习观,同时注意采用措施的可行性,使教材具有创新,实用,开放的特...

绥德县17127354993: 如何解读小学数学教材 -
毅牵舒坦: 教材是承载知识的载体,其蕴涵的教育功能和课程理念,需要教师在深刻领会的基础上,通过科学的处理和有效的组织,才能落实于平时的课堂教学之中.特别是在各种教学方法“百花齐放”的今天,在新理念下对教材合理地分析和解读成了每...

绥德县17127354993: 小学数学教师如何提高研读教材的能力① -
毅牵舒坦: 提高小学数学教师研读数学教材能力的有效办法1.正确理解教材编撰者的编写目的 小学数学教材中数学知识的设定多是以生活中的实际例子为切入点,然后通过让学生观察、分析、实践探究等活动总结出最终的数学结论.其次是指导学生观察和...

绥德县17127354993: 如何分析教材 -
毅牵舒坦: 小学数学教师 教师要提高教学实效,首先要正确理解教材.要正确理解教材,就要对教材进行分析与研究.对教材的分析与研究的主要步骤应包括:阅读和理解教材;确定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阅读和理解所教教材的意义 小学...

绥德县17127354993: 如何活用小学数学教材 -
毅牵舒坦: 小学数学怎么样学?随着小学数学教材的不断更新,内容不再是简单的加减乘除算数题,而是将许多的生活中运算加到小学的知识中,这样一来也在不同程度上使小学数学的成绩加大了难度.那小学数学怎么样学才有效?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怎样...

绥德县17127354993: 浅谈教师如何钻研教材 -
毅牵舒坦: 在实施新课程、落实新理念的过程中,我们有时对知识目标的把握不准确,以致在教学预设中对学习情境、学习活动、学习方式考虑较多,而知识与技能的教学跟着感觉走,所谓“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到哪里”.那么,我们在备课时,如何...

绥德县17127354993: 如何读懂小学数学教材
毅牵舒坦: 还可以课后多与孩子接触,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站在学生的角度看处理教材、设计活动预案,做个“有心”人,心中有学生、关注每这样就能读懂学生.

绥德县17127354993: 如何活用教材, -
毅牵舒坦: 先熟悉教材,并对教材进行分析,根据学生的实际,对教材进行增、删、补、调、换.“增”就是增加教材不够的内容,或让教学的坡度不要过大;或让重点更突出;或让难点更容易突破.“删”就是删除多余、不太科学的教学内容或步骤....

绥德县17127354993: 如何阅读数学教材? -
毅牵舒坦: 数学教材嘛,这个就不能想读小说一样啦. 数学,主要是以思考与练习为主啦,看教材的时候,重在思考解题思路,解题的方法,做到举一反三,从一两个例子中得到这类体的解法,以后类似的题就是手到擒来了.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