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之观于天地的之

作者&投稿:皮冯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古人之观于天地全文~

游褒禅山记

朝代:宋代
作者:王安石
原文: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某记。

译文]古代的人观察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所收获.是因为他们探索思考问题很深入而且又很全面.

是的。”之“在这里是用于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
“取消句子独立性”是古汉语特有的一种语法现象,指的是用结构助词“之”嵌在主谓结构中间,使得本来可以独立成句的话变得语意未完,比如“父母爱子”,主语是“父母”,谓语部分是“爱子”,可以成为完整的句子,但中间加上个“之”,变成“父母之爱子”以后,语意就不完整了,变成一个偏正词组不能离开上下文而独立成句了,语法学界管这种现象叫“取消句子独立性”。

王力《古代汉语》第二册(p461)说:“所谓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就是使句子在形式上词组化,意思上不完整,如果不依赖一定的上下文,就不能独立存在。”细分起来,有两种情况:

第一, 在一个分句的主语谓语之间用“之”字,表示语意未完,让读者或听者等待下文。例如:
左师公曰:“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战国策·赵策四)
苟子之不欲,虽赏之不窃。(论语·颜渊)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第二, 这种“之”字又常常用在充当主语或宾语的主谓结构之间。例如:
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左传·僖公四年)
子之哭也,一似重有忧者?(礼记·檀弓下)
以上两例“之”处在作主语的主谓结构之间。

有时候,不是在主语谓语之间用“之”字,而是在主语和“于”字介宾词组之间用“之”字,这样形成的结构再作句子的主语。例如:
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孟子·梁惠王上)
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同上)

此外,作宾语的主谓结构之间也可用“之”字隔开:
宦三年矣,未知母之存否。(左传·宣公二年)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雕也。(论语·子罕)
唯恐缄滕扃鐍之不固也。(庄子·胠箧)
所以,“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其”之“处在作主语的主谓结构之间,是取消主语“古人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的独立性,使“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能够作为一个偏正词组独立担当整个句子中的主语成分;“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的“之”是处于做宾语的“莲出淤泥而不染”这个主谓结构之间,取消“莲出淤泥而不染”这个主谓结构作为一个完整句子的独立性,令其可以做“予独爱”的宾语。可见
http://zhidao.baidu.com/link?url=qkejmJ1ZEaD4veuEZtloL_oBpce4ilsWnJd-CShpsLBkWujEf-zIH62UIVxzBBrJ3DvO2-Svyj1BYJQsn7XMwK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翻译是什么?
古人观察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所得益。出自宋代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这篇游记因事见理,夹叙夹议,其中阐述的诸多思想,不仅在当时难能可贵,在当今社会也具有极其深远的现实意义。游褒禅山记常考重点句子翻译:1、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八下文言文个别字的意思
①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②乐郊乐郊,谁之永号! ③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师说》)(本义项指前一个“之”) ④无丝竹之乱耳(《陋室铭》) ▆(9)向。例: 然后驱而之善。 ▆(10)结构助词,补语的标志。用在中心语(动词、形容词)和补语之间,可译为“得”。如: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

麻烦哪位高手提供一下老子《道德经》中“之”的用法!万分感谢!!!_百度...
帮助的人:1061万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关注 展开全部 第一章1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2 。2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3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4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5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译文1 道可以说,但不是通常所说的道。名可以起,但不是通常...

之在文言文多种释义加例句
分人(分配,分给)长约八分有奇(长度单位)忠陛下之职分也(职分,本分)31、奉为妻妾之奉(通“俸”,侍俸)奉命于危难之间(接受,奉行)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供奉)32、否尚能饭否(fòu用在句末表询问,相当于“不”“没有”“吗”)陟罚臧否(恶、坏pǐ)33、夫予观夫巴陵胜状(fú,发语词,那)夫环而攻之...

观于天地是什么意思?
观于天地之谓也。白话释义:天地具有伟大的美但却无法用言语表达,四时运行具有显明的规律但却无法加以评议,万物的变化具有现成的定规但却用不着加以谈论。圣哲的人,探究天地伟大的美而通晓万物生长的道理,所以“至人”顺应自然无所作为,“大圣”也不会妄加行动,这是说对于天地作了深入细致的观察。

褒禅山记的原文及翻译
(43) 或:有人。(44) 咎(jiù):责怪。(45)其:那个。 (46)其:自己。(47)极:尽,尽兴。(48)夫(fú):代词,那。(49)于是:对于这。(50)叹:动词用如名词,感慨。(51)焉:句末语气词,啊。(52)之:取消“古人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这个句子的独立性,使它充当大句子的主语。 (53)得:心得...

...以知天地之广大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的意思?_百度...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白话译文:对于这件事...

高二语文必修二文言文知识总结
古人之观于天地„..往往有得(心的、收获) 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能够)二、虚词 1、虚词“乃”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副词,表示判断,可译为“是”“就是” 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何也 副词,竟,竟然,居然 良乃人,具告沛公 副词,于是 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兵乃出 副词,...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执策而临之 的之分别代表什么意义或用法?
宋何罪之有?——《公输》3.结构助词,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隆中对》4.结构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凌万顷之茫然。——《赤壁赋》5.结构助词,补语标志,可译为“得”。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

游褒禅山记中“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该如何...
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

沅陵县19625531763: 《游褒禅山记》中古人之观于天地”的“之”、“于”怎解?万分感激! -
巧湛生乳:[答案] 这里的“之”用在主语、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于,介词,引出动作的处所,时间和对象.翻译为在.

沅陵县19625531763: 游褒禅山记中的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中的之是什么用法? -
巧湛生乳:[答案] 结构助词,补语的标志.用在中心语(动词、形容词)和补语之间,可译为"得".如: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游褒禅山记》)

沅陵县19625531763: 对下列句子中“之”字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1)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鱼虫、鸟兽,往往有得(2)不知东方之既白(3)至于幽暗昏惑无物以相之(4)... -
巧湛生乳:[选项] A. (1)(2)|(3)(4)(6)|(5) B. (1)(2)|(3)|(5)|(4)(6) C. (1)(2)(5)|(4)(3)(6) D. (1)(2)|(4)(3)|(5)(6)

沅陵县19625531763: “西山之怪特”的“之”的用法和意义 -
巧湛生乳:[答案] “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出自高中课本《始得西山宴游记》. “之”是初高中文言最常用的虚词之一(可能还没有这个“之... ——《劝学》5.结构助词,补语标志,可译为“得”.例: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

沅陵县19625531763: 《游褒禅山记》中“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的之”字是何用法?
巧湛生乳: 您好!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 这里的“之”用在主语、谓语之间 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回答完毕,望您满意,祝你愉快!~

沅陵县19625531763: 《廉颇蔺相如列传》中每个“之”的用法求《廉颇蔺相如列传》中每一个“之”的用法, -
巧湛生乳:[答案] 之 1.用作代词,又分几种情况: (一)可以代人、代物、代事.代人多是第三人称.译为"他"(他们)、"它"(它们).... (二)结构助词,补语的标志.用在中心语(动词、形容词)和补语之间,可译为"得".如: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

沅陵县19625531763: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中之怎么解释
巧湛生乳: 这是古代人第一次用唯物主义的阳光去看待世界

沅陵县19625531763: 文言文中“之”字都有哪些用法?那《学弈》中的“通国之善弈者也”和"唯弈秋之为听"中的“之”分别是什么意思? -
巧湛生乳:[答案] 一、“之”作代词用 “之”作代词的用法在教材中有很多,如下列加点的“之”字: 1、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二)结构助词,补语的标志.用在中心语(动词、形容词)和补语之间,可译为"得".如: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

沅陵县19625531763: ...(《公输》) 3.“道”:① “有碑仆道”.② “何可胜道也哉”.③ “传道受业”(《师说》)④ “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4 .“观”:① “古人... -
巧湛生乳:[答案] 答案: 解析: 1、死.终于.士兵.2、碑文,整篇文章.文字.华美、有彩饰.3、道路.说、讲.道理.正确的方法.4、观察、看.景象.建筑物的一种,读guàn,5、能够.心得、收获.融洽.得到,获得.6、帮助、辅佐,读xiàng.宰相、丞...

沅陵县19625531763: “布衣之士”之中的之是什么意思? -
巧湛生乳:[答案] 在这里应该是“的”的意思 布衣:指平民百姓的最普通的廉价衣服;“布衣蔬食”常形容生活俭朴;“布衣百姓”干脆指... ——《劝学》5.结构助词,补语标志,可译为“得”. 例: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