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有感

作者&投稿:尔沫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导语:读完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鲁迅那想念快乐的心理,那活泼的眼神,在我的心里飘荡着,飘荡着。接下来我整理了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有感,文章希望大家喜欢!

  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有感

  鲁迅写的书浩如烟海,在众多没有感情色彩,并且充斥着战斗和批判的文章面前,我读到了一篇拥有者童真与快乐的文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它描述了鲁迅先生儿时在百草园的乐趣,以及在三味书屋读书时的乏味生活。

  在文中,作者充分描绘出百草园充满着无限的乐趣,那儿有“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忽然从草间窜向云霄里去了”,这无疑是一个儿童的乐园,无一不充满生机。

  当鲁迅先生到了要上学的年龄时,家里将他送进了三味书屋。三味书屋是老师家的书房。进了三味书屋,鲁迅先生开始了乏味的学习生涯。“每天只读书,正午识字,晚上对课”,这边是鲁迅先生一天学习的内容。他的父母将他送到城中最严厉的书塾,使他再也见不到美丽的百草园了。

  这一前一后的对比是不存在前褒后贬的现象的。百草园里的,固然是欢乐,天真的,三味书屋的生活描写又何尝不是充满了新奇和趣味?所以,客观来讲,这篇文章是一曲少年时代生活的恋歌,而不是投向敌人的投枪和匕首。至于过去人们的解读这篇文字时,将它的主题归结为“批判封建教育”的说法,现在看来,似乎有些牵强,是带着意识形态方面的`“有色眼镜”。要知道,鲁迅先生固然写了许多战斗和批判的文字,但这并不意味着先生的心就是那么一般地如刀的冷厉而无一丝温情与浪漫。

  总之,这篇是在给了我许多欢乐,让我享受到了鲁迅那美好、纯真的童年。

  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有感

  上个学期,老师给找们讲鲁。迅先生的《从百攀园到三味书屋》。 老师讲得引人入胜,那“百草园”的乐趣,也确曾撩动过我的心扉,课文中的有些语句,直至现在也还记得很清楚:“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英树,紫红的桑堪……”,还有“油岭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那时,我在向往之余,也产生过一些与题无关的联想:嘻,鲁迅小时也爱玩,拔何首乌还弄坏过泥墙呢!对读书,却不那么感兴趣。

  要在今天。他准评不上“三好学生”。 但,究竟是“百草园”好,还是“三味书屋”好?还是两者兼而有之呢?这个问题时常在我脑子里打转转。 ,。三味书屋”中的老先生“方正、质朴、博学”,可谓是中国封建社会老师的“楷模”。他虽有打手心、罚跪的规定,但不喜欢常用。让学生读书时,自己也读:“铁如意,指挥调悦……”并巨身体还向后面拗过去,但学生们大多为“不肖子弟”。

  他们几乎对什么都感兴趣,唯独无心读书。这不得不说是一个悲剧。 时至今日,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封建私塾的景象一扫而光。然而,幸福之余亦有几分忧虑。不少老师对学生仍采取“四硬”方针:硬关、硬管、硬填、硬灌,学生从早到晚,除了吃睡以外,儿乎全部泡在}i本堆里,怎么会有学习兴趣呢? 如果说“百草园”后的小园可供“同窗们”偶尔一乐,而今的学生却叫作业、考一试、升学压得透不过气来,即使有电影、电视, 又何曾和我们有缘? 假如我来教《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我一定要和着鲁迅先生的感慨大声疾呼· 把“百草园”还给学生!把童心还给学生!

  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有感

  品读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回味着从文章中散发出来的天真烂漫的气息,享受着字里行间透露出来的那份活泼可爱的青春年华,我的眼前不禁浮现出一幅幅引人入胜,有趣的画面。

  “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读着这些充满趣味的文字,我的心仿佛已飞到了百草园里,与那些昆虫们来个亲密接触。读着文章中的文字,我仿佛看到了年少的鲁迅与昆虫为伴,采着野花野果,舒适地躺在草地上,享受着和煦的阳光。冬天里,他在雪地里自由地玩耍着,支好竹筛,悠闲地捉捕鸟儿,但是总因为性急,捕不到许多鸟儿。他还喜欢听长妈妈讲故事,看《山海经》,因此而害怕赤练蛇,不敢到长的草里去,害怕遇到美女蛇。

  在百草园里,一切都是那么地自由,一切最美好的感情在这里散发出闪亮的光辉。

  不知为什么,文章中的一切都让我回味无穷,看了还想看,也许就是因为文章充满了儿童的天真和可爱,读来特别亲切罢了。

  曾几何时,童年已不再属于我,是那么地遥远。也许是因为我已跨入青少年的行列,跨入了忙忙碌碌的学习和复杂纷扰的生活之中。但是我想,不管怎样,不管在什么时候,保持一颗童心,人是永远不会老的。甜美的童年之梦也仍然是我最珍贵的宝物,它珍藏在我的心中永不褪色。

  童年已渐渐离去,留下来的只是些美好的幼稚的记忆。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体会鲁迅先生的童年之梦,我神往不已。




朝花夕拾中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全文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原文) 鲁迅 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相传叫作百草园。现在是早已并屋子一起卖给朱文公的子孙了,连那最末次的相见也已经隔了七八年,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 ;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主要内容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主要内容是主人公鲁迅的童年,屋子后面有百草园,这是他童年最快乐的时候,通过美女蛇等故事讲述,后来主人公在私学的教育中长大,他把其称为为三味书屋,是他怀念的童年时光。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过程是什么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鲁迅于1926年写的一篇童年妙趣生活的回忆性散文,此文被收入《朝花夕拾》。全文描述了色调不同,情韵各异的两大景片: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作者写百草园,以“乐”为中心,采用白描手法,以简约生动的文字,描绘了一个奇趣无穷的儿童乐园,其间穿插“美女蛇”的传说和冬天雪地捕鸟的...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原文
总而言之:我将不能常到百草园了。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 出门向东,不上半里,走过一道石桥,便是我的先生的家了。从一扇黑油的竹门进去,第三间是书房。中间挂着一块匾道:三味书屋;匾下面是一幅画,画着一只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树下。没有孔子牌位,我们便对着那匾和鹿行礼。第一次算是...

朝花夕拾中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主要内容
朝花夕拾中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主要内容:鲁迅的童年,屋子后面有百草园,这是他童年最快乐的时候,通过美女蛇等故事讲述,后来主人公在私学的教育中长大,他把其称为为三味书屋,是他怀念的童年时光。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作品原文 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相传叫作百草园。现在是早已并屋子一起卖给朱文公的子孙了,...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概括有哪些?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主要内容:主人公鲁迅的童年,屋子后面有百草园,这是他童年最快乐的时候,通过美女蛇等故事讲述,后来主人公在私学的教育中长大,他把其称为为三味书屋。是他怀念的童年时光。本文包括两个部分,两部分之间表现了作者由童年的游戏、玩乐到长大读书的成长过程。作者先从百草园生活写起...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有什么特点?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童心童趣主要表现在两大方面。(一)百草园的生活 1. 有趣的景色 (乐景)文章第二段的写景,非常精彩。既抓住事物的特点,又符合儿童的心理。石井栏之所以“光滑”,是因为井经过了长年累月的使用;之所以知道它“光滑”,是因为童年的鲁迅多次好奇地摸过它。说黄蜂“肥胖”...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以什么为写作顺序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的标题是“从……到……”的格式,表明文章主要是以空间的变换为顺序来记叙的,由此把握全文的结构就较为容易了。作者先写百草园:“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相传叫做百草园。”再写三味书屋:“出门向东,不上半里,走过一道石桥,便是我的先生的家了。”书房中间挂着一块匾额“三味书屋...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内容概括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出自当代文学家鲁迅的《朝花夕拾》,内容概括如下:全文描述了色调不同,情韵各异的两大景片: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作者描绘了一个奇趣无穷的儿童乐园,其间穿插“美女蛇”的传说和冬天雪地捕鸟的故事。作者逼真地写出了三味书屋的陈腐味,儿童在那里受到规矩的束缚。但作者并未将三味...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原文
详情请查看视频回答

红安县19369956857: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读后感600字 -
木辰明齐: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鲁迅的一篇散文,文章写得非常好,不仅构思严谨,而且文章中的语言极有特色,令人叫绝.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

红安县19369956857: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读后感 -
木辰明齐: 鲁迅的著述浩如烟海,我最喜欢的一篇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它描述了鲁迅先生儿时在百草园的乐趣,以及在三味书屋读书时的乏味生活.在文中,作者充分描绘出百草园充满着无限的乐趣,那儿有“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

红安县19369956857: 朝花夕拾《从百园到三味书屋》读后感300字 -
木辰明齐: 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有感 每读完这篇文章,心中总要憧憬好一会儿,时间也似乎是停留了,停留在了那美好的童年时光…… 这是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中的一篇,写的是鲁迅童年的生活和学习,回忆中的百草园和三味书屋,并不...

红安县19369956857: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读书笔记 -
木辰明齐: 首先这是一篇回忆童年往事的记叙性散文.文章写了“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处的童年生活.由“我的乐园”总领全文,写了春 夏 秋 冬 四个季节的百草园不同的景物和美女蛇的传说.虽然传说用承认的眼光看来并不新奇但是多童年的鲁迅来说确实十分有趣也证明了是“乐园”.我记得那时候老师还强调“美女蛇”的故事是给百草园增添了神秘的色彩.学三味书屋是为了突出旧社会私塾的枯燥乏味和单调的生活,生动地刻画了以为严厉可爱又可敬的老师形象.与百草园形成对比.

红安县19369956857: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读后感 -
木辰明齐: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读后感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描述了鲁迅先生儿时在家时在百草园得到的乐趣,以及在三味书屋读书时的乏味生活. 鲁迅先生的这篇充满对童年回忆的散文,表达了鲁迅先生心底的那份热爱自然,家里将他送进了三味...

红安县19369956857: 急求《朝花夕拾》中《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读后感要500字左右的, -
木辰明齐:[答案] 把我给你的两篇结合下就行了, 1.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描述了鲁迅先生儿时在家时在百草园得到的乐趣,以及在三味书屋读书时的乏味生活. 鲁迅先生的这篇充满对童年回忆的散文,表达了鲁迅先生心底的那份热爱自然,向往自由的童真童趣. ...

红安县19369956857: 朝花夕拾中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读后感与内容梗概 -
木辰明齐: 细读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享受着不时从字里行间中透露出来的那份天真烂漫的感情,眼前不由出现了一幅幅令人神往的自然画. "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

红安县19369956857: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读后感 -
木辰明齐: 相比于他杂文的严峻凛然、锋芒毕露、泼辣犀利、意味深长等特点,这些散文却透露着玲珑剔透、情趣盎然、细腻生动、鲜美可口,表现出的少年儿童对大自然的热爱. 这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优美散文.在作者的生花妙笔下,显得趣味盎然....

红安县19369956857: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读后感500字 -
木辰明齐:[答案] 悠悠童年——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有感每读完这篇文章,心中总要憧憬好一会儿,时间也似乎是停留了,停留在了那美好的童年时光……这是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中的一篇,写的是鲁迅童年的生活和学习,回忆中的百草...

红安县19369956857: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读后感几十字就行了 -
木辰明齐:[答案] 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有感每读完这篇文章,心中总要憧憬好一会儿,时间也似乎是停留了,停留在了那美好的童年时光……这是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中的一篇,写的是鲁迅童年的生活和学习,回忆中的百草园和三味书屋,并不是简单...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