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作电位的产生机制

作者&投稿:释欧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动作电位的产生机制是静息状态时,细胞膜外Na+浓度大于膜内,Na+有向膜内扩散的趋势,而且静息时膜内存在着相当数值的负电位,这种电场力也吸引Na+向膜内移动。

动作电位的产生机制是动作电位上升支形成,是当细胞受到阈刺激时,先引起少量Na+通道开放,Na+内流使膜去极化达阈电位,此时大量Na+通道开放,经Na+迅速内流的再生性循环,引起膜快速去极化,使膜内电位迅速升高。

当Na+内流的动力(浓度差和静息电位差)与阻力(由Na+内流形成膜内为正,膜外为负的电位差)达到平衡时,Na+内流停止,此时存在于膜内外的电位差即是Na+的平衡电位。

动作电位的特点

"全或无"现象,单一神经或肌细胞动作电位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刺激若达不到阈值,将不会产生动作电位。刺激一旦达到阈值,就会暴发动作电位。

动作电位一旦产生,其大小和形状不再随刺激的强弱和传导距离的远近而改变,具有不应期,即使连续刺激,动作电位亦不发生融合。




什么是动作电位,它产生的机制是什么?
动作电位产生的机制如下:1、细胞膜两侧存在离子浓度差,细胞膜内钾离子浓度高于细胞膜外,而细胞外钠离子、钙离子、氯离子高于细胞内,这种浓度差的维持依靠离子泵的主动转运。主要是钠-钾泵,即每3个Na+流出细胞,就有2个K+流入细胞内。2、细胞膜在不同状态下对不同离子的通透性不同,例如,安静时...

动作电位的产生机制
动作电位的产生机制是静息状态时,细胞膜外Na+浓度大于膜内,Na+有向膜内扩散的趋势,而且静息时膜内存在着相当数值的负电位,这种电场力也吸引Na+向膜内移动。动作电位的产生机制是动作电位上升支形成,是当细胞受到阈刺激时,先引起少量Na+通道开放,Na+内流使膜去极化达阈电位,此时大量Na+通道开放...

动作电位的产生机制简述
动作电位的产生机制:动作电位上升支主要由Na+内流形成,接近于Na+的电-化学平衡电位。1.细胞内外Na+和K+的分布不均匀,细胞外高Na+而细胞内高K+。2.细胞兴奋时,膜对Na+有选择性通透,Na+顺浓度梯度内流,形成锋电位的上升支。3.K+外流增加形成了动作电位的下降支。在不同的膜电位水平或动作...

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产生和传导机制
膜外正电的产生阻止了膜内k+的继续外流,使膜电位不再发生变化。静息状态时,细胞膜外Na+浓度大于膜内,Na+有向膜内扩散的趋势,而且静息时膜内存在着相当数值的负电位,这种电场力也吸引Na+向膜内移动,动作电位是可兴奋细胞受到刺激时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产生的可扩布的电位变化过程。

简述动作点位各期及形成机制
动作电位及其产生机制:动作电位 细胞受刺激时,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发生一次短暂的扩布性的电位变化,这种电位变化称为动作电位。实验观察,动作电位包括一个上升相和一个下降相。上升相代表膜的去极化过程。以0mv电位为界,上升相的下半部分为膜的去极化,是膜内负电位减小,由-70~-90mv.变为0mv;...

简述神经细胞动作电位的主要过程及其产生机制。
【答案】:动作电位的主要部分是锋电位。锋电位包括上升支和下降支。神经细胞受刺激后,膜内负电位迅速减小,进而变成正电位,形成锋电位的上升支;其后,膜内电位很快下降,恢复到静息时的内负外正状态,形成锋电位的下降支。锋电位产生机制:当细胞膜受刺激而去极化达阈电位时,形成Na+内流的再生性...

试述神经纤维动作电位的形成机制。
膜上钠通道大量开放,Na+迅速内流而使膜发生去极化和反极化;②复极化期:钠通道迅速关闭,Na+内流停止,K+外流增强,使膜电位向静息电位方向迅速恢复;③恢复期:内流的Na+激活了膜上的钠泵,钠泵通过主动转运方式逆浓度差将内流的Na+泵出,外流的K+泵回,从而恢复细胞膜两侧的离子分布。

动作电位是钠离子内流吗?
动作电位是钠离子内流。动作电位的产生机制是,在静息状态下细胞膜外的钠离子,会向膜内扩散,钠离子大量内流,可以导致膜内负电位因为正电荷的增加逐渐消失,使膜内电位由正电位向负电位发展,以后逐渐恢复到静息电位水平。动作电位纳离子内流为协助扩散,需要载体蛋白,顺浓度梯度。神经细胞电位移动机理...

动作电位的产生机制(去极化、复极化、超极化的机制)?
当细胞接受到外界刺激时,钠离子通道打开,引起钠离子瞬间大量内流,这使得静息电位减小乃至消失,称为去极化过程;钠离子进一步内流可以形成瞬间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称为质膜的反极化,当钠离子内外平衡时,动作电位随即达道最大值;在钠离子大量进入细胞时,钾离子通道逐渐打开,钠离子通道从失活到关闭...

简述动作电位的产生机制
简述动作电位的产生机制如下:动作电位是细胞受到一定强度的刺激后跨膜电位由静息电位内负外正的状态向内正外负的方向转变。骨骼肌:阈刺激或阈上刺激达到阈电位;Na离子通道开放Na内流→动作电位上升支;K离子外流→复极相;Na--K泵活动使细胞膜恢复到静息状态。动作电位 动作电位是指可兴奋细胞受到...

东丰县19183148730: 动作电位的产生机制 (简洁一点) -
熊齐低分:[答案] 骨骼肌:阈刺激或阈上刺激达到阈电位. Na离子通道开放Na内流→动作电位上升支; K离子外流→复极相; Na--K泵活动使细胞膜恢复到静息状态.

东丰县19183148730: 动作电位发生的机制是什么? -
熊齐低分:[答案] 动作电位是指可兴奋细胞受到刺激时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产生的可扩布的电位变化过程.动作电位由峰电位(迅速去极化上升支和迅速复极化下降支的总称)和后电位(缓慢的电位变化,包括负后电位和正后电位)组成.峰电位是动作电位的主要组成...

东丰县19183148730: 简述动作电位产生机制!(解刨生理学方面) -
熊齐低分:[答案] 静息电位产生的机制\x0d“离子学说”认为,细胞水平生物电产生的前提有二:①细胞内外离子分布和浓度不同.就正离子来说,膜内K+浓度较高,约为膜外的30倍.膜外Na+浓度较高约为膜内的10倍.从负离子来看,膜外以Cl-为主,膜内则以大分子有...

东丰县19183148730: 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产生的机制是什么 -
熊齐低分:[答案] 静息电位是指细胞在安静时,存在于膜内外的电位差.生物电产生的原理可用"离子学说"解释.该学说认为:膜电位的产生是由于膜内外各种离子的分布不均衡,以及膜在不同情况下,对各种离子的通透性不同所造成的.在静息状态下,细胞膜对K+有...

东丰县19183148730: 动作电位形成的离子机制是什么 -
熊齐低分:[答案] 动作电位时细胞受到刺激时细胞膜产生的一次可逆的、可传导的电位变化.产生的机制为①阈刺激或阈上刺激使膜对Na+的通透性增加,Na+顺浓度梯度及电位差内流,使膜去极化,形成动作电位的上升支.②Na+通道失活,而 K+通道开放,K+外流,...

东丰县19183148730: 简述神经纤维动作电位产生的机制.(生理学题目) -
熊齐低分:[答案] 我想:神经纤维动作电位产生的机制也就是神经纤维中传播的钙波的产生机制.神经纤维那种电缆样的形状、纤维内超低的背景钙浓度及静息时特别负的轴浆离子环境、轴突和树突几乎与胞体相隔离的细胞构型,为钙波的产生和传播创造了条件.当神...

东丰县19183148730: 简述动作电位的形成机制及特征 -
熊齐低分: 生物膜内外不同的离子及其不同的浓度造成了膜电位.静息和动作电位一般是指神经膜上的电位.所谓静息电位,就是没有受到刺激时膜内外的电位状况,也就是内负外正;动作电位就是指受到刺激,钾离子外流,电位由内负外正变成内正外负的状况.

东丰县19183148730: 细胞动作电位产生机制(要有详细解释)以及作为医学生我们要掌握它到哪种程度 -
熊齐低分: 动作电位是指可兴奋细胞接受刺激而兴奋时,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发生一次快速的、扩布性的电位变化.产生机制:去极相: 当加于细胞膜的刺激达到阈强度时引起 ,膜对Na的通透性突然增加,此时由于本来存在着的膜Na的浓度差以及静息...

东丰县19183148730: 试述神经细胞动作电位的产生机制?谢谢 -
熊齐低分: 因受到刺激而产生动作电位时,该处的膜将由静息时的内负外正暂时变成内正外负,但和该段神经相邻的神经段则仍处于静息时的内负外正的极化状态,由于电位差的存在而有电荷移动,这就是局部电流.它的流动方向是:膜外有正电荷从未兴奋段流向兴奋段,胞内有正电荷由兴奋段流向未兴奋段.但是在突触处,传导是单向. 希望你能弄明白这个问题,因为这是个必考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