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井游记》作者用了一连串的比喻,形神惧似,景中有情,说一说作者笔下的水像什么?山像什么?作者以什么---

作者&投稿:沃终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满井游记 同步解读 拜托- -我会加分的。~

满井游记

【基础知识及相关背景】
一、字音及词义:
燕y n:古燕国,这里指北京地区。
局促:拘束。
土膏:肥沃的土地。膏,肥沃。
若脱笼之鹄:好像是从笼中飞出去的天鹅。
娟然:美好的样子。
偕xi :文中意思为:共同,一块儿。
茗m ng:茶,文中是煮茶的意思。
堕事:耽误公事。堕,坏,耽误。
恶能:怎能。
泉而茗者,罍l i而歌者,红装而蹇ji n者:用泉水煮茶喝的,端着酒杯唱歌的,艳装骑驴的。蹇,原是跛足的意思,引申为驴。
二、相关背景:
1、关于作者
袁宏道(1568~1610)明代文学家。字中郎,又字无学,号石公。湖广公安(今属湖北)人。万历十六年(1588)中举人。次年入京赴考,未中。返乡后曾问学李贽,引以为师,自此颇受李贽思想影响。万历二十年(1592)中进士。不仕,与兄宗道、弟中道遍游楚中。万历二十三年(1595),选为吴县令,饶有政绩。不久解官去,游览江南名胜。后又授顺天教授,补礼部仪制司主事。两年后又辞官返里,卜居柳浪湖畔,潜学著文,并作庐山、桃源之游。万历三十四年(1606),入京补仪曹主事,不久又辞去。两年后再入京,擢吏部主事,转考功员外郎,奏立“岁终考察群吏法”,其后成为定制。万历三十七年(1609),迁稽勋郎中,赴秦中典试。事毕请假归里,定居沙市。
袁宏道在明代文坛上占有重要地位。他与兄宗道、弟中道时号“三袁”,被称为“公安派”,宏道实为领袖。袁宏道的散文极富特色,清新明畅,卓然成家。今存其尺牍280余封,篇幅长的1000多字,短的只二、三十余字传记文以《徐文长传》、《醉叟传》两篇最优,刻绘人物,生动鲜明。游记文90余篇,于写景中注入主观情感,韵味深远,文笔优美。如《满井游记》所写京郊初春景色,纯用写实手法,刻画细腻,情致盎然。其他如《虎丘》、《天目一》、《晚游六桥待月记》、《观第五泄记》等,真切动人,语言浅近,略无斧凿之迹,都是佳作。
袁宏道作有各体诗歌1700余首,成就不及散文。他的诗及多数散文,仅限于抒发个人情趣,不能充分反映社会生活,现实意义有限。当时一些公安派文风仿效者,则更发展了这一倾向,走上了邪路。所以以袁宏道为代表的公安派创作,瑕瑜互见,功过并存。总的来看,作为晚明的一次文学改良运动,其功绩还是主要的。
袁宏道著有《敝箧集》、《锦帆集》、《解脱集》、《广陵集》、《瓶花斋集》、《潇碧堂集》、《破砚斋集》、《华嵩游草》等。宏道文集最早为明万历刊本,今人钱伯城整理有《袁宏道集笺校》。
2、关于背景
明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袁宏道再次做官,任顺天府老手,终日又得和拜谒酬答打交道了,这使他颇感苦闷,更使他感到苦闷的是有政见却得不到申诉。好在袁宏道所担任的职务比较清闲,有空暇游览北京附近的名胜古迹。《满井游记》就作于此时,文中曲折地表现作者厌倦都市官场生活和寄情山石草木的情怀。
【整体感悟】
一、谋篇立意
本文是一篇文字清新的记游小品。满井是明、清两朝北京近郊的一个风景区。文章用极精简的文字记游绘景、抒情谕理。历历如画的景物描写,透出京郊早春的芬芳气息,勃勃生机,借景抒感,谕示读者以入生哲理。
二、文章脉络
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叙述北国的早春。
时间:花朝节后。
地点:燕地。
环境:余寒犹厉(冻风时作、飞沙走砾)
第二部分(2),描写满井春色。
水:冰皮始解,清澈见底。
山:为晴雪洗,鲜妍明媚。
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
麦田:浅鬣寸许。
游人:泉而茗,罍而歌,红装而蹇。
鸟鱼:悠然自得,皆有喜气。
第三部分(3),物我交融。(议论)
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余之游将自此始。
三、写作方法
⑴白描的手法。
作者写景,不堆砌词藻,而是用极为简练的笔法勾勒出来。如写水为“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写柳条为“将舒未舒,柔梢披风”。这种表现方法,没有夸张、渲染和烘托,而形象却鲜明明如画。
⑵拟人的写法。
作者写山,用倩女新妆作喻,写鱼鸟,说它们洋溢着喜气,趋向都是用了拟人的写法。
⑶生动的比喻。
比喻的表现方法虽然很常见,但袁宏道运用起来自有他的新奇之处。如形容自己出城游玩为“脱笼之鹄”,比喻很贴切,因为是出自作者深切的体会和感受。
四、参考译文
北京一带气候寒冷,过了花朝节,冬寒还没有退尽,经常刮起冷风,一刮冷风就扬起满天沙尘。(我)只好躲在屋子里,想出去走走也出不去。每次顶着风坐车出去,总是不到百步就转了回来。
22日那天,略微暖和些,我和几个朋友一块儿出了东直门,到了满井。高大的柳树成排的分立在堤的两旁,肥沃的土地有些湿润。放眼望去是一片开阔的景象,(感到自己)好像是从笼子里飞出来的天鹅(无比轻松)。这时河上的冰开始溶化,水波突然闪出亮光,泛起一层一层鱼鳞似的波纹,水清澈极了,可以看到河底,亮晶晶的,好像刚打开镜子,冷光突然从匣子里闪射出来一样。山峦被融化的雪水洗过后,是那样美好、光洁,呈现出迷人的风姿,好像美丽的少女洗了脸刚刚梳好署髻一样。柳条将要伸展却尚未伸展,柔嫩的梢头在风中散开,麦苗出土了,高一寸左右。游人还不算很多,但用泉水煮茶喝的,拿着酒杯唱歌的,身着艳装骑驴的,也时时可以见到。风力虽然还很猛,但走路就汗流泱背。那些在沙滩上晒太阳的鸟儿,浮到水面上吸水的鱼儿,都是一副悠闲自在的情态,毛羽、鳞鳍当中都充满了欢乐的气氛。(我这)才知道郊田外面未尝没有春天,可住在城里的人却不知道啊。
那不能因为游玩而耽误公事,在山石草木之间潇洒游赏的人,只有我这个官呀。并且这个旅游胜地正好与我工作的地中距离很近,我的旅游生涯即将从现在开始了,怎能不把游玩的事情记录下来呢?己亥年二月。
【类文品读】
湖心亭看雪
张岱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在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孥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日:“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余在西湖( ) 鸟声俱绝( ) 余孥一小舟( ) 拥毳衣( ) 舟中人两三粒( ) 及下船( )
2.从 二字可以看出此文写的是西湖 的 景。
3.文章写 ,先总写,“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点出 。
4.“上下一白”是作者 所见,作者所见的真是只有“一白”吗?

5.文章最后引用舟子的话有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1.我;无、没有;拿;野兽的细毛;个;等到 2.看雪;冬天、雪景 3.看雪;天寒地冻、寥廓空寂的景象。 4.舟中;所见还应看见了堤、亭、人影。 5.结束全文,升华文章的意境)
【同步演练】
一、基础知识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燕地寒( ) 毛羽鳞鬣( ) 倩( )女 蹇( )者
脱 笼之鹄( ) 堕( )事 飞沙走砾( ) 鲜妍( )
2、给形近字注音并组词。
①A.挛( ) ②A.拭( )
B.孪( ) B.轼( )
③A.掠( ) ④A.徒( )
B.琼( ) B.徙( )
3、与“冻风时作”中的“作”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装腔作势 B.狂风大作 C.作壁上观 D.虚伪做作
4、与“娟然如拭”中“然”的用法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
A.晶晶然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B.呷浪之鳞,悠悠自得。
C.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
D.然徒步则汗出浃背。
5、与“泉而茗者”中的“茗”字语法功能相同的项是( )
A.罍而歌者 B.躬耕于南阳
C.不蔓不枝 D.寻向所志
6、与“鳞浪层层”修辞手法不相同的项是( )
A.呷浪之鳞,悠然自得 B.如倩女之靧而髻鬟之始掠也
C..麦田浅鬣寸许 D.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
7、这篇游记写的是初春景物,抓住了什么样的特点在写?


8、填空:
《满井游记》作者是 朝的 ,字 ,湖北公安人,他和他的哥哥袁寄道,弟弟袁中道主张用平易近人的文学语言进行写作,不必厚古薄今,人们称他们为 派。我们在第四册曾学习过他的 。
9、引用文中一句话,说明作者对游乐抱什么态度?


10、文章开篇“燕地寒”三字笼罩全段,体会一下,思索下面问题。
①“燕地寒”的特征体现在哪里?

②“燕地寒”三字除统领全段外,还有什么作用?

11、先划分句子节奏,再翻译。
①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出于匣也。

②始知郊田之外来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二、同步解读
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合字:左面右贵)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垂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12.按叙写的内容,本语段可分三个层次,请在段中用“Il”线标出,并概括每层大意。
第一层:
第二层:
第三层:
13、语段中细写满井早春景色的部分,是按照由——及——,又由——及——的顺序写的。其中写人的部分有什么特点?既写景,作者为什么又写人?

14.抄写出语段中表现早春景色特点的语句,体会作者观察之精细。

15.语段中画线部分是两个比喻句,分别指出各句的本体和喻体,并说明本体和喻体之间相似点。
第一句,本体 ,喻体 ;相似点: 。
第二句,本体 ,喻体 ;相似点: 。
16.用现代汉语译写下列各句。
A.波色……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B.山峦……如倩女之(合字:左面右贵)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C、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

D.泉而茗者,(合字:上三田下缶)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

17.“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句中“皆有喜气”是用的什么修辞手法?这四个字透示出作者什么心情?

18.本段中的“天稍和”“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与课文第一段的哪些语句相呼应?

19.作者用了一连串的比喻,形神俱似,景中有情,说一说作者笔下的水像什么?山像什么?作者以什么自比?表达了怎样的心情?

三、美文赏读
天目
袁宏道
天目幽邃奇古,不可言。由庄至巅,可二十余里。
凡山深僻者多荒凉,峭削者鲜迂曲;貌古则鲜妍不足,骨大则玲珑绝少;以至山高水乏,石峻毛枯;凡此皆山之病。
天目盈山皆壑,飞流淙淙,若马匹缟,一绝也。石色苍润,石骨奥巧,石径曲折,石壁竦峭,二绝也。虽幽谷县岩,庵宇皆精,三绝也。余耳不喜雷,而天目雷声甚小,听之若婴儿声,四绝也。晓起看云,在绝壑下,白净如绵,奔腾如浪,尽大地作琉璃海,诸山尖出云上若萍,五绝也。然云变态最不常,其观奇甚,非山居久者不能悉其形态。山树大者几四十围,松形如盖,高不逾数尺,一株直万余钱,六绝也。头茶之香者,远胜龙井,笋味类绍兴破塘,而清远过之,七绝也。余谓大江之南,修真栖隐之地,无逾此者,便有出缠结室之想矣。
宿幻住之次日,晨起看云,已后登绝顶,晚宿高峰死关。次日,由活埋庵寻旧路而下。数日晴霁甚,山僧以为异,下山率相贺。山中僧四百余人,执礼甚恭,争以饭相劝。临行,诸僧进曰:“荒山僻小,不足当巨目,奈何?”余日:“天目山某等亦有些子分,山僧不劳过谦,某亦不敢面誉。”因大笑而别。
20.给加点字注音。
鲜迂曲( ) 鲜妍不足( ) 飞流淙淙( )
匹缟( ) 石壁竦峭( ) 晴霁( ) 有些子分( )
21.解释加点的词。
⑴可二十余里( )
⑵峭削者鲜迂曲( )
⑶不可言( )
⑷古则鲜妍不足( )
⑸一绝也( )
⑹貌古则鲜妍不足( )
⑺登绝顶( )
⑻不足当巨目( )
22.指出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①幽谷县岩:
②一株直万余钱:
23.翻译下列句子。
①天日盈山皆壑,飞流淙淙。

②然云变态最不常,其观奇甚。

③头茶之香者,远胜龙井,笋味类绍兴破塘。

24.本文列举了天目山的“七绝”,这“七绝”是 、 、 、 、 、 、 ,而天目山总的特点是 。
25.文章的第二段运用了 与 修辞,意在说 ,这也是一种 的手法。
26.作者在文最后说:“天目山某等亦有些子分”的含义是什么?

水像明镜 山像少女 作者自比脱笼之鹄 喜悦的心情

满井游记》译文

北京一带气候寒冷,过了花朝节,冬寒还没有褪尽,经常刮起冷风,一刮冷风就扬起满天沙尘。(我)只好躲在屋子里,想出去走走也出不去。每次顶着风坐车出去,总是不到百步就转了回来。

二月二十二日那天,略微暖和些,我和几个朋友一块儿出了东直门,到了满井,高大的柳树成排的分立在堤的两旁,肥沃的土地有些湿润。放眼望去是一片开阔的景象,(感到自己)好像是从笼子里飞出来的天鹅(无比轻松)。这时河上的冰开始溶化,水波突然闪出亮光,泛起一层一层鱼鳞似的波纹,水清澈极了,可以看到河底,亮晶晶的,好像刚打天镜子,冷光突然从匣子里闪射出来一样。山峦被融化的雪水洗过后,是那样美好、光洁,呈现出迷人的风姿,好像美丽的少女洗了脸刚刚梳好髻鬟一样。柳条将要伸展却尚未伸展,柔嫩的梢头在风中散开,表苗出土了,高一寸左右。游人还不算很多,但用泉水煮茶喝的,拿着酒唱歌的,身着艳装骑驴的,也时时可以见到。风力虽然还很猛,但走路就汗流浃背。那些在沙滩上晒太阳的鸟儿,浮到水面上吸水的鱼儿,都是一副悠闲自在的情态,毛羽、鳞鳍当中都充满了欢乐的气氛。(我这)才知道郊田外面未尝没有春天,可住在城里的人却不知道啊。
能够不因为游山玩水而耽误正事,潇洒地徜徉於山石草木之间,只有「教授」这种官职。而满井这地方刚好和我的居所距离近,我的游山玩水将从这个地方开始,又怎能没有记录的文章呢!乙亥年二月。
赏析
本文作于万历二十七年(1599)。满井是北京安定门东三里外的一口古井,井中飞泉喷礴,冬夏不竭。井旁苍藤丰草,掩映着清清的渠水,错落的亭台,景色优美,是当时京郊探胜的好地方。
开首点出时地节令。燕地,指现在的北京和河北省北部,古代属燕国。旧俗以阴历二月十五(一说为二月十二或二月初二)为百花生日,称为花朝节。这一天人们要到野外去玩赏春光。可是,这一年过了花朝节,百花还没有消息,余寒仍然很厉害,可见北方天气寒冷,春天来迟了。
下接几句承上文“馀寒犹厉”,着重写风沙的厉害。风是“冻风”,有起冻结冰之感;而且时常刮,一刮风,就沙砾飞扬,简直没法出门。一出门,冒风快走,不到百来步就挡不住要回头。这是写渴望出游与不能出游的矛盾。作者是一位喜游爱动的人,如今花朝节已经过了,也不知花事如何,因而探春出游之意早已按捺不住,但却被寒风沙砾所阻,不得不“局促一室之内”,其懊丧和郁闷可想而知。
以下,作者记叙了廿二日偕友游满井时所见的融融春光。“廿二日天稍和”几句,状写天气和心情。一个“和”字,既写天气的和暖,也透露出作者心情的解冻,于是立即同几位朋友出东直门,到满井去。“高柳夹堤,土膏微润”,是出郊所见;一个“局促室内,欲出不得”的人,忽然来到野外,看到堤岸两旁高高的柳树,闻到滋润的泥土芳香,心头不禁漾出一股春天的喜悦。他四望郊原,一片空阔,快活的心情就像脱笼之鸟之样,飞向那辽阔的春天原野。“若脱笼之鹄”,鹄就是天鹅,这是着力描写从局促困居的境况下解脱出来的喜悦。
“冰皮始解”几句写春水之美。“冰皮解,波色乍明”,用对偶的句式,点出余寒已退,薄冰初消,春水开始呈现出澄明的色泽。“始”、“乍”二字扣紧早春景象,十分贴切。“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乍出于匣也”,是写微风吹过水面,漾起鱼鳞般的波纹,清澈的流水闪闪发光,好像清晨刚打开镜匣,反射出镜子的清光一样。“镜之新开”、“冷光乍出”的“新开”、“乍出”,与“冰以始解,波色乍明”的“始解”、“乍明”,一是形容一天的起点,一是形容一年的起点,相互呼应,同一机杼,很有节候感,足见作者观察的细致和刻画的工巧。另外,用新开匣的明镜来比喻明亮的春水,也显得优美熨贴;同时还可以使人联想到晨妆对镜的美人,从而具有表里相关的两层意蕴。
“山峦为晴雪所洗”几句,是写春山之美。山峦的积雪被晴日所融化,青葱的山色如同经过洗试一般,显得格外鲜妍明媚,好像刚洗过脸的美人正在梳掠她的发髻。“始掠”的“始”字,表明美人晨妆刚罢。这个比喻,与上面开匣明镜的春水的比喻,虽然分别指山和水,却一气相通,由明镜而带出对镜梳妆的美人,这就把春山春水融成一体,给人以相互生发的和谐美感。
写水写山之后,转笔写植物。杨柳是敏感的春天使者,也是春色的象征。“柳条将舒未舒”,写柳芽刚吐,枝头鹅黄嫩绿,宛如朵朵蓓蕾,欲开还闭,别有一种风韵。“柔梢披风”,则写出杨柳的动态美。轻柔的柳梢,虽然还没有垂下万缕金丝,却已经迎着和暖的春风低昂而舞了。用一“柔”字、“披”字,写早春杨柳的风姿,很传神。这几句写杨柳,回应前面“高柳夹堤”一句,而作进一步的领略观赏。“麦田浅鬣寸许”,则回应前面“土膏微润”一句,视线由高而低:那一望无际的平畴上,浅绿的麦苗已经从芳润的泥土中探出头来,刚刚只有寸把长呢,整齐得像短短的马鬃一样。作者以极其简练的文字,把景物的特征和自己的审美感受鲜明地表现出来,每一句都渗透着明朗而喜悦的感情色彩。
以上几小段,从初到野外的第一印象写起,进而逐层展示春水之美,春山之美,杨柳之美,麦苗之美,构成了一幅北国郊原的早春风光图,令人目不暇接,心旷神怡。这是描写早春风光的第一大层次。
接着写早春的游人。余寒刚过,盛春未到,游人也还不多。但是春天毕竟来了,第一批郊游者也跟着来了。作者写了游人的几种情态:“泉而茗者”,是饮泉水煮茶的,显得清雅而悠闲;“罍而歌者”,是边喝酒边唱歌的,显得豪爽而痛快;“红装而蹇者”,写穿着艳丽服装的女子,骑着毛驴缓缓而得,显得从容而舒适。“亦时时有”,是说经常可以看到。这一句反接“游人虽未盛”一句,说明游春者已颇有人在。作者对这些最早到郊外来寻春的游人,显然是欣赏而怀有好感的。“风力虽未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这两句是抒写自己的感受,尽管郊原的风还很有点劲道,但徒步而游,从背上沁出的汗水中,却分明可以感到暖融融的春意了。这一节从游人着笔,写出各得其乐的种种情态,无异是一幅郊原春游图。他们既领略着最早的春光,又给余寒初退、大地回春的景色增添了不少的生气和暖意。这一倒叙之笔,成为描写早春风光的第二大层次。
“凡曝沙之鸟”几句,写大自然中的生物。“曝沙之鸟”,指在沙滩上晒太阳的鸟儿;“呷浪之鳞”,指在水波中呼吸的鱼儿。曝沙,描写鸟的安闲恬静;呷浪,刻画鱼的自由天真。作者通过鱼鸟一动一静的情态,概括了大自然一切生物在春光中的悠然自得之感。他甚至发现和感受到鸟的羽毛和鱼的鳞鳍之间,都洋溢着一股“喜气”。这真是体察入微,化身为鱼鸟的代言人了。所谓“替山川写照,为鱼鸟传神”,作者以画工的手段、诗人的敏感,把早春景色写活了。这一节着眼于大自然的生物,构成了春光描写的第三大层次。
通过以上三个层次描写,得出一个审美结论:“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春在郊田之外,而居住在城里的人还不知道。辜负春光,岂不可惜!这几句与开头“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对照,可以感到作者由衷的欣慰之情。他在郊田之外,呼吸领略到初春的气息和大自然的蓬勃生机,心头的郁闷荒寒到这时便为之一扫。另外这与前面的“冻风时作,作则飞沙走砾”的景象,也恰好形成鲜明的对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这是作者郊游满井的结论。“始知”二字,得之于目接神遇的深切感受,也就是说,当他站立在郊田之外,沐浴着大好春光的时候,对于那些长期蛰居城内,感受不到早春气息的人,很有几分感慨。辛弃疾《鹧鸪天》词中说“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袁中郎的感慨在这一点上颇有共同之处,因而其寓意似乎也不局限在感知春色上,而含有引发人们摆脱尘俗,向往大自然的美好情怀。
以上写景,写人,旁及鱼鸟,然后拍入到人自身。“夫能不以游堕事,而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这几句是说:能够自由自在地遨游于山石草木之间,而不至于因为游玩而耽误公事的,只有我这个官员啊。当时他正在作顺天府学教官,是个闲职,因而有时间纵情遨游,不怕耽误公事。“惟此官也”的“惟”字,颇有自傲和自慰之感,他不因官小职闲而懊恼,反而为此深自庆幸没有那种庸俗的封建官场习气,流露出袁中郎独特的性情与个性。
结尾“此地适与余近”,从字面上是说此地刚好与我的住处接近,但这个“近”字,不仅指空间距离的相近,也指性情品格的相近。山水也有性情,辛弃疾说:“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贺新郎》)。这里就体现了物我交融、如逢知己之感。“余之游将自此始”,表示这一次满井之游,将成为一个值得纪念的开端,怎么能不记下这美好的第一印象呢?把感受化为文字,是为了巩固记忆,时时回顾,充分流露了作者的眷眷珍惜之情。事实上,作者在写这篇游记的前一年(万历二十六年),已经游过满井,而且写了一首诗;但他在这里却说“余之游将自此始”。这大概是因为这一次的感受特别深刻,所以把它作为一个美好的开端吧。最后点明写这篇游记的时间是“己亥二月”,也就是万历二十七年(1599)二月。篇末记时,是古代游记的一种常见格式。
这篇游记描写北国早春气象,既能传达出山川景物之神,又处处洋溢着作者悠然神往的情感。作者从城居不见春叙起,接着写郊外探春,并逐层写出郊原早春景色的诱人,而最后归结道:“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回应开头困居局促之状,迥然有苦乐之异和天渊之别,表现了作者厌弃喧嚣尘俗的城市生活,寄意于山川草木的潇洒情怀。通篇写景都渗透着这种洒脱而悠然的感情,使文字具有一种清新恬静的田园节奏。而简练的白描和贴切的比喻,更为行文增添了不少诗情画意

河水亮晶晶的样子好像刚打开的镜匣,山峦被融化的雪水洗干净,美丽的样子像是刚擦过一般,鲜艳美好而又明亮妩媚,像美丽的少女洗了脸刚刚梳好髻鬟似的。 记叙了作者游历满井所看到的早春景色,抒发了作者喜悦的心情,表达了作者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以及对自由的向往和希望在公事之余能够继续出游的美好愿望。也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和愉悦,轻松的感情!还有作者对官场生活的厌弃。


【满井游记】以——为线索,作者采用——的表现手法使文章起伏多姿,还采 ...
【满井游记】以作者的游踪为线索,作者采用白描的表现手法使文章起伏多姿,还采用了比喻、拟人、借代等修辞手法。拟人:作者写山,用倩女新妆作喻,写鱼鸟,说它们洋溢着喜气,都是用了拟人的写法。比喻:“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若脱笼之鹄”...

《满井游记》作者用了一连串的比喻,形神惧似,景中有情,说一说作者笔下...
《满井游记》作者用了一连串的比喻,形神惧似,景中有情,说一说作者笔下的水像什么?山像什么?作者以什么---  我来答 首页 在问 全部问题 娱乐休闲 游戏 旅游 教育培训 金融财经 医疗健康 科技 家电数码 政策法规 文化历史 时尚美容 情感心理 汽车 生活 职业 母婴 三农 互联网...

满井游记里作者是怎样描写春游中所见的景致呢?
作者从水光山色、柳条麦田、游人活动、游鱼鸟儿来描写春天的景色。作者用细腻而充满诗情的笔调,为我们呈现了一幅生机勃勃、活力无限的满井春光图:河面浮冰刚刚融化,波光粼粼,一池春水清亮得如同新开之镜;山峦积雪刚刚消融,座座青山秀丽,好像晨妆少女;柳条鹅黄初染;麦苗冬眠初醒;鸟儿晒太阳;鱼儿...

29 满井游记 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请找出来,品味其表达效果_百度知 ...
在《满井游记》中这种写法也很突出。比喻的妙用。 比喻的表现方法虽然很常见,但袁宏道运用起来自有他的新奇之处。在这篇游记中,比喻大多是用来写景的,如上文分析过的写水写山的句子;但也有的是写人(自身)的,如形容自己出城游玩为“脱笼之鹄”。这些比喻都很恰当,因为是出自作者深切的体会和...

满井游记中作者列举了几种游人用现代汉语回答
《满井游记》中,作者列举了三种游人,分别是:汲取泉水煮茶喝的,端着酒杯唱歌的,穿着艳装骑驴的。1、“泉而茗者”,是汲取泉水煮茶的,显得清雅而悠闲。泉,泉水。茗,茶。在这句话中,泉和茗都是名词作动词用。泉,汲取泉水。茗,煮茶。2、“罍而歌者”,是边喝酒边唱歌的,显得豪爽而痛快。

满井游记写出了作者怎样的心态
3.作者采用欲扬先抑的写法,把那种迫切渴望出游的心情暗示给读者,为下文勾画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满井做铺垫。4.“天稍和”与“余寒犹厉”相呼应;“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与“飞沙走砾”相呼应;“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与“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相呼应。5.作者游览满井时怀着轻松喜悦的...

满井游记作者抓住了这一季节的什么特点
《满井游记》中作者写的是:初春季节的景物。抓住了:乍暖还寒,万物复苏的特点。《满井游记》是一篇文字清新的记游小品。作者紧扣景物的季节特点,细腻描绘了满井的初春景色,给我们勾画了一幅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满井早春图”。学习时,我们可以从下面几个角度来探究本文的写景特色:角度一:写景顺序...

满井游记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根据查询古诗词网得知,《满井游记》是明代文学家袁宏道的一篇游记散文,记叙了作者游历满井所看到的早春景色,抒发了作者喜悦的心情,表达了作者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以及对自由的向往和希望在公事之余能够继续出游的美好愿望。也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和愉悦、轻松的感情。还有作者对官场生活的...

《满井游记》要写满井,第一段却不提一字,反而抒发作者郁闷的心情,用...
”作者用恶劣气候和不能出游作一篇游记的开头,在立意和结构上起了这样两个作用:其一,是用城内的枯燥局促与后面将要描述的城外春色春意形成对比,从而得出作者要得出的结论:“始知田郊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当然,结论之外又有深意,它实际上是反映了作者对城市、官场的厌弃和投身于...

《满井游记》原文及译文
《满井游记》是一篇文字清新的记游小品,选自《袁中郎全集》,作者袁宏道。满井是明清两朝北京近郊的一个风景区。文章用精简的文字记游绘景、抒情寓理。历历如画的景物描写,透出京郊早春的芬芳气息,写出了作者对春回大地的喜悦和对早春的欣赏和赞美,寓情于景,借景抒情,表达了作者旷达、乐观的人生...

岳西县15336478276: 《满井游记》——绘出初春水光,用——画出春山之态.用两个长句作比喻?《满井游记》作者用————————————————————绘出初春水光,... -
郑刻强力:[答案] “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绘出初春的水光; “娟然如拭,鲜妍明媚”-----------------画出春山之态. 水如:“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山如:“如倩女之 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岳西县15336478276: 《满井游记》在写景时运用了许多新颖而贴切的比喻,请按要求用原文填?
郑刻强力: (1)晶晶然如镜之新井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2)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3)浅鬣寸许;(4)若脱笼之鹊

岳西县15336478276: 满井游记有什么修辞手法
郑刻强力: 《满井游记》主要运用了比喻修辞手法. 作者将初春旷野中的自己比作“脱笼之鹄”,表现自己从局促小屋投身到大自然怀抱的欣喜、舒朗的心情.“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以新开明镜比喻新绿水波,写出了水的明丽,贴切而有新意.“如倩女之峟面而髻鬟之始掠也”,以新妆倩女比喻被晴雪洗过的山峦,写出了春山的“鲜妍明媚”,生动而又传神.如“麦田浅鬣寸许”,以兽颈之毛比喻返青还没有长高的麦苗,简明而又形象.这些比喻,新奇、形象、生动,读来妙趣横生.

岳西县15336478276: 《满井游记》 说说本文的比喻运用有何特点? -
郑刻强力: 比喻的表现方法虽然很常见,但袁宏道运用起来自有他的新奇之处.在这篇游记中,比喻大多是用来写景的,如上文分析过的写水写山的句子;但也有的是写人(自身)的,如形容自己出城游玩为“脱笼之鹄”.这些比喻都很恰当,因为是出自作者深切的体会和感受.文中这样的比喻句还有几处,如“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以新开明镜比喻新绿水波,写出了水光的明丽,贴切而有新意;如“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以新妆倩女比喻被晴雪洗过的山峦,写出了春山的“鲜妍明媚”,生动而又传神;如“麦田浅鬣寸许”,以兽颈之毛比喻还没有长高的麦苗,简明而又形象.

岳西县15336478276: 在 满井游记 中:1、本文在记述描写中,用了很多比喻句,有的是以物比人,有的是以人比物,有的是以物比物,试写出2句并赏析.2、本文写作者心情的语... -
郑刻强力:[答案] 1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作者写山,用倩女新妆作喻,写鱼鸟,说它们洋溢着喜气,都是用了拟人的写法.这种表现方法,可以增加...

岳西县15336478276: 《满井游记》中描写山水的比喻句是? -
郑刻强力: 本文在记叙描写中多处运用比喻,比如作者将初春旷野中的自己比作“脱笼之鹄”.如“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以新开明镜比喻新绿水波,写出了水光的明丽,贴切而有新意;如“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以新妆倩女比喻被晴雪洗过的山峦,写出了春山的“鲜妍明媚”,生动而又传神;如“麦田浅鬣寸许”,以兽颈之毛比喻还没有长高的麦苗,简明而又形象.以人比物的比喻句: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以物比人的比喻句:若脱笼之鹄 以物比物的比喻句: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岳西县15336478276: 满井游记:文中的比喻句进行赏析“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 -
郑刻强力: 春天来了,山上的积雪消融了,但作者不说积雪消融,而说“山峦为晴雪所洗”.积雪由被动地消融变为主动地为山川梳妆打扮,山峰也由一个沉寂的静物变成一个梳洗打扮、髻鬟始掠的美女.这种比喻手法不但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春临大地、山峰转翠这个变化过程,而且也使积雪和山峰在比喻的手法中显得更加娇艳动人,充满春的气息.“山峦为晴雪所洗”几句,是写春山之美.山峦的积雪被晴日所融化,青葱的山色如同经过洗试一般,显得格外鲜妍明媚,好像刚洗过脸的美人正在梳掠她的发髻.“始掠”的“始”字,表明美人晨妆刚罢.这个比喻,与上面开匣明镜的春水的比喻,虽然分别指山和水,却一气相通,由明镜而带出对镜梳妆的美人,这就把春山春水融成一体,给人以相互生发的和谐美感.

岳西县15336478276: 满井游记本文运用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好处
郑刻强力: 主要运用了比喻修辞手法. 作者将初春旷野中的自己比作“脱笼之鹄”,表现自己从局促小屋投身到大自然怀抱的欣喜、舒朗的心情.“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以新开明镜比喻新绿水波,写出了水的明丽,贴切而有新意.“如倩女之峟面而髻鬟之始掠也”,以新妆倩女比喻被晴雪洗过的山峦,写出了春山的“鲜妍明媚”,生动而又传神.如“麦田浅鬣寸许”,以兽颈之毛比喻返青还没有长高的麦苗,简明而又形象.这些比喻,新奇、形象、生动,读来妙趣横生.

岳西县15336478276: 《满井游记》 阅读答案&写作特色 -
郑刻强力:[答案] 作者用细腻而充满诗情的笔调,为我们呈现了一幅生机勃勃、活力无限的满井春光图:河面浮冰刚刚融化,波光粼粼,一池春水清亮得如同新开之镜;山峦积雪刚刚消融,座座青山秀丽,好像晨妆少女;柳条鹅黄初染;麦苗冬眠初醒;鸟儿晒太阳;...

岳西县15336478276: 29 满井游记 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请找出来,品味其表达效果 -
郑刻强力: 白描的笔法. 作者写景,不堆砌词藻,而是用极为简练的笔法勾勒出来.如写水为“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写柳条为“将舒未舒,柔梢披风”.这种表现方法,没有夸张、渲染和烘托,而形象却鲜明如画. 拟人的写法. 作者写山...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