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宋国司马人来想迫害孔子他做了什么事?

作者&投稿:闭沿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孔子来到宋国后遇到了谁发生了什么事情结果是什么?~

孔子离开卫国往陈国去。当他路过宋国的时候,又遇上了一件麻烦事。当时,孔子带着众多学生周游各国,并不是游山逛景,而是找地方来实现自己的主张的。所以,每到一地,只要时间许可,他便要给自己的学生们上课,就是走在路上的时候也不例外。

这天,孔子一行走路走累了,在一棵大树下休息。孔子便利用这个休息的机会,让自己的学生们演习各种礼仪。孔子要求很严,任何一个小动作都不准马虎。可是,正当学生们在专心致志地演习时,忽然跑来一队人马,将他们团团围住,并且将那棵大树砍倒,还勒令他们赶快离开,否则就不客气了。来者是什么人呢?他们是宋国司马桓魋的部下。孔子经常教育自己的学生要“仁”,所谓“仁”,就是要爱人的意思。为了说明自己的理论,也常需举一些例子,有些是正面的,有些是反面的。相魍就曾经被孔子作为反面的例子举出过。

从前,有地位的人死了,棺材外面还有一个保护棺材的椁,桓魋为了死后能很好地埋葬,便找了个巧手石匠,给自己凿制一个石椁。由于他要求在石椁上雕饰一些龙风走兽、飞鸟游鱼,这个石匠费了三年的功夫还没有造成,倒把自己累病了。孔子听说此事之后,非常气愤。他觉得,桓魋为了自已死后葬得排场、而将人累病,实在是太不仁了。于是,他当着众多学生的面,狠狠地批评了这件事。

孔子对桓魋的批评,不久就传到了桓魋的耳朵里。桓魋非常恼火,心想,你在鲁国教你的书,我在宋国当我的司马,井水不犯河水,你为什么随便说我的坏话呢?桓魋早就想报复孔子了,只是苦于没有机会。这次听说孔子从宋国经过,真是喜出望外,于是便派兵着辱孔子来了。学生们见桓魋的士兵气势汹汹,恐怕老师吃亏,就急忙劝道:“老师,我们赶快走吧,这个司马桓魋是什么坏事都会做出来的。”孔子镇静地说:“不要慌,对于一个品德高尚的人,桓魋是没有什么办法的。”

孔子话虽这么说,实际上:还是匆匆地逃离开这个是非之地了。而桓魋也不是真的要杀孔子,只不过是搞点儿恶作剧而已。所以,在孔子退去之后,并没认真地追赶,只是在后面虚张声势地吆喝了一阵就回去了。不过这一来,孔子的队伍被轰乱了,到了一个名叫郑城的地方,所有的学生都跑丢了,只剩下他一人立在东城门外。学生们不见了老师,逢人便打听。当子贡问一个行人的时候,那人回答说:众时“我倒见了一个人,立在东门外,长得很有气派,只是神色不好看,简直像一条丧家狗。”

学生们听说以后,便向东门外找去,果然是孔子站在那里。当众人述说寻找老师的经过时,子贡把那个人的话也说了。孔子听了以后,笑了笑,说道:“说我气派,倒是未必。说我像丧家狗,倒真是一点也不错呢!”孔子说这话,心里是在感叹世上竟找不到一个肯重用他的主人。

孔子在旅行,经过一个村庄,他看到一个老人,一个很老的老人,他从井里面打水来浇地。那是非常辛苦的工作,太阳又那么大。孔子以为这个人可能没有听说过现在有机械装置可以打水——你可以用牛或者马代替人打水,这样比较容易——所以孔子就过去对老人说:“你听说过现在有机器吗?用它们从井里打水可以非常容易,而且你做十二个小时的工作,它们可以在半小时之内就完成。可以让马来做这件事情。你何必费这么大的力气呢?你是一个老人啊。”他肯定有九十岁了。

那个人说:“用手工作总是好的,因为每当狡猾的机器被使用的时候,就会出现狡猾的头脑。事实上,只有狡猾的头脑才会使用狡猾的机器。你这不是存心败坏我吗!我是一个老人,让我死得跟生出来的时候一样单纯。用手工作是好的。一个人会保持谦卑。”

孔子回到他的门徒那里。门徒们问:“您跟那个老人谈什么呢?”

孔子说:“他看起来似乎是老子的门徒。他狠狠地敲了我一棒,而且他的论点好象是正确的。”

当你用手工作的时候,不会出现头脑的影子,一个人保持谦卑、单纯、自然。当你使用狡猾的机器时,头脑就介入了。那些用头脑工作的人被称为头头:职员的头头,老师的头头——他们被称为头头。不要做头头。即使做一个职员也已经很不好了,何况做职员头头……那就完了。做一个老师已经够糟糕的了,何况做老师头头……要设法成为“手”。“手”是被批判的,因为它们不狡猾,不够具有竞争性;它们似乎是原始的。试着多用手来工作,你会发现那个影子出现得越来越少了。
说明孔子是个虚心接受别人批评和建议的人
1 没落的贵族和孤苦的幼年
2 孔子幼年时代的鲁国文化空气
3 在挫折中前进
4 教育事业的开端
5 孔子和老子的会见
6 走向成熟的道路
7 孔子在齐国政治活动的失败
8 孔子在齐国的收获和影响
9 孔子在混乱的鲁国中的寂寞
10 孔子继续从事教育事业
11 从中都宰到司寇
12 孔子在外交上的胜利
13 孔子和鲁国贵族的斗争
14 孔子终于出走
15 在卫国受到监视
16 过匡城被拘留
17到了晋国的边界上
18 仍然回到卫国——不愉快的三年
19 过宋国的时候遭到迫害
20 孔子停留在陈国
21孔子绝粮
22 孔子勾留在楚国的边缘
23 孔子再到卫国和归鲁
24 孔子归鲁后的政治言论和政治态度
25 专心从事教育工作
26 编写《春秋》
27 整理诗歌和音乐
28 弟子颜渊和子路的死
29 孔子最后的歌声

大致可以做出以下几点判断:第一,孔子是因为“不悦于鲁卫”而被迫离开卫国的,因此出行比较仓促。

第二,孔子此行是途经宋国(“过宋”),他并未打算在宋国久留。但是宋司马桓魋并不了解孔子的动向,误以为孔子回到宋国是来搅局的,所以对他高度戒备、充满敌意。桓魋对孔子的警觉和怀疑是有道理的:桓魋是宋桓公后代,深受宋景公恩宠,此时桓氏兄弟在宋国权势很大,无人能敌。而孔子是宋国公室后裔,其先祖弗父何是宋湣公的长子,后授位于宋厉公。孔子不仅有宋国贵族血统,而且在诸侯国中声名显赫,影响很大,他此时回到宋国,必将对桓氏兄弟构成巨大威胁,因此桓魋“将要而杀之”。

第三,孔子途经宋国,并未进入宋都,他们一行人只是在荒郊野外的一棵大树下稍作停留休整,并与弟子们讲习礼仪。桓魋得知这个消息后,立即派人前往监视,并命人拔倒大树,对孔子等人实施驱离。桓魋当时是宋国司马,主掌军政和国防事务,孔子等人未经允许就进入宋境,他当然有权实施驱离,而且还可以进一步采取更为强硬的措施。这件事情,如果站在宋司马的立场来看,完全是正当的、合理的,但是后人大多站在圣人的立场评判此事,因而得出“宋司马桓魋欲杀孔子”的负面推断。

第四,孔门弟子中肯定有几个像子路一样鲁莽冲动的,于是双方冲突逐渐升级,弟子们担心孔子受到伤害,因此劝他赶紧离开。孔子倒是胸有成竹,端起架子,缓步徐行,所以《史记》两处记载都用了一个“去”字,而不是“走”字,这是大有区别的。

第五,孔子当时缓步离开冲突现场的心理状态完全是阿Q式的,因为他心里明白,如果桓魋真要杀害自己,他跑得再快也没有用,所以不如在弟子面前表现出英雄气概来,关键还得说几句鼓舞人心的话,于是他豪气冲天地说道:“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但凡到了紧要关头,孔子在无法左右局面时,都会把“天”抬出来安慰自己,这种情况已经不是第一次了。《论语·子罕》:“子畏于匡,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

这件事情的来龙去脉基本梳理清楚了,看起来并不是什么光彩的事情,关键是孔子当时说的两句话非常重要,弟子们后来在整理记录孔子言论时,顺带把事件的梗概记载下来。孔子这两句话的意思是,上天已经赋予他传承懿德的神圣使命,因此在他没有完成使命之前,任何人都奈何不了他!这也许就是孔子当时的真实想法。

孔子是一个使命感很强的人,他当时六十岁,正值“耳顺”之年,所谓“耳顺”,就是能够以“知天命”的心理状态来应付眼前遇到的一切困难,做到神情自若、举止泰然。面对桓魋挑衅滋事,孔子居然不动声色、从容不迫,坦然说出“天生德于予”这样的豪言壮语,并将自己成功化解困厄与“天”、“德”等概念联系在一起,这种胸襟和气概确实令弟子们崇拜得五体投地,于是他们就把这两句话收录在《论语》书中。后人为了解读这两句话的“深刻”含义,大费周章、反复揣摩,做出种种推断和臆测,但仍不得要领。其实这件事情原本并没有那么复杂,孔子这两句话也不过是情急之中自欺欺人、自我安慰的狂言妄语,


一个宋国司马人来想迫害孔子他做了什么事?
大致可以做出以下几点判断:第一,孔子是因为“不悦于鲁卫”而被迫离开卫国的,因此出行比较仓促。第二,孔子此行是途经宋国(“过宋”),他并未打算在宋国久留。但是宋司马桓魋并不了解孔子的动向,误以为孔子回到宋国是来搅局的,所以对他高度戒备、充满敌意。桓魋对孔子的警觉和怀疑是有道理的:桓魋...

开鲁县17831529380: 孔子与自信的100字故事 -
栾汪潞党: 《述而篇》第七,子曰:“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 孔子前往宋国,与弟子们在大树下学习礼仪.桓魋是宋国的司马,想杀死孔子,就拔起了大树,孔子离开这里,弟子们劝孔子快点走,孔子说:“上天把德行降在我的身上,桓魋能把我...

开鲁县17831529380: 宋人伐木什么含义啊? -
栾汪潞党: 宋人伐木:孔子经过曹国到宋国,因批评宋国执政大夫司马桓魋(tuí),结果惹出麻烦.孔子经常带着弟子们在住处前面的树下讲学和演习殷商古礼.桓魋便派人去砍伐树木,想让大树倒下来砸死孔子,又让士兵对孔子恐吓,弟子们劝孔子快走,孔子很自信地说: “老天使我有了这样的品德,桓魋能把我怎么样?” 后来不断传出桓魋要危害孔子的消息,孔子决定离开宋国.为了避免被桓魋发觉阻拦,孔子决定先从南门出城,然后改道奔往郑国方向,与弟子们约定在郑国都城外会合.孔子扮成普通百姓,乔装逃离宋国. 宋人伐木 出自 《史记˙孔子世家》、《论语˙述而 》.

开鲁县17831529380: "勇"的具体内涵是什么?
栾汪潞党: 勇,是儒家的重要道德范畴之一,指勇敢、果断的品格,孔子将勇看作是仁者所孔子离开曹国,路过宋国,在大树下与弟子练习礼法,宋国司马要害他,欲拉倒那棵树,弟...

开鲁县17831529380: 孔子弟子 -- "其言也訒"说的是谁? -
栾汪潞党: 这句话是孔子和他的学生司马耕说的. 司马牛(1)问仁.子曰:“仁者,其言也讱(2).”曰:“其言也讱,斯(3)谓之仁已乎?”子曰:“为之难,言之得无讱乎?” 【注释】 (1)司马牛:姓司马名耕,字子牛,孔子的学生. (2)讱:音rè...

开鲁县17831529380: 关于礼仪的论语有翻译5条!急用!! -
栾汪潞党: 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语出《论语》首篇《学而》 理解这句话,必须弄清两个问题,一个是“朋”的意义,一个是“朋”“自远方来”的原因. 在古代,“朋友”一词是一个很庄重的称谓.“朋”是指有共同学习目的的人,“友...

开鲁县17831529380: 孔子和司马耕的故事 -
栾汪潞党: 司马耕姓 司马名 耕,字子牛, 宋国人.司马耕善言谈,性子急躁.拜 孔子为师 后,坚信 儒家学说,反对犯上做乱.他的几个哥哥在宋国做乱,他便辞职奔齐.其哥失败逃往齐国,他便奔吴. 赵简子和 陈成子欢迎他,皆未往.他问孔子有关...

开鲁县17831529380: 孔子生平真实性? -
栾汪潞党: 孔子的远祖是宋国贵族,殷王室的后裔.周武王灭殷后,封殷宗室微子启于宋.由微子经微仲衍、宋公稽、丁公申,四传至泯公共.泯公长子弗父何让国于其弟鲋祀.弗父何为卿.孔子先祖遂由诸候家转为公卿之家.弗父何之曾孙正考父,连续...

开鲁县17831529380: 孔子的学生? -
栾汪潞党: 颜回 鲁国人,字子渊,小孔子三十岁,最为孔子钟爱,并一再褒奖之:“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唯我与尔有是夫!”“回也好学,不迁怒,不贰过”.因为穷而好学,营养...

开鲁县17831529380: 孔夫子门下有多少个徒弟? -
栾汪潞党: 三千门徒,其中出色的有七十二位. --七十二贤人 颜回 鲁国人,字子渊,小孔子三十岁,最为孔子钟爱,并一再褒奖之:“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唯我与尔有是夫!”“回...

开鲁县17831529380: 孔子的门徒有多少? -
栾汪潞党: 七十二弟子、三千贤人. 孔子门下的72个徒弟名单如下: 颜回 鲁国人,字子渊,小孔子三十岁,最为孔子钟爱,并一再褒奖之:“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唯我与尔有是夫!...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