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与孟浩然之间的故事,除了李白在黄鹤楼送孟浩然的那个故事之外还有哪些呢?请各位网友帮帮我吧。

作者&投稿:权狭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李白与孟浩然之间的故事~

阳春三月,繁花盛开,万紫千红,远处的黄鹤楼里,坐着两位正在对酒畅饮的诗人,一位是诗人孟浩然,他虽然仕途不得意,但早已诗名满天下了,另一位是诗人李白,李白比孟浩然小十几岁,他刚离开四川不久,还未进入仕途,潇潇洒洒,自由自在。
李白久闻孟浩然的大名,此次在湖北得以相见,特别高兴。而孟浩然见到,诗才入仙,谈吐非凡的李白,也是相见恨晚,几天来二人游遍了湖北的名胜。谈诗情,谈人生,十分投机,正是酒逢知己千杯少。孟浩然就要离开此地沿长江东下去扬州了,李白特意在这依山傍水的黄鹤楼为他仰慕的孟浩然践行。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即李白送别孟浩然时所作的诗。
朝代:唐 作者: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词句注释:
1、黄鹤楼:中国著名的名胜古迹,故址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蛇山的黄鹄矶上,属于长江下游地带,传说三国时期的费祎于此登仙乘黄鹤而去,故称黄鹤楼。
2、故人:老朋友,这里指孟浩然。其年龄比李白大,在诗坛上享有盛名。李白对他很敬佩,彼此感情深厚,因此称之为“故人”。辞:辞别。
3、烟花:形容柳絮如烟、鲜花似锦的春天景物,指艳丽的春景。下:顺流向下而行。
译文:
友人在黄鹤楼向我挥手告别,阳光明媚的三月他要去扬州。
他的帆影渐渐消失在碧空中,只看见滚滚长江在天边奔流。
第一句话指出了告别的位置:第一代着名的黄鹤楼;第二句写下告别的时间和目的地:“烟花之春”和东南胜利的“扬州”;
三四句话,写下告别的场景:走远;只留下一个泉水。诗歌以美丽斑驳的烟花泉和无边的长江为基础。他们能够以开放的心态,
开放的心态,鲜艳的色彩和浪漫的氛围创造诗歌告别。虽然这首诗是一部告别作品,但它写得优雅而富有感情,没有深深的悲伤,意味着永远而不是悲伤,不停地飘荡着美丽的韵味,而且押韵远非空虚。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李白是一位热爱大自然,喜欢结交朋友的诗人。他一生都住过着名的山地之旅。他在漫游和徘徊中完成了自己的生命。他的足迹遍布中原,留下了许多赞美自然美和赞美友谊的作品。
唐朝玄宗十五年,李白东回到湖北省安陆,二十七岁。他在安陆生活了十年,但在很多情况下,他作为一个诗歌爱好者在外面旅行,用他自己的话说,他“在这片土地上十分陌生”。李白在安鲁逗留期间,遇到了12岁的孟浩然。
这首送别诗有着它特殊的感情色调。它不同于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川》那种少年刚肠的离别,也不同于王维《渭城曲》那种深情体贴的离别。这首诗,表现的是一种充满诗意的离别。其之所以如此。
孟浩然非常感谢李白,两人很快就成了朋友。在开元十八年,李白得知孟浩然要去广陵,并要求人们带信。孟浩然在江夏会见。几天后,孟浩然把船开到东边,李白亲自将船送到了河边。当离开时,写下了“黄鹤楼送孟浩然的广陵”。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李白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孟浩然

唐玄宗开元十五年,李白(701-762)游历蜀川归来,至湖北安陆定居已经有十年之久。也就是在这期间结识了孟浩然。
孟浩然(689-740)在盛唐诗人中算是老大哥了。他比王维、李白都年长十几岁,李白可是孟浩然的粉丝,每有新作一定去找孟浩然赏评一番。而孟浩然对李白赞赏有加,很快他们便成了知己。
柳絮如烟的三月,孟浩然启程广陵的时候,李白托人带信,一定要亲自相送。二人相约在黄鹤楼边,送别的时候李白写下了《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独自一人注视着船帆目送挚友,直至船只消失在尽头,这次使李白怅然若失,诗句之间表达了强烈的惜别之情。
李白写下了多首关于孟浩然的诗篇,自从孟浩然与李白分别,十年之后才再次相见。时间久远,二人情谊却不曾减免半分。
可见真正的友情,不会随时间的流逝而淡化,反而会因岁月增长而更加懂得知音难求。

扩展资料:
除了《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李白还送给孟浩然的另一首诗作,那便是,《赠孟浩然》。
《赠孟浩然》
唐代:李白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译文:
我钟爱孟浩然,潇洒的风度,超人的才华天下人都知道。年轻的时候就抛弃了功名爵禄,晚年在青松白云间隐居。在月光下饮酒常常沉醉,迷恋景色不愿意侍奉国君。你的品格像高山一样怎么能够仰望得到?我只能在这里向你作揖崇仰你清香的德行。
李白在这首诗中一开篇便是高度赞美了孟浩然。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他说自己是非常的喜爱孟夫子,在古代一般对于有学识,自己尊重的人,那么都会加一个“子”,例如孔子、孟子、庄子等等,这也是对人的一种尊称,表示自己非常的尊重对方。
在这里李白说到自己喜爱孟浩然之外,紧接着一句,又赞美起了对方来,在他的心目中,他认为孟浩然是一个高尚的人,他的学识,以及人品,那都是众人皆知。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在这两句中,李白又写到了孟浩然早年间的一个生活状态,试想当年孟夫子年少时不喜爱功名利禄,很是高尚,到了老年,他又独自隐居了起来,不问世事,真正是有隐者的风范。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孟夫子一到了月明之夜,他就会一个人独自在月光下饮酒,而且是醉得非常的优雅,犹如圣人一般。
他不像那些君王一样,迷恋于尘世的繁花,甘愿一个人过清苦的日子。从这两句中,李白进一步赞美了孟浩然高尚的品格。
诗的最后两句“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也是这首诗的点睛之笔,而且在这里李白,又再一次地赞美了孟浩然。
他说对于我来说,看到孟浩然那高山一样的品格,我只能是仰望,只能是在此为他作揖,敬重他的人格,以及他高尚的品格。李白写到这里时,内心非常的激动,同时也高度赞美了朋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李白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孟浩然

李白与孟浩然第一次相见就是李白生活的安陆的时候,那年李白大概28岁,而孟浩然40岁左右。李白当时诗名尚小,而孟浩然名声在外。李白专程前往鹿门山谒见浩然,两人习性相投,一见如故。于是,相约来到江夏(今武昌),游历月余,最后,孟浩然要去广陵,于是二人在黄鹤楼相别。看着好友离去,李白思绪万千,欣然写下千古绝唱《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与黄鹤楼有不少故事。李白第一次游黄鹤楼的时候,面对美景,自然是诗情大发。正想提笔赋诗,却见壁上已有诗作,那是崔颢的《登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州。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李白读完全诗,惊得半天没有说话,这等好诗,岂非凡人能做。于是李白感慨到:“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提诗在上头。”据说后来李白一直心有不甘,竟然还有让自己不敢下笔的地方,胸中块垒,难以展抒。后来到金陵,游金陵凤凰台时,一时兴起,便写下《登凤凰台》一诗,欲与崔颢一较高低,其诗为:“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其风格意境却有相似之处,而境界高远确也难分高下了。

十年之后,李白与孟浩然见了第二次面,这次李白写了《赠孟浩然》,以表达自己的朋友的钦佩。《赠孟浩然》“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高山安可仰,徒此辑清芬!”能得李白如此厚爱的人,当少之又少了。

李白和孟浩然,是相当要好的朋友。
据说,当时,李白是看了孟浩然的《春晓》,觉得这首诗写得很妙,而后二人成了朋友。
后来,一次,李白游黄鹤楼。诗情大发,正想提诗,却见崔颢的诗已然在墙上:

昔人已乘黄鹤去, 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 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李白一看这诗,写得如此之妙,顿时间觉得自己刚才想好的那首诗,不如见崔颢的这一首。于是,诗兴也荡然无存。
回来后,看见孟浩然,就把这首诗说给了孟浩然听。浩然也觉得这首诗写得妙。
后来一次,李白独自游金陵凤凰台,效仿崔颢的格律,写了首诗《登金陵凤凰台》:

凤凰台上凤凰游, 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 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 一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 长安不见使人愁。

后来,把这首诗拿给孟浩然看,问他这首和崔颢那首比起,哪首写得好。
浩然却并没有明说。
李白也不再追问。
据他认为,如果是好诗,浩然一定会称赞几句的,一定是浩然觉得这首不如崔颢的,又顾及到朋友之情,才没有说。

后来有一年的烟花三月,李白和孟浩然又来到了在黄鹤楼,这一次,是为了送孟浩然下扬州。
面对离别,李白百感交集,吟出四句诗: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孟浩然听后,长长地吐出一口气,说:崔浩写的是八句诗,你的只有四句。可是你的这四句却胜过了他的八句。
而后又长长地吐了一口气,说:你知道吗,你这是赢在了我们二人之间的感情上啊。

可见二人的感情有多深了吧。

李白是一位热爱自然、喜欢交游的诗人,他“一生好入名山游”,足迹几乎遍及整个中国,留下了许多歌咏自然美、歌颂友情的作品。《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历来传颂的名篇,这首诗是李白出蜀壮游期间的作品,写诗人送别友人时无限依恋的感情,也写出祖国河山的壮丽美好。

诗的起句“故人西辞黄鹤楼”紧扣题旨,点明送行的地点及自己与被送者的关系。“故人”一词说明了两位诗人的深厚情谊。“黄鹤楼”是天下名胜,是诗人墨客流连聚会之所,又是传说中仙人乘鹤升天之处。而今两位潇洒飘逸的诗人在此道别,更带有诗意和浪漫色彩。第二句“烟花三月下扬州”,紧承首句,写送行的时令与被送者要去的地方。“扬州”是东南都会,自古繁华,而“三月”又正是春光明媚,百花争艳的季节。诗人用“烟花”修饰“三月”,不仅传神地写出烟雾迷蒙、繁花似锦的阳春特色,也使人联想到处在开元盛世的扬州,那花团锦簇、绣户珠帘,繁荣而又太平的景象。孟浩然要去的地方真是好地方,时间也选择得恰当。李白对友人的这次旅游自然十分欣羡。“烟花三月下扬州”这清丽明快的诗句,正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愉快与向往。但李白又是富于感情的诗人,当友人扬帆远去的时候,惜别之情油然而生。从《李太白集》里,我们可以看到李白、孟浩然之间有着不少赠答诗。在《赠孟浩然》中,李白写道:“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可见李白对孟浩然是多么敬佩,两人的情谊是多么深厚。

诗的第三、四句正是写李白送别诗友时的惜别深情。“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表面看来这两句诗全是写景,其实却有着诗人鲜明的形象。“孤帆”绝不是说浩瀚的长江上只有一只帆船,而是写诗人的全部注意力和感情只集中在友人乘坐的那一只帆船上。诗人在黄鹤楼边送行,看着友人乘坐的船挂起风帆,渐去渐远,越去越小,越去越模糊了,只剩下一点影子了,最后终于消失在水天相接之处,而诗人仍然久久伫立,目送流向天际的江水,似乎要把自己的一片情意托付江水,陪随行舟,将友人送到目的地。这两句诗表达了多么深挚的友情,然而在诗句中却找不到“友情”这个字眼。诗人巧妙地将依依惜别的深情寄托在对自然景物的动态描写之中,将情与景完全交融在一起了,真正做到了含吐不露而余味无穷。

另外在诗歌的用韵上,诗人也颇具匠心地选择了“楼”“州”“流”三个声调悠扬的韵脚,吟诵起来余音袅袅。这与孤帆远去、江流天境雄浑开阔,这首诗真是令人越读越爱,百读不厌,无怪乎千古传颂。际的景象以及诗人目送神驰、情意绵绵的神态十分吻合。再加上语言清丽自然

李白与孟浩然第一次相见就是李白生活的安陆的时候,那年李白大概28岁,而孟浩然40岁左右。李白当时诗名尚小,而孟浩然名声在外。李白专程前往鹿门山谒见浩然,两人习性相投,一见如故。于是,相约来到江夏(今武昌),游历月余,最后,孟浩然要去广陵,于是二人在黄鹤楼相别。看着好友离去,李白思绪万千,欣然写下千古绝唱《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与黄鹤楼有不少故事。李白第一次游黄鹤楼的时候,面对美景,自然是诗情大发。正想提笔赋诗,却见壁上已有诗作,那是崔颢的《登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州。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李白读完全诗,惊得半天没有说话,这等好诗,岂非凡人能做。于是李白感慨到:“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提诗在上头。”据说后来李白一直心有不甘,竟然还有让自己不敢下笔的地方,胸中块垒,难以展抒。后来到金陵,游金陵凤凰台时,一时兴起,便写下《登凤凰台》一诗,欲与崔颢一较高低,其诗为:“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其风格意境却有相似之处,而境界高远确也难分高下了。

十年之后,李白与孟浩然见了第二次面,这次李白写了《赠孟浩然》,以表达自己的朋友的钦佩。《赠孟浩然》“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高山安可仰,徒此辑清芬!”能得李白如此厚爱的人,当少之又少了。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作文
暮春三月,长江边烟雾迷蒙,繁花似锦,年轻的李白正在黄鹤楼上为大诗人孟浩然饯行。

黄鹤楼俯临长江,飞檐凌空。李白和孟浩然一会儿仰望蓝天白云,一会儿远眺江上景色,都有意不去触动藏在心底的依依惜别之情。

终于,李白举起了酒杯说:“孟夫子,您的人品令人敬仰,您的诗篇誉满天下。自从我结识了您,就一直把您当作我的兄长和老师。今天您就要顺江东下,前往扬州,不知我们何日才能再见面,就请您满饮此杯吧!”孟浩然接过酒杯,一饮而尽,然后说道:“王勃说得好,‘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虽然我们暂时分别了,我们的友谊却像这长江的波涛永世不绝。”

岸边杨柳依依,江上沙鸥点点。友人登上了船。白帆随着江风渐渐远去,消失在蓝天的尽头。李白依然伫立在江边,凝视着远方,只见一江春水浩浩荡荡地流向天边……
在杨春三月,李白在黄鹤楼于老朋友辞别。那只船越走越远,远远望去,好像消失在晴空里。只见向天边流去。

李白与黄鹤楼有不少故事。李白第一次游黄鹤楼的时候,面对美景,自然是诗情大发。正想提笔赋诗,却见壁上已有诗作,那是崔颢的《登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州。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李白读完全诗,惊得半天没有说话,这等好诗,岂非凡人能做。于是李白感慨到:“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提诗在上头。”据说后来李白一直心有不甘,竟然还有让自己不敢下笔的地方,胸中块垒,难以展抒。后来到金陵,游金陵凤凰台时,一时兴起,便写下《登凤凰台》一诗,欲与崔颢一较高低,其诗为:“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其风格意境却有相似之处,而境界高远确也难分高下了。

有一次,孟浩然知道李白在襄阳,都来不及穿鞋就跑出去了,后来他俩成了莫逆之交。


李白与孟浩然之间的故事
阳春三月,繁花盛开,万紫千红,远处的黄鹤楼里,坐着两位正在对酒畅饮的诗人,一位是诗人孟浩然,他虽然仕途不得意,但早已诗名满天下了,另一位是诗人李白,李白比孟浩然小十几岁,他刚离开四川不久,还未进入仕途,潇潇洒洒,自由自在。李白久闻孟浩然的大名,此次在湖北得以相见,特别高兴。而孟浩然见到...

李白和孟浩然之间的故事
孟浩然接过酒杯,一饮而尽,然后说道:“王勃说得好,‘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虽然我们暂时分别了,我们的友谊却像这长江的波涛永世不绝。”岸边杨柳依依,江上沙鸥点点。友人登上了船。白帆随着江风渐渐远去,消失在蓝天的尽头。李白依然伫立在江边,凝视着远方。这篇故事讲述了李白和孟浩然的友情,...

唐朝诗人孟浩然与李白在历史上发生过什么故事?
几天后,孟浩然乘船东下,李白亲自送到江边。船开走了,李白伫立江岸,望着那孤帆渐渐远去,惆怅之情油然而生,便挥就了这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诗人将离别之情寄托在碧空与江水之间,言虽尽而意未尽,令人回味无穷,堪称送别佳作。一首是《赠孟浩然》。十年之后的开元二十八年春,公元740年,...

李白与孟浩然有什么关系吗?李白和孟浩然的友情故事
孟浩然也是唐朝的大诗人,虽然名气不及李白,但是个李白的关系非常的好。孟浩然是李白的老师、兄长、朋友,可谓亦师亦友。他们之间互相帮助、感情深厚,从李白的诗句中也可以窥见一二。李白与黄鹤楼有不少故事。李白第一次游黄鹤楼的时候,面对美景,自然是诗情大发。正想提笔赋诗,却见壁上已有诗作,那是...

李白杀孟浩然是什么典故
李白杀孟浩然是唐朝诗人李白的典故。具体过程如下:为了报仇,李白在《将进酒·君不见》中表达了对孟浩然的敬重和友谊。为了消除竞争对手,李白在诗词《将进酒·君不见》中表达了对孟浩然的怨恨之情。为了维护自己的文学地位,李白杀孟浩然是为了避免自己在竞争中落败。李白简介:李白(701年2月28日—762年...

李白和孟浩然的友情故事简写30字
孟浩然也早就听说李白的大名,衣服都还来不及整理就出门迎接李白,两人一见如故,从此成为了好朋友,经常在一起饮酒、作诗、谈人生、谈抱负,人生好不快活。但是好景不长,孟浩然不久后便要去远游,李白有事在身不同同去,不然照李白热爱游历山河的性格,铁定会和孟浩然作伴。临别前,李白在黄鹤楼为...

李白和孟浩然第二次相 遇之间的故事
李白与孟浩然第一次相见就是李白生活的安陆的时候,那年李白大概28岁,而孟浩然40岁左右。李白当时诗名尚小,而孟浩然名声在外。李白专程前往鹿门山谒见浩然,两人习性相投,一见如故。于是,相约来到江夏(今武昌),游历月余,最后,孟浩然要去广陵,于是二人在黄鹤楼相别。看着好友离去,李白思绪万千,...

李白与孟浩然之间的故事,除了李白在黄鹤楼送孟浩然的那个故事之外还有哪 ...
看着好友离去,李白思绪万千,欣然写下千古绝唱《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与黄鹤楼有不少故事。李白第一次游黄鹤楼的时候,面对美景,自然是诗情大发。正想提笔赋诗,却见壁上已有诗作,那是崔颢的《登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

为什么李白要送孟浩然?为什么李白不跟孟浩然一起走?
出川未久,刚刚结束江南吴越之游的李白,这时结识了长他十二岁的孟浩然,两人一见如故,在送孟浩然东下扬州时,李白挥笔写下了这首传涌千古的杰作。李白刚刚结束江南之游,扬州对他来说记忆犹新,何况,还有更多的地方等着他去游历,他的远大抱负也尚未实现,当然不会跟孟浩然再去旧游之地了. 本回答由提问者推荐 举报|...

孟浩然和唐朝大诗人李白是什么关系
孟浩然(689年-740年),字孟浩,唐代文学家、诗人,被誉为“江南四大才子”之一。他的诗作以描绘自然景物和抒发内心情感为主,以清新、淡雅、自然的风格而著称。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唐代最具影响力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被尊称为“诗仙”。他的诗以奔放豪放、壮丽激情的风格为特点,多以豪迈...

堆龙德庆县19644523597: 李白与孟浩然之间的故事,除了李白在黄鹤楼送孟浩然的那个故事之外还有哪些呢?注意:要简短,100个字之内,急,10分钟之内回答完毕 -
于杭采乐:[答案] 李白与孟浩然第一次相见就是李白生活的安陆的时候,那年李白大概28岁,而孟浩然40岁左右.李白当时诗名尚小,而孟浩然名声在外.李白专程前往鹿门山谒见浩然,两人习性相投,一见如故.于是,相约来到江夏(今武昌),游历月余...

堆龙德庆县19644523597: 李白与孟浩然之间的故事,除了李白在黄鹤楼送孟浩然的那个故事之外还有哪些呢?请各位网友帮帮我吧. -
于杭采乐: 李白与孟浩然第一次相见就是李白生活的安陆的时候,那年李白大概28岁,而孟浩然40岁左右.李白当时诗名尚小,而孟浩然名声在外.李白专程前往鹿门山谒见浩然,两人习性相投,一见如故.于是,相约来到江夏(今武昌),游历月余,...

堆龙德庆县19644523597: 孟浩然和李白的故事 -
于杭采乐: 李白与孟浩然第一次相见就是李白生活的安陆的时候,那年李白大概28岁,而孟浩然40岁左右.李白当时诗名尚小,而孟浩然名声在外.李白专程前往鹿门山谒见浩然,两人习性相投,一见如故.于是,相约来到江夏(今武昌),游历月余,最后,孟浩然要去广陵,于是二人在黄鹤楼相别.看着好友离去,李白思绪万千,欣然写下千古绝唱《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堆龙德庆县19644523597: 李白和孟浩然的友情故事简写30字 -
于杭采乐: 孟浩然比李白大十多岁,两人认识前,孟浩然的名字已经被许多人熟知,李白就一直很仰慕他,渴望跟“偶像”见一面.有一次李白在黄鹤楼上喝酒,听说孟浩然就在附近飞襄阳隐居,便立马去拜访他.孟浩然也早就听说李白的大名,衣服都还...

堆龙德庆县19644523597: 李白与孟浩然之间的故事 -
于杭采乐: 唐玄宗开元十五年(727年),李白东游归来,至湖北安陆,年已二十七岁.他在安陆住了有十年之久,不过很多时候都是以诗酒会友,在外游历,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酒隐安陆,蹉跎十年”.也就是寓居安陆期间,李白结识了长他十二岁的孟浩然.孟浩然对李白非常赞赏,两人很快成了挚友.开元十八年(730年)三月,李白得知孟浩然要去广陵(今江苏扬州),便托人带信,约孟浩然在江夏(今武汉市武昌区)相会.几天后,孟浩然乘船东下,李白亲自送到江边.送别时写下了《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作者: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希望能帮助到你

堆龙德庆县19644523597: 李白和孟浩然之间的关系 -
于杭采乐: 孟浩然是李白的老师、兄长、朋友,往日他们生活上相互照顾,学业上相互帮助,情投意合,感情深厚.我们从《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送元二使安西》诗句,就能很好的体现了他们分别、惜别依依不舍之情.李白与黄鹤楼有不少故事.李...

堆龙德庆县19644523597: 孟浩然和李白什么关系? -
于杭采乐: 李白比孟浩然小12岁,因而李白一直认为孟浩然是自己的前辈诗人.孟浩然是李白的老师、兄长、朋友,可谓亦师亦友.他们之间互相帮助、感情深厚,从李白的诗句中也可以窥见一二. 扩展资料: 孟浩然(本名孟浩,公元689年-公元740年),字浩然,号孟山人,襄州襄阳(现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盛唐山水田园诗人,与王维并称“王孟”. 孟浩然早年有志用世,游长安,应进士举不第.曾在太学赋诗,名动公卿,一座倾服,为之搁笔.开元二十五年(737年)被张九龄招致幕府.但其仕途困顿,最终修道归隐,曾隐居鹿门山.孟诗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多写山水田园和隐居的逸兴以及羁旅行役的心情,艺术造诣独特,有《孟浩然集》三卷传世.

堆龙德庆县19644523597: 李白和孟浩然之间的故事
于杭采乐: 李白酒隐安陆的时候,结识了一位著名的诗人孟浩然. 孟浩然是谁?下面几首诗大家可能都非常熟悉了.《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

堆龙德庆县19644523597: 李白和孟浩然之间还有哪些故事? -
于杭采乐: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作文 暮春三月,长江边烟雾迷蒙,繁花似锦,年轻的李白正在黄鹤楼上为大诗人孟浩然饯行. 黄鹤楼俯临长江,飞檐凌空.李白和孟浩然一会儿仰望蓝天白云,一会儿远眺江上景色,都有意不去触动藏在心底的依依惜别...

堆龙德庆县19644523597: 收集李白和孟浩然深厚友谊的小故事80字左右 -
于杭采乐: 李白与孟浩然诗文相惜,据记载,孟浩然曾解下佩戴的金龟请李白饮酒.李白有诗"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