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上册25课(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作者&投稿:暴熊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小学四年级上册25课(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发崛起而读书是周恩来的一句名言,是说周恩来在少年时期读书的时候,老师在问其他孩子们读书的理想是什么?然后周恩来就说了这一句话

本文的主要内容是:周总理在外国人租界因亲眼所见中国人地位低下,因此有感而发中国人只有读书才能挺起脊梁,所以立志为中华崛起而读书。读后感:只有发奋读书才能救国,只有发奋读书 才有出路。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写的是少年周恩来耳闻目睹中国人在外国租界,受洋人欺凌却无处说理的事,周围的人都敢怒不敢言,从中深刻体会到伯父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从而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表现了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襟和远大志向。

周恩来(1898年3月5日-1976年1月8日) ,原藉浙江绍兴,1898年3月5日生于江苏淮安。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国人民解放军主要创建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是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

扩展资料:

周恩来从小学时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到南开学校毕业时与同学们互赠“愿相会于中华腾飞世界时”的留言,到日本留学又回国参加五四运动,再到欧洲勤工俭学又回国投身革命……就一直为中华之崛起而奋斗。少年定下初心,之后为之奋斗终身,周恩来这种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执着的人生追求永远是我们共产党人学习的典范。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写的是少年周恩来耳闻目睹中国人在外国租界,受洋人欺凌却无处说理的事,周围的人都敢怒不敢言,从中深刻体会到伯父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从而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表现了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襟和远大志向。文中通过对人物语言、神态等描写,细致地刻画了人物。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在少年时代立下的宏伟志向,表现了他为国家和民族而奋斗终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参考答案:http://baike.baidu.com/view/645129.htm

讲周恩来在读学校的时候。唯一一个免学费学生。老师问,你们为什么而读书。有的人说,是做大官,有大钱。而小小年纪的周恩来却说。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老师很惊讶。。。。

作者:周恩来

1910年,12岁的周恩来随同伯父来到东北的沈阳,在当时的“奉天省官立东关模范两等小学校”读书。
新的学期开始了,学校的魏校长为了测验学生的学习目的在一次讲“立命”的修身课上,提出了一个严肃的问题:你们读书是为了什么?
有的同学回答:“为明理而读书!”
也有的回答:“为做官而读书!”
一些家境贫困的学生则回答:“为挣钱,为吃饭,为不受欺侮而读书……”
还有一个鞋店老板的儿子说:“为家父而读书!”引的全班同学一阵笑声。
校长对这些回答都不满意,脸色沉了下来,他走到新来的周恩来座位旁边,问道:“周恩来,现在你来回答,为什么要读书?”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恩来庄重地回答。
由于周恩来是南方人,魏校长一时间没能听懂他的回答,于是周恩来又沉着、大声地重复了一遍:“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这异乎寻常的回答,使魏校长为之一振,也使得整个教室鸦雀无声。校长万万没有想到这年幼的周恩来,竟有如此远大的抱负。老校长高兴得连连点头称赞:“好哇!为中华之崛起!有志者,当效周生啊!”
正是因为有了明确的学习目的和远大的理想,周恩来成为了中国第一任总理,更成为了倍受世界人民景仰的一位时代伟人。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句誓言,百年以来,一直在中华学子之间流传,成为他们共同的一句座右铭。

成为第2088位粉丝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写的是少年周恩来耳闻目睹中国人在外国租界,受洋人欺凌却无处说理的事,周围的人都敢怒不敢言,从中深刻体会到伯父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从而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表现了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襟和远大志向。
周恩来(1898年3月5日-1976年1月8日) ,原藉浙江绍兴,1898年3月5日生于江苏淮安。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国人民解放军主要创建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是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
扩展资料:
周恩来从小学时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到南开学校毕业时与同学们互赠“愿相会于中华腾飞世界时”的留言,到日本留学又回国参加五四运动,再到欧洲勤工俭学又回国投身革命……就一直为中华之崛起而奋斗。少年定下初心,之后为之奋斗终身,周恩来这种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执着的人生追求永远是我们共产党人学习的典范


4年级上册课课通25课古诗两首中心思想是什么?
4年级上册课课通25课古诗两首中心思想是:此诗描写春节除旧迎新的景象.一片爆竹声送走了旧的一年,饮着醇美的屠苏酒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家家门上的桃符都换成了新的.这是一首写古代迎接新年的即景之作,取材于民间习俗,敏感地摄取老百姓过春节时的典型素材,抓住有代表性的...

小学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5课主要内容
‘这篇课文写了少年时代的周恩来耳闻目睹了中国人在外国租界的受洋人欺凌却无处说理的事,从中体会到伯父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从而立志为振兴中华而读书表现了少年生来的博大胸襟和远大志向。

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25课好句
一个风和日丽的星期天,周恩来背着大伯,约了一个要好的同学闯进了租界。嘿!这一带果真和别处大不相同:一条条街道灯红酒绿,热闹非凡,街道两旁行走的大多是黄头发、白皮肤、大鼻子的外国人和耀武扬威的巡警。谁知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zhào)事的洋人,反而把她训斥了一通。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

西师大版四年级上册第二十五课中失去的一天怎样理解
第二部分(第7—13自然段)妈妈让他懂得了自己失去了一天。第7自然段,妈妈首先指出佩佳的错误就是觉得今天的事情可以放到明天去完成;然后告诉他无论多么努力,也无法挽回这一天的损失:“可你要知道,现在地球上少栽了一棵树,人们中间少了一个知道什么叫《远处的青山》的人。”妈妈告诉他,这就是...

四年级25课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主要内容
“骗人。”一个男孩发出抱怨 “再看看吧。” 来到了楼梯口 “1 2 3...13没错阿 是13阶阿?” 孩子们有点怀疑传说的真实性了 于是他们又来到了实验室 水龙头打开了 白花花的水流了出来 “真没劲阿 我们白来了!” 刚开始的刺激感都消去了一半。 最后 他们来到了那个厕所 女孩子虽然口上说不...

小学四年级25课伽利略的两个相反的结论是什么
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两个铁球,一个10磅重,一个1磅重,同时从高处落下来,10磅重的一定先着地,速度是1磅重的10倍。”这句话使伽利略产生了疑问。他想:如果这句话是正确的,那么把这两个铁球拴在一起,落得慢的就会拖住落得快的,落下的速度应当比10磅重的铁球慢;但是,如果把拴在一起...

四年级语文25课 得意扬扬意思 修身课意思 铿锵意思
得意扬扬 形容很得意 修身课 修身养性的课程 铿锵 形容语调等很有力度

四年级上册第25课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近义词和反义词是什么?_百度...
【近义词】耀武扬威──得意扬扬 左顾右盼──东张西望 果真──果然 踊跃──积极 【反义词】繁华──荒凉 热闹──安静 清晰──模糊 坚定──软弱 得意扬扬──垂头丧气

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爬山虎的脚》教案
四、初步了解爬山虎的特点。 读了叶圣陶爷爷的文章,你知道了爬山虎的什么特点?你有什么感受?叶爷爷为什么会把爬山虎写得那么生动具体?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爬山虎的脚》教案2 教材分析: 这篇讲读课文,按照从整体到部分,再到细节的顺序观察,介绍了爬山虎的特点,着重介绍了它的“脚”。写了“...

小学四年级上册人教版第二十五课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四字词语(9个...
灯红酒绿,热闹非凡,得意洋洋,衣衫槛褛,中华不振,振兴中华,铿锵有力,为之一振,风和日丽

松滋市17832563055: 语文四年级上册25课《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讲了一件什么事 -
汉厚倍他: 共三件事:第一件事讲12岁的他刚到沈阳,就听伯父叹着气说“中华不振”,这使他疑惑不解;第二件事讲他在租界亲眼看到一位中国妇女受到洋人的欺侮,而围观的中国人敢怒不敢言,这使他真正体会到伯父说的话的含义;第三件事讲他在修身课上,表明自己的心迹“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松滋市17832563055: 四年级上册语文课25 -
汉厚倍他:[答案] 25.《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1911年年底,周恩来在沈阳东关模范学校上学.这一天,魏校长亲自为学生上修身课,题目是“立命”.当时正是中国社会发出剧烈变动的时期.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刚刚推翻了清朝政府,结束了中国两千...

松滋市17832563055: 《为中华崛起而读书》出自几年级第几单元第几课 -
汉厚倍他:[答案] 人教版新课标 >> 语文 >> 四年级上 >> 第25课: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手机提问的朋友在客户端右上角评价点【满意】即可.

松滋市17832563055: 语文四年级上册第25课《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文中,联系上下文解释“坚定、崛起“的意思,要写文中指. -
汉厚倍他: 坚定:意志坚强,像巨石一样难以动摇. 崛起:兴起.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