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纳诸子百家思想的差异

作者&投稿:房青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归纳一下先秦的诸子百家的各种思想!~

早期儒学的产生

《汉书·艺文志》对于诸子的起源有过清楚的论述:儒家者流,盖出于司徒之官;道家者流,盖出于史官;阴阳家者流,盖出于羲和之官;法家者流,盖出于理官;名家者流,盖出于礼官;墨家者流,盖出于清庙之守;纵横家者流,盖出于行人之官;杂家者流,盖出于议官;农家者流,盖出于农稷之官;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不难看出,这些学派的起源都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基本上都起源于官。这些官虽然各司其职,分工负责,但目的与功能都不外乎道德问题。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道德问题说到底就是个礼制问题。

孔子在当时适当地吸收了老子对礼制的一些见解,但又屏弃了老子思想中的消极成分。在老子思想的基础上,孔子加以吸收、改造和创新,早期的儒家学派终于诞生了。

但是,孔子创立儒家学派的具体过程也并不简单,他的思想来源不只是老子一人。鲁国的思想文化传统对他的影响也不容忽视。在西周初期,鲁国曾经是周公的长子伯禽的封国,同时也是殷遗民的主要聚居地。当伯禽东行就国的时候,曾将大量的典章带往鲁国,使鲁国一开始就有了很高的文化基础。特别是由于周公对周朝的卓越贡献,在他去世之后,周王室特许鲁国破格使用天子规格的礼乐。

《左传》昭公二年有这样的记载:春,晋侯使韩宣子来聘,且告为政来见,礼也。观书于周太史,见《易》《象》与《鲁春秋》,曰:“周礼尽在鲁矣。吾乃今知周公之德与周之所以王也。”到了春秋时期,由于周王室的影响力日益萎缩,西周初年所建立的礼乐制度几乎荡然无存,但是,鲁国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得以保存较为完整的西周典章制度。在这种特殊的文化环境中,孔子亲眼目睹列国纷争,越发感到西周那种以道德为本位、以天子为核心的典章制度、礼乐文物能给人以肃穆庄重的感染力,所以他对周的制度非常欣赏,认为"周之德,其可谓至德也已矣"。

儒家学派的创建是一个艰难而漫长的过程。孔子在垂暮之年总结自已的思想进程时说:"吾十五而有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可见,孔子在年轻时就有了远大的志向,但他一生中的挫折也是众所周知的。所以,儒家学派的出现应该是孔子晚年的事情了。

孔子的的祖先是殷商的贵族,作为殷遗民在周初迁到了宋地。后来又经过了几百年的繁衍生息后,在孔子产生时,他的家族已经没落,但是因为有遗传的因素,孔子身上还存留着殷遗民中儒者的气息。而且,由于孔子少年丧父,家境凄凉,所以,早年不仅得到严格的生活锻炼,而且也有机会继承殷商遗民中儒者世代相传的贱民职业,帮人主持丧葬礼仪。

早年的艰辛生活使孔子早熟起来,在十五岁左右,他就立志苦学,想用个人的奋斗来改变当时自己的“小人儒”的地位。在三十岁之前他已经有了很丰富的古代典章、礼仪方面的知识,所以他说自己“三十而立”。但他的职业依然是很低贱的。

到了晚年,孔子最后回到了鲁国,他除了偶尔对现实发表一些议论外,基本是只发言,不行动,他将精力主要用在了培养弟子,和整理古代文化典籍上。在这个过程中,包括此前周游列国时的收徒讲学,最终使孔子学派日益壮大,“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孔子终于开创了儒家学派。


墨子(约前480-前400年),是春秋末战国初时期的思想家、学者,墨家学派的创始人。本名翟,鲁国人,有的说是宋国人。

墨子平民出身,是小工业者。他精通手工技艺,可与当时的巧匠鲁班想比。他自称是"鄙人",被人称为"布衣之士"和"贱人"。汉朝的王充甚至说,孔子和墨子的祖先都是粗鄙之人。墨子曾做宋国大夫,自诩说"上无君上之事,下无耕农之难",是一个同情"农与工肆之人"的士人。墨子曾经从师于儒者,学习孔子之术,称道尧舜大禹,学习《诗》、《书》、《春秋》等儒家典籍。但后来逐渐对儒家的烦琐礼乐感到厌烦,最终舍掉了儒学,形成自己的墨家学派。

在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利益的法家崛起以前,墨家是先秦和儒家相对立的最大的一个学派,并列"显学"。

墨家同时也是一个有着严密组织和严格纪律的团体,最高的领袖被成为"巨子",墨家的成员都称为"墨者",必须服从巨子的领导,听从指挥,可以"赴汤蹈刃,死不旋踵",意思是说至死也不后转脚跟后退。

墨子的思想共有十项主张:兼爱、非攻、尚贤、尚同、节用、节葬、非乐、天志、明鬼、非命,其中以兼爱为核心,以节用、尚贤为基本点。

为宣传自己的主张,墨子广收门徒,一般的亲信弟子达数百人之多,形成了声势浩大的墨家学派。墨子的行迹很广,东到齐,西到郑、卫,南到楚、越。他还曾和公输班论战,成功地制止了楚国对宋国的侵略战争。

墨子博学多才,擅长工巧和制作,他曾制成"木鸢",据说三天三夜飞在天空没有掉下来。他还擅长守城技术,其弟子将他的经验总结成《城守》二十一篇。

墨子还在名辩说方面有所成就,成为战国时期名辩思潮的渊源之一。墨子的事迹,在《荀子》、《韩非子》、《庄子》、《吕氏春秋》、《淮南于》等书中有所体现,他的思想主要保存在墨家弟子所编写的《墨子》一书中。

墨子及墨家学派的著作汇编,在西汉时刘向整理成七十一篇,但六朝以后逐渐流失,现在所传的《道藏》本共五十三篇,原来都写墨翟著,但其中也有墨子弟子以及后期墨家的著述资料,这是现在研究墨家学派的主要史籍。按内容,《墨子》一书可分五组:从《亲士》到《三辩》七篇为墨子早期著作,其中前三篇掺杂有儒家的理论,应当是墨子早年"习儒者之业,受孔子之术"的痕迹;后四篇主要是尚贤、尚同、天志、节用、非乐等理论。从《尚贤上》到《非儒下》二十四篇为一组,系统地反映出墨子"兼爱"、"非攻"、"尚贤"、"尚同"、 "节用"、"节葬"、"非乐"、"天志"、"明鬼"、"非命"十大命题,是《墨子》一书的主体部分,《经》上、下,《经说》上、下及《大取》、《小取》六篇,专说名辩和物理、光学等内容,前人因其称"经",定为墨翟自著,实际是后期墨家作品,这是研究墨家逻辑思想和科学技术成就的珍贵资料。《耕柱》至《公输》五篇是墨子言行记录,体例与《论语》相近,是墨子弟子们辑录的,也是研究墨子事迹的第一手资料。《备城门》以下到末二十篇(含已佚九篇),专讲守城技巧与城防制度,其制度与秦相近,是战国时期秦国墨者所作,这是研究墨家军事学术的重要资料。
法家是先秦诸子中对法律最为重视的一派。他们以主张“以法治国”的“法治”而闻名,而且提出了一整套的理论和方法。这为后来建立的中央集权的秦朝提供了有效的理论依据,后来的汉朝继承了秦朝的集权体制以及法律体制,这就是我国古代封建社会的政治与法制主体。

法家在法理学方面做出了贡献,对于法律的起源、本质、作用以及法律同社会经济、时代要求、国家政权、伦理道德、风俗习惯、自然环境以及人口、人性的关系等基本的问题都做了探讨,而且卓有成效。

但是法家也有其不足的地方。如极力夸大法律的作用,强调用重刑来治理国家,“以刑去刑”,而且是对轻罪实行重罚,迷信法律的作用。他们认为人的本性都是追求利益的,没有什么道德的标准可言,所以,就要用利益、荣誉来诱导人民去做。比如战争,如果立下战功就给予很高的赏赐,包括官职,这样来激励士兵与将领奋勇作战。这也许是秦国军队战斗力强大的原因之一,灭六国统一中国,法家的作用应该肯定,尽管它有一些不足。

核心的思想:主要是为当时各国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开展的思想创新,提供舆论导向,主要是为统治者服务。属于新兴的知识分子阶层为地主阶级推行封建制取代奴隶制的重大的思想变革。
诸子百家是对春秋战国时期各种学术派别的总称,据《汉书 艺文志》的记载,数得上名字的一共有189家,4324篇著作。其后的《隋书·经籍志》《四库全书总目》等书则记载“诸子百家”实有上千家。但流传较广、影响较大、最为著名的不过几十家而已。归纳而言只有10家被发展成学派。诸子百家之流传中最为广泛的是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杂家、农家、小说家、纵横家。
· 1. 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辑委员会 .中国大百科全书(哲学)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93年 .
· 2. 王葆玹 .黄老与老庄(当代中国人文大系)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2-03 .
参考:http://zh.wikipedia.org/wiki/诸子百家

首先我们邀搞清什么是儒家思想。儒家思想也称为儒教或儒学,由孔子创立,最初指的是司仪,后来逐步发展为以尊卑等级的仁为核心的思想体系,是中国影响最大的流派,也是中国古代的主流意识。儒家学派对中国,东亚乃至全世界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核,也是维护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的理论基础。儒家思想、君主专政制度构成了中国古代政治史的两大主体内容。 1.儒家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1)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他提出逗仁地,具有古典人道主义的性质:主张逗礼地,维护周礼这是孔子政治思想中的保守部分。儒家文化后来发展成为中国古代正统文化。 (2)孟子是战国时期儒家的代表,他主张施行仁政,并提出逗民贵君轻地思想;主张逗政在得民地,反对苛政;主张给农民一定的土地,不侵犯农民劳动时间,宽刑薄税。 (3)西汉的董仲舒以儒学为基础,以阴阳五行为框架,兼采诸子百家,建立起新儒学。其核心是逗天人感应地,逗君权神授地。他的思想集中于《天人三策》和《春秋繁露》。 (4)魏晋之际出现的玄学用老庄思想解释儒家的易经,这是为士族辩护的一种消极思想。《周易》、《老子》、《庄子》称之为逗三玄地。玄学主张君主无为、门阀专政,主要活动在洛阳。代表人物有何晏、王弼和竹林七贤。 (5)唐朝中期的儒学大师韩愈,从维护封建统治出发,用儒家的天命论和封建纲常来反对佛道的观点。 (6)理学是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形成的新儒学,是宋代主要的哲学思想。朱熹是理学发展的集大成者,朱熹继承了北宋哲学家程颢、程颐的思想,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了客观唯心主义的理学体系,后人称之为程朱理学。其核心内容为:逗理地是宇宙万物的本源,是第一性的;逗气地是构成宇宙万物的材料,是第二性的。把逗天理地和逗人欲地对立起来,认为人欲是一切罪恶的根源,因此他提出逗存天理,灭人欲地。这实际上是为封建等级秩序辩护。 (7)明中叶的王阳明反对朱熹把心与理视为两种事物的观点,创立与朱熹相对立的主观唯心主义理论——心学。理学由客观唯心主义向主观唯心主义演变,说明它已经走到极端。 2.进步的思想家对传统儒学的批判 (1)元朝的邓牧:自称逗三教外人地,著书大胆否定封建君主专制统治,其非君思想,对明清进步思想家有一定影响。 (2)明朝:李贽是明后期逗异端地进步思想家,他指责儒家经典并非逗万世之至论地,揭露道学的虚伪,反对歧视妇女和压抑商人。他是我国反封建的思想先驱,他的思想在一定意义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带有民主性色彩。 (3)清初:①黄宗羲:在明亡后,隐居著述,对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进行激烈的批判,提倡逗法治地反对逗人治地,反对重农抑商,他的思想震动了当时的学术界,对晚清民主思潮的兴起也有一定的影响。②顾炎武:明末清初思想家,强调逗经世致用地的实际学问。主张把学术研究与解决社会问题结合起来,力图扭转明末不切实际的学风。著《天下郡国利病书》,他提倡逗实学地的目的在于批判理学,反对君主专制政治,顾炎武的学风对清代学者影响很大。③王夫之是一位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他认为逗气地是物质实体,逗理地是客观规律;提出逗气者,理之依也地和逗天下惟器地的唯物主义观点,朱熹的理学和王阳明的心学,给予批判,他还提出逗静即含动,动不舍静地,否定理学家主静的形而上学思想。他用发展观点来看待历史,认为历史发展是有规律的,他提出在政治上要逗趋时更新地。王夫之的思想闪烁着革新的光芒。 同步导学 中国古代对治国思想的选择:史学界认为:自汉武帝至清末,中国统治阶级选择的治国模式是外儒内法而剂之以道。即以儒家文饰政治,以法家支持政治,以道家调剂政治。这种治国模式的形成,在秦汉以前经历了较长时期的选择和探索的过程。 在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社会生活原始粗放,民风淳朴,没有私有观念,人人平等相亲,过着一种美好的无忧无虑的生活。在氏族公社和部落联盟事务的管理上享有充分的民主,主要靠部落联盟首领的智慧和美德来教化民众,治理国家的思想处于萌芽状态。在奴隶社会随王位世袭制取代逗禅让制地,产生了阶级和国家,统治者一方面制定了宗法等级制度以维护奴隶主阶级的统治,一方面以武力作为统治的后盾。 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处于奴隶制崩溃封建制确立时期,历史经历着划时代的变革,周王室衰微,诸侯坐大,维护奴隶主宗法等级制度的逗周礼地遭到极大破坏,诸侯争霸,社会处于动荡之中。这时候代表各阶级利益的知识分子异常活跃,成为一支重要的社会力量,他们纷纷登上历史舞台,著书立说,提出解决社会现实问题的办法,形成了诸子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儒家、法家、道家,他们各自为新兴的地主阶级设计了一套结束割据,实现统一的治国方案,为秦汉以后的封建社会治国思想的选择奠定了基础。 西汉建立之初,由于长期战乱,生产遭到严重破坏,以致人口锐减,农民流亡,经济凋弊,府库空虚。鉴于这种形势与秦之败亡,汉初统治者便采取了逗与民休息地的政治,缓和阶级矛盾,发展生产力,以巩固统治。一方面对人民采取逗轻徭薄赋地、逗奖励耕织地以及缓刑等政策,以恢复生产,发展经济,安定民心;另一方面在当时郡国并行的制度下,对地方诸侯王采取不过多干涉的政策,以巩固封建统治。与这种形势相适应,黄老思想也就得到广泛流行,成为西汉前期起主导地位的治国思想。其核心是清静无为,因循而治。实践证明,完全适应了当时社会的需要,起到了促进生产恢复与发展的作用,并出现了著名的封建盛世逗文景之治地。道家逗无为而治地的治国之道对中国古代政治有一定的影响。每当大的政治动乱之后,统治阶级为了稳定社会秩序,往往采用道家治国之策,与民休息,以蓄国力,以安民心,以固社稷根基。除汉初以外,唐、宋初年也有相似的做法。 西汉武帝在位时期封建国家强盛,这给封建统治稳定创立了前提。为维护大一统的局面,必须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思想体系。董仲舒吸收了道家、法家等有利于君主统治的成分,对儒学进行了改造,增加了逗君权神授地和大一统的思想,这在客观上有利于封建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国家的巩固,也利于社会的稳定,从此儒家思想逐渐成为封建社会占统治地位的正统思想。纵观两千多年来儒家之所以能独领风骚,一方面是因其思想内核即哲学上的天人观念、伦理上以逗仁地为核心的逗三纲五常地、政治上的大一统主张,在根本上都有适应了封建专制统治需要的因素。另一方面是因为儒家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能够随时代需要的变化而不断改变面目。先秦儒家没有为当时的统治者所接受甚至还遭到了秦始皇毁灭性的打击,这是由先秦儒家初创时自身的理论缺陷导致的。先秦儒学的内容体系充满着浓重的、温柔淳朴的伦理亲情色彩,显得逗迂远而阔于事情地。例如,孔子的逗仁学地,目的在于通过逗正名地恢复逗周礼地所代表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返,所以孔子的思想不会为新兴地主势力所青睐。孟子的逗仁政地说,虽已转到新兴地主势力的立场上,但其逗仁政地说是建立在逗民为贵地、逗君为轻地的基础上的,过分突出了小农利益,因而也不会得到统治者的赞赏。历史发展到汉武帝时期,封建国家强盛,这给封建统治稳定创立了前提。为维护大一统的局面,必须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思想体系,儒学随之有了恢复生机的条件。 儒家提倡德政、礼治和人治,强调道德感化;法家提倡逗一断于法地,实行法治,强调暴力统治;道家提倡顺乎自然,逗无为而治地,三者具有很大的互补性。经过秦、西汉初年的治国实践从正反两个方面证明:在动荡年代,军阀割据,难以用儒家路线实行全国大一统,而法家路线却能收到这样的效果;在动荡结束之初,人口凋弊,生产破坏,应该实行道家无为政治,与民休息,以恢复和发展生产;当国家稳定,走上正常运行轨道之后,不能再实行严刑峻法的暴力统治,而以儒家路线为宜。三者之间表现出了互相融合趋势。到了汉武帝时期,董仲舒以儒家路线为基础,以法家路线为辅助,兼采道家的合理思想,奠定了中国封建社会统治思想的基本格局。从此以后,以儒家伦理道德为中心,以法家的严刑峻法为辅助,以道家权术政治为手段的法国模式基本上符合中国古代的国情,成为历代统治阶级奉行不变的治国圭臬。 对汉武帝逗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地的认识:西汉前期,封建统治者迫于经济凋弊、民心思治的社会形势,以退为进,奉行黄老之学为统治思想,试图达到无为而治。但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到汉武帝时期开始实行有为政治,统治思想也必然面临新的抉择。 汉兴以来,除黄老之学外,儒家思想也一直比较活跃并有所发展,景武之际的董仲舒便是西汉儒学的代表人物。元光元年(前134年),董仲舒以贤良对策。他在《天人三策》中提出,思想统治,也应遵循逗大一统地的逗常经通谊地,而逗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地,因此他建议,逗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地董仲舒从理论上阐明尊崇儒学的思想统治原则,受到汉武帝赏识。随后武帝采取一系列措施,从而确立了儒学的统治思想地位。 建元五年(前136年),武帝设置儒学五经博士,同时罢免其他诸子博士,把儒学以外的百家之学排斥出官学,史称逗抑黜百家,表彰六经地。元朔五年(前124年),武帝下诏批董仲舒、公孙弘建议,在长安兴办太学,用儒家经书教育青年子弟,从此儒学成为官办学校的主体内容。武帝改造选官制度,规定博士弟子成绩优异者可任为郎官,吏有通一艺者可选拔担任重要职务,还打破常规起用布衣儒生公孙弘为丞相。这样随着儒学地位的上升,封建政治与儒学密切结合起来,西汉皇帝诏令和廷议中多称引儒家理论,司法过程中以《春秋》义例决狱。武帝时遵循儒家思想,举行封禅、改正朔、修郊祀、定历数等重大礼制活动,初步形成儒家政治的历史传统。 需要理解的是武帝这一政策与秦代有很大不同,官学独尊后其它思想学派并未被禁止,所提倡的儒学本身也广泛吸收了法家、阴阳家等各家学说,统一的思想带有一定的综合倾向,因而获得了成功。儒家兴学,把教育、考试与选官结合起来,是武帝的创造,在客观上促成了重视知识、重视教育的社会风尚,儒家思想逐渐渗透到社会各方面,造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范式。但从本质上看,这仍是一种封建专制主义文化政策。汉武帝运用皇权干预思想学术,抑制了民族思想的自由发展,禁锢了思想界的探索精神,违悖了思想统一于真理的规律,有明显的消极作用。 如何正确对待包括儒家思想在内的中国传统文化对待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态度问题,近代以来一直存在着两种对立的思想倾向:一是国粹派,认为中国传统文化一切都好,甚至对二十四孝也不加批判地完全肯定:一是西化派,把中国落后的一切根源归之于文化传统,主张完全抛弃中国的传统文化而全盘西化。这两种观点都是错误的,我们对待传统文化的科学态度和方法应该是古为今用,批判继承。但是如何进行逗古为今用,批判继承地呢我们认为:(1)对哪些在长期历史实践中形成的优秀价值原则,可以转化为时代精神来继承。例如《周易大传》中逗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的刚健有为精神,《论语》中所提倡的舍生取义、见利思义、见危授命、逗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地的品质,以及逗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地的历史使命感,《孟子》中提出的逗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地的独立人格以及逗乐以天下,忧以天下地的忧患意识,《春秋公羊传》中强调的天下统一的思想等,都是很容易转化为新的时代的。尤其是强调统一的思想传统,更具有现实意义。(2)对有些内容可抽取其封建性的思想内核,提取其有用的精神因素,使之成为今天新文化建设有用的思想要素。如逗民本地思想。从西周初年的逗敬天保民地到孟子的逗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地再到荀子的逗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地,民本思想构成了中国古代政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当然古代逗民本地的真正内涵,不是也不可能是人民的利益。今天我们剔除其封建内核,则可以从人民当家作主的角度来转化古代的民本思想,将其发展为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的社会主义观念。儒家提出逗修己安人地、逗正心修身地等命题,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仍具现实意义。今天我们仍需要提倡自身修养和为社会主义而献身的精神。(3)对传统文化中的糟粕,必须否定和抛弃。如逗三从四德地的女性观,逗天不变道也不变地的自然观,逗别尊卑,明贵贱地的封建等级观等。

儒家:仁政 ;法家:法治
孟子:人性本善;荀子:人性有恶
荀子:明于天人之分;庄子:顺应天道
儒家:中庸;道家:自然无为

诸子百家是对春秋战国时期各种学术派别的总称,主要包括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学派。每个学派都有自己的思想和主张,以下是一些概括和比较:
1. 儒家:以孔子为代表,主张“仁”和“礼”的学说。儒家注重人伦道德的发扬和人的行为规范,强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儒家提倡“德治”和“仁政”,重视道德伦理教育和人的自身修养。
2. 道家:以老子为代表,主张“道”的学说。道家注重个体自我修养、改变自己的内在,追求“自然”,强调“无为而治”。道家思想认为天道无为,万物自然化生,否认上帝鬼神主宰一切。
3. 墨家:以墨子为代表,主张“兼爱”之说。墨家认为人应该平等对待所有人,提倡“全民皆胞”的观念。墨家主张尚贤、尚同和非攻,经济上主张强本节用,思想上提出尊天事鬼。
4. 法家:以韩非子为代表,主张法治,反对礼治。法家强调赏罚分明,提倡法、术、势相结合的统治方式。
综上所述,诸子百家在思想上存在一定差异,如儒家强调人伦道德和社会规范,道家注重个体修养和自然法则,墨家提倡平等和兼爱,法家则注重法治和赏罚分明。各家学派都在不同程度上强调了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为什么诸子百家的苦口婆心劝说,在各大诸侯国面前显得不值一提?_百度知...
战国时代,诸子百家争执的重要核心内容,取决于怎样解救这一混乱的社会发展,而为了这一问题,他们也提出了各种各样的学说,为了能营销推广自已的学说,他们经历了各种苦难,碰到了很多的艰难坎坷,布经传道,周游列国,无时无刻不在以自己的流行观念为核心开展思想散播。那么,为何诸子百家的苦口婆心劝说,...

诸子百家的思想具有阶级性和局限性对吗?
除了墨家以外,其他的诸子百家应该都是具有阶级性,至于局限性,那么肯定都是具备的,毕竟大部分都是产生在那个时代,所以说肯定都具备时代所给予的局限性

诸子百家的思想
诸子指的是中国先秦时期管子、老子、孔子、庄子、墨子、孟子、荀子等学术思想的代表人物;百家指的是儒家、道家、墨家、名家、法家等学术流派的代表家。诸子思想之所以说是政治学派的总称,是因为其各家的基本宗旨大都是为国君提供政治方略。儒家主张以德化民;道家主张无为而治;法家主张信赏必罚;墨家...

诸子百家思想中,封建统治者最不可能采纳什么思想?
封建统治者最不可能采纳的建议是墨家的“兼爱”思想。墨家的代表人物墨翟,是孔子的第一个反对者,他认为礼乐是无用且奢侈的东西,他提出“兼爱”思想,并批判儒家的“爱有等差”。在墨翟那里,他心中的“仁”与“义”主要指无差别地爱一切人。于此,“兼爱”思想若成为主流,封建统治者无法实现中央...

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人口思想有什么不同?有何主张?
战国中后期是我国历史上从诸侯分裂割据走向统一的时期。长期的战争给广大人民生命财产带来极大损失。各国在兼并战争中为补充兵力,富国强兵,A得战争胜利,对人口问题给予了高度重视。秦、魏等国严格控制人口外流和逃亡,招徕移民,增加人口。许多思想家、政治家纷纷对人口问题提出自己的主张。墨子 墨子提出...

诸子百家的思想主张及特点
刑(形)名家」。代表人物为惠施和公孙龙。6、阴阳家 阴阳学说认为阴阳是事物本身具有的正反两种对立和转化的力量,可用以说明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五行学说认为万物皆由木、火、土、金、水五种原素组成,其间有相生和相胜(葜)两大定律,可用以说明宇宙万物的起源和变化。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诸子百家 ...

诸子百家中,儒法两家两家的政治主张有何矛盾之处?原因何在?又是如何...
所以就来了个“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但是说实话,儒家思想只能是用来哄哄老百姓,你光用它是统治不好的,所以哄骗的同时你还得吓唬吓唬,就形成了外儒内法的局面。汉宣帝说过:“汉家有制度,霸王道杂之。”就是说汉朝其实是法家、儒家、道家思想都在用。不知道说这些对你有没有帮助。

找一个角度谈谈诸子百家的异同
在这段动荡的历史岁月里,中国的思想文化却得到极大的发展,形成诸子百家争鸣的繁荣景象。 这一时期社会各方面的的发展对文化上形成百家争鸣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在政治上,这一时期处于社会大变革,动荡不安,各诸侯国林立纷争。各诸侯国的国君为了在争斗中取得霸主地位,竞相招贤纳士,运用不同思想学说以使自己的...

诸子百家主张有什么不同
诸子百家的许多思想给后代留下了深刻的启示。如儒家的“仁政”、“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恕道”;孟子的古代民主思想;道家的辩证法;墨家的科学思想;法家的唯物思想;兵家的军事思想等,在今天依然闪烁光芒。便是那“诡辩”的名家,也开创了中国哲学史上的逻辑学领域。我们可以、也应该鉴借儒家的刚健有为精神,来...

谈谈你对诸子百家思想的理解
介绍一下诸子百家代表思想即可,比如:孔子向往原始社会末期、尧舜时代的“大同”,因为那时候比较民主、公平。但是社会无法逆转,因而他又推崇夏商周时代的“小康”,也就是王道、礼制时代,特别是周代。他主张恢复周代的礼乐制度,维护贵族的利益。老子是中国比较早探讨哲学的人物,他专注地探讨了“道”的...

潮州市15195543703: 诸子百家思想对比 -
许珍丽珠: 我比较喜欢鬼谷子、韩非子,杂家、吕不韦

潮州市15195543703: 儒、墨、道、法等诸子百家的政治思想异同 -
许珍丽珠: 儒家孔孟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思想精髓是主张"仁义" 孔子其思想以“仁”核心,以为“仁”即“爱人”.提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等论点,提倡“忠恕”之道,又以为推行“仁政”应以“礼”为规...

潮州市15195543703: 归纳诸子百家中相对立的观点 -
许珍丽珠: 诸子百家中相对立的观点 (1)治国上,儒家主张“仁政”,反对严刑峻法,而法家 主张法治,强调严刑峻法;(2)在人性上,孟子主张“性 本善”, 而荀子主张“性本恶”; (3)在对人与自然的关 系上,荀子主张“制天命”,而老子主张“顺自然”; (4)在人生态度上,儒家主张积极入世,强调社会责任, 而道家则主张“逍遥”的人生态度,强调“超脱”.

潮州市15195543703: 诸子百家思想差异是什么? -
许珍丽珠: 一百个人有一百个思想,就是百家思想嘛!差异就自然多了!

潮州市15195543703: 诸子百家中.有很多学派的观点是相互对立的.请列举一对并指出其不同之处. -
许珍丽珠: 纵横家和道家,一个到处投机,一个讲究清静无为.苏秦配六国相印,张仪三相秦国.庄子说自己想做泥里的乌龟,不想做楚相.相对之下两个最极端.儒家和墨家,争了老半天,目的还都是平天下,方式不同而且.

潮州市15195543703: 有没有简洁直观的语言概括中华文化几大门派(老子、孔子及孟家)文化思想的区别? -
许珍丽珠: 你是想问诸子百家的文化思想和政治主张这些方面的区别吧?说实话这个问题要想说全了能写好几本书,但你要简洁直观的,我主要以儒道墨法四家分几个方面给你简单概括一下,肯定不会完整,古之先圣的思想言论够我们学一辈子的,你就将...

潮州市15195543703: 300字左右简要介绍诸子百家的思想
许珍丽珠: 孔子以《周易》中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合关系为出发点,创立了以仁为核心的儒家... 孔子和老子的思想,经过孟子、荀子和庄子的阐发,形成儒家和道家学说.战国时代...

潮州市15195543703: 诸子百家思想的特点 -
许珍丽珠: 诸子百家以儒、道、法三家为主.儒家是中国古代最有影响的学派.做为华夏固有价值系统的一种表现的儒家,并非通常意义上的学术或学派.一般来说,特别是先秦时,虽然儒家是最有影响的学派,但也只...

潮州市15195543703: 诸子百家在治理国家的问题上有哪些差异? -
许珍丽珠: 儒家是重“礼”、民贵君轻 道家是无为而治 法家是重“法” 墨家重在自由、和平 纵横家重在外交

潮州市15195543703: 帮忙归纳高二诸子百家的思想,分别是儒家墨家法家道家,谢谢!
许珍丽珠: 这么讲吧,儒家核心思想为“仁”,即教统治者如何统治长久及平时人们为人处事遵守的准则,但儒家学说经过董仲舒、程氏兄弟、朱熹的变革己大相径庭,成为为统治者服务的工具.墨家学说核心有“兼爱、非攻”反对不义战争.其实墨家也是有组织的团体.道家讲究“出世”,“无为而治”.其实是为了更好地“入世”.主张与人休息,其实是礼乐崩坏、到处战乱的一种叛逆产物.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