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说汉初三杰的前言

作者&投稿:卷修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汉初三杰"~

汉初三杰有张良、萧何、韩信。

汉初三杰有张良、萧何、韩信。

韩信、张良、萧何是汉高祖刘邦的开国功臣,他们为西汉王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显赫的名声,被后人称为“汉初三杰”。在西汉开国之前,他们都备受器重,但开国之后,结局却截然不同。准确地讲。他们的结局昭示了历代开国功臣的主流命运。
前人曾如此概括历代开国功臣的结局:“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这样的话,既对,也不对。说它对,是因为历史上确实有很多功勋卓著的开国功臣不得善终,比如韩信、彭越、英布、邓艾、钟会、刘基、李善长、徐达、蓝玉、李文忠等;说它不对,是因为历代有很多开国功臣不但得以加官进爵,而且惠及子孙,比如陈平、萧何、李靖、赵普等。
其实,开国功臣的结局不一定是死路一条,也不一定是飞黄腾达,他们的结局多种多样,归结起来主要有三种:一是功高震主,不得善终;二是功成身退,栖隐政坛(或者半官半隐,不问朝中大事,不卷入党派之争),安享国家俸禄;三是,成为开国君主的治国能臣,飞黄腾达。而西汉“开国三杰”的结局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
在西汉“开国三杰”中,代表第一种结局的是韩信。韩信的军事天赋是惊人的。但是他的才能展露之前却不被人重视,项梁不重视他,项羽看不起他,而刘邦最先也不相信他。可是,一旦给他表现的机会,他就立马让人刮目相看。他不是像其他将领那样通过一次次战斗、一次次立功被逐步提拔上去的,他被拜为大将军前根本没有带过兵,也没有做过中下级将官,完全是因为夏侯婴、萧何等人认为他的军事天赋独步天下,并促使刘邦拜他为大将。但是,这,丝毫不影响他成就中国古代第一战将的美名。他不愧是当时独步天下的军事天才,任何一支看似没有战斗力的时的军队,一到他的手里,就能很快被他打造成一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铁军”。拜将仅一个多月,他就将进入汉中的那支士气低落、天天有人逃跑的军队变成了一支锐利之师,随后他“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挥师突袭关中,打败了在当时作战能力仅次于项羽的雍王章邯,平定了关中地区;其间,他又奉命攻击韩国,所向披靡,迫使韩王郑昌投降,将韩国纳入刘邦的势力范围;魏王豹背叛刘邦,他又率部进击魏国,以声东击西的战术偷渡夏阳,奇袭安邑,生俘魏王豹,使魏国重新归顺刘邦;尔后,又北攻代国,擒杀代相夏说,全部占领代地;紧接着他挥师东下井陉,背水列阵,仅用一个上午的时间,就以两万多临时招募起来的人马打败了陈余率领的20万赵国精锐部队,斩杀陈余,俘获赵王歇,平定赵国全境;接着又陈兵燕赵边境,先声夺人,不战而降燕国。此后,刘邦以无赖的手段在修武夺取了他的兵权,另让他组织一支游勇散兵去攻打强大的齐国,结果他用了不到三个月的时间就攻下齐国七十余城,平定齐国全境,并大败援救齐国的20万楚军精锐之师,斩杀猛将龙且。此时的韩信威名震动天下,举手投足之间就能左右天下格局的走势。最后,他又在垓下指挥刘邦大军,用“十面埋伏”和“四面楚歌”彻底击败项羽,迫使项羽因为“无颜见江东父老”而自杀身亡。纵观中国古代将领,在短短三五年间立下如此显赫战功的,在韩信之前没有一人,在他之后也罕有其人。因此,韩信对于汉王朝的建立可谓功莫大焉,正如司马光所说:“汉之所以得天下,大抵皆韩信之功也。”尽管韩信为汉朝的建立立下了盖世功劳,但刘邦对他并不感恩戴德,而且对他很不放心,最后毫不犹豫地向他举起了屠刀(当然,执行者是吕后,背黑锅的是萧何)。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韩信对刘邦不够忠心吗?不是,如果韩信不忠于刘邦,那么他早就采纳蒯通的建议,与楚汉三分天下、自立为王了,天下最后是姓刘还是姓韩还未可知。因此,韩信之所以不得善终,问题的关键不在于韩信,而在于刘邦。在皇权专制社会,皇权至高无上,它不仅是一种神圣的象征,而且要求皇权的所有者对文武百官有足够的控制力。
刘邦之所以要杀韩信,并不在于韩信对他是否忠诚,而在于韩信功高震主、武略盖世,使他无法驾驭。在刘邦看来,一个项羽就让他头疼了五年,让他屡战屡败,最后还是韩信帮他打败了项羽,如果韩信要造反,那么天下谁又是韩信的对手呢?就算韩信不反,自己勉强能驾驭他,但自己死后,那个生性懦弱的刘盈能驾驭他吗?一个独裁者只要有了这样的想法,那么那些功高震主、武略盖世的开国元勋还能得到善终么?韩信是如此,后来的徐达、李文忠也是如此。这就是第一种人的悲剧所在,他们必须以悲剧收场。
代表开国功臣第二种结局的人是张良。张良胸有韬略、腹有奇谋,他的长处不在于带兵,而在于出谋划策,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说,他是高级参谋人员。如果说韩信是汉军的前敌总指挥,那么张良就是汉军的总部参谋长。在刘邦反秦西进的途中,张良奉韩王之命随刘邦西征,一路上为刘邦出谋划策,帮助刘邦抢在天下诸侯之前率先进入成阳,平定关中,并劝说刘邦“封府库”,还军霸上,与关中百姓“约法三章”,为刘邦后来与项羽争夺天下赢得了民心,打下了坚实的政治基础和群众基础。韩王成死后,他便跟随刘邦,为刘邦朝夕谋划。成为名副其实的“帝王师”。每到关键时刻,他总能为刘邦想办法、拿主意,帮助刘邦把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尤其是在帮助刘邦驾驭韩信、争取英布、彭越方面,可谓是拿准了火候、把握了枢机,而这三个人恰恰是刘邦最终能打败项羽的关键人物,难怪刘邦会如此评价张良:“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子房是张良的字)。”可以这样说,张良是集阴谋与阳谋于一身的奇谋大师。按理说,这样的人要受刘邦猜忌,然而开国后的张良不仅没有受到刘邦的猜忌,而且自始至终都得到了刘邦的尊重。这是为什么呢?一方面是因为他没有带过兵,手里没有军权,对刘邦构不成实质性的威胁;另一方面,他处世低调,亦官亦隐,淡泊名利,不表功、不争冒、不贪财。刘邦分封功臣时,为了表彰他的“运筹帷幄”之功,让他在“齐地自择三万户”作为他的食邑,他却婉拒了,而让刘邦把当初与他相识的地方——留县作为他的食邑,因此,世人又叫他留侯。他虽然身为太子少傅,却长期闭门不出,不问朝事,沉迷于导引、辟谷之术,悠哉游哉,逍遥自得,既很少上朝,也不卷入朝中的党派之争,不对任何敏感问题发表意见,远离权力和政治纷争的漩涡。如此一来,刘邦不猜忌他,文武大臣也没有谁去妒忌他,于是他得以全身远害,终其天年,生前有令名,死后光耀千载。他代表了开国功臣的第二种结局,这样的人历朝历代都有。
当然,历史上像张良这样的人只是少数,很多人都在追名逐利。事实上,为了增加自己的博弈分量,将别人的功劳据为己有、甚至俞天之功据为已有的大有人在。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无非是为了让自己的官做得大一点,获得的俸禄更加优厚一点,更何况那些本已立下汗马功劳的人,又有几个不居功自傲的呢?对于任何一个王朝来讲,可以“马上取天下”,却不能“马上治治天下”。于是,像萧何这样的治国能臣就有了飞黄腾达的机会。他代表的是开国功臣的第三种命运。
萧何是文官出身,他对汉王朝的贡献:一是在于策划沛县起兵,帮助刘邦走上发迹之路;二是促成刘邦拜韩信为大将军,使刘邦有了一位出类拔萃的三军统帅,并靠韩信打败了项羽;三是为刘邦建成了稳固的大后方,并把战略保障工作做得非常到位,源源不断地为刘邦争夺天下提供充足的兵源、粮饷和其他战略物资;四是为汉王朝制定了一套完善、系统的法律和规章制度。从沛县起兵开始,萧何就是刘邦的后勤部长、内政部长,刘邦被项羽封为汉王后,萧何身居相位,直到他去逝,在相位上整整呆了14年。刘邦分封功臣时,他又功居列侯之首,位列群臣之冠,食邑之多远在列侯之上,而且他的子孙、兄弟被刘邦封侯、享有食邑的多达十余人。他临死前,惠帝还亲往探视,征询他对死后的人事安排意见。其宠遇之盛,在整个汉代堪称绝无仅有,可谓富贵寿考,一应俱全。
萧何一生享尽荣华富贵,权倾朝野,名闻天下。虽然他不懂军事,不掌兵权,但在相位上那么多年,树大根深,故旧门生遍及天下,刘邦对他同样不放心,多次猜忌他。但这并不妨碍他得以享其天年,推其缘由,不外乎三:一是,他是治国能手,无论是战争期间,还是天下初定需要医治战争创伤,都少不了他这样的人;二是,他是刘邦的嫡系,在沛县时就跟着刘邦,而且刘邦做泗水亭长也是他推荐的,不像韩信那样是中途从项羽那边逃过来的,他始终是刘邦核心圈子里的人,是嫡系中的骨干;三是,他懂得“舍得”之道,善于及时化解刘邦对他的猜忌,比如刘邦在前线吃紧时,对他不放心,频频派使者慰问他,他便把自己的子孙和宗族子弟全部送往前线,任凭刘邦差遣;刘邦征讨陈豨、英布,他把全部家财捐献出来补充军费开支;四是,他为人忠厚,人缘好,碰到难题时,总有高人帮他出谋划策,每到关键时刻,总有人挺身而出为他仗义执言,比如群臣争功排位,把矛头集体指向他时,有关内侯鄂君出来为他力排众议;当他帮关中百姓请求上林苑时,刘邦借题发挥,新帐旧帐一起算,把他抓起来交廷尉治罪,有王卫尉向刘邦斗胆进言,刘邦最终赦免了萧何,不像韩信那样,刘邦没事找事要拿他治罪时,群臣纷纷落井下石,惟恐石头不够大,下得不够狠。一句话,像萧何这种善于治国、忠诚而忠厚、惟刘邦马首是瞻的开国功臣,历朝历代都有很多,这样的人大多能够得到善终。这是开国功臣的第三种结局,也是主流结局。事实上,像陈平、曹参、王陵、周勃等开国功臣都身居高位,并得以善终,他们都可以归入这一类人物。
当然,开国功臣的结局并不止这三类,只不过这三类是主流,所以,笔者要在此对其加以重点说明。而韩信、张良、萧何这三个人正是这三种命运结局的代表人物,这样的结局从很大程度上讲,是皇权所有者为他们安排的。
当然,能耐再大的皇权所有者也不可能一手遮天,开国功臣的命运之所以会有种种不同的结局,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功臣之间的博弈和争夺,而皇权所有者恰恰借助于这个“势”,做成了自己想做的事。
历来谋臣、文臣集团和武将集团都是两个互相对立的阵营。韩信以军事天赋独步天下,他自然不会把那些刀笔小吏放在眼里,而张良、陈平等人以阴谋、奇谋见长,也总想证明自己是刘邦阵营中不可或缺的重量级人物,所以,尽管韩信压根儿也没有背叛刘邦的意思,但张良、陈平每到关键时刻都要出阴招对付这位功高震主的军事家,比如,韩信“封王”事件,比如定陶夺权,比如陈县擒韩信……这些都是二位的高招,而对韩信始终不放心的刘邦对此更是求之不得,于是,借助于这个“势”制服了韩信。同样,在分封功臣中,以曹参为首的武将集团和以萧何为首的文官集团也是势同水火,互相贬损指责。不过,此时天下已定,需要的是治国的文臣,至于打仗的武将,应该让他们鸟尽弓藏,于是,刘邦趁势倒向文官集团,借文官集团的“势”打压武将集团,还搬出了他那套“猎狗与猎人”的理论,让萧何功居列侯之首、位列群臣之冠。
……一句话,开国功臣的结局就像一本厚重的书,耐人寻味,引人深思。我们要从历史中学习怎样做人、怎样做事,才能有一个幸福的生活。尽管开国功臣的结局多种多样,但韩信、张良、萧何的结局却是所有结局的主流。当然,结局对于一个人来说,是其人生命运的终点,而之所以有这样的终点,是因为这个人有通向这个终点的命运轨迹。一个人的归宿是偶然的,也是必然的,要弄清楚一个人的命运结局,必须反观他一生的命运轨迹,基于此,我们推出了这部《细说汉初三杰》。
本书立足于正史材料、旁及野史记载,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在写作过程中,融入了笔者对历史的感悟,力图将历史写得好看、好读、耐读,进而能让广大读者对历史人物有个直观具体的印象。如果读者能有这样的收获,那么对于我们来说,不将是极大的鼓舞。
敬请广大读者不吝赐教,提出批评、斧正意见。诚如此,我将不胜感激!
夏于全 2006年12月




细说汉初三杰的前言
韩信、张良、萧何是汉高祖刘邦的开国功臣,他们为西汉王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显赫的名声,被后人称为“汉初三杰”。在西汉开国之前,他们都备受器重,但开国之后,结局却截然不同。准确地讲。他们的结局昭示了历代开国功臣的主流命运。前人曾如此概括历代开国功臣的结局:“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

良臣择主而事,西汉开国功勋,陈平的一生如何?
前言:西汉王朝的开创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其中造就了无数英雄,这些英雄有一个很大的特点,那就是布衣将相。你看看刘邦集团的那些功臣,首先说说汉初三杰,张良是一个落魄的贵族,姑且可以认为是一个小中层,萧何是一个小县官,还是个副职,韩信更是曾经混到连饭都吃不起一口。这三个人很...

韩信为什么不反刘邦呢?
前言:韩信,汉初三杰之一。时值秦末年农民起义,六国旧人都看到复国时机来了,当然了,不仅仅是那些六国贵族,淮阴的韩信,沛县的刘邦等也在找自己的机会,在多番厮杀后,最大的对手便在刘邦与项羽之间,在楚汉胶着之时,韩信迎来了他最大的选择机会,霸王拉拢他,汉王加封他,最后韩信还是选择了刘邦...

韩信为何不效忠“西楚霸王”项羽,而是要追随“沛公”刘邦呢?
前言:韩信“汉初三杰”之一,从当初的淮阴县的一介游侠,到投奔项羽之后再到汉营,得到的结果似乎都大同小异。于是,到达南郑之时,汉军营逃跑士兵日趋增加之时,韩信也在其中,是萧何的及时追回才为刘邦留住了人才。问题来了,都是轻视他的领导,为什么韩信弃项羽而追随刘邦?笔者认为得弄清...

宜阳县历史名人
秦末汉初杰出谋臣,与韩信、萧何并称为“汉初三杰”。 张良先辈在韩国首都阳翟(今河南省禹州市),任过五代韩王之国相。力劝刘邦在鸿门宴上卑辞言和,保存实力,并疏通项羽季父项伯,使得刘邦顺利脱身。 凭借出色的智谋,协助汉王刘邦赢得楚汉战争,建立大汉王朝,帮助吕后之子刘盈成为皇太子,册封为留侯。 精通黄老之道,不...

诸葛亮怎么样,你们对他的评价高吗
汉初三杰之一的张良,“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尚不被称为军事家,也没有人称其为“军事奇才”。贾、郭被称之为“军事奇才”,实在是“军事奇谈”。陈寿在《三国志*庞统法正传》中说:“儗之魏臣,统其荀彧之仲叔,正其程、郭之俦俪邪?”——庞统与荀彧(被曹操称为“吾之子房”)并驾齐驱,法正和程昱...

把你心中认为最好的诗词推荐给我
笙歌未散尊前在,池面冰初解。烛明香暗画楼深,满鬓清霜残雪思难任。三台令不寐倦长更,披衣出户行。月寒秋竹冷,风切夜窗声。浣溪沙红日已高三丈透,金炉次第添香兽,红锦地衣随步皱。佳人舞点金钗溜,酒恶时拈花蕊嗅,别殿遥闻箫鼓奏。玉楼春晚妆初了明肌雪,春殿嫔娥鱼贯列。凤箫吹断水云闲,重按霓裳歌遍...

开阳县19533948390: 初汉三杰指的是谁了? -
剧竿沙巴:[答案] “汉初三杰”,说的是汉朝建立时的:张良、萧何、韩信这三个人.汉高祖刘邦曾问群臣:“吾何以得天下?”群臣回答皆不得要领.刘邦遂说:“我之所以有今天,得力于三个人---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张良;镇守国家,安抚百姓,...

开阳县19533948390: “汉初三杰”是哪三杰以及刘邦对其精彩的一段评价?
剧竿沙巴: “汉初三杰”,说的是汉朝建立时的:张良、萧何、韩信这三个人.汉高祖刘邦曾问群臣:“吾何以得天下?”群臣回答皆不得要领.刘邦遂说:“我之所以有今天,得力于三个人---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张良;镇守国家,安抚百姓,不断供给军粮,吾不如萧何;率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位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

开阳县19533948390: 高皇灭项凭三杰有什么故事 -
剧竿沙巴: 答:“汉初三杰”(也称为兴汉三杰)是指汉朝辅佐汉高祖刘邦得天下,建立汉室江山的三位杰出的政治、军事人才和功臣——张良、韩信、萧何.其中张良被称为汉初三杰之首.汉高祖刘邦曾问群臣:“吾何以得天下?”群臣回答皆不得要领...

开阳县19533948390: 初汉三杰是哪三杰?
剧竿沙巴: 刘邦在总结成功之秘诀时对群臣说: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是为“汉初三杰”.

开阳县19533948390: “汉初三杰”是哪三人? -
剧竿沙巴: 汉初三杰就是张良,字子房,原属韩国公子.后来投靠刘邦,刘邦后来开会是这么夸他的,“运筹帷幄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 萧何,跟刘邦在当亭长的时候混得就很熟.刘邦日后是这么说的:“镇守国家,安抚百姓,不断供给军粮,吾不如萧何” 韩信,攻城略地,攻无不克啊.“率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 最后刘邦经常在手下面前夸他们:如是说::“我之所以有今天,得力于三个人---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张良;镇守国家,安抚百姓,不断供给军粮,吾不如萧何;率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位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

开阳县19533948390: 汉初三杰指的是谁 -
剧竿沙巴: “汉初三杰”一般是指西汉建立时张良、萧何、韩信这三位开国功臣. 也有说为 汉初三大名将指的是韩信、彭越、英布(即黥布)三人.

开阳县19533948390: “汉初三杰”?
剧竿沙巴: “汉初三杰”,说的是汉朝建立时的:张良、萧何、韩信这三个人.

开阳县19533948390: 汉初三杰指的是谁?
剧竿沙巴: 汉初三杰(也称为兴汉三杰)是指汉朝辅佐汉高祖刘邦得天下,建立汉室江山的三位杰出的政治、军事人才和功臣,萧何、张良、韩信

开阳县19533948390: 西汉的“汉初三杰”指的是汉朝的那三位开国功臣?
剧竿沙巴: 萧何,张良,韩信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