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线车的附:织布工具介绍

作者&投稿:苗陶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半坡人如何用纺线织布?~

  距今6700年以前,在著名的仰韶文化的发 祥地渭河流域生活着一群人,过着一种以女性为中心的生活,他们就是著名的半坡人。当时正是原始社会母系氏族公社的鼎盛时期,从半坡遗址出土的陶、石纺轮、骨梭来看,半坡人已告别了披树叶、裹树皮的蒙昧,在穿着方面,有了固定的形式,初步具有了原始审美观念。


  半坡人的衣服来源有两种,一是兽皮,二是植物纤维织成的布。人们通过狩猎活动不仅能获得肉食,而且能获得皮毛。半坡人用石刀剥去兽皮,柔软光滑,美观耐用,是冬理想的御寒服装。

  陶、石纺轮、骨梭的发现使人们确信聪明的 半坡人已经掌握了纺线织布的技术。他们采用野生植物的纤维,如葛、麻等,用纺轮捻成线,织成布。当时的织布机是水平式的,一端固定经线,另一端系在腰际,使用时手持骨梭来回穿梭编织,虽然在遗址中没有发现半坡人织出的布,但半坡人在一些陶器的底部留下了十分清晰的麻布印痕,这种麻布粗的类似今天的麻袋布,细的像帆布。
  半坡遗址还出土里281枚骨针,这些骨针制作精美细致,而且在针的尾部已经出现了可供穿线的针眼,这表明当时缝制衣物已相当普遍。至于衣服的式样大概尚无定型,根据民族学和考古学资料来推测,一种式样大概是连身的,把一块麻布披在身上,腰间系根绳子,这种衣服无上、下衣之分,也无领无袖。另一种式样“衣”和“裳”可能是分开的,像现在的短衫和短裙,下身主要是护腰和前身,这就是人类最原始的衣裳样式了。衣服的出现不仅用来御寒防暑,还起到了一定的装饰作用。

  从陶器的底部所留下的印痕看,人字纹居多,另外还有篮纹、席纹及布纹等,由此来看半坡人已相当普遍地使用了编织物,其方法和技巧,看起来几乎和我们今天陕西省关中地区民间的方法没有多大区别,从纺织的技术来看,已达到一定的水平。古代相传的“伯余之初作衣也,淡麻索缕,手经指挂,其成就网罗”,大体上符合半坡人手工业纺织的技术

棉花!

脱棉器:用于将采摘下来的棉花脱去棉子。其结构简单,人工手摇或脚踏操作,通过皮与铁互相滚动,挤压棉花,使棉子分离出来。
弹棉弓及辅助工具:用于将脱去棉子的棉花中纤维松开。由弹棉弓、小橙、击棰组成。纺纱车:用于将弹制好的棉花纺成棉线,由人工手摇,可日纺八两绞车:用于将纺成好的沙锭绞成数股,便于浆洗。
钎经:纺织之前,通过人工来回跑走将棉线拉直成经,其结构为木板和钉子组成。
脚踏织布车:用纺锤纺织麻、葛,效率很低,纺线的拈度也不均匀,但自古至西汉都是如此。经过劳动人民不断实践,发明了手摇单锭纺车,后经不断改进,单锭变成了多锭,又由手摇改成脚踏,纺织效率大大提高。通过脚踏、手推、抛梭一系列动作,将棉线纺织成布。传统农村男耕女织,每昼夜能纺2斤纱。
织粗布的主要工序
织粗布工序有技巧。先是给经线上浆,即用面糊将经线浆一次。面糊过稠,经线就脆,易断线;面糊过稀,经线就松,也易断线。其次是牵线,即上经线,牵线用手执线,手要保持平衡,不然牵出的经线松紧不一,织布时易被梭子打断。再是挽绉,绉扣的长短要一致,才能使上下经线截然分开,梭子来往畅通无阻。织布最重要的是手推脚踏。织布用的绳腔(嵌扣的木框)是用手推,推得重落得慢,布就紧;推得轻落得快,布就稀疏不均。最后是修整布。先将布上小疙瘩刮掉,再将布密闭在缸中,燃入硫磺,布被熏白,取出,喷浆折叠,放到石上捶扁。经这几道




纺线车的附:织布工具介绍
弹棉弓及辅助工具:用于将脱去棉子的棉花中纤维松开。由弹棉弓、小橙、击棰组成。纺纱车:用于将弹制好的棉花纺成棉线,由人工手摇,可日纺八两绞车:用于将纺成好的沙锭绞成数股,便于浆洗。钎经:纺织之前,通过人工来回跑走将棉线拉直成经,其结构为木板和钉子组成。脚踏织布车:用纺锤纺织麻、...

纺线车的附:织布工具介绍
4. 绞车:该工具用于将纺好的棉线绞成几股,以便于后续的浆洗处理。5. 钎经:在纺织前,钎经工具通过人工来回拉动,将棉线拉直成为经线。它的结构主要由木板和钉子组成。6. 脚踏织布车:这种车是用来纺织麻线或葛线的,尽管效率不高且纺线拈度不均,但直到西汉时期都是使用这种方式。然而,通过劳动...

梭子是什么意思
梭子是一个汉字词语,有多个不同的意思。1. 梭子,指的是一种织布用的工具,形状像一个小锤子,中间有一个线轴,用来穿线并在织布的过程中往返穿梭。2. 梭子,也可以指象棋中的一个棋子,又称为车,是一种行车棋子,只能直线移动,不能斜向移动。3. 梭子,还可以指用绳子或细线做成的小玩具,...

农桑旧事:十五,种棉花
捍,即搅车,俗称轧棉机;弹,即弹棉弓;纺,即纺线车;织,即织布机的系列组合工具。错纱配色,即织花布提前配色;综线挈花,即制作图案的复杂织造技术。 黄道婆,一边传授黎族的棉纺织技术,一边着手改进纺织工具。她与木工技师经过反复试验,把旧式的单锭麻纺车,改造为三锭棉纺车,极大地提高了劳动效率。 黄道婆发明的新式...

纺车 之于( )相当于( )之于 联合收割机
C项:纺车是生产线或纱的设备,3D织布机是织布的设备,二者是并列关系,且纺车为古代发明,3D织布机为现代发明;曲辕犁和联合收割机都可以用于农田耕作,二者是并列关系,且曲辕犁为古代发明,联合收割机为现代发明,前后逻辑关系一致,当选;D项:纺车是生产线或纱的设备,自动打线车是采用纺坠来捻丝...

纺线车的介绍
纺线车是用来把棉花纺织成棉线的一种简易的劳动工具。由纺线车纺织出来的线是老粗布的原始材料。老粗布,又名老土布,手织布,是几千年来劳动人民世代延用的一种纯棉手工纺织品,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鲜明的民族特色,是淳朴的劳动人民用原始的纺车,织布机一梭一梭精心编织而成,在中国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老粗布的织布工具
4. 绞车的作用是将纺好的棉线纱锭绞成数股,以便于后续的浆洗处理。5. 钎经是在纺织前用来将棉线拉直成经的工具,它的结构由木板和钉子组成。6. 脚踏织布车是一种效率较低的工具,用于纺织麻和葛。虽然它的效率不高,纱线的拈度也不均匀,但从古代到西汉时期,一直是使用这种方式。7. 经过劳动...

...以细竹为之车骨之末缚以竹筒旋转时低则舀水高则泻水是哪个工具
据“如纺车,以细竹为之,车骨之末,缚以竹筒,旋转时低则舀水,高则泻水”可知,文中描写的灌溉工具是筒车.唐朝时创制的用于农业生产的灌溉工具是筒车,筒车可随水自由转动,竹筒把水由低处汲到高处,便于灌溉。纺车是采用纤维材料如毛、棉、麻、丝等原料,通过人工机械传动,利用旋转抽丝延长的工艺...

蟠车工具
蟠车工具,又名缠纟卢具或拨车,南北方人民皆熟知并广泛使用,其构造已在前面的描述中有所呈现,此处不再赘述。古诗中提及:“纺绩功才毕,蟠纟卢得此车。”这里的蟠纟卢,便是指纺织时使用的工具。它操作简便,通过行桄、运枢和横叉等部件,将纱线有序地绕在车上,是织布前纱线整理的重要步骤。

《咏黄道婆》
重返故乡后的黄道婆,决心改革家乡落后的棉纺织生产工具。据陶宗仪《 耕录》记载,“乌泥泾初无踏车椎弓之制,率用手剖去籽,线弦竹孤,置案间振掉成剂”,操作辛苦,效率极低。经黄道婆改革“乃教以做造捍弹之具,至于错纱配色,综线絮花,各有其法”,大大提高了效率。她将黎族人民先进的棉...

洞头县17261175335: 古代的织布工具有什么(古代纺织工具有什么)
倪姜雪莲: 1、纺车:纺车是用陶器和石头做成的圆饼,也叫特种纺车盘.中间有一个洞,可以... 在编织之前,可以用陶纺车纺出一定量的线.本文,古代的织布工具有什么,古代纺...

洞头县17261175335: 古人的生活用品问题(200分求资料)!我想知道古人生活用品全部
倪姜雪莲: 织布机、纺花车子(木制的纺线工具)、织布木头梭子(枣木的多织布用)、经线用的拖把、捣米的兑臼(石头作的)、石头碾子、石头小磨子、锡壶、铜脸盆、木制月饼...

洞头县17261175335: 古代纺织线车怎么做 -
倪姜雪莲: 古法织布 中国最原始的纺织工具是纺砖.它是由石片或陶片所做成的扁圆形的纺轮,中间有一短杆,利用物体回转的惯性,从事卷绕捻合纱线的工作.从出土的纺织品中,可以推断出春秋时期即已有纺车.秦汉时,手摇单锭纺车已广为使用....

洞头县17261175335: 手摇纺线车的制作原理是什么 -
倪姜雪莲: 手摇纺车的工作原理: 手摇纺车把锭子安装在绳轮之上,也是用绳弦传动称为立式.卧式由一人操作,而立式需要二人同时配合操作.因卧式更适合一家一户的农村副业之用,故一直沿习流传至今. 手摇纺车据推测约出现在战国时期.可以纺...

洞头县17261175335: 古代织布的线怎么做的 -
倪姜雪莲: 古代织布的线早先是单纯用手捻,后来随着科技的发展出现了一系列的工具——纺轮、纺锤、纺坠. 织布的线,很古时代用拨吊(两头大中间细的一种依靠旋转拧绳线的工具),纺线很慢.后来有了纺车,历史上的黄道婆在这方面是有贡献的....

洞头县17261175335: 哪里有老式纺线车.手摇纺花车.手工纺棉车?我想收藏、摆设! -
倪姜雪莲: 老式纺线车已经离我们有30年的历史了,现在能打造一台好的纺花车的木匠师傅不多了,说不定在过几年老式的纺棉车的工艺就会消失.还有老式织布机,槐木的手工织布机,南方的是“腰机”,北方的是以有梭织布机为主,“织布机”“纺线车”“辘辘”“旋风子”等都是以前纺线、挂浆、做纬、经线、织布的必备工具.现在机械工具旦丹测柑爻纺诧尸超建普及,北方保留的原始工具和工序只有织布和织布机了.那些纺花车、辘辘、旋风子,已经不做了,如果你要是收藏的话可以让师傅再次出马,为你再精心打造一套,都能真正使用的.

洞头县17261175335: 梭是什么意思 -
倪姜雪莲: 工具 织布时牵引纬线(横线)的工具,两头尖,中间粗,形状象枣核. 梭,织布时往返牵引纬线(横线)之工具,两头尖,中间粗,枣核形. 传统织花布,一种颜色一枚梭,往返穿梭,不断变换,正所谓“一经复一丝,成寸遂成匹”.故土...

洞头县17261175335: 河姆渡人的三大发明 -
倪姜雪莲: 蚕纹刻划与蚕丝发明 7000年绳子 有苇席到“编织原理”到系统的“纺织技术” 河姆渡发现的四对盅形牙雕,其蚕纹栩栩如生,结合同一遗址出土的蛾形器,充分显示了河姆渡对蚕业生产的文化反映. 尽管山西芮城西王村也发现了蚕蛹装饰,河...

洞头县17261175335: 岁月如梭,梭是什么东西 -
倪姜雪莲: 梭:suō. 织布时牵引纬线(横线)的工具,两头尖,中间粗,形状象枣核. 梭,织布时往返牵引纬线(横线)之工具,两头尖,中间粗,枣核形. 传统织花布,一种颜色一枚梭,往返穿梭,不断变换,正所谓“一经复一丝,成寸遂成匹”.故...

洞头县17261175335: 半坡出土的圆轮 -
倪姜雪莲: 半坡出土的纺轮是纺线用的,纺线后织布、做衣服.1955年陕西西安半坡遗址出土.纺轮直径6厘米,中间有一个圆孔,是陶制品.它是我国古代发明的最早的捻线工具,即在纺轮中间的小孔插一个杆,利用纺轮的旋转把纤维拧在一起,并用同样的方法把单股的纤维合成多股的更结实的“线”.在半坡以后的其他一些文化遗址,也出土了形式多样的陶质纺轮,可见当时这种捻线工具已被人们广泛使用.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