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给我刘伯温的生平介绍?越详细越好。

作者&投稿:广食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刘伯温生平事迹~

刘伯温生平事迹


刘伯温(1311-1375年)

刘伯温(1311-1375年),名刘基,字伯温,以字行。刘伯温自幼聪颖异常,天赋极高。在家庭的熏陶下,他从小就好学深思,喜欢读书,对儒家经典、诸子百家之书,都非常熟悉。尤其对天文、地理、兵法、术数之类更是潜心研究,颇有心得。他的记忆力非常好,读书一目十行,过目成诵。而且文笔精彩,所写文章非同凡俗。他14岁时入处州郡学读《春秋》,17岁师从处州名士郑复初学习宋明理学,同时积极准备科举考试。天生的禀赋和后天的努力,使年轻的刘伯温很快在当地脱颖而出,成为江浙一带的大才子、大名士,开始受到世人的瞩目。他的老师郑复初就曾对刘伯温祖父说:"他日这个孩子必定会光大你家门楣,振兴刘氏家族!"西蜀名士赵天泽在品评江左人物时,将刘伯温列为第一,将他与诸葛孔明相比,说刘伯温他日一定会成为济时大器。

刘伯温果然是人中之杰。他于元统元年(1339年)考取进士,从此进入仕途,开始他在中国历史舞台上的精彩表演。

最初,刘伯温希望为元朝政府效力,通过做官来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他在中进士后不久,被任命为江西高安县丞,后又任元帅府都事。但是他的建议往往得不到朝廷的采纳,他的才能反而受到朝廷的压制。刘伯温非常失望,先后3次愤然辞职,回故乡青田隐居。

刘伯温隐居青田期间,潜心著述。他将自己的思想和对社会、人生的见解进行了一番总结,创作了著名的《郁离子》一书。而当此之时,全国的形势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全国各地反元起义风起云涌,元王朝的统治已摇摇欲坠,但各支反元义军又互相纷争,各不相让。刘伯温静观天下形势,经过一番分析,认为在众多的起义军中,以平民出身的明太祖最有真龙天子之气,他领导的一支红巾军才是推翻元朝、建立新江山的队伍。

公元1360年,义军统帅明太祖两次向隐居青田的刘伯温发出邀请,刘伯温经过深思熟虑之后,终于决定出山辅助明太祖,希望通过助朱氏打江山来实现自己治国平天下的宏伟大志。与当年诸葛亮"隆中对"相似,刘伯温初次与朱氏相见,就提出了"时务十八策"。明太祖一见刘伯温之后,更是大喜不已,从此将刘伯温视为自己的心腹和军师。

刘伯温出山之后,忠心耿耿地为朱氏政权效力,积极为明太祖出谋划策。他为朱氏制订了"先灭陈友谅,再灭张士诚,然后北向中原,一统天下"的战略方针。而明太祖得到刘伯温的辅助,正是如虎添翼。他基本上按照刘伯温为他定下的战略、战术行事,先用诱敌之计大败陈友谅,挫其锐气,再于公元1363年在鄱阳湖与陈氏决战,将其势力彻底消灭。第二年,又依计将张士诚的势力消灭。然后,明太祖派部队北上攻打元朝首都北京,同时准备在南方称帝。

公元1368年,明太祖在南京登基称帝,正式建立大明皇朝,改元"洪武"。为朱氏最后平定天下、开创朱明皇朝立下了汗马功劳的刘基,作为开国元勋之一,被任命为御史中丞兼太史令。为了表彰刘伯温的特殊贡献和巨大功勋,明太祖还下诏免加刘伯温家乡青田县的租税。这是处州地区惟一不加税的一个县。不久又追封刘伯温的祖父、父亲为永喜郡公。

洪武三年(1370年),刘伯温被任命为弘文馆学士,受"开国翊运守正文臣资善大夫上护军"称号,赐封诚意伯,食禄241石。至此,刘伯温本人的事业和青田刘氏家族的发展,都如日中天,达到了最辉煌的鼎盛时期。

作为一代军师和智者,刘伯温料事如神,他深知自己平时疾恶如仇,得罪了许多同僚和权贵,同时也深知"伴君如伴虎"的道理。因此,他在功成名就之后,毅然选择激流勇退,于洪武四年(1371年)主动辞去一切职务,告老还乡,回青田隐居起来。

刘伯温在青田过了2年的隐居生活,本来希望远离世间是非争夺。但是,他的智慧和才能实在太高,他的名声实在太大了,他甚至被民间百姓渲染成了一位活神仙般的人物,这就无法避免政敌的嫉妒和皇帝的猜疑。洪武六年(1373年),刘伯温的政敌胡惟庸当了左丞相,指使别人诬告刘伯温,说他想霸占一块名叫"茗洋"的"有王气"的土地做自己的坟墓,图谋不轨。早就对刘伯温放心不下的明太祖,听到诬告后果然剥夺了刘伯温的封禄。刘伯温非常惶恐,于是亲自上南京向明太祖谢罪,并留在南京不敢回来。后来,胡惟庸升任右丞相,刘伯温更加忧虑,终于一病不起。

洪武八年(1375年),有病在身的刘伯温由皇帝朱元瘴所派使者护送回家,不久在家忧愤而死,终年65岁。后来被谥为"文成"。刘伯温在南京时,胡惟庸曾派太医为刘伯温诊病送药,但刘伯温吃了他的药后,病情加剧。因此,当时人们怀疑刘伯温是胡惟庸下毒致死。

刘伯温不但是一位谋略大师,也是一位著名的学者和文人,他的著作很多,流传于世的有《郁离子》10卷和《诚意伯文集》20卷。其中。代表作《郁离子》一书在中国思想上和文学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

刘伯温死后,葬于青田武阳夏山。据说,刘伯温死前曾预言胡惟庸必败,到时明太祖会为自己平反昭雪,他还特留下一封密奏给儿子,要他在日后明太祖想起自己的时候再上奏。5年后,胡惟庸果然垮台。又10年后,刘伯温果然被平反。明太祖还赐给刘氏家族金书铁券,特批刘氏成员可凭此免一次死罪。

刘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5月16日),字伯温,处州青田县南田乡(今属浙江温州市文成县)人,故称刘青田,元末明初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明朝开国元勋。洪武三年(1370)封诚意伯,故又称刘诚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赠太师,谥号文成,后人称他刘文成、文成公

刘伯温
(刘基)
刘伯温(1311-1375年),名刘基,字伯温,以字行。元武宗至大四年(1311)出生于江浙行省处州路青田县南田山武阳村(今南田山武阳村于1948年划归温州文成县)。刘伯温自幼聪颖异常,天赋极高。在家庭的熏陶下,他从小就好学深思,喜欢读书,对儒家经典、诸子百家之书,都非常熟悉。尤其对天文、地理、兵法、术数之类更是潜心研究,颇有心得。他的记忆力非常好,读书一目十行,过目成诵。而且文笔精彩,所写文章非同凡俗。他14岁时入处州郡学读《春秋》,17岁师从处州名士郑复初学习宋明理学,同时积极准备科举考试。天生的禀赋和后天的努力,使年轻的刘伯温很快在当地脱颖而出,成为江浙一带的大才子、大名士,开始受到世人的瞩目。他的老师郑复初就曾对刘伯温祖父说:"他日这个孩子必定会光大你家门楣,振兴刘氏家族!"西蜀名士赵天泽在品评江左人物时,将刘伯温列为第一,将他与诸葛孔明相比,说刘伯温他日一定会成为济时大器。朱元璋多次称刘基为:“吾之子房也。”
刘伯温果然是人中之杰。他于元统元年(1339年)考取进士,从此进入仕途,开始他在中国历史舞台上的精彩表演。
最初,刘伯温希望为元朝政府效力,通过做官来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他在中进士后不久,被任命为江西高安县丞,后又任元帅府都事。但是他的建议往往得不到朝廷的采纳,他的才能反而受到朝廷的压制。刘伯温非常失望,先后3次愤然辞职,回故乡青田隐居。
刘伯温隐居青田期间,潜心著述。他将自己的思想和对社会、人生的见解进行了一番总结,创作了著名的《郁离子》一书。而当此之时,全国的形势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全国各地反元起义风起云涌,元王朝的统治已摇摇欲坠,但各支反元义军又互相纷争,各不相让。刘伯温静观天下形势,经过一番分析,认为在众多的起义军中,以平民出身的明太祖最有真龙天子之气,他领导的一支红巾军才是推翻元朝、建立新江山的队伍。
公元1360年,义军统帅明太祖两次向隐居青田的刘伯温发出邀请,刘伯温经过深思熟虑之后,终于决定出山辅助明太祖,希望通过助朱氏打江山来实现自己治国平天下的宏伟大志。与当年诸葛亮"隆中对"相似,刘伯温初次与朱氏相见,就提出了"时务十八策"。明太祖一见刘伯温之后,更是大喜不已,从此将刘伯温视为自己的心腹和军师。
刘伯温出山之后,忠心耿耿地为朱氏政权效力,积极为明太祖出谋划策。他为朱氏制订了"先灭陈友谅,再灭张士诚,然后北向中原,一统天下"的战略方针。而明太祖得到刘伯温的辅助,正是如虎添翼。他基本上按照刘伯温为他定下的战略、战术行事,先用诱敌之计大败陈友谅,挫其锐气,再于公元1363年在鄱阳湖与陈氏决战,将其势力彻底消灭。第二年,又依计将张士诚的势力消灭。然后,明太祖派部队北上攻打元朝首都北京,同时准备在南方称帝。
公元1368年,明太祖在南京登基称帝,正式建立大明皇朝,改元"洪武"。为朱氏最后平定天下、开创朱明皇朝立下了汗马功劳的刘基,作为开国元勋之一,被任命为御史中丞兼太史令。为了表彰刘伯温的特殊贡献和巨大功勋,明太祖还下诏免加刘伯温家乡青田县的租税。这是处州地区惟一不加税的一个县。不久又追封刘伯温的祖父、父亲为永喜郡公。
洪武三年(1370年),刘伯温被任命为弘文馆学士,受"开国翊运守正文臣资善大夫上护军"称号,赐封诚意伯,食禄241石。至此,刘伯温本人的事业和青田刘氏家族的发展,都如日中天,达到了最辉煌的鼎盛时期。
作为一代军师和智者,刘伯温料事如神,他深知自己平时疾恶如仇,得罪了许多同僚和权贵,同时也深知"伴君如伴虎"的道理。因此,他在功成名就之后,毅然选择激流勇退,于洪武四年(1371年)主动辞去一切职务,告老还乡,回青田隐居起来。
刘伯温在青田过了2年的隐居生活,本来希望远离世间是非争夺。但是,他的智慧和才能实在太高,他的名声实在太大了,他甚至被民间百姓渲染成了一位活神仙般的人物,这就无法避免政敌的嫉妒和皇帝的猜疑。洪武六年(1373年),刘伯温的政敌胡惟庸当了左丞相,指使别人诬告刘伯温,说他想霸占一块名叫"茗洋"的"有王气"的土地做自己的坟墓,图谋不轨。早就对刘伯温放心不下的明太祖,听到诬告后果然剥夺了刘伯温的封禄。刘伯温非常惶恐,于是亲自上南京向明太祖谢罪,并留在南京不敢回来。后来,胡惟庸升任右丞相胡惟庸天下第一大奸臣可与秦桧相提并论,刘伯温更加忧虑,终于一病不起。
刘伯温
洪武八年(1375年),有病在身的刘伯温由皇帝朱元璋所派使者护送回家,不久在家忧愤而死,终年65岁。
刘伯温在南京时,胡惟庸曾派太医为刘伯温诊病送药,但刘伯温吃了他的药后,病情加剧。因此,当时人们怀疑刘伯温是胡惟庸下毒致死。他死后139年,即明武宗正德九年(1514),被追赠太师,谥号文成,因而后人又称他刘文成。文成县是1948年析置的新县,县名就是为了纪念刘基。
刘伯温不但是一位谋略大师,也是一位著名的学者和文人,他的著作很多,流传于世的有《郁离子》10卷和《诚意伯文集》20卷。其中。代表作《郁离子》一书在中国思想上和文学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
刘伯温死后,葬于青田武阳夏山。据说,刘伯温死前曾预言胡惟庸必败,到时明太祖会为自己平反昭雪,他还特留下一封密奏给儿子,要他在日后明太祖想起自己的时候再上奏。5年后,胡惟庸果然垮台。又10年后,刘伯温果然被平反。明太祖还赐给刘氏家族金书铁券,特批刘氏成员可凭此免一次死罪。

刘伯温(1311年-1375年),字大华,号太谷,汉族,陕西咸阳人,元末明初官员和著名谋略家。他是明朝开国功臣之一,被誉为“开国四贤”之首。刘伯温幼时聪明好学,崇尚儒学,后来成为咸阳县的司马,成为县官。他比较早就认识到元朝的统治已到末日,于是开始进行反元思想。元末永乐三年(1361年),刘伯温随起义军攻打南京,以军师的身份参加了攻坚战,最终攻破了南京城,缴获了大量财宝和军火,并结束了元朝政权,开始了明朝国家的创建。在明朝初期,刘伯温历任大都督、都督、镇国公等职务,抗击北方胡族的侵略,支持全国经济发展,缩小了封建农民与奴隶工商业之间的差距。他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包括减轻农民的赋税,发展手工业和马市,大力推广农业生产。这些政策促进了全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安定。刘伯温不仅是杰出的政治家和将领,还是一位著名的文化人物。他的文学才华特别出众,博览群书,精通诗、词、曲、赋、文等文体,代表作有《太和正音谱》和《皇明经世文编》等。在他去世后,人们对他的赞颂可谓是滔滔不绝,“广富天下,转运大器,厉兵节约,勇冠三军,民兴国泰,卓乎不群”。可以说,刘伯温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人物之一,至今仍被人们铭记。


刘伯温的出生地是现在的哪里?
刘基生于元至大四年(1311年),死于明洪武八年(1375年),刘基故居在他出生前就已存在,墓地建于他去世当年,因后人敬仰刘且畏惧其所谓堪舆奇门之术,所以很少遭到骚扰,保存完好,诚意伯庙则是明天顺八年(1453年)始建,我去看过两次,挺热闹的,就是似乎有点热闹过头了。传说中刘基看中的风水宝...

明朝开国元勋刘基简介:刘基之死为何至今仍是未解之谜?
刘基生平故事介绍:刘基天资聪明却好学习,聪慧过人,由父亲启蒙识字,十分好学。阅读速度极快,据说七行俱下。12岁考中秀才,乡间父老皆称其为神童。泰定元年(1324年),十四岁的刘基入郡庠(即府学)读书。他从师习春秋经。这是一部隐晦奥涩、言简义深的儒家经典,很难读懂,尤其初学童生一般只是捧书...

刘伯温和诸葛亮哪个更厉害些,谁有刘伯温的资料?
刘基给了朱元璋最后的建议,建都凤阳是绝对不行的,而北元还有很强的实力,轻易出兵是不妥当的。后来的事实证明,他又对了。应该说,当时的朱元璋是很理解刘基的,他对刘基的儿子说过,现在满朝文武都结党,只有刘基不和他们搞在一起,我是明白人,不会亏待他的。 朱元璋这次可真是被刘基给蒙了,刘基并不是什么善男信...

明朝宰相刘伯温真的是让胡惟庸害死的吗?
不是。刘伯温是患病离世的。洪武八年(1375年)正月下旬,刘基感染了风寒,朱元璋知道了之后,派胡惟庸带了御医去探望。御医开了药方,他照单抓药回来煎服用,觉得肚子里好像有一些不平整的石块挤压在一起,让他十分痛苦。二月中,刘基抱病觐见朱元璋,婉转的向他禀告胡惟庸带着御医来探病,以及服食御医所开...

刘伯温的下场如何?
刘伯温的下场是因病逝世。洪武八年(1375年)正月下旬,刘基感染了风寒,朱元璋知道了之后,派胡惟庸带了御医去探望。御医开了药方,他照单抓药回来煎服用,觉得肚子里好像有一些不平整的石块挤压在一起,让他十分痛苦。于农历四月十六卒于故里,享年六十五岁。六月,葬于乡中夏中之原。刘伯温是历史上军事...

明朝四贤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关注 展开全部 刘伯温生平刘基(1311-1375年),字伯温,以字行。刘伯温自幼聪颖异常,天赋极高。在家庭的熏陶下,他从小就好学深思,喜欢读书,对儒家经典、诸子百家之书,都非常熟悉。尤其对天文、地理、兵法、术数之类更是潜心研究,颇有心得。他的记忆力非常好,读书一目十行,过目成诵。而且...

刘伯温如何死的
详情请查看视频回答

谁成功预言未来的帝王之人
他的预言能力被视为一种神秘的力量,被后人传颂不衰。刘伯温生平经历简述 泰定元年(1324年),十四岁的刘基入郡庠(即府学)读书。他从师习春秋经。这是一部隐晦奥涩、言简义深的儒家经典,很难读懂,尤其初学童生一般只是捧书诵读,不解其意。刘基却不同,他不仅默读两遍便能背诵如流,而且还能...

皇帝预言家谁曾成功预言未来的帝王之人
刘伯温生平经历简述 泰定元年(1324年),十四岁的刘基入郡庠(即府学)读书。他从师习春秋经。这是一部隐晦奥涩、言简义深的儒家经典,很难读懂,尤其初学童生一般只是捧书诵读,不解其意。刘基却不同,他不仅默读两遍便能背诵如流,而且还能根据文义,发微阐幽,言前人所未言。老师见此大为惊讶,...

刘伯温斩龙脉对中国的影响是什么?
刘伯温斩龙脉对中国的影响是大西北和东南方向再没出现过帝王。相传刘伯温为了巩固朱元璋的江山,曾把三条龙脉斩断了两条,也就是除了东北方向的龙脉没斩断其他两条都斩断了。因此大西北和东南方向再没出现过帝王。刘伯温人物生平 刘基为浙江青田九都南田山之武阳村今浙江文成县南田镇岳梅乡武阳村人。青田县...

哈密市13816494195: 刘伯温的简介 -
亢绿替考: 刘伯温是明朝末年著名将领、政治家和军事家,他的本名是刘墉,字伯温,号东篱.他出生在浙江省绍兴县,出身于书香门第家庭,自幼聪明好学,精通诗文,尤其擅长兵法.明朝末年,社会动荡不安,战乱频繁.刘伯温在这个时期崭露头角,...

哈密市13816494195: 刘伯温人物简介 历史上上刘伯温是个怎样的人历史名人 -
亢绿替考: 刘伯温(1311年-1375年),字太初,号东篱,是明朝初期的一位重要政治家、杰出的军事将领和著名的文学家.他出生于浙江绍兴,少年时代就表现出才华,曾担任过诸多官职,如礼部尚书、太师等.他对于政治事务非常有见解,深得朝中诸...

哈密市13816494195: 刘伯温的生平事迹 -
亢绿替考: 刘伯温一般指刘基(明代政治家、文学家) 刘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5月16日),汉族,字伯温,青田县南田乡(今属浙江省文成县)人,故称刘青田,元末明初的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明朝开国元勋,明洪武三年(1370年)封诚意伯...

哈密市13816494195: 刘伯温简历 -
亢绿替考: 刘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4月16日).汉族,字伯温,谥文成,元武宗至大四年(1311)出生于江浙行省处州府青田县南田山武阳村(今南田山武阳村于1948年划归温州文成县).元末明初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通经史、晓天文、精兵...

哈密市13816494195: 在介绍一下刘伯温 -
亢绿替考: 刘伯温(1311-1375年),名刘基,字伯温,以字行.刘伯温自幼聪颖异常,天赋极高.在家庭的熏陶下,他从小就好学深思,喜欢读书,对儒家经典、诸子百家之书,都非常熟悉.尤其对天文、地理、兵法、术数之类更是潜心研究,颇有心得...

哈密市13816494195: 谁可以给我介绍一下朱伯温??明朝人 -
亢绿替考: 刘伯温(1311-1375年)文字 刘伯温(1311-1375年),名刘基,字伯温,以字行.刘伯温自幼聪颖异常,天赋极高.在家庭的熏陶下,他从小就好学深思,喜欢读书,对儒家...

哈密市13816494195: 如何评价刘伯温?(如何评价刘伯温)
亢绿替考: 众所周知,朱元璋是一位平民皇帝,他世代贫农,家里的兄弟姐众多,为了生计,... 大明朝就会灭亡,后字字应验.当然,刘伯温的这种“无解”的预知能力,也给他埋下...

哈密市13816494195: 刘伯温被传为神一样的人物,他到底有什么非凡的政绩功劳?
亢绿替考: 刘基,字伯温,是辅佐朱元璋完成统一大业、建立大明王朝的第一谋士,被后人称为"立德、立功、立言"的三不朽伟人.民间对刘伯温非常敬仰,遂留下一大批纪念刘伯...

哈密市13816494195: 刘伯温生平? -
亢绿替考: 通经史.武宗正德九年追赠太师.元末明初军事家、高启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他以辅佐朱元璋完成帝业,青田县南田乡(今属浙江省文成县)人.”在文学史上,因而驰名天下、开创明朝并尽力保持国家的安定,后人又称他刘文成:“吾之子房也,刘基与宋濂.朱元璋多次称刘基为、文成公,被后人比作为诸葛武侯,故时人称他刘青田,人们又称他刘诚意、精兵法、晓天文,谥曰文成,谥文成、政治家及诗人,汉族,明洪武三年(1370)封诚意伯刘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4月16日)字伯温

哈密市13816494195: 刘伯温介绍 -
亢绿替考: 交代完后事时,又让刘琏从书房拿来一本天文书,对他说:“我死后你要立刻将这本书呈给皇上,一点都不耽误;从此以后不要让我们刘家的子孙学习这门学问.”又对次子刘璟说:“为政的要领在宽柔与刚猛循环相...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