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穿为何能得到晋宗室的联姻?

作者&投稿:丙幸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赵穿的成长历程与赵衰和赵盾紧密相连。自小以来,他便与堂兄弟赵盾、赵同、赵括、赵婴齐以及韩厥关系深厚。赵衰在晋文公和晋襄公时期备受恩宠,赵氏家族因此地位显赫。


邯郸君赵穿的时代,赵衰于前622年去世,赵盾凭借多方支持,成功接过了父亲的权杖,集军元帅与执政大夫于一身,成为正卿,位高权重,仅次于国君。


晋襄公早逝,年幼的晋灵公执政,赵盾得以直接掌控朝政,权倾一时。为了进一步巩固赵氏家族,晋宗室将晋襄公的女儿嫁给了赵穿,赋予他公婿的身份,希望通过联姻进一步拉近两家关系。


赵穿年轻时就显露出骄奢的本性,无所畏惧,他明白,有伯父赵衰和哥哥赵盾的强大后盾,自己就像一个生活在金汤之中的富家子弟,无论何时都无需担心困难。他的生活,似乎天生就被赋予了特权和庇护。


扩展资料

赵穿(?—前607年):嬴姓,邯郸氏,名穿。春秋中期晋国大夫,赵氏旁支。赵盾堂弟(一说堂侄)。晋襄公之女婿,养尊处优,骄奢蛮横的驸马爷,曾封于邯郸,称邯郸君。




赵穿为何能得到晋宗室的联姻?
晋襄公早逝,年幼的晋灵公执政,赵盾得以直接掌控朝政,权倾一时。为了进一步巩固赵氏家族,晋宗室将晋襄公的女儿嫁给了赵穿,赋予他公婿的身份,希望通过联姻进一步拉近两家关系。赵穿年轻时就显露出骄奢的本性,无所畏惧,他明白,有伯父赵衰和哥哥赵盾的强大后盾,自己就像一个生活在金汤之中的富家子弟...

下宫之难历史真相
赵朔的妻子赵庄姬是晋成公的姐姐(实际上为晋成公之女),已经怀有赵朔的孩子,逃至公宫(晋宗室的宫殿)藏起来。赵朔的一个门客叫公孙杵臼,公孙杵臼告诉挚友程婴:你为什么不死呢?程婴说:赵朔的妻子肚子里有子嗣,如果幸运得到男子,我一定照顾他,奉养他;假如是个女子,我会去死的。后赵庄姬分娩,...

为什么曹魏宗室没有实权,西晋却大封宗室?
西晋取代曹魏后认为,曹魏之亡国主要是由于没有分封宗室。早在司马炎已经控制曹魏政权时,便上表“奏复五等爵”。西晋建国不久便分封了27个同姓王,并不断扩大宗室诸王的权力,允许诸王自选长吏,可以置军,并且使诸王都督各州军事,由此诸王掌握了地方军政大权,控制了相当多的军队。晋武帝死后,随着朝政的...

刘裕为什么要杀光晋朝宗室?真相是什么?
而晋朝历经多年,即使是亡国皇帝晋恭帝司马德文依旧拥有大批的拥护者,为此在刘裕皇权尚未得到威信时,如果善待司马德文,便会威胁到自己的统治地位。当时国内战乱并未平息,朝政动荡之际自己一旦留下司马家族,那便是放虎归山。然后晋恭帝禅位给刘裕之后一年就被刘裕给杀死了,后来刘裕为了提拔稳定自己的地...

关于清朝闲散宗室晋爵的疑问
宗室一定是在宗室系统内部的王、贝勒、贝子、将军系统内封爵、晋升或黜闲散宗室,基本就被排出在政治环境之外,基本没有上升的渠道,更没有立功的机会,毕竟要达到立功的标准,立功的前提必须是宗室。清朝几百年间,闲散宗室没有因为立功而封爵的。

皇帝禅让之后,刘裕为何还要杀了他并且灭了他的族人?
刘裕弑杀晋朝禅让之君,并屠戮晋宗室,应是受了王敦、桓温的失败启发。其二,司马氏乃北方大士族出身,又享国一百五十余年,根系庞大。司马氏能从曹魏的手中篡得天下,一则是因司马懿父子的战功与威望;二则是司马氏本就为大士族出身,宗族繁盛、世世为官,而有坚实的统治基础。而今,司马氏又享国一百...

西晋灭亡有多惨
西晋亡国,首先是司马炎设立太子不当,晋惠帝司马衷智商底下,根本无法理政,宗室分封过滥,大傻皇帝好比三岁小孩手拿万金走于街市,难免没有野心家觊觎。最关键的是,司马炎民族政策过于宽松。又加上宗室暴乱,结果可想而知。擒拿西晋皇帝司马炽以后,刘聪意得志满,傲气冲天。一日,单独宴请晋怀帝司马...

晋国灭亡后,晋静公下场如何?
三家分晋,晋国的核心地带,河东郡分给魏国,而绛都和曲沃,恰好都在魏国河东郡。如今晋国之于魏国,好比梵蒂冈之于意大利,虽然没有威胁,但毕竟也是一个诸侯。雄心勃勃的魏斯,连两地的赋税都不想留给晋国宗室。晋幽公生活在晋宫之中,除了几个死忠宦官,其他侍卫和宫女,全都是魏斯的人,或被魏斯...

晋文公在逃亡途中遇到了什么女人,两人关系如何?
她们不同于晋国土生土长的宗室女子,她们更能得到晋文公之认同和宠幸,亦跟她们所代表的大国外交关系有关。秦齐两国,终晋文公之朝,虽偶有罅隙,却并无大战,她们亦有功劳。季隗之美,狄军尽知 先来说说季隗,这个季隗的地位相对最为卑微,她是晋文公母国狄国的俘虏,能够嫁给逃亡路上的重耳,...

先秦时期晋国怎么灭亡的
晋国最终灭亡,是因为三家分晋(赵魏韩),这件事的开端发生在公元前453年赵魏韩三家灭掉智氏,架空晋宗室开始,这也是战国时代的开端。到公元前403年,赵魏韩三家被周天子正式任命为诸侯,从此不再受晋公辖制,到公元前376年,三家完成对晋的彻底瓜分,自此,晋国作为一个老牌诸侯正式退出历史舞台。而...

太仓市13179786082: 公孙龙与孔穿这则故事的主旨是什么? -
乐芬恬尔: 赵王封其弟为平原君.平原君好士,食客尝数千人.有公孙龙者,善为坚白同异之辩,平原君客之.孔穿自鲁适赵,与公孙龙论臧三耳,龙甚辩析.子高弗应,俄而辞出,明日复见平原君.平原君曰:“畴昔公孙之言信辩也,先生以为何如?”...

太仓市13179786082: 晋灵公怎么死的 -
乐芬恬尔: 晋襄公之子.姬姓,名夷皋.公元前620年即位,其时年龄尚幼,即好声色.后来,晋灵公渐长,他宠任屠岸贾,不行君道,荒淫无道,以重税来满足奢侈的生活(厚敛以雕墙)致使民不聊生.他在高台上用弹弓射行人,观看他们躲避弹丸的样...

太仓市13179786082: 春秋时的国君 -
乐芬恬尔: 晋灵公(前628-前607),名夷皋,是春秋时期晋国一奢侈放荡、残暴成性、昏庸无道之国君,为晋第十二代君,在位十四年. 晋灵公七岁登基.即位后不理朝政,整日吃喝玩乐.侍臣屠岸贾助纣为虐,绞尽脑汁变换花样取乐于灵公.灵公常...

太仓市13179786082: 晋灵公不君全文翻译 -
乐芬恬尔: 晋灵公不遵守做国君的规则,大量征收赋税来满足奢侈的生活.他从高台上用弹弓射行人,观看他们躲避弹丸的样子.厨师 没有把熊掌炖烂,他就把厨师杀了,放在筐里,让官女们用头顶 着经过朝廷.大臣赵盾和士季看见露出的死人手,便询...

太仓市13179786082: 文学名著中令人百思不解的地方和问题?最少提出10个问题! -
乐芬恬尔: 一、《东周列国志》------[明*冯梦龙、清*蔡元放] 1.赵盾与赵穿的辈分前后矛盾: 盾有从弟赵穿(第四十八回) 赵穿(对赵盾)曰:“叔父且莫出境,数日之内,穿有信到,再决行止.”(第五十一回) 乙丑,盾昆弟将军赵穿袭杀灵公于桃园而...

太仓市13179786082: '正卿'是什么身份? -
乐芬恬尔: 《左传》宣公二年记载,晋灵公夷皋聚敛民财,残害臣民,举国上下为之不安.作为正卿的执政大臣赵盾,多次苦心劝谏,灵公非但不改,反而肆意残害.他先派人刺杀,未遂,又于宴会上伏甲兵袭杀,未果.赵盾被逼无奈,只好出逃.当逃到晋国边境时,听说灵公已被其族弟赵穿带兵杀死,干是返回晋都,继续执政.董狐以“赵盾弑其君”记载此事,并宣示于朝臣,以示笔伐.赵盾辩解,说是赵穿所杀,不是他的罪.董狐申明理由说:“子为正卿,亡不越境,反不讨贼,非子而谁?”意思是他做为执政大臣,在逃亡未过国境时,原有的君臣之义就没有断绝,回到朝中,就应当组织人马讨伐乱臣,不讨伐就未尽到职责,因此“弑君”之名应由他承当,这是按写史之“书法”决定的.

太仓市13179786082: 历史上的赵氏孤儿到底怎么样了? -
乐芬恬尔: 故事讲述的是2600年前的春秋时期.公元前620年,晋襄公去世,相国赵盾等人拥立七岁的太子夷皋在绛州城(现在的山西省运城市新绛县)即位,叫做灵公.灵公长大后,只知玩乐,建造了“桃园”,整日和他宠幸的大夫屠岸贾饮酒作乐.一...

太仓市13179786082: 有关史官(如秉笔直书)的事例 -
乐芬恬尔: 春秋时期董狐: 《左传》宣公二年记载,晋灵公夷皋聚敛民财,残害臣民,举国上下为之不安.作为正卿的执政大臣赵盾,多次苦心劝谏,灵公非但不改,反而肆意残害.他先派人刺杀,未遂,又于宴会上伏甲兵袭杀,未果.赵盾被逼无奈,只...

太仓市13179786082: 赵家家难源于赵盾杀死了晋灵公? -
乐芬恬尔: 你说的要是春秋战国时的那就是了.而且不是赵盾杀的灵公. 灵公荒淫无道,不问政事,和宠臣屠贾岸每天在后园游玩,还在高台用石子打路过的路人,打伤很多人,京畿的人都不敢从那条路走. 赵盾怎么劝都没用,灵公厌烦了,就几次设计杀赵盾,结果失败,赵盾出逃,赵盾的弟弟赵穿就杀了灵公,立成公,迎回赵盾,但是留了屠贾岸一命(劫数啊劫数). 后来赵盾死了,屠贾岸在景公不知情的情况下带兵攻打赵家,赵家一家老小,除了赵朔怀孕的妻子躲在后院污泥里没死,其他的都死在屠贾岸手里. 然后就是我们都知道的赵氏孤儿了,这个遗腹子叫赵武,赵武长大后,受景公重用,杀了屠贾岸,报了灭门之仇.

太仓市13179786082: 赵盾受屈董孤是个怎样的人 -
乐芬恬尔: 晋灵公是个昏君,而晋国正卿(宰相)赵盾是个正直的大臣,经常谏劝晋灵公.晋灵公嫌赵盾碍手碍脚,派刺客去暗杀赵盾.赵盾只得出走,不过在尚未逃出境外时,赵盾的族人赵穿便起兵杀了晋灵公.赵盾其实并不知情.晋太史董狐便在史书上写道:“赵盾弑其君”,并且“示之于朝”.赵盾对董狐说:“我并未弑君.”董狐说:“你是正卿,逃亡没有出境,国君被杀了,你回来后又并未法办弑君的人,当然就等于是你弑君了.”赵盾毫无办法,只好叹口气,听任董狐写自己弑君了.后来孔子称董狐为“良史”;同时,孔子也认为,赵盾不干涉史官秉笔直书的权力,也是“良大夫”.这个故事记载于《左传·宣公二年》.董狐不畏权势、坚持直书实录的史笔传统,自古以来,是史家以及一切士人的榜样.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