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伯温被传为神一样的人物,他到底有什么非凡的政绩功劳?

作者&投稿:皇仁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刘基,字伯温,是辅佐朱元璋完成统一大业、建立大明王朝的第一谋士,被后人称为"立德、立功、立言"的三不朽伟人。民间对刘伯温非常敬仰,遂留下一大批纪念刘伯温的明清建筑,如刘基庙、参政公祠、忠节公祠、盘古亭、辞岭亭、武阳亭、刘基故居及刘基墓等。


传说中把刘伯温传得神乎其神,认为他上通天文,下通地理;奇门六甲,无所不通;超常谋略,无人可比,等等。


民间关于刘伯温的传说虽有些太神了,但是,刘伯温确实是精通天文、兵法、数理等,他对诗文尤为精通,水平极高,他的诗文古朴雄放,勇于抨击官场腐败政治,表现出对民间疾苦的同情,他与宋濂、高启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其《诚意伯文集》历来为文人说推崇。


刘基与朱元璋(剧照)


其实,就历史贡献方面,刘基主要是以他的谋略思想而见长的。他留下了《郁离子》《百战奇略》《卖柑者言》等谋略著作,是后世人们所喜欢阅读的智谋典籍。


民间传言刘基说:“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前节军事诸葛亮,后世军事刘伯温。”人们常常把张良、诸葛亮、刘伯温并称为中国古代三大谋略宗师。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曾称刘基把刘基比作汉初的张良,称刘基为“吾之张子房也”。他对刘基的评价极高,他说:“(刘基)学贯天人,资兼文武;其气刚正,其才宏博。议论之顷,驰骋乎千古;扰攘之际,控御乎一方。慷慨见予,首陈远略;经邦纲目,用兵后先。卿能言之,朕能审而用之,式克至于今日。凡所建明,悉有成效。”(《明史·卷一百二十八·列传第十六 》)


当代学者蔡元培评价刘基说:“时势造英雄,帷幄奇谋,功冠有明一代。” (参看《一代伟人,名垂千古》《中国刘基网》2008-12-01)


刘基自幼天资聪慧,爱好学习,在他父亲启蒙教育下,他12岁考中秀才,被乡间父老称为“神童”。十四岁进入郡庠(即府学)读书,从师习《春秋》,对这部儒家经典便能倒背如流,并能深解其义,能有独特见解。十七岁,他离开府学,师从处州名士郑复初学程朱理学。刘基二十三岁赴元朝京城大都参加会试,一举考中进士。


中举志之后,刘基曾闲居几年,后又在元朝为官,最后因对元朝腐败昏聩政治不满,辞官归故里,直到至正二十年(1360年)才应邀进入朱元璋占据的应天(今南京),成为朱元璋的谋臣。


刘基画像


那么,刘伯温进入朱元璋阵营之后,对于朱元璋统一天下,建立明王朝到底有什么贡献呢?


第一,献谋积极抗击陈友谅,以奇兵伏击来犯之敌


在朱元璋征战天下时,他身边有两位谋士对朱元璋的贡献最大,一位是朱升,另一位是刘基。


在元末的乱局中,群雄并起,各方割据势力都想抢夺天下,战事频发。在朱元璋率兵征战天下的关键时刻,著名的谋士朱升为朱元璋提出了“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根本性的战略方针,使朱元璋能逐渐强大起来。朱升的这一根本战略,可以说是朱元璋的致胜法宝,没有朱升,朱元璋只能像其他一般的割据势力一样,陷于战争乱局的挣扎中,很难有出头的机会。


如果说朱升的贡献主要是战略性的策略方面,那么,刘基性的贡献却是在于根据当时现实的战局形势所提出的有针对性、很实用的策略建议。


在朱元璋占领应天(南京)之后,当时天下主要由三个强大的军事集团分而据之,朱元璋以应天为战略要地,着力于争夺天下。当时,他有两个强大的对手,一个是张士诚,他占据通州(今江苏南通)、常熟、松江、常州等地,定都于平江(今江苏苏州),成了江南一带强大势力集团;另一个是陈友谅,他占领安庆、池州、龙兴(今江西南昌)、瑞州(今江西高安)、邵武、吉安、抚州、赣州、信州(今江西上饶)、襄阳等地,在太平(今安徽繁昌、芜湖一带)称自称为皇帝。


在这两个军事集团中,陈友谅是比较强大的。至正二十年(公元1360年)五月,陈友谅攻下太平,并在那里后建国称帝。当时,陈友谅杀了太平的守将花云,并斩了朱元璋的养子朱文顺,自以为能占领天下的一定是他,他感到自己兵力强大,因而狂妄自得,不可一世。只是,他在张狂时并不糊涂,他深知他称帝之后,其首要的对手是占据应天的朱元璋,因而,他声称即便没有平江的张士诚的支援,他也可以独自击败朱元璋。于是,他调集了在当时势力最强大的水师,沿江而下,朝应天进发。陈友谅咄咄逼人,直接要找朱元璋来决个高低。


陈友谅强大的水师直逼应天,这给占据应天的朱元璋以巨大的威胁,在实力上,特别是在水师力量的对比上,当时的朱元璋势力集团相对于陈友谅来说是处于相对弱势的。危机来临,对于如何应对陈友谅的进攻,朱元璋身边的文武大臣都感到很紧张,一时没有统一的应对策略。文臣武将各有各的建议。


有人提出计策,建议朱元璋避敌锋芒,出兵绕到敌后,收复太平,让陈友谅回师救援,以遏制陈友谅对应天的进攻之势;而有人则表示,请朱元璋亲自率主力,在应天城外主动应敌,与敌硬拼。


这奇袭和硬拼的计策,朱元璋都没有采纳,他心里清楚,陈友谅的势力是比较强大的,敌军来攻,锐气正旺,若与之决战,胜算不大;而要突袭太平城,也并非易事,太平城城墙坚固,易守难攻,当时花云和朱文顺守城,并陈友谅一举攻陷,表示陈友谅的实力是很强的,若此时率军突袭,一旦久攻不下,便会陷入腹背受敌之困境。此时,还有人主张与陈友谅讲和,甚至暂时归顺陈友谅,认可他的皇帝称号。朱元璋一时无计可施,犹疑不决。


就在这危急时刻,朱元璋看到刚进入他阵营不久的刘基沉默不语,便询问他有什么好计策。


刘基刚刚入伙,资历浅,他不想驳众臣的面子,见朱元璋主动询问他,他有底气了,于是,他便积极地毫无客气地提出了他的建议:“对主降者和欲逃者,应先杀之,以定军心,鼓舞士气!”众臣默然,被他的严厉主张镇住了。


刘基继续说:“陈友谅劫主称帝,骄横跋扈,旨在攻陷下应天。今敌军顺江东下,来势凶猛,士气正盛,威风凛凛,欲以其气势威吓我军,逼迫我退让。我军绝不应示软,而要针锋相对,竭力抗敌,方能获胜。”刘基的一席话激起了文武大臣的勇气。


刘基见众臣的注意力被集中起来了,他继续说:“兵法云,后发制人,因而胜之。陈友谅虽率悍将骄兵,但乃千里来犯,既属不义之师,又因长涉而疲惫,我军以逸待劳,后发制人,可用诱敌之计,以奇兵伏击来犯之敌,必能取胜。此战事关全局,需竭尽全力,击溃敌军。”(参看忝任《刘基评传》)


朱元璋仔细听完刘基的分析和建议,他感到刘基的计策颇有道理,遂坚定了抗击陈友谅的信心。于是,朱元璋接受了刘基的建议,排兵布阵,迎战陈友谅。


首先,朱元璋令元庭归降朱元璋的水寨元帅康茂才修书一封给陈友谅,表示看不惯粗俗的朱重八,原作内应,协助陈友谅逮住朱重八。陈友谅曾与康茂才有交情,且送信的是陈友谅的旧部属,于是,双方约定,在江东桥相会。陈友谅早知江东桥是一座木桥,他放心率战船进击,因为他心里想,即便康茂才有诈,他也不怕,他的战船可以撞破木桥,长驱直入。可是,陈友谅上当了,江东桥已被李善长拆了改石桥,是坚固的防守壁垒。


其次,朱元璋召回了在外征战的徐达、常遇春,率军与应天的守军互相配合。接着,朱元璋令冯国胜、常遇春率帐前五翼军三万人,伏于石灰山侧;令徐达率精锐部队于南门外集结,令杨璟驻兵大胜港,令张德胜、朱虎率领水师出龙江关外,各路军做好应敌准备。


陈友谅率兵逼近江东桥,见该桥已变成了石桥,且不见康有才的身影,他知道中了康有才的诡计了,他不敢闯坚固的石桥,于是,他便在龙湾上岸,想从陆路去突袭应天,抓住朱元璋。可是,龙湾恰恰就是朱元璋、刘基所设伏的诱兵之地,是一个设好的伏击圈。


陈友谅的部队进入了龙湾,该地狭窄起伏,陈友谅的士兵摆不开阵势,船上的士兵还没有能全上岸,前面已经积压在一起了。此时,冯国胜、常遇春等率伏兵趁敌军混乱时迅速出击,陈友谅的军队在混乱中很快被击溃,已上岸进入伏击圈的回不了船上,多数成了俘虏,而刚登岸的急忙撤回船上,快速逃窜,此时潮水又低,慌张中大船被搁浅,朱元璋的各路伏军尽出,陈友谅的兵将们有被斩杀的,有当了俘虏的,有掉进水里被淹死的,全军溃败,死伤无数。陈友谅率领亲信将领,乘快船逃走了。朱元璋不仅抓捕了很多俘虏,而且,还得到了数百艘战船。


刘伯温的积极应对,伏兵奇袭的策略让朱元璋在应天保卫战中大获全胜,他不仅成功地守住了应天城,而且还乘胜追击,趁陈友谅兵败溃逃而无力防守时,成功收复了太平,捣毁了陈友谅的老巢,改变了实力对比状态,使朱元璋与陈友谅、张士诚的争斗中开始占据优势。



第二,提出“先陈后张”的策略,灭了陈友谅,逼张士诚自尽


应天保卫战之时,陈友谅遭受重创,但是,原本陈友谅的实力比朱元璋就高出很多,虽然其兵力有比较大的减弱,但是,其战力还是不可小视的,即便是在应天受损,陈友谅的实力仍比下游的张士诚要强。


此时的局势,朱元璋已经拥有了更强的实力,开始由战略防守转向战略进攻。当然,他所面对的强敌仍然是陈友谅与张士诚。


那么,面对着强弱有所不同的两股势力,该如何用兵呢?拥有进攻实力的朱元璋该优先进攻哪一股敌人呢?朱元璋身边的文武大臣对此的意见分歧很大。


朱元璋身边的臣僚中多数人认为,在当时张士诚实力比较弱,他占据在长江下游的平江及江南各地,朱家军如果沿江而下,进击平江,要打败张士诚相对比较容易,俗话说:“软柿子好捏。”先对弱势敌人下手,胜算比较有把握。而陈友谅虽经历了应天败局,但他的实力仍是比较强的,若是朱家军山江而上,去追击力量相对比较强的陈友谅,若是相持不下,一旦张士诚来攻应天,便将受到两面夹击,这是非常危险的。


朱元璋根据当时的局势,也是比较倾向于采用这一策略,先打击陈友谅。


可是,刘伯温却不赞同朱元璋和他的多数臣僚们的看法,他提出了与他们完全不同的征战策略。刘伯温向朱元璋阐述了他的看法,他认为,张士诚虽在平江建都,成江南霸主,但他生性怯弱,胸无大志,只想着固守江南,自守自保,绝不会主动出兵应天的。对于张士诚这样固地自守的一方强主,不足为虑,现在没有必要出兵去对付他,以后再慢慢收拾他。而陈友谅就不同了,他实力相对强一些,而且他素有野心,一直想抢夺天下,如今占据长江上游,正虎视眈眈地盯着朱家军,又想报应天兵败之仇,直接对应天构成很大威胁,如果朱家军率兵下江南,去打击平江的张士诚,陈友谅必定会趁朱家军离开应天时,从长江上游挥师东下,乘虚进攻应天。所以,先追击陈友谅,张士诚未必定敢轻易来犯应天。


基于以上的分析,刘伯温极力主张,优先除掉陈友谅,这才是上上之策。灭了陈友谅,张士诚的平江势力,便将独力难支,其生死存亡,必然由朱元璋来决定。届时,找机会灭掉张士诚,便能清除两股强敌,之后,便能挥师北上,横扫中原大地,成就帝王大业。


这就是刘伯温所提出的“先陈后张”的作战策略,朱元璋对刘伯温的这一策略非常赞同,他不再犹疑不决了,立即决定采纳刘伯温的建议。据说,刘伯温留下了《时务十八策》,是刘伯温给朱元璋的策略建议,如果还能找到《时务十八策》,这“先陈后张”的建议一定是其中的重要计策。刘伯温的这一高瞻远瞩的计策堪与朱升的“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策略相媲美,都是助朱元璋平定列强、夺取天下、建立明王朝的具有战略意义的谋略。


至正二十一年(公元1361年),朱元璋依照刘伯温的战略计策,亲率水陆大军沿长江而上,开启了他西征陈友谅的关键战役。朱家军先是进攻安庆,但安庆防守严密,久攻难下。此时,刘伯温已经知道,陈友谅是以重兵在驻防安庆,而他在应天之战后所占据的新巢穴江州(今江西九江市)必定成兵力很弱,于是,刘伯温向朱元璋献计,建议暂时放弃对安庆的围攻,率兵绕道去攻击江州。

果然不出刘伯温所料,江州兵力很少,在朱家军精兵的猛烈攻击下,江州城很快就被攻破了,陈友谅战败,不敢久留,率残兵逃到了武昌。此时,陈友谅营寨中的将领们已无心再战,其镇守江西部将、行省丞相胡廷瑞秘密联系朱元璋,表示若朱元璋能让他保留其所率军队,他愿意归降。朱元璋立即答应了胡的条件。胡廷瑞一降,引发了连锁反应,江西境内很快成了朱元璋的属地。

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四月,小明王韩林儿在安丰被围,朱元璋北上救援,陈友谅乘机反扑,突袭洪都,力图夺回江西,洪都守将朱文正拼死抵抗,陈友谅久攻不下。陈友谅撤兵至鄱阳湖。

此时,朱元璋见决战的机会来了,他率主力赴鄱阳湖,与陈友谅在鄱阳湖鏖战,双方拼死厮杀,皆死伤惨重。战局到了关键时刻,刘伯温及时向朱元璋献策,建议派重兵扼守鄱阳湖四周出口,把陈友谅困在湖内。陈友谅被困鄱阳湖,粮草接济不上,只好率兵四处突围,但皆被堵杀,陈友谅在突围时战死,彻底结束了他的皇帝梦。

陈友谅的残兵见主帅已死,立即大溃败,朱元璋很快平定了陈友谅的领地,留下将领镇守江西之后,他班师回应天。不久,朱元璋挥师沿江而下,于至正二十七年(公元1367年)九月,攻陷了张士诚的都城平江,张士诚见平江已沦陷,无路可逃,遂自缢身亡。

以上的分析表明,在朱元璋的多次关键战役中,都是因为刘伯温的献计献策才转危为安,并取得了重大的胜利,朱元璋之所以能击败陈友谅和张士诚,不要是归功于刘伯温的妙计良策,刘伯温是朱元璋在重大战役关键时刻的第一谋略功臣。



刘伯温被传为神一样的人物,主要是因为他在明朝建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刘伯温的主要政绩和功劳包括:1. 帮助朱元璋建立了明朝。刘伯温是朱元璋手下的大将,他在南昌起义、攻占南京等重要战役中立下了大功,为建立明朝立下了汗马功劳。2. 任命人才,推行科举制度。刘伯温在明朝成立后,推行科举制度,选拔人才。他还精心挑选人才担任官职,使得明朝政治更加稳定、有效。3. 改革税收制度。刘伯温在明朝创立初期,改革税收制度,使得税收更加公平,也减少了贪官污吏的行为。4. 推行教育改革。刘伯温非常注重教育改革。他推动了学校建立和图书馆建设,提倡对文字、经学的研究,积极促进教育水平的提升。总而言之,刘伯温是明朝建立和发展的重要功臣之一,他的贡献非常显著,因此被传为神一样的人物。

刘伯温是明朝末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和文化名流,他在明朝历史上的贡献很多,下面列举一些重要的政绩功劳:1.抗击倭寇。在明朝后期,倭寇侵扰中国沿海地区,刘伯温担任东南沿海地区的提督时,采取了强有力的措施,成功抵御了倭寇的侵袭。2.击败叛乱。在万历年间,南明李自成发动大西、大东两次叛乱,严重危及明朝政权。刘伯温被派往镇压叛乱,他采取了军事、政治、经济多种手段,最终成功平定了叛乱,保卫了明朝政权的安全。3.整顿边防。刘伯温曾经被任命为边防将领,他积极整顿边防军事力量,在军事上加以整顿,打击了敌人的侵略,维护了国家的安全。4.推进文化教育。刘伯温在文化教育方面也有很高的成就,他支持孔学,重视古籍的储藏、整理和修复工作,提倡儒家思想,对于后来的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除了以上几项功绩,刘伯温还对政治、军事、文化等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留声千古,成为明朝末期历史上不可替代的一部分。

刘伯温是明朝初期的重要政治家和军事将领。他在明太祖朱元璋的反蒙、抗倭、北伐等军事行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多次立下战功,并在官场上担任过数个重要职务。刘伯温的主要政绩功劳包括:1. 辅佐朱元璋建立明朝:刘伯温在朱元璋起兵反蒙时就加入了反蒙的行列,直至明朝建立并成为了朱元璋的心腹亲信。2. 参与平定张士诚之乱:1356年,江西一带爆发了张士诚之乱,刘伯温奉命率军迅速平定了叛乱,为朱元璋拓展版图奠定了基础。3. 征服南方:明朝初年的南方地区尚未完全统一,刘伯温奉命率军南征,一路收复了广西、云南、贵州、四川、湖南等地,并斩杀了四川的叛将张献忠,使南方地区得以归于明朝的统治。4. 政治履历:刘伯温历任左都御史、工部尚书、刑部尚书、兵部尚书等多个职位,以其出色的才干和公正的态度为官,有“忠厚老成、公平廉明”的称号。总之,刘伯温是明朝初期的重要政治家和军事将领,他的政绩功劳为明朝的统一和稳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刘伯温是明朝时期的名将、政治家和思想家,他被誉为\"明朝开国功臣\"和\"文治武功之杰\"。其主要的政绩和功劳如下:1. 帮助明玉珍太子策划南京靖难之役,推翻了立储的严嵩势力,协助朱元璋建立了明朝。2. 任命为蓟辽总督,成功镇压了四十万张士诚的辽东割据势力,解救了辽宁、吉林、黑龙江等地。3. 担任浙江总督期间,实行了一系列改革,如加强盐政、兴修水利、发展手工业等,改善了人民生活,使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4. 解决了边疆地区的安全问题,击败了明朝的敌人,使边疆地区得到了稳定。5. 提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思想,强调了人民的力量和责任。他还提出了“知行合一”的思想,强调人们要将自己的行动与知识相结合,才能成就自己和造福社会。以上这些都是刘伯温的非凡功绩和政绩,让人们对他非常的尊敬和敬仰。


谁能给我刘伯温的生平介绍?越详细越好。
在民间传奇和文学作品里,刘伯温则更是一个传奇,比张良、诸葛亮还要神通广大,甚至能未卜先知,洞察今古,呼风唤雨,乃神仙一般的人物,被称为“帝师”、“王佐”,有“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年”之誉。预言之作《烧饼歌》就被传为是他所写。 历史上真实的刘基当然不是神仙,不过按今天的头衔,可算是哲学家、谋略家...

《明史·刘基传》原文及翻译
”后来杨宪、汪广洋、胡惟庸都出事被杀。洪武三年任命刘基为弘文馆学士。封爵为诚意伯。第二年赐他告老还乡。刘基辅佐朱元璋平定天下,料事如神。到此时回到山林隐居,只是喝酒下棋,从不提自己的功勋。八年,刘基病重,过了一个月就去世了,享年六十五岁。作者介绍:刘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5月16...

神话人物有哪些?
楚帛书记载其为创世神,是中国最早的有文献记载的创世神。风姓,又名宓羲、庖牺、包牺、伏戏,亦称牺皇、皇羲、史记中称伏牺,在后世与太昊、青帝等诸神合并,在后世被朝廷官方称为“太昊伏羲氏”,亦有青帝太昊伏羲(即东方上帝)一说。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神话 ...

明史.刘基传 题
他说:“这是要让伯温的故乡世世传为美谈啊!”一次,皇帝到汴梁去,让刘基和丞相李善长居守京师。刘基认为,宋元两朝是宽纵失天下,现在应该严肃纲纪。他...刘基佐定天下,料事如神,性格刚烈,疾恶如仇,与人每每抵触。至此,还家隐居山中,只是喝酒弈棋,口不言功。连青田县令求见一面也没机会。有一次,青田县令扮...

历史上的神预言有哪些?
神预言有三,其一是诸葛亮的我知后世有刘伯温,汝可知后世有几人;其二是李淳风和袁天罡合著的推背图;第三个则是刘伯温的烧饼歌。这三大预言都预料了几百年之后的事情,但世人多认为是后世所著,只不过托名前人而已。刘伯温帮助朱元璋建立大明之后,曾赋诗一首曰: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天下刘伯温,他...

刘伯温的贡献或功绩是什么?
后来,李善长辞官归居,太祖想任命杨宪为丞相,杨宪平日待刘基很好,可刘基仍极力反对,说:“杨宪具备当丞相的才能,却没有做丞相的气量。为相之人,须保持像水一样平静的心情,将义理作为权衡事情的标准,而不能搀杂自己的主观意见,杨宪就做不到。”太祖又问汪广洋如何,刘基回答:“他的气量比杨宪...

伯温辅洪武,为明取天下。
元至顺间举进士。博通经史,尤精象纬之学,时人比之诸葛亮。至正十九年(1359),朱元璋闻刘基及宋濂等名,礼聘而至。他上书陈述时务十八策,倍受宠信。参与谋划平定张士诚、陈友谅与北伐中原等军事大计。吴元年(1367)为太史令,进《戊申大统历》。奏请立法定制,以止滥杀。朱元璋即皇帝位后,他奏...

中国历史上都有哪些神仙
还是一个创造万物的自然之神,神通广大化生万物,每天至少能创造出七十样东西。她开世造物,因此被称为大地之母,是被民间广泛而又长久崇拜的创世神和始母神。3、西王母 王母娘娘,另称九灵太妙龟山金母、太灵九光龟台金母、瑶池金母、西王母、金母、王母、西姥等,是古代中国神话传说中掌管不死药...

我要知道有关与“神”的传说越多越好!~
甲午神卫玉卿 | 甲辰神孟非卿 | 甲寅神明文章 南斗六星君 第一天府宫:司命星君 第二天相宫:司禄...增长天王手下八将:庞刘荀毕、邓辛张陶,其全名为 刘俊、荀雷吉、庞煜、毕宗远; 邓伯温、辛汉臣、

女娲是传说中造人,补天的神,在我国古代神话中有不少这样的神
女儿女娃(后化身精卫鸟),还有一个小女儿,其名不可考。神农大约是农耕时代出现的主神。其神功有焚山造田、播种谷物以及尝百药、鞭百草以确定药性,后来被视为与炎帝合二为一的神,炎帝为名,神龙为号。在炎帝的名义下,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领袖。与黄帝有同父异母或同母异父的血缘关系。作为南方天帝...

诸城市18383477948: 刘伯温被传为神一样的人物,他到底有什么非凡的政绩功劳?
直费长富: 刘基,字伯温,是辅佐朱元璋完成统一大业、建立大明王朝的第一谋士,被后人称为"立德、立功、立言"的三不朽伟人.民间对刘伯温非常敬仰,遂留下一大批纪念刘伯...

诸城市18383477948: 刘伯温人物简介 历史上上刘伯温是个怎样的人历史名人 -
直费长富: 刘伯温(1311年-1375年),字太初,号东篱,是明朝初期的一位重要政治家、杰出的军事将领和著名的文学家.他出生于浙江绍兴,少年时代就表现出才华,曾担任过诸多官职,如礼部尚书、太师等.他对于政治事务非常有见解,深得朝中诸...

诸城市18383477948: 刘伯温是怎样的历史人物
直费长富: 刘伯温(1311-1375年),名刘基,字伯温,以字行.刘伯温自幼聪颖异常,天赋极高.在家庭的熏陶下,他从小就好学深思,喜欢读书,对儒家经典、诸子百家之书,都...

诸城市18383477948: 刘伯温到底是个怎样的人?有关于他的记载吗
直费长富: 刘伯温画像刘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4月16日)字伯温.谥文成,汉族,温州文成县南田人(旧属青田县).元末明初军事谋略家、政治家及诗人,通经史、晓天文、精兵法.他以辅佐朱元璋完成帝业、开创明朝并使尽力保持国家的安定,因而驰名天下,被后人比作为诸葛亮.朱元璋多次称刘基为:“吾之子房也.” 详见 http://baike.baidu.com/view/2361.html?wtp=tt

诸城市18383477948: 列举我国历史上类似于诸葛亮这样的人物及对应的事例 -
直费长富:[答案] 按历史来说,诸葛亮这样,甚至才能远高过诸葛亮的人物也不少,但在民间传说中把诸葛亮神化了.按民间传说跟他一个级别的只有刘伯温了.在民间神奇传说中,刘伯温的形象是一位神人、先知先觉者、料事如神的预言家,有“前知...

诸城市18383477948: 历史是否有刘伯温这位神算军师, -
直费长富: 确实有的 刘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4月16日)字伯温,谥曰文成,汉族,青田县南田乡(今属浙江省文成县)人,故时人称他刘青田,明洪武三年(1370)封诚意伯,人们又称他刘诚意.武宗正德九年被追赠太师,谥文成,后人又称他刘文成、文成公.元末明初军事家、政治家及诗人,通经史、晓天文、精兵法.他以辅佐朱元璋完成帝业、开创明朝并尽力保持国家的安定,因而驰名天下,被后人比作为诸葛武侯.

诸城市18383477948: 刘伯温简历 -
直费长富: 刘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4月16日).汉族,字伯温,谥文成,元武宗至大四年(1311)出生于江浙行省处州府青田县南田山武阳村(今南田山武阳村于1948年划归温州文成县).元末明初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通经史、晓天文、精兵...

诸城市18383477948: 有谁知道神机妙算刘伯温的最后结局是怎么样的? -
直费长富: 刘基,号伯温,足智多谋,思维缜密,料事如神,是朱元璋夺得天下、建立明王朝的第一谋士.然而,明朝开国后,刘基只被封了个次一等的爵位——诚意伯.虽然他执法如山,并且在与淮西派首领李善长的争斗中占了上风,最终却被李善长的...

诸城市18383477948: 造就刘伯温一生悲剧的原因是什么?与他的身世、能力性格都有关
直费长富: 刘基,字伯温,元末明初政治家、文学家,明朝开国功臣,是一位神机妙算,上知天... 那么造就刘伯温这一生悲剧的原因究竟何在呢?回顾《明史》,他的悲剧人生和他的...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