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它讽刺了什么

作者&投稿:房房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中国从秦汉开始实行的人事制度——“重德不重才”的“察举”制度。

选拔人才把道德放在第一位,就可能出现三种情况:第一种,有德无才,道德上倒是无可挑剔,老好人一个,啥也干不了,这种人我拿了有什么用?第二种可能,求全责备,我好容易发现一个人才,大家来提意见说他有一个什么什么毛病,我是用还是不用呢?第三种可能,就是弄虚作假,一个人才为了能够得到晋升的机会只好做政治秀、做道德秀,东汉末年就是这样,东汉末年因为把道德标准放在第一位,就有很多人做假。

察举,举是什么意思呢?举就是提拔,提拔官员,通过什么样的办法来提拔官员呢或者选拔官员呢?组织考察,所以叫察举,从汉武帝开始由地方官负责在自己的那个管理范围内发现人才向中央报告,我发现一个,我发现一个,进行一些考察,考察有些条件,比方说孝廉、秀才,孝廉就是孝子,是个廉士,品德高尚,是个秀才,学问好,文笔好,有能力,德才兼备,报告给中央,然后中央来任命他做一个官员,叫做察举。

那么这个察举制呢它到了东汉末年,它就出了问题了,出了什么问题呢?一些人为了走仕途,开始做政治秀,做道德秀,你不是要孝廉吗,你不是要我道德品质好吗,这个道德品质好它怎么讲呢?这个话,它得有些表现,那么他们就开始表现,比方说有一个人,他的父亲去世了,按照中国传统的丧礼制度他应该守孝三年,一般地说就是披麻戴孝三年就可以了,但是他为了表示他非常地孝,他不住家里了,住到他父亲的墓道里面,因为中国古人这个墓,如果家庭比较富裕的话,他墓是做得是很大的,除了墓以外,前面还有一个墓道,帝边还有一个庐,可以搭一个草棚,在那儿守墓,他住那儿,不回家住,孝,后来被人揭发出来,三年工夫就在那墓道里生俩儿子,那本来这个事也不能做的,不能吃细粮,不能穿绸缎,当然也不能够有生儿子的那个事,揭发出来了,假的。

还有一个人,兄弟三个都想当官,老大就把大家叫过来说,我们分家吧,我们弄个假分家,我得一大堆,你们两个得一点点,然后开新闻发布会说我们分家了,老大得了一大堆,大部分,两个弟弟得了一点点,大家就问了,说你们两个弟弟为什么分家的时候分得这么不匀呢,弟弟说:哎呀,兄长嘛,长兄如父嘛,孝悌嘛,我们让,于是这两个弟弟得了美名,让,谦让,礼让,好,品德高尚,推荐他们两个做官,等他们两个做官以后,哥仨又开新闻发布会重新分家,每人三分之一,大家说你这是什么名堂?哥哥说我就是想让弟弟当官,所以我先牺牲我自己的名誉,背一个黑锅,现在我弟弟已经当了官,我们重新分,于是大家又说这个哥哥不错,这哥哥也是好哥哥,道德高尚,为了弟弟的前途宁肯背黑锅了,哥哥也当官,做秀嘛,非常虚伪。

所以当时民谣的说法就是“举孝廉,父别居”——推荐这个人做孝子,他跟爸爸不住在一块儿,不赡养父母;“举秀才,不识书”——说他这个人有学问,他字都不认识,假。这才有后来曹操“惟才是举”。如何发现人才是个问题,但是这个问题真正得到解决是在隋唐,是从隋以后,通过什么制度来解决呢?科举。“举”就是选择官吏,“科”就是设科考试,通过考试的办法来发现人才。

古代官场的黑暗、腐败。推举的秀才没有真才实学,推举的孝廉却不孝顺父母,让年老的父亲独居;类似于现在某些人利用职权,走关系得到某些职位,比如进期国家公务员考试,利用父母市委书记作弊的那位~渣子!

官场黑暗,很多虚名徒有其表,丧失了其根本的意义

正是我国现行选人、用人政策的真实写照

推举制度的弊病,君子很难受重用


“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的文献出处?(书名、出版社、版次、页码...
高三历史课本里讲汉代察举制里的一句话,【孝廉】汉代察举制的科目之一。孝廉是孝顺父母、办事廉正的意思。实际上察举多为世族大家垄断,互相吹捧,弄虚作假,当时有童谣讽刺:“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是童谣诶 !!!

无悔华夏举秀才不知书反映了汉代哪一制度的失灵
无悔华夏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反映了哪一制度的失灵?8月11日渔樵问答的问题与人才选拔制度有关,很多小伙伴不知道这题选什么,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分享8月11日渔樵问答的正确答案,快来一起看看吧!无悔华夏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反映了哪一制度的失灵 1、本题正确答案选:察举制 2、察举制的...

孝廉的简介
实际上察举多为世族大家垄断,互相吹捧,弄虚作假,当时有童谣讽刺:“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孝廉科就是察举孝子廉吏。汉惠帝吕后都曾有诏举 孝悌力田 之举。汉武帝确立了独尊儒术的基本政策,选拔统治人才特别重视人的品德。根据儒家的思想,强调为人立身以孝为本,任官从政以廉为方,因...

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说明...
由于察举制的推形造成人才选拔主观化 完仝由荐官做主 红果选不到真 人才

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
被推举为秀才,却不知道书中涵义;被推举为孝廉,父亲却分开居住。

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 所反映的制度?这一制度中官员产生的主要方...
所反映的制度应该是汉代开始的察举制。官员产生主要是靠别人举荐,不是考试产生。

...材料一 东汉时期的民谣说:“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 ...
(1)察举制度。推荐。(2)九品中正制。家世门第。(3)影响:选拔了大量的人才,加强了中央集权;推动了中国古代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为中外选拔人才和官员选拔制度提供了借鉴;对世界文明的发展和进步产生了重要影响。

“举秀才不知书 举孝廉父别居”出自哪里
《抱朴子外篇·卷二审举第十五》:

桓灵时谣作品鉴赏
开篇诗句“举秀才,不知书”揭示了秀才科选拔的荒诞,本应选拔才学出众的精英,却出现文盲秀才,形成讽刺。接着,“察孝廉,父别居”描绘了孝廉科的规定与实际情况的反差,孝顺廉洁的候选人竟让父母流离失所,令人痛心。接下来,诗篇对官场腐败进行了深刻揭露。所谓的“寒素”并非仅指贫寒,而是清廉官员,...

有言:「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
A 由题干中“举秀才”、“察孝廉”等字词,可知其为察举制度,两汉的察举制度是当时士人出身的正途,除诏举外,地方可向朝廷荐举人才,东汉郡国每年察举孝廉二人,至后期渐浮滥,有营私请托的现象,所举之才多名实不符,曹魏时以九品官人法取代。

泰宁县13585273688: 诗句意思!“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 -
生蚂参麦:[答案] “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的意思是说:推举、选拔出的秀才,不懂得四书五经,没有真才实学,推举、选拔出的孝廉,他的父母却单独居住,无人供养. 这是一种强烈的讽刺,讽刺当时官场黑暗,很多虚名徒有其表,丧失了其根本的意...

泰宁县13585273688: 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说明什么? -
生蚂参麦:[答案] 要评论科举,首先应对科举的产生作一番历史的考察.两汉时期,中国的封建制度正在逐渐完备,如何选拔人才,统治者是颇... 因而出现了“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的现象.到了魏晋,实行九品中正制度,把人才分为九等进行品评,这算是进了...

泰宁县13585273688: 翻译一下文言文“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寒肃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 -
生蚂参麦:[答案] 东汉末有这样一首歌谣讽刺察举制说:“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说当时推举出来的秀才不识字,察选出来的孝廉对父亲不孝顺,被称为“清白”的人像泥一样污浊,而出身高门的“良将”却比鸡还...

泰宁县13585273688: 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 -
生蚂参麦:[答案] 选举上来的秀才,孝廉缺、德才寡,或没有学问,或不孝敬父母;所谓清白寒门子弟,不过是些肮脏东西;所谓上等良将,实际上是些胆小如鸡之徒. 这是东汉末年的民谣,讽刺了宦官当政时期的人心不蛊和社会价值体系的崩溃.

泰宁县13585273688: “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是什么意思 -
生蚂参麦: 【察举】汉代选拔官吏制度的一种形式.察举有考察、推举的意思,又叫荐举.由侯国、州郡的地方长官在辖区内随时考察、选取人才,推荐给上级或中央,经过试用考核,再任命官职.察举的主要科目有孝廉、贤良文学、茂才等. 《张衡传》:“永元中,举孝廉不行.”《陈情表》:“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汉代避刘秀讳,称秀才为茂才) 【孝廉】汉代察举制的科目之一.孝廉是孝顺父母、办事廉正的意思.实际上察举多为世族大家垄断,互相吹捧,弄虚作假,当时有童谣讽刺:“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

泰宁县13585273688: “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 -
生蚂参麦:[答案] 【察举】汉代选拔官吏制度的一种形式.察举有考察、推举的意思,又叫荐举.由侯国、州郡的地方长官在辖区内随时考察、选取人才,推荐给上级或中央,经过试用考核,再任命官职.察举的主要科目有孝廉、贤良文学、茂才等.《张...

泰宁县13585273688: 中国古代各时期如何选拔人才 -
生蚂参麦:[答案] 1.世官制 又称世卿世禄制,主要存在于夏、商、周时期.它通过家族血缘关系来确定政府各级官员的任命,将官职限定在贵... 累世公卿的世家地主因此形成并发展起来.出现“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的腐朽局面. 3.九品中正制 九品中正...

泰宁县13585273688: 察举制的优缺点 -
生蚂参麦:[答案] 察举制之利 在了解了世卿世禄制、军功制和察举制的兴亡史后,再将三者作个比较,看看察举制的优点.我们说,相比于世... “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素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社会上出现了“四世五公”、累世公卿”、“累世经学...

泰宁县13585273688: “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 是什么意思? 请详细些! -
生蚂参麦: “举孝廉,父别居”——推荐这个人做孝子,他跟爸爸不住在一块儿,不赡养父母;“举秀才,不识书”——说他这个人有学问,他字都不认识.有不明白的地方再问哟,祝你学习进步,更上一层楼! (*^__^*)

泰宁县13585273688: 汉朝选官制度是什么? -
生蚂参麦:[答案] 察举制 汉代统治者为了适应日益庞大的官僚机构对吏员的需要,逐步建立和形成了一套选拔统治人才的制度.这套制度包括... 因而,士风日下,察举不实.出现了“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的可笑现象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