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族人寿终正寝去世后,孝子为何要守七数,何出处?

作者&投稿:欧残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人死后为啥要办七数~

迷信而已,七七四十九天之后死人要么升天堂要么下地狱

民间有“守七”的习俗,死者自去世之日起,其家属每隔7日要设祭1次,直到49天,第七个七日,俗称“断七”为止。其中以“头七”和“六七”(或“五七”)最为隆重。“头七”晚上祭祀死者,至亲好友厮守通宵,午夜吃“头七馄饨”,派人到他人地里“偷菜”,目的是要被偷之家咒骂,据说骂得越凶,财发得越快。而被偷之家常会察觉近旁人家“烧头七”的隐秘而噤若寒蝉。此俗民间尚存。在死者第五个或第六个七日忌日,其家属请僧侣或道士做法事超度,叫做“六七”,遍请亲友前来参祭。死者已出嫁的女儿,于“六七”的前一天晚,置办三牲、果品前来祭祀,人称“烧六七羹饭”。这祭桌一直设到“六七”忌日的下午。“断七”以后,丧礼才告结束。

  • 佛教说

  早在南北朝时已见有关记载,《北史·胡国珍传》:“国珍年虽笃老,而雅佛法”,及薨,“诏自始薨至七七,皆为设千僧斋”;《北齐书·孙灵晖传》:“从(南阳王)绰死后,每至七日及百日终,灵晖恒为绰请僧设斋。”  根据上述记载和其他若干资料,学者多认为做七习俗来源于生缘说,大约在佛教传至东汉后到南北朝这段时期内形成,从唐初起突破信众范围,走向世俗化。为何要规定“七”为忌日?谓人生有六道流转,在一个人死此生彼之间,有一个“中阴身”阶段,如童子形,在阴间寻求生缘,以七日为一期;若七日终,仍未寻到生缘,则可以更续七日,到第七个七日终,必生一处(见《瑜珈论》)。所以在这七七四十九天中,必须逢七举行超度、祭奠。这种由佛教“生缘说”催生的做七习俗之所以在南北朝时形成,自然应视作当时佛教盛行的产物。唐人李翱曾撰《去佛斋说》,对做七习俗及其理论依据予以驳斥,其根据之一便是“伤礼”,不合儒家对人情哀戚的讲求,这也能反证做七本是佛家的事。
  • 道教说
  相反,也有人认为做七习俗本于道教。从该俗的实践看,做七既请僧众诵经,也请道士诵经,而民间关于做七由来的种种解释,多与道教的地狱结构及功能的宣传相吻合。清赵翼在《陔余丛考》卷三十二还结合做七习俗起于元魏、北齐的历史背景来对此论证:“按元魏时,道士寇谦之教盛行,而道家炼丹拜斗,率以七七四十九日为断,遂推其法于送终,而有此七七之制耳。”他还引证《韩琦君臣相遇传》:宋仁宗驾崩,英宗初即位。光献太后对宰臣韩琦说:“当初立他(指英宗)为皇太子时,臣僚多有言不当立者。恐他见后心里不好,昨因斋七,并焚于钱炉矣。”这个引证别有深意——众所周知,宋朝自太宗以后,道教一直备受尊崇,到真宗时更受到无与伦比的偏爱,还出现一个所谓“圣祖上灵高道九天司命保生天尊大帝”赵玄朗,成为赵宋皇家的祖宗,从而使道教跃居“国教”地位。如果做七是佛教所创,很难想像会替已故皇帝行此奠仪的。
  • 其它传说
  还有人认为做七习俗源自先秦时代的“魂魄聚散说”:人之初生,以七日为腊,一腊而一魄成,故人生四十九日而七魄全;死以七日为忌,一忌而一魄散,故人死四十九日而七魄散,做七的意义就是祭送死者。此外如天以阴阳二气及金、木、水、火、土五行演生万物,谓“七政”,人得阴阳、五常而有“七情”,故天之道惟七,人之气亦惟七;以及《易·系·复》曰“七日来复”,《礼记·檀弓上》日“水浆不入口者七日”,都是本此道理而来,也都是后世做七习俗的信仰内涵所在。不过这些观念和旧礼又是怎么具体变成做七习俗的呢?仍是一个迄今无人作出说明的疑问。  还有人推测,做七习俗的原型是“虞祭”,即周代时“国人”于父母葬后迎其魂灵于殡宫的祭祀仪式,“虞”就是“安”的意思,即使亡者之灵得到安息。按礼制规定,举行虞祭的时间和次数因死者地位的不同而有区别,士之丧三虞,大夫之丧五虞,诸侯之丧七虞,每次虞祭皆以七日为期。到了“礼崩乐坏”的春秋晚期,大夫都僭用诸侯的七虞之礼。再往后,秦并六国,改朝换代,只要有条件谁举办七虞都行,最终流变成了通行民间的做七习俗。

头七:中国人的丧殡习俗,习惯上认为“头七”指的是人去世后的第七日。一般都认为,死者魂魄会于

“头七”返家,家人应该于魂魄回来前,给死者魂魄预备一顿饭,之后必须回避,最好的方法就是睡觉,睡不著也应该要躲入被窝;如果让死者魂魄看见家人,会令他记挂,便影响他投胎再世为人。亦有说认为到了“头七”当天的子时回家,家人应于家中烧一个梯子形状的东西,让魂魄顺着这趟“天梯”到天上。

“烧七”就是从死者去世之日算起,每七天为一个祭日,称为“头七”、“二七”、“三七”、“四七”、“五七”、“六七”、“末七”,共计49天。民间传说人有三魂七魄,死后一年去一魂,七天去一魄,三年魂尽,七满魄尽,所以要过“七期”和三周年。民间还有另外一种说法,据说死者从去世之后,在49天内,每隔七天阎王要审问亡魂一次,故“七期”又称“过七灾”。在烧七时,丧家要在大门口挂白纸灯笼,表示家有重孝。头七在家设灵牌,焚香明烛,供献酒肴祭奠,下余六七都到坟地化纸钱。一般以一、三、五等单七祭札较隆重,亲友皆至,孝子要哭灵;二、四、六等双七,亲友不来。孝子只烧纸、不哭灵,称为“空七”。尤以“三七”和“末七”最重要,每逢这两个“七”日,亲友都要到坟上烧纸祭奠,孝子也要大哭一场。“末七”又称“尽七”,丧家大都要诵经礼忏,亲友也要送冥币、香、纸、大蜡、金银斗等祭奠。“烧七”若与夏历的初七、十七、二十七相逢,谓之“冲七”或“犯七”,认为亡魂“逢七有灾,冲七有难”。

在关中的耀县和陕南的丹凤县,除认为“冲七”是忌期外,还以“烧七”与月中的初八、十八、二十八相逢也是忌期,俗云:“逢七逢八,铜锤铁钗;烧七烧九,阎王请吃酒”。认为烧七遇到七和八的日子,阎王要拷打亡魂,遇到这种情况,要提前或推迟一天祭奠。关中一些农村。遇到“冲七”时,孝子要给死者坟顶插纸伞,意在协助亡魂躲避灾难。陕北的延长县,在“冲七”的先一天下午就要剪若干白纸旗,由子女、儿媳从家门口沿途插到坟前,将亡灵请回家中祭奠,以避过灾劫。插白旗意在引路,据说亡魂如果来不及回家,可藏于白旗下躲难。


老人临终谁给穿寿衣
寿衣不能在人活着的时候提前先穿,最好是在老人处于最危险的时候为他穿上,老人在弥留之际,穿着亲人为他准备的寿衣,就是寿终正寝。去世的老人寿衣由谁穿?一般情况下,去世的老人的寿衣由子女或者儿媳帮忙穿上。如果是女性逝者,一般是由女儿或者儿媳妇帮忙穿,男性死者就由儿子或者女儿、儿媳一起...

兴化的丧葬习俗,比较详细的,谢谢了
中国古俗很讲究寿终的场所,即所谓“死于适室”,“寿终正寝”。兴化自古以来也十分讲究“寿终正寝”,病危时要把病人从偏房寝室及时地搬铺到正寝(正厅),志称“疾笃迁居正寝”。俗信正厅是房子中最神圣的场所,寿终于此是“死得其所”,死后在阴间才可以与祖宗、亲属团聚。若寿终于偏房侧室,死者魂魄会滞留在...

东北人死后三周年风俗
东北的丧葬习俗(八)一、开路引托魂后,在庙上,由风水先生念路引。牛马照,给亡人、牛马开光、开牛马拌。1、路引南瞻部洲中华人民共和国,×××省××市××县××乡××村居民××世故,生于×××年××月××日××时,于×××年××月××日××时,寿终正寝,赴阴间冥界,随身携带珠宝器皿无数,钱财...

疏广归乡里文言文答案
”于是族人心悦诚服。得以寿终正寝。 6. 求 疏广 的译文 疏广字仲翁,是东海兰陵人。 自幼就喜好读书,深明《春秋》,他在家教授知识,求学的人从远道到(他这里学习)。地节三年,立皇太子,推选疏广做少傅,几个月后,调职做太傅。 疏广哥哥的儿子疏受,善良有礼节,谦恭谨慎,机敏而有口才。宣帝驾临太子宫,疏受...

视死如归
屠格涅夫的《死》描写了五位小人物的死。他们不论是意外身亡,还是身染沉疴,还是享尽天年,都平静地面对。既不汲汲追求,也不埋怨抱恨。对待死亡,就像等待一定会来的节日,做过忏悔,交代好后事,一切就算大功告成。纵然是年轻人,死亡时也像寿终正寝那样安详。农村里,有很多老人把棺材放在自己房间...

半路夫妻,死后该怎么安葬?
婶婶无力抚养只能招夫养子,三十多年老汉也七十多了,没有功劳也有苦劳,一个月前无疾而终寿终正寝。秃子头上一个虱,根本不可能给婶婶合葬,老汉家里人只能用纸扎人与老汉合葬。孤零零埋在荒野地。 去年我们村去世个六十左右的女人,男人早早因病去世,遗下二女一子,女人又招了个男人把孩子抚养成家立业,女人瘫痪在...

葬礼的短文散文
灵堂四周摆满了亲朋好友送来的花圈和花篮。在灵堂的一面墙上,用素净的三张大白纸分别写着讣告.治丧委员会人员名单及扶重人员名单。讣告告诉我们老人享年75岁,无疾而终,典型的寿终正寝。治丧委名单则是打理丧事的人员组成。扶重人员即抬灵柩的人,请的全是老人生前的乡邻,尽管老人离开村子多年一直在...

张启山的死因是怎样的
1、寿终正寝,张启山的血统并非纯正的张家人,所有他并未继承有麒麟血,在岁月的变迁中他的寿命不足以支撑他继续活下去,于是他是寿寝正终离开了这个人世,和夫人尹新月一起葬在了吴家仓库之中。2、张启山出自南派三叔的小说《盗墓笔记》,具体的介绍是在《老九门》、《老九门之湘西往事》、《吴邪的...

下葬时的台词,类似喜歌之类的
如系男性,则为其剃头、修饰胡须,咽气前穿好寿衣,死后停放主窑,为“寿终正寝”,用麻绑双脚,并为其整容、定相,白纸覆面,身盖红布苫单,设灵牌。从即日起直至殡葬,孝子早晚焚香,恸哭致哀。 二、择期(定发引日期)。死者殁后次日,即请阴阳选择茔地,修墓穴(有土穴和砖箍之分),并根据死者生辰八字和寿终时辰...

哪有关于闽南丧葬仪俗的议论文?
自早年民间人们对于丧葬就有一套不成文的规例,从古至今这样逐渐延续下来了。 我曾问过一些老爷爷老奶奶才得以知道这当中的环节是多么繁杂。垂危之际的年老病重之人要将其移至大厅侧由四块木板搭成的铺上,俗称“正寝”,病人气绝之后即“寿终正寝”。由孝男上街买回陶盆并不断焚烧库钱于钵...

兴县18533963378: 亲人去世,五七之前不剪头发的习俗吗? -
贯葛尿毒: 家里死了老人,儿子守孝之一就是不能理发,这是汉民族土葬的风俗.“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人死之后,三年之内不会转世,子女在阳间理发,父母在阴间就会受脱皮之痛.所以古代高官有三年守制,三年不理发.因为三年太长,故目前有...

兴县18533963378: 丧事的汉族丧事 -
贯葛尿毒: 新中国成立前,汉族的丧事比较繁琐(天津为例),讲究封建礼仪,主要过程为: 送终:长辈绝气前,晚辈守在身旁,直到咽气,谓之“送终”. 更衣:死者在弥留之际,脱下旧衣,更换寿衣,用白线扎腿,根数与卒年龄相等. 报丧:人死后...

兴县18533963378: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有哪些 -
贯葛尿毒: 停尸仪式 中国的传统丧葬文化非常讲究寿终正寝的.病人在咽下最后一口气前,亲属们要把他移到正屋明间的灵床上,守护他度过生命的最后时刻,这叫做"挺丧". 在弥留时刻,死者须穿上寿衣.在病人临终之前,家属必须要给他沐浴更衣...

兴县18533963378: 古人为什么把善终列为五福之一?
贯葛尿毒: 古人之所以把善终列为五福之一,有三方面的考虑:(1)善终的人寿终正寝,无疾而终,能够避免遭受死亡过程的极度痛苦.在古人看来,只有少数修行特别好的人才能善终.(2)走的时候给子孙留下了福报.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恶之家必有余殃.人人都是祖宗的子孙,人人都是子孙的祖宗.在享受祖宗福报时要对得起祖宗,在遭遇祖宗祸殃时,要想到对得起子孙.有些人不择手段贪得无厌积累金钱,自以为是为子孙造福,实际上在祸害子孙.老子说:“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所以,积金积银,不如积德教子.(3)善终意味着灵魂去了更幸福的地方.所以,古人做事要考虑好死,考虑为子孙积福,考虑来世.

兴县18533963378: 守孝七天内洗澡会怎样? -
贯葛尿毒: 老人过世后几天可以洗澡?要说这忌讳,也是没谁了.古人传下来的礼仪,不一定是对的,或者以前对,随着世道的演变慢慢就变革了.就说古代,有守孝三年的规矩.穷家农民百姓还好说些,人老了就埋在附近,守孝三年也还解决.就苦了那...

兴县18533963378: 棺材为何要刻【福】字,【福】字是男用,还是女用! -
贯葛尿毒: 棺材前面要有福字,说明去世的是男士,一般讲究男福女寿,表示后人对老人寿终正寝深深祝福.也有棺材上贴奠字的,意在为死者祈福. 1、人去世家里要设灵堂,让逝者穿戴整齐躺在棺材里,并停灵三天.第一天给阎王送信,第二天送山、送盘缠,三天以后逝者才由鬼变成仙,逝者才成仙驾鹤西去. 2、外堂是男士后人守灵,内堂是女士后人守灵,对拜奠的来客,家属跪拜答谢. 3、各地风俗不同具体讲究也不一样.但是灵堂的香一定要定时更换,不能断开,也就是寓意烟火不断,后续有人的意思.

兴县18533963378: 为什么有的人家有人去世了,要系红孝带呢?不是应该系白色的吗? -
贯葛尿毒: 只有喜丧才能系红孝带.喜丧就是死者已经有第三代后人了,也就是曾孙这一代及玄孙等...而系红孝带也只有曾孙和玄孙及更低一辈的可以系,儿子和孙子还是要系白孝带的.

兴县18533963378: 人死了穿什么衣服? -
贯葛尿毒: 家人去世穿衣服颜色,一般在,民间的传统种中,无论是红白喜事,穿衣服都有一些规定,不能能犯了忌讳,如果犯了忌讳是会遭殃的,那么家人去世穿衣服颜色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呢? 家人去世穿衣服颜色1 一般穿白色或黑色的衣服,传统的服...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