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因法师:什么是人间佛教

作者&投稿:木钥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人间佛教是不对的,人间佛教到底对不对,成观法师~

佛陀传给人间的佛法就是人间佛法,佛陀创立的教法,就是人间佛教。佛教是文化更是教育,是解析生命真谛,了脱生死的无上教育。

净因法师,伦敦大学亚非学院佛学博士;南京大学教授;南京大学中华文化研究院生命哲学研究中心主任;香港学术评审局委员;香港宝莲寺秘书长;中华海外联谊会理事;香港佛教文化产业名誉顾问。曾任香港大学佛学研究中心总监、博士生导师等。曾主编《敦煌心灵之旅》,总策划《三合一十全人格教育系列儿童绘本》。出版著作《逆境中的从容》、《安忍精进》、《佛智今用》、《随缘自在》、《愚子心耕》等。

净因法师:什么是人间佛教?
人间佛教的定义
人间佛教由太虚大师提出,到现在已经有一百多年,那么经过赵朴初居士、星云大师、印顺法师等等的推动,已经成为香港、台湾、大陆、澳门佛教界等等华人地区推崇的佛教的重要实践形式之一。
人间佛教的研讨会、论文已经无数,换句话说,对人间佛教的研究是相当多的,其中对人间佛教的定义也相当不少——
具有代表性的认为,佛教等于人间佛教,人间佛教就是佛教。
净因法师对这种定义有所保留,他认为佛陀的教化不仅是对人间的,也可以对天人、地狱、大菩萨。
对不同类型众生的教化,它的内容、方法、侧重点应该是不同的:对人的教化可以叫人间佛教;对天人的教化不应该叫人间佛教,应该叫天人佛教;对鬼神的教化可以叫鬼神佛教。
什么叫人间佛教?就是对人的教化。
人间佛教的定义必须搞清楚,在这个定义的基础上,我们才会转移第二个、第三个进行讨论,就是说什么叫人间佛教的“体”和“用”,只有“体”和“用”把它结合起来,才能就是说更好地全面地了解人间佛教。
人间佛教的“体”
“体”就是“本体”,或者是它本质性的东西。
净因法师认为“体”应该是人间佛教非常重要的一个佐证,把各种各样人间佛教表述的现象去除,不管你用什么手段,个人修行也好、社会服务也好,那么你的终极目标是什么?
无论是什么样的形式、实践,人间佛教最终要的就是“离苦得乐”,这种人间佛教的形式,从某种严格意义上讲,不仅仅是太虚大师所提倡的现在的人间佛教,其实从释迦牟尼佛就已经开始了。
佛陀在不同的场合反复的强调,他说他一生的教化是围绕两个方面来进行的:
第一个,就是让人们了解生命是痛苦的,所以你不要抱怨,勇敢地面对。
第二个,生命的痛苦是可以解脱的,也就是说生命痛苦的解脱,也就是解脱以后就是“离苦得乐”,其他的都是围绕这两个方面来进行的,所以说早期佛陀在世的时候,其实他强调的就是对人间的教化,解决的是人的问题。
在中国古代的时候,难道就没有人间佛教了?
净因法师不认同这个观点并以《六祖坛经》为案例来解释。
六祖惠能大师说:
“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犹如觅兔角。”
这一偈颂是说,你要修习佛法,必须在人间,换句话说,佛法它是针对人间的教化,通过人间来体验佛法的教化,它的伟大,所以在禅宗里面,最能体现人间佛教的概念。
南传佛教有没有人间佛教?
净因法师认为,只要有人的地方就会有问题,有问题的地方就需要佛的教化,最后达到“离苦得乐”的目的。
中国之所以在一百年前提倡人生佛教,是因为佛陀的教法与人的生活离得太远,然后整天注重于经忏、做佛事,为死人服务。
不是鬼神的佛教,而是为死人服务,没有为活人服务,那么这个已经远离,佛陀的本怀——“离苦得乐”。
它的主体是活着的人,南传佛教它的教化就已经在社会上,所以它不需要提倡。
因为我们缺少,所以我们要提倡,所以我们提倡人间佛教,不代表说我们人间佛教已经做好了,却是做的不够,人家不提倡是因为人家已经有,不需要提倡,它已经成为一个普遍的规律。
所以总的一句话,无论佛陀时代,还是中国的古代,还是南传佛教,还是当下我们强调的人间佛教,它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以人为本,解决人的问题。
最终让人们离苦得乐,这应该是人间佛教的本怀,也是说人间佛教的终极目标,也可以说人间佛教的“体”。
在这种大的前提之下,然后我们对人间佛教再去了解,用什么方法达到离苦得乐,这一个应该说是人间佛教的“用”,就是表象。
人间佛教的“用”
“用”,它就是一种针对不同的问题,你用什么方法去化解。
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思维和文化,他们化解问题的方法可能也不同。
比如说,古代人有问题,然后由于文化的差异,他可能有一套方法,形成了我们祖师大德的一种佛教。
今天的人跟古代的人面对的问题,基本的问题贪嗔痴是一样的,但是还有很多人的心理的问题,比如说,忧郁症、各种情绪、压力,工作压力等等。
现在的人是比较特殊的,那么在这种情况之下,所谓的人间佛教,实有一种问题解决的功能,也就是说佛陀的句话,讲的是教化众生的方法 ,针对不同的人,不同的时代方法可能有所不同。
古人教化的方法一上来就是“听闻”后来可以用写字、写书,后来敦煌用艺术、壁画,再到后来,元朝、明朝的时候,运用的是戏剧、唱颂等。
今天教化人们的方法根据我们的特点,可能应充分利用网络、手机,那么网络、手机传播的方式不同,内涵、表现形式就应该不同。
宝莲禅寺针对这样的一个问题,近年来已经开始重点转向手机弘法、网上弘法,致力于开发有关这种沙画、动画、动漫等等之类的这一种弘法的新的形式。
那么人间佛教的“体”就是希望人们能够真正的了解佛陀的本怀,或者佛陀的知见,或者说“离苦得乐”——这种最核心的要素。
要了解佛陀教化的本旨,就是要求人们直接地切入到佛陀所说经论里面去,也就是回归佛教的原典,然后向原典学习,深入经藏。
为了鼓励人们深入经藏,宝莲禅寺现在就是做“精品课程”,“精品课程”的制作是个佛典数据库,就是把从古到今对某一部经,某一部论,古人、现人最新的研究成果,用最好的表述方法,汇集到一个网上,供人们参考。
所谓的精品,它不但是最齐全的、集大成的知识,而且它的表述是准确的,在海量的资料中选出最有效的方法,然后供人们去学习,这应该是了解佛陀的本怀,使人们最后尽快的离苦得乐。
用现在高科技的方法,这样的话,净因法师认为,人间佛教,其实它本身表现了一个最终的目的——
一个是终极的目标——“离苦得乐”,然后是达到“离苦得乐”的方法。
第二点人间佛教其实还饱含一种时代性,古人要想了解这种佛陀的本怀,可能会有一些方法,在今天,化解烦恼的方法,可能又有点不同,因为烦恼的表现形式不同,那么化解之道应该有所不同,这恐怕是人间佛教的时代性,恐怕也应该涵盖在人间佛教里面。
所以净因法师认为,人间佛教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发展的概念,不是一个静态的概念,从这种意义上来讲,今天我们谈“实践佛教”的过去跟现在,我们的立足点应该是未来,对过去跟现在进行检讨,那么讲法的内核(体)跟它的表现形式(用)有所了解。
然后用适应现代化的或者适应时代的手段,方法去让人们更好地了解这一种佛陀的教化,与化解人们的烦恼,达到离苦得乐的目的。

题主你好!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修一切善法——就是行菩萨道。
阿弥陀佛!


朴至 什么是人生佛教与人间佛教
但是印顺佛法的理解主要发育于阿含经中佛祖的社会生活,对净土思想、大乘起源等都有不同的见解,印顺只谈佛陀在人间的言教,认为佛经所称的佛陀对天、龙以及非人等说法,都是后世佛子们神化佛陀的结果,太虚明确地指出印顺的立场不是大乘佛菩萨的立场,而是温和版的大乘非佛说。现代多认为印顺法师所强调的...

人间世圣严法师的《人间世》
圣严法师的《人间世》不仅仅是一本关于佛教的书籍,更是一本关于人生智慧和道德伦理的指南。他以精湛的佛学义理,结合健康浅易的修持方法,指导人们如何在纷扰的世间中找到内心的平静与和谐。在《人间世》中,圣严法师鼓励人们勇敢面对挫折,珍惜生命,孝顺父母,以及在日常生活中实践佛法的精神,共同构建一...

知道啥叫报应不,这就是了,不是现世报,是现
他要自杀时,感得文殊、普贤、观音等大菩萨现前告诉他:你原来曾作过国王,杀害了很多众生,按你的杀业本来是要下地狱,由于你今生修道的成就,重报轻受,受人间病苦的折磨,就把你下地狱的杀业给报掉,不是说你修行没有功夫。而且告诉他:“三年之后,大唐国玄奘法师要来向你求学。”这时候戒贤...

妙印法师开示 什么是魔业,修行障碍
凡是不求或尚未“明心见性”,不求无上菩提,就是“忘失菩提心”。或有说:“我修十善业道,怎么会是魔?”是魔,是人间和天上的善魔。若不修十善业道,自己早就成了恶魔了!请不要怀疑佛的教诲。珍重啊。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有人说:末法时期,没有人能明心见性!你让我如何不忘失菩提...

什么是人间佛教和人生佛教?
一方面,“死”的佛教、“鬼”的佛教的功利诉求并没有因“人间佛教”的提倡而削弱;另一方面,佛教世俗化之风却有不可遏制的趋势。后人但闻“人间”,便极易降格为有人间、无佛教;但闻“落实于伦常日用”之语,就重又沉溺于伦常日用的繁杂而忽略禅悟实证、洞察缘起的修学。过重人本,是从佛法核心上...

人间佛教是什么意思?是哪位大师提出的?
"原著以阿含'诸佛皆出人间,终不在天上成佛也'片言,有将佛法割离余有情界,孤取人间为本之趋向,则落人本之狭隘。但求现实人间乐者,将谓佛法不如儒道之切要——梁漱溟、熊子真、马一浮、冯有兰等;但求未来天上乐者,将谓佛法不如耶、回之简捷;而佛法恰须被弃于人间矣。"太虚法师的批评确实...

释迦牟尼的舍利是什么?
曾有人进行所谓科学研究,说什么舍利是人体内的“结石”,是因为出家人常年茹素,多吃豆制品等,因钙质沉淀,积聚而产生的。又有些外道,认为舍利就是他们在色身妄心上做文章,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由精、气、神所炼成的“丹”。这些说法是很可笑的。他们不知道,佛教的“舍利”有种种不可思议之处,而且,舍利也不只是...

什么是人生佛教与人间佛教
一方面,“死”的佛教、“鬼”的佛教的功利诉求并没有因“人间佛教”的提倡而削弱;另一方面,佛教世俗化之风却有不可遏制的趋势。后人但闻“人间”,便极易降格为有人间、无佛教;但闻“落实于伦常日用”之语,就重又沉溺于伦常日用的繁杂而忽略禅悟实证、洞察缘起的修学。过重人本,是从佛法核心上...

大唐三藏取经诗话的内容勾选
法师告谢已了,回头问猴行者曰:“如何得下人间?”行者曰:“未言下地。法师且更咨问天王,前程有魔难处,如何救用?”法师再近前告问。天王曰:“有难之处,遥指天宫大叫‘天王’一声,当有救用。”法师领指,遂乃拜辞。猴行者与师同辞五百罗汉、合会真人。是时,尊者一时送出,咸愿法师取经早廻。尊者合掌颂曰:...

《南山律在家备览 良因法师导读》读书笔记(二)
《南山律在家备览 良因法师导读》读书笔记(二)  我来答 1个回答 #热议# 历史上日本哪些首相被刺杀身亡?欢乐颂1718 2022-07-29 · TA获得超过291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125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18万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关注 展开全部 因缘和集,“因”就是我们内在的菩提心...

信宜市15119094826: 什么是世间法和出世间法?
井衫中人: 人乘、天乘、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这叫五乘.其中后三种叫出世间法,教理深奥,比较难学;前二人天乘教是世间法.世间法是世人易学而能够做到的也是应该做到的,前人名之为人间佛教.人间佛教主要内容就是:五戒、十善.五戒: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佛教认为,这类不道德的行为应该严格禁止,所以称为五戒.十善是在五戒的基础上建立的,约身、口、意三业分为十种.身业有三种:不杀、不盗、不邪淫;口业有四种:不妄语欺骗,不是非两舌,不恶口伤人,不说无益绮语;意业有三种:不贪、不嗔、不愚痴.这就叫十善,反之就叫十恶.

信宜市15119094826: 将佛教融入生活,是不是要自己融入世间法 -
井衫中人: 不是将佛教融入生活,而是要把佛经中的对待万事万物的方法融入生活,让自己活的洒脱.

信宜市15119094826: 应该提倡“人间佛教”还是说“人生佛教”? -
井衫中人: 人生佛教,并非说佛教只为了把一期人生过得开心快乐,也不是弃绝现实人生,只为死后打算、只为超度死鬼.而是说我们得难得之人身、遇难遇之佛法,要立足于从人生的完善和增上中,去圆成佛道.人间佛教,并非说佛教只为人道众生的安乐、只解决人间的慈善问题.而是说我们人间的佛教,是佛陀生于人间、在人间觉悟、为人间说法而传流至今的,是人本的、人间性的,既不是为死的鬼教,也不是神秘的天教,更不是欲乐的魔教.因为我们生而为人,在人间学修佛法,我们所行持的、所弘扬的、所建设的,就是人本的、人间性的佛教.

信宜市15119094826: 应该提倡“人间佛教”还是说“人生佛教”? -
井衫中人: 人生佛教,并非说佛教只为了把一期人生过得开心快乐,也不是弃绝现实人生,只为死后打算、只为超度死鬼.而是说我们得难得之人身、遇难遇之佛法,要立足于从人生的完善和增...

信宜市15119094826: 讲到净土法门,我个人认为,净土法门是真正的人间佛教、完善的人间佛教、纯粹的人间佛教.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净土法门摄受的根机是凡夫为本.所谓“人间”,也就是凡间的意思,对不对?人间嘛,你总不是圣人,都是凡夫. -
井衫中人: 净土法门上中下三根皆收.阿弥陀佛

信宜市15119094826: 佛教的人生观是什么 -
井衫中人: 从'缘起性空'的宇宙观和人生观出发,佛教特别重视人的价值.首先,释迦牟尼佛就是在人间成佛的,虽然他教化的对象很广,但是以人为本位,只有人最适宜于探求真理,彻证真理.因为佛教认为宇宙间有较好享受的高级生命,他们不存在...

信宜市15119094826: 佛法的大义是什么? -
井衫中人: 自从太虚大师倡导“人生佛教”以来,在许多大德共同努力下,中国佛教走向了一个新的里程.在中国佛教走向人间之际,净慧法师更提出了“生活禅”的理念并付诸实践,利益人间,其功甚伟.净慧法师说...

信宜市15119094826: 什么是真正的佛弟子? -
井衫中人: 什么是真正的佛弟子?真正的佛弟子,不是佛教书籍法物的收藏家,不是各大寺庙名胜古迹的旅行家,不是执着积德行善的世俗慈善家,不是佛教史、经论、造像的研究者,不是诗琴书画的迷恋者,不是建寺造像的建筑家,不是素食小资主义者...

信宜市15119094826: 时代潮流发展到现在,有识之士的共同结论就是要弘扬人间佛教.以人间佛教造福人间,解决人的问题.人的问题解决了,世间还会有什么问题呢? -
井衫中人: 太虚大师弘扬人生佛教,印顺比丘提倡人间佛教,解决人的问题.人的问题解决了,世间不会有什么问题了,我支持太虚大师弘扬人生佛教...

信宜市15119094826: 人间净土是可以实现的吗 -
井衫中人: 人间净土这个名词,是今日佛教界都在提倡的观念.究竟什么是人间净土?它在那里呢?是不是真的实现了呢?《维摩经》里说:'随其心净,则佛土净',意思是说,如果你的心清净,你所处的世界,就是清净的.这并不是自我陶醉,而是只...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