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读写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作者&投稿:犹备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如何在读写教学中训练学生的想象能力~

在语文读写教学中,训练学生的想象能力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益的一条可行的途径,因为想象是构成思维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而思维的发展不能离开想象的发展。针对小学生富于想象的心理特征,激发他们的想象能力,正是促进其思维全面发展的契机。语文新课标明确要求“培养创造的人材”,“开展创造性的活动”。而创造是离不开想象的,要给“创造未来”的孩子从小插上想象力的翅膀,难道不是语文教学的一项具有重大意义的光荣任务吗?那么,在读写教学中,用什么方法训练学生的想象能力呢?
一、扩展想象能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我经常用扩想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所谓“扩展想象”,就是对教材文句的内涵作开拓,或将课文故事扩展。如教看图学文《将相和》一课时,在分别指导学生初看图和初步读文之后,我抓住文中廉颇负荆请罪的插图具体描绘,图文对照,使学生认识了廉颇和蔺相如的精神。读完以后,我又结合写作的片断训练,要学生结合画面进行再次扩想,写成一篇短文。这样由看图到作文的两次扩想训练,有理有据,有仿有作,让学生把自己的某些生活见闻与感受同作品的形象联想出来,以增强作品形象的具体可感性,这对发展他们的想象能力是很有好处的。
二、续想能激发起学生的联翩浮想
有些课文的结尾,意犹未尽十分含蓄,能激发起学生的联翩浮想。在学习这些课文时,我往往因势利导,诱发学生开展“接续想象”。如教《穷人》时,抓住课文结尾的一句“‘你瞧,他们在这里啦。’桑娜拉开帐子。”我设计了“桑娜拉开帐子以后会怎么样”为题,让学生讨论,续想故事情节。这时同学们有的说渔夫是多么激动,称赞桑娜做得对;有的说桑娜是多么高兴,一切担忧都烟消云散;有的说七个小孩子醒来后,无忧无虑地玩得多么快乐……同学们从不同的角度用想象进一步焕发了穷人美的心灵。学了《凡卡》一文后,我以《凡卡寄信以后》为题作文,让学生展开接续想象,顺着作者的写作旨意写下凡卡种种可能发生的更为悲惨的遭遇。同学们展开想象,把故事情节想象了下去。这样的想象,使学生的想象能力得到了锻炼。
三、联想能诱发学生的思维,对课文内含的思想感情有进一步的理解
联想是由此物想到有某一点相关的另一物的心理过程,它把分散的彼此不联贯的思想片断联接在一个思维的链条上。在我们的教材中,有一些课文是训练联想的好材料。比如在教《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时候,让同学们知道作者借想象,提出了穷苦孩子们的希望。
在大年夜这些穷苦的孩子们应当得到应有的光明和幸福,但在当时的丹麦,这样的理想还只是穷孩子们的希望,诱发同学们从丹麦想到我们的旧中国,想到我们的前辈也是这样,只有在中国共主党领导下,建立了社会主义新中国,才使这样的希望变成了现实,从而懂得:文章展开了丰富的联想,常常会给读者带来希望、带来理想,并鼓舞人们去创造它、去实现它。 四、补想使学生既收读懂课文之利,又获发展想象之益
作品的艺术形式要求精练含蓄,这就决定了作者对情节和意境往往不能作紧针密线、巨细无遗的抒写,总要给读者留下一些可借想象去补充的天地。在教学中,我注意抓住这些“孔隙”启发学生用想象去补充,从而既收读懂课文之利,又获发展想象之益。如教《小音乐家扬科》一文时,扬科进了地主的食具间不小心触动了琴弦,“在那寂静的夜里,一声呼声会引起什么效果?”“食具间的情景怎样?”(仆人见扬科站在那儿,立即揪住他;人们以为有贼来了,都冲了出来;……)“扬科这时又怎样呢?”(他站在那儿发抖,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他不知道自己怎么办,呆住了;他瞪着可怜的双眼,任凭别人怎样打他……)在讲课文的同时就这样引导学生进行“补想”训练,课后还要求同学们把上面所讲的写成一段话。我就是这样注意引导,使学生按一般事理逻辑用自己的想象去补充中间的情节。
五、拟想既加深理解了课文,又获得了想象能力的训练
拟想也就是比拟想象。如《金色的鱼钩》是把物的特征人化,文中有这么一句话:“在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作者以此比拟老班长虽然不在了,但他那舍己救人、无限忠于党、忠于人民的精神永存,这些都是由物拟人。
六、假想对于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想具有重要意义
假想即对未曾经历也无体验的事,凭借想象来假设情况。假想是创造能力的重要基因。发展学生的假想能力,对于发展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具有重要意义。六年级的语文课本中,有一些课文是培养假想能力的好材料。如教《未来的房屋》,老师先用第三人称的口气进行叙述和描绘,使同学们如同跟随一位知识渊博的老人去参观未来新村。在这一过程中,同学们对课文有了初步了解,继而通过学习,对课文内容有了进一步的理解,这时我便启发学生想象:假如你住在这样的房屋有什么感想?你“设计”中的未来房屋的外形是怎样的?你还希望这房屋里增加一些什么设备?这些房屋除了建在海洋、太空之外,你打算设计在哪些地方?在老师的启发下,同学们情趣盎然地畅谈起自己的设想:只要一按电钮,房屋就可以迁移到你想去的地方;有的又说,房屋里有防地震的设备,该地区有地震,房屋的显示镜里早在几天前就预告屋主了;有的还说,房子里有运动场,但又可以随时更换不同的场所,适应各类运动的需要……假想能使学生对课文的情感有进一步的加深,一些进军科学的理想种子也许就在此时此地萌发了。在教学中,由于我能注意有机地挖掘课文中可以培养学生想象的“孔隙”,让同学们在想象中邀游,因此同学们非常喜欢上语文课,阅读理解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均得到了较明显的提高。

一、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首先,要注意激发学的创新兴趣。教学中学生是阅读的主体。阅读主体对阅读要有兴趣。兴趣产生了,自然会有阅读的激情(冲动),以激情激发学生创新的欲望。导语是一种有效的手段。导语是一节课的起点,精彩的导语不仅能很快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因而,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认识水平、教材特点等,巧设导语,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及早地进入到最佳的学习状态。这样学生对枯燥的学习内容产生了兴趣,带着学习兴趣进入到求知探索过程。其次,要激发学生对创新好奇。学生的创新想法、创造活动,来自对某个问题的兴趣和好奇心。亚里斯多德说:"思维是从惊讶和问题开始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目标激励、语言情感激励等,以"情"制胜。通过启发性语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使学生因问题生"疑",因"疑"生奇,因奇生趣,积极地去探究、创新。鼓励学生敢于打破常规,突破思维定势,发表与众不同的见解。让学生在无形中参与创新,进行创新。最后,教师的教学理念要新。我们在教学中要有"把整个世界作为孩子的教科书"的意识,而摒弃"把教科书作为孩子的世界"的观念。教学中严格按照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要求,把课堂与生活联系起来,延伸教学内容。

人类的许多发明创造都离不开想象力,可以说:“人类没有想象,如同鸟儿失去了翅膀”。人类社会也不可能进步。爱因斯坦认为:“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爱因斯坦的话提醒我们,在教学中必须十分重视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可是以前的语文旧课程却在很多地方无情的扼杀了学生的想象思维,致使学生的思维僵化、呆板,无新鲜活力。新课标针对此积弊,鲜明的提出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无疑给沉闷的语文课堂注入了一股清风,以其鲜活的生命力在语文课堂上扎下了深根。 语文学科,无疑是一门想象时空极大的学科。作为语文老师,在教学中就应抓住各种契机,采取各种手段,切实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如何给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我认为可以尝试以下方法。一、 运用多媒体,展开学生想象的翅膀总所周知,想象是以表象为基本材料进行思维的。有足够的表象储存是学生成功进行想象的必要条件。表象越缺乏,想象的素材越少,其想象也就越狭窄、肤浅;表象越丰富,想象的素材越多,其想象才会越开阔、深刻,想象的内容也就越具体、越完善。那么,学生储存的表象是通过什么途径得来的呢?来自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积累。奥苏伯尔的同化理论认为,学习是一个学习者所学的新知识在学习者头脑中与其原有旧知识结构同化的过程。在我们看来,这个过程类似拼图,每一个新知识的习得是学习者找到原有知识板块中与新知识相契合的拼接处,并进行对接,使新知识成为整个知识板块的一部分。与新知识有关的旧知识就是其拼接处。我们认为,在文学作品教学中,这一拼接处就是与作品形象化描绘相关的语词在学生头脑中对应的表象。这些都来自于学生的知识积累和生活积累。在课文教学中,学生由于自身生活环境和学习水平的局限,使得相关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积累不够丰富、充分时,就会缺乏足够的表象储存,作品中的形象化描绘也就无法与学生头脑中的表象形成联系,造成想象的狭窄、肤浅,甚至失真。因此,若想提高学生的想象水平,最根本的手段是增长学生的生活积累与知识积累,丰富其表象储存,这决非一朝一夕之功。就课堂教学而言,遇到学生表象不足以同作品中的形象化描绘发生联系时,就需要设法补充相应的表象。这时的最佳手段就是运用多媒体第一、运用信息技术可帮助学生形成更全面的表象。表象从其产生的感官通道来看,可分为视觉表象、听觉表象、嗅觉表象、味觉表象和触觉表象等。传统意义上的教学,多从某一条感官通道输入信息,在学生头脑中形成的表象也就多是某一种表象,概括了该事物某一方面的特征。使用多媒体,关于事物的信息从多条感官通道进入学生大脑,在头脑中形成的表象也就概括了事物多方面的特征,是综合性的。以这样的表象为素材进行想象,自然会更全面、更深刻、更具体。第二、信息技术可突破课堂的局限丰富学生的表象。初中语文课本所选的作品,因其作者遍及世界各地,跨越了古往今来数千年的历史,包含的内容远远超出了任何一个学生的生活及知识积累。其时间与地域的复杂多样性,也使得学生难以在有限的时间内对众多的作品在头脑中找出适宜的表象,造成阅读理解想象的困难。而运用多媒体,展示一些形象、直观的图像,以此表象作为材料再进行想象,就不至于发生想象的失真了。由此可见,运用多媒体形成的表象储存越丰富,其想象也就越顺利、越准确,想象力也就越发展。如我在教《看云识天气》时,就运用了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认识云的种类、形状;教王维的《使至塞上》,借助一张张生动的幻灯投影图象,让学生真切感受到“征蓬出汗塞,归雁入胡天”的孤单落寞的情怀和“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雄奇壮丽的景象。如朱自清的《春》。借助多媒体教学再恰当不过,许多地方都如诗如画,仅如“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一段,其中 “偷偷、钻、嫩嫩的、绿绿的”等生动的词语就足够学生细细咀嚼、推敲,如果老师及时的配以多媒体画面,让学生在直观的春草图中去感受春之勃发与生机,去想象小草如何破土而出的情景,效果不是更好吗?不容置疑,运用多媒体课件教学,能够为学生提供更丰富、可感的生活信息,能够营造一份特有的课堂综合氛围,能够使学生“身临其境”,能够使课堂真正成为师生各种知识积累、释放、组合、撞击的舞台,从而丰富和发展学生的想象力。二、利用课文朗读,留下一片想象的天空。韩愈说过:“文以载道”。写文章是通过文字这个载体,彰显作者的思想、观点、情感、方法等等。对于学生来说,就是要通过这个静止的文字,领悟文本中蕴涵的“道”;对于教师来说,在语文课堂上,就要真正激活文本,让静止的文字变成活的生命,充满生命的律动。语文教材出现在学生眼前的仅仅是一行行文字。如果不展开想像,不懂得进行再创造,那么出现在头脑中的可能只是词语所代表的抽象概念,而无表象组成的生动画面。这样,就不可能进入作者所创设的意境之中,不仅无欣赏乐趣可言,而且难以理解作品的意蕴。阅读教学中,教师的任务之一就是引导学生驰骋想像,透过文字看到图画,透过语言看到生活,置身于作品之中,获得人生感悟和美的享受。能够诱发主体的想象,产生超出语言文字本身所包含的内容,最有效的一种方法就是通过朗读。朗读,也是阅读教学中运用得最多的方法。那么,怎样的朗读才能够激发主体的想象活动,使之尽快进入文章所描写的情境呢?教七年级课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就采用了朗读法,感觉还挺好,其教学可以分三步来进行:首先进行了解性朗读。请三位学生轮流朗读课文,目的是了解熟悉课文内容,字词正音,句子连贯。接着在理解课文描述了什么、表达作者何种情感的基础上进行理解性朗读。启发学生:鲁迅先生童年时期在百草园是那么有趣,那应用怎样的语调来传达作者的喜爱之情?师生讨论后明确:总的基调是轻快的,但也有变化。第一段是介绍交代,朗读时音量适中、平静的叙述语气来读,速度慢些。第二段描写有趣的自然景物和作者的快乐活动,处处流露出作者的喜爱之情。朗读时,声音要明亮清脆,速度要加快,语气要轻松欢快,其中如“碧绿”“低唱”“无限趣味”等等描述性的形容词和动词要读重音来强调。最后,进行想象性表情朗读。让我们展开想象的翅膀,联想我们小时侯在野外的欢乐生活,联想我们电视上看过的美丽画面,努力想象出百草园景物是如何的美丽迷人。通过这样的想象进入百草园,让我们满怀喜悦地朗读吧!读出文章的韵味来。这样有目的,层层深入地朗读,既陶冶了学生的情操,提高了审美情趣,又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又如《阿长与三海经》一课,只要让学生进入文本人物角色,体验阿长鲜活的生命,把握阿长善良的内心世界,有感染激情地朗读她的语言,去解读阿长说话的语气、声调、态度、情感,完全把静止的文字变为富有生命的活的立体形象。这样,用富有激情的诵读,来激活文本,共享生命语文的魅力。学生就不会感到课本是静止的符号,而会感受到是一幅幅鲜活的社会现实画面。学生就不难感悟到旧社会一个下层劳动妇女善良纯朴的本性和一颗拳拳的爱护之心。语文课本中,声情并茂的散文、短小凝练的诗词、内敛含蓄的小说、悬念迭起的戏剧都是学生朗读的对象,而有些文章是非朗读不可的,只有在朗读中展开联想想象,才能一步步的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把握文本的实质。而有激情的朗读,本身就是对文本情感的再体验,就是对作者真实思想的再表达,就是对人物情感的再迸发。因此,语文课堂朗读是激活文本体验生命语文的标志性方法。新课标也很注重学生的朗读体验,并倡了“四步读书法”,即读准(要动手查字典)、读畅(要反复读,达到熟练)、读情(要分析内容,把握感情基调)、读境(要发挥想象,仔细品味)如此步步深入的读,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由浅入深的把握课文,重视了学生的个体参与,强调了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实现了自我与作者的心灵交流,这样读出来的声音才不会空洞无物,矫揉造作。特别是后两个层次,学生在有感情的朗读中可以尽情发挥想象,用“内在的眼”去看作者描绘的世界,用“内在的耳”去倾听作者的心声…… 在这个无形无声的世界里,每个人的看法可能不同,因为“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每个人的看法却又都是深邃的,有鲜活生命力的,因为这不是别人强加给自己的,而是植根于自己内心深处的。此时的朗读便不再是“见字出声”而是“内明于心,外达于人”了。在真切感受基础上的朗读,或如小溪流水,丁丁冬冬;或如激流奔泻,汹涌澎湃;或如置身桃园,鸟语花香。诸多感受,妙不可言。三、 通过语言训练,开辟一方想象的乐土鲁迅先生曾经说过:“孩子是可以敬服的,他常常想到星月以上的境界,想到地面下的情形,想到花卉的用处,想到昆虫的语言,他想飞上天空,他想潜入蚁穴。”可见,孩子的想象力有多丰富。然而要培养学生想象能力,老师可根据教材的特点,凭借语言训练来完成。1、通过续写,扩写,改写,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在语文课上,如果我们对课内外那些结尾含蓄、耐人寻味的文章采用续写、改写的方式进行教学,那么,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会得到极大的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自然也会得到很好的培养。尤其是诗歌的教学,由于诗歌局限于篇幅,往往是点到为止,即所谓“言有尽而意无穷”体会这“意无穷”,必须引导学生进行合理想象,加以补充。如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写到“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就结束了,诗人并没有写出别后双方的情景。这时可引导学生想象诗人在送别友人之后如何的回忆眷恋和友人在一起的点点滴滴,以及惆怅不能归京的种种思想活动,进行续写,也可对某些古诗词进行扩写,比如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老师可以在课堂上启发学生将“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诗句意境扩写出来,写尽难舍难离,牵挂担忧的情怀,把个朋友情刻画得淋漓尽致不是更好吗?另外,对有些小说的结局,我们也不妨进行改写,如《孔乙己》的结尾,不言而喻,孔乙己肯定是活不成了,但是作者也没有明确的写明孔乙己死了,教师难道不可以启发一下富有同情心的学生?让学生给孔乙己安排一个美好的归宿又何尝不可呢?通过想象,进行改写,刻画一下死而复活的孔乙己如何穿着长衫风光的情景,进一步揭露旧社会的世态炎凉,人情冷暖。如此这般的课堂教学,你不觉得更生动有趣吗?通过再造想象,学生不但锻炼了想象能力,而且由于语言的调节而提高了想象的水平。初中生特别喜欢进行创造性的想象,他们愿意把身边的事物想象得更加美好。教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时,我让学生结合中国古老的神话传说,想象“美丽的街市”中牛郎织女是怎样生活的?学习安徒生的《皇帝的新装》时,我让学生想象“皇帝回宫后的情景”等等。并且要求学生根据想象,把自己的语言流畅地、准确地表达出来。切实地给学生提供了想象的空间,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了学习的效率。2、根据课文材料,进行描述性的句段训练,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一种很有效的方法就是教师在深入钻研教材的基础上,选准能启发学生想象的“触发点”,组织学生进行描述性的造句训练。如教学《朔方飞雪》时。教师应抓住作者对南方和北方的雪进行描述的有关句子为“触发点”,与学生一起,运用描写的方式,按照“南(朔)方的雪________,(填写雪的特点)你看 (允许想象发挥)”这样的句式,进行想象性造句训练。接着,老师要求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对南方的雪景和朔方的雪景进行创造性描写;然后分学习小组进行讨论交流,并推选出描写得比较成功的学生参加全班交流。例:南方的雪,滋润美艳,充满生机,你看那血红的山茶花,白中隐青的梅花,深黄的腊梅,冷绿的杂草,好个五彩缤纷的世界,怎不让人心向往之,还有那“目光灼灼地嘴唇通红地坐在雪地里”的雪罗汉,多么富有诗意的形象,那可是孩子们无邪的童心呵。朔方的雪, 粗犷、张狂、蓬勃奋飞,像一个斗士,令人望而生畏, 你看,朔方之雪在降落之后,远不同如南方之雪的安静,她注定要做一个叛逆者,不安分,不安静,随着大风席卷着整个世界,她如沙,如粉,每一阵大风起时,她们都争先恐后地奔向另一个未知的旅程,在空中张牙舞爪,毫无疲惫之意,她的张狂足以令每一个行人都感觉恐惧,这是一个怎样的世界,在晴天之下,她旋风忽来,蓬勃奋飞,其张狂,其粗犷,让人望而怯之。她们在苍白的日光中灿灿地发光,疯狂地舞蹈,如果将我们的世界称之为一个“白色的沙漠”的话,那么在空中飞舞的,张扬的,无疑是大片大片的“白沙”,她们弥漫于整个世界,飞扬于整个世界,她们势必要打破这沉闷的空气,她们拼命地挣扎,用力地舞蹈,直至风停,她们这才安静一会,等待着下一次狂舞,下一次新的旅程。 这样精彩的学生片段还较多,不再一一列举,总之,在整个创作和交流过程中,学生意兴盎然,情绪高涨,学生的发言非常精彩。因此,根据课文中的材料,进行描写性的造句训练,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都能起到很重要的作用,而语文课本的绝大多数文章,美点多多,也为我们提供了这种训练方式的可能。实践证明,充分利用语言训练的手段,对于培养学生的素质和能力,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有很大的作用。通过这样的练习,既让学生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让学生的想象力得到了很好的培养。总之,想象力是一种能力,它是智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抓住时机启发学生想象,不失时机创设情境,提供联想线索,千方百计给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所学文章的内容及其表现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创造性思维品质和较强的创造能力,而且还能有效地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使语文学科在学校教育中真正立于不败之地。正所谓“教无定法”。培养学生想象能力还有更为科学更为有效的方式,我会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去学习、去摸索、去积累。为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我当不倦追求!


教学文言文时如何落实语用
新课程标准也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落实“语言文字运用”,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呢?一、明确方向,关注语言语文教学应该以语言文字的运用为中心,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能力是它的一项...

《夹竹桃》优秀说课稿
结合教材特点及六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制订了以下教学目标: 1.能找出直接描写夹竹桃的句子,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借语言材料,懂得作者为什么爱上夹竹桃,培养学生审美情趣。 3.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学习写植物类的作文。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标提倡在读中感悟,读中体会,但感悟与体会不能泛泛而谈,需要...

部编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写作三《学写读后感》教案
也写过读后感,但大多是引用课文、作品的内容,结尾才谈几句看法,并不了解读后感的写法,影响了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的培养与提高,通过本次写作讲解,为学生阅读、写作和评价搭起一座桥,培养并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 教学目标 1.了解读后感这种文体,初步掌握读后感的基本要求和写法。 2.运用所学知识写读后感,加深对课文...

英国留学:研究发现百万伦敦人不识字
其实近百年来,英国教育界对于英语的读写启蒙教学一直存在“合成语音法”(synthetic phonics)与“整字识别法”(whole word recognition)之争。所谓“合成拼音法”即先教学生字母读音,再拼读整字,如“C-A-T”-“cat”。而“整字识别&...

高中学习方法
使用英语的能力是在使用英语的实践中培养的,并不是靠老师给讲会的。学习英语要坚持模仿为主,理解为辅,不要过分钻研为什么。有同学在学习英语时,采醛�君子动口不动手”的态度,一味在那里琢磨理论,而不是抓紧时间动手写写,找出文章赶紧看看。他们最终使用英语的能力不会有大的提高。 ��(三)在练习时,以...

如何指导三年级孩子写作文
增长见识,扩大眼见,陶冶情感,提高认识,培养自己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想像能力。将其写作技巧自然地运用到写作之中。三是要会仿写。小学阶段的作文,既要放手让学生去写,又要严格训练,严格要求,逐步形成良好的写作技能。无论写什么都要求能够表达准确、清楚。所以读和写是可以相互迁移。因此,可指导学生模仿范文中作者...

固态硬盘的 4K 读写用处何在?
提高性能和读写速度 4k指的是文件大小4kb,是Windows下最小的文件占用空间。以下用机械硬盘说明,SSD大同小异。比如,一块硬盘1GB(1024MB)。一部500MB的电影,直接写入硬盘。那这块硬盘就是0-500MB为电影,600-1000MB为空。当读取这部电影时,硬盘磁头是从0-500连续运动读取的。但是有时候会发生...

高中学习感觉使不上力,求心理调整和学习方法!
语文注重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这种综合能力的培养,只有在课堂教学中才能充分体现出来。学生在课堂上,接授的不只是每篇课文所要掌握的字词、文章的主题和写作持点等语文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老师在课堂上的讲解和引导,学会如何通过对课文的阅读和学习,感悟课文表达的情感,把握课文的主题、学习作者如何布局谋篇的。而...

。大学语文主要学什么的?
大学语文是普通高等学校"十一五"规划教材。全书分上、下两册,内容包括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应用文写作四大部分。围绕培养目标,从社会实际需要的角度出发,对学生阅读欣赏、应用写作、口才表达等能力进行系统的指导和训练。既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又关注学生的情感培育,同时还不忽视应用写作和...

智文化文言文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掌握生字,正确读写:弈秋 教诲 俱学 弗若 曰矣。(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根据课后注释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内容。 2、能力目标 通过讨论能从课文中体会到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3、情感目标 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 三、教法...

平罗县19749348721: 怎样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
不胆志苓: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发展语言的同时,要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心理学研究也证明:小学生的心理发展正处于想象力培养的黄金时期.在小学阶段,如果教师能采用恰当的手段施以经常性的想象练习,对发展学生的...

平罗县19749348721: 阅读和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想象能力的常用方法有哪些 -
不胆志苓: 一个前提就是不可将再造想象与创造想象完全分割;两个依据就是语文教育目标与语文课程标准;三个原则就是课内语文教学与课外学习资源相结合的原则、引导学生合理想象的原则、引导学生主动想象的原则.在阅读教学中,一是要教师通过分化语言难点及鼓励学生善问等方法,避免学生出现浅表阅读、片面阅读和错误阅读,培养学生理解语言的能力

平罗县19749348721: 如何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
不胆志苓: 就小学生写作来讲,习作的过程就是以生活为原材料创作、想象的过程,学生习作水平赖于其想象力的高低和教师的正确训练、引导.正确培养和引导学生良好的想象力是指导小学生习作想象作文的关键,也是体现新课程标准的必然要求和有效...

平罗县19749348721: 如何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
不胆志苓: 想象与写作犹如树与根、水与源之密不可分的关系,想象,是一种艺术的思 维能力,生活中看来平淡无奇的面貌会因想象而充满了绚丽的色彩;事物看来千篇一律的形状会因为想象而显得变幻莫测.缺乏想象的大脑,是干涸的大脑,没有想象的...

平罗县19749348721: 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想象力? -
不胆志苓: (一)充分发挥教材的作用,在对课文的讲解中引导学生想象 在教学的过程当中语文课本的教材中所选取的作品,都是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这些作品涵盖了文学的各种形式体裁,在培养学生想象力的基础上能够做到最大范围的进行拓宽.想要更好的培养初中学生的想象力,首先其具体是在对语文课文的阅读中进行体现,有效的阅读能够更加有力的在最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二)鼓励学生大胆写作,在写作中激励学生进行想象 (三)借助多媒体教学,充分发挥直观视觉的激励作用 实践教学的过程当中,就可以有效的借助对媒体教学,将学生本是固定的思路进行开发可引导,然后让学生们顺着自己本身心目中所产生的思绪路线进而去发现其中的美好.

平罗县19749348721: 如何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及 -
不胆志苓: 小学语文教学中需要学生不断调动自己的思维活动,而在学生的思维活动中,想象力是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更是教师日后培养学生全面创造能力的重要前提.小学语文教学带有很强的启蒙特征,所以,小学语文教师需要在开展作文教学的过程...

平罗县19749348721: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
不胆志苓: 小学生也变得越来越聪明了,想象能力也越来越丰富了,许多语文老师感叹“现在的孩子越来越难教了”,事实上,时代的发展要求老师也要加强学习,在语文教学中,训练学生的想象能力,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益的一条可行的途径.训练想象能力的语文教学中还有其特殊的意义.这是因为选入教材的极大部分课文属文学作品,作者所创设的意境,塑造的形象,都与想象结下了不解之缘,而教师组织学生阅读这些作品时,又必须以自己的经验,凭借想象来还原并充实作品的意境的形象,才能比较深刻地感受作品的内蕴.至于学生作文,就更需要有想象的配合,才能有声有色,有情有意地再现生活中的人物和事物.而加一方面,丰富的想象活动,还能剌激语言的发展.

平罗县19749348721: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
不胆志苓: 一、 运用多媒体,展开学生想象的翅膀 总所周知,想象是以表象为基本材料进行思维的.有足够的表象储存是学生成功进行想象的必要条件.表象越缺乏,想象的素材越少,其想象也就越狭窄、肤浅;表象越丰富,想象的素材越多,其想象才...

平罗县19749348721: 如何培养小学生想象力 -
不胆志苓: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想象力 培养想象力是形成小学生创造力的一个重要途径.那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想象力呢?一、在教学中创设想象的气氛与环境,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奠定想象的情感基础.只有在欢愉舒畅的自由氛围中,学生才能够、才...

平罗县19749348721: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想象力 -
不胆志苓: 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呢?下面结合自己的语文教学浅谈一下十二点做法: 一、导入激趣,引发想象. 导入是“点睛”之笔,教学中的导入环节,是课堂教学的一个起始兴奋点.有效的导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影响着整堂课的教学...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