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百万大军投降清军怎么成了最有骨气的王朝的呢?

作者&投稿:敏贾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纵观大明276年历史,有很多人应该听说过一句“无汉唐之和亲,无两宋之岁币”,或者“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明朝从一开始的洪武皇帝朱元璋称帝以来就从未对外屈服过,对于明朝的皇帝来说,只有用战争换来的和平,没有用城下之盟换来的苟且偷生。

以强硬的姿态征伐蒙古,结束了蒙古族全国性的统治,更是收复了丢失400多年的燕云十六州

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命徐达、常遇春以“驱逐胡虏,恢复中华” 为号召,举兵北伐,以推翻元朝统治。洪武元年(1368年)初,在应天府称帝,国号“明”,年号洪武。当年秋天攻占大都,结束了元朝在全国的统治。又平定西南、西北、辽东等地,最终统一全国。

▲明军北伐示意图

当年被“儿皇帝”石敬瑭割出去的“燕云十六州”终于重回汉族政权的手中,仿佛这也洗刷了当年石敬瑭卑躬屈膝侍奉契丹的屈辱。

▲燕云十六州 图

历史上几乎从未有人北伐成功,统一全国,但是明朝做到了,明朝把蒙古人赶到了北方草原,让蒙古人又变成了实实在在的游牧民族,算是报了曾经“崖山之败”的国仇家恨。

▲崖山海战 想象图

可以说若没有明朝,元朝在延续个几十年,中华文化可能面临危机,民族生存也因蒙古人的高压政策而堪忧。

迁都京城,“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天子守国门

靖难之役后朱棣由北平进入南京登基称帝,因北方时常受到鞑靼和瓦剌的威胁,且还有北元蒙古势力的南袭,再加上北平是朱棣的兴王之地,所以明成祖朱棣在1421年迁都北平,并改北平为京师。因地理位置上,明王朝首都京师靠近边关重镇山海关,且又是天子所居住的地方,所以民间对此称为“天子守国门”。

明朝的京城保卫战共有四次

第一次:土木之变后,也先兵临京城下,于谦等明朝君臣成功守住京城

第二次:庚戌之变,俺答汗入掠京畿,嘉靖帝调兵勤王,明军又一次守住京城

第三次:崇祯二年,1629年,皇太极率后金军从喜峰口进去关内,进围京城,崇祯帝调天下兵马勤王,后皇太极军撤围而去,京城又一次成功守卫。

第四次: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的大顺军围城,很快破城,京城失陷,崇祯帝自杀,明朝灭亡。

  • 君王死社稷

然而至崇祯皇帝时,明王朝内有李自成攻城略地,外有后金势力虎视眈眈,但当时后金的军队多被挡在山海关之外。公元1644年,李自成攻下明王朝首都,崇祯皇帝表示任贼分裂朕尸,勿伤百姓一人,至死不退,吊死煤山,民间对此事件称为“君王死社稷”。

在蒙古人被赶到北方草原之后,明朝的皇帝们也没闲着,想通过战争彻底打服蒙古人,实现汉代“匈奴远遁”的胜果

  • 明太祖朱元璋北伐

从洪武三年(1370年)至洪武二十九年(1396年)的二十七年时间中,明太祖朱元璋为了彻底消灭北元势力前后共进行了8次北伐战争,取得7胜1败的战绩,成功消灭了北元政权,沉重打击了元朝的残余势力,将东北地区纳入明朝势力范围,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边疆的危机同时又加强了对北方长城沿线的管理,在很大程度上解除了北部少数民族对中原封建统治的威胁,维护了中央集权,巩固了明王朝的统治。

  • 明成祖朱棣北伐

永乐初年,蒙古贵族势力内部互相残杀,遂分裂为鞑靼、瓦剌和兀良哈三部。鞑靼部居住在今贝加尔湖以南和蒙古人民共和国的大部分地区;瓦剌部居住在今蒙古人民共和国西部和准噶尔盆地一带;三个部落经常互相残杀,时常滋扰明朝边境。

从永乐七年(1409年)至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明成祖朱棣五次亲征蒙古,注意是“亲征”!历朝历代从未有皇帝敢于如此,五次全胜蒙古势力,朱棣连最后的驾崩都是在今大兴安岭附近的榆木川明军大营,算是第一位“战死沙场”的皇帝,北元残余势力鞑靼、瓦剌和兀良哈三个部落的战败,致使蒙古势力进一削弱,维护了明朝边境20余年的安宁。

▲永乐北伐

土木堡之变后,明英宗朱祁镇被俘虏后拒不投降,明廷也力保京城,绝不南迁。

1449年,土木堡之变明军数十万精锐军队全军覆没,明英宗朱祁镇被瓦剌俘虏。

▲土木堡之变

首先我们来看看被俘虏的朱祁镇的态度:也先企图利用明英宗逼京城的明朝官员和皇室投降或者是交换利益,但是明英宗拒绝投降。

再来看看明朝内部的态度:以于谦为首的一批大臣们建议孙太后,国不可一日无君,何况在此危难之时。于是,郕王朱祁钰被拥立为皇帝,遥尊被俘的朱祁镇为太上皇。同时下令边关将领,不得私自与瓦剌接触,即便是瓦剌用上皇的名义,也不得随意自作主张。眼看用明英宗要挟明朝不行,也先就率领军队进攻明朝的首都京城,这让明朝官员上下一片恐慌,此时有人建议迁都南京以避锋芒,但是于谦厉声说:“提议南迁的人应当斩首!京师是天下根本,只要一动便大事去矣。难道不见宋朝南渡的故事吗?”于谦力主抗战,得到吏部尚书王直、内阁学士陈循等爱国官员的支持。郕王朱祁钰也肯定了他的说法,于是明朝君臣决定守卫京城。

▲京城保卫战

景泰帝任命于谦为兵部尚书,全权负责京城的防卫,于谦利用京城附近留守的老弱军队和百姓的帮助抵挡住了蒙古军队的进攻,加上各地的明军援兵不断赶来,也先被迫撤军,于是明朝取得京城保卫战的胜利,次年没有利用价值的明英宗被放归。

嘉靖年间,明朝面临三线作战,但是依然不屈服,不割地,不赔款。

明朝嘉靖皇帝(1522-1566)在位之时,大明王朝已经是处境艰难了:北方有蒙古边患,南方有倭寇入侵,西北边陲察合台汗国亦时时寇边,“两线作战”就足以动摇历史上任何一个朝代统治根基,何况明朝面临的是“三线作战”,其中以蒙古边患和倭寇入侵最为严重,时称“南倭北虏”,“南倭北虏”严重危及到了明朝社稷的存亡。

▲明世宗 朱厚熜

蒙古边患

北方的蒙古各部落统一后,势力强大。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俺答称汗,遣使议和,求通贡市,世宗不许,屡请屡拒。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俺答率军绕过大同进逼京师,明世宗嘉靖皇帝急调各地援兵勤王,明兵部尚书丁汝夔尊奉奸相严嵩坚壁清野避而不战的命令严守京城,俺答汗率军攻京城不克,后在京畿地区劫掠多日后退兵史称“庚戌之变”,“庚戌之变”显现出了明朝军备废弛,边防存在严重问题;此后一直到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北部边境蓟辽地区仍滋扰不断。直到1571年“隆庆和议”,明朝与蒙古之间的200多年的战争状态才基本结束,双方开始和平互市。

倭患日重

▲倭寇 例图

在明朝中期因为日本战国时代,列国纷争,导致许多日本武士流亡到中国沿海,他们和东南沿海的海盗和走私武装勾结在一起,组成了一股沿海流动的武装力量,他们经常在沿海地区烧杀抢掠,曾经一度打的明朝官军丧师失地,嘉靖时期,倭寇已经成为了明朝边疆的严重威胁。

▲明朝倭患

后经过名将胡宗宪、戚继光与俞大猷的努力,倭寇问题在嘉靖末年基本被解决。东南沿海倭患渐次平息以后,长期以来高悬在明廷头上的“南倭北虏”两把利剑,好不容易才摘除了一把。

万历三大征,明朝面对内部叛乱和外部侵略的态度仍然是坚决消灭!

万历三大征是万历朝时期的三次大规模战争,即宁夏之役、万历朝鲜战争、播州之役

宁夏之役

起因是宁夏总兵哱拜拥兵自重,蓄谋反叛,哱拜在1592年春天在宁夏卫发动叛乱,准备割据宁夏。明朝政府这边反应迅速,让名将李如松任宁夏总兵,统领九边重镇数十万精锐讨伐哱拜,同年九月,明军全歼宁夏叛军,哱拜自杀,宁夏重新进入明朝的控制。

▲宁夏镇(九边军镇之一)

万历朝鲜战争

1592年,为占领中国,已经统一日本的丰臣秀吉命令日本数十万战国精锐入侵朝鲜,短期内朝鲜全境几乎沦陷,史称“壬辰倭乱”。

▲日本入侵朝鲜

面对日本人的狼子野心,明朝政府的态度仍然是坚决消灭!

1592年末,万历皇帝将刚刚平定宁夏叛乱的李如松掉到朝鲜战场,李如松率领刚平定宁夏的十几万精锐分批入朝抗倭,史称“万历朝鲜战争”。

1598年,经过7年的抗倭援朝战争,明军终于把日本人赶回了老家,丰臣秀吉因为这次失败,忧郁而死。此战把日本人打出了心理阴影,从此闭关锁国,近三百年不敢再言西进。

1599年,明军班师回国,明万历皇帝将日本的侵略行径昭告天下,警告日本认清自己,看看这气势!

播州之役

自唐末太原杨氏入主播州以来,杨氏小朝廷已经延续了七百多年,传到杨应龙时已经是第二十九代家主,杨应龙在明朝掌管的是播州宣慰司,播州杨氏一直备受历代王朝的恩宠,到了杨应龙万历皇帝更是对他宠爱有加,但是杨应龙却因此骄傲自满,渐生反心。

▲播州宣慰司

1596年,蓄谋已久的杨应龙终于起兵反叛,明朝果断派兵平叛,万历二十八年(1600)杨应龙最后的据点-海龙屯被明军攻占,杨应龙自杀,播州之役结束。

播州之役历时114天,明王朝集四川、贵州、湖广八省之力,出兵24万,耗银约二百余万两,最终平定杨氏叛乱。

▲万历三大征地点

明末崇祯时,明朝仍然两线作战,国内“镇压农民起义”,关外对抗后金(满清)

崇祯年间,明朝积蓄已久的社会矛盾终于大规模激化了,北方频繁发生农民起义,北方起义军首领先有高迎祥。后有李自成、张献忠。

▲明末农民起义

北方边患已经由蒙古变为满清,满清与明朝在辽东展开了常年的拉锯战,还时不时的绕过辽东,从蒙古方向入侵关内。

▲崇祯初年 辽东局势

▲崇祯末年 局势图

最终,松锦之战(1642年,崇祯15年)崇祯帝手中最后的十几万精锐全军覆没,明朝关外土地全部丢失,只能据关而守。

压倒明朝的最后一根稻草

终于1644年,崇祯十七年,在西安称帝的李自成率领数十万农民军越过黄河攻下山西,大同、宣府、居庸关三地不战而降,李自成顺利兵临京城下,同年,攻破京城,崇祯帝煤山自缢,最有骨气的明朝终于无力再战,轰然倒塌。

值得一提的是,在李自成攻下山西,快要兵临京城之际,有人曾劝崇祯帝迁都南京,但是崇祯不敢忘记先祖“天子守国门”的训诫,或者是自己内心的“固执己见”,仍是四字:“绝不迁都”!

由此来看,明朝276年,确实算得上历史上最有骨气的王朝,宁可战斗到最后一刻,也不屈膝投降。




为什么明朝百万大军投降清军却成了最有骨气的王朝?
一、朝中内乱说到明朝百万大军为何投降清军的原因主要是当时政权的分烈,在当时南明政权虽然依然存在,但已经召唤不起将士们团结一心,内部分裂,使得明朝最后必然只能投降的结局。当时出现了一个人物叫左良玉,他虽然是南明的一个将士,但他却选择了造反,面对武昌沦落,他依然选择进攻南京,虽然当时他的病情...

为什么明朝百万大军投降清军却成了最有骨气的王朝?
1. 明朝百万大军之所以被赋予“最有骨气”的称号,尽管最终向清军投降,这一称谓并非因为他们的战败,而是因为皇帝崇祯的宁死不屈。崇祯帝在面对绝境时选择了自尽,展现了个人高尚的气节,而明朝政府的勇气与坚持,即便是在末日之际,也显露出了他们“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坚定立场。2. 明朝内乱是导致...

明朝百万大军投降清军怎么成了最有骨气的王朝的呢?
左良玉死年是清顺治二年(1645年)四月。各位将领秘不发丧,共同推选他的儿子左梦庚为军主。七日,大军东下,朝廷传令让黄得功渡江防守,剿灭叛军,左梦庚率余部投降清朝。这就是题主所说百万大军投降清军的事情,崇祯帝如若不自杀可能还能凝聚起将士之心,南明政权已经是一地鸡毛,混乱不堪。崇祯的自杀...

明朝百万大军投降清军怎么成了最有骨气的王朝的?
因为这百万大军之前确实是努力对抗清朝了,他们已经坚持到了最后一刻,算是对得起大明朝了。崇祯皇帝最后选择自尽,没有摇尾乞怜,所以说明朝是最有骨气的王朝。

粉红甲虫南明百万大军居然向三万清军投降这就是明朝灭亡的原因_百度知 ...
南明的建立,无疑让汉人看到了一丝曙光。比起投降清军,投降南明是最好的选择。毕竟南明也是汉人的天下。南明建立初期,北方的一些流民和壮丁南下,加入南明,所以南明不断壮大。就在斧王继位后,他提拔左良玉为侯,并把长江上游的一切都托付给他。此时左良玉手里有八十万大军,号称百万大军,而李自成在山...

明朝灭亡前最大的耻辱,为何大军直接向3万清军投降?
帅印都拿不动。此时看见北边有清军一路追来,南边朝廷也大发雷霆,要把叛军就地正法,两边都是个死,他就蒙了。蒙了以后他想,还不如投降清军呢,还算有点功劳,要是落到朝廷手里,那就是个死字啊。清军不费吹灰之力就俘虏了百万大军,然后用着百万大军去讨伐南明,南明就这么灭亡了。

明朝百万大军投降清军怎么成了最有骨气的王朝的呢?
明朝的抗争精神在多次战争中得到了体现。例如,在土木堡之变中,明英宗朱祁镇被俘虏后坚决不投降,明廷也力保京城,绝不南迁。在庚戌之变和京城保卫战中,明朝成功抵挡住了蒙古军队的进攻。在嘉靖年间的三线作战中,明朝依然不屈服,保持了国家的稳定。然而,最终,明朝在李自成的农民军攻破京城后,宣告...

明朝百万大军投降清军怎么成了最有骨气的王朝的呢?
首先我们来看看被俘虏的朱祁镇的态度:也先企图利用明英宗逼京城的明朝官员和皇室投降或者是交换利益,但是明英宗拒绝投降。 再来看看明朝内部的态度:以于谦为首的一批大臣们建议孙太后,国不可一日无君,何况在此危难之时。于是,郕王朱祁钰被拥立为皇帝,遥尊被俘的朱祁镇为太上皇。同时下令边关将领,不得私自与瓦剌接触,...

拥兵百万却不战而降的父子,为何会有这种迷惑操作?
比如三国赤壁之战,曹操满打满算也就二十万人马,但是他却对外号称百万大军,结果吓得东吴上下高呼投降,这就是兵力人数优势的作用所在。但是在中国的历史上却有这么一个人,他在手握近百万大军的情况下不战而降。投降便投降吧,可是最终因为他的投降,又致使近百万无辜百姓惨死。华夏五千年历史,无数...

李自成百万大军为何在清军面前只坚持40天呢?
李自成的百万大军在清军面前只坚持了40天,是闯王李自成不禁打,但显然不是,李自成和明军交手的次数很多,有胜有败,也有绝处逢生的时候,李自成有时候顽强起来真的就和打不死的小强一样,那么清军和李自成交手一个月就一败涂地是因为什么?我们要细细地分析其中的缘由。李自成原名叫做李鸿基,自称是李...

恭城瑶族自治县15525638391: 清军入关时有多少人马?怎么一家伙就把李自成的百万大军打得溃不成军?
步习里奇: 当时编有满洲八旗、蒙古八旗、汉军八旗.满蒙八旗各6万人整,汉军八旗人数远远多于蒙满,凡是明军投降将士都属于汉军八旗.计有洪承畴,祖大寿,孔有德,耿仲明,尚之信等部.关于大败李自成,仅从兵力上说,李虽有百万大军,但分布于全国北至幽燕,南至湖广.出征山海关,参与一片石之战的仅约6万人,其中还有几千人是明朝新投降的军队.人数上比吴三桂的兵力多出不到一倍,但比吴三桂与多尔衮的联军就少很多了.双方都是精兵,在双方正面直接交锋,且都发挥正常水平的情况下,输赢显而易见.故而李自成战败.除兵力原因外,李自成战败还有其他间接因素,在此就不多说了.

恭城瑶族自治县15525638391: 为什么明朝末年清军的战斗力这么猛,横冲直撞甚至把命都搭上去,最后把明军弄的团团转,还打败了李自成, -
步习里奇: 首先,明末的清军也没有什么太猛的,没有吴三桂,他连山海关都突破不了.之所以打败了明军和李自成,第一李自成灭明,使得明朝主力部队和李自成内耗严重,第二,明朝最精锐的部队,关宁铁骑随同吴三桂投降了清朝,使得没有什么真正...

恭城瑶族自治县15525638391: 为什么每个朝代的结局都那么悲惨?每个王朝都是虎头蛇尾,有哪个朝代是光明正大的战斗到最后一兵一卒的? -
步习里奇: 明朝应该算是 不过你说的有点小说化 如果让我选择一个中国古代里最有骨气的王朝 那绝对是明朝 明朝从来没有靠往外送公主和亲 来换取和平的例子 而且明朝最后一位皇帝崇祯 也不是昏君 如果再给他几年的时间 未必不能中兴大明 就算是崇祯上吊自杀后 遗言上依旧要求明朝的臣子平叛流贼 中原被攻陷 清军入关 这几乎都是意外中的事情 如果历史再来一次 当时清军绝对没有可能再次入关 山海关的防御不是吹的

恭城瑶族自治县15525638391: 清朝如何打败明朝 - 在明朝末期,明朝有机会战胜清朝吗?说的详细些
步习里奇: 1, 嘉靖时代,兵部尚书夏言力主收复河套,反而被奸臣严嵩诬陷勾结蒙古意图谋反... 袁将军死后,其部将多人投降满清,祖大寿虽至死未给满清出一计,其部队却成了满...

恭城瑶族自治县15525638391: 满清入关时中原军队有多少?为何不能抵挡区区数十万的满军
步习里奇: 明朝常备军基本保持在120万左右.其中九边的边防军约30万,南北京营合计12万.可是明朝战斗力最强的只有在辽东的边防军和长期由洪承畴统率的追剿流寇的军队.李...

恭城瑶族自治县15525638391: 明朝抗击清军时,长城有没有起到重要作用
步习里奇: 而且明朝的军事力量始终都是很强大的,主力一直集中在长城一带,只是在最后两朝的国库空虚的情况下才出现意外.如何证明,就凭闯贼几次百万大军都被朝廷消灭殆尽,满清几十年都攻不下宁远城,靠近不了山海关.以及后来满清凭借长城沿...

恭城瑶族自治县15525638391: 清军入关时,明朝人知不知道满人只是一个人口二十几万小民族?
步习里奇: 当然知道.辽东巡抚黎玉田在面对清军的大炮时候曾经这样哀嚎:以奴之势力,在昔不当我中国一大县,每临阵犹势相均力相敌也.迄于今,而铸炮造药,十倍于我之神器...

恭城瑶族自治县15525638391: 清军当时是如何入关的? -
步习里奇:驻守山海关的明朝总兵吴三桂,在李自成占领京师时,在是否归顺大顺政权的问题上摇摆不定,然而最终向满清屈膝投降(因为李自成扣押了他的父亲吴襄以及其部将刘宗敏抢夺了的吴三桂的爱妾陈...

恭城瑶族自治县15525638391: 顺治帝是如何治理国家的?
步习里奇: 顺治帝登基时,年仅6岁,但聪明过人,而且胸怀大志,皇太后又不断地教导他,使小小年纪的顺治帝也颇懂得治国方略.当时清军入关时,多尔衮和顺治帝采取了一系列...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