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对人类社会发展"三形态"说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作者&投稿:迟彦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马克思对人类社会发展“三形态”说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人类社会发展的三大社会形态,即:“人的依赖关系(起初完全是自然发生的),是最初的社会形态,在这种形态下,人的生产能力只是在狭窄的范围内和孤立的地点上发展着。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是第二大形态,在这种形态下,才形成普遍的社会物质交换,全面的关系,多方面的需求以及全面的能力的体系。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生产能力成为他们的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上的自由个性,是第三个阶段。第二个阶段为第三个阶段创造条件。”(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1857一1858年草稿)》)。
马克思的划分是十分科学和高明的:第一种三个形态的划分,是基本按照生产力的标准,第二种三个形态的划分,是基本是按照生产关系的标准,或者说更直接地是“从个人同社会共同体的关系出发”的。这两种划分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它们之间的对应关系在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对应于“人的依赖关系”;资本主义社会对应于“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共产主义社会对应于“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生产能力成为他们的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上的自由个性”。这两种划分,虽然都是按照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来划分的,但互为补充,避免了见物不见人。

所谓三形态说是指马克思在《经济学手稿(1857-1858年)》中根据人与人关系和人的发展的不同情况对人类社会历史发展阶段的划分,他说:“人的依赖关系(起初完全是自然发生的),是最初的社会形态,在这种形态下,人的生产能力只是在狭窄的范围内和孤立的地点上发展着。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是第二大形态,在这种形态下,才形成普遍的社会物质变换,全面的关系,多方面的需求以及全面的能力的体系。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生产能力成为他们的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上的自由个性是第三个阶段。第二个阶段为第三个阶段创造条件。因此,家长制的,古代的(以及封建的)状态随着商业、奢侈、货币、交换价值的发展而没落下去,现代社会则随着这些东西一道发展起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第104页)可以看出,五形态说和三形态说并不是完全对立的,五形态说中的前三个形态(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就属于三形态说中的最初的第一大社会形态;五形态说中的资本主义社会形态则是三形态说中的第二大形态,即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的社会形态;五形态说中的共产主义社会形态就是三形态说中的第三大形态,即自由个性的社会形态。

马克思从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出发,对于人类社会形态的演进,作过这样的概括:“大体说来,亚细亚的、古代的、封建的和现代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可以看作是社会经济形态演进的几个时代。”他还更明确地把这种演进划分为三个大的阶段或“三大社会形态”。

这些论述对于我们现在讨论的问题是很有启发意义的。他说:“每个个人以物的形式占有社会权力。

如果你从物那里夺去了这种社会权力,那么就需要赋予人以支配人的这种权力。人的依赖关系(起初完全是自然发生的),是最初的社会形态,在这种形态下,人的生产能力只是在狭窄的范围内和孤立的地点上发展着。

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是第二大形态,在这种形态下,才形成普遍的社会物质变换,全面的关系,多方面的需求以及全面的能力的体系。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生产能力成为他们的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上的自由个性,是第三个阶段。第二个阶段为第三个阶段创造条件。”

马克思所说的这三大社会形态或三大社会阶段,第一阶段古已有之,第二阶段是当下状况,第三阶段则是未来可能。这里所说的每个阶段都是前一阶段客观矛盾自我运动和积极扬弃的结果,同时又为后一阶段的到来准备条件。

扩展资料

前资本时代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虽说在不同的国度里,这三种社会的表现形式和前后进程有很大的差别,但它们都属于以人的依赖为基础的社会,人支配人的社会,则是没有疑义的。

对于人类社会第二大历史形态,我们用了“资本社会”这样的表述,下面将说明,这不是一个简单的名称改变,而有着许多重要内容的深化和拓展,以便如实地容纳更为丰富的历史实践内容,但对以资本这种物的依赖为基础的社会这一关键之点,完全坚持了马克思的观点。

后资本社会是人类社会第三大历史形态,指消灭了私有制和商品生产以后占主导地位的社会形态。虽然现在许多人不相信这样的社会能够实现,认为它是乌托邦主义的空想,但在正统马克思主义队伍中,目前对这种说法也是不存在疑义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三大社会形态



自然经济、商品经济和产品经济
马克思在著名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对社会发展形态作了如下概括:“大体说来,亚细亚的、古代的、封建的和现代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可以看作是社会经济形态演进的几个时代。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是社会生产过程的最后一个对抗形式,……在资产阶级社会的胎胞里发展的生产力,同时又创造着解决这种对抗的物质条件。因此,人类社会的史前时期就以这种社会形态而告终。”
从马克思的整个思路来看,三形态包含以下要点:

第一,划分社会形态的标志是个体之间建立社会联系的形式,以及个人对社会环境的控制程度和自由度。形态Ⅰ是人与人直接相联系,个人受社会环境摆布,个体没有独立性。形态Ⅱ是人与人通过商品交换建立间接的社会联系,个人摆脱各种身份规定的束缚,获得形式上的独立性;但个人仍然受物的支配。形态Ⅲ是人与人自由组合,个人获得了完全的独立,人们能够自觉地驾驭社会生活过程,支配社会环境。

第二,三种社会形态的基础是三种基本经济形式。形态Ⅰ以自然经济为基础;形态Ⅱ以商品经济为基础;形态Ⅲ以自由劳动和时间经济为基础。

第三,时间跨度大。形态Ⅰ包括从人类社会形成到封建社会结束这一漫长历史时期。形态Ⅱ虽然对应于资本主义社会,但实际上指的是整个商品经济时代。从今天的实际情况来看,社会主义社会也属于商品经济,形态Ⅱ应当包括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两个时期。形态Ⅲ对应于共产主义社会的高级阶段。
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统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哲学依据。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理论高度,科学认识和正确把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需要从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思维方式出发,深刻理解发展的内涵:发展是经济社会对立统一的发展,经济社会全面的发展,经济社会协调的发展,经济社会可持续的发展;需要从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出发,全面理解马克思主义经济社会形态理论、全面生产理论、人的全面发展理论;需要从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出发,提高按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办事的能力;需要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出发,正确认识经济增长对社会进步的贡献与作用。

不同的发展观对经济社会发展会产生不同的导向作用。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不协调问题,有些是在发展过程中难以避免的,有些则和我们头脑中不科学的发展观念有关。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统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哲学依据。只有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理论高度出发,才能科学认识和正确把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问题。
从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思维方式出发,认识和把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轻视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认识倾向,是一种片面的发展观念,它离开了唯物辩证法,陷入了主观主义、形而上学的误区。唯物辩证法认为,一切事物都是运动的,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发展是事物的一种运动状态,但又不是事物一般的运动状态,而是特指事物向前、向上的,由低级向高级进步的,不断推陈出新的运动状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就是事物发展的辩证运动过程。事物发展如此,社会发展也是如此。
辩证的发展就是经济社会对立统一的发展。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发展就是事物内部矛盾不断产生、发展和解决的过程,辩证的发展就是经济社会对立统一的发展过程。运用唯物辩证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就一定要认识到社会是在经济、政治、文化的矛盾运动中,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在各类社会矛盾的运动中发展的。社会健康发展的过程就是解决这些矛盾的过程。要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就必须高度重视经济社会生活中存在的矛盾,并找出办法解决这些矛盾。
辩证的发展就是经济社会全面的发展。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一个系统工程,系统的有机组成要素在发展中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作用,构成了系统的整体发展。辩证的发展应当是全面的、保持内在各要素相对平衡的发展,而不是片面的、畸形的、单一要素突进的发展。社会发展也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全面兼顾社会发展系统的各个组成要素。只有坚持经济、政治、文化各构成要素全面发展,社会整体才能进步。
辩证的发展就是经济社会协调的发展。唯物辩证法的一个普遍原则就是认为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一事物离开与它事物的联系,就谈不上存在,更谈不上发展。普遍联系,实质上是讲事物的发展必然是兼顾的、对称的、照顾它方的发展,否则就是畸形的发展,甚至是倒退和停顿。辩证的发展内在地要求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从而保证社会公正、公平、和谐、稳定等社会协调发展的综合目标的实现。
辩证的发展就是经济社会可持续的发展。任何事物的发展,包括社会发展,一定要有发展的潜力和后劲,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否则发展将难以为继。保持可持续发展能力,关键是保持社会资源的可持续性。社会资源可分为物的资源、人才资源、政治资源三个部分。因此,保持物的资源、人才资源、政治资源的可持续性,是辩证发展的内在要求。
从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出发,认识和把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分析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强调历史决定论。社会发展的最终力量是物质资料的生产、物质的生产力,社会历史发展归根结底是生产力、经济、物质的因素起决定作用。把握社会发展,首要的就是发展生产力、发展经济,不断满足人民的物质生活需要。二是强调历史辩证法。不能仅仅把社会发展的因素归结为生产力、经济、物质,还要讲人的作用,讲自然、人口、法律、政治、文化、思想等各种社会因素的作用。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在阐述经济社会发展时,总是既强调社会发展的重点方面,又强调其他方面因素的反作用;既强调自然的制约作用,生产力、经济、物质的最终决定作用,也强调生产关系、上层建筑、政治、文化、意识形态的反作用,强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社会各个因素、各个领域、各个方面的和谐发展。
全面理解马克思主义经济社会形态理论,统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把发展仅仅理解为经济增长,忽视社会全面发展,在理论上的一个根源就是没有全面理解马克思主义经济社会形态理论。根据马克思主义经济社会形态理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物质生活决定政治生活及精神生活;物质文明决定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反过来,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精神对物质、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从而对生产力起制约和反作用,政治、文化及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对经济、物质文明起制约和反作用。按照经济社会形态理论,经济增长是基础和前提,但它只是整个社会发展的一部分,忽视政治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以及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最终要付出沉重的代价。
全面理解马克思主义全面生产理论,统筹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以为马克思主义生产理论只讲物质生产而不讲其他,是理论上的又一个误区。马克思主义全面生产理论的主要内容有:一是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即物质生产;二是人自身的生产,即人口的生产;三是精神生产,主要指思想、观念、意识、宗教、法、道德、理论等精神产品的生产;四是社会关系的生产。以上四方面的生产相互渗透、相互关联,构成马克思主义全面生产理论的基本内容。学习马克思主义全面生产理论,可以划清马克思主义历史观同“经济是唯一决定因素”的庸俗唯物主义历史观的本质区别,可以搞清发展不是单一的经济增长而是社会的全面发展,人类社会生产不是指单一的物质生产而是包括人、精神、文化、社会关系的生产。
全面理解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在统筹经济社会发展中促进人的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弄清发展的目的、动力、主体是什么。有一种观点认为,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只重视物,不重视人,是人的缺位理论。这是错误的。实际上,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就是从现实的人出发,以现实的人的发展为目的的社会发展理论。正是从这样的历史观出发,马克思主义把人作为社会发展的主体,作为社会发展的目的,把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创建未来社会的本质规定。
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均表明,必须以人为本,把推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社会主义发展的根本目的。以人为本,就是以人为根本,以人为核心,以人为基础,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最终目的,满足人的生存、安全、健康等自然需要,满足人的民主权利、公平公正要求、素质全面提高、价值实现、精神文化等社会需要,关心人,尊重人,爱护人,解放人,发展人,把满足人民的物质文化需要、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最终归宿。
从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出发,自觉地按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办事
片面的发展观还可以从认识论上找到其产生的根源。片面的发展观实质上脱离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按客观规律办事的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原则。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很大程度上与一些领导干部脱离实际,主观臆断,盲目追求“政绩”,不按客观规律办事有关。
客观规律和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关系是哲学的一个基本问题。人的主观能动性是受客观规律制约的,当然人又不是无条件地受制于客观规律,对于客观规律具有一定的主观能动性。否认客观规律的作用,认为人可以随心所欲地创造历史,这是历史唯心主义;认为人在客观规律面前毫无作为,没有主观创造性,这是庸俗唯物主义。人们只有尊重规律、把握规律,按规律办事,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反之,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关键在于尊重和把握规律,按规律办事。社会发展有其自身规律,如生产力一定要适应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的规律,经济发展规律,文化发展规律,政治发展规律,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规律,等等。这些规律昭示人们,只有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人类文明才能进步。违背这些规律,社会发展必然出现问题。
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出发,澄清关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模糊认识
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与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相结合,形成了科学发展观,提出了坚持经济增长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相一致、相协调的基本要求,澄清了关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一些模糊认识。
没有经济增长不行,没有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也不行。在发展理论的术语中,增长和发展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发展所包含的内容要比增长丰富得多、复杂得多。增长只是GDP的增长、物质财富的增加,发展则是包括经济增长在内的,教育、科技、文化、政治等多种因素的经济社会的综合进步过程。
与经济增长相关联,没有GDP指标不行,没有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综合指标也不行。经济增长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问题,必然涉及对GDP的看法。既不宜片面关注GDP增长,也不能忽视GDP增长的积极意义。GDP是世界通用的最重要的宏观经济指标,在正常情况下,GDP增长意味着经济实力的壮大和社会财富的增加。相对于改革开放前的忽视经济增长,把GDP作为衡量经济增长的重要指标,这是一个进步,具有积极意义。但GDP指标也有局限性,如不能全面反映增长的质量、产业结构、社会人文发展和环保状况等。现代社会的发展已使人们认识到,经济社会发展一定要有经济总量的增加,但经济总量增加不一定带来经济社会发展。因此,要科学地使用GDP,逐步完善GDP考核指标体系。
保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还要注意反对两种倾向:一种是以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为理由,忽视和否定经济增长的作用;一种是用经济增长目标替代社会发展目标。经济不发展,天下不会太平;社会问题不解决,也不可能长治久安,甚至会酿成严重危机。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之所以能经得起各种风浪的考验,国际地位和影响力不断提高,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因此,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一点决不能动摇。但经济增长不等于社会发展。一些拉美国家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城市化率达到70%,但由于贫富差距过大,频发经济社会危机,发展严重受挫。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和经济快速增长,市场的消极影响、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日益凸显。为了防止陷入“拉美陷阱”,我们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统筹经济社会发展。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7483967.html?si=1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4106391.html?si=2

lihaibo2007 试用期 一级(29) | 我的提问 | 我的回答 | | 我的空间 | 百度首页 | 退出 新闻 网页 贴吧 知道 MP3 图片 百科 帮助

百度知道 > 教育/科学 > 人文社科相关问题
• 简述马克思主义社会形态理论的方法论意义。。。
• (社会主义社会)是怎样一个社会形态?
• 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统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 谁能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主要内容说下
• 邓小平理论中社会主义本质理论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

订阅该问题
购房者网站全新推出地产租...
购房者网站地产网络经纪人版块,强大的系统功能支持,个性化的房源...
dl.jj.goufang.com
您想在自己的网站上展示百度“知道”上的问答吗?来获取免费代码吧!
--------------------------------------------------------------------------------
如要投诉或提出意见建议,请到
百度知道投诉吧反馈。 添加到搜藏待解决
马克思对人类社会发展"三形态"说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悬赏分:10 - 离问题结束还有 2 天 1 小时
政治理论考试
提问者:topicsong - 试用期 一级

答复共 2 条
自然经济、商品经济和产品经济
马克思在著名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对社会发展形态作了如下概括:“大体说来,亚细亚的、古代的、封建的和现代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可以看作是社会经济形态演进的几个时代。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是社会生产过程的最后一个对抗形式,……在资产阶级社会的胎胞里发展的生产力,同时又创造着解决这种对抗的物质条件。因此,人类社会的史前时期就以这种社会形态而告终。”
从马克思的整个思路来看,三形态包含以下要点:

第一,划分社会形态的标志是个体之间建立社会联系的形式,以及个人对社会环境的控制程度和自由度。形态Ⅰ是人与人直接相联系,个人受社会环境摆布,个体没有独立性。形态Ⅱ是人与人通过商品交换建立间接的社会联系,个人摆脱各种身份规定的束缚,获得形式上的独立性;但个人仍然受物的支配。形态Ⅲ是人与人自由组合,个人获得了完全的独立,人们能够自觉地驾驭社会生活过程,支配社会环境。

第二,三种社会形态的基础是三种基本经济形式。形态Ⅰ以自然经济为基础;形态Ⅱ以商品经济为基础;形态Ⅲ以自由劳动和时间经济为基础。

第三,时间跨度大。形态Ⅰ包括从人类社会形成到封建社会结束这一漫长历史时期。形态Ⅱ虽然对应于资本主义社会,但实际上指的是整个商品经济时代。从今天的实际情况来看,社会主义社会也属于商品经济,形态Ⅱ应当包括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两个时期。形态Ⅲ对应于共产主义社会的高级阶段。
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统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哲学依据。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理论高度,科学认识和正确把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需要从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思维方式出发,深刻理解发展的内涵:发展是经济社会对立统一的发展,经济社会全面的发展,经济社会协调的发展,经济社会可持续的发展;需要从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出发,全面理解马克思主义经济社会形态理论、全面生产理论、人的全面发展理论;需要从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出发,提高按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办事的能力;需要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出发,正确认识经济增长对社会进步的贡献与作用。

不同的发展观对经济社会发展会产生不同的导向作用。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不协调问题,有些是在发展过程中难以避免的,有些则和我们头脑中不科学的发展观念有关。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统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哲学依据。只有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理论高度出发,才能科学认识和正确把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问题。
从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思维方式出发,认识和把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轻视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认识倾向,是一种片面的发展观念,它离开了唯物辩证法,陷入了主观主义、形而上学的误区。唯物辩证法认为,一切事物都是运动的,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发展是事物的一种运动状态,但又不是事物一般的运动状态,而是特指事物向前、向上的,由低级向高级进步的,不断推陈出新的运动状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就是事物发展的辩证运动过程。事物发展如此,社会发展也是如此。
辩证的发展就是经济社会对立统一的发展。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发展就是事物内部矛盾不断产生、发展和解决的过程,辩证的发展就是经济社会对立统一的发展过程。运用唯物辩证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就一定要认识到社会是在经济、政治、文化的矛盾运动中,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在各类社会矛盾的运动中发展的。社会健康发展的过程就是解决这些矛盾的过程。要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就必须高度重视经济社会生活中存在的矛盾,并找出办法解决这些矛盾。
辩证的发展就是经济社会全面的发展。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一个系统工程,系统的有机组成要素在发展中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作用,构成了系统的整体发展。辩证的发展应当是全面的、保持内在各要素相对平衡的发展,而不是片面的、畸形的、单一要素突进的发展。社会发展也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全面兼顾社会发展系统的各个组成要素。只有坚持经济、政治、文化各构成要素全面发展,社会整体才能进步。
辩证的发展就是经济社会协调的发展。唯物辩证法的一个普遍原则就是认为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一事物离开与它事物的联系,就谈不上存在,更谈不上发展。普遍联系,实质上是讲事物的发展必然是兼顾的、对称的、照顾它方的发展,否则就是畸形的发展,甚至是倒退和停顿。辩证的发展内在地要求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从而保证社会公正、公平、和谐、稳定等社会协调发展的综合目标的实现。
辩证的发展就是经济社会可持续的发展。任何事物的发展,包括社会发展,一定要有发展的潜力和后劲,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否则发展将难以为继。保持可持续发展能力,关键是保持社会资源的可持续性。社会资源可分为物的资源、人才资源、政治资源三个部分。因此,保持物的资源、人才资源、政治资源的可持续性,是辩证发展的内在要求。
从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出发,认识和把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分析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强调历史决定论。社会发展的最终力量是物质资料的生产、物质的生产力,社会历史发展归根结底是生产力、经济、物质的因素起决定作用。把握社会发展,首要的就是发展生产力、发展经济,不断满足人民的物质生活需要。二是强调历史辩证法。不能仅仅把社会发展的因素归结为生产力、经济、物质,还要讲人的作用,讲自然、人口、法律、政治、文化、思想等各种社会因素的作用。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在阐述经济社会发展时,总是既强调社会发展的重点方面,又强调其他方面因素的反作用;既强调自然的制约作用,生产力、经济、物质的最终决定作用,也强调生产关系、上层建筑、政治、文化、意识形态的反作用,强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社会各个因素、各个领域、各个方面的和谐发展。
全面理解马克思主义经济社会形态理论,统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把发展仅仅理解为经济增长,忽视社会全面发展,在理论上的一个根源就是没有全面理解马克思主义经济社会形态理论。根据马克思主义经济社会形态理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物质生活决定政治生活及精神生活;物质文明决定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反过来,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精神对物质、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从而对生产力起制约和反作用,政治、文化及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对经济、物质文明起制约和反作用。按照经济社会形态理论,经济增长是基础和前提,但它只是整个社会发展的一部分,忽视政治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以及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最终要付出沉重的代价。
全面理解马克思主义全面生产理论,统筹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以为马克思主义生产理论只讲物质生产而不讲其他,是理论上的又一个误区。马克思主义全面生产理论的主要内容有:一是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即物质生产;二是人自身的生产,即人口的生产;三是精神生产,主要指思想、观念、意识、宗教、法、道德、理论等精神产品的生产;四是社会关系的生产。以上四方面的生产相互渗透、相互关联,构成马克思主义全面生产理论的基本内容。学习马克思主义全面生产理论,可以划清马克思主义历史观同“经济是唯一决定因素”的庸俗唯物主义历史观的本质区别,可以搞清发展不是单一的经济增长而是社会的全面发展,人类社会生产不是指单一的物质生产而是包括人、精神、文化、社会关系的生产。
全面理解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在统筹经济社会发展中促进人的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弄清发展的目的、动力、主体是什么。有一种观点认为,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只重视物,不重视人,是人的缺位理论。这是错误的。实际上,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就是从现实的人出发,以现实的人的发展为目的的社会发展理论。正是从这样的历史观出发,马克思主义把人作为社会发展的主体,作为社会发展的目的,把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创建未来社会的本质规定。
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均表明,必须以人为本,把推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社会主义发展的根本目的。以人为本,就是以人为根本,以人为核心,以人为基础,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最终目的,满足人的生存、安全、健康等自然需要,满足人的民主权利、公平公正要求、素质全面提高、价值实现、精神文化等社会需要,关心人,尊重人,爱护人,解放人,发展人,把满足人民的物质文化需要、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最终归宿。
从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出发,自觉地按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办事
片面的发展观还可以从认识论上找到其产生的根源。片面的发展观实质上脱离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按客观规律办事的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原则。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很大程度上与一些领导干部脱离实际,主观臆断,盲目追求“政绩”,不按客观规律办事有关。
客观规律和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关系是哲学的一个基本问题。人的主观能动性是受客观规律制约的,当然人又不是无条件地受制于客观规律,对于客观规律具有一定的主观能动性。否认客观规律的作用,认为人可以随心所欲地创造历史,这是历史唯心主义;认为人在客观规律面前毫无作为,没有主观创造性,这是庸俗唯物主义。人们只有尊重规律、把握规律,按规律办事,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反之,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关键在于尊重和把握规律,按规律办事。社会发展有其自身规律,如生产力一定要适应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的规律,经济发展规律,文化发展规律,政治发展规律,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规律,等等。这些规律昭示人们,只有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人类文明才能进步。违背这些规律,社会发展必然出现问题。
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出发,澄清关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模糊认识
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与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相结合,形成了科学发展观,提出了坚持经济增长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相一致、相协调的基本要求,澄清了关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一些模糊认识。
没有经济增长不行,没有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也不行。在发展理论的术语中,增长和发展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发展所包含的内容要比增长丰富得多、复杂得多。增长只是GDP的增长、物质财富的增加,发展则是包括经济增长在内的,教育、科技、文化、政治等多种因素的经济社会的综合进步过程。
与经济增长相关联,没有GDP指标不行,没有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综合指标也不行。经济增长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问题,必然涉及对GDP的看法。既不宜片面关注GDP增长,也不能忽视GDP增长的积极意义。GDP是世界通用的最重要的宏观经济指标,在正常情况下,GDP增长意味着经济实力的壮大和社会财富的增加。相对于改革开放前的忽视经济增长,把GDP作为衡量经济增长的重要指标,这是一个进步,具有积极意义。但GDP指标也有局限性,如不能全面反映增长的质量、产业结构、社会人文发展和环保状况等。现代社会的发展已使人们认识到,经济社会发展一定要有经济总量的增加,但经济总量增加不一定带来经济社会发展。因此,要科学地使用GDP,逐步完善GDP考核指标体系。
保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还要注意反对两种倾向:一种是以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为理由,忽视和否定经济增长的作用;一种是用经济增长目标替代社会发展目标。经济不发展,天下不会太平;社会问题不解决,也不可能长治久安,甚至会酿成严重危机。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之所以能经得起各种风浪的考验,国际地位和影响力不断提高,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因此,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一点决不能动摇。但经济增长不等于社会发展。一些拉美国家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城市化率达到70%,但由于贫富差距过大,频发经济社会危机,发展严重受挫。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和经济快速增长,市场的消极影响、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日益凸显。为了防止陷入“拉美陷阱”,我们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统筹经济社会发展。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7483967.html?si=1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4106391.html?si=2

原始社会、阶级社会、共产主义社会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什么时候提出的
1988年9月5日,在会见捷克斯洛伐克总统胡萨克时,邓小平说:“马克思说过,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事实证明这话讲得很对。依我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邓小平的这一论述精辟地阐明了科学技术是经济发展的首要推动力,继承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力学说。社会生产力是人们改造自然的能力。作为人类认识自...

就业问题可以用马原的哪个理论来分析?
马克思的一生,是极不平凡的一生,自从他进入学校开始,其人生就经历着无数的改变,再到后期投入到思想研究领域,花费大量的时间创作出了引领世界的思想理论马克思主义,这一历程是无比坎坷的。马克思主义在世界的发展中,对世界各国的发展有着深远影响。无论是在资本主义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国家,对各国的政...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 )
经济规律作为生产关系运动的规律,在阶级社会里。不同阶级对发现和利用经济规律的程度和态度是不相同的。 经济规律的类型:为人类社会发展的各个阶段所共有的规律。几个社会形态共有的经济规律。某个社会形态所特有的经济规律。 在一定社会形态中存在和发生作用的各种经济规律,组成该社会的经济规律体系。基本经济规律在...

...请你结合实际,谈谈大学生该如何牢固树立马 克思主义历史观?_百度...
2、知史明志,知史明理。大学生深入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就是要使广大学生从这些波澜壮阔的历史演变和发展进程中,学会用历史的思维把握历史规律和历史趋势,弄清楚、理解透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的基本道理。

资本主义的原罪是什么
克思在分析资本主义世界的两次大的经济危机(1825年和1929年)时,曾提出一个我们耳熟能详的“生产过剩”概念,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资本家不会满足于生产全社会供需平衡点上的数量,总是倾向于生产大于有效需求的数量,这种过剩不是绝对过剩,而是相对过剩,即相对于老百姓的实际消费能力来讲过剩,由于...

大学生应该树立怎么样的理想信念?
生活理想,是指人们在社会理想、道德理想的导引下,对未来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目标的向往和追求。 社会政治理想、道德理想、生活理想、职业理想都是社会发展的产物,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随社会发展而发展,四者密切联系,相互渗透,共同构成一个人人生理想的大系统,对人们的活动施加综合性影响。其中,社会政治理想起着主导作...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实践唯物主义吗?
通过对实践唯物主义基本观点的反想”中的理解。广义而言,指人类真理的代名词,它思,笔者认为: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以马克思基本思想原则为指导,并纳人共产主义运和方法论,只能进一步发展而不是丢弃;而实践唯物动中杰出领袖新发展的基本思想原则,包括古今中主义确实是令人误解的概念,背离了发展...

法兰克福学派的观点是什么?
克思主义的“综合”,通过“本能革命”、“心理改革”来消灭 资本主义异化,是不能令人信服的。 (三)考察了科学技术进步的社会后果,揭露了当代 资本主义对人民统治的特征。法兰克福学派认为,在当代 发达工业社会,随着科学技术进步和生产自动化发展,人 们的物质生活和劳动条件得到了改善,但人们并没有摆 脱异化之苦,...

克思在1835年写的中学毕业论文《青年在选择职业是的考虑》中为人们选择...
马克思在该文中阐明在选择职业时“应该遵循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求采纳

知识经济的六个特点
他科学地 预测到信息革命将给人类社会带来一场新的巨变。10年后,在他的《权利的转移》一书中,他指出随着信息革命的发展,知识的权利正在代替财富的权利成为主宰 世界的力量。他还对知识的含义进行了新的拓展,包括事实、原理、观念和能力。 90年代初,世界管理大师彼得·F·德鲁克在《后资本主义》一书中提出,我们正...

名山县15245892475: 马克思对人类社会发展“三形态”说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
欧阳贺硫酸: 人类社会发展的三大社会形态,即:“人的依赖关系(起初完全是自然发生的),是最初的社会形态,在这种形态下,人的生产能力只是在狭窄的范围内和孤立的地点上发展着.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是第二大形态,在这种形态下...

名山县15245892475: 马克思根据人的发展状况把人类历史划分为三大形态分别是什么 -
欧阳贺硫酸:[答案] 人类社会发展的三大社会形态,即:“人的依赖关系(起初完全是自然发生的),是最初的社会形态,在这种形态下,人的生产能力只是在狭窄的范围内和孤立的地点上发展着.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是第二大形态,在这种形态下,才形...

名山县15245892475: 马克思从人的发展角度划分的三个发展阶段是什么,如何理解 -
欧阳贺硫酸: 三个阶段是:第一个阶段是人的依赖关系占统治地位的阶段;第二个阶段是以物的依赖关系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的阶段;第三个阶段是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的阶段——即共产主义阶段.如何理解:一、什么是马克思所说的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名山县15245892475: 马克思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主要贡献 -
欧阳贺硫酸: 分为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3大贡献.

名山县15245892475: 马克思一生对人类的伟大贡献 为什么 -
欧阳贺硫酸: 马克思对人类的贡献之一,是他发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 马克思对人类的第二个贡献是,他创立了过渡时期学说,为无产阶级指明了获得彻底解放的道路. 马克思对人类的第三个贡献是,他发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运动规律. ...

名山县15245892475: 马克思主义对人类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是什么 -
欧阳贺硫酸:[答案] 千年第一思想家 马克思 在资本主义革命胜利并巩固不久 马克思和恩格斯 就研究整个人类社会形态的进步史 并宣判的资本主义的死刑 为人类社会进步指明了方向 点亮了一座的历史的灯塔 马克思他批判了资本主义的种种弊端和腐朽性 并用科学的手段...

名山县15245892475: 马克思认为人类社会发展是什么过程
欧阳贺硫酸: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由低级到高级的过程,经历原始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四个阶段.其中,共产主义又分为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和高级阶段共产主义两个阶段.共产主义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名山县15245892475: 马克思对人类历史发展有什么贡献?
欧阳贺硫酸: 有助于人类自身把握事物变化发展的规律.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唯物论是辩证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辩证法是唯物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认识论是既辩证又唯物的.

名山县15245892475: 如何理解马克思的三大社会形态理论 -
欧阳贺硫酸: 马克思从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出发,对于人类社会形态的演进,作过这样的概括:“大体说来,亚细亚的、古代的、封建的和现代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可以看作是社会经济形态演进的几个时代.”他还更明确地把这种演进划分为三个大的阶段...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