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赤壁赋为什么要悲?

作者&投稿:夫荀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苏轼因“乌台诗案”获罪流放黄州,这是他人生的重要转折。政治上失意访惶,精神上孤独苦闷,但是生性旷达的诗人在老庄佛禅和山水之乐中求得解脱,才写了千古传唱《念奴娇�6�1赤壁怀古》和《赤壁赋》这样充满哲学意味,凝聚人生思考的名篇佳作。
《前赤壁赋》以浪漫的笔调描写了月夜美景和泛舟江上饮酒吟诗的舒畅情怀,继而通过客人及其幽怨的洞箫声调,引出一番主客争辩,以探讨人生观和宇宙观。
“客”的回答,阐发了怀古伤时之情,感情色彩甚为悲伤。“客”之所以“悲”,在于触景伤怀,有感于人生短暂。眼前之景,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曹操的诗句,进而联想到曹操兵败赤壁的惨状。 这么个“一世之雄”尚且随着“大江东去”,而销声匿迹,有为者尚且如此,更何况我们生命短暂、有志而无为者,羡慕长江永恒,哀叹人生短暂,表现出一种消极的人生观和虚无主义思想。对于封建社会的文人士大夫来说,当他们政治失意或生活遇到挫折的时候,往往就陷入这样的苦闷与迷茫之中。像曹操《短歌行》中说的:“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这是古人解救自我的好方法。李白在感叹“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以后,不是接着说:“浮生如梦,为欢几何?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另一位唐代诗人韦庄也说过:“须愁春漏短,莫诉金杯满。遇酒且呵呵,人生能几何!”。
但苏轼不用此法。他认为举杯消愁只有愁更愁,俗话说“心病还要心药医”,欲求精神苦闷的真正解脱,只有求之于自身在哲学上的“解脱”,所以虽然他借客之口表达了自己的悲情,但醉翁之意并不在宣扬这种悲观的论调,而是沿用赋家“抑客伸主”的方法,力求阐明万物变与不变的道理,超脱于无益的悲观,凭仗哲学武器,他的精神世界也就随之而转出了一个更新的境界。因此文中的“悲”与豪放风格并不矛盾。苏子的回答照应文章开头的写景和客的笑话,以明月、江水作比,说明世上万物和人生,都既有变的一面,又有不变的一面。从变的角度看,天地万物就连一眨眼的功夫都不能保持不变; 而从不变的角度看,万物和人类都是永久存在的,用不着羡慕长江的无穷和明月的永不增减,也用不着哀叹人生的短促。应该轻物质而重精神,执着于自己的不朽事业,保持平静超然的心态和乐观旷达的情怀。
作者的某些语言容易被误解为及时行乐,但这种思想并未从文章中直接反映出来,表明的观点是希望一个人不要发无病之呻吟,不要去追求那种看似超脱尘世其实并不现实防幻想境界;而应适应现实,在目前这种宁静恬适的环境中不妨陶醉于大自然的怀抱。苏轼的这种观点包含一定的合理性,因为他不同意看问题绝对化,注意到事物相反相成的辩证关系。但这种观点并非科学,因为作者沿袭了庄子的相对主义观点,否认衡量事物的客观标准,抹杀事物质与量的实际界限。总之,在当时的背景下,作者的观点还是积极的。 这种“物我一致”的观点说明了苏轼对生命的肯定和对生活的热爱。 大自然是个无穷宝藏,可以作为人们的精神寄托,所以苏轼认为人对自然万物,不该取的不取,该取的就取。不必因“吾生之须臾”而羡慕其“无穷”,而要使无穷的自然万物为“吾生”所享用,从中得到乐趣。
纵观苏轼一生,既坚持了一个富有社会责任感的士大夫积极入世、刚正不阿、恪守信念的人格理想,又保持了文化追求超越世俗,追求艺术化的人生境界与心灵境界的高度和谐。无数的宦海风波和人生挫折铸炼了诗人宏大旷达胸怀—尤其当我们读他这一时期的作品时,能否更多一些人生的感悟与哲理的思考?


前赤壁赋为什么要悲?
“客”之所以“悲”,在于触景伤怀,有感于人生短暂。眼前之景,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曹操的诗句,进而联想到曹操兵败赤壁的惨状。 这么个“一世之雄”尚且随着“大江东去”,而销声匿迹,有为者尚且如此,更何况我们生命短暂、有志而无为者,羡慕长江永恒,哀叹人生短暂,表现出一种消极的人生观和虚无主义...

1、在赤壁赋中客人悲的原因是什么?
1、赤壁赋中客人悲的原因是政治上的失意、萧声哀怨、人生无常和生命的短暂。苏轼在赤壁赋中写客的悲伤,将客人的悲观与作者的乐观形成对比。表现作者的心灵由矛盾、悲伤转而获得超越、升华的复杂过程。2、《赤壁赋》是宋代大文学家苏轼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贬谪黄州(今湖北黄冈)时所作的赋。此...

赤壁赋结合楚辞分析为什么悲
《赤壁赋》和《楚辞》都写人生命途多舛,命运之悲,抒发被贬之后郁郁不得志的苦闷心情。

赤壁赋中“客”为什么“悲”
悲,是因为客人对人生短促无常的感叹。一曲洞箫,凄切婉转,其悲咽低回的音调感人至深,致使作者的感情骤然变化,由欢乐转入悲凉,文章也因之波澜起伏,文气一振。

赤壁赋中客人有哪三悲 赤壁赋中客人悲的原因
《赤壁赋》中客人三悲分别是英雄不在,感受到了政治上的失意之悲,感叹人生虚无之悲,感叹天地阔远而自身渺小之悲。《赤壁赋》的作者是苏轼,《赤壁赋》的情感脉络可以概括为先是“乐”,然后“乐”极而生“悲”,最后又转“悲”为“喜”。《赤壁赋》赏析 第一段,写夜游赤壁的情景。游人这时心胸...

《赤壁赋》一文,作者的感情是怎样由乐转悲,又是怎样由悲转喜的?
最开始的时候,作者与客人一同泛舟,因为风景秀丽,气氛很好,所以作者的情怀是欣喜的。在第二段(过渡段)作者听到了忧伤的萧声,所以才有了疑问:为什么如此美好的环境中会如此悲伤?客人的回答解决了他的疑惑(这个客人到底有没有还有争论,因为赋就是主客问答的文体),客人说到了美好的事物转瞬即逝...

赤壁赋客人悲伤的原因
第一是怀古之悲,第二是自我渺小卑微之痛,第三是生命短暂之慨。赤壁赋是北宋苏轼作。有前后两篇。写于作者两度游览黄州(今湖北黄冈)赤壁(赤鼻矶)时。《前赤壁赋》较有名。赋中凭吊古迹,表达了作者对江山风物的热爱和旷达的心胸,但也有人生虚无的消极思想。

赤壁赋 为什么客悲
悲观是因为作者在政治上失意,一贬再贬,其实苏轼不是特别的悲观,看文章,可得知他超脱了,在他身上,有儒家的积极入世和道家的消极出世思想相结合,苏轼很豪放的,哀而不伤 熙宁九年十月,王安石变法受挫,变法动向发生逆转,一些投机新法的分子,结党营私,倾轧报复,耿直敢言的苏轼成了官僚们政治...

赤壁赋客人悲伤的原因
赤壁赋客人悲伤的原因有三:一、曹操功业盖世,引发自己渺小平凡,功业未有之悲。游在赤壁,又是“月明星稀,乌鹊南飞”之景,与当年曹操横槊赋诗时何极相似。客人自然想起了曹操当年的丰功伟绩: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联系自身,情况如何?“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

《赤壁赋》第二段中“客”所说的“悲”(托遗响于悲风)是由哪三个方面...
根据文段可知,客人“托遗响于悲风 的原因有三:一是从人物方面,由古代“一世之雄 与当今等闲之辈的对比而生悲;二是从宇宙方面,由山川之无穷与吾生之须臾的对比而生悲;三是从理想方面,由挟仙遨游抱月长终的愿望与不可乎骤得的现实的对比而生悲。文学鉴赏 第二段,写作者饮酒放歌的欢乐和...

桦南县13420158298: 前赤壁赋 客之悲情产生的根源是 -
泣仁扶他: 苏轼因“乌台诗案”获罪流放黄州,这是他人生的重要转折.政治上失意访惶,精神上孤独苦闷,但是生性旷达的诗人在老庄佛禅和山水之乐中求得解脱,才写了千古传唱《念奴娇•赤壁怀古》和《赤壁赋》这样充满哲学意味,凝聚人生思考的...

桦南县13420158298: 前赤壁赋的问题 -
泣仁扶他: 客”之所以“悲”,在于触景伤怀,有感于人生短暂.眼前之景,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曹操的诗句,进而联想到曹操兵败赤壁的惨状.这么个“一世之雄”尚且随着“大江东去”,而销声匿迹,有为者尚且如此,更何况我们生命短暂、有志而无为...

桦南县13420158298: 从前赤壁赋第三段看,作者生悲的原因是什么 -
泣仁扶他: 是有联系的,虽然生命只有须臾,但是如果从不变来看,“则物于我皆无尽也”

桦南县13420158298: 在前赤壁赋中,面对月下美景,苏轼为何要,托遗响于悲风 -
泣仁扶他: 你看错了,这不是苏轼说的.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这是和苏轼同游的客人,在吹了一曲忧伤的曲子之后,感叹人生的渺小和时空宇宙的博大和浩淼,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知不可乎骤得~~~...

桦南县13420158298: 苏轼为什么要写《前赤壁赋》? -
泣仁扶他: 《前赤壁赋》写于宋元丰五年(1082)七月.时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开始了“躬耕”生活.苏轼在黄州的赤鼻矶游览(并非三国“赤壁之战”处,一般认为该处在湖北嘉鱼县东南),写下此赋.这篇散文赋通过月夜泛舟的情景和主客间的对话描写,抒发赤壁之游的感怀,表达了作者超然的思想和旷达的胸怀.

桦南县13420158298: 前赤壁赋的主题是什么 -
泣仁扶他: 《前赤壁赋》是一篇怀古之作.怀古是一种感兴,而所感所兴却往往是悲情怨语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无它 ,怀古即意味著一种对时空变迁的感慨.人为何有此种感慨呢?因为人是一有限...

桦南县13420158298: <<赤壁赋>> 客因何悲 -
泣仁扶他: 一悲英雄不在:这么个一世之雄,随大江东去而销声匿迹,是何等的黯然. 二悲人生短暂渺小. 三悲理想现实矛盾.

桦南县13420158298: 苏轼《前赤壁赋》贯穿全文是怎样的感情线索 -
泣仁扶他: 《前赤壁赋》主要抒写作者月夜泛舟赤壁的感受,从泛舟而游写到枕舟而卧,利用主客对话的形式提出矛盾、解决矛盾,深微曲折地透露出作者的隐忧,同时也表现了他旷达的人生态度. 文中“客人”之悲由三方面的感触产生: 一是赤壁一带...

桦南县13420158298: 后赤壁赋中作者为何悄然而悲 -
泣仁扶他: 《后赤壁赋》是《前赤壁赋》的续篇,也可以说是姐妹篇,珠联璧合,浑然一体.前赋主要是谈玄说理,后赋却是以叙事写景为主;前赋描写的是初秋的江上夜景,后赋则主要写江岸上的活动,时间也移至孟冬;两篇文章均以"赋"这种文体写记游散文,一样的赤壁景色,境界却不相同,然而又都具诗情画意.前赋是"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后赋则是"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不同季节的山水特征,在苏轼笔下都得到了生动、逼真的反映,呈现出壮阔而自然的美.两赋字字如画,句句似诗,诗画合一,情景交融,同工异曲,各有千秋.《后赤壁赋》沿用了赋体主客、抑客伸主的传统格局,抒发了自己的人生哲学,同时也描写了长江月夜的优美景色

桦南县13420158298: 《前赤壁赋》 -
泣仁扶他: 无端受屈、含冤入狱的苏轼,在"乌台诗案"结案后不久,就被贬谪为黄州团练副使,所幸的是黄州地方官吏钦慕他的为人与俊才,非但不加管束,还常常任他在管区内纵情游山观水,而情豪兴逸的苏东坡则每游一地必有诗文纪盛,《前赤壁赋...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