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生代沉积矿床

作者&投稿:邢强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与国内外热水沉积型矿床的对比~

将广西热水沉积型矿床与国内外同类矿床进行对比后发现,其不同点主要体现在矿产种类、规模及成矿时代上,其次在矿床类型上也有一些不同。
从矿产种类及规模来看,国外有许多超大型的热水沉积型铜矿、金矿、银矿,以及太古宙铁矿、兰德金铀矿,这些矿产在广西均不发育,广西此类型铜矿仅有鸡笼顶、钦甲矿床,但规模很小;金矿虽然在桂西北有几处大、中、小型矿床,但大型很少,更无超大型矿床发现;铁矿仅有三江及鹰阳关铁矿,规模也很小;银矿、铀矿很不发育。铅锌矿在国外储量大于500×104t的热水沉积型超大型矿床就有20个之多(戴自希,1996),而广西除在丹池矿带与锡矿伴生者规模较大外,其余的大型很少,尚无超大型者发现。与国内相比,广西的热水沉积型铜、铁、金、银及非金属的硼、硫铁矿、萤石矿、雄黄矿、磷矿等矿产不发育,而铅锌矿也无西成-凤太及广东凡口等超大型的规模。反之,广西以热水沉积型锡多金属矿、锰矿较具特色,储量丰富,其规模可达超大型,大型者也较多。
在成矿时代上,国外主要集中在太古宙、古-中元古代、早-中古生代、中生代,国内主要集中在中-新元古代、震旦-寒武纪、泥盆-石炭纪、二叠纪和三叠纪。广西与之相比,太古宙、元古宙的热水沉积型矿床均极不发育;早古生代矿床也仅见于桂北、桂东南及桂西南,其规模也有限;成矿主要集中在晚古生代,尤其是泥盆纪,无论是矿产种类、矿床数量,还是矿床规模都达最多、最大,这是广西热水沉积矿床的一个重要特征;中生代矿床主要见于右江裂谷盆地,且以桂西北的金矿为主,目前产出规模有限。
在矿床类型上的区别,一是广西主要为以沉积岩为容矿岩石的海底热水沉积矿床,未发现与火山作用有关的块状硫化物矿床,仅鹰阳关可认为是与火山作用有关的铁矿床;二是广西还未发现如云南金顶铅锌矿、金满铜矿、勐野井钾盐矿及浙闽地区洪岩头式铅锌矿等陆相热水沉积型矿床(王京彬等,1990;李朝阳等,1993;陈大经等,1995)。

矿床组合是指在相同构造环境下形成的一套不同时代、不同成因类型的矿床,它是划分和研究矿床成矿系列的基础。根据前述,我们将研究区的金属矿床归纳为3 个矿床组合,它们是3种不同构造环境下的产物。
(一)与伸展裂解有关的喷气-沉积矿床组合
1.与初始裂谷成矿有关的喷气-沉积矿床组合
该矿床组合形成于区内不同时代板块构造旋回的初始阶段,是由地幔活动(地幔底辟作用)引起并形成的盆岭及地垒-地堑,在地堑或盆地内常形成各种与初始裂谷有关的岩浆矿床和沉积矿床。分布于昆北带和北羌塘西段及阿北带的海相碎屑岩-碳酸盐岩沉积变质岩系内的沉积变质型、层控碳酸盐岩型、层控砂岩型矿床的形成与这些作用有关。

昆仑山及邻区地质

表8-2 青藏高原北部矿床分类系统


续表


(1)沉积变质型矿床
成矿元素:Fe,Cu(Pb,Zn,Au)。
容矿主岩:海相细碎屑岩-碳酸盐岩沉积变质岩系。
成矿时代:元古宙,志留纪。
区域分布(矿床实例):铁克里克带(布穷),北羌塘(塔合曼、黑黑孜站干),阿北带(白尖山、塔什)。
地质背景:初始裂谷作用阶段(拉张环境)。
成矿环境:海底热液喷流沉积作用。
(2)层控碳酸盐岩型矿床
成矿元素:Fe(Cu,Au),Pb,Zn(Cu,Co,Au)。
容矿主岩:碳酸盐岩。
成矿时代:志留纪,泥盆-石炭纪。
区域分布(矿床实例):昆北带(铁克里克、塔木、卡拉牙斯卡克、阿尔巴列克、乌苏的里克、卡兰古托克拉),北羌塘(哈拉墩、切列克契、卡拉玛、砂子沟、卡拉库里)。
地质背景:初始裂谷作用阶段(拉张环境)。
成矿环境:海底热液喷流沉积作用。
(3)层控砂岩型矿床
成矿元素:Cu。
容矿主岩:同生层控砂岩建造。
成矿时代:泥盆-石炭纪。
区域分布(矿床实例):昆北带(特格里曼苏)。
地质背景:初始裂谷作用阶段(拉张环境)。
成矿环境:海底热液喷流沉积作用。
2.与成熟裂谷(洋盆)阶段成矿作用有关的喷气-沉积矿床组合
该矿床组合广义上应属于裂谷作用阶段,从初始裂谷阶段演化而来,形成陆间裂谷或洋盆,其中形成与火山作用及岩浆热液有关的矿床,其组合包括火山岩型块状硫化物矿床和火山-沉积型矿床及岩浆熔离型矿床三种类型。
(1)火山岩型块状硫化物矿床
成矿元素:Cu(Zn,Pb,Au,Ag),S,Co。
容矿主岩:中-新元古界万保沟岩群海相火山-沉积岩系(昆南带),奥陶纪拉配泉蛇绿构造混杂岩带中海相火山-沉积岩建造(阿北带),志留-泥盆纪海相火山-沉积岩建造(昆中带),石炭纪双峰式火山岩系(昆北带),下二叠统布青山群火山岩组(昆南带)。
成矿时代:中-新元古代,奥陶纪,志留-泥盆纪,石炭纪,二叠纪。
区域分布(矿床实例):阿北带(喀拉大湾、拉配泉),昆中带(上其汗),昆北带(萨洛依、阿克塔什),昆南带(督冷沟、马尔争)。
地质背景:小洋盆或弧后盆地。
成矿环境:拉伸裂解,大型火山穹窿,对流循环的海底热液系统。
(2)火山-沉积型矿床
成矿元素:Cu,Co,Fe,Pb,Zn,(Au,Ag)。
容矿主岩:昆北带奥陶-志留系滩间山群,昆中带中-新元古界万保沟岩群、奥陶-志留系纳赤台群,昆南带下-中二叠统浩特洛哇组、树维门科组、马尔争组,芒康-思茅地区的下-中二叠统开心岭群、上三叠统结扎群,北羌塘地区西段下志留统温泉沟群及东段的下-中侏罗统那底岗日组等以海相火山-碎屑岩系为主的海相火山-沉积岩系。
成矿时代:中-新元古代,奥陶-志留纪,二叠纪,中生代。
区域分布(矿床实例):昆北带(肯德可克、迎庆沟),昆南带(督冷沟、驼路沟),北羌塘(黑黑孜站干、小唐古拉),苟鲁山克错(东拉涌),巴塘晚三叠世弧火山岩带(以下简称巴塘带)(尕龙格玛、赵卡隆)。
地质背景:弧后盆地或洋岛。
成矿环境:拉伸裂解,强烈沉降的大型盆地中的次级盆地,沿同生断裂分布的海底热液系统。
(3)岩浆熔离型矿床
成矿元素:Cu,Ni,Pt。
容矿主岩:镁铁-超镁铁杂岩。
成矿时代:早古生代。
区域分布(矿床实例):阿尔金断裂带(长沙沟、阿克萨依、鱼目泉南),昆北蛇绿构造混杂岩带(朝阳沟东、朝阳沟西)。
地质背景:裂谷(或裂陷槽)。
成矿环境:拉伸裂解。
(二)与陆-陆碰撞或陆内俯冲造山成矿作用有关的矿床组合
1.斑岩型
成矿元素:Cu,Cu(Mo)。
成矿岩体:钙碱性系列或高钾钙碱性系列的斑岩(花岗斑岩、花岗闪长斑岩、闪长玢岩、石英斑岩等)。
成矿时代:华力西期,燕山-喜马拉雅期。
区域分布(矿床实例):昆中带(托克妥),巴颜喀拉带(火箭山、阿特塔木达坂西、玉龙喀什河),苟鲁山克错带(纳日贡玛、陆日格)。
地质背景:造山带。
成矿环境:陆-陆碰撞和陆内俯冲造山环境,与钙碱性或高钾钙碱性斑岩有关的流体沸腾及大气降水流体的混合。
2.矽卡岩型
成矿元素:Fe,Pb,Zn,Cu,Co,W,Sn,伴生Bi,Au,Ag。
成矿岩体:钙碱性系列或高钾钙碱性系列花岗岩类侵入体。
控矿构造:侵入接触构造和层间构造。
矽卡岩类型:镁矽卡岩(一般无矿),钙矽卡岩(Fe,Cu,Co,W,Sn),锰矽卡岩(Pb,Zn)。
成矿时代:加里东期,华力西-印支期。
区域分布(矿床实例):阿南带(里维齐明),昆北带(尤仑塔卡特、康达尔达坂、五一河、尕林格、野马泉、白干湖、肯德可克),昆中带(库地、群力)。
地质背景:造山带。
成矿环境:陆-陆碰撞和陆内俯冲造山环境,与晚造山或造山后花岗质岩浆作用有关。
3.接触交代型
成矿元素:Fe,Pb,Zn,Sn(Cu,Ag)。
成矿岩体:中酸性侵入体。
控矿构造:侵入接触构造。
成矿时代:华力西-印支期。
区域分布(矿床实例):昆北带(跃进河、海寺、白石崖、下西台、大海滩),柴北缘都兰一带(小卧龙)。
地质背景:造山带。
成矿环境:陆-陆碰撞和陆内俯冲造山环境,与矽卡岩化和角岩化有成因和空间的紧密联系,与复杂的渗滤和交代作用有关。
4.热液脉状多金属矿床(岩浆热液型、低温热液型、伟晶岩型)
成矿元素:Fe,Pb(Cu),Zn,Li,Be,Hg,Sb(W)。
成矿时代:华力西-印支期,燕山-喜马拉雅期。
区域分布(矿床实例):昆中带(苏巴什),昆南带(苦海),巴颜喀拉带(卧龙岗、黄羊岭、长山沟、龙然加阁、大红柳滩),柴北缘东南段(沙柳河)。
地质背景:造山带。
成矿环境:形成于华力西-印支期、燕山-喜马拉雅期碰撞造山环境中,矿体大多受构造控制。
5.造山型金矿
成矿元素:Au,Au(Sb)。
成矿时代:华力西-印支期,印支期,燕山-喜马拉雅期。
区域分布(矿床实例):阿北带(祥云),昆北带(塔西克西、奥克塔什、依迈克),昆中带(五龙沟),昆南带(开荒北、托克妥、巴隆、石灰沟、小干沟),巴颜喀拉带(加给陇洼、东大滩、大场),北羌塘(木吉、阿然保泰)。
地质背景:造山带。
控矿构造:区域性深大断裂、大型韧性剪切带及褶皱和断裂、裂隙系统等3个级次的构造系统。
成矿环境:昆中断裂带以北,主要形成于晚加里东期和晚华力西-印支期陆内俯冲造山环境,且多数矿化具两期成矿作用叠加现象;以南主要与印支期和燕山-喜马拉雅期的陆-陆碰撞过程有关。
(三)与稳定或固化阶段成矿作用有关的外生矿床组合
成矿元素:Cu,Au。
成矿时代:中-新生代。
该矿床组合类型代表了研究区在陆内拉伸、走滑作用造就的新近纪沉积盆地和第四纪河床堆积的一系列机械风化矿床和化学风化矿床类型。它们在研究区分布较广,如产于第三纪以来的层控砂岩、砂砾岩型铜矿床和冲洪积型砂金矿床(点)等。

中生代各类坳陷-断陷盆地中发育大量的沉积矿床,包括可燃有机矿床、化学沉积矿床和蒸发沉积矿床等。有关矿产主要有石油、天然气、煤、铁、锰、石膏、钾盐、芒硝、油页岩,以及铜、磷、膨润土、耐火粘土、石盐等。

(一)中生代油气田与含油气盆地

中生代是联合古大陆解体、板块构造非常活跃的地质时期,对含油气盆地的形成非常有利。据罗志立等(1989)统计,中生代地层中的石油天然气储量约占世界油气储量的63%。

中生代含油气盆地可分为5类(童崇光,1990):①稳定区边缘的坳陷盆地。分布于西半球北部从阿拉斯加北坡至落基山、南部从东委内瑞拉沿安第斯山脉东麓至火地岛和东半球的特提斯褶皱带两侧,以中东的波斯湾盆地含油气最丰富。②稳定区内部的坳陷盆地。在古老基底上发育起来的中非、南美及澳大利亚的大型沉积盆地中尚未发现工业油气田。但是,在年轻基底上发育起来的四川盆地、鄂尔多斯盆地、巴黎盆地、呵叻盆地等对油气的生成与富集较有利。③稳定区内部的裂陷盆地。基底主要由硬化的古生代褶皱岩层组成,经历早期裂陷和晚期坳陷的演化过程,具有裂陷与坳陷双层结构。以西西伯利亚(俄罗斯)、卡拉库姆(中亚)、马拉开波(委内瑞拉)、松辽等盆地较为著名。④大陆边缘盆地。发育于陆壳与洋壳的过渡带上,油气富集程度相差悬殊,墨西哥湾及南里海盆地含油气较好。⑤与转换断层有关的盆地和与火山岛弧活动带有关的盆地,油气富集程度较差,一般仅有小油气田存在。

1.波斯湾含油气盆地

波斯湾含油气盆地位于亚洲大陆西南部,包括阿拉伯半岛、波斯湾和美索不达米亚平原,总面积约320万km2。该盆地处于阿拉伯地盾和扎格罗斯褶皱山脉之间,地史上主要为大陆架的稳定沉积环境。盆地东北侧的山前褶皱带堆积了较厚的第四纪冲积层,边缘出露第三纪地层,深埋地下的有古生代和中生代地层,构造多见背斜带及剌穿盐丘;西南部是阿拉伯地台,基底由前寒武系结晶基岩组成,上覆古生代、中生代及新生代地层,常见面积大、倾角小的隆起构造。由于盆地长期稳定下沉,从二叠纪至第三纪均以海相沉积为主,碳酸盐岩及砂岩发育,构成良好的储集层,石膏和硬石膏为盖层。

波斯湾盆地中心线西侧的阿拉伯半岛以侏罗-白垩系地层为主要产油气层,但新生界及上古生界地层中也产油气;盆地中心线附近及其东侧的伊朗、伊拉克地区则以新生界地层为主要产油气层。

沙特阿拉伯的加瓦尔油田是世界第一大油田,地处于阿拉伯地台东部边缘的哈萨构造阶地上,由一个大型长垣隆起构成,包括安达尔、雪德古姆、乌特曼尼亚、惠亚和哈赖德等5个近南北向的局部隆起。该油田于1948年发现,距波斯湾西海岸约100km可采储量达117亿吨。储油岩层为侏罗系上统阿拉伯组碳酸盐岩,自上而下分为A、B、C、D四段,岩性相似,其间被横向分布稳定的薄层石膏隔开,构成4个沉积旋回。其中,C段和D段是最主要的储集层,分别由鲕粒白云石化灰岩和粒屑灰岩夹鲕粒灰岩组成,厚约120余米;盖层为B段和C段之间的致密灰岩、石膏和硬石膏层,埋深1700~2000m。油藏面积约2400km2

科威特的布尔甘油田是波斯湾盆地的又一著名油田,可采储量达107亿吨。该油田位于科威特东南部,距波斯湾西岸约22km。侏罗纪时为一稳定下降地区,白垩纪—中新世发生多次上升运动,形成近南北向的布尔甘古隆起,包括布尔甘、马格瓦穹窿背斜和阿马迪背斜。储油岩层为白垩系下统瓦拉组和布尔甘组砂岩,共有4个储集层段,总厚度约390m。第1、2层属瓦拉组,由两层细砂岩组成,厚度分别为24m和15m,其间为粘土层隔开;第3、4层属布尔甘组,为中粗粒石英砂岩、粘土岩和少量粉砂岩互层,厚度分别为150m和200m。油藏总储油面积约700km2

2.西西伯利亚含油气盆地

西西伯利亚含油气盆地位于俄罗斯乌拉尔山脉东侧,其范围大体与西西伯利亚低地相当,总面积达300多万km2。该盆地沉积盖层主要由侏罗纪-第四纪地层组成,其中,在中生界地层中共发现4个含油气组合。自下而上为:下-中侏罗统秋明组陆相-三角洲相砂岩、粉砂岩、泥岩组合,上侏罗统瓦修干组和巴仁诺夫组海相砂岩、粉砂岩、泥岩、沥青质页岩组合,下白垩统库罗姆金组及梅吉昂组滨海相及三角洲相砂岩泥质页岩、瓦尔托夫组近岸砂岩及页岩和阿利姆组砂泥质岩组合,上白垩统波库尔组海相、冲积三角洲相及陆相砂及泥岩组合,包括40个较重要的含油气层位。

西西伯利亚含油气盆地可划分为三个主要含油气区(童崇光,1990):

(1)中鄂毕含油气区,位于鄂毕河呈东西向流向的地段,已发现乌斯特—巴雷克、萨莫特洛尔等57个油田,大部分集中在苏尔古特隆起及下瓦尔托夫隆起的局部高点内,下白垩统为主要含油气组合,但侏罗系秋明组也含油。

(2)北部含气区,位于西西伯利亚盆地北部,已发现乌连戈伊、麦德维热等50多个气田及凝析气田,区内发育许多南北向二级构造及众多局部构造,上白垩统含泥质砂岩及粉砂岩为主要含气层,下侏罗统及中侏罗统在局部地区也含油气。

(3)前乌拉尔含油气区,位于西西伯利亚盆地的西部边缘带,含油气构造一般为受基底凸起控制的披盖构造,上侏罗统砂岩为主要含油气层,沙依姆油田为主要油田。

俄罗斯的乌连戈伊天然气田位于西西伯利亚普尔河左岸,天然气储量为7810万亿m3,是世界最大的天然气田。在构造上属于普尔大长垣的中部,共发现15个气藏。储集岩为上白垩统波库尔组三角洲相薄层砂岩、粉砂岩及泥岩互层,其中砂岩占50%~70%,盖层为晚白垩世及古新世泥岩。

3.松辽含油气盆地

松辽含油气盆地位于中国东北部,是一个在海西褶皱带中间地块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中新生代大型陆相沉积盆地,总面积约26万km2。地表为第四系覆盖的平原区,前震旦纪及古生代地层主要出露在盆地四周或隐伏于深部,盆地内中新生界地层发育,仅白垩系即厚达5000m以上。

中生代是松辽盆地发展的主要时期,可划分为4个发展阶段(童崇光,1990):晚侏罗世断陷沉积时期,形成上侏罗统砂泥岩夹煤层及火山岩组合;早白垩世断拗沉积时期,形成下白垩统登楼库组湖相、三角洲相及河流相砾岩、砂岩、砂质泥岩、泥岩组合;早白垩世坳陷沉积时期,形成下白垩统泉头组、青山口组、姚家组、嫩江组湖相和三角洲相砂岩、泥岩组合,是主要生油岩和储集层;晚白垩世隆升沉积时期,形成上白垩统四方台组和明水组河流相砂泥岩组合。松辽盆地可划分出6个构造单元,即中央坳陷区、东北隆起区、西南隆起区、东南隆起区、西部斜坡区和北部倾没区。其中,中央坳陷区是油气田的集中分布地区,已发现大庆、扶余、宋芳屯、龙虎泡等10余个大中型油田。

大庆油田是我国目前最大的油田,石油地质储量约30亿吨。该油田地处位于松辽盆地中央坳陷区的中部,自北向南由喇嘛甸、萨尔图、杏树岗、太平屯、高台子、葡萄花、敖包塔等7个背斜构造组成,它们之间以鞍部相接,南北长约145km,东西宽6~30km。储集层主要为下白垩统青山口组、姚家组及嫩江组河流-三角洲相砂岩及泥岩,油藏类型为背斜圈闭油气藏,具有陆相原生油藏的特点。

(二)中生代煤田与含煤盆地

板块运动以及因板块运动而形成的古海陆变迁、高山大盆及古温暖气候带的分布与更迭,是控制聚煤区和含煤盆地展布的主要因素。世界煤炭资源的空间分布特点是北半球高于南半球,且高度集中于亚洲、欧洲和北美洲的中纬度地带。南半球的非洲、南美洲和大洋洲的含煤率低,仅澳大利亚、南非和博茨瓦纳、巴西发现较大煤田。

全球中生代聚煤区和含煤盆地主要分布于中国北部、俄罗斯西伯利亚、中亚、美国阿巴拉契亚及阿拉斯加等地。由于二叠纪末—三叠纪初灾变事件造成的全球性气候异常和晚古生代高大木本植物迅速死亡,导致全球早中三叠世聚煤作用极其微弱。晚三叠世的气候分带性不太明显,中生代植物处于正常生长的初始阶段,聚煤作用仍然微弱而分散。侏罗纪时,特提斯海及近海较低山地(如古昆仑山、巴颜喀拉山)的分布使中国西北部早中侏罗世聚煤区主要沿北纬35°以北、处于潮湿气候带、地势较低平的地区广泛展布,其西侧进入哈萨克斯坦、阿富汗和伊朗,北部延伸至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的坎斯克—阿钦斯克、伊尔库茨克、南雅库特、通古斯、勒拿等地。到白垩纪,特提斯海的南移及古昆仑山、巴颜喀拉山、古天山、古祁连山的进一步隆起,使海洋潮湿气候难以从西南进入内陆而局限于中国内蒙古东部和东北地区,以及蒙古东部、俄罗斯外贝加尔、勒拿和远东滨海地区。

中国中生代含煤沉积类型在时间上有明显的变化规律(钱大都等,1996):晚三叠世以过渡区海陆交互相沉积为主,早中侏罗世以内陆坳陷盆地沉积为主,早白垩世以内陆断陷及坳陷盆地沉积为主。这种演变反映了成煤环境由海向陆变迁的过程,与成煤植物由海生向近海和陆生的演变过程密切相关。晚三叠世含煤盆地主要分布在南部地区,主要有川滇近海坳陷盆地(四川盆地和滇中盆地)及藏东、滇西盆地等。聚煤规模较小,聚煤环境主要为近海大型坳陷和滨海-潟湖环境。早中侏罗世含煤盆地主要分布于北部地区,以大型内陆湖盆型沉积盆地(鄂尔多斯、准噶尔、吐鲁番—哈密)为主,其次是内陆山间湖盆及山前坳陷型沉积盆地(塔北、塔西南、塔东南、伊宁)、内陆山间谷地型沉积盆地(木里)和火山间隙含煤碎屑沉积盆地(京西、北票)。聚煤作用强烈,鄂尔多斯盆地、准噶尔盆地是世界上著名的煤炭蕴藏量极为丰富的特大型内陆含煤盆地。早白垩世含煤盆地主要分布于内蒙古东部和东北三省,是聚煤作用最强的地区,以山间断陷盆地(海拉尔—二连盆地群)资源最丰富,其次为近海坳陷盆地(鸡西—鹤岗盆地)和山间坳陷盆地,火山岩型煤盆地资源量最少。沉积类型主要为陆相沉积,以其厚度大、煤层多、部分地区夹有火山碎屑沉积为特征。西北地区的酒泉盆地及北山诸盆地基本上属于内陆湖相三角洲杂色岩系,含煤性差。

1.四川含煤盆地

四川含煤盆地(川滇近海盆地北部)位于中国西南地区东部,其北西和北东侧分别与龙门山、大巴山相接,是中国晚三叠世含煤沉积赋存面积最大的一个沉积盆地。

四川盆地在早中三叠世几乎全部隆起,形成了东高西低、由东向西缓倾斜的箕状盆地,晚三叠世属川滇近海盆地的一部分。晚三叠世早期,仅在盆地西侧有由浅海相泥质岩和碳酸盐组成的垮洪洞组分布;中期,小塘子组的海陆交互相含煤碎屑沉积往东扩展超覆,含煤性总体较差;晚期,全区普遍发育了以陆相为主的须家河组含煤碎屑沉积。该盆地基底的地台属性和晚三叠世含煤沉积的稳定,使煤层覆盖了盆地的大部分地区。燕山运动和喜马拉雅运动对该区的影响不大,大部分地区煤系呈向西北缓倾斜的单斜构造,边部发育不同程度的褶皱和断裂。

上三叠统须家河组是四川盆地的主要含煤地层,为一套由黑色炭质页岩与灰色砂岩组成的河流冲积相—湖沼相含煤沉积岩系。该组可分为6段,1、3、5段为含煤泥页岩夹砂岩,2、4、6段为砂岩夹页岩及煤系,但各段发育程度不一。在盆地西部底部以角砾岩与下伏小塘子组呈假整合接触,在盆地东部则多超覆于老地层之上,顶部与上覆白田坝组多呈假整合接触。须家河组共含薄煤20余层,分布稳定,含可采煤层1~9层,煤层总厚5~10m,最大可达29m。

2.鄂尔多斯含煤盆地

鄂尔多斯含煤盆地位于中国北部的贺兰山以东地区,地跨陕、蒙、宁、甘等省区,是华北古生代—三叠纪盆地因印支运动全面抬升而萎缩后形成的大型内陆坳陷沉积盆地,并继承了构造稳定的特征。

鄂尔多斯盆地在三叠系侵蚀面上广泛地沉积了侏罗系含煤岩系,包括下侏罗统富县组和中侏罗统延安组河流湖泊相沉积,以延安组含煤性最好,在空间上形成环县、延安两大沉积中心。此外,上三叠统瓦窑堡组也含煤。

中侏罗统延安组是鄂尔多斯盆地的主要含煤地层,厚度一般为100~300m,最厚可达600m,呈西厚东薄的变化趋势,为一套陆相含煤碎屑沉积。下段为宝塔山段,主要由灰白、肉红色块状斜层理粗砂岩、细砂岩组成,底部为含细砾的粗砂岩,上部以细砂岩为主夹灰黑色泥质粉砂岩及页岩;上段称枣园段,主要为灰色、灰绿色砂岩与灰黑、深灰色页岩、泥岩互层。除盆地中部的富县—庆阳—华池—吴旗—子长—延安所围限的地区为河、湖相外,其他地区为河流相、三角洲相、河漫滩相、夹沼泽相。该组含10~12层可采中厚—厚煤层,煤层最大厚度可达10m。

3.准噶尔含煤盆地

准噶尔含煤盆地位于新疆天山以北地区,基底为海西地槽褶皱带及前寒武纪稳定地块,早中侏罗世形成大型的不对称波状坳陷沉积盆地。坳陷中心位于盆地南部,主体坳陷方向呈近东西向。下侏罗统八道湾组和中侏罗统西山窑组是该盆地的主要含煤岩系,夹于两者之间的下侏罗统三工河组不含煤。

八道湾组由灰绿深灰色砂岩、砂质泥岩和页岩的互层组成,分3个岩性段,下部为洪冲积沉积,中下部为滨湖三角洲沉积,中上部为湖泊沉积。该组厚度变化较大,一般为200~700m。含煤10~20余层,多为中厚—厚煤层,也有巨厚煤层。

西山窑组由灰色、灰绿、灰黄及紫红色砂岩、炭质泥岩夹煤层及菱铁矿薄层组成,以湖泊-三角洲沉积为主。岩性较稳定,但厚度变化较大(100~1600m)。该组中上部煤层多达20~40层,单层最厚为48m,煤层累计厚度最大达182.82m;上部煤层不发育。

4.海拉尔—二连含煤盆地群

海拉尔—二连含煤盆地群位于中国东北部,是亚洲已知规模最大的一个早白垩世盆地群,约由150个盆地组成,部分盆地含煤极为丰富,储量大、煤层厚、埋藏浅,有的还富产油气。该盆地群发育于海西褶皱带之上,内部形成几个大型坳陷与隆起带,多呈长条状,面积一般为数百平方千米,总体方向为北北东—北东东向。含煤地层为下白垩统扎赍诺尔群,在海拉尔地区分大磨拐河组和伊敏组,在二连地区则称巴彦花群。

大磨拐河组(下含煤段)由砂砾岩、砂泥岩及煤层组成,下部以砾岩、砂砾岩为主,夹泥岩、薄层粉砂岩及灰白色凝灰质粗砂岩;中部为灰白或灰黄色砾岩、砂岩、泥岩及煤层;上部为黄灰色凝灰质粗砂岩、砂岩、泥岩互层夹煤线。为河床相、河漫滩相、沼泽相沉积,局部地区尚有火山岩相。该组含煤5~20层,单层厚2~10m,累计厚10~90m。主煤层位于含煤段中部,厚4~30m,最厚达44.85m。

伊敏组(上含煤段)由灰白色粉砂岩、砂岩、泥岩、炭质页岩夹砾岩、砂砾岩组成,含10多层煤,底部以灰白色粉砂岩与下伏大磨拐河组粗砂岩、含砾砂岩呈假整合接触,顶部被第三系不整合覆盖,厚550.9m。该组为湖沼相沉积,分布较广。海拉尔地区普遍含3~4个煤组,每个煤组含煤1~5层,煤层累计厚度10~50m。

(三)中生代沉积铁矿床

中生代沉积铁矿床可分为海相沉积铁矿床和湖相沉积铁矿床两大类。

中生代海相沉积铁矿床以中国滇西地区的楚格扎、江波、建基等铁矿床为代表,含铁层位为上三叠统甲丕拉组灰岩、泥灰岩及砂页岩或三合洞组灰岩、白云岩及泥灰岩、砂页岩。此外,四川盐源—木里一带的褐铁矿、菱铁矿亦属此类矿床。

中生代湖相沉积铁矿床以法国的洛林式铁矿和中国的綦江式、华亭式铁矿为代表。洛林式铁矿分布于法国与德国交界附近的洛林地区,矿区面积达1100km2,向东延入卢森堡境内,铁矿体呈多层状赋存于侏罗系下阿阿林砂岩和上阿阿林泥灰岩间,矿层与厚度相近的非矿层呈互层状产出,规模巨大,单层厚1~6m,累计厚度达60m,铁矿石主要由鲕状水针铁矿、鲕磷褐铁矿构成,总储量达105亿吨。綦江式铁矿主要分布于中国四川綦江一带和贵州北部,铁矿赋存于侏罗系煤系砂页岩中,呈层状或似层状、透镜状,以中小型规模为主。华亭式铁矿主要分布于甘肃省六盘山以东的华亭一带,铁矿赋存于白垩系粘土岩或砂质页岩中,矿体呈层状,延展大,厚度小于1m,多为小型铁矿床。

(四)中生代沉积锰矿床

中生代沉积锰矿床以中国的斗南式锰矿床为代表。该类矿床分布于滇东南的砚山、建水一带,沿滇东南—越北古陆北缘展布,典型矿床有斗南、白显、岩子脚等锰矿床。含锰岩系为中三叠统法郎组,为一套钙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及泥岩,向西过渡为泥灰岩、灰岩及白云岩,假整合于个旧灰岩之上,厚达700余米。斗南锰矿产于粉砂岩、泥岩中,夹多层灰岩及十余个锰矿层,矿石由褐锰矿、钙菱锰矿及方解石等组成。白显锰矿产于白云岩中,薄层状,为含团块状、细脉状方解石的氧化锰矿石,与顶底板白云质灰岩呈过渡关系。

国外中生代沉积锰矿床主要有墨西哥莫兰戈锰矿床、匈牙利乌尔库特锰矿床和摩洛哥伊米尼锰矿床、澳大利亚格鲁特锰矿床。前二者均产于侏罗系灰岩、泥灰岩、粘土岩及页岩中,后二者分别产于白垩系灰岩、白云岩及砂岩和下白垩统粉砂质粘土岩及砂岩中。

(五)中生代盐类矿床

石膏、石盐、芒硝、钾盐等盐类矿床形成于不同地质历史时期干旱气候条件下的封闭、半封闭的沉积盆地中,属蒸发沉积成因。成盐盆地主要是构造盆地,明显受断裂控制。含盐岩系基本上分为两类,即咸化潟湖相的白云岩-灰岩-泥灰岩建造和海相或内陆盐湖相的红色碎屑岩建造。

中生代沉积演化的显著特点是陆相沉积类型广泛分布,潮湿气候带与干旱气候带的交替出现导致形成多个成煤期和成盐期(王鸿祯等,1980)。早中三叠世是地史上著名的干旱气候广布时期,蒸发海盆的膏盐沉积广泛出现在华南、西欧和北美西部地区,陆相红层遍布华北、中亚、印度、非洲中南部及南美阿根廷西部等地,而反映潮湿气候的含煤沉积仅见于澳大利亚东部沿海一带和俄罗斯通古斯盆地及维霍扬斯克地区。晚三叠世—早中侏罗世以潮湿气候带的扩大为特征,欧亚大陆成煤环境众多,干旱气候带局限于劳亚大陆西南部、冈瓦纳大陆中北部及北美西部,特提斯海两侧存在过渡性气候带,可以见到含膏盐沉积与含煤沉积在时空上相互交替的现象。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早期的干燥气候带有明显的扩张,膏盐沉积广泛分布于北美墨西哥附近、南美安底斯山脉、中南欧、非洲北部、西亚、中亚及中国西部地区,而成煤环境仅见于东北亚、印度中部及澳洲东部。早白垩世晚期起至晚白垩世,干旱气候带又有进一步的扩展与强化,膏盐沉积发育于华南及中南半岛、南美、中北非、中东至中亚的广泛地区。

中国中生代盐类矿床的时空分布与中国大陆地质发育历史密切相关(袁见齐等,1994)。早中三叠世为古地台盐类沉积发育期,盐类矿床赋存于海相碳酸盐岩系中,成盐环境为地台上的陆表海局限盆地,部分为地台陆缘浅海环境。盐类沉积具有发育面积大、含盐层位稳定、含盐岩系旋回少、剖面结构简单等特点。这一时期的扬子地台地处北半球的低纬度区,属特提斯洋两侧蒸发岩带的东延部分,中下三叠统硬石膏分布面积超过40万km2,长江沿岸各省都有石膏-硬石膏沉积,四川、鄂西、黔北、奉节生产石盐。印支运动后,中国大陆出现广泛而强烈的裂陷活动,进入陆源碎屑岩-蒸发岩强烈发育期,盐类沉积分布广泛,盐层面积小而厚度巨大、成盐旋回多、剖面结构和物质成分复杂、矿床类型繁多。中生代主要含盐盆地包括新疆吐鲁番盆地、青海柴达木盆地、云南楚雄与安宁盆地、四川成都与南充盆地、湖北江汉盆地等,代表性的矿床有产于中下三叠统嘉陵江组和雷口坡组灰岩、白云岩中的四川威西式石盐矿床、产于中下侏罗统察雅群红色砂页岩中的西藏芒康式石膏矿床,产于上白垩统海棠井组泥岩、粉砂质泥岩及砂砾岩中的四川新津式芒硝矿床,产于上白垩统跑马岗组砂岩、泥质粉砂岩及泥岩、泥灰岩中的湖北子陵铺和麻城铺石膏矿床等。

国外中生代盐类矿床以钾盐的大规模富集为特色,以摩洛哥赫米塞特(三叠系)、土库曼斯坦卡尔柳克—卡拉比尔和乌兹别克盖尔达克—丘别加坦(侏罗系)、泰国沙空那空和刚果霍利(白垩系)为代表。此外,中南欧的三叠纪石盐矿床,欧亚大陆沿英国、法国、德国、克里米亚、高加索、帕米尔、西昆仑展布的侏罗纪硬石膏石盐矿床,中东、非洲西部和南美东部的白垩纪硬石膏石盐层也较重要(钱自强等,1994)。




新生代的沉积矿产
除了上述矿产之外,在我国第三系内还见有油页岩、硅藻土和含铜砂岩等其他矿产,它们在不少地区形成了有开采价值的矿床。我国第四纪主要沉积矿产为砂矿、盐类及泥炭。砂矿见于冰碛层及冲积物中,有砂金、砂锡和砂钨矿以及金刚石、锆英石和独居石等。泥炭在各处均有广泛分布。盐类主要见于一些盐湖中,主要...

中生代沉积矿床
中生代是松辽盆地发展的主要时期,可划分为4个发展阶段(童崇光,1990):晚侏罗世断陷沉积时期,形成上侏罗统砂泥岩夹煤层及火山岩组合;早白垩世断拗沉积时期,形成下白垩统登楼库组湖相、三角洲相及河流相砾岩、砂岩、砂质泥岩、泥岩组合;早白垩世坳陷沉积时期,形成下白垩统泉头组、青山口组、姚家组、嫩江组湖相和...

中国中生代矿床概况
中生代是中国最重要的成矿时期。在25种矿产、278个主要矿床中,绝大多数形成于中生代(占总数的55.8%),其次是古生代、新生代、元古宙和太古宙(图2-4)。若按每亿年形成的矿床数量统计,亦以中生代成矿强度最大,达到 22.7个\/100Ma(图2-5)。中国中生代矿床亦以与岩浆作用和沉积作用有关...

世界中生代矿床概况
世界中生代矿床在空间上主要分布于显生宙造山带中,其次是前寒武纪地块的显生宙沉积盆地及构造带,其中又以东亚造山带、特提斯—喜马拉雅造山带、非洲-阿拉伯地块与西伯利亚地块的显生宙沉积盆地最为重要。东亚造山带主要包括我国的华南褶皱系及东南沿海褶皱系、俄罗斯远东地区的鄂霍茨克褶皱系及日本的岛弧带...

沉积矿床矿床特点
沉积矿床的特性主要受地质因素的显著影响,特别是地层和岩相、岩性的组合。这些因素决定了矿床的分布和形成模式。矿体的产出规律性明显,通常表现为层状或似层状结构,有时也呈现凸镜状分布,且它们与周围的地层保持紧密的整合接触关系,形成了所谓的同生矿床。这样的矿体在空间上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规则性...

(六)沉积型铁矿床
沉积型铁矿床在我国不但分布较广,而且成矿时代也较多,根据其形成时地质环境和古地理条件的不同,大致可分成浅海(滨海)相沉积铁矿床和海陆交替相或湖相铁矿床两大类。 1.浅海相沉积铁矿床 该类铁矿床,产于从中元古代早期以后许多地质时代的地台型海相沉积地层中,少数含矿地层具有边缘凹陷或类似冒地槽沉积性质。...

沉积矿床简介
沉积矿床是在地表条件下形成的,由成矿物质通过水、风、冰川或生物搬运,然后在水体中沉淀并聚集而成。这些矿床通常出现在特定地质时代的沉积岩系或火山-沉积岩系内,与特定的岩石构造密切相关。它们的矿体位置与沉积岩层(即围岩)的层位保持稳定,且与沉积岩的接触关系较为完整,常表现为层状或扁豆状...

沉积矿床的分类
根据成因,可将沉积矿床分为机械沉积矿床、蒸发沉积矿床、胶体化学沉积矿床和生物-化学沉积矿床4类。 原生岩石或矿床受地表风化作用崩解破碎的含矿碎屑或重砂矿物,被风、水或冰川搬运,当搬运介质的运载能力减弱时,它们常按体积和比重大小、稳定性程度而分别沉积下来。这种地质作用称为机械沉积分异(或分选...

大三江地区新生代成矿作用的主要类型
成矿作用通常分为内生成矿作用、外生成矿作用、变质成矿作用和叠生成矿作用(袁见齐等,1985)。按照常规的矿床成因分类,新生代的矿床类型包括岩浆矿床、伟晶岩矿床、矽卡岩矿床、热液矿床、火山成因矿床、风化矿床、沉积矿床和有机可燃矿床等,其中以风化矿床、沉积矿床和热液矿床最典型,变质矿床和岩浆矿床不太发育。许...

超大型矿床的形成时代
其中,前寒武纪(产于克拉通区)的和中—新生代(环太平洋构造域、特提斯构造域等)的超大型矿床合计占82.9%,而古生代的超大型矿床数量较少,主要有欧洲的沉积岩型铜矿、美国的MVT型铅锌矿等。地球的成矿历史悠长,从已知最古老的成矿迹象(3800Ma左右,据AGSO Newslet-ter,1996)算起已有32亿...

长沙市13643287647: 矿床的成因也类型是怎样划分的? -
暨马杏雪: 矿床根据成因可分为三类,即内生矿床、外生矿床和变质矿床.1、内生矿床:在岩浆活动过程中,有用元素或有用矿物富集起来形成 的矿床,总称为内生矿床.绝大多数的有色金属和稀有金属等矿产,及部分非金属矿产都产于内生矿床.内...

长沙市13643287647: 铁矿资源类型是什么 -
暨马杏雪: 铁矿资源类型如下:(一)沉积变质型铁矿床这类铁矿床又称受变质沉积型铁矿床,主要产于前寒武纪(太古宙、元古宙)古老的区域变质岩系中,是我国十分重要的铁矿类型,其储量占全国总储量的 57.8%.并具有“大、贫、浅、易(选)...

长沙市13643287647: 亚洲矿藏资源的形成与分布和地质构造有什么关系? -
暨马杏雪: 亚洲矿藏资源丰富,它的形成和分布同地质构造有密切关系.北亚大陆区(即西伯利亚地块)、中轴古陆区(其主体包括塔里木地块和中朝地块)、南亚大陆区(包括阿拉伯半岛和印度半岛),都是地壳最古老的部分,在寒武纪以前经过多次剧...

长沙市13643287647: 铜矿床的主要矿石矿物,矿床成因类型及其主要地质特征? -
暨马杏雪: 铜矿床的主要矿石矿物是:斑铜矿、黄铜矿、辉铜矿、孔雀石,其他较少.矿床成因类型有:1、岩浆岩成因的斑岩型铜矿:主要产于斑岩体及其围岩之中,主要地质特征有:靠近外围有特征标志层-青磐岩化,品位普遍较低,一般小于1%,但...

长沙市13643287647: 什么样的地质有矿藏 -
暨马杏雪: 这个问题很难圆满解答,大体来讲,石油、煤、天然气等矿种主要赋存于沉积岩地层中,而金属矿大多属于内生矿床,多产于火山岩、变质岩、侵入岩、交代蚀变岩体中,当然也有沉积型的铁矿、锰矿等. 至于缺水和水质发臭,缺水是因为当地的水文地质条件不佳,无蓄水构造,如黄土高原、西南大片石灰岩地区等.水质发臭,可能是地表水中含有硫化物(臭鸡蛋味),含硝,或者含其他杂质,另外,地表水中含大量微生物也是发臭的原因之一.

长沙市13643287647: 重晶石的矿藏信息 -
暨马杏雪: 中国的重晶石矿床在各个地质时代都有产出,主要集中在寒武纪、泥盆纪、奥陶纪和中生代的地层中.层状重晶石矿床主要集中于寒武系,其次是泥盆系.脉状矿床多产在奥陶系、泥盆系和三叠系.层状重晶石矿床主要产于构造活动褶皱带(区...

长沙市13643287647: 银会遇热变色吗? -
暨马杏雪: 会,会发生氧化反应,生成氧化银,形成一层深灰色的氧化物使之变色.银不易与硫酸反应,因此硫酸在珠宝制造中,能用于清洗银焊及退火后留下的氧化铜火痕. 银易与硫以及硫化氢反应生成黑色的硫化银,这在失去光泽的银币或其他物品上...

长沙市13643287647: 按成矿作用不同,可以将矿床分为几类?
暨马杏雪: 矿床成因分类,分为四大类: 一、内生矿床: 1、岩浆矿床: a)岩浆分结矿床 b)岩浆熔离矿床 c)岩浆爆发矿床 2、伟晶岩矿床 3、接触交代(矽卡岩)矿床 4、热液矿床 a)岩浆气液矿床 b)非岩浆热液矿床 5、火山成因矿床 a)火山岩浆矿床 b)火山-次火山气液矿床 c)火山-沉积矿床 二、外生矿床 6、风化矿床 7、沉积矿床(机械沉积、蒸发沉积、胶体化学沉积和生物化学沉积) 8、可燃有机矿床 三、变质矿床 9、接触变质矿床 10、区域变质矿床 11、混合岩化矿床 四、叠生矿床 12、层控矿床

长沙市13643287647: 锡在中国主要分布在哪里
暨马杏雪: 中国是世界上锡矿资源丰富的国家之一.探明矿产地293处,总保有储量锡407万吨,居世界第2位.矿产地分布于15个省(区),以广西、云南两省(区)储量最多,分别占全国的32.9%和31.4%,湖南、广东、内蒙古、江西次之,以上6省(区)共占全国的93%.锡矿矿床类型主要有与花岗岩类有关的矿床、与中、酸性火山-潜火山岩有关的矿床、与沉积再造变质作用有关的矿床和沉积-热液再造型矿床,以第一类矿床为最重要,云南个旧和广西大厂等世界级超大型锡矿皆属此类.这两个锡矿储量占全国锡总储量的33%.从成矿时代来看,锡矿成矿时代比较广泛,以中生代锡矿为最重要,前寒武纪次之.

长沙市13643287647: 在中国最主要矿床类型是哪一种矿床呢?
暨马杏雪: 在中国最主要矿床类型是火山岩热液蚀变矿床,分布在中国东部中生代中酸性火山岩带中,呈似层状,大透镜体状产出,矿体延长一般长数十米到数百米,厚数米到数十米,延深数十米到200多米.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