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非从天下,非从地出,发于人间”、“来者落地生根,去者落叶归根”什么意思

作者&投稿:拓壮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法非从天下,非从地岀,发于人间,合乎人心,这开头的词,下面全首词~

一、原文:法非从天下,非从地出,发于人间,合乎人心而已。治水者,茨防决塞,九州四海,相似如一,学之于水,不学之于禹也。
二、译文:法不是从天使来的,也不是从地下来的,而是在人间社会发迹的,因为顺天应人而产生的。治水患的恶人,都是用积土填满堤坝,堵住漏水口,天下所有人都是这么处理的,它们这么做事由于水的原理,而不是真的在向大禹学习。
三、词语解释:
1、合乎人心
释义:顺天应人,意指顺应天命,合乎人心。旧时常用于颂扬建立新的朝代。
出处:汉代·作者未知《周易·革》:“顺乎天而应乎人。”
译文:顺应天命,合乎人心。
2、九州四海
释义:犹言天下。泛指全中国。
出处:唐·卢照邻《登封大酺歌》:“九州四海常无事,万岁千秋乐未央。”
译文:天下太平无事端,千万年都一直和乐未尽。
四、出处:战国·慎子《逸文》

扩展资料:
“法非从天下,非从地出,发于人间,合乎人心而已。治水者,茨防决塞,九州四海,相似如一,学之于水,不学之于禹也。”体现了慎子的政治主张。
慎到重视“势”,“势”主要指权势,慎到认为,君主如果要实行法治,就必须重视权势,这样才能令行禁止。
百姓、百官听从君主,君主必须完全依法行事。立法权集中于君主之手,各级的官吏只能严格地遵守法律和执行法律,即“以死守法”。百姓要接受法令规定,按法做事,即“以力役法”。
主张立法要为公,反对立法为私。用他的话说,就是“官不私亲,法不遗爱,上下无事,唯法所在。”他认为法治比人治优越,甚至说不好的法律也比没有法律好。

这是一副对联:世间人,法无定法,然后知非法法也;天下事,了犹未了,何妨以不了了之。这句话出自:《菩提本无树》它的背景故事是:佛对我说:你的心上有尘。我用力地擦拭。佛说:你错了,尘是擦不掉的。我于是将心剥了下来.佛又说:你又错了,尘本非尘,何来有尘我领悟不透,是什么意思?我想这是从神秀和慧能那两个偈子引申出来。神秀说:“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慧能说:“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的确,要能够参透这两个偈子的确很难,就是正确的理解也不易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众生的身体就是一棵觉悟的智慧树,众生的心灵就象一座明亮的台镜。要时时不断地将它掸拂擦试,不让它被尘垢污染障蔽了光明的本性。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菩提原本就没有树,明亮的镜子也并不是台。本来就是虚无没有一物,那里会染上什么尘埃?现在只能从字面上去理解它,惨悟不透!心本无尘,尘即是心。无心无尘,人便死。其实尘在外,心在内,常拂之,心净无尘;尘在内,心在外,常剥之,无尘无心;心中有尘,尘本是心,何畏心中尘,无尘亦无心?正如慧能所说的仁者心动又如道家所说的 道可道非常道它们的道理是一样的佛家讲究万物在心 追求修世道家讲究无牵无挂 追求避世佛家想超脱今世 道家则是修行今世 而追究其原理来说都是一种修行世间人,法无定法,然后知非法法也;天下事,了犹未了,何妨以不了了之。(菩提,是觉悟的意思。菩提萨陀,就是“觉者”的意思,简称“菩萨"世间人,法无定法,然后知非法法也;天下事,了犹未了,何妨以不了了之。————人们生活处世,如果了解了并没有一定的法则,然后才体会到:其实没有固定的法则就是最好的法则!天下所有烦心的事情,每个人都有,并且都有很难了却的烦心事,那么不去了却那些事情也许就是最好的一种了却方法!参考资料

1、“法,非从天下,非从地出,发于人间”的意思是:法不是从天使来的,也不是从地下来的,而是在人间社会发迹的,因为顺天应人而产生的。

原文出自《慎子》——作者:慎子——时代:战国时期

2、“来者落地生根,去者落叶归根”的意思是:来的人长期的安家落户,切切实实,一心一意的做好工作,客居他乡的人,终要回到本乡。

落地归根【出自】: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五:“叶落归根,来时无口。”

译文:飘落的枯叶,掉在树木根部,落下来的时候还没有开口。

落地生根【出自】:《人民日报》1969.12.18:“他们纷纷表示,要在农村落地生根,干一辈子革命。”

扩展资料:

慎子慎道学说

在先秦的法家代表人物中,慎到、申不害和商鞅分别重视“势”、“术”、“法”,但都是在提倡法治的基础上提出的不同观点。“势”主要指权势,慎到认为,君主如果要实行法治,就必须重视权势,这样才能令行禁止。

一,慎到主张

即百姓、百官听从于君主的政令,而君主在做事是必须完全依法行事。而且,立法权也要集中于君主之手,各级的官吏只能严格地遵守法律和执行法律,即“以死守法”。百姓则要接受法令的规定,按法做事,即“以力役法”。

慎到认为这样才能实行法治,并取得功效。在君主具体执法的过程中,慎到提倡法治,做到公平执法,反对人治。主张立法要为公,反对立法为私。用他的话说,就是“官不私亲,法不遗爱,上下无事,唯法所在。”(译为:官员没有私亲,法律不给爱,上下无事,只有法律所在。)他认为法治比人治优越,甚至说不好的法律也比没有法律好。

二,提倡重“势” 

重“势”是为了重视法律,君主只有掌握了权势,才能保证法律的执行。慎到把君主和权势分别比喻为飞龙和云雾,飞龙有了云雾才能飞得高,如果云雾散去,飞龙就是地上的蚯蚓了。如果有了权势,即使像夏桀那样的昏庸残暴,命令也能执行,即“令则行,禁则止”。

如果没有权势,即使像尧那样贤德,百姓也不听从命令。所以,慎到反对儒家主张的“德治”,认为那样不可能使法律贯彻执行,会产生很多弊端。在无为而治方面,慎到和申不害主张是相似的,只是论述的角度不同。他认为,如果国君什么事都自己亲自去做,不但会筋疲力尽,还会使大臣旁观,不积极做事,等一旦有了过失,大臣会把责任推到君主身上,君臣矛盾的激化甚至会导致谋反篡位的事出现。

把法看成了国家的根本,是维系社会秩序,伦理道德的可靠保证。慎到认为,有了法,就要真正以法治国,不能只是摆设。他说:“为人君者不多听,据法倚数以观得失。无法之言,不听于耳;无法之劳,不图于功;无劳之亲,不任于官。

官不私亲,法不遗爱。上下无事,唯法所在。”(译为:为人君的人不多听,据法制权术来观察得失。没有法律的话,没有耳朵聆听;没有法律的麻烦,没想到在功;没有劳动的关系,不依靠于官。官员没有私亲,法律不给爱。上下无事,只有法律所在。)(《慎子·君臣》)什么都要用法来实行、判断、裁定,不能有所遗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慎子



“法,非从天下,非从地出,发于人间”的意思是:法不是从天使来的,也不是从地下来的,而是在人间社会发迹的,因为顺天应人而产生的。

慎子曰:“法非从天下,非从地出,发于人间,合乎人心而已。治水者,茨防决塞,九洲四海,相似如一学之于水,不学之于禹也。

出自慎子


先秦法家的立法思想
他们虽然十分重视法的作用,主张以法治国,有时把法的作用说得过了头,但从总体上看,他们清楚地认识到法是被时代制约的,法不能向时代发号施令,而应顺从时代之变,诱导时代前进。这个基本认识是可贵的。 三、因人情 “因人之情”而立法,是法家另一个重要的立法原则。慎子说:“法非从天下,非从地出,发于人间合乎...

儒家是“修身、治世、平天下。”道家是“养生、遁世、穷万物。”释家...
3、法者,天下之度量,而人主之准绳也。县法者,法不法也;设赏者,赏当赏也。法定之后,中程者赏,缺绳者诛。尊贵者不轻其罚,而卑贱者不重其刑。犯法者虽贤必诛,中度者虽不肖必无罪,是故公道通而私道塞矣。4、法非从天下,非从地出,发于人间,合乎人心而已。治国无其法则乱,宗法而不...

依法治国的本质
依法治国本质:崇尚宪法和法律在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权威。依法治国含义:就是广大人民群众(主体)在党的领导(前提)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手段),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 管理社会事务(对象)。依法治国根本目的:保证人民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依法治国就是依照体现...

《贞观政要》卷七·论礼乐原文及译文
臣窃闻之,礼所以决嫌疑、定犹豫、别同异、明是非者也,非从天下,非从地出,人情而已矣。人道所先,在乎敦睦九族。九族敦睦,由乎亲亲,以近及远。亲属有等差,故丧纪有隆杀,随恩之薄厚,皆称情以立文。原夫舅之与姨,虽为同气,推之于母,轻重相悬。何则?舅为母之本宗,姨乃外戚他姓,求之母族,姨不与焉,考...

道家思想的消极影响
错,黄老道家也是主张一断于法的,只不过法家主张“法自君出“,而道家黄老派主张君主或者圣人必须“因道生法“,制定的法律必须考虑民俗民情。正如黄老道家代表人物慎到所说“法非从天下,非从地出,发于人间,合乎人心而已。”7、道家的理想是桃花源和小邦寡民 错,这是老庄派的理想,黄老派的理想...

谈谈对道家道的理解
简言之,“道”:一.宇宙万物产生和发展的总根源,这也是老子哲学的核心;二.自然规律;三.人类社会的一种规则、法则。“道”作为世界之不同于一般的“有”,也不同于一般的“无”,它既有“有”的一面,又有“无”的一面,道是“有”与“无”以及一切万事万物的统一。一切事物非事物自己如此...

法律知识手抄报内容资料
34. 言不中法者,不听也;行不中法者,不高也;事不中法者,不为也。35. 法者,非从天下,非从地出,发乎人间,合乎人心而已。36. 在一切能够理解法律支配的人类的状态中,哪里没有法律,那里就没有自由。37. 法无古今,惟其时之所宜与民之所安耳。38. 要使事物合乎正义(公平),须有...

司马迁的思想倾向于道家还是儒家,为什么?
司马迁之父司马谈"学天官于唐都,受《易》于杨何,习道论于黄子。"他是一位精通道家学说的人物,他极力推崇道家对百家的兼容性,他在《论六家之要旨》 一文中开 篇就说:"《易大传》:'天下一致而百虑,同归而殊途。'夫阴阳,儒,墨,名,法,道德,此务为治者也。直所从言之异路,有省不省...

法治的名言警句大全
11.法者,非从天下,非从地出,发乎人间,合乎人心而已。——慎到 12.要使事物合乎正义(公平),须有毫无偏私的权衡;法律恰恰正是这样一个中道的权衡。——亚里士多德 13.法制时代的来临,实际标志着公众表达愿望的不可逆转,同时也标志着人们对公平正义的渴望。14.在这样一个社会意识增强的时代,...

传统天下观包含着哪些思想?
也曾大开屯田,“凡边防镇守,转运不给,则设屯田,以益军储。……凡天下诸军州管屯,总九百九十有二”。其屯田组织之完备,屯田地域之广,规模之大,远远超过了汉代。到了清朝,满清统治者更从“筑我长城”的高度重视在蒙古、新疆等边疆地区推广屯田,兴办牧场,发展矿业。

滑县19568679767: “法者,非天堕,非地生,发于人间,而反以自正”是什么意思?
雍寇抗肿: 法令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从 地下生出来的,而是来源于人间,反过来 又用它来治理社会.指制定法令应以现 实社会为依据.

滑县19568679767: 辩论赛儒道之争 主题出世与入世辩论赛,本方是道家,反驳儒家的知其不可而为之的观点.求犀利的例子论据,辩手四的总结评价(3分钟左右的稿子).追分... -
雍寇抗肿:[答案] 1、道家的代表人物是老庄 错,道家分为老庄派、黄老派、杨朱派三派,其中老庄派代表人物是老子、庄子、列子等;黄老... “因道生法“,制定的法律必须考虑民俗民情.正如黄老道家代表人物慎到所说“法非从天下,非从地出,发于人间,合乎人...

滑县19568679767: “法者,非天堕,非地生,发于人间,而反以自正”的出处是什么?
雍寇抗肿: 出自汉•刘安《淮南 子•主术训》:“法者,非天堕,非地生,发 于人间,而反以自正.是故有诸己不非 诸人,无诸己不求诸人.”

滑县19568679767: 道家治国思想的要素 -
雍寇抗肿: 治世道、乱世佛、由治到乱是儒家道家对治国的基本要求有非常精彩的论述,可以说穿越古今,至今仍然经得起考验1、我无为而民自化:对公权力进行彻底限制,靠万民的自为无为无不为,靠万民的自治无治无不治 2、道生法:依道生法依法治国,不但为道家治世开辟了道路,还说明了法律本身合法性的来源,正如黄老道家代表人物慎到所说:“法非从天下,非从地出,发于人间,合乎人心而已.”据此,法律还可分为有道之法和无道之法,有道之法天下大治,无道之法“法令滋彰盗贼蜂起”(老子语)

滑县19568679767: 求诸子百家经典语录 -
雍寇抗肿: 1、嵇康:越名教而任自然 2、黄老帛书:道生法.法者,引得失以绳而明曲直者也.故执道者,生法而弗敢犯也,法立而弗敢废也.夫能自引以绳,然后见知天下而不惑矣 3、慎到:黄老道家代表人...

滑县19568679767: 为什么说依法治国,是人民当家作主,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根本保证 -
雍寇抗肿: 依法治国的根本原则:道生法 依法治国当然比以法治国好,因为后者只是把法律当作统治百姓的工具,但是它仅仅停留在法家的水平上,因为它还没有解决法律本身合法性的问题 对此,两千年的黄老道家提出了“道生法”主张,不但为道家治世开辟了道路,还说明了法律本身合法性的来源,正如黄老道家代表人物慎到所说:“法非从天下,非从地出,发于人间,合乎人心而已.” 据此,法律还可分为有道之法和无道之法,有道之法天下大治,无道之法“法令滋彰盗贼蜂起”(老子语)

滑县19568679767: 环渊派道家的经济思想和庄周派道家的经济观点 -
雍寇抗肿: 道家的核心就是自然和天性,为了保护万物和万民的自然和天性,所以才要因循而为,所以才要无为而治 看看大家对道家误解有多深? 1、道家的代表人物是老庄 错,道家分为老庄派、黄老派、杨朱派三派,其中老庄派代表人物是老子、庄...

滑县19568679767: 服务科学发展"必须要坚持的治国基本方略是什么?它的核心?
雍寇抗肿: 核心是道生法因为宪法本身还没有解决法律本身合法性的问题对此,两千年的黄老道家提出了“道生法”主张,不但为道家治世开辟了道路,还说明了法律本身合法性的来源,正如黄老道家代表人物慎到所说:“法非从天下,非从地出,发于人间,合乎人心而已.”据此,法律还可分为有道之法和无道之法,有道之法天下大治,无道之法“法令滋彰盗贼蜂起”(老子语)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