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一得三的典故

作者&投稿:成嘉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请问谁知道《每日三问》这个典故的内容吗?是怎么讲的呀?具体是指哪三问呢?先谢谢了。~

答:每日三问;

出处:
------ 《论语》,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
------ 全文: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君子“三省吾身”,这个“省”字要读“xǐng”,反省的省。三省,这个“三”,是泛指多次,君子要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

【原文】
1·4 曾子(1)曰:“吾日三省(2)吾身。为人谋而不忠(3)乎?与朋友交而不信(4)乎?传不习乎?”

【注释】
(1)曾子:曾子姓曾名参(音shēn)字子舆,生于公元前505年,鲁国人,是被鲁国灭亡了的鄫国贵族的后代。曾参是孔子的得意门生,以孝子出名。据说《孝经》就是他撰写的。
(2)三省:省(音xǐng),检查、察看。三省有几种解释:一是三次检查;二是从三个方面检查;三是多次检查。其实,古代在有动作性的动词前加上数字,表示动作频率多,不必认定为三次。
(3)忠:旧注曰:尽己之谓忠。此处指对人应当尽心竭力。
(4)信:旧注曰:信者,诚也。以诚实之谓信。要求人们按照礼的规定相互守信,以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
(5)传不习:传,旧注曰:“受之于师谓之传。老师传授给自己的。习,与“学而时习之”的“习”字一样,指温习、实习、演习等。

【译文】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给我的学业是不是复习了呢?”

春秋 孔丘弟子《论语.季氏》。
典故
孔子的儿子名叫孔鲤,与弟子们一起跟着孔子学习。有的弟子偷偷地议论开了:“先生一定对自己的儿子格外关心,多教他不少学问,对我们恐怕是留一手的。”
一天,有个名叫陈子禽的学生问孔鲤:“你在老师那儿一定比我们多学一些东西吧?”
孔鲤老实地回答:“没有什么呀!就是有一回他一个人站在庭院中,问我学过《诗经》没有,他说不学《诗经》就不会说话。从那以后我就开始学《诗经》。还有一次,他问我学过礼没有,并说不学礼便没有立足社会的依据,听了他的话,我又去学礼,就这么两件事啊!”
“那就好。”陈子禽因为问一而得三,高兴地向同学们报告说:“我问孔鲤一件事,他却告诉了我三件事!第一知道要学诗,第二知道要学礼,第三嘛……我知道了先生对自己儿子并不特殊亲近……”
弟子们终于解除了对孔子的误解。[1]

孔子的儿子名叫孔鲤,与弟子们一起跟着孔子学习。有的弟子偷偷地议论开了:“先生一定对自己的儿子格外关心,多教他不少学问,对我们恐怕是留一手的。”
一天,有个名叫陈子禽的学生问孔鲤:“你在老师那儿一定比我们多学一些东西吧?”
孔鲤老实地回答:“没有什么呀!就是有一回他一个人站在庭院中,问我学过《诗经》没有,他说不学《诗经》就不会说话。从那以后我就开始学《诗经》。还有一次,他问我学过礼没有,并说不学礼便没有立足社会的依据,听了他的话,我又去学礼,就这么两件事啊!”
“那就好。”陈子禽因为问一而得三,高兴地向同学们报告说:“我问孔鲤一件事,他却告诉了我三件事!第一知道要学诗,第二知道要学礼,第三嘛……我知道了先生对自己儿子并不特殊亲近……”
弟子们终于解除了对孔子的误解。




问一得三的意思 问一得三的成语典故及出处
春秋 孔丘弟子《论语.季氏》。典故孔子的儿子名叫孔鲤,与弟子们一起跟着孔子学习。有的弟子偷偷地议论开了:“先生一定对自己的儿子格外关心,多教他不少学问,对我们恐怕是留一手的。” 一天,有个名叫陈子禽的学生问孔鲤:“你在老师那儿一定比我们多学一些东西吧?” 孔鲤老实地回答:“没有...

叨陪鲤对的典故 关于叨陪鲤对的典故
3、叨陪鲤对是《论语》中的一个典故,出自《论语·季氏》。4、叨陪:惭愧地用以自比。鲤对是指子女接受父亲的教诲

过庭之训是谁的典故
在孔鲤看来这并没有什么特别的,但陈亢没有失望,觉得是“问一得三”。孔子这段教子学诗学礼的故事,历来被传为美谈,被称为“过庭之训”、“诗礼之训”。孔子后代则称为“祖训”,并自称“诗礼传家”。后世于是便称父教为“过庭之训”、“庭训”,以“过庭”指承受父训或径指父训。典故运...

在楚汉相争有哪些成语和典故?
项庄舞剑 【成语故事】公元前208年,项羽率40万大军开往咸阳,被刘邦的守军挡住。项伯请刘邦到鸿门赴宴。刘邦到鸿门后,项羽设计让项庄舞剑助兴,意在乘机杀了刘邦。项伯也舞剑助兴,百般保护刘邦,刘邦手下樊哙冲进营帐来保护刘邦,刘邦借机逃离 十面埋伏 【成语故事】楚汉相争时期,汉王刘邦重用淮阴人韩信,...

孔子训子文言文
3. 孔子训子解释和答案 知道者速答~ 叨陪鲤对 叨陪鲤对是《论语》中的一个典故,出自《论语·季氏》:“(孔子)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说话没有依据)。’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

庭训的典故
’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 (1)陈亢:亢,音gāng,即陈子禽。(2)异闻:特殊的...

描写心情的文言文典故
· 千虑一得 · 巧取豪夺 · 七擒七纵 · 杞人忧天 · 曲突徙薪 · 千万买邻 · 犬牙交错 · 千人所指 · 千载难逢 · 气壮山河 · 日不暇给 ·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 人给家足 · 如火如荼 · 人杰地灵 · 日暮途穷 · 入木三分 · 人琴俱亡 · 人弃我取 · 忍辱负重 · 任人...

千虑一得典故
千虑一得典故:春秋时,晏婴在齐国历任三朝的宰相。他为人正直,生活俭朴,在齐国很有威望。有一天,齐景公派使者来看他。他正在吃饭,就把自己的饭菜分成两份,请使者一起吃。使者很感动,回去就把晏婴分食的事告诉了齐景公。齐景公想不到晏婴那么贫苦,就派使者送去一千两金子。可是连送了三次都被...

一举两得,“一得 ” 指的是
一举两得 典故 春秋时,鲁国的卞庄子和馆竖子听说近来山上经常有老虎出没,还伤了几条人命,便带了一帮人上山打虎。突然,几声虎啸震动了山林。在前面不远的山间平地上,一大一小两只两只老虎怒目相向,一副决斗的架势。旁边横卧着一头死牛。卞庄子拔出剑,就要往前冲,馆竖子急忙叫住他:“慢!现在...

一门三杰是是什么典故
一门三杰,一家同出三名杰出人物。汉朝班固、班超、班昭;魏国曹操、曹丕、曹植;西晋张载、张协、张亢;宋朝柳永、柳三复、柳三接;明朝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等皆有一门三杰之誉。汉朝编辑兄妹三人,老大班固,老二班超,妹妹班昭。班超是东汉扶风平陵人。他的父亲班彪,兄班固、妹班昭,是历史学和文学上名家。班固继...

武侯区19889538350: 问一得三 - 搜狗百科
东野咽水解:春秋 孔丘弟子《论语.季氏》.典故孔子的儿子名叫孔鲤,与弟子们一起跟着孔子学习.有的弟子偷偷地议论开了:“先生一定对自己的儿子格外关心,多教他不少学问,对我们恐怕是留一手的.” 一天,有个名叫陈子禽的学生问孔鲤...

武侯区19889538350: 问一得三,成语故事出自什么典故 -
东野咽水解:[答案] 春秋 孔丘弟子《论语.季氏》.典故孔子的儿子名叫孔鲤,与弟子们一起跟着孔子学习.有的弟子偷偷地议论开了:“先生一定对自己的儿子格外关心,多教他不少学问,对我们恐怕是留一手的.”一天,有个名叫陈子禽的学生问孔鲤...

武侯区19889538350: 望梅止渴、过门不入、破釜沉舟、四面楚歌、铁杵磨成针、一曝十寒、松柏之志、问一得三这些故事得的主人公和释义 -
东野咽水解:[答案] 望梅止渴主人公是曹操 过门不入指的是大禹 破釜沉舟是项羽 四面楚歌也是项羽 铁杵磨针是李白 一曝十寒是孟子对齐宣王说的 松柏之志是宗世林对曹操说的 问一得三是孔鲤

武侯区19889538350: 望梅止渴、过门不入、破釜沉舟、四面楚歌、铁杵磨成针、一曝十寒、松柏之志、问一得三这些故事得的主人公 -
东野咽水解: 望梅止渴主人公是曹操 过门不入指的是大禹 破釜沉舟是项羽 四面楚歌也是项羽 铁杵磨针是李白 一曝十寒是孟子对齐宣王说的 松柏之志是宗世林对曹操说的 问一得三是孔鲤

武侯区19889538350: 关于“鲤”的典故关于鲤的最初意思和一些典故 -
东野咽水解:[答案] 卧冰 【卧冰】参见动物部·鳞介“王样鲤”.来梅尧臣《胡夫人挽歌》:“谁复向寒月,卧冰求鲤鱼?” 冰鲤 【冰鲤】参见... 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O喻指晚辈受师长教育.唐刘禹...

武侯区19889538350: 历史故事类的成语你能填写出3个历史成语故事吗? -
东野咽水解:[答案] 太公钓鱼 石邑深涧 蔡邕救琴 得见青天 问一得三 半老徐娘 白衣送酒 白头如新,倾盖如故 白龙微服 巴蛇吞象 校人烹鱼 东坡画扇 巧诈不如拙诚 带经而锄 暮夜无知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的卢马 枭将东徙 不知不识 踊贵屦贱 ...

武侯区19889538350: 增道人说:问一得三 -
东野咽水解: 生肖 :鼠增道人说:问一得三 -----得字有个“寸”字,即生肖成语“鼠目寸光”;即为生肖鼠.

武侯区19889538350: 一问三不知的典故出自哪里?
东野咽水解: 相传公元前468年,晋国的苟瑶率大 军攻打郑国,齐国害怕晋国强大对自己 造成威胁,便派名将陈成子带兵暗中援 郑.一日,一部下报告陈成子:“有一 个从晋军来的人...

武侯区19889538350: 一问三不知,的典故 -
东野咽水解: “一问三不知”这句话人们常常说,也应该都知道它是指问什么都不知道的意思,但恐怕知道“三不知”来历的人不多. “三不知”的典故出自《左传》.公元前468年,晋国的苟瑶率兵攻打郑国,齐国为防止晋国强大,就派陈成子带兵援郑...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