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和大曲有哪些艺术特色?

作者&投稿:郸罚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相和大曲的艺术特色有哪些?~

在汉魏时期,相和歌有了非常鲜明的艺术特色,但是,并非所有汉代歌舞都是相和大曲,只有汉代乐府中搜集的最有名的歌曲形式才叫做相和大曲。
在汉代相和歌中,打击节奏的乐器是必不可少的,在表演过程中是由演唱者自己敲击的。汉代相和乐中常用到3种调式。
史书《旧唐书•音乐志》中记载:
平调、清调、瑟调,皆周房中曲之遗声也;汉世谓之三调。又有楚调、侧调。楚调者,汉房中乐也,高帝乐楚声,故房中乐皆楚声也。侧调生于楚调,与前三调总谓之相和调。
据此可知,汉代相和乐已经明确具有几种不同的调高,并记明哪首乐曲属哪个调,确立调名的歌舞曲,这是在汉代相和乐中才有的。
相和乐的5个基本调名叫平调、瑟调、清调、楚调和侧调。其中前面三调在晋代以后为清商乐专用,又称“清商三调”。
平调以黄钟为宫,所以平调就是正调的意思,也就是基本调。瑟调和清调,分别是平调的下四度和上四度调,它们是在乐器上最易转换的近关系调。但是在笛上,这3个调的名称并不相同。
平调,笛上称正声调;瑟调,笛上称下征调;清调,笛上称清角之调。以正声调为标准,其他调的五音中的宫音,相当于正声调的什么音,就叫什么调。
相和歌的发展脉络十分清晰,最初是清唱、无伴奏徒歌,然后发展成有伴唱而无伴奏,又经过发展,成为丝竹更相和,执节者歌相和歌,最后最终成为真正的大型歌舞相和大曲。
汉代初期的相和歌,几乎全部是来自街头巷尾、田间地头的“徒歌”。徒歌是相和歌的原始表演形式,徒歌只是民歌的清唱,并没有伴奏、也没有帮腔,后来它演变成了“但歌”,史书《晋书•乐志》中记载:
但歌四曲,自汉世无弦节,作伎最先倡;一人唱,三人和。
但歌也称为“讴”,仍然没有伴奏。徒歌和但歌的结构一般情况下较为简单,大都是由单个的“曲”组成。“曲一般保持着民歌“有辞有声”的本色,“辞”即是歌词。“声”是衬腔所唱的虚词,如“羊、吾、夷、伊、那、阿”之类。
但歌再进一步发展,就形成了用弹弦乐器和吹管乐器伴奏、一人边演唱边击着一种叫“节”的节拍乐器的“相和歌”。
所谓“丝竹更相和,执节者歌”,这才成为名副其实的相和歌,这是一种成熟的乐歌形式。相和歌中所使用的乐器,从其得名的由来进行推测,至少应该有“丝竹”与“节”。
其伴奏的丝竹乐器主要有笛、笙、琴、筝、瑟、琵琶等6种,琵琶可能是指阮,而“节”则是一种节奏乐器,它与先秦以“相”为节奏乐器的说唱歌曲有着一定前承关系。
先秦音乐中有以“相”伴奏的劳动歌曲。“相”是由舂米、夯土的劳动工具发展而成的击节乐器。《礼记•曲礼》有:“邻有丧,舂不相”的记载。
战国时荀子的《成相篇》呈现为有规律的节奏性特点,为我国说唱音乐的远祖,说明了以“相”为伴奏的歌谣在当时的流行情况。
汉代相和歌的表演场所主要是在宫廷的“朝会”、“置酒”等场合。其作品大概可分为3类,一类是前代旧曲,如《采菱》、《今有人》等。这些歌曲原来是在战国时期就流行的楚地民歌或歌舞曲。另一类是当时贵族的吟唱曲,反映了贵族对人生的追求。再一类是当时的民间创作的歌曲,如《妇病行》等,不同程度地反映了劳动人民的思想和愿望。
相和歌在进一步的发展中,逐渐与舞蹈、器乐表演相结合,又经过专业音乐家不断加工改编,形成了具有歌舞性质的“相和大曲”。
它是一种集诗、乐、舞于一体的乐舞综合艺术形式,基本上是器乐演奏、歌诗演唱和舞蹈表演。伴奏乐器有笙、笛、节、琴、瑟、琵琶等多种乐器,保留了相和歌初有的节奏性强的艺术特点。
后来相和大曲又脱离歌舞,成为纯器乐合奏曲,称作“但曲”。但曲和大曲是相和歌的高级形式。相和大曲的曲式结构也有新发展。相和大曲的歌词大都是叙事性的,有的还相当长,如《孔雀东南飞》就是如此。
在每节歌词唱完之后,又加上了不唱的“解”。汉代的《大曲》已是歌舞曲。它有歌唱的部分,所以有歌词,但它又有不须歌唱而只需用器乐演奏或用器乐伴奏着进行跳舞的部分,那就是“解”。
相和大曲作为相和歌的最高形式,它不但丰富发展了相和歌,而且对后世音乐也产生了深远影响。相和歌在发展成为相和大曲的同时,它本身作为艺术歌曲的这种特点也随着历史发展而发展。
相和歌的结构形式多样,既可以一曲到底,中间不分段落,也可以分两个以上段落,每个段落称为一“解”。结构较大的,后来也称大曲,大曲有时前面有相当于引子的“艳”段,后面有尾声性质的“趋”或“乱”段。这样的结构形式,已经可以表现比较复杂的内容或情感了。
这时的相和歌已经具备了解、艳、趋、乱四部分,成为歌唱、舞蹈、器乐三种艺术有机结合的综合性歌舞大曲。
相和歌正式乐曲可分为引、曲、大曲3类。“引”也就是“引子”。史书《宋书•乐志》中提到了古有六引,也就是《箜篌引》、《宫引》、《商引》、《角引》、《徵引》、《羽引》。但引子一般是没有歌唱的,仅是用笛子与弦乐器演奏而已。
“曲”也就是中小型的乐曲,大都是声乐曲。一般分为吟叹曲与诸调曲两类。这两类曲的具体特点一时难作定论。
据有关文献,它们均由若干“解”组成。从歌词来看,“解”相当于段。每一曲的“解”可多可少,没有定规。如《白头吟》为3解,《折杨柳行》为4解,《怨诗行》为7解。
梁代学者王僧虔曾经说过:
诸调曲有辞与声两个不同的部分,辞也就是歌词,声就是衬字,如羊、吾、夷、伊、那和何等。诸调曲一般都有器乐伴奏,如果不用器乐伴奏,仅由一人唱辞,众人帮腔,则专称但歌。
作为声乐曲的相和歌,一般由单个的曲组成。个别的由曲与乱联成,如瑟调曲《妇病行》。汉代时期的大曲,也就是当时的大型乐曲,一般都是歌舞曲,也有部分声乐曲与器乐合奏曲。一般器乐合奏专称为“但曲”。
汉代相和歌的音调特征已很难确知。据后来琴曲中所传汉魏遗音及有关记载来看,其音阶形式属新音阶,但是清角与变徵、清羽与变宫在乐曲中的转换较为突出,所谓“声和清侧”,是相和歌的主要特征之一。
相和歌的伴奏乐队,汉时无明确记载。据出土汉画像石与有关文献推测,早期有的主要用竽、瑟,后来则用筝、笛,或者采用笙、排箫、琴、瑟、筑及节鼓、鼓、悬鼓等鼓类乐器。

《相和大曲》的结构不仅是段落性质的,还有节奏的调控作用。如“歌”的节奏一般比较慢,“解”的节奏一般比较快,一快一慢,形成有趣的对比,而且“解”又可以穿插舞蹈。

在汉魏时期,相和歌有了非常鲜明的艺术特色,但是,并非所有汉代歌舞都是相和大曲,只有汉代乐府中搜集的最有名的歌曲形式才叫做相和大曲。

在汉代相和歌中,打击节奏的乐器是必不可少的,在表演过程中是由演唱者自己敲击的。汉代相和乐中常用到3种调式。

史书《旧唐书•音乐志》中记载:

平调、清调、瑟调,皆周房中曲之遗声也;汉世谓之三调。又有楚调、侧调。楚调者,汉房中乐也,高帝乐楚声,故房中乐皆楚声也。侧调生于楚调,与前三调总谓之相和调。

据此可知,汉代相和乐已经明确具有几种不同的调高,并记明哪首乐曲属哪个调,确立调名的歌舞曲,这是在汉代相和乐中才有的。

相和乐的5个基本调名叫平调、瑟调、清调、楚调和侧调。其中前面三调在晋代以后为清商乐专用,又称“清商三调”。

平调以黄钟为宫,所以平调就是正调的意思,也就是基本调。瑟调和清调,分别是平调的下四度和上四度调,它们是在乐器上最易转换的近关系调。但是在笛上,这3个调的名称并不相同。

平调,笛上称正声调;瑟调,笛上称下征调;清调,笛上称清角之调。以正声调为标准,其他调的五音中的宫音,相当于正声调的什么音,就叫什么调。

相和歌的发展脉络十分清晰,最初是清唱、无伴奏徒歌,然后发展成有伴唱而无伴奏,又经过发展,成为丝竹更相和,执节者歌相和歌,最后最终成为真正的大型歌舞相和大曲。

汉代初期的相和歌,几乎全部是来自街头巷尾、田间地头的“徒歌”。徒歌是相和歌的原始表演形式,徒歌只是民歌的清唱,并没有伴奏、也没有帮腔,后来它演变成了“但歌”,史书《晋书•乐志》中记载:

但歌四曲,自汉世无弦节,作伎最先倡;一人唱,三人和。

但歌也称为“讴”,仍然没有伴奏。徒歌和但歌的结构一般情况下较为简单,大都是由单个的“曲”组成。“曲一般保持着民歌“有辞有声”的本色,“辞”即是歌词。“声”是衬腔所唱的虚词,如“羊、吾、夷、伊、那、阿”之类。

但歌再进一步发展,就形成了用弹弦乐器和吹管乐器伴奏、一人边演唱边击着一种叫“节”的节拍乐器的“相和歌”。

所谓“丝竹更相和,执节者歌”,这才成为名副其实的相和歌,这是一种成熟的乐歌形式。相和歌中所使用的乐器,从其得名的由来进行推测,至少应该有“丝竹”与“节”。

其伴奏的丝竹乐器主要有笛、笙、琴、筝、瑟、琵琶等6种,琵琶可能是指阮,而“节”则是一种节奏乐器,它与先秦以“相”为节奏乐器的说唱歌曲有着一定前承关系。

先秦音乐中有以“相”伴奏的劳动歌曲。“相”是由舂米、夯土的劳动工具发展而成的击节乐器。《礼记•曲礼》有:“邻有丧,舂不相”的记载。

战国时荀子的《成相篇》呈现为有规律的节奏性特点,为我国说唱音乐的远祖,说明了以“相”为伴奏的歌谣在当时的流行情况。

汉代相和歌的表演场所主要是在宫廷的“朝会”、“置酒”等场合。其作品大概可分为3类,一类是前代旧曲,如《采菱》、《今有人》等。这些歌曲原来是在战国时期就流行的楚地民歌或歌舞曲。另一类是当时贵族的吟唱曲,反映了贵族对人生的追求。再一类是当时的民间创作的歌曲,如《妇病行》等,不同程度地反映了劳动人民的思想和愿望。

相和歌在进一步的发展中,逐渐与舞蹈、器乐表演相结合,又经过专业音乐家不断加工改编,形成了具有歌舞性质的“相和大曲”。

它是一种集诗、乐、舞于一体的乐舞综合艺术形式,基本上是器乐演奏、歌诗演唱和舞蹈表演。伴奏乐器有笙、笛、节、琴、瑟、琵琶等多种乐器,保留了相和歌初有的节奏性强的艺术特点。

后来相和大曲又脱离歌舞,成为纯器乐合奏曲,称作“但曲”。但曲和大曲是相和歌的高级形式。相和大曲的曲式结构也有新发展。相和大曲的歌词大都是叙事性的,有的还相当长,如《孔雀东南飞》就是如此。

在每节歌词唱完之后,又加上了不唱的“解”。汉代的《大曲》已是歌舞曲。它有歌唱的部分,所以有歌词,但它又有不须歌唱而只需用器乐演奏或用器乐伴奏着进行跳舞的部分,那就是“解”。

相和大曲作为相和歌的最高形式,它不但丰富发展了相和歌,而且对后世音乐也产生了深远影响。相和歌在发展成为相和大曲的同时,它本身作为艺术歌曲的这种特点也随着历史发展而发展。

相和歌的结构形式多样,既可以一曲到底,中间不分段落,也可以分两个以上段落,每个段落称为一“解”。结构较大的,后来也称大曲,大曲有时前面有相当于引子的“艳”段,后面有尾声性质的“趋”或“乱”段。这样的结构形式,已经可以表现比较复杂的内容或情感了。

这时的相和歌已经具备了解、艳、趋、乱四部分,成为歌唱、舞蹈、器乐三种艺术有机结合的综合性歌舞大曲。

相和歌正式乐曲可分为引、曲、大曲3类。“引”也就是“引子”。史书《宋书•乐志》中提到了古有六引,也就是《箜篌引》、《宫引》、《商引》、《角引》、《徵引》、《羽引》。但引子一般是没有歌唱的,仅是用笛子与弦乐器演奏而已。

“曲”也就是中小型的乐曲,大都是声乐曲。一般分为吟叹曲与诸调曲两类。这两类曲的具体特点一时难作定论。

据有关文献,它们均由若干“解”组成。从歌词来看,“解”相当于段。每一曲的“解”可多可少,没有定规。如《白头吟》为3解,《折杨柳行》为4解,《怨诗行》为7解。

梁代学者王僧虔曾经说过:

诸调曲有辞与声两个不同的部分,辞也就是歌词,声就是衬字,如羊、吾、夷、伊、那和何等。诸调曲一般都有器乐伴奏,如果不用器乐伴奏,仅由一人唱辞,众人帮腔,则专称但歌。

作为声乐曲的相和歌,一般由单个的曲组成。个别的由曲与乱联成,如瑟调曲《妇病行》。汉代时期的大曲,也就是当时的大型乐曲,一般都是歌舞曲,也有部分声乐曲与器乐合奏曲。一般器乐合奏专称为“但曲”。

汉代相和歌的音调特征已很难确知。据后来琴曲中所传汉魏遗音及有关记载来看,其音阶形式属新音阶,但是清角与变徵、清羽与变宫在乐曲中的转换较为突出,所谓“声和清侧”,是相和歌的主要特征之一。

相和歌的伴奏乐队,汉时无明确记载。据出土汉画像石与有关文献推测,早期有的主要用竽、瑟,后来则用筝、笛,或者采用笙、排箫、琴、瑟、筑及节鼓、鼓、悬鼓等鼓类乐器。




相和大曲是怎样发展而来的?
只见蔡文姬撩鬓举袂,直奏曼声,很快便演唱出了带有异域特点的相和大曲,顿时间,城楼下千万观众鸦雀无声了,所有人都沉浸在这美妙的歌声之中,一时四处寂寂,若无一人。 蔡文姬相和大曲的演奏,魅力果然非同一般,曹操大喜,重重赏赐了蔡文姬。 其实,相和大曲是古代一种成熟的民间艺术歌曲,其名称最早见于汉代,是汉代北方...

音乐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文学中有“枣核诗”等通过数列形态控制的游戏性诗体,音乐中也就有“金橄榄”等结构形态与之对应。《六十八拍》为琵琶曲。3、中国传统音乐结构和曲式对现代音乐的影响唐大曲和戏曲音乐对现代音乐结构的影响。唐大曲的“散―慢―中―快”的渐变原则和后来的戏曲借助于板式速度结构来组织等线性结构思维,是我国传统音乐...

汉代的相和大曲与宫廷宴舞是怎样发展起来的?
汉代《相和大曲》则是另外一种歌舞并重、内容丰富的表演形式。它是汉代民间的大型歌舞曲。史书《宋书·乐志》记载:但歌四曲,出自汉世无弦节,作伎最先,一人唱,三人和。也就是说,《相和大曲》最初由一人唱,三人和,名为“但歌”的。原本无伴奏的“但歌”在加入了弦管伴奏之后,并有一人执“...

元曲的特点有什么艺术特征
3、深刻性.元曲反映各种社会矛盾深刻而直白,不以人情世态掩盖阶级矛盾与民族矛盾;4、典型性.元曲塑造的人物形象,多样而复杂,既是现实生活的典型,又有人间普遍的理想;5、曲折性.元曲有大悲剧,也有大喜剧,悲与喜相互转换、涵融,追求团圆结局;6、艺术性.元曲以唱、做、念、打等艺术硬功将歌、话、舞...

汉代的相和大曲与宫廷宴舞的发展历程是怎样的?
汉代《相和大曲》则是另外一种歌舞并重、内容丰富的表演形式。它是汉代民间的大型歌舞曲。史书《宋书·乐志》记载:但歌四曲,出自汉世无弦节,作伎最先,一人唱,三人和。也就是说,《相和大曲》最初由一人唱,三人和,名为“但歌”的。原本无伴奏的“但歌”在加入了弦管伴奏之后,并有一人执“...

比较汉魏相和大曲和隋唐燕乐大曲的异同. 是音乐史类题目。
汉魏时期的大曲与相和歌、清商乐关系复杂而密切,最初形式简单(可能只有无伴奏的歌唱形式),在其发展过程中逐渐与舞蹈、器乐演奏相结合而最终形成了歌、舞、器乐并用的形式。而隋唐大曲则是在隋唐燕乐中,含有多段的大型歌舞曲,是综合器乐、声乐和舞蹈,在一个整体中间连续表演的一种大型艺术形式。关于汉...

泸州老窖大曲酒有什么样的收藏价值?
增值潜力:随着中国白酒市场的不断发展,泸州老窖大曲酒的价格也在逐年上涨。特别是一些具有历史意义的泸州老窖大曲酒,其价格更是呈现出爆发式的增长。收藏泸州老窖大曲酒,具有很高的投资价值和增值潜力。礼品价值:泸州老窖大曲酒瓶身设计独特,包装精美,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同时,泸州老窖大曲酒作为中国...

曲艺包括哪些内容?
曲艺是中华民族各种“说唱艺术”的统称,它是由民间口头文学和歌唱艺术经过长期发展演变形成的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据不完全统计,至今活在中国民间的各族曲艺曲种约有400个左右。小品、话剧、电视剧、电影都不算曲艺,曲艺是以“说、唱”来叙述故事、塑造人物、表达思想感情并反映社会生活的,正如戏曲艺术...

中国最早的大曲起源于哪个时期?
在中华文明的早期历史中,大曲艺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汉代的相和大曲。这一音乐形式的渊源与商周时期的大型乐舞有着紧密的联系。据学者研究,相和大曲的曲式设计,实际上是对商周乐舞和战国楚声的继承与创新。例如,周代的《商颂?那篇》,作为宋国公室祭祀祖先的乐曲,其结构特点与相和大曲的《白头吟》颇为...

兰州鼓子有哪些艺术特色
4.《兰州简史》认为,兰州鼓子是由宋词、元曲〈诸宫调〉演变而来,与唐代的敦煌变文有十分密切的渊源关系;5.中国艺术研究院曲艺研究所编撰的《说唱艺术简史》认为,兰州鼓子源于宋代,流行于甘肃兰州地区;6.《兰州鼓子研究》认为,兰州鼓子在北京八角鼓、陕西眉户成型之后,由外地传来,非由本地某一人始创。意见尽管不...

定远县19383499092: 什么是“大曲和法曲”?它们各自有什么特点?
邓寇卫算: “大曲”又称燕乐歌舞大曲,是一种综合器乐、歌唱和舞蹈, 含有多段结构的大型乐舞.它是汉魏时的相和大曲与清商大曲进 一步向更高程度的再发展.它代表了隋唐音...

定远县19383499092: 汉魏时期相和大曲的作品有哪些? -
邓寇卫算: 相和歌是乐府搜集的最有名的歌舞曲,是我国汉代在街陌谣讴基础上,继承先秦楚声和远古三皇舞、龙凤舞、六代乐舞而形成的一种乐舞.它主要在官宦巨贾宴饮和娱乐的场合演奏,也用于宫廷的元旦朝会与宴饮、祀神乃至民间风俗活动等场合. 汉魏的相和大曲,主要是一种兼有器乐演奏的歌舞曲,这一时期主要作品有《陌上桑》、《东门行》、《白头吟》、《步出夏门行》、《广陵散》、《大胡笳鸣》、《小胡笳鸣》等.

定远县19383499092: 相和歌与清商乐各指什么?
邓寇卫算: 相和歌是在汉代民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对周代“国风”和战国“楚声” 传统的继承和发展.它具有“丝竹更相和,执节者歌”的特点. 最初的相和歌,只是“街陌...

定远县19383499092: 隋唐燕乐的主要特征 -
邓寇卫算: 燕乐包括各种声乐、器乐、舞蹈乃至散乐百戏等,其主体是歌舞音乐.歌舞音乐中,大曲(包括法曲)又居于重要地位.燕乐大曲较以前的相和大曲和清乐大曲更细致,更复杂多变,其结构也庞大得多,标志着歌舞音乐发展的一个高峰.燕乐在...

定远县19383499092: 汉朝乐府有哪些舞蹈种类和名家 -
邓寇卫算: 舞蹈种类:长袖舞、巾舞、七盘舞、剑舞、棍舞、刀舞、干舞、铎舞、鞞舞、相和大曲、百戏; 舞蹈名家:李延年、邯郸姬、戚夫人、赵飞燕、孙锁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