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是哪篇文言文? 翻译全文哦

作者&投稿:訾乳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是哪篇文言文?~

马说

韩愈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注释


①、伯乐:春秋时秦穆公时人,姓孙,名阳,善相马。

②、只辱于奴隶人之手:只是辱没在马夫的手里。辱,受屈辱

③、骈:成双成对。槽:喂牲口的食器,枥:马棚。槽枥:马厩

④、不以千里称也:不把它称为千里马。以,把,介词。称,称颂,称道。

⑤、马之千里者:马(当中)能行千里的。之,助词。此句“马”和“千里者”是部分复指关系。

⑥、一食:吃一次。或:有时。尽粟一石:吃尽一石食料。尽,全,这里作动词用,是“吃尽”的意思。石,十斗为石。

⑦、食:同“饲”,喂养。

⑧、其:指千里马,代词。能千里:能走千里。之:(定语后置,不译。)

⑨、是:这样,指示代词。

⑩、能:才能。

⑾、才美不外见:才能和长处不能表现在外。见,同“现”,表露。

⑿、且:将。欲:想要,要。等:相当。不可得:不可能。得,能,表示客观条件允许。

⒀、安:怎么,哪里,疑问代词。

⒁、策:驾驭。之,指千里马,代词。以其道:用(对待)它的办法。

⒂、尽其材:全发挥它的才能。材,同“才”,此指行千里的才能。

⒃、鸣:马叫,之:不译(转接)。通其意:跟它的心意相通。

⒄、执策:拿着马鞭。策,赶马的鞭子,名词。临:到(它)的跟前。临之:到千里马的跟前。

⒅、其:难道,表反问语气。

⒆、其:可译为“恐怕”,表推测语气。


参考译文


世上先有伯乐,然后才会有千里马。千里马是经常有的,可是伯乐却不经常有。所以,即使是很名贵的马也只能在仆役的手下受到屈辱,跟普通的马一起死在马厩里,不能获得千里马的称号。

日行千里的马,有时一顿能吃下一石粮食,喂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所以)这样的马,即使有日行千里的能力,却吃不饱,力气不足,它的才能和美好的素质和能力也就表现不出来,想要跟普通的马相等尚且办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鞭策它,不按正确的方法,喂养又不足以使它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听它嘶叫却不懂得它的意思,(反而)拿着鞭子站在它跟前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果真没有千里马吗?其实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啊!
参考资料:http://baike.baidu.com/view/86583.htm

马说 — 韩愈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祇(zhǐ)辱于奴隶人之手,骈(pián)死于槽(cáo)枥(lì)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shí)或尽粟(sù)一石(dàn,古音为shí)。食(sì)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sì)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shí)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xiàn),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sì)之不能尽其材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yé)?其真不知马也。

马说
韩愈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注释
①、伯乐:春秋时秦穆公时人,姓孙,名阳,善相马.
②、只辱于奴隶人之手:只是辱没在马夫的手里.辱,受屈辱
③、骈:成双成对.槽:喂牲口的食器,枥:马棚.槽枥:马厩
④、不以千里称也:不把它称为千里马.以,把,介词.称,称颂,称道.
⑤、马之千里者:马(当中)能行千里的.之,助词.此句“马”和“千里者”是部分复指关系.
⑥、一食:吃一次.或:有时.尽粟一石:吃尽一石食料.尽,全,这里作动词用,是“吃尽”的意思.石,十斗为石.
⑦、食:同“饲”,喂养.
⑧、其:指千里马,代词.能千里:能走千里.之:(定语后置,不译.)
⑨、是:这样,指示代词.
⑩、能:才能.
⑾、才美不外见:才能和长处不能表现在外.见,同“现”,表露.
⑿、且:将.欲:想要,要.等:相当.不可得:不可能.得,能,表示客观条件允许.
⒀、安:怎么,哪里,疑问代词.
⒁、策:驾驭.之,指千里马,代词.以其道:用(对待)它的办法.
⒂、尽其材:全发挥它的才能.材,同“才”,此指行千里的才能.
⒃、鸣:马叫,之:不译(转接).通其意:跟它的心意相通.
⒄、执策:拿着马鞭.策,赶马的鞭子,名词.临:到(它)的跟前.临之:到千里马的跟前.
⒅、其:难道,表反问语气.
⒆、其:可译为“恐怕”,表推测语气.
参考译文
世上先有伯乐,然后才会有千里马.千里马是经常有的,可是伯乐却不经常有.所以,即使是很名贵的马也只能在仆役的手下受到屈辱,跟普通的马一起死在马厩里,不能获得千里马的称号.
日行千里的马,有时一顿能吃下一石粮食,喂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所以)这样的马,即使有日行千里的能力,却吃不饱,力气不足,它的才能和美好的素质和能力也就表现不出来,想要跟普通的马相等尚且办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鞭策它,不按正确的方法,喂养又不足以使它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听它嘶叫却不懂得它的意思,(反而)拿着鞭子站在它跟前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果真没有千里马吗?其实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啊!


“世有伯乐,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的出处是什么?_百 ...
世有伯乐1,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2辱于奴隶人之手,骈3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4.马之千里者5,一食6或尽粟一石.食7马者不知其8能10千里而食也;是9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11,且13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13求其能千里也?策14之...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的全文是什么?
这句话出自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韩愈的文章《马说》,这篇文章虽然说的是识马之道,其实说是君主的任臣之理,以马的处境来比喻有才华的人的处境。节选: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翻译:世上有了伯乐,然后才会...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这段话的出处是...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祇辱 一作:只辱)译文如下:世上先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经常有,但是伯乐不常有。所以即使有名贵的马,只是辱没在仆役的手中,跟普通的马一同死在槽枥之间,不以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这句话出自什么代
《马说》的第一句是大前提:“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这个命题不合逻辑。因为存在决定意识,伯乐善相马的知识和经验,必须从社会上(或说自然界)存在着大量的千里马身上取得,然后逐渐总结出来的。所以有人认为韩愈这句话是本末倒置,是唯心主义的。从唯物主义原则来看,这句话是错误的。韩愈把它作为...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的出处原文及原文...
意思是世上先有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但是伯乐不常有。《马说》原文: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祇(zhǐ)辱于奴隶人之手,骈(pián)死于槽(cáo)枥(lì)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shi)或尽粟(sù)一石(dàn)。食(...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的全文
原文: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祇(zhǐ)辱于奴隶人之手,骈(pián)死于槽(cáo)枥(lì)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shí)或尽粟(sù)一石(古音为dàn,今音为shí)。食(sì)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sì)也。是马也,虽有...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是哪篇文言文? 翻...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

世有伯乐后有千里马这句话是谁说的
《马说》原文如下: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是什么意思?
这句话的意思是:指能够发现选用人才的人,比人才本身更难得。这句话是出自韩愈《马说》。原文节选: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这句话的出处_百度知...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这是唐代韩愈的一句名言。其意思是指世上有识别马的伯乐,然后千里马才被发现。千里马一直都存在着的。但是伯乐不是任何时候都有的。这说明这样的一个显而易见的道理:当有人识才之才才会涌现出无数的人才,能识别人才的人,比人才更难得、更...

河津市17325576681: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这句话的出处是什么啊? -
褚堂傲承:[答案] 韩愈,《马说》.

河津市17325576681: 如何理解世有伯乐 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 而伯乐不常有? -
褚堂傲承: 意思是:“世上有识别马的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一直都存在着的,但是伯乐不是任何时候都有的.” 伯乐相马 一、读音:[bó lè xiàng mǎ] 二、出处: 唐·韩愈《杂说》四:“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

河津市17325576681: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是哪篇文言文?翻译全文哦 -
褚堂傲承:[答案] 马说 韩愈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

河津市17325576681: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这段话的出处是什么? -
褚堂傲承:[答案] 出自韩愈的《马说》 《马说》: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

河津市17325576681: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的出处请帮我找一下出处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
褚堂傲承:[答案] 马说原文韩愈世有伯乐1,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2辱于奴隶人之手,骈3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4.马之千里者5,一食6或尽粟一石.食7马者不知其8能10千里而食也;是9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

河津市17325576681: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联系“骥遇伯乐”,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
褚堂傲承:[答案] 体现了拨了对千里马的重要性,只有识马的伯乐才能使千里马发挥自己打才能.体现出伯乐识马能帮助千里马 实现驰骋千里的目标.

河津市17325576681: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的解释 -
褚堂傲承: 世界上有了伯乐,然后才会有千里马,千里马经常会有,可是伯乐不会经常有.这句话的意思是喻指这个世界上人才有很多,但是能够识别人才的人却很少.

河津市17325576681: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 -
褚堂傲承:[答案] 1 粟:小米.食(si第四声):饲养.策:驾驭,驱使. 执:拿着. 2 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3 包含了作者对千里马的叹息同情之情,也是作者对怀才不遇的的人(包括自己)的惋惜,还是对统治者不能选贤任能的指责

河津市17325576681: 世有伯乐,然后又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这篇文章的翻译?文章“呜呼”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
褚堂傲承:[答案] 表达了作者对封建统治者不识人才、摧毁人才的愤怒和讽刺,对被摧残人才的惋惜

河津市17325576681: 在《马说》里,说“世有伯乐,然后千里马”然后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矛盾吗?说说看法. -
褚堂傲承:[答案] 世上有了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这里的意思是,千里马需要伯乐去发现.当然学过的人都知道这里的千里马批的是人才.而伯乐就是知音. 后一句的意思是是说,这个世上人才济济,但是能发现这些人才的人却不常有,而造成了人才浪费. 一点也不矛盾.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