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周游列国的目的

作者&投稿:西符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孟子周游列国都去过哪些国家?~

孟子周游列国曾去齐国、宋国、滕国、魏国、鲁国等诸国。
孟子44岁的时候怀着自己的政治理想带领弟子周游列国,62岁回到老家邹国,不再出游了。
孟子一生的经历,也很象孔子,过着长期的私人讲学的生活,中年以后怀着政治抱负,带着学生周游列国。随从的学生最盛的时候,是跟在身后的车几十辆,跟随的人几百个。
他也是到处受到当权人物的款待,他到了哪一国,都无所顾忌地批评国君,甚至责备得国君环顾左右的人,把话题扯到别的事情上,而他的政治主张却不被接受。
孟子晚年回到故乡,从事教育和著述。孟子的弟子虽没有孔子那么多,但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教育家。他的学说不符合他所周游的那些国家的需要,于是就回到家乡与万章等人整理《经》、《书经》,阐发孔丘的思想学说,写成《孟子》一书,共七篇。

扩展资料
孟子(公元前372-289年),名轲,战国时期鲁国人,鲁国庆父后裔。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著有《孟子》一书。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

孟子三岁丧父,孟母艰辛地将他抚养成人,孟母管束甚严,其“孟母三迁”、“断杼教子”等故事,成为千古美谈,是后世母教之典范。
孟子继承了孔子的仁政学说,是位非常有抱负的政治家,在诸侯国合纵连横,战争不断时期,作为锐捷的思想家,孟子意识到了当时的时代特征和趋势,建构了自己的学说。
与孔子一样,他力图将儒家的政治理论和治国理念转化为具体的国家治理主张,并推行于天下。而当时各个思想家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主张,游说各国诸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孟子开始周游列国,游说于各国君主之间,推行他的政治主张。
孟子的主要思想
1、性善论
孟子的主要哲学思想,是他的人类性善论。“性善论”是孟子谈人生和谈政治的理论根据,在他的思想体系中是一个中心环节。
2、道德论
“仁义”是孟子的道德论的核心思想。孟子所说的“仁义”,是有阶级性的,是建筑在封建等级社会的基础之上的。但是,他反对统治者对庶民的剥削,反对国与国和家与家的战争。
3、政治及经济方面
孟子着重发挥了孔子的“仁学”思想,提出了“仁政”的政治主张。“仁”、“义”是孟子论理想的核心,又是他的政治经济学说的出发点。孟子的政治论,是以仁政为内容的王道,其本质是为封建统治阶级服务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孟子

孔子周游列国是从鲁国出发,大致走了卫国、宋国、齐国、郑国、晋国、陈国、蔡国、楚国、等地。现如今大致路线曲阜——濮阳——长垣——商丘——夏邑——淮阳——周口——上蔡——罗山,然后原路返回

孟子和孔夫子一样,也曾周游列国,极力说服诸侯采纳他的政治主张,以实现其拯救天下“舍我其谁”的远大报负。他曾去齐、梁、鲁、邹、滕、薛、宋等国,但最后的结果是没有哪一国的君王拜他为相,孟子的学说被当时的世人评论为“迂远而阔于事情”,无法付诸具体的政治实践,只落得个“亚圣”的虚名而抱着无限的惋惜走完了他悲剧的一生。
01

孟子的时代当时正处于战国初期,七雄争霸,孟子久有盛名,故诸侯王都乐于接见他,但诸侯王最想问的是如何富国强兵。
如孟子初见梁惠王,梁惠王就问他:“尊敬的老先生,您不远千里旅途劳累来面见我,可有对我的国家很有利的良策吗?”,梁惠王要的是富国强兵的具体政策,而孟子的回答与他的要求相差甚远:“惠王您只提倡仁和义就行了,为什么张口闭口都谈利益呢?”
这样的回答梁王肯定是不满意的。他说:“我东边和齐国交战大败,连我的大儿子都牺牲了;西边又败给秦国,被掠去七百里河西之地,南边和楚国打仗又遭败绩,我一心想为我国的死难之士报仇雪恨,您给出出主意吧。”孟子回答:“仁者无敌”。
试想,天天闻着血腥的人谁会相信仁者无敌呢?就象美国与伊拉克作战一样,我想哪一方也不会想到什么“仁义”二字,汉武帝的“犯强汉者,虽远必诛”才是硬道理。

02

孟子见齐宣王,齐宣王第一句话便问道:“齐桓公、晋文公在春秋时代称霸的事迹,您可以讲给我听听吗?”关心的也是如何富国强兵,称霸诸侯,而孟子仍以仁德的道理以对,不为宣王所用。
政治首先是具体而现实的,事实上,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的君主们大多不愿行仁政,反过来纷纷修兵重敛、极欲称霸,对待老百姓大多暴虐无道,他们接待孟子这样的学究,不过是要个好名声罢了。可笑的是,这些个外慈内荏的诸侯王,征伐哪国往往以哪国不行仁义为借口,就象现在美国出兵哪国,往往借助民主和人权的理由一样。
孟子就像是个到处劝架的好好先生,当腾文公问他如何对付齐国的威胁和兼并时,他没有更好的办法,只好说:“苟为善,后世子孙必有王者矣。”把现实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推到后世子孙千秋万代,明显是书呆子的说法,就象宗教中所谓的修下世一样,怎么能让人心服?所以连滕国这样的小国也不会糊涂到拜孟子这样的迂腐书生做相。

03

其实,孟子若打起仗来,大概也是懂得兵法的,他的“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就为千古传颂。可惜他是孔夫子门生,一生相信“人之初,性本善”,生活在中国世道最乱的春秋战国时代,注定只能是个思想家,绝对做不成政治家。
事实证明,乱世之国,法家学说和兵家学说最有市场,管仲、乐毅、吴起、苏秦、张仪、商鞅、李悝、李斯之流才是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的风云人物,为众诸侯所用,成就一世功业,如果孟子出生在战国之后百年的和平汉朝,或许可成为一代明相,董仲舒就是证明。

摘自百度网友,谢谢。


孔子周游列国的目的是什么?
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宣传自己的道德理念。周游列国,汉语成语,拼音是zhōu yóu liè guó,原指孔丘带着他的学生周游当时的许多国家,希望得到重用,以便推行儒家的政治主张;后指走遍各地。出自《东周列国志》。相关信息:孔子周游列国从55岁到68岁,孔子带着他的若干亲近弟子,用了十几年的时间在鲁国...

孔子周游列国的目的是什么?
孔子周游列国的目的肯定是为了宣传他的儒家思想,同时也是为了能够多了解各国的风俗习惯,结交更多的志同道合的人。相信大家在小的时候上语文课的时候,都听老师讲过孔子周游列国的故事。孔子应该算是我们国家最著名的一个思想家和教育家了,他对国人的思想影响是非常大的。这是我们在小的时候也学习过孔子...

孔子周游列国是为了宣传他的思想吗?为什么?
孔子周游列国主要是为了宣传他的思想,还有一些原因是鲁国国君不务正业,整日以声乐丝竹为乐,让孔子看不到希望。所以他才会选择出游列国,希望能够遇到重视“仁政”的国君,让自己的政治思想可以发扬光大。一、孔子为什么要周游列国孔子生于春秋时的鲁国,按理说,如果要推行自己的思想,可以从本...

孟子周游列国的目的
孟子和孔夫子一样,也曾周游列国,极力说服诸侯采纳他的政治主张,以实现其拯救天下“舍我其谁”的远大报负。他曾去齐、梁、鲁、邹、滕、薛、宋等国,但最后的结果是没有哪一国的君王拜他为相,孟子的学说被当时的世人评论为“迂远而阔于事情”,无法付诸具体的政治实践,只落得个“亚圣”的虚名...

孔子周游列国的主要目的是什么??最终结果如何?
因为他想宣传自己的主张.希望君主能施以仁政,不要战争.但那个时候正是春秋时期,各国多想能拥有更多的土地,只有进行战争.所以不可能听他的 ,孔子的政治主张当时显得很迂腐。当时是战争频繁的时期,大国欺负小国,小国要发展自强。孔子却要先行礼仪,感化他人,是无法行得通的。当时各国急于要加强军事和...

孔子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周游列国的?他一共花费了多少年?
孔子周游列国一共花费了14年的时间,从公元前497年开始,大致的路线是从鲁国出发,走过卫国,宋国、齐国、郑国、晋国、陈国、蔡国、楚国等地。孔子从公元前497年开始周游列国孔子从公元前497年到公元前484年开始了长达14年的周游列国,这14年期间,他走过了大约12个国家,目的是为了寻求做官,实现自己的...

孔子周游列国的原因
齐国的目的达到了。 孔子想劝说国君,但国君躲在宫里不肯见他。孔子心知振兴鲁国是没什么希望了,于是带着弟子失望的离开了鲁国,开始周游列国,希望找个机会实行他的政治主张。 孔子首先来到卫国。卫灵公接见了孔子,并给他在鲁国一样的待遇。孔子十分高兴,踌躇满志地想在卫国实现他“仁政德治”的主张和理想。但...

孔子周游列国的目的?
1.孔子周游哪些列国?2.孔子周游列国的目的?3.孔子周游列国后又做了哪些事?1.鲁、卫、宋、陈、蔡、楚、晋、齐 反正几乎所有国家他都去过了,只是没去国秦国而已,大概是因为太远了,过不去那里。2.孔子一方面宣传他的政治主张﹐一方面坚持他的教学活动。孔子的政治主张是“礼”和“仁”的学说。他...

孔子为何突然决定周游列国,背后真相与美人计有何关联?
没有自己的容身之处,于是才决定外出周游列国。除了这个“美人计”之外,孔子以年过半百之躯花了如此长的时间到处游说,也有他自己的目的。例如宣传他仁政和“克己复礼”的思想,或许遇到一个能采取自己治国方式的明君,还能谋求一个职位来施展才能。还有,孔子还秉持着“学无...

孔子周游列国有哪些意义?
周天子徒拥虚名,既不能制诸侯,列国诸侯亦常受制于有实力之贵族。列国彼此相争,各国贵族亦常作乱。于是礼制崩解,传统习俗的规范力量消失,天下遂进入无政府状态。孔子面对此一严重的时代问题,遂以重建一普遍秩序为己任。他认为留在鲁国不可能有什么作为,就领着一批学生离开鲁国到别处去推行他那以礼...

淮上区19227909558: 缘木求鱼成语故事 -
钮胞立可: 成语“缘木求鱼”意思是爬到树上去找鱼,它常被用来比喻做事情时,如果方向、方法错误,就一定达不到目的.缘,沿着,顺着.故事:公元前319年,孟子周游列国,第二次来到齐国.这时候,齐宣王为了扩张自己的领土,正准备攻打邻国...

淮上区19227909558: 孟子周游列国故事 -
钮胞立可: 孟子44岁的时候怀着自己的政治理想带领弟子周游列国,游历宋、滕、魏、齐、梁诸国.在齐国的稷下学宫任教期间,被尊为卿,得享相当于上大夫的俸禄,作为著名大师,孟子有时“后车数十乘,从者数百人”,往来于诸侯之间,其车乘之多,随从之众,已大大超过当年孔子周游列国时的规模.虽然孟子得到各国君主礼遇,但其主张终不为当权者所用.始终未被重用.62岁结束周游生活

淮上区19227909558: 缘木求鱼的成语故事 -
钮胞立可: 【成语】: 缘木求鱼 【拼音】: yuán mù qiú yú 【解释】: 缘木:爬树.爬到树上去找鱼.比喻方向或办法不对头,不可能达到目的. 【成语故事】: 战国时,齐宣王想称霸天下.孟子劝他放弃武力,用仁政征服天下. 孟子说:“大王动员...

淮上区19227909558: 孟子所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一观点的局限性? -
钮胞立可:[答案] 孟子语“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真实意思首先拿这句话开刀,因为这句话基本上是目前被提及频率最高的一个,尤其那些伪自由民主人士,竟以此妄言什么儒学具有民主思想,真是让人大牙笑落一地.网上的小混混无知无...

淮上区19227909558: 春秋战国的历史背景 -
钮胞立可: 1、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社会历史大变革时期 春秋战国时期奴隶制度崩溃,封建制度确立.这一鲜明的时代特征反映在以下方面: (1)经济上: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标志着社会生产力的显著提高.我国的封建经济得到了...

淮上区19227909558: 孔子孟子周游列国的经过 -
钮胞立可: 孔子周游列国是从鲁国出发,大致走了卫国、宋国、齐国、郑国、晋国、陈国、蔡国、楚国、等地.现如今大致路线曲阜--濮阳--长垣--商丘--夏邑--淮阳--周口--上蔡--罗山,然后原路返回

淮上区19227909558: 孔子孟子周游列国的经过
钮胞立可: 孔子: 孔子政治抑负难以施展,遂带领颜回、子路、子贡、冉求等十余弟子离开“父母之邦”,开始了长达十四年之久的周游列国的颠沛流离生涯.是年孔子已五十五岁....

淮上区19227909558: 孔子周游列国的目的是什么?
钮胞立可: 孔子名叫孔丘,字仲尼,是鲁国陬邑(今 山东曲阜东南)人.鲁定公当上国君后,天天只顾吃喝玩乐, 不管国家政事.孔子想劝说他,他却躲起来不 见孔子.这件事让孔子感到很失望.孔子的 学生说:“鲁君不办正事,咱们还是另投明主吧!”打那以后,孔子离开鲁国,带着一批学生周游列国,开始向国君们宣讲他的政治主张.可是,那个时候,大国都忙于争霸,小国都面临着被吞并的危险,整个社会正在发生变革,又有谁会接受孔子的一套恢复周朝初年礼乐制度的主张呢?他先后到过卫国、曹国、宋国、郑国、陈国、 蔡国、楚国.这些国家的国君都将他拒之 门外.孔子在列国奔波了七八年,碰了许多钉 子.晚年时,他还是回到鲁国,把精力放到整 理古代文化典籍和和教育学生上面.

淮上区19227909558: 孟子的小故事 -
钮胞立可: 1、孟母三迁 孟子的母亲为了他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搬了三次家.2、始作俑者 这句成语出自于《孟子·梁惠王上》:“仲尼(孔子)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 战国时,有一次孟子和梁惠王谈论治国之道.孟子问...

淮上区19227909558: 与孟子有关的故事 -
钮胞立可:[答案] 这可多了: 1、孟母三迁 孟子的母亲为了他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搬了三次家. 2、始作俑者 这句成语出自于《孟子·梁惠王上》:“仲尼(孔子)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 战国时,有一次孟子和梁惠王谈论治国之道.孟子问...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