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于庶物,察于人伦”什么意思?

作者&投稿:白录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孟子-离娄下》“舜明于庶物,察于人伦,由仁义行,非行仁义也。”词句精准的解释及辨析、~

1、明于庶物:自知者明,明,一般可以解为对身边事物的透澈了解。庶物:平常的事物。
2、察于人伦:察于秋毫之末。察,一般指对细微事物的感受和理解。人伦:就是人事。这里指其对人与人相处各种事情的因由、变化和处理方法都非常的清楚。
3、由仁义行:其行为都是以仁义为根本的。
4、非行仁义:而不是看起来是“仁义”的行为。

这句话出自于孟子的《孟子·离娄下》 其含义是 明白万事万物的道理 明白人伦关系

“明于庶物,察于人伦”的意思:明白万事万物的道理,明察人伦关系。

原文:

《离娄下·第十九章》

战国时期-孟子

孟子曰: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庶民去之,君子存之。舜明于庶物,察于人伦,由仁义行,非行仁义也。

译文:

孟子说:“人区别于禽兽的地方只有很少一点点,一般的人丢弃了它,君子保存了他。舜明白万事万物的道理,明察人伦关系,因此能遵照仁义行事,而不是勉强地施行仁义。

扩展资料:

1、《孟子·离娄下》是一本古籍,作者是孟子,全书共33章。

2、作者简介:

孟子(约前372年—前289年),姬姓,孟氏,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邹国(今山东邹城市)人。战国时期著名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地位仅次于孔子,与孔子并称“孔孟”。宣扬“仁政”,最早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

3、孟子是孔子第四代弟子,是曾子的再传弟子。他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孔子是大成至圣,孟子被称为亚圣。孟子与孔子合称孔孟其道,多数人称为“孔孟之道”。孟子曾仿效孔子,带领门徒周游各国,但不被当时各国所接受,随后退隐与弟子一起著书。孟子与其弟子的言论汇编于《孟子》一书,是儒家学说的经典著作之一。

孟子的文章说理畅达,气势充沛并长于论辩,逻辑严密,尖锐机智,代表着传统散文写作最高峰。孟子在人性问题上提出性善论,即人性是善的。但孟子只说性善,南宋朱熹补充为“人之初,性本善”,后世有学者提出“性向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孟子·离娄下

百度百科-孟子



意思是:明白一般事物的启发,了解人类的常情。

原文

孟子曰:“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庶民去之,君子存之。 舜明于庶物,察于人伦,由仁义行,非行仁义也。”

译文:

孟子说:“人和禽兽的差异就那么一点儿,一般人抛弃它,君子却保存它。舜明白一般事物的启发,了解人类的常情,于是从仁义之路而行,而不是为行仁义而行仁义。”

注释

1、几希:少,一点点。

出处:《孟子》——战国·孟子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孟子》是中国儒家典籍中的一部,记录了战国时期思想家孟子的治国思想和政治策略,是孟子和他的弟子记录并整理而成的。《孟子》在儒家典籍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为“四书”之一。

《孟子》的语言明白晓畅,平实浅近,同时又精炼准确。作为散文,《孟子》长于论辩,更具艺术的表现力,具有文学散文的性质。其中的论辩文,巧妙的运用了逻辑推理的方法,孟子得心应手的运用类比推理,往往是欲擒故纵,反复诘难,迂回曲折的把对方引入自己预设的结论中,如《梁惠王下》。

气势浩然是《孟子》散文的重要风格特征。这种风格源于孟子人格修养的力量。具有这种浩然之气的人,能够在精神上压倒对方,能够做到藐视政治权势,鄙夷物质贪欲,气概非凡,刚正不阿,无私无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离娄章句下



这句话出自于孟子的《孟子·离娄下》 其含义是 明白万事万物的道理 明白人伦关系



意思是:对身边的平常事物有透澈了解,对人与人相处各种事情的因由、变化和处理方法都非常的清楚。



建议你和语文老师当面请教一下这个问题


明于庶物,察于人伦是什么意思
明于庶物,察于人伦意思是:明白万事万物的道理,明察人伦关系。原文:孟子曰: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庶民去之,君子存之。舜明于庶物,察于人伦,由仁义行,非行仁义也。出处:孟子《孟子·离娄下》释义:人区别于禽兽的地方只有很少一点点,一般的人丢弃了它,君子保存了他。舜明白万事万物的道...

“明于庶物,察于人伦”什么意思?
“明于庶物,察于人伦”的意思:明白万事万物的道理,明察人伦关系。原文:《离娄下·第十九章》战国时期-孟子 孟子曰: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庶民去之,君子存之。舜明于庶物,察于人伦,由仁义行,非行仁义也。译文:孟子说:“人区别于禽兽的地方只有很少一点点,一般的人丢弃了它,君子保存...

明于庶物察于人伦是什么意思 明于庶物察于人伦原文以及译文
1、对身边的平常事物有透澈了解,对人与人相处各种事情的因由、变化和处理方法都非常的清楚。出自《孟子-离娄下》2、原文 孟子曰: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庶民去之,君子存之。舜明于庶物,察于人伦,由仁义行,非行仁义也。3、译文 孟子说:人区别于禽兽的地方只有很少一点点,一般的人丢弃了它...

明于遮物,察于人伦 是什么意思
1、明于庶物:自知者明,明,一般可以解为对身边事物的透澈了解.庶物:平常的事物.2、察于人伦:察于秋毫之末.察,一般指对细微事物的感受和理解.人伦:就是人事.这里指其对人与人相处各种事情的因由、变化和处理方法都非常的清楚.3、由仁义行:其行为都是以仁义为根本的.4、非行仁义:而不是看...

《孟子-离娄下》“舜明于庶物,察于人伦,由仁义行,非行仁义也。”词句...
1、明于庶物:自知者明,明,一般可以解为对身边事物的透澈了解。庶物:平常的事物。2、察于人伦:察于秋毫之末。察,一般指对细微事物的感受和理解。人伦:就是人事。这里指其对人与人相处各种事情的因由、变化和处理方法都非常的清楚。3、由仁义行:其行为都是以仁义为根本的。4、非行仁义:而不是看起来是“仁义...

明于庶物察于人伦体现了什么
“明于庶物,察于人伦”体现了中华传统美德基本精神中的道德需要,这句话的意思是“明白万事万物的道理,明察人伦关系”,出自《孟子-离娄下》,是儒家的经典著作。孟子认为人区别于禽兽的地方只有很少一点点,一般的人丢弃了它,君子保存了它,因此能遵照仁义行事,而不是勉强地施行仁义。孟子把道德...

明于庶物,察于人伦是什么意思
人伦: 人伦,指封建社会中人与礼教所规定的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及各种尊卑长幼关系。见《管子·八观》:“背人伦而禽兽行,十年而灭。”意思是说对于政务,也就是管理国家社会人民生活的事情要公正分明,而对于与他人的关系要认真分辨,也就是要遵守一定的规则,比如尊老爱幼,尊敬师长之类的...

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 出处,原文,释义。
出处:《孟子 离娄下 》原文:离娄下·第十九章 孟子曰: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庶民去之,君子存之。舜明于庶物,察于人伦,由仁义行,非行仁义也。释义:孟子说:“人区别于禽兽的地方只有很少一点点,一般的人丢弃了它,君子保存了他。舜明白万事万物的道理,明察人伦关系,因此能遵照仁义行事...

舜由仁义,非行义也解释,
1、明于庶物:自知者明,明,一般可以解为对身边事物的透澈了解。庶物:平常的事物。 2、察于人伦:察于秋毫之末。察,一般指对细微事物的感受和理解。人伦:就是人事。这里指其对人与人相处各种事情的因由、变化和处理方法都非常的清楚。

明于庶物察于人伦属于仁爱吗
“明于庶物,察于人伦”不属于仁爱思想。先关信息 原文:《离娄下·第十九章》战国时期-孟子 孟子曰: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庶民去之,君子存之。舜明于庶物,察于人伦,由仁义行,非行仁义也。译文:孟子说:“人区别于禽兽的地方只有很少一点点,一般的人丢弃了它,君子保存了他。舜明白万事...

镇海区15696283263: 《孟子 - 离娄下》“舜明于庶物,察于人伦,由仁义行,非行仁义也.”词句精准的解释及辨析、 -
甫饼正柴:[答案] 1、明于庶物:自知者明,明,一般可以解为对身边事物的透澈了解.庶物:平常的事物.2、察于人伦:察于秋毫之末.察,一般指对细微事物的感受和理解.人伦:就是人事.这里指其对人与人相处各种事情的因由、变化和处理方法都...

镇海区15696283263: 明于庶物察于人伦体现了什么
甫饼正柴: “明于庶物,察于人伦”体现了中华传统美德基本精神中的道德需要,这句话的意思是“明白万事万物的道理,明察人伦关系”,出自《孟子-离娄下》,是儒家的经典著作.孟子认为人区别于禽兽的地方只有很少一点点,一般的人丢弃了它,君子保存了它,因此能遵照仁义行事,而不是勉强地施行仁义.孟子把道德规范概括为四种,即仁、义、礼、智.

镇海区15696283263: 11.舜明于庶物,察于人伦是什么句式 -
甫饼正柴: 这是状语后置的倒装句. 动词为明和察,翻译时应该是:“于庶物(从世间的事物)”明,“于人伦(从人世的伦理)”察;两个于字结构都是状语,本应放在动词“明”和“察”的前面,这边放到了句末,所以是状语后置.

镇海区15696283263: 翻译《孟子.离楼上》 -
甫饼正柴: 原文+翻译:【原文】:离娄下·第一章孟子曰:「舜生于诸冯,迁于负夏,卒于鸣条;东夷之人也.文王生于岐周,卒于毕郢,西夷之人也.地之相去也,千有馀里;世之相后也,千有馀岁:得志行乎中国,若合符节.先圣后圣,其...

镇海区15696283263: 仁义礼智,我固有之的翻译,急!!! -
甫饼正柴: 1、【原文】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①.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②见孺子将人于打,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④于孺子之父母也...

镇海区15696283263: 孟子.离娄下原文及翻译仲尼... -
甫饼正柴: 卷八 离娄下 孟子曰:“舜生于诸冯,迁于负夏,卒于鸣条,东夷之人也.文王生于岐周卒于毕郢,西夷之人也.地之相去也,千有余里;世之相后也,千有余岁.得志行乎中国,若合符节,先圣后圣,其揆一也.” 子产听郑国之政,以其乘舆...

镇海区15696283263: 《原毁》解释 -
甫饼正柴: 原毁韩愈 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1〕,其待人也轻以约〔2〕.重以周,故不怠〔3〕;轻以约,故人乐为善.闻古之人有舜者,其为人也,仁义人也〔4〕;求其所以为舜者,责于己曰:“彼,人也,予,人也;彼能是,而我乃不能是...

镇海区15696283263: 怎么才能做到天时地利人和 -
甫饼正柴: 感应章第十六 2006-11-28 18:31:50 大 中 小 感应章第十六1子曰:“昔者,明王事父孝,故事天明.事母孝,故事地察2.长幼顺,故上下治.天地明察,神明彰矣3.故虽天子,必有尊也,言有父也4;必有先也,言有兄也.宗庙致敬,不忘亲...

镇海区15696283263: 庶民去之,君子存之.下句怎么接 -
甫饼正柴: 下一句是:舜明于庶物,察于人伦,由仁义行,非行仁义也.出处:《孟子 离娄下 》原文:离娄下·第十九章 孟子曰:「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庶民去之,君子存之.舜明于庶物,察于人伦,由仁义行,非行仁义也.」

镇海区15696283263: 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 加强道德修养 -
甫饼正柴: 从中华传统美德的角度看,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 强调的是要加强道德修养,塑造理想人格.与其含义一致的是 A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B明于庶物察于人伦 C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D以公灭私民其允怀 答案应该是A,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强调通过实际行动来提高思想道德修养,x选项只A符合题意.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