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融让梨”中的孔融后来怎么样了?

作者&投稿:肇阅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孔融让梨”中的孔融后来怎么样了?~

“孔融让梨”的故事家喻户晓,为何最后他在历史上却留下伪君子的骂名呢?

从小就知道让梨的孔融,最终被曹操杀害了,而且他犯的还是被灭了族的那种重罪。
孔融为什么会被曹操杀害呢?
这就不得不从孔融的为人说起,孔融是孔子的后代,标准的儒家弟子,他把仁义孝道看的也比较重。
三国末年,天下大乱,曹操挟天子已令诸侯。这时候拥护汉朝皇帝的有识之士,王公大臣,也全部投靠到了曹操这边来,这些人中就包括孔融。
说白了这一时期,大汉天子的权威还在,再加上曹操的力量还不够大,他对汉献帝还是比较客气的。
这时候侍奉皇帝的大臣们,还没有看出曹操想称霸的野心。
在这期间孔融和曹操的关系处的还是相当融洽的,这时候的曹操正好也有结交孔融的意思。毕竟孔融是名人的后代,在当时也有比较大名声。

可以说有了孔融的辅佐,多多少少可以为曹操收买一些莘莘学子的心。
因为曹操对孔融不薄,所以孔融也极其的乐意为曹操服务。孔融还把自己的好朋友祢衡介绍给曹操认识。
当时祢衡可是一个难得的人才呀,可是,他是看不起这个曹操的,毕竟曹操的出身不好,他的爷爷是个太监。
祢衡很清高,虽然看不起曹操,但是,好朋友孔融介绍自己给曹操认识,自己不去也不是太好,索性他就来见曹操了。
曹操知道祢衡看不起自己,他就当着文武百官的面,想羞辱祢衡,让祢衡去擂鼓。
祢衡这时候穿的衣服是便装,他想上台去擂鼓的时候,曹操的手下告诉祢衡,一定要换上擂鼓的官服才能上台的。
这时候祢衡干了一件让曹操很丢份的事情,他是换衣服了,但是,是在文武百官的面前,把自己的衣服一件一件脱下了,脱了个一干二净,然后把擂鼓手穿的官服给换上走上台,就这样祢衡把鼓擂完了。

曹操看到这样的祢衡先是大笑,对群臣说本来我是想让祢衡丢人呢,没想到最后是祢衡让我丢人了。
这件事就这样不欢而散了,事后,孔融找到祢衡,说他这件事做的太不像话了,让曹操丢尽了脸面。其实曹操这个人还是不错的,你还是可以投靠他的。
祢衡告诉孔融说,要不我去给曹操道个歉吧,孔融听说祢衡要道歉,很高兴就把这件事告诉了曹操。
曹操也很兴奋呀,毕竟祢衡恃才傲物,能让他道歉的人,这个世上肯定没有几个。
但是,到了约定的这一天,时间已经很晚了,曹操左等右等就是不见祢衡来。曹操觉得自己又被祢衡给耍了,就在他打算洗洗睡的时候,祢衡还真来了。
祢衡是穿着一个很普通的单衣,头上缠着白布,手里拿着三尺长的棍子来的,祢衡见到曹操后就是破口大骂,然后大骂不止。
这弄的曹操又是无地自容,结果曹操也没有杀祢衡,他念在祢衡是人才的份上,就把祢衡赶到刘表那里去了。

结果祢衡在刘表那里又开始骂刘表了,刘表受不了,就把祢衡打发到了黄祖这里,黄祖是个大老粗,祢衡不高兴的时候骂了黄祖,黄祖就把祢衡给杀了。
曹操和袁绍打了官渡之战后,他的力量一下变得强大起来了。
这时候曹操开始不把天子放在眼里了,也不去上朝,也不给汉献帝汇报事情去了。
孔融看到了曹操的不二之心,他就开始在朝中反对曹操了。
那时候曹操正好要去打刘表呢,他不能让孔融坏了自己的大事。索性就搞了一个文字狱,捡了几篇孔融写的有漏洞的文章,把孔融给杀害了,罪名是不孝。
曹操找到的孔融文章里的漏洞,大致是这个意思,就是说孩子长大后,不一定要孝顺父母,因为父亲之所以生孩子是因为要享受,母亲生孩子,就像在瓦罐里放了一个东西,仅仅是瓜熟蒂落而已,父母和孩子之间是没有感情的。所以,孩子对父母也不存在感恩这件事。
孔融就是这样被曹操灭族的,还是那句话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多数家庭在教育孩子尊老爱幼时,最喜欢讲的故事之一是孔融让梨。因此,孔融在很多幼小的心灵中是美德、智慧的化身,这种形象伴随着很多人的一生。但是,让梨之后的孔融怎么样了?


答案可能出乎很多人的意料——这个以从小就拥有高尚道德情操的人,最终因为“道德污点”被处死,而且连累老婆孩子也被诛杀。


令人唏嘘的是,孔融一个9岁、一个7岁的孩子死前从容不迫,说出了一句流传千年的名言: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1、孔融的惊世言论


据《后汉书》、《资治通鉴》等书记载,曹操诛杀孔融前曾陈述其罪状,其中最难以置信罪状,是孔融说过如下惊世言论——“父之于子,当有何亲?论其本意,实为情欲发耳。子之于母,亦复奚为?譬如寄物缶中,出则离矣”。


——父与子之间,哪有什么亲情?探求结果的本源,不过是情与欲的产物而已。母与子之间,又怎么论?也很简单,比如把一件东西寄放在瓦罐中,拿出东西之后,两者就不存在什么关系了。

这番言论在当年无疑是大逆不道的,拿父子、母子的关系进行出位演绎,即使放在今天也会引发争议。何况是千年之前以孝悌治国的汉朝,何况惊世言论的发表者是孔子的二十世孙……


2、孔融志大才疏,徒有虚名


以“不孝”之名被处死,孔融之死同他让梨的美德相比反差极大。但“道德污点”并非他被杀的唯一原因,对此《资治通鉴》有记载,称他“才疏意广,讫无成功。高谈清教,盈溢官曹,辞气清雅,可玩而诵,论事考实,难可悉行。但能张磔网罗,而目理甚疏;造次能得人心,久久亦不愿附也。其所任用,好奇取异,多剽轻小才。”


翻译一下:孔融这个人志大才疏,做不在一件事。喜欢高谈阔论,取巧于官府,谈吐优雅,让人玩味传诵,但所述言论都无法具体实施。他只会口出狂言,言过其实,百般漏洞。虽然一时间可得人心,时间一长人们便看透了不再依附他。他所任用的官员,都是喜好标新立异的人,而且多数爱耍小聪明,性格轻浮。


毫无疑问,这样一个只会玩嘴皮子,而无实际用处的人,关键时刻只会害人害已。对此,史书也曾有过生动的记载。

3、兵败被曹操收留


这样的清谈名士,和平年代应该可以博得一点儿英名,但在群雄争霸的东汉末年,孔融竟然还要领兵冲杀——黄巾军攻打北海郡时,孔融战败退守都昌。因兵少粮少,孤立无援,部下劝他联络袁绍、曹操、公孙瓒以求自保。


但孔融不听,倔脾气一来还把建议者杀了,导致部下离心离德。在袁谭的猛攻下,孔融的部队伤亡惨重,最后还有数百人。面对困境,孔融一不探查军情,二不商议对策,三不督战,仍沉迷于自恋之中。


史载,尽管都昌城外杀声震天,孔融却卧在案几上捧着书看,依旧同一帮“粉丝们”高谈阔论。最终城破只顾自己逃命,老婆孩子都被俘虏了。不过因为和曹操是老相识,因此被曹操收留,并到朝廷任职。


4、专以嘲讽曹操为能事


按理说兵败被曹操收留,还当了朝廷命官,孔融应该安心过好日子,至少要管好自己的嘴巴。但是孔融偏不,此后就专以嘲讽曹操为能事。


曹操打下邺城,曹丕娶袁熙的妻子甄氏。孔融看不惯了,写一封信给曹操,说:“武王伐纣,以妲己赐周公。”曹操不知何意,就询问孔融。孔融回答“以今度之,想当然耳。”想想今天所发生的事,对当年的事情就明白了。

曹操没跟孔融较量嘴上功夫,把帐记到了心里。后来曹操准备讨伐乌桓,孔融又说话了:“大将军远征海外,很有本事啊。不过,肃慎曾不进贡木苦矢,丁零偷盗苏武的牛羊,可以一起讨伐!”此番言论无疑是讥笑曹操不自量力、盲目举兵。


因战乱田地多有荒芜,粮食收成一年不如一年。为此,曹操计划在民间禁酒。孔融写信给曹操表示反对,而且用言词“侮慢如常”。同时,还反对曹操封侯,二人还相互写信,进行论战甚至骂战。


5、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最终,无法再容忍的曹操下手处死了孔融,并指出他的5大罪状:


之一:孔融过去镇守北海郡,见天下大乱就招集一帮人,图谋不轨,说:“我本圣人之后,国家被宋人所灭。拥有天下的人,何必一定是卯金刀”。“卯金刀”是指刘姓,意指汉朝江山。


之二:曾与孙权的使者对话,诽谤朝廷。


之三:位列九卿,不遵守礼仪,不戴帻出门,常冒然闯进宫中。


之四:说什么“父之于子,当有何亲?论其本意,实为情欲发耳。子之于母,亦复奚为?譬如寄物缶中,出则离矣”。


之五:与祢衡相互吹嘘,祢衡说孔融是“仲尼不死”;孔融称祢衡“颜回再生”。实在大逆不道,辱没圣人声誉。




孔融被诛,时年56岁,老婆孩子也被杀。史载,孔融有一儿一女,男9岁、女7岁,寄养在别人家里。孔融被抓时,二人正在下棋,闻讯不为所动。


人们问他们:“父亲被抓,你们还这样平静是为什么?”孩子答:“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哪有巢穴被毁而卵不破的呢?坦然面对即将到来的命运。


在临死前,妹妹对哥哥说:“若死者有知,能在地下见到父母,这难道不是我们最大的愿望?”这样的孩子被孔融连累而死,读史的人往往感叹不已。如果孔融能识时务、知进退,保全家庭和孩子,两个聪明的孩子在未来也许会有一番作为吧。



他最后被曹操杀了,甚至连累了整个家族,因为他总是违背曹操的意见,所以曹操对他非常不满,最后就找了个理由把他杀了。

孔融长大之后,目中无人,经常得罪朝廷中的其他官员,后来不慎惹怒了曹操,被曹操杀了。

1,孔融在七岁时因为收留逃犯推自己的哥哥出去挡伤,哥哥被抓。
2,孔融自视过高,投靠曹操时,在其他文人给曹操提意见的时候,他总是反驳他们。他还喜欢在家里宴请文人名士。
3,因为曹操生性多疑,孔融此举无异于是在招揽门客,为自己打江山。所以曹操就将孔融和他家人杀了。

最后被曹操杀了,因为孔融得罪的曹操,所以曹操就随便找了个罪名把他给杀了,而且还是给灭族了


孔融让梨中的孔融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孔融让梨中的孔融是一个懂事谦让的孩子。孔融让梨的故事最早记载于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笺疏》。原文:孔融,字文举,鲁国人,孔子二十世孙也。高祖父尚,钜鹿太守。父宙,泰山都尉。”融别传曰:融四岁,与兄食梨,辄引小者。人问其故。答曰:“小儿,法当取小者。白话译文:孔融,字文举,东...

《孔融让梨》体现了孔融怎样的优秀品质
《孔融让梨》体现了孔融懂得遵守公序良俗的优秀品质。原文:续汉书曰:“孔融,字文举,鲁国人,孔子二十世孙也。高祖父尚,钜鹿太守。父宙,泰山都尉。”融别传曰:融四岁,与兄食梨,辄引小者。人问其故。答曰:“小儿,法当取小者。”《后汉书·孔融传》李贤注“《融家传》曰:‘年四岁时,...

孔融让梨中的孔融是一个怎样的人
孔融让梨中的孔融是一个懂得谦让之礼的人。“孔融让梨”的故事在中国家喻户晓,说的是有一天父亲孔宙拿了一盘子梨给孩子们吃,让孔融先挑,孔融挑了个小一点的梨,父亲看在眼里喜在心上,就问为什么不拿个大的,孔融说大的留个哥哥吃,他年龄小吃小的。又过了几天父亲同样拿了一盘梨给他和弟弟...

《三国演义》里的孔融 是"孔融让梨"的那个孔融吗?
是的。孔融是孔子的第二十世孙。他的七世祖孔霸是汉元帝的老师,官至侍中。父亲孔宙,曾任太山都尉。孔融四岁时候,与兄弟一起吃梨,但他一直拿最小的梨吃,父亲奇怪地询问他,他回答说:“我是小孩子,按理应该拿小的。”孔融的宗族因而对他感到惊奇。还受到名士李膺的赞许。孔融后来受到司徒杨赐的...

北海孔融与孔融让梨中的孔融是同一人吗?
“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这是旧时为学童开蒙的基础教材《三字经》中的一段话,如今的青年人对它大约是陌生的。这里所说的四岁让梨的孩童就是东汉末年的大名士孔融。孔融(153-208),字文举,汉末鲁国人,孔子的二十世孙。父亲孔宙,做过太山...

《孔融让梨》里面主要人物有哪些?
《孔融让梨》主要讲述的是孔融让梨的故事,故事中的主要角色是孔融。孔融是东汉末年的著名学者,他出生于鲁国,也就是今天的山东曲阜,是孔子的二十世孙。他从小就勤奋好学,并且品行高尚,被誉为“龙阳孔子”。另外一个重要的人物是曹操,他是当时的政治家、军事统帅,也是东汉末年的权臣。在传说的故事...

孔融让梨的故事,孔融是哪个朝代的人
孔融是东汉末年人。孔融(153年-208年9月26日),字文举。鲁国(治今山东曲阜)人。东汉末年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家学渊源,是孔子的二十世孙,元城(今河北大名县)县令、泰山都尉孔宙之子。少有异才,勤奋好学,与平原陶丘洪、陈留边让并称俊秀。汉献帝即位后任北军中侯、虎贲中郎将、北海...

“孔融让梨”中的孔融后来怎么样了
中国千百年来流传的一个道德教育故事,这个故事告诉人们,凡事应该遵守公序良俗。这些都是年幼时就应该知道的道德常识。是中国古代东汉末文学家孔融的真实故事,教育人们凡事应该遵守公序良俗。《三字经》中“融四岁,能让梨”即出于此。中文名 孔融让梨 外文名 Kong-Rong gives up the biggest pear ...

孔融让梨的成语典故
孔融让梨是中国千百年来流传的一个道德教育故事,是中国古代东汉末文学家孔融的真实故事,教育人们凡事应该懂得谦让的礼仪。《三字经》中“融四岁,能让梨”即出于此。【孔融让梨的故事】孔融,字文举,东汉时期山东曲阜人,是孔子的第二十世孙,他是泰山都尉孔宙的第二个儿子。孔融四岁的'时候,某年...

孔融让梨中的孔融有哪些品质
谦让、友爱等。《孔融让梨》的故事中,孔融表现出了谦让、友爱、孝顺、知礼等品质。他主动选择最小的梨,表明他是个谦让的人;分梨时考虑到父母的喜好,表现出他的孝顺和关爱;与兄弟分享梨,也展现了他的友爱精神;而他选择梨的大小而不是自己独吃,则体现出他的知礼。

上街区17742722955: 就让梨的那个孔融,他最后做了什么官? -
柘闻百士: 中平初(185),举高第,为侍御史,与中丞不合,托病辞归.后辟司空府为僚属,拜中军候,迁虎贲中郎将.献帝初平元年(190),因忤董卓,转为议郎,出至黄巾军最盛的青州北海郡(东汉郡国名,治所在今山东昌乐西)为相,因颇有政声,时人又称他为“孔北海”.兴平二年(195),刘备表荐他领青州刺史.建安元年(196),袁绍之子袁谭攻青州,孔融只身出奔,妻子被俘.曹操迁献帝都许昌,孔融先后担任将作大匠、少府、太中大夫等职.

上街区17742722955: 孔融轼母的故事?
柘闻百士: 孔融让梨是一个家喻户晓的故事,但是长大之后的孔融却因为弑杀母亲而被曹操杀了,这个原因不仅很是让人匪夷所思,毕竟一个小时候这么懂事的孩子怎么会丧失了本性...

上街区17742722955: 孔融是孔子第几代传人 -
柘闻百士:[答案] 孔融,鲁国曲阜人,家学渊源,是孔子的二十世孙.他年少时曾让大梨给兄弟,自己取小梨,因此名垂千古,这也就是『孔融让梨』的故事了.早年加入讨伐董卓行列,后来为曹操办事,但因劝阻曹操攻打刘备而被处死.

上街区17742722955: 孔融长大后成了什么官 -
柘闻百士: 孔融(153-208),字文举,鲁国(治今山东曲阜)人,东汉文学家,“建安七子”之首.家学渊源,是孔子的二十世孙,太山都尉孔宙之子.少有异才,勤奋好学,与平原陶丘洪、陈留边让并称俊秀.汉献帝即位后任北军中侯、虎贲中郎将、北海相,时称孔北海.在任六年,修城邑,立学校,举贤才,表儒术,经刘备表荐兼领青州刺史.建安元年(196年),袁谭攻北海,孔融与其激战数月,最终败逃山东.不久,被朝廷征为将作大匠,迁少府,又任太中大夫.

上街区17742722955: 让梨的那个孔融是怎么死的 -
柘闻百士: 曹操既积满了一肚子的猜疑忌妒,加上郗虑的诬陷,曹操于是指使丞相军谋祭酒路粹枉奏孔融以“招合徒众”,“欲图不轨”、“谤讪朝廷”、“不遵超仪”等罪名,于建安十三年八月二十九日(208年9月26日)将孔融处死,并株连全家,孔融时年五十六岁.

上街区17742722955: 谁能给我关于孔融的资料 -
柘闻百士: 孔融,鲁国曲阜人,家学渊源,是孔子的二十世孙.他年少时曾让大梨给兄弟,自己取小梨,因此名垂千古,这也就是『孔融让梨』的故事了.早年加入讨伐董卓行列,后来为曹操办事,但因劝阻曹操攻打刘备而被处死. 为建安七子之首,文才...

上街区17742722955: 孔融被曹操定为什么罪终被杀害 -
柘闻百士: 孔融是当时比较正直的士族代表人物之一,他刚直耿介,一生傲岸.早年刚刚踏入仕途,他就初露锋芒,纠举贪官,“陈对罪恶,言无阿挠.”董卓操纵朝廷废立时,他又每每忤卓之旨,结果由虎贲中郎将左迁为议郎.后来在许昌,孔融又常常...

上街区17742722955: 让梨的孔融,长大了是怎样一个人?具体是怎么死的? -
柘闻百士: 孔融和关公(关羽)都是同一时代的人.就象关公那样,他也为了保卫汉朝丢了性命.关公是以英雄事迹扬名,孔融则以学问与礼让见称. 孔融是孔子的第二十世后代.他生于公元153年.他曾出任北海(现时的山东省)太守,所以又名孔北海...

上街区17742722955: 《美国人为何反对“孔融让梨”?》所说: 孔融年龄稍大后,竟然抛妻弃子,落得个众叛亲离的下场. 哪书有写 -
柘闻百士: 曾经有一位老师将孔融让梨的故事讲给学生听,让学生交流听了这个故事后的感受,学生们大多都说孔融具有谦让的美德、要如何学习云云.惟独一名学生,语出惊人:如果孔融不让梨,他的哥哥们会揍他.这是他不得已的选择.也许在他哥哥...

上街区17742722955: 小朋友问我为什么“孔融让梨”的孔融不得好死,怎么解释清楚? -
柘闻百士: 孔融让梨是因为梨是无关紧要的,吃大或小都无所谓,但是成年后的孔融,为了争权而亡,那是利欲熏心.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