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杨礼赞背景有哪些?

作者&投稿:希明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白杨礼赞》的写作背景是1941年3月,茅盾自己1940年从新疆归来赴延安途中的见闻和感受。

当时,抗日战争正处于艰苦的相持阶段,日本帝国主义正加紧对国民党的诱降。国民党反动政府阴谋制造了“皖南事变”,进犯抗日根据地;日寇也因此肆无忌惮地向我敌后抗日根据地进行疯狂扫荡。面对这种严酷的现实,全国人民,毫不妥协,坚持抗战。


白杨礼赞表达的思想感情:

这篇散文就是作者以昂扬的革命激情,通过对白杨树的赞美,歌颂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抗战的北方农民,及其所代表的我们民族的质朴、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茅盾的作品大部分是着力暴露旧社会黑暗的,正面歌颂党领导的革命斗争的作品并不多,这与作者的生活经历有关。

但是,当他一踏上解放区的土地,便深深地被那里的一切所感动。于是,他不顾国民党反动派的白色恐怖,把解放区的新鲜空气带给了国统区的广大人民,用笔表示了他对共产党、对根据地军民的衷心赞美,写下了《白杨礼赞》这样热情洋溢的赞歌。




《白杨礼赞》写作背景
这时你涌起来的感想也许是“雄壮”,也许是“伟大”,诸如此类的形容词;然而同时你的眼睛也许觉得有点倦怠,你对当前的“雄壮”或“伟大”失了兴趣,而另一种感受在你心头潜滋暗长了——“单调”。可不是?单调,有一点儿吧?然...

《白杨礼赞》中,作者为什么说白杨树“极普通”?
《白杨礼赞》是中国现代作家茅盾的一篇著名散文。写于1941年3月,通过对白杨树的赞美,歌颂了正在坚持抗日战争的北方农民,及其所代表的我们民族的质朴、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创作背景:这篇散文写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最艰苦的时期。由于中国国民党顽固派消极抗日,积极反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濒于分裂的局面,...

白杨礼赞写黄土高原的景色有什么作用
黄绿错综”的色彩和“无边无垠,坦荡如砥”的地势,点出了它的“雄壮”、“伟大”,对描写白杨树起了正面衬托的作用。二是作者又用了“单调“、“恹恹欲睡”与白杨树的“傲然地耸立”相对照,又起了反衬作用,意思是黄土高原虽然伟大、雄壮,但离开了白杨树,还是有单调之感,所以白杨树更值得赞美。

《白杨礼赞》作者认为白杨树的性格特征是
坚强、刚毅。《白杨礼赞》是现代作家茅盾于1941年所写的一篇散文。作者以西北黄土高原上“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的白杨树,来象征坚韧、勤劳的北方农民,歌颂他们在民族解放斗争中的朴实、坚强和力求上进的精神,同时对于那些“贱视民众,顽固的倒退的人们”也投出了辛辣的嘲讽。文章立意高远...

白杨礼赞背诵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白杨礼赞是现代作家茅盾1941年创作的散文。此文以西北黄土高原上“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的白杨树,象征坚韧、勤劳的北方农民,歌颂了他们在民族解放斗争中的朴实、坚强和力求上进的精神,同时嘲讽了那些“贱视民众,顽固的倒退的人们”。创作背景 这篇散文写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最艰苦的时期,...

白杨礼赞 第6段在结构上的作用
《白杨礼赞》第6段在结构上的作用是承上启下,作者再次直抒胸臆,突出了白杨树的“不平凡”。《白杨礼赞》是现代作家茅盾于1941年所写的一篇散文。作者以西北黄土高原上“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的白杨树,来象征坚韧、勤劳的北方农民,歌颂他们在民族解放斗争中的朴实、坚强和力求上进的...

白杨礼赞第七段中四个难道引领的反问句有什么作用,作者最后一段为什么...
《白杨礼赞》第七段中四个难道引领的反问句的作用是强调不能只把白杨树当数当做一棵树来看待,引发读者思考为下文做铺垫。,作者最后一段要写栏目的原因是再次点题,回应开头,简洁有力。《白杨礼赞》是现代作家茅盾于1941年所写的一篇散文。作者以西北黄土高原上“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

白杨礼赞作者背景
然而,白杨并没有满足于此。他离开了出版社,开始了自己的创作生涯。他的作品不仅涉及了文学,也涉及了艺术、哲学和社会问题等多个方面。他对文学形式的创新和对人性深层次的探索,使得他的作品更加具有表现力和思想性。白杨是一位拥有丰富文化背景和深厚文学修养的天才写作家。他的作品既具有个性和深度,...

茅盾作品有哪些
茅盾作品有《春蚕》《白杨礼赞》等等。1、《春蚕》小说以20世纪30年代的江南农村为背景,描写了老通宝一家一村为夺取蚕事丰收而竭尽心力和财力地奋斗,结果丰收而欠债,由此揭露了资本家以及地主高利贷者重重压榨农民的罪恶,作者精心布局,结构严谨而富于变化,夺取丰收的艰辛和丰收成灾的结局形成强烈的对比...

九年级上册《白杨礼赞》教案设计
3、了解有关写作背景和文学常识。 阅读课文注释①,教师补充: 茅盾,现代著名作家,原名沈德鸿,字雁冰,出生在浙江桐乡。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子夜》、短篇小说《春蚕》《林家铺子》等等。 写作背景:《白杨礼赞》写于1941年3月,那时,正处于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茅盾在1938年底到新疆学院文学院讲学,1940年3月到延安鲁迅...

思明区19369442228: 白杨礼赞的写作背景 -
盍命哈乐: 抗战,北方农民,

思明区19369442228: 标出重音和停顿,白杨礼赞 -
盍命哈乐: 白杨树(重音)实在不是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 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黄的是土,未开垦的处女土,几十万年前(重音)由伟大的/自然力堆积成功的黄土/高原的外壳;绿的呢,是人...

思明区19369442228: 白杨礼赞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描绘西北高原的 -
盍命哈乐: 1、色彩绚丽:“黄绿错综”; 2、幅员辽阔:“无边无垠”; 3、地势平坦:“坦荡如砥”. 作者之所以要着意描写黄土高原是为了给白杨树的出现设好背景,不平凡的环境培育了不平凡的白杨树,描写黄土高原有烘托白杨树的作用.

思明区19369442228: 《白杨礼赞》分为几部分,怎么分? -
盍命哈乐:[答案] 五个部分第一部分(1—4) 直抒胸臆,点明题旨——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 第二部分(5—6) 展示背景,突出主体.描写西北高原的景色,从直观感觉写出白杨树出现在这里的不平凡. 第三部分(7) 深入主体,具体描绘白杨树...

思明区19369442228: 白杨礼赞里白杨树长在什么样的环境中?做社为什么要描写白杨树的生长环境? -
盍命哈乐: 白杨树生长在黄土高原,交代白杨树生长环境的不寻常,以黄土高原“雄壮”、“伟大”的背景,衬托白杨树的不平凡

思明区19369442228: 这篇课文借物咏人,作者是怎样逐层深入的来表现白杨树的"不平凡"的? -
盍命哈乐:[答案] 本文采用象征手法,通过对白杨树不平凡形象的赞美,歌颂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和整个中华民族紧密团结、力求上进、坚强不屈的革命精神和斗争意志.学习本文,我们将—— 1.在充分认识白杨树的外形特征及内在气质的基础上,理解景...

思明区19369442228: 谁知道<<白杨>>这一课的时代背景
盍命哈乐: 这篇课文是我国现代作家袁鹰60年代初的作品.当年大批内地青年,响应党的号召奔赴新疆,开发大西北,艰苦创业.作者通过对白杨的赞美来歌颂这些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建设者,歌颂他们无论在怎样艰苦的条件下都能像白杨那样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的崇高品格.

思明区19369442228: 白杨礼赞原文第四段分为三层,用“||”标出,并写出各层大意 -
盍命哈乐:[答案] 第一部分 直抒胸臆,点明题旨——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 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 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黄的是土,未开垦的荒地,几十万年前由伟大的自然力堆积成功的...

思明区19369442228: 白杨礼赞第二段作者描写怎样的高原景象 -
盍命哈乐: 白杨礼赞第二段作者描写环境的恶劣的高原景象 作用:展示背景,突出主体.描写西北高原的景色,从直观感觉写出白杨树出现在这里的不平凡,将环境的恶劣与白杨树的顽强的生命力作对照,突出了白杨树的坚强不屈的战斗精神,为下文由树及人,点明象征意义作了很好的铺垫!

思明区19369442228: 白杨礼赞的主要内容 -
盍命哈乐:[答案] 《白杨礼赞》写于1941年3月,是茅盾根据自己1940年从新疆归来赴延安途中的见闻和感受写的一篇散文.当时,伟大的抗日战争正处于艰苦的相持阶段,日本帝国主义正加紧对国民党的诱降.国民党反动政府阴谋制造了“皖南事变”,进犯抗日根据...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