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伯克段于鄢是哪个年代的故事

作者&投稿:干纪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时间:春秋时期,时间公元前722年5月。
简介:《郑伯克段于鄢》是《春秋左氏传》中的名篇。主要讲述 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 郑庄公同其胞弟 共叔段之间为了夺国君君权位而进行的一场你死我活的斗争。郑庄公设计并故意纵容其弟 共叔段与其母 武姜,其弟骄纵,于是欲夺国君之位,庄公便以此讨伐 共叔段。庄公怨其母偏心,将母亲迁于颍地。后来自己也后悔了,又有 颍考叔规劝,母子又重归于好。


《郑伯克段于焉》
这篇课文记叙了发生在公元前722年5月,郑庄公在鄢打败其弟共叔段的历史事件。 全文结构完整,情节波澜起伏,人物形象鲜明生动。尤其是把郑庄公老谋深算的性格刻画得淋漓尽致

左传 郑伯克段于鄢 中郑伯克的形象特点?
郑伯克段于鄢记叙了发生在公元前722年5月,郑庄公在鄢打败其弟共叔段的历史事件。意思是说共叔段不遵守做弟弟的本分,所以不说他是庄公的弟弟;兄弟俩如同两个国君一样争斗,所以用“克”字;称庄公为“郑伯”,是讥讽他对弟弟失教;赶走共叔段是出于郑庄公的本意,不写共叔段自动出奔,是史官下笔有为难之处。

郑伯克段于鄢 原文及翻译
《左传·僖公二十八年》记载,郑伯克段在鄢城遭遇大火,孟子赶到救火。伯克段非常感激,送给孟子一匹马并称赞他是“天下之贤士也”。孟子回答说:“不敢当,我只是一个愚人。”伯克段说:“你虽然谦虚,但是你的言行却非常明智,我很佩服你。”这段故事体现了古代中国人对于谦虚和智慧的重视,也表达了...

郑伯克段于焉的翻译以及特殊句式
郑伯克段于鄢《左传》隐公元年--- 多行不义必自毙【原文】 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爱共叔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公弗许。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公曰:“制,岩邑也,虢叔死焉,佗邑唯命。”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祭仲曰:“都城过百雉,国...

1.《郑伯克段于那)事件发生的背景是?
《郑伯克段于鄢》记述的是春秋时期郑庄公在鄢地打败共叔段的历史事件。郑庄公与共叔段原本兄弟,只因共叔段在其母武姜的怂恿下,以“请制”屡行不义之事,终被郑庄公名正言顺地以“仁义之师”克之与鄢。这个故事充分说明:“多行不义必自毙”。人生在世,打败自己的往往不是别人而是自己;毁灭...

郑伯克段于焉的翻译以及特殊句式
回答:郑伯克段于鄢《左传》隐公元年----- 多行不义必自毙【原文】 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爱共叔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公弗许。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公曰:“制,岩邑也,虢叔死焉,佗邑唯命。”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祭仲...

谁能和我大致解释一下《郑伯克段于邺》
《春秋》上说“郑伯克段于鄢”太叔段不象个弟弟,所以不说“弟”。他们象两个国君开战,所以说“克”。称庄公为郑伯,是讽刺他没有教导弟弟。《春秋》说庄公本来就有杀弟弟的意图,而又不说段是“出奔”,是因为史官有不便言明的难处。于是庄公就把武姜安置在城颖,还发誓说:“不到黄泉,不要...

写出《郑伯克段于焉》原文及翻译
京邑的人民背叛共叔段,共叔段于是逃到鄢城。庄公又追到鄢城讨伐他。五月二十三日,太叔段逃到共国。 《春秋》记载道:“郑伯克段于鄢。”意思是说共叔段不遵守做弟弟的本分,所以不说他是庄公的弟弟;兄弟俩如同两个国君一样争斗,所以用“克”字;称庄公为“郑伯”,是讥讽他对弟弟失教;赶走共叔段是出于郑庄...

郑伯克段于鄢原文翻译对照
郑伯克段于鄢原文翻译对照 《左传》中记载,春秋时期,郑国的伯克段曾经在鄢地作战。当时,他率领的郑军在战斗中失利,被敌军围困。伯克段为了保全士兵和自己的性命,决定投降敌方。然而,在投降的过程中,伯克段却遭到了敌方的背叛。他被俘虏后,被送到了晋国的监狱里。伯克段为了表现自己的清白和忠诚...

春秋时期的第一位霸主郑庄公,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郑国在各个诸侯国中开始了一段时间的称霸。郑庄公本人是一个非常有才干的人,不仅如此,他还能够忍辱负重,从郑伯克段于焉这个典故就能够看出来,虽然他的弟弟段想谋得王位,郑庄公依然知晓此事,但是他并没有将这个事表现得很明显,最终设计断了弟弟段的念想,可以看出他是非常有谋略的。而且也是一个...

兰溪市19731301924: 《郑伯克段于鄢》主要说什么故事? -
延终迪洋: 《郑伯克段于鄢》记述的是春秋时期郑庄公在鄢地打败共叔段的历史事件.郑庄公与共叔段原本兄弟,只因共叔段在其母武姜的怂恿下,以“请制”屡行不义之事,终被郑庄公名正言顺地以“仁义之师”克之与鄢.这个故事充分说明:“多行不义必自毙”.人生在世,打败自己的往往不是别人而是自己;毁灭自己的也往往不是别人而是自己.因此,每一个人,特别是领导干部,一定要去贪欲,避邪恶,戒骄横,存正气,办可为之事,做有德之人.否则,必将为人民所唾骂,为历史所抛弃.

兰溪市19731301924: 甄嬛传中弘历最后的话“郑伯克........”是什么意思 -
延终迪洋: 郑伯克段于鄢,讲的是太后宠爱小儿子,以至于当政的大儿子要设计引诱弟弟骄纵,来借口讨伐的故事. 《郑伯克段于鄢》是《春秋》中的名篇.主要讲述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郑庄公同其胞弟共叔段之间为了夺国君君权位而进行的一场你死我活的斗争.郑庄公设计并故意纵容其弟共叔段与其母武姜,其弟骄纵,于是欲夺国君之位,庄公便以此讨伐共叔段.庄公怨其母偏心,将母亲迁于颖地.后来自己也后悔了,又有颖考叔规劝,母子又重归于好. 孔子对兄弟两个的评价都不高,春秋笔法将郑庄公称为“伯”,而小儿子就直接称为“段”. 弘历的话是怕甄嬛因宠爱小儿子而在自己的基础不稳时,威胁自己的地位.所以后来甄嬛才将小儿子过继.

兰溪市19731301924: 《春秋》原文怎样讲述“郑伯克段于鄢” -
延终迪洋: 郑伯克段于鄢(yān)可称得上是《春秋》中首年(即鲁隐公元年)记录的列国中的第一大事.鲁隐公元年即鲁国隐公的第一年.隐公元年没有写隐公即位,原因是隐公仅仅是摄政而已,将来他会讲王位交给其同父异母兄弟桓公.这年发生的事情主要是国家间的结盟、惠公去世后的遗留问题和国君间相会等等.其中唯一一件战争就是郑伯克段于鄢.”郑伯“就是郑庄公,而”段“是他的弟弟共叔段.庄公姑息养奸,纵容其弟,其弟骄纵欲夺王位,后庄公使计打败共叔段.庄公怨其母,并将母亲迁于颖地.后来自己也后悔了,又有颖考叔规劝,母子又重归于好.古文观止收录了《左传》版本并加附标题为“多行不义必自毙”,标题取自于文中庄公之语也.后《史记》在郑亦记录了《春秋》中的这个事件.

兰溪市19731301924: 庄公克段于鄢 庄公是真孝还是假孝 -
延终迪洋: 当然是假孝顺,庄公的一切手段都只是在大义的名下进行厉害算计,完全没有亲情的存在. 郑伯2113克段于鄢记叙了发生在公元前722年5月,郑庄公在鄢打败其弟共叔段的历史事件.意思是说共叔段不遵守做弟弟的本分,所以不说5261他是庄...

兰溪市19731301924: 《郑伯克段于焉》原文及翻译 -
延终迪洋:[答案] 郑伯克段于鄢 《左传》隐公元年 ----- 多行不义必自毙 【原文】 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爱共叔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公弗许. 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公曰:“制,岩邑也,虢叔死焉,...

兰溪市19731301924: 郑伯克段于鄢中的 古汉语知识 -
延终迪洋: 春秋战国是个战火纷飞的时代,群雄逐鹿,诸侯争霸.各诸侯国对外要防范他国,对内要维护稳定.而统治者内部因为权利之争经常出现非常残忍的尔虞我诈、互相倾扎的矛盾冲突.在残酷的争斗...

兰溪市19731301924: 林汉达 中国历史故事集 兄弟相残主要内容 -
延终迪洋: 故事出自《左传·隐公元年》郑伯克段于鄢原文节选: 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爱共叔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公弗许.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公曰:“制,岩邑也,虢叔...

兰溪市19731301924: 郑伯克段于鄢的那些部分是历史,哪些部分是传闻 -
延终迪洋: “郑伯克段于鄢”一般指左传中的版本,实际上,春秋三传(左传、公羊传、谷梁传)一开始都是口传,所谓“瞽史讲诵”的版本.除了春秋原文:“夏,五月,郑伯克段于鄢.” 其他部分可能都是传闻,因为从隐公元年到左丘明的时代,起码有200多年了.在“瞽史讲诵”的过程中,可能有加工,可能有不靠谱的,但已经无从考证.“郑伯克段于鄢”在左传中的内容也比其他两传丰富.但大体的情节和大意类似,都认为郑伯这家伙有问题.但是现在一般认为左传可以作为比较可信的历史,就是说内容即使是传闻,也是有较高可信度的.

兰溪市19731301924: 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都城啥意思
延终迪洋: 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中的“都城”的意思是:分封的都城.整句话意思是分封的都城如果城墙超过三百方丈长,会成为国家的祸害.其出自《左传·郑伯克段于鄢》.《郑伯克段于鄢》是春秋时期史学家左丘明创作的一篇散文.这篇文章主要讲述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郑庄公同其胞弟共叔段之间为了夺国君君权位而进行的一场你死我活的斗争.

兰溪市19731301924: 关于郑伯克段于鄢 -
延终迪洋: 1. 第一部分(第一段),写武姜恶郑庄公、爱共叔段.这是日后兄弟相残的起因,是矛盾的产生. 第二部分(第二—四段)写姜氏为叔段“请制”“请京”,叔段毫无顾忌地扩张势力范围,庄公则有意地养成其恶.这是矛盾的发展.第三部分...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