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酒不劝色!谏官魏徵为什么敢对唐太宗的私生活进谏?

作者&投稿:军妍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俗话说,劝酒不劝色。完成一件好事可能需要一个复杂的过程,但有时候毁掉一件事只需要一句话。按照通常的规矩,当一个男人有了花花公子,另一群男人往往会装作不知情或者暗中怂恿。他们虽然不想做媒人,但也不想做红娘。人们普遍的态度是让他们在沉默和好奇中向好的方向发展,这就是所谓的成年之美。


图片来自网络。


然而,唐朝著名人物魏徵不按套路出牌,让李世民失去了即将到手的美貌,斩断了李世民的花花公子之路。


经过两年的观察,贤惠的长孙皇后发现了一位才貌双全的阿正女子,并亲自向丈夫推荐,要她入宫为妾。听了这话,唐太宗纵情于天意。朝廷内外变得紧张起来,从上到下的官员开始谋划如何做好这件好事。


只是魏徵得知此事后,有点不高兴,立即进宫献计,说:“陛下为人父母,爱民之心,忧民之忧,乐民之乐。住在宫殿楼阁里,要想一想,是不是所有的人都有房子的安宁。吃山珍海味的时候,要想一想人是不是饥寒交迫;嫔妃满院,要想想百姓有没有家庭幸福。现在郑的女儿已经许配给陆家了。陛下没有详细询问就带她进宫了。如果谣言传出去,这是人民家长的事吗?”唐太宗听后忍痛退位。


谁知方着手调查后,发现郑许配之事纯属子虚乌有,于是坚持诏书有效。这时陆家也派人传上表,声明没有订亲。唐太宗的沾花惹草又起来了,但魏徵毫不留情地说:“人家不承认这一点,是怕你害人。”于是唐太宗死于此心,一件“美事”就这样被魏徵无情地搞糟了。


男人在美女面前往往很冲动。你拿出他吃在嘴里的肉。这就像从老虎嘴里拔出一颗牙齿。此外,魏徵拔掉了皇帝的牙齿。那么,魏徵的坏人和好人的信心来自哪里呢?


图片来自网络。


玄门之变后,唐太宗将魏徵纳入自己的家庭,经常将他引入皇宫,询问政事得失,得罪纳谏者也时有发生。因为他认为的不同意见完全是出于公共利益,有利于李朝的长治久安,所以有时候即使说话很直很难听,他也能咬牙听下去。虽然魏徵这次噎死了他的花花公子,但唐太宗仍然坚信魏徵是着眼大局,从长计议。对于一个小美女来说,失去一根支柱,孰重孰轻,叶开一眼就能抓到牲口,所以他压下了满腔的怒火。当然,魏徵深知唐太宗心中的这个小算盘,所以他敢。


很长一段时间,唐太宗和魏有君臣之分,暗地里把对方当朋友,互相倾诉,无话不谈。魏徵唐太宗向他灌输君臣合一论、忠臣良臣之辨、边听边悟之论,使唐太宗的心胸不断开阔、包容,能够辨别汉奸和圣贤,使他对魏徵产生敬畏之心。中的一个故事就是有力的证明:


唐太宗有一只宠物鹞,偷偷戴在手臂上欣赏。当他看到魏徵过来时,他害怕地把鹞藏在怀里。魏徵知道后,借口说了些什么来劝谏。结果鹞子因为说话太久,在唐太宗的怀里窒息而死。魏徵知道,既然他能闷死皇帝的宠物,他就完全有能力毁掉这段婚姻,因为他知道,对皇帝来说,一个美女和一只宠物没什么区别,所以他敢。


事实上,魏徵并不是唯一干涉唐太宗私生活的人。魏徵的旧首领,同时代的宰相王珏,已经为唐太宗做了一件坏事。与魏徵那种直截了当的激烈抗争不同,王珏的劝谏风格是优雅、刚直、不屈的。有一次,针对唐太宗收庐江公主为妾一事,他机智地诉说了杀妻不当,“知恶不从”,当场就把这件“美事”消灭了。既然别人能逆风这么做,而且安全,那你有什么理由不做呢?所以,魏徵也敢。


俗话说,能以诚待人。魏徵的自律和简单的生活让他最有发言权。在家里,魏徵没有妻妾成群,而是一个独立的妻子;除了嫉妒芹菜,没有其他奢侈的爱好。魏徵的家庭私生活背景完全可以使他在唐太宗面前站直身子,畅所欲言。


这一次,魏徵毫发无损地掐死了唐太宗的花花公子,全靠他自己由内而外的努力。可悲的是,像方这样的大胡子,看到老板的好事就去胡乱巴结。我不知道他是把老板推入火坑还是真的为他着想。这大概只有历史来评判了。




魏徵传世诗篇
他的生涯起伏多变,从隋朝元宝藏的书记,到李密元帅府的文学参军,经历李密败降后,又辗转黎阳劝降,后被窦建德俘虏。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以其胆识重用他,任命为谏官,魏徵的直言不讳与坦诚辅佐,使他在贞观年间成为唐朝繁荣的重要推手,被封为郑国公。然而,魏徵去世后,一系列事件揭示了他生前的...

唐太宗的“镜子”是谁?求大神帮助
窦建德失败后,魏征又回到长安,被太子李建成引用为东宫僚属。魏征看到太子与秦王李世民的冲突日益加深,多次劝建成要先发制人,及早动手。 玄武门之变以后,李世民由于早就器重他的胆识才能,非但没有怪罪于他,而且还把他任为谏官之职,并经常引入内廷,询问政事得失。魏征喜逢知己之主,竭诚辅佐,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魏征的事迹
窦建德失败后,魏征又回到长安,被太子李建成引用为东宫僚属。魏征看到太子与秦王李世民的冲突日益加深,多次劝建成要先发制人,及早动手。 玄武门之变以后,李世民由于早就器重他的胆识才能,非但没有怪罪于他,而且还把他任为谏官之职,并经常引入内廷,询问政事得失。魏征喜逢知己之主,竭诚辅佐,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魏徵传 翻译
原文:魏徵,字玄成,魏州曲城人。少孤,落魄,弃赀产不营,有大志。隐太子引为洗马。微见秦王功高,阴劝太子早为计。太子败,王责谓曰:“尔阅吾兄弟,奈何?”答曰:“太子蚤从微言,不死今日之祸。”王器其直,无恨意。即位,拜谏议大夫,帝日益亲,或引至卧内,访天下事。由是拜尚书...

揭秘李世民为何亲自砸魏徵墓碑?
魏魏徵魏徵同名,魏徵是唐朝的谏官,官至宰相。这是一种传统的征税形式。大部分在现代被称为魏徵,魏徵仍然只在古代文本或更正式的古代文献中使用。魏徵游戏地图“正”字读音与“正”相同,但读起来也是古代五音之一的“之”,做笔记时不能简化。魏徵魏徵出现了,这是简化字的后遗症。时至今日,...

李世民亲自砸碎艾兴·魏徵的墓碑
不久,窦建德占领了溧阳,魏徵也被抓获。窦建德兵败后,魏徵回到长安,被太子李封为东宫属下。吴门之变后,李世民早就看重他的胆识和智慧,所以没有责备他,反而任命他为谏官,经常把他引进皇宫,询问政事得失。魏正熙是知音,全心全意辅佐他,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再加上诚实坦率的性格,他常常在...

魏征生平及有关他的诗句
窦建德失败后,魏征又回到长安,被太子李建成引用为东宫僚属。魏征看到太子与秦王李世民的冲突日益加深,多次劝建成要先发制人,及早动手。 玄武门之变以后,李世民由于早就器重他的胆识才能,非但没有怪罪于他,而且还把他任为谏官之职,并经常引入内廷,询问政事得失。魏征喜逢知己之主,竭诚辅佐,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唐朝那些事儿第二部魏徵之死在哪一页
后经历波折,被太子李建成引用为东宫僚属。魏征看到太子与秦王李世民的冲突日益加深,多次劝建成要先发制人。玄武门之变以后,李世民由于早就器重他的胆识才能,非但没有怪罪于他,而且还把他任为谏官之职,并经常引入内廷,询问政事得失。魏征喜逢知己之主,竭诚辅佐,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加之性格耿直...

李世民为何要推倒魏征墓碑?
在魏征去后的三年后,太子李承乾发动谋反,而其中有位将军也参与其中。那就是侯君集。在魏征生前,就常常向李世民举荐侯君集,希望李世民大用侯君集。如果那个时候重用了侯君集,那么历史又会重演。在晚年时,李世民在征高句丽时,受挫才又想起魏征的才能,于是又修建了。李世民本来就不是顺位继承的人...

《以铜为镜》中为什唐太宗说魏徵死了,他失去了一面绝好的镜孑?_百度知...
魏征是著名的谏臣,他对唐太宗的错误直言不讳,经常能把他惹得大怒,但不得不承认大部分时候魏征是对的,连长孙皇后都劝唐太宗要听得进魏征的谏言。而魏征去世后,百官众臣中再难找出一个像魏征一样有胆子又有智慧的人了。唐太宗也就少了一面镜子来发现自己的不足,因此他这样说。

杭锦旗19510044915: 唐太宗为什么怕魏征 -
道阅孟得: 唐太宗很怕魏征,唐太宗喜欢玩鸟,有一天,他得到一只形态俊异、毛色漂亮的鹞鸟,十分宠爱,便放在手掌中赏玩不已.这时魏征从远处走来,太宗急忙把鹞藏在怀里;魏征发觉了,就走上前来向太宗禀告事情,他向太宗讲述古代帝王由于贪图安逸享乐、沉醉声色犬马而最终丧国灭身的事,劝谏“明君”当以此为戒.鹞鸟在太宗怀里快被憋死了,太宗感到可惜;但他敬重魏征,不想打断他的话.魏征便没完没了地讲下去,直到鹞鸟死在了太宗的怀里.

杭锦旗19510044915: 唐太宗为何敬畏魏徵?
道阅孟得: 魏徵(580—643),字玄成,河北巨鹿人.他从小失去了双亲,家境贫寒,喜好读书而不理家业.他一度出家为道士,也曾经担任过隋武阳郡丞元宝藏的属员.后他随元...

杭锦旗19510044915: 魏征对唐太宗有什么影响 -
道阅孟得: 魏征,被唐太宗李世民尊为雕琢“美玉”的良工、矫正己过的“人镜”,故始有“帝王人镜”一说,意思是魏征是皇帝李世民的一面镜子.而世人则把魏征誉为“一代名相”和“千秋金鉴”. 从贞观年间魏征的进谏活动和主要表现看,魏征作为...

杭锦旗19510044915: “《资治通鉴 唐纪》中魏征向唐太宗李世明提出了什么建议?这个观点对你有什么启示?” -
道阅孟得: 广开言路,虚怀纳谏, 对我的启示就是要做一个成功的领导者必须虚心听取身边人的意见,好的坏的博纳众长最后自己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怀有一个谦虚的心. 以上是我各人的看法 资治通鉴 唐纪 略看了一二 希望对你有帮助 欢迎采纳

杭锦旗19510044915: 求魏征正面上谏唐太宗的文言文与分析要正面上谏,不是婉转的 -
道阅孟得:[答案] 谏太宗十思疏 〔唐〕魏征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1〕;欲流之远者〔2〕,必浚其泉源〔3〕;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4...

杭锦旗19510044915: 资治通鉴唐纪中魏征的进言目的是?
道阅孟得: 除规劝李世民之外,也是魏徵自保之策,魏徵原李建元谋臣,玄武门之变后,为世民所用,魏徵善纵横 以反对派自居,突出李世民圣明,不计前嫌

杭锦旗19510044915: 魏征的哪些事情突出他的品质 -
道阅孟得: 玄武门之变以后,李世民由于早就器重他的胆识才能,非但没有怪罪于他,而且还把他任为谏官之职,并经常引入内廷,询问政事得失.魏征喜逢知己之主,竭诚辅佐,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加之性格耿直,往往据理抗争,从不委曲求全.有一...

杭锦旗19510044915: 唐太宗李世民为什么说魏徵是一面镜子?
道阅孟得: 魏徵(580—643),字玄成,唐初政治家,在“玄武门之变”之前,被太子建 成任命为洗马之职.太宗即位后,因为其杰出的才干,被太宗拜为谏议大夫.他 以敢于直谏...

杭锦旗19510044915: 唐太宗曾说:“会须杀此田舍翁”他是说要杀?” -
道阅孟得: 有一次太宗曾罢朝回到宫中,怒气冲冲地说:“以后找机会一定杀了这个乡巴佬.”皇后问是谁惹怒陛下,太宗说:“魏徵常在朝堂上羞辱我.”皇后退下,穿上朝服站在庭院内,太宗惊奇地问这是何故.皇后说:“我听说君主开明则臣下正直,如今魏徵正直敢言,是因为陛下的开明,我怎能不祝贺呢!”太宗才转怒为喜.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