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的由来

作者&投稿:水谈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电脑”这个词的由来~

电子计算机,它现在也被俗称为“电脑”,是一种最现代的计算工具,是一种高科技的产品,是在本世纪中期出现的。电脑具有存储、记忆能力、逻辑判断能力、运算能力以及自动执行程序能力,因此,它能做许多的事情,可以进行数值计算(如天气预报、卫星与导弹的发射中的计算)、信息管理(如人事、户籍档案、财务、库存)、图片及文字处理(编辑、排版、拼版、输出)、生产进程控制(高级机床、仪器仪表)、辅助工程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制造CAM、计算机辅助测试CAT、计算机辅助教学CAI)。它能自动高速地完成信息处理,能够输入数据,按照里面预置的程序进行处理,并输出结果,供人们使用。电脑联网之后,可方便用户获得信息、远程病情诊断、存取款、购物、参加国际会议,等等。它不只是能够进行计算,就是说它就好比人的大脑,所以,又叫做“电脑”。

1946年2月14日,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莫尔电机学院,到处洋溢着喜
庆的气氛。许多来宾怀着激动的心情来到这里,因为他们要参加人类历史上第
一台现代电子计算机的揭幕典礼。呈现在人们面前的是一个外形奇怪、浑身闪
闪发光的庞然大物。它,就是世界上第一台现代电子计算机“埃尼阿克”(ENI
AC)。这个庞然大物占地面积达170平方米,重达30吨。在揭幕仪式上,“埃尼
阿克”为来宾表演了它的“绝招”———分别在1秒钟内进行了5000次加法运
算和500次乘法运算,这比当时最快的继电器计算机的运算速度要快1000多倍。
这次完美的亮相,使得来宾们喝彩不已。然而谁又知道,在这个庞然大物诞生
的过程中,有多少人为之倾注了无数的心血!

战火催生的庞然大物

电子计算机的出现尽管只有60年的时间,但它的诞生却是人类数百年努力
的积累。早在17世纪,一批欧洲数学家就已开始研制计算机。1642年,为了协
助担任税务局长的父亲,年仅19岁的法国数学家帕斯卡成功地制造了第一台钟
表齿轮式机械计算机,但仅能做加减法运算。在此基础上,德国数学家莱布尼
兹于1678年发明了可做乘除运算的计算机。但这些机械计算机的性能过于落后,
远远满足不了人们的需要。一百多年后,英国数学家巴贝奇于1822年设计出了
一种更为先进的计算机。遗憾的是,由于当时工业水平所限,巴贝奇的设计根
本无法实现。

此后一百年间,人类在电磁学、电工学、电子学领域不断取得重大进展,
为电子计算机的出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二战爆发后,美国陆军军械部为研制
和开发新型大炮,在马里兰州的阿伯丁设立了“弹道研究实验室”。极为繁重
的计算任务令那里的研究人员大伤脑筋。尽管实验室雇用了200多名计算快手,
还是捉襟见肘。他们迫切需要一种新的计算机器,以提高工作效率。就在人们
一筹莫展之时,宾夕法尼亚大学莫尔电机学院的莫克利博士提出了试制第一台
电子计算机的设想。他的设想吸引了陆军军械部,他们立即要求莫尔学院拟定
一份研制计划。

按照科学家们的估计,制造一台电子计算机所需的经费为15万美元,这在
当时是一笔巨款,因此遭到了军方内部很多人的坚决反对。眼看研制电子计算
机的计划就要夭折,美国著名数学家维伯伦博士坚定地站到了支持者的行列里,
他最终说服了美国军方。经过两年多的紧张研制,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终于在19
46年2月14日问世。而它的开发经费几经追加,最后达到48万美元。

这台名为“埃尼阿克”的电子计算机,如今看来简直就是一个怪物。其内
部有成千上万个电子管、二极管、电阻器等元件,电路的焊接点多达50万个;
在机器表面,则布满电表、电线和指示灯。令人哭笑不得的是,它的耗电量超
过174千瓦小时,据说在使用时全镇的电灯都会变暗;而且它的电子管平均每
隔15分钟就要烧坏一只,科学家们不得不满头大汗地不停更换。然而,“埃尼
阿克”的计算速度却是手工计算的20万倍、继电器计算机的1000倍。美国军方
也从中尝到了甜头,因为它计算炮弹弹道只需要3秒钟,而在此之前,则需要2
00人手工计算两个月。除了常规的弹道计算外,它后来还涉及诸多的科研领域,
曾在第一颗原子弹的研制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1955年10月2日,“埃尼阿克”宣告“退役”后,被陈列在华盛顿的一家
博物馆里。

三台电子计算机竞争“世界第一”头衔

有趣的是,对于“埃尼阿克”头上的光环,多年来始终存有争议。实际上,
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英国1943年研制出来的“巨人”计算机才是世界第一台
电子计算机,只不过它一直处于保密状态。直到1975年,英国当局解密了相关
档案,人们才对这一内幕有所了解。

原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为了破译德国人的一种机械式密码,英国情报
机关与数学、电子学专家合作,于1943年研制出了一种大型电子运算装置,并
称其为“巨人”机。在“巨人”机发明前,英国破译德军的高级密码需要6至8
个星期,而使用“巨人”机后则仅需6至8小时,自它投入使用后,德军大量高
级军事机密很快被破译,大大加快了纳粹德国败亡的进程。出于战争的需要,
英国将其视为“超级机密”。据说为保守秘密,英国不惜将10台同类计算机在
战后秘密销毁。不过也有人认为,“巨人”机还算不上真正的电子计算机,而
是介于继电器计算机与现代电子计算机之间。

还有一种说法认为,美籍保加利亚人、物理学家阿塔纳索夫才是第一台电
子计算机的发明者。早在1939年12月,他就造出了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
但由于当时正值二战,他没有申请专利,也没有公布资料。尽管众说纷纭,“
埃尼阿克”仍然是多数人公认的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60年前的情人节也
因此被永远载入了人类发明史册。

电子计算机因总统大选一夜成名

“埃尼阿克”诞生之初,由于它存在诸多缺陷,无法广泛应用。直到1951
年,莫克利和埃克特在“埃尼阿克”基础上研制出了UNIVAC(通用自动计算机),
电子计算机才开始从实验室走向社会。不久,一件偶然事件的发生,又使其知
名度迅速提高。

1952年,适逢美国大选。为了对选举资料进行处理,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租
用了UNIVAC,用来预测大选结果。选举结束后仅仅45分钟,UNIVAC就计算出艾
森豪威尔将以438票的绝对优势赢得胜利。但在选举前,几乎所有的专家和媒
体都预测竞选双方势均力敌。所以对于计算机的预测结果,广播公司拒绝报道。
工程师们只好重新计算,但该计算机仍坚持艾森豪威尔将大获全胜。当选举结
果正式揭晓后,所有的人都惊呆了:艾森豪威尔实际得票为442票,UNIVAC的
预测只有不到1%的误差率!从此,整个世界开始对电子计算机的功能有了新的
认识,电子计算机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时代。

从那时起到今天,电子计算机的发展可谓一日千里,它不但广泛地应用于
人们的社会生活中,而且直接引导着当今信息社会的发展。毫无疑问,电子计
算机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如今,它已成为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一
部分,并将在未来继续扮演重要的角色。
是吗?

1946年2月14日,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莫尔电机学院,到处洋溢着喜庆的气氛。许多来宾怀着激动的心情来到这里,因为他们要参加人类历史上第一台现代电子计算机的揭幕典礼。呈现在人们面前的是一个外形奇怪、浑身闪闪发光的庞然大物。

它,就是世界上第一台现代电子计算机“埃尼阿克”(ENIAC)。这个庞然大物占地面积达170平方米,重达30吨。在揭幕仪式上,“埃尼 阿克”为来宾表演了它的“绝招”———分别在1秒钟内进行了5000次加法运 算和500次乘法运算,这比当时最快的继电器计算机的运算速度要快1000多倍。 这次完美的亮相,使得来宾们喝彩不已。然而谁又知道,在这个庞然大物诞生
的过程中,有多少人为之倾注了无数的心血!



946年2月14日,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莫尔电机学院,到处洋溢着喜庆的气氛。许多来宾怀着激动的心情来到这里,因为他们要参加人类历史上第一台现代电子计算机的揭幕典礼。呈现在人们面前的是一个外形奇怪、浑身闪闪发光的庞然大物。它,就是世界上第一台现代电子计算机“埃尼阿克”(ENIAC)。这个庞然大物占地面积达170平方米,重达30吨。在揭幕仪式上,“埃尼阿克”为来宾表演了它的“绝招”———分别在1秒钟内进行了5000次加法运算和500次乘法运算,这比当时最快的继电器计算机的运算速度要快1000多倍。这次完美的亮相,使得来宾们喝彩不已。然而谁又知道,在这个庞然大物诞生 的过程中,有多少人为之倾注了无数的心血! 

战火催生的庞然大物: 

电子计算机的出现尽管只有60年的时间,但它的诞生却是人类数百年努力的积累。早在17世纪,一批欧洲数学家就已开始研制计算机。1642年,为了协助担任税务局长的父亲,年仅19岁的法国数学家帕斯卡成功地制造了第一台钟表齿轮式机械计算机,但仅能做加减法运算。在此基础上,德国数学家莱布尼兹于1678年发明了可做乘除运算的计算机。但这些机械计算机的性能过于落后,远远满足不了人们的需要。一百多年后,英国数学家巴贝奇于1822年设计出了一种更为先进的计算机。遗憾的是,由于当时工业水平所限,巴贝奇的设计根本无法实现。 

此后一百年间,人类在电磁学、电工学、电子学领域不断取得重大进展,为电子计算机的出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二战爆发后,美国陆军军械部为研制和开发新型大炮,在马里兰州的阿伯丁设立了“弹道研究实验室”。极为繁重的计算任务令那里的研究人员大伤脑筋。尽管实验室雇用了200多名计算快手,还是捉襟见肘。他们迫切需要一种新的计算机器,以提高工作效率。就在人们一筹莫展之时,宾夕法尼亚大学莫尔电机学院的莫克利博士提出了试制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的设想。他的设想吸引了陆军军械部,他们立即要求莫尔学院拟定一份研制计划。 

按照科学家们的估计,制造一台电子计算机所需的经费为15万美元,这在当时是一笔巨款,因此遭到了军方内部很多人的坚决反对。眼看研制电子计算机的计划就要夭折,美国著名数学家维伯伦博士坚定地站到了支持者的行列里,他最终说服了美国军方。经过两年多的紧张研制,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终于在1946年2月14日问世。而它的开发经费几经追加,最后达到48万美元。 

这台名为“埃尼阿克”的电子计算机,如今看来简直就是一个怪物。其内部有成千上万个电子管、二极管、电阻器等元件,电路的焊接点多达50万个;在机器表面,则布满电表、电线和指示灯。令人哭笑不得的是,它的耗电量超过174千瓦小时,据说在使用时全镇的电灯都会变暗;而且它的电子管平均每隔15分钟就要烧坏一只,科学家们不得不满头大汗地不停更换。然而,“埃尼阿克”的计算速度却是手工计算的20万倍、继电器计算机的1000倍。美国军方也从中尝到了甜头,因为它计算炮弹弹道只需要3秒钟,而在此之前,则需要200人手工计算两个月。除了常规的弹道计算外,它后来还涉及诸多的科研领域,曾在第一颗原子弹的研制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1955年10月2日,“埃尼阿克”宣告“退役”后,被陈列在华盛顿的一家博物馆里。 

三台电子计算机竞争“世界第一”头衔:

有趣的是,对于“埃尼阿克”头上的光环,多年来始终存有争议。实际上,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英国1943年研制出来的“巨人”计算机才是世界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只不过它直处于保密状态。直到1975年,英国当局解密了相关档案,人们才对这一内幕有所了解。 

原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为了破译德国人的一种机械式密码,英国情报机关与数学、电子学专家合作,于1943年研制出了一种大型电子运算装置,并称其为“巨人”机。在“巨人”机发明前,英国破译德军的高级密码需要6至8个星期,而使用“巨人”机后则仅需6至8小时,自它投入使用后,德军大量高级军事机密很快被破译,大大加快了纳粹德国败亡的进程。出于战争的需要,英国将其视为“超级机密”。据说为保守秘密,英国不惜将10台同类计算机在战后秘密销毁。不过也有人认为,“巨人”机还算不上真正的电子计算机,而是介于继电器计算机与现代电子计算机之间。 

还有一种说法认为,美籍保加利亚人、物理学家阿塔纳索夫才是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的发明者。早在1939年12月,他就造出了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但由于当时正值二战,他没有申请专利,也没有公布资料。尽管众说纷纭,“埃尼阿克”仍然是多数人公认的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60年前的情人节也因此被永远载入了人类发明史册。 

电子计算机因总统大选一夜成名:

“埃尼阿克”诞生之初,由于它存在诸多缺陷,无法广泛应用。直到1951年,莫克利和埃克特在“埃尼阿克”基础上研制出了UNIVAC(通用自动计算机),电子计算机才开始从实室走向社会。不久,一件偶然事件的发生,又使其知名度迅速提高。 

1952年,适逢美国大选。为了对选举资料进行处理,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租用了UNIVAC,用来预测大选结果。选举结束后仅仅45分钟,UNIVAC就计算出艾森豪威尔将以438票的绝对优势赢得胜利。但在选举前,几乎所有的专家和媒体都预测竞选双方势均力敌。所以对于计算机的预测结果,广播公司拒绝报道。工程师们只好重新计算,但该计算机仍坚持艾森豪威尔将大获全胜。当选举结果正式揭晓后,所有的人都惊呆了:艾森豪威尔实际得票为442票,UNIVAC的预测只有不到1%的误差率!从此,整个世界开始对电子计算机的功能有了新的认识,电子计算机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时代。 

从那时起到今天,电子计算机的发展可谓一日千里,它不但广泛地应用于人们的社会生活中,而且直接引导着当今信息社会的发展。毫无疑问,电子计算机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如今,它已成为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并将在未来继续扮演重要的角色。



用电子等部件模拟的具有运算能力的物体,学名计算机。

最初由约翰·冯·诺依曼发明(那时电脑的计算能力相当于现在的计算器),有三间库房那么大,后逐步发展而成。

是一种能够按照指令对各种数据和信息进行自动加工和处理的电子设备

一般来说电脑由二部分组成,即硬件和软件。硬件包括:显示器、鼠标、键盘、机箱、电源、主板,CPU、声卡、显卡、光驱(软驱已淘汰)、内存、硬盘,有些还包含网卡、音箱、耳机、打印机、扫描仪、摄像头、手写板等外部设备。软件又分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

电脑学名计算机,是由早期的电动计算器发展而来的。1945年,世界上出现了第一台电子数字计算机“ENIAC”,用于计算弹道。是由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莫尔电工学院制造的,但它的体积庞大,占地面积500多平方米,重量约30吨,消耗近100千瓦的电力。显然,这样的计算机成本很高,使用不便。1956年,晶体管电子计算机诞生了,这是第二代电子计算机。只要几个大一点的柜子就可将它容下,运算速度也大大地提高了。1959年出现的是第三代集成电路计算机。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这是电脑发展的最新阶段。到1976年,由大规模集成电路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制成的“克雷一号”,使电脑进入了第四代。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发明,使电子计算机不断向着 小型化、微型化、低功耗、智能化、系统化的方向更新换代。

20世纪90年代,电脑向“智能”方向发展,制造出与人脑相似的电脑,可以进行思维、学习、记忆、网络通信等工作。

进入21世纪,电脑更是笔记本化、微型化和专业化,每秒运算速度超过100万次,不但操作简易、价格便宜,而且可以代替人们的部分脑力劳动,甚至在某些方面扩展了人的智能。于是,今天的微型电子计算机就被形象地称做电脑了。

世界上第一台个人电脑由IBM于1981年推出。

用电子等部件模拟的具有运算能力的物体,学名计算机。

最初由约翰·冯·诺依曼发明(那时电脑的计算能力相当于现在的计算器),有三间库房那么大,后逐步发展而成。

是一种能够按照指令对各种数据和信息进行自动加工和处理的电子设备

一般来说电脑由二部分组成,即硬件和软件。硬件包括:显示器、鼠标、键盘、机箱、电源、主板,CPU、声卡、显卡、光驱(软驱已淘汰)、内存、硬盘,有些还包含网卡、音箱、耳机、打印机、扫描仪、摄像头、手写板等外部设备。软件又分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

电脑学名计算机,是由早期的电动计算器发展而来的。1945年,世界上出现了第一台电子数字计算机“ENIAC”,用于计算弹道。是由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莫尔电工学院制造的,但它的体积庞大,占地面积500多平方米,重量约30吨,消耗近100千瓦的电力。显然,这样的计算机成本很高,使用不便。1956年,晶体管电子计算机诞生了,这是第二代电子计算机。只要几个大一点的柜子就可将它容下,运算速度也大大地提高了。1959年出现的是第三代集成电路计算机。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这是电脑发展的最新阶段。到1976年,由大规模集成电路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制成的“克雷一号”,使电脑进入了第四代。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发明,使电子计算机不断向着 小型化、微型化、低功耗、智能化、系统化的方向更新换代。

20世纪90年代,电脑向“智能”方向发展,制造出与人脑相似的电脑,可以进行思维、学习、记忆、网络通信等工作。

进入21世纪,电脑更是笔记本化、微型化和专业化,每秒运算速度超过100万次,不但操作简易、价格便宜,而且可以代替人们的部分脑力劳动,甚至在某些方面扩展了人的智能。于是,今天的微型电子计算机就被形象地称做电脑了。

世界上第一台个人电脑由IBM于1981年推出

用电子等部件模拟的具有运算能力的物体,学名计算机。

最初由约翰·冯·诺依曼发明(那时电脑的计算能力相当于现在的计算器),有三间库房那么大,后逐步发展而成。

是一种能够按照指令对各种数据和信息进行自动加工和处理的电子设备

一般来说电脑由二部分组成,即硬件和软件。硬件包括:显示器、鼠标、键盘、机箱、电源、主板,CPU、声卡、显卡、光驱(软驱已淘汰)、内存、硬盘,有些还包含网卡、音箱、耳机、打印机、扫描仪、摄像头、手写板等外部设备。软件又分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

电脑学名计算机,是由早期的电动计算器发展而来的。1945年,世界上出现了第一台电子数字计算机“ENIAC”,用于计算弹道。是由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莫尔电工学院制造的,但它的体积庞大,占地面积500多平方米,重量约30吨,消耗近100千瓦的电力。显然,这样的计算机成本很高,使用不便。1956年,晶体管电子计算机诞生了,这是第二代电子计算机。只要几个大一点的柜子就可将它容下,运算速度也大大地提高了。1959年出现的是第三代集成电路计算机。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这是电脑发展的最新阶段。到1976年,由大规模集成电路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制成的“克雷一号”,使电脑进入了第四代。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发明,使电子计算机不断向着 小型化、微型化、低功耗、智能化、系统化的方向更新换代。

20世纪90年代,电脑向“智能”方向发展,制造出与人脑相似的电脑,可以进行思维、学习、记忆、网络通信等工作。

进入21世纪,电脑更是笔记本化、微型化和专业化,每秒运算速度超过100万次,不但操作简易、价格便宜,而且可以代替人们的部分脑力劳动,甚至在某些方面扩展了人的智能。于是,今天的微型电子计算机就被形象地称做电脑了。

世界上第一台个人电脑由IBM于1981年推出。


脑健康的由来
近一个世纪以来,人类开始涉足研究自身的脑。自美国国会1989年通过101-58公共法,把1990—2000定义为脑十年(the decade of the brain),并规划出58个大的研究课题后,各国都相继加强了对脑的研究力度。欧洲1991年出台“欧洲脑十年”。日本推出强脑科学计划,确认脑和染色体是21世纪生命科学研究最前沿的...

你知道爬行脑是什么脑吗?
也有人称三脑为:爬行脑、情绪脑和视觉脑。先说说三个脑的由来,这三个脑是随着整个生物和人类的进化而产生的,分别是对应着脑干小脑,杏仁核海马体边缘系统,大脑皮层。早在几亿年前,他们就进化出来爬行脑,也叫爬虫脑。我们可以看到很多的低等动物,比如各种虫子,蜥蜴等它们就只有爬行脑。随着生物的...

南京特产菊花脑的历史由来
1. 菊花脑,这一江苏省的传统特产蔬菜,别名“菊花叶”,是一种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亦可作为一年生作物种植。其外形类似野菊,因此得名。在江苏,人们将菊花脑作为一种蔬菜栽培并享用,这一传统已有逾百年的历史。2. 流传着一个故事,说的是清朝同治三年(1864年),曾国藩指挥清军攻打太平军,南京(当时...

豆腐脑的来历
于是,他召集术士门客于八公山下,燃起熊熊的炉火,别出心裁地叫他们用黄豆和盐卤来炼丹,结果“炼”得雪白细腻的豆腐。它虽非灵丹妙药,可美味可口,别有风味。此物迅速传开,风行于世,有诗为证:“种豆豆苗稀,力竭心已苦。早知淮南术,安生获泉布”。自此豆腐脑成为汉民族一道著名的传统小吃。

豆腐脑是哪个年代发明的?为什么会有甜豆腐脑和咸豆腐脑之分?
如果追溯起豆腐脑的发明时间,那么要溯及西汉时期,据传汉高祖的孙子刘安自幼不学无术、无所作为,整日就想着炼丹,以求长生不老,他用糖和豆子为原料,最后却炼成了嫩滑美味的豆腐脑,这就是豆腐脑的由来。而发展到现在,豆腐脑分为了甜口和咸口两种,这是因为北方人喜欢吃咸口豆腐脑,而南方人...

豆花是不是豆腐脑
豆腐脑的由来 淮南王刘安,是汉高祖刘邦的孙子,建都于寿春(今安徽省淮南市寿县)。相传,刘安不务政事,野心很大,不满足只当一个有名无实的王,总想谋求一个更显赫的实职,还醉心于长生不老之术,急于寻求灵丹妙药。于是,他召集术士门客于八公山下,燃起熊熊的炉火,别出心裁地叫他们用黄豆和...

“电脑”名称的由来是什么?
软件分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两大类。计算机,俗称电脑,起源于早期的电动计算器。1945年,世界上诞生了第一台电子数字计算机“ENIAC”,主要用于弹道计算。这台计算机由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莫尔电工学院制造,体积庞大,占地面积超过500平方米,重量约30吨,耗电量高达100千瓦。由于成本高昂且使用不便,人们...

“电脑”名称的由来是什么?
电脑学名计算机,是由早期的电动计算器发展而来的。1945年,世界上出现了第一台电子数字计算机“ENIAC”,用于计算弹道。是由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莫尔电工学院制造的,但它的体积庞大,占地面积500多平方米,重量约30吨,消耗近100千瓦的电力。显然,这样的计算机成本很高,使用不便。1956年,晶体管电子...

南京特产菊花脑的历史由来
菊花脑是江苏省传统特产蔬菜之一。又名“菊花叶”,是一种多年生宿根草本蔬菜,也可作一年生栽培。因其形态像野菊,故名。江苏菊花脑,民间作为蔬菜进行栽培和食用,已有100多年历史。 相传,清朝同治三年(公元1864年),曾国藩率领清兵攻打太平军,南京(当时称天京)城被围,粮草殆尽,居民寻找野菜充饥...

大家平时经常说“脑海”,这个词怎么由来的?
人们都说脑海,脑海,那是为什么呢?人们平常都说这个人脑子真好使,就是夸他聪明,冰雪聪明,那是因为虽然咱们脑子看着不是很大,但其实他的储存容量是很大的,她一天能消耗很多很多的东西,就像大海一样,里面有很多种生物。那么脑子里也就有很多的东西,并且像海一样有着超大的容量。英国《独立报》14...

常宁市19791966396: 电脑的由来 - 搜狗百科
隐春益心: 电脑的学名为电子计算机,是由早期的电动计算器发展而来的.1946年,世界上出现了第一台电子数字计算机“ENIAC”,用于计算弹道.是由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莫尔电工学院制造的,但它的体积庞大,占地面积170多平方米,重量约30吨,...

常宁市19791966396: “电脑”一词的由来 -
隐春益心: 因为供电就可以思维,所以就叫电脑吧,其实一开始是叫计算机的,只用来计算机,后来功能渐渐完善,才可以做很多的东西,具体是为什么被叫做电脑,我也不太清楚,在这等着学习学习!

常宁市19791966396: 电脑的由来? -
隐春益心: 电脑(computer)的原来意义是『计算机』,也就是说,人类会发明电脑,最初的目的是帮助处理复杂的数字运算.而这种人工计算器的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十七世纪的法国大思想家帕斯卡.帕斯卡的父亲担任税务局长,当时的币制不是十进...

常宁市19791966396: 电脑的由来 -
隐春益心: 第一台电子计算机:1946年2月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研制同时,冯诺伊曼(VON.NEUMANM)研制一台被认为是现代计算机原型的通用电子计算机EDVAC.威尔金斯于1949年研制EDSAC.图灵于1950年研制ACE.成功.命...

常宁市19791966396: 电脑的由来
隐春益心: 计算机是由早期的电动计算器发展而来的.1946年,世界上出现了第一台电子数字计算机“ENIAC”,用于计算弹道.是由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莫尔电工学院制造的.1956年,晶体管电子计算机诞生了,这是第二代电子计算机.只要几个大一点的柜子就可将它容下,运算速度也大大地提高了.1959年出现的是第三代集成电路计算机.最初的计算机由约翰·冯·诺依曼发明(那时电脑的计算能力相当于现在的计算器),有三间库房那么大,后逐步发展.

常宁市19791966396: 电脑的起源是什么?
隐春益心: 用电子等部件模拟的具有运算能力的物体,学名计算机.最初由约翰·冯·诺依曼发明(那时电脑的计算能力相当于现在的计算器),有三间库房那么大,后逐步发展而成,是一种能够按照指令对各种数据和信息进行自动加工和处理的电子设备,他由多个零配件组成,

常宁市19791966396: 关于电脑的来历(作文) -
隐春益心:[答案] 电脑几十年前中国人还视为神秘的电脑,逐步揭开了它朦胧的面纱,进入了中国的百姓家.电脑是计算机的别称.由于此,人们往往把它和加减乘除联系起来,使我等曾寒窗苦读十六、七年的学子们充满了对它的企盼.上小学时,计算机...

常宁市19791966396: 电脑的起源? -
隐春益心: 这要追溯计算机的发明,可以由中国古时开始说起,古时人类发明算盘去处理一些数据,利用拨弄算珠的方法,人们无需进行心算,通过固定的口诀就可以将答案计算出来.这种被称为“计算与逻辑运算”的运作概念传入西方后,被美国人加以...

常宁市19791966396: 电脑的起源?
隐春益心: 电子管.1949年世界上第一台电子数字积分计算机ENIAC(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rator and Calculator)在美国宾西尼法大学诞生.这台计算机共用了18000多个电子管,重达30吨,占地面积170平方米,耗电150千瓦,每秒进行5000次加法运...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