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钟山记原文|翻译|赏析_原文作者简介

作者&投稿:勤娴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石钟山记原文|翻译|赏析_原文作者简介


《石钟山记》是宋代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篇散文。这篇散文以石钟山命名,通过对石钟山景色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赞美和对人生的感悟。以下是《石钟山记》的原文、翻译及赏析。


原文:


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而山上栖鹘,闻人声亦惊起,磔磔云霄间;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曰此鹳鹤也。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噌吰如钟鼓不绝。舟人大恐。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微波入焉,涵淡澎湃而为此也。舟回至两山间,将入港口,有大石当中流,可坐百人,空中而多窍,与风水相吞吐,有窾坎镗鞳之声,与向之噌吰者相应,如乐作焉。因笑谓迈曰:“汝识之乎?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窾坎镗鞳者,魏庄子之歌钟也。古之人不余欺也!”


翻译:


到了晚上,月亮很亮,我独自同苏迈坐小船到石钟山笔陡的山崖下面。巨大的山石在旁边耸立,高达千尺,好像凶猛的野兽和奇异的鬼怪,繁茂直立,好象要搏击人;山上宿巢的老鹰,听到人声也受惊飞起来,在云霄间发出磔磔声响;又有像老人在山谷中咳嗽并且大笑的声音,有人说这是鹳鹤。我正心惊想要回去,忽然巨大的声音从水上发出,声音宏大像钟鼓的声音连续不断。船夫很害怕。我慢慢地观察,山下都是石穴和缝隙,不知它们有多深,细微的水波涌进洞穴,波及到里面,冲荡撞击便形成这种声音。船回到两山中间,将要进入港口,有块大石头挡在水流中间,上面可坐百来个人,中间是空的,但有很多窟窿,把清风水波吞进去又吐出来,发出窾坎镗鞳的声音,同刚才的噌吰的声音相呼应,好像音乐在这里演奏。于是我笑着对苏迈说:“你记得吗?那噌吰的响声,是周景王无射钟的声音啊;那窾坎镗鞳的响声,是魏庄子歌钟的声音啊。古人没有欺骗我啊!”


赏析:


《石钟山记》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石钟山的壮美景色,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形象的比喻,展现了自然的神韵和魅力。同时,作者通过对景色的感受和思考,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悟和哲理。整篇散文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一篇具有很高艺术价值的文学作品。


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宋代文学家、书法家、画家、政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他的文学创作广泛涉及诗、词、散文、书法、绘画等领域,是宋代文坛的杰出代表之一。他的文学作品以豪放奔放、意境深远而著称,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金陵自北门桥西行二里,得小仓山翻译
出自:袁枚《随园记》原文如下:金陵自北门桥西行二里,得小仓山,山自清凉胚胎,分两岭而下,尽桥而止。蜿蜒狭长,中有清池水田,俗号干河沿。河未干时,清凉山为南唐避暑所,盛可想也。凡称金陵之胜者,南曰雨花台,西南曰莫愁湖,北曰钟山,东曰冶城,东北孝陵,曰鸡鸣寺。登小仓山,诸景隆...

张岱原文_翻译及赏析
(出自《黄琢山》)余因想世间珍异之物,为庸人埋没者,不可胜记。而尤恨此山生在城市,坐落人烟凑集...作者的《梦忆》,以朱明发迹之钟山为卷首,悲叹“孝陵玉石二百八十二年,今岁清明,乃遂不得一盂麦饭,

札_的国语词典札_的国语词典是什么
札_的国语词典是:读书时摘记下来的要点或心得。如清代卢文_有《龙城札记》、《钟山札记》。也作「_记」。词语翻译英语readingnotes,CL:篇[pian1]法语notes。 札_的国语词典是:读书时摘记下来的要点或心得。如清代卢文_有《龙城札记》、《钟山札记》。也作「_记」。词语翻译英语readingnotes,CL:篇...

陈太丘与友期行文言文翻译
1. 陈太丘与友期行文言文翻译 原文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

游褒禅山记翻译及原文
《游褒禅山记》是王安石在公元1054年从舒州通判任上辞职,在回家的路上游览了褒禅山,三个月后以追忆的形式写下的。本文整理了《游褒禅山记》原文及翻译,欢迎阅读。《游褒禅山记》翻译 褒禅山也称为华山。唐代和尚慧褒当初在这里筑室居住,死后又葬在那里;因为这个缘故,后人就称此山为褒禅山。

伤仲永的翻译
翻译:金溪平民方仲永,世代以耕田为业。仲永五岁时,不曾认识书写工具。有一天忽然哭着要这些东西。父亲对此感到诧异,借邻居家的给他,仲永立即写了四句诗,并且自己题上自己的名字。这首诗以赡养父母和使同族人按照辈分、亲疏的宗法关系和谐地相处为内容,传送全乡的秀才观赏这首诗。从此,指定物品让...

北山移文原文及翻译
翻译。钟山的英魂,草堂的神灵,如烟云似地奔驰于驿路上,把这篇移文镌刻在山崖。有些隐士,自以为有耿介超俗的标格,萧洒出尘的理想;品德纯洁,象白雪一样;人格高尚,与青云比并。我只是知道有这样的人。至于亭亭玉立超然物外,洁身自好志趣高洁,视千金如芥草,不屑一顾,视万乘如敝屣,挥手...

答司马谏议书原文及翻译赏析
先后任淮南判官、鄞县知县、舒州通判、常州知州、提点江东刑狱等地方官吏。治平四年(1067)神宗初即位,诏安石知江宁府,旋召为翰林学士。熙宁二年(1069)提为参知政事,从熙宁三年起,两度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推行新法。熙宁九年罢相后,隐居,病死于江宁(今江苏南京市)钟山,谥文。

陈叔宝原文_翻译及赏析
陈叔宝原文_翻译及赏析  我来答 1个回答 #热议# 作为女性,你生活中有感受到“不安全感”的...当贺若弼攻京口时,萧摩诃请战,后主不许;贺若弼攻占钟山,萧摩诃又建议说,隋兵孤军深入,立足未稳,...乐昌公主,正史无载,见于《本事诗》和《两京新记》。下嫁徐德言,破镜重圆故事的主人翁。 陈叔宝后妃 ...

文言文翻译《明史.卷三》?
太祖命诸儒写成《钟山龙蟠赋》。有一次,太祖摆酒欢饮,兴致盎然,自作《时雪赋》,赐给东宫官。下令三...2015-02-11 文言文翻译《明史.卷三》 1 2017-12-02 文言文翻译《明史-庞尚鹏传》 2016-03-07

晋安区15972011716: 游石钟山记原文及翻译 -
逄达嗜酸:[答案] 石钟山记 苏 轼 《水经》云:“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郦元以为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是说也,人常疑之.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至唐李渤始访其遗踪,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南声函胡,北音清越...

晋安区15972011716: 《石钟山记》苏轼 全文翻译 -
逄达嗜酸:[答案] 《水经》说:“鄱阳湖口有石钟 山.”郦道元认为下面对着深潭,微 风鼓动波浪,水和石互相碰撞,发出 的声音好像大钟一般.这个说法,人 们常常怀疑它.现在把钟磬放在水中 ,即使大风大浪也不能使它发出声响 ,何况是石头呢!...

晋安区15972011716: 钟石山记原文及其翻译 -
逄达嗜酸:[答案] 石钟山记 【原文】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山人.是著名的文学家,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他学识渊博,多才多艺,在书法、绘画、诗词、散文各方面都有很高造诣.他的书法与蔡襄、黄庭坚、...

晋安区15972011716: 苏轼《石钟山记》的翻译 -
逄达嗜酸:[答案] 水经上说:鄱阳湖口有座石钟山.郦道元认为,这山下面临深潭,微风掀起波浪时,水和石互相撞击,发出的声音象大钟一样.这种说法,人们常常怀疑它.现在把钟和磬放在水里,即使大风浪也不能使它发出声音,何况石头呢

晋安区15972011716: ...D、作者指出石钟山命名的正确说法不能流传的原因在于“士大夫”和“渔工水师”不能共同考察.4、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
逄达嗜酸:[答案] 1、B 2、C 3、D 4、(1)被敲打时铿锵作响的山石,到处都是这样,可是唯独这座山用钟来命名,为什么呢? (2)郦道元见到的和听到的,大概和我的见闻相同,可是(他)说得不够详尽.

晋安区15972011716: 石钟山记作者是谁 -
逄达嗜酸: 石钟山记作者:苏轼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1-3] .汉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嘉祐二年(1057年)...

晋安区15972011716: 苏轼的《石钟山记》怎么翻译啊?
逄达嗜酸: 《水经》上说:“鄱阳湖的湖口有石钟山.”郦道元认为它下面对着很深的湖水,微风荡起波浪,湖水击拍山石,发出声音好像大钟一样.这个说法,人们常常怀疑它....

晋安区15972011716: 石钟山记最后一段的译文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郦元之所见闻,殆于余同,而言之不详;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而渔... -
逄达嗜酸:[答案] 事情没有亲眼看见亲耳听到,就主观臆断它有或者没有,可以吗?郦道元的所见所闻,大概与我一样,但是他说得不详细;当官的人又总不肯驾着小船黑夜停泊在绝壁下面,所以不能了解石钟山得名的原因;渔人和船工虽然知道情况,...

晋安区15972011716: 《冷泉亭记,石钟山记》的翻译是什么?
逄达嗜酸: 冷泉亭记译文: 杭州冷泉亭东南地区的山水胜景,余杭郡的最好;在郡里,灵隐寺的... 石钟山记译文:《水经》说:“鄱阳湖口有石钟山.”郦道元认为下面靠近深潭,微...

晋安区15972011716: 石钟山记 -
逄达嗜酸:[答案] 原文 《水经》云:“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郦元以为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是说也,人常疑之.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至唐李渤始访其遗踪,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南声函胡,北音...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