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悟空与西游记的寓意有什么关系?

作者&投稿:终虏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西游记》中孙悟空,孙行者,孙猴子,三个称呼意义是啥?~

在《西游记》中,孙悟空一共有三个名字,分别是孙悟空、孙行者和孙猴子,其中“孙悟空”是孙悟空一开始的大名,后来成为了孙悟空的法号;“孙行者”是唐僧给孙悟空重新取的大名;“孙猴子”则是孙悟空的一个外号。

首先来说说“孙悟空”这个名字,孙悟空当初本来是没有名字的,后来拜师菩提老祖后,菩提老祖便从猴王的“猢”字给孙悟空衍生了一个“孙”姓,而后又给孙悟空取了一个法号叫做“悟空”,这也就是“孙悟空”这个名字的由来。然而孙悟空哪里知道什么大名、小名、法号之类的,所以到处说自己叫孙悟空,后来孙悟空又大闹了天宫,于是三界之中所有人都知道孙悟空这个名字了。

其次来说说“孙行者”这个名字,孙悟空当时拜了唐僧为师,唐僧一听悟空这个名字就知道是法号,所以便说要给孙悟空取一个大名,而这个大名就是“孙行者”,后来唐僧还告诉了孙悟空名字和法号的区别,所以在取经路上,唐僧、观音菩萨、如来佛祖、玉皇大帝等都是叫孙悟空的法号“悟空”,当孙悟空遇到妖怪的时候,就说自己是孙行者,当时银角大王叫孙悟空报上名来,孙悟空也是说:“俺老孙行不更名坐不改姓,孙行者是也。”

最后再来说说“孙猴子”这个名字,其实这个就是孙悟空的外号而已,“孙”这个姓氏是指代猴子的,而孙悟空本就是石猴,所以叫他孙猴子也是调侃孙悟空的。除此之外,孙悟空还因为脾气暴躁,而被玉皇大帝他们称为“泼猴”,像太白金星、水德星君这些总是被孙悟空欺负的神仙则是称呼孙悟空为“孙大圣”。

西游记是讽刺当时的社会现实,举个例子:孙悟空很厉害吧,可是偏偏拿各路神仙的“宠物”下届的妖怪没办法,其他妖怪一棍子打死,只要是某个神仙的坐骑就只有放了……

孙悟空在《西游记》中,是个极富时代特征的形象,他集中而又复杂地体现着《西游记》情理之争的主题。人的情欲表现是多样性的,此所谓七情六欲是也,这是人的本能和天性,是人类对社会生活的合理要求和正常欲望。程朱理学则把人的情欲归其为邪恶,尤其是对人的好色好货之大欲,更是深恶痛绝,以为放任之,必然要违犯封建伦理道德,所以才提出“存天理,灭人欲”,被朱明统治者奉为至宝圭臬,用以维护思想专制,维护封建秩序。明人为此深受其毒害。吴承恩无疑有着反传统的叛逆精神,他和明代中后叶许多进步的思想家,文学家一样,带着打烂理学桎梏的同样愤怒,塑造了孙悟空这个光辉的形象。

�孙悟空是个由一块石头造化出来的自然之子,作为猴子,他极端好动,永不安生;作为人,他“一生受不得气”;作为神,他不愿受任何束缚,一句话,孙悟空追求的是个性解放,任情随欲。在程朱理学统治的天罗地网中,孙悟空庄严地宣布,他的本性不可扼杀,人的情欲不要战胜。不受阎王束缚,不受天宫束缚,不受唐僧束缚,不受菩萨束缚,不受妖怪束缚,不受佛主束缚,可谓其主导性格。而且,只要谁束缚他,他就反抗谁,反抗成为孙悟空性格的本质。把这种主导性格和性格本质放在明中叶以后的反理学社会新思潮中来看,他反映的是吴承恩不受理学束缚,而且立志要打烂理学桎梏的反理学思想。这种思想,作者把它倾注在孙悟空的身上,并使他这种思想贯穿了全书始终。

�凡人一生下来,情欲就会自然而生,所以孙悟空一出世就要称王,要过“不伏麒麟辖,不伏凤凰管,又不伏人间王位所拘束,自由自在”的生活,甚至不知足而异想天开地追求一种“超升三界之外,跳出五行之中”,不要阎王老子暗中管着的更加自由自在的生活。这深有寓意情节,即人的情欲是自然滋生的,是一种本能天性,一旦受到束缚,必然要走向反抗。假如没有“暗中有阎王老子管着”的话,即假如没有程朱理学束缚的话,孙悟空也许不用出海学道而安分守己,他反抗的本性完全是被逼上梁山的。这是理学的反动,它想束缚人性,却使人们为求得个性解放而走向反抗,天理实际是无理的。

�孙悟空得道后的第一件大事,是在龙宫得到一根可随人意而粗细短长的“如意金箍棒”。作者特意命其名为“如意”,决非闲来之笔,其寓意不言而喻。它是人之情欲的象征,孙悟空就是靠这根金棒,才大闹龙宫地府,大败天兵大将,后来又横扫西天妖魔的。程朱理学为了维护天理尊严和思想专制,当然不会放任人欲横流。为了束缚孙悟空的情欲,“收他的邪心,使不生狂妄”,“着他安心定志,再勿胡为”,玉帝在齐天大圣府中分设“安静司”和“宁神司”安静宁神,不就是“灭人欲”的翻版吗?程朱理学对孙悟空不受束缚的本性估计过低,猴子怎能安静宁神呢?难怪做了佛徒之后,孙悟空还说他只会翻江倒海担山赶月而坐不了禅,区区安静、宁神二司,岂能束缚住孙悟空极瑞好动,永不安生的性格本能呢?即使被押入八卦炉——八卦炉是程朱理学对一个任情纵欲的反抗者进行天理强化教育的象征,这和杜太守延师陈最良对杜丽娘进行闺范教育而适得其反有着同样的意义。八卦炉不仅没能使孙悟空收敛自己的情欲,反而炼就了他的火眼金睛,使他更看清天理的腐朽,虚伪和残酷,促使他走向更强烈的反抗。一跳出八卦炉,即挣脱理学的牢笼,孙悟空便挥舞着金箍棒,大闹霄壤天宫,甚至要玉帝让出天宫,来一个彻底的天理人欲的翻覆。吴承恩在大闹天宫尽情地表达他对束缚人性之天理的不满,热情地赞颂孙悟空的如意金箍棒:“一点灵光彻太虚,那条柱杖亦如之。或长或短随人用,横竖横排任卷舒。”八卦炉在孙悟空的金箍棒下,被打得粉碎而终于破产。这是一曲人欲的赞歌,是明中叶以后大批进步思想家要求个性解放,打破理学束缚的理想寄托,也是程朱理学受到明中叶以后社会新思潮冲击,不能维护封建思想专制之现实的形象写照;而促使理学趋向解体的最好武器,正是象征着人之情欲的如意金箍棒。程朱理学对孙悟空的任情纵欲使尽了解数而不能扼杀其情欲,最后不得不把他打入一个天理的牢笼,把他压在五行山下去受五百年炼狱的悔过。八卦炉之强化没有束缚住孙悟空的本性,只好压在五行山下而武力镇压,恰恰说明封建统治者利用程朱理学束缚人们思想,扼杀人们情欲的破产,又正是明中叶以后社会思潮中情理斗争的一个现实反映。

�五百年炼狱的收效如何?孙悟空为了挣脱苦海,说他已知悔而做了佛教徒。这就是有些评论者所说的孙悟空投降了神佛,从造反英雄而做了护法弟子。宣言不等于行动。孙悟空一出五行山,马上抽出如意金箍棒,兴奋地说:“这宝贝,五百年不曾用着他,今日拿他出来挣件衣服穿穿。”遂一连打死一只老虎和六个强盗。唐僧指责孙悟空违背佛戒之不杀生,他又如在天宫做马夫似的,转身就要重返花果山。唐僧说孙悟空不受“人气”,孙悟空则说唐僧不识“人性”。人气与人性之争,实际上就是明中叶以后社会思潮中情与理的论争。可见,虽然做了佛教徒,孙悟空仍未改悔而不受人气,仍要任情纵欲追求个性解放。神无法,佛无法,师也无法束缚住孙悟空的情欲,只好骗他戴上金箍儿,迫使他去做护法弟子。

�金箍儿和紧箍咒,这是封建统治者束缚孙悟空的又一个法宝,可以理解为程朱理学之“存天理,灭人欲”的伦理道德。按理说,孙悟空皈依佛门,首要是戒杀,听从师父管束;如来佛也以为,孙悟空既然戴上金箍,是不敢有违佛门戒法的。程朱理学又一次低估了人之情欲的不可扼杀。西天一路,孙悟空冲破各种束缚和磨难,遇妖就斗,逢怪就战,大开杀戒,和在大闹天空中一样,仍然发扬了不受任何束缚的本性,和金箍儿做不了妥协的斗争。孙悟空在被戴上金箍后第一次见到菩萨时大叫:“你怎么生法儿害我?”并以辞职相威胁,直到菩萨许他叫天天应,叫地地灵,又送他三根救命毫毛,孙悟空才答应继续西行。在古代社会里,明人是最会做买卖的。天地都要听从的任意指挥,这对任情纵欲的孙悟空来说,实在是一场太合算的交易了。

�三打白骨精是孙悟空情欲不可抑制的集中体现。唐僧一再念紧箍咒,孙悟空也几次发誓戒杀,但一遇妖魔,不论忍受多大痛苦,他也要发泄自己的好斗本性。唐僧要赶他去,他出的价钱是只要唐僧退下金箍儿,他就“快活相应了”。收红孩儿时,菩萨要孙悟空留件东西做抵押,他指着头上的金箍说:“情愿退下,将此为当。”直到成了正果授了封号,孙悟空的第一个要求仍然是:“趁早念了松箍儿咒,脱下来,打得粉碎,切莫叫那甚么菩萨再去捉弄他人。”孙悟空念念不忘的这个强烈愿望,难道不能说明他仍然保持着不受任何束缚的反抗性格吗?一方面是拼命束缚,一方面是拼命挣脱束缚,它具体形象地体现着情与理的斗战,也反映了明代不愿忍受理学束缚的有识之士的共同愿望。

�颇值讽刺和深思的是,孙悟空西天一路并未收敛自己的情欲而成为一名合格的佛门弟子,佛门戒杀对他没有任何约束力,他多次调侃终身为父的唐僧师父,戏骂菩萨一世无夫,讥笑如来佛是妖精的外甥,最后还被封为“斗战胜佛”——这下可给孙悟空带来了麻烦,一些评论者对这个结局大为不满,孙悟空遭到和宋江一样的命运,被指责为做了投降派,西天扫妖之功被说成是镇压了自己的同类。孙悟空前后性格由此被看作是矛盾的。《西游记》前后主题矛盾或转化而不能统一,关键就在这里。如何认识这个结局呢?我以为:这个结局是合理的,它没有影响孙悟空的性格和《西游记》主题的统一。

�其一、孙悟空的封号是“斗战胜佛”。斗战,正是孙悟空反抗性格的具体化;斗战必胜,这是对孙悟空反抗理学束缚的肯定。如同程朱理学不能扼杀猪八戒的食欲而封他为净坛使者一样,神佛无奈于孙悟空的好斗好战反抗之情欲,也只好封他为斗战胜佛。这是孙悟空的胜利,是人欲经过斗战终于战胜天理,又迫使天理不得不承认人欲的合理性的胜利。

�其二、这个结局可以和《牡丹亭》做个比较,《牡丹亭》是典型的以情反理的作品。柳梦梅破墓,杜丽娘还魂,二人私自结合。对于封建婚姻来说,这是场既犯法律,又违礼教的婚姻,而且杜丽娘在金殿之上毫不把君父放在眼中,和柳梦梅紧紧站在一起。皇帝无奈,只好赐柳杜团圆,杜父无法,只好接受这场婚姻。难道我们能因为柳杜的婚书是皇帝恩准的,就否认柳杜爱情的社会意义吗?类似的作品很多。《西厢记》、《墙头马上》、《拜月亭》等等,都是类似的结局。对这样的结局如何看?张齐在《还魂之后有精华》一文中说:“最后依仗圣旨的力量,毕竟是汤氏阶级的时代局限的反映,但主要还是杜丽娘、柳梦梅坚持斗争的结果。”这个评论可以移用对《西游记》的评论:孙悟空终未改悔不受束缚的本性,最后还要成佛,又是曾经镇压过他的如来佛亲自封号,封的又是符合他本性的斗战胜佛。这只能说明程朱理学在人之情欲面前的黔驴技穷和彻底失败。

�其三、作为文学形象,孙悟空只能选择护法成佛之路。要不,如同张君瑞一样,张君瑞不去赶考中举,就不能和崔莺莺团圆;孙悟空不去护法,就只能永远被压在五行山下“不能展挣”,干不出西天扫妖的英雄业绩。如此的话,孙悟空便成了名符其实的失败英雄。人们是不愿意看到孙悟空如此悲剧的。于是,吴承恩不负众望,为孙悟空选择了成佛的出路。吴承恩只能为孙悟空选择这样的出路,这是明代社会的一个现实。明代许多文人,终身不改自己的本性,却又不忘寻个出路,或举业,或做幕僚——吴承恩就是这样为自己选择出路的。寻找人生出路,这大概是人生最大的欲望吧!

�四、有必要提及唐僧。有人认为这个形象是苍白而不真实的,他只是封建伦理道德的传声筒。作者实际对唐僧无意写他真实与否,只是要通过这个形象寄托一种思想倾向。无疑,唐僧是明代儒、道、佛三教合一的形象写照,是个以天理律己,又以天理律人的象征。这个口口声声不离君父,走路怕踩蝼蚁,点灯怕灭蚊虫,诚信佛法,严守天理的高僧,尽管从未放纵过情欲,却总是多灾多难寸步难离孙悟空。他几次很失体面地对孙悟空说:“徒弟快救我一救!”为了保命,竟连天理的尊卑秩序都不顾了。作者的寓意在于:按天理行事,寸步难行,百事不成;顺乎人性,虽受阻难,终可成功。徐渭的《翠乡梦》反映的就是这种思想:玉通禅师禁欲修行二十多年,由于违背人性,难成正果。而他的后身柳翠,虽为妓女,任情纵欲,一经点化,马上成佛。联系起来相论:程朱理学由于违背人性,扼杀人们地正常生活欲望的追求,在资本主义出现萌芽,商品经济空前发展,传统道德受到冲击的明代社会,这是一股逆社会潮流的腐朽思想,是不能维护对一个社会的统治的。唐僧形象的意义正在这里,他实际上宣告了程朱理学的破产。

孙悟空在《西游记》中,是个极富时代特征的形象,他集中而又复杂地体现着《西游记》情理之争的主题。人的情欲表现是多样性的,此所谓七情六欲是也,这是人的本能和天性,是人类对社会生活的合理要求和正常欲望。程朱理学则把人的情欲归其为邪恶,尤其是对人的好色好货之大欲,更是深恶痛绝,以为放任之,必然要违犯封建伦理道德,所以才提出“存天理,灭人欲”,被朱明统治者奉为至宝圭臬,用以维护思想专制,维护封建秩序。明人为此深受其毒害。吴承恩无疑有着反传统的叛逆精神,他和明代中后叶许多进步的思想家,文学家一样,带着打烂理学桎梏的同样愤怒,塑造了孙悟空这个光辉的形象。

孙悟空是个由一块石头造化出来的自然之子,作为猴子,他极端好动,永不安生;作为人,他“一生受不得气”;作为神,他不愿受任何束缚,一句话,孙悟空追求的是个性解放,任情随欲。在程朱理学统治的天罗地网中,孙悟空庄严地宣布,他的本性不可扼杀,人的情欲不要战胜。不受阎王束缚,不受天宫束缚,不受唐僧束缚,不受菩萨束缚,不受妖怪束缚,不受佛主束缚,可谓其主导性格。而且,只要谁束缚他,他就反抗谁,反抗成为孙悟空性格的本质。把这种主导性格和性格本质放在明中叶以后的反理学社会新思潮中来看,他反映的是吴承恩不受理学束缚,而且立志要打烂理学桎梏的反理学思想。这种思想,作者把它倾注在孙悟空的身上,并使他这种思想贯穿了全书始终。

凡人一生下来,情欲就会自然而生,所以孙悟空一出世就要称王,要过“不伏麒麟辖,不伏凤凰管,又不伏人间王位所拘束,自由自在”的生活,甚至不知足而异想天开地追求一种“超升三界之外,跳出五行之中”,不要阎王老子暗中管着的更加自由自在的生活。这深有寓意情节,即人的情欲是自然滋生的,是一种本能天性,一旦受到束缚,必然要走向反抗。假如没有“暗中有阎王老子管着”的话,即假如没有程朱理学束缚的话,孙悟空也许不用出海学道而安分守己,他反抗的本性完全是被逼上梁山的。这是理学的反动,它想束缚人性,却使人们为求得个性解放而走向反抗,天理实际是无理的。

孙悟空得道后的第一件大事,是在龙宫得到一根可随人意而粗细短长的“如意金箍棒”。作者特意命其名为“如意”,决非闲来之笔,其寓意不言而喻。它是人之情欲的象征,孙悟空就是靠这根金棒,才大闹龙宫地府,大败天兵大将,后来又横扫西天妖魔的。程朱理学为了维护天理尊严和思想专制,当然不会放任人欲横流。为了束缚孙悟空的情欲,“收他的邪心,使不生狂妄”,“着他安心定志,再勿胡为”,玉帝在齐天大圣府中分设“安静司”和“宁神司”安静宁神,不就是“灭人欲”的翻版吗?程朱理学对孙悟空不受束缚的本性估计过低,猴子怎能安静宁神呢?难怪做了佛徒之后,孙悟空还说他只会翻江倒海担山赶月而坐不了禅,区区安静、宁神二司,岂能束缚住孙悟空极瑞好动,永不安生的性格本能呢?即使被押入八卦炉——八卦炉是程朱理学对一个任情纵欲的反抗者进行天理强化教育的象征,这和杜太守延师陈最良对杜丽娘进行闺范教育而适得其反有着同样的意义。八卦炉不仅没能使孙悟空收敛自己的情欲,反而炼就了他的火眼金睛,使他更看清天理的腐朽,虚伪和残酷,促使他走向更强烈的反抗。一跳出八卦炉,即挣脱理学的牢笼,孙悟空便挥舞着金箍棒,大闹霄壤天宫,甚至要玉帝让出天宫,来一个彻底的天理人欲的翻覆。吴承恩在大闹天宫尽情地表达他对束缚人性之天理的不满,热情地赞颂孙悟空的如意金箍棒:“一点灵光彻太虚,那条柱杖亦如之。或长或短随人用,横竖横排任卷舒。”八卦炉在孙悟空的金箍棒下,被打得粉碎而终于破产。这是一曲人欲的赞歌,是明中叶以后大批进步思想家要求个性解放,打破理学束缚的理想寄托,也是程朱理学受到明中叶以后社会新思潮冲击,不能维护封建思想专制之现实的形象写照;而促使理学趋向解体的最好武器,正是象征着人之情欲的如意金箍棒。程朱理学对孙悟空的任情纵欲使尽了解数而不能扼杀其情欲,最后不得不把他打入一个天理的牢笼,把他压在五行山下去受五百年炼狱的悔过。八卦炉之强化没有束缚住孙悟空的本性,只好压在五行山下而武力镇压,恰恰说明封建统治者利用程朱理学束缚人们思想,扼杀人们情欲的破产,又正是明中叶以后社会思潮中情理斗争的一个现实反映。

五百年炼狱的收效如何?孙悟空为了挣脱苦海,说他已知悔而做了佛教徒。这就是有些评论者所说的孙悟空投降了神佛,从造反英雄而做了护法弟子。宣言不等于行动。孙悟空一出五行山,马上抽出如意金箍棒,兴奋地说:“这宝贝,五百年不曾用着他,今日拿他出来挣件衣服穿穿。”遂一连打死一只老虎和六个强盗。唐僧指责孙悟空违背佛戒之不杀生,他又如在天宫做马夫似的,转身就要重返花果山。唐僧说孙悟空不受“人气”,孙悟空则说唐僧不识“人性”。人气与人性之争,实际上就是明中叶以后社会思潮中情与理的论争。可见,虽然做了佛教徒,孙悟空仍未改悔而不受人气,仍要任情纵欲追求个性解放。神无法,佛无法,师也无法束缚住孙悟空的情欲,只好骗他戴上金箍儿,迫使他去做护法弟子。

金箍儿和紧箍咒,这是封建统治者束缚孙悟空的又一个法宝,可以理解为程朱理学之“存天理,灭人欲”的伦理道德。按理说,孙悟空皈依佛门,首要是戒杀,听从师父管束;如来佛也以为,孙悟空既然戴上金箍,是不敢有违佛门戒法的。程朱理学又一次低估了人之情欲的不可扼杀。西天一路,孙悟空冲破各种束缚和磨难,遇妖就斗,逢怪就战,大开杀戒,和在大闹天空中一样,仍然发扬了不受任何束缚的本性,和金箍儿做不了妥协的斗争。孙悟空在被戴上金箍后第一次见到菩萨时大叫:“你怎么生法儿害我?”并以辞职相威胁,直到菩萨许他叫天天应,叫地地灵,又送他三根救命毫毛,孙悟空才答应继续西行。在古代社会里,明人是最会做买卖的。天地都要听从的任意指挥,这对任情纵欲的孙悟空来说,实在是一场太合算的交易了。

三打白骨精是孙悟空情欲不可抑制的集中体现。唐僧一再念紧箍咒,孙悟空也几次发誓戒杀,但一遇妖魔,不论忍受多大痛苦,他也要发泄自己的好斗本性。唐僧要赶他去,他出的价钱是只要唐僧退下金箍儿,他就“快活相应了”。收红孩儿时,菩萨要孙悟空留件东西做抵押,他指着头上的金箍说:“情愿退下,将此为当。”直到成了正果授了封号,孙悟空的第一个要求仍然是:“趁早念了松箍儿咒,脱下来,打得粉碎,切莫叫那甚么菩萨再去捉弄他人。”孙悟空念念不忘的这个强烈愿望,难道不能说明他仍然保持着不受任何束缚的反抗性格吗?一方面是拼命束缚,一方面是拼命挣脱束缚,它具体形象地体现着情与理的斗战,也反映了明代不愿忍受理学束缚的有识之士的共同愿望。

颇值讽刺和深思的是,孙悟空西天一路并未收敛自己的情欲而成为一名合格的佛门弟子,佛门戒杀对他没有任何约束力,他多次调侃终身为父的唐僧师父,戏骂菩萨一世无夫,讥笑如来佛是妖精的外甥,最后还被封为“斗战胜佛”——这下可给孙悟空带来了麻烦,一些评论者对这个结局大为不满,孙悟空遭到和宋江一样的命运,被指责为做了投降派,西天扫妖之功被说成是镇压了自己的同类。孙悟空前后性格由此被看作是矛盾的。《西游记》前后主题矛盾或转化而不能统一,关键就在这里。如何认识这个结局呢?我以为:这个结局是合理的,它没有影响孙悟空的性格和《西游记》主题的统一。

其一、孙悟空的封号是“斗战胜佛”。斗战,正是孙悟空反抗性格的具体化;斗战必胜,这是对孙悟空反抗理学束缚的肯定。如同程朱理学不能扼杀猪八戒的食欲而封他为净坛使者一样,神佛无奈于孙悟空的好斗好战反抗之情欲,也只好封他为斗战胜佛。这是孙悟空的胜利,是人欲经过斗战终于战胜天理,又迫使天理不得不承认人欲的合理性的胜利。

其二、这个结局可以和《牡丹亭》做个比较,《牡丹亭》是典型的以情反理的作品。柳梦梅破墓,杜丽娘还魂,二人私自结合。对于封建婚姻来说,这是场既犯法律,又违礼教的婚姻,而且杜丽娘在金殿之上毫不把君父放在眼中,和柳梦梅紧紧站在一起。皇帝无奈,只好赐柳杜团圆,杜父无法,只好接受这场婚姻。难道我们能因为柳杜的婚书是皇帝恩准的,就否认柳杜爱情的社会意义吗?类似的作品很多。《西厢记》、《墙头马上》、《拜月亭》等等,都是类似的结局。对这样的结局如何看?张齐在《还魂之后有精华》一文中说:“最后依仗圣旨的力量,毕竟是汤氏阶级的时代局限的反映,但主要还是杜丽娘、柳梦梅坚持斗争的结果。”这个评论可以移用对《西游记》的评论:孙悟空终未改悔不受束缚的本性,最后还要成佛,又是曾经镇压过他的如来佛亲自封号,封的又是符合他本性的斗战胜佛。这只能说明程朱理学在人之情欲面前的黔驴技穷和彻底失败。

其三、作为文学形象,孙悟空只能选择护法成佛之路。要不,如同张君瑞一样,张君瑞不去赶考中举,就不能和崔莺莺团圆;孙悟空不去护法,就只能永远被压在五行山下“不能展挣”,干不出西天扫妖的英雄业绩。如此的话,孙悟空便成了名符其实的失败英雄。人们是不愿意看到孙悟空如此悲剧的。于是,吴承恩不负众望,为孙悟空选择了成佛的出路。吴承恩只能为孙悟空选择这样的出路,这是明代社会的一个现实。明代许多文人,终身不改自己的本性,却又不忘寻个出路,或举业,或做幕僚——吴承恩就是这样为自己选择出路的。寻找人生出路,这大概是人生最大的欲望吧!

四、有必要提及唐僧。有人认为这个形象是苍白而不真实的,他只是封建伦理道德的传声筒。作者实际对唐僧无意写他真实与否,只是要通过这个形象寄托一种思想倾向。无疑,唐僧是明代儒、道、佛三教合一的形象写照,是个以天理律己,又以天理律人的象征。这个口口声声不离君父,走路怕踩蝼蚁,点灯怕灭蚊虫,诚信佛法,严守天理的高僧,尽管从未放纵过情欲,却总是多灾多难寸步难离孙悟空。他几次很失体面地对孙悟空说:“徒弟快救我一救!”为了保命,竟连天理的尊卑秩序都不顾了。作者的寓意在于:按天理行事,寸步难行,百事不成;顺乎人性,虽受阻难,终可成功。徐渭的《翠乡梦》反映的就是这种思想:玉通禅师禁欲修行二十多年,由于违背人性,难成正果。而他的后身柳翠,虽为妓女,任情纵欲,一经点化,马上成佛。联系起来相论:程朱理学由于违背人性,扼杀人们地正常生活欲望的追求,在资本主义出现萌芽,商品经济空前发展,传统道德受到冲击的明代社会,这是一股逆社会潮流的腐朽思想,是不能维护对一个社会的统治的。唐僧形象的意义正在这里,他实际上宣告了程朱理学的破产。

  1. 关系:《西游记》这部以神魔面目出现的长篇小说,同样体现了作者思想发展的轨迹。特别是其中孙悟空的形象,更包含了作者在社会与人生多重文化背景下的探索与追求。正是因为有这种多重文化意义的存在,才引发了人们对孙悟空形象认识和评价上的分歧与论争。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对孙悟空形象进行多层面、全方位的研究,即从文本的实际出发,既要联系作者所处时代的文化特质,亦要从民族文化的高度、人类普遍精神的高度等方面来全面认识这一形象,从而挖掘《西游记》的内在文学价值。

  2. 《西游记》的寓意:

     强烈的抗争与进取精神,正是孙悟空形象体现出来的最基本的也是最耀眼的特质。大闹天宫时,他凭着自己的一条金箍棒和整个天宫神权世界战斗,没有势单力薄的畏惧,没有失败的担心,集中体现了他的抗争精神;但是,他不满足于“不伏麒麟辖,不伏凤凰管,又不伏人间王位所拘束”的“自由自在”的生活而访师学道,他“官封弼马心何足,名注齐天意未宁”,同样也体现了进取精神。取经路上,他视一切凶险为游戏,以“夺天地造化之功”的取经事业为人生的奋斗目标,以“斗”为人生最大的乐趣,以斗士的潇洒直面惨淡的人生,集中体现了他的进取精神;但是,在神佛面前,他仍然保持着架鹜不驯的性格特征,傲视一切权威,调侃三界神抵,没有丝毫奴颜媚骨;他“只是不动手,动手就要赢”,听见一声拿妖,“比见了他外公还亲”,同样体现了他的抗争精神。在人们阅读《西游记》的过程中,不能不受到这种抗争与进取精神潜移默化的影响。当孙悟空那一个个凝聚着斗争精神、斗争智慧与斗争意志的故事在人民群众心中扎根之后,人们就不能不为其所感动,并进而效法之。于是,就可能形成一种新的民族精神。



孙悟空可以看做是我们现在的草根明星们,一开始闹腾的很欢,然后被人冷落,经过各种大风大浪之后终成正果!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因果关系


为什么说孙悟空形象的寓意是心猿他是七情六欲的主人公?
1. 在古典名著《西游记》中,孙悟空被称作“心猿”,这一形象寓意深远。道教文化中,心肺属火,而猿猴象征着心的活跃不羁,因此被称为“心猿”。这反映了孙悟空性格中的灵动和不受束缚的特点。2. 佛教文化中,“心猿”也是一个重要概念,意指人的心如同猿猴般难以驯服。孙悟空的名字“悟空”实际上...

孙悟空与西游记的寓意有什么关系?
�颇值讽刺和深思的是,孙悟空西天一路并未收敛自己的情欲而成为一名合格的佛门弟子,佛门戒杀对他没有任何约束力,他多次调侃终身为父的唐僧师父,戏骂菩萨一世无夫,讥笑如来佛是妖精的外甥,最后还被封为“斗战胜佛”——这下可给孙悟空带来了麻烦,一些评论者对这个结局大为不满,孙悟空遭到和宋江一样的命运,被指...

西游记的真正寓意是什么?
从表面看《西游记》是一部降妖伏魔取得真经的神话故事,实际上它更是一部心理学跟成功学的化身。整篇文章看似是唐僧一路历经磨难取得真经的故事,实际上实在告诉我们,人生道路磨难重重,我们只有战胜各种环境赐予的磨难,同时战胜自己的心魔,才能够赢得华丽的人生。在四大名著里面,其他三本都明白通透的展示...

孙悟空形象在《西游记》这部作品中的意义是什么?
塑造角色的过程中,作者既传递了对自由精神的向往,又表现出对无法挣脱现实枷锁的无奈,同时也寄寓了其渴望打破藩篱的愿望。叶评则提升了读者阅读时的审美感受,叶评重在人物刻画处,“猴”“趣”等批语都向读者传达孙悟空的个性和趣味,解读平凡中的非凡,帮助读者更全面地理解孙悟空形象和作者的创作手法...

作者吴承恩为何安排孙悟空是石中孕育的时候有何寓意
1. 作者吴承恩在《西游记》中安排孙悟空从石中孕育而出,寓意深远。这种设定不仅为孙悟空后来的奇幻冒险奠定了神秘的基础,也暗示了他的不凡身份。2. 小说开篇即对孙悟空的出生进行了描述,他是由天地初开时的仙石孕育而成的精灵,这使得他与众不同,拥有超凡的起点。3. 孙悟空的身世背景在小说一...

齐天大圣含义解释
齐天大圣是指《西游记》中猴王孙悟空的称号,小说中亦以指猴妖,引申为神通广大。一、涵义:齐天:意为平等于天,媲美天地之间的存在,表现出其非凡的力量和能力,与众神齐等的地位。大圣:指的是至高无上的圣人,具有卓越的智慧和威严,被尊奉为超越常人的存在。二、孙悟空:孙悟空是中国古典文学作品...

西游记的主题意义是什么
《西游记》的主题意义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1. 讽刺批判社会现实的黑暗,通过神话的形式表现了人民群众对专制压迫、黑暗势力和自然灾害的强烈反抗和斗争,歌颂了孙悟空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不畏强权、乐观向上的精神。2. 揭示了中国人的思想和性格的某些要素,如孙悟空的机智、勇敢和反抗精神,以及唐僧等人物...

孙悟空是由仙石变化而来这一形象寓意着什么?
仙石变化而来,寓意着孙悟空的坚韧不拔,仙力很强,无坚不摧啊 望采纳!

西游记作者为什么将孙悟空塑造为反抗天庭 玉帝 战胜妖魔鬼怪的英雄任务...
主要是想表现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反抗精神。天庭 玉帝表示统治者,孙悟空战胜妖魔鬼怪的英雄任务表示劳动人民的伟大

齐天大圣的寓意和象征
齐天大圣还有另一个重要的象征意义:智慧。他喜欢学习、探寻和求知,对于身体上的磨难,他有着应对自如的智慧。这种开阔的眼界和博学多才的态度,让他甚至在与天兵天将作战中,也能发挥出巨大的战斗力量。齐天大圣的负面象征意义 齐天大圣也有一些不可忽视的负面形象。在《西游记》中,他有时候表现得诡计...

肇东市19863754847: 孙猴子为什么72变?有何寓意?西游记 -
徐矿金嗓: 72变是学习得来的,要说是寓意的话,我觉得是告诉我们要想学有所成,就要付出多的努力,而且学到以后的东西不仅可以用来防身自保,还可以用来帮助他人.

肇东市19863754847: 为什么西游记上会有孙悟空呢? -
徐矿金嗓: 孙悟空,是我们耳熟能详的《西游记》人物,是真正的主角,人们心目中的英雄.但是吴承恩在写《西游记》的时候给这些人物起名字是根据什么呢?他为什么要叫这个名字,像我们很熟悉的其它天庭的官职这不肖讲.那么孙悟空、猪悟能、...

肇东市19863754847: 西游记有什么寓意? 还有孙悟空在天上时广交神仙 地上又是兄弟的 有什么特殊意思吗 -
徐矿金嗓: 你要明白西游之行是屠妖之行.孙悟空自己就是妖怪,把西游记你倒过来看看,你就明白了

肇东市19863754847: 西游记反应一个什么社会主题,寓意是什么? -
徐矿金嗓: 西游记反映了:唐僧(领导)在指挥工作,他自己什么本事都没有,全靠徒弟三人顶着,徒弟(基层)没有什么功劳,但出力的都是他们,人们现在说谁取得经,人们必定说唐僧,这就叫掏力不落好,望楼主采纳.

肇东市19863754847: 西游记的意义 -
徐矿金嗓: 大唐御弟唐三藏奉观音之命去西天取经,路上收了孙悟空 猪八戒 沙和尚三徒弟.并以小白龙为坐骑,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才去了西天大雷音寺.

肇东市19863754847: <西游记>的大致内容,写西游记的意义和影响 -
徐矿金嗓: 内容梗概: 《西游记》全书一百回,从大的结构上看,可分成三个部分.第一回至第八回是第一部分,主要写了孙悟空出世、拜师、大闹天宫,这是全书最精彩的章节,热闹非凡,孙悟空上天入地好一顿折腾,将他的反抗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

肇东市19863754847: 《西游记》的写作背景和寓意 -
徐矿金嗓: 写作背景 唐太宗时玄奘到印度研究佛法,历时十七年,取回佛经六百多部,达到「信,达,雅」之境. 「西行」为表层象徵 ,更重要「修身」过程,「修心」目标. 一念为仁,便成菩萨;一念为恶,就成妖魔. 灾害实为虚幻,将心中恶念形象话化....

肇东市19863754847: 《西游记》里的孙悟空为什么给我们留下了这么鲜明的印象呢? -
徐矿金嗓: 孙悟空:聪明,机智,嫉恶如仇,但无奈当时社会的现实. 忠心耿耿,一心一意保唐僧去西天取经.一路上降妖除怪,积德行善,为民除害.可总是被唐僧冤枉,可是每次冤枉之后,他不但不报复还主动认错.孙悟空是一个荡魔除邪、匡危扶倾...

肇东市19863754847: 对于《西游记》的主题的理解 -
徐矿金嗓: 《西游记》通过神话的形式,表现了丰富的社会内容,曲折地反映出现实的社会矛盾,表现了人民群众惩恶扬善的愿望和要求.在孙悟空身上集中反映了人民群众反抗专制压迫、战胜黑暗势力和征服自然的强烈愿望.对于唐僧这个人物,作者是...

肇东市19863754847: 西游记有什么背后的隐藏含义么 -
徐矿金嗓: 1 孙悟空其实比唐僧的佛法强,唐僧其实在酱油,只是孙猴有点管不住自己,需要有人来约束,总体来说应该是孙猴是唐僧的老师,佛祖是大家的老师. 2 唐僧其实是孙猴以前的老师须菩提,因为须菩提法号金蝉子,所以孙猴一见唐僧就认得,...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